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省**縣**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縣**鎮人民政府目錄TOC\o"1-1"\h\z1總則 12基本情況 33危險區、安全區劃分 84組織指揮體系 95監測、通信及預警 126轉移安置 197搶險救災 208保障方法 211總則1.1編制目標山洪災害是指山丘區因為降雨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災害。**鎮為建立統一、高效、科學、規范山洪災害應急、保障和防控體系,確保抗洪搶險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全方面提升應對山洪災害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程度地消除山洪災害危害,防止和減輕山洪、地質災害造成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制訂本預案。1.2編制依據1.2.1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國家頒布關于法律、法規。2、《**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方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方法》、《**省〈河道管理條例〉實施方法》等**省人民政府頒布法規、條例;1.2.2經過同意國家、省、市、縣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匯報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匯報等。1、《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2、《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3、《**省山洪災害防治規劃》等4、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預案、山洪災害防治方案等5、關于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1.3編制標準1、堅持科學發展觀,表現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2、落實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搶、救相結合;3、落實施政首長負責制、分級管理責任制、分部門責任制、技術人員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4、因地制宜,具備實用性和可操作性。1.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適用于**縣**鎮行政區域范圍內山洪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置。本預案是在現有工程設施條件下,針對可能發生山洪災害所預先制訂防御方案、對策和方法,是**鎮實施指揮決議和防御調度、搶險救災依據。1.5預案執行與修訂本預案自同意之日起執行,應依照當地域山洪災害防御情況適時修訂。2基本情況2.1自然概況2.1.1**鎮位于**流域,**流經**鎮境內,流域面積160平方公里,有**小流域、**流域、**流域、**流域等小流流域,鎮內有**河、**河一級支流,有**電站、**鉬礦、**漂流、**奶業有限企業等大型企業及尾礦庫。2.1.2**鎮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整年日照時數為2293.8個小時,日照率52%,氣溫隨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夏季溫差較大。四季主要特點可概括為“冬季嚴寒雨雪欠,春暖多變常有旱,夏季雨多不均勻,前秋陰雨后秋干。”年降雨量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50——950mm之間,其中夏季(6月~8月)降水量占整年降水量50%以上。鎮內暴雨具備集中、量大、歷時短特點,暴雨降雨量通常在100mm左右,有時更大,夏季受東南暖濕氣流影響,暴雨多出現在5—10月份,較大暴雨多出現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區域內洪水由暴雨形式產生,具備陡漲陡落,洪峰高,歷時短等特點。2.1.3①地形地貌**鎮地處低山、淺山區,地勢沿東南向西北逐步升高,境內有**河及**河一級支流1條,將全鎮分割成許多小塊,地形起伏,地質結構復雜,地貌類型多樣,境內溝壑交織。②地質結構**鎮位于秦嶺縱向結構帶東段及新華夏系結構帶交匯處,巖漿活動頻繁,結構復雜,境內地層自太古界至新生界,除缺失志留、泥盆及石碳、奧陶二迭系外,其余都有沉積。主要巖石有花崗巖、石灰巖、安山巖等。③水土流失全鎮總土地面積149.2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04.8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70.26%。水土流失,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河道淤積,影響水利工程正常運行。截止現在,**鎮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3平方公里,其中治理小流域面積11.83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總面積58.47%,極大程度改進了**鎮水土流失情況。2.2經濟社會情況2.2.1行政區劃**鎮位于**縣西南部,距縣城26公里,**快速通道橫穿全境。全鎮總面積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萬余畝,轄13個行政村,179個村民組,230個自然村,7200余戶,2.5萬余人。行政區劃基本情況見附表1。2.2.2經濟社會情況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落實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加緊農業產業化進程,依靠資源優勢,培育五大產業:糧食生產、種植煙葉、中藥材種植、勞務輸出、礦山開發,為**鎮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8億元,地方財政通常預算收入672萬元,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成4939元,民營經濟入庫稅金6000萬元,綜合經濟實力上升2個位次,一些工作在市、縣處于領先位次。曾先后被國家授予“全國文明鄉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省文明鄉鎮”、“省科普示范鄉鎮”、“市級五好黨委”、“市級衛生鄉鎮”、“市級園林鄉鎮”等榮譽稱號。2.3災害損失2.3.1災害損失1975年8月,**村山洪暴發,沖垮農田15畝,房屋崩塌15間,造成經濟損失10.2萬元,62人受災。1975年8月,**鎮**河河水暴漲,造成**村5000人受災,耕地沖垮250畝,經濟損失11.5萬元。7月24日,**鎮突降暴雨,造成**村850人受災,耕地沖垮245畝,房屋崩塌46間,經濟損失30萬元。歷年山洪災害損失情況見附表2。2.3.2山洪災害成因1、山洪災害類型及易發區我鎮山洪災害主要類型有溪河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災害分布區域性強,主要集中在植被覆蓋率低、風化嚴重土石山區和有礦產資源開發村莊。2、山洪災害成因及特點①高強度集中降雨是引發山洪災害最主要原因。②地形山高坡陡、河道比降大等原因易形成山洪災害。③測報預警設施分布量小,防災意識淡薄。2.4山洪災害防御現實狀況2.4.1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方法現實狀況及存在問題現在**鎮防災非工程方法主要有《防汛知識手冊》、《五分鐘預警系統》、《**鎮防汛預案》、《**鎮度汛方案》、**鎮山洪災害防御突擊隊,各行政村、各鎮直部門、各廠礦企業均為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組員單位,尤其是各廠礦企業都有相對應《防汛預案》、《度汛方案》、搶險車輛、山洪災害防御突擊隊;在***村、**村設有自動雨量站隨時監測汛情,在**村、**村、**村、**村等設有簡易水位站等方法。現在主要存在問題有:1、相關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群眾意識淡薄;2、對應防災非工程方法不詳細。2.4.2山洪災害防御工程方法現實狀況及存在問題防災工程方法主要包含:10月份在**村***自然村、***自然村分別新建丁字壩兩處,有效保護上川村600畝耕地及800人生命財產安全。現在主要存在問題有:1、部分水毀工程現在沒有修復到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2、群眾防災意識淡薄。3危險區、安全區劃分3.1劃分標準危險區是指受山洪災害威脅區域;一旦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破壞。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區域。安全區是危險區人員避災場所。劃分標準:1、對處于歷史洪水線及各溪河遇洪水淹沒線以下河谷、溝口、河灘、易損堤段范圍以及陡坡下、低洼處、不穩定山體下村莊所在區域劃入危險區。2、在危險區以外,能避開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作為暫時避災地點區域劃為安全區。3.2“兩區”基本情況**鎮**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為危險區。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詳見附表4。4組織指揮體系4.1組織機構依照上級要求和山洪防御預案編制綱領要求,**鎮防汛抗旱指揮部為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山洪災害防御機構由**鎮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領導和組織并由鎮主管領導任政委、指揮長。**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組員以下:政委:***(鎮黨委書記)指揮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副政委:***(鎮黨委副書記)***(鎮紀委書記)副指揮長:***(黨委委員、副鎮長)***(副鎮長)***(副鎮長)***(鎮人大副主席)***(武裝部長)***(鎮長助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內設監測、信息、轉移、調度、保障等5個工作小組和2個應急搶險隊(每隊不少于10人)。鎮內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書或村主任為責任人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同時,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為主體應急搶險隊。每個村均最少確定1名監測人員、1名報警人員,并造花名冊報送鎮政府、縣防汛辦立案。4.2分工與職責4.2.1分工鄉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統一領導和組織本區域內山洪災害防御群測群防工作,各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作,實施山洪災害防御工作。4.2.2工作職責1、行政首長主要職責鄉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機構實施行政首長負責制。負責本轄區內山洪災害防御實施和指揮調度工作。2、鄉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主要職責在指揮長統一領導下,負責本轄區內山洪災害防御工作。3、各工作小組主要職責監測組:負責監測轄區各類監測站雨情、水情,主要水利工程、危險區及洪泛區水位,山體開裂、滑坡點、泥石流溝位移等信息。信息組:負責對縣級防指、氣象、水文、國土等部門汛前各種信息搜集與整理,掌握本轄區內暴雨洪水預報、當地降雨、山體開裂、滑坡、泥石流、水庫潰壩、決堤等信息,及時為指揮長指揮決議提供依據。轉移組:負責按照指揮部命令及預報通知,組織群眾按預定轉移路線轉移,一個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同時確保轉移途中和安置后人員安全。調度組:負責與交通、農業、林業、糧食、民政、水電、電信、物質等部門和單位聯絡,調度全部搶險救災工作所需救災車輛、救災物資、設備等。保障組:負責了解、搜集山洪災害造成損失情況,派員到災區實地查災核災,匯總、上報災情數據;做好災區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含急需物資組織、供給、調撥和管理等;指導和幫助災區開展生產自救和恢復主要基礎設施;負責救災應急資金落實和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做好救災資金、捐贈款物分配、下撥工作,指導、督促災區做好救災款物使用、發放和信貸工作;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搶救、治療和轉運傷病員,實施災區疫情監測,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應急搶險隊:在緊急情況下聽從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命令,進行有序搶險救援工作。預警公布員:在取得險情監測信息或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后,立刻按預定信號公布報警信號。各項工作責任人及聯絡方式見附表5。5監測、通信及預警5.1監測5.1.1監測系統設置1、自動監測系統**鎮現在共有自動雨量站2個,分別在***村、**村。2、簡易監測系統**鎮現在共在溝門村、**村、**村、**村等設有簡易雨量站,在**村、**村、**村、**村等設有簡易水位觀察站。5.1.2監測內監測內容①雨量監測雨量觀察員負責經過本村雨量站搜集雨量信息。觀察員在大雨天氣條件下每1小時觀察一次,暴雨天氣30分鐘觀察一次,并及時將觀察數據上報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小組,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小組負責向鎮山洪災害防御辦公室上報。②水位監測水位觀察員負責經過本村水位站搜集水位信息,當降雨量達成50毫米或發生暴雨時,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監控,河道水位靠近準備轉移預警線時,每10分鐘向村工作組匯報一次水位情況,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小組負責向鎮山洪災害防御辦公室上報。③危險部位觀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水庫、尾礦庫、地質災害易發點、河道險工險段、橋梁、危險區域分布區等防汛重點部位危險部位巡查員加強對危險部位巡查看管,當降雨量達成30毫米或出現大雨、暴雨天氣,二十四小時巡查看管,每1個小時向村工作組匯報一次巡查情況,出現緊急險情向村工作組匯報并立刻向上一級山洪災害指揮機構匯報,快速組織人員轉移或撤離到安全地域。5.1.3監測要求有目標、有步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監測,突出時效性和準確性,采取自動監測和簡易監測相結合伎倆,獲取實時可靠監測數據,并及時將結果上報各級指揮部門。監測系統以群測群防為主,專業監測為輔。關于監測站點分布情況見附表6。5.2通信5.2.1通信方式選擇1、標準實用、可靠、先進。2、通信方式(1)山洪災害自動監測站采取GSM/GPRS通信傳輸信息,簡易監測站點采取電話、人工傳輸信息。(2)山洪災害預警公布通信方式由電話、手機短信、無線語音廣播、手搖報警器、銅鑼等組成。多個通信方式各自相對獨立并互為補充,確保預警和指揮調度信息及時通知到各級部門和危險區群眾。5.3預警5.3.1預警1、預警指標確定預警指標是指觸發山洪災害雨、水量臨界值,包含臨界雨量和成災水位(流量)確實定。預警指標分為暴雨預報、準備轉移(警戒)和立刻轉移(危險)兩級。臨界雨量確實定是經過調查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降雨情況,依照各小流域暴雨特征、地形地質條件等,結合歷史暴雨洪水資料分析結果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計算結果,綜合確定當地域各個小流域1小時、3小時、6小時、二十四小時臨界雨量。成災水位(流量)確實定依照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溪河水位改變情況,確定當地域可能發生山洪災害溪河水位值;有河流可將上游水情改變作為判斷是否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主要依據。各小流域、各村警戒水位(準備轉移)和危險水位(立刻轉移),詳見附表7。2、預警等級劃分標準山洪災害預警等級分為三級(Ⅲ、Ⅱ、Ⅰ),按照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對應顏色依次為黃色、橙色、紅色,三種顏色預警信號分別代表可能(暴雨氣象預報)、嚴重(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尤其嚴重(危險雨量、危險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3、預警啟用時機(1)當接到暴雨天氣預報,相關行政責任人應引發重視,并公布暴雨預警信息。當降雨量達成對應等級雨量值時,降雨仍在連續,應公布預警信息;(2)當水位達成對應等級值,且仍在上漲,應公布預警信息。若可能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應向下游公布預警信息;(3)當出現發生泥石流、滑坡征兆時,應公布泥石流、滑坡災害預警信息。(4)水庫及塘堰壩出現重大險情時應立刻公布預警信息。4、預警公布及程序依照監測、預報,按照預警等級及時公布預警。在通常情況下,可按照縣→鄉(鎮)→村→組→戶次序進行預警(如圖1)。省防汛指揮部省防汛指揮部縣防汛辦公室山洪災害預報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鄉鎮防御指揮所村組戶圖1通常情況預警程序示意圖如遇緊急情況(水庫、塘堰壩出現重大險情,滑坡等),可采取快速靈活預警方式進行預警(如圖2)。refSHAPE省防汛指揮部縣防汛辦公室鄉鎮防御指揮所村組省防汛指揮部縣防汛辦公室鄉鎮防御指揮所村組戶監測員地質異常水利工程險情雨、水情異常水庫、山塘潰壩山洪災害預報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5.3.3預警、警報方式預警方式:(1)電話、手機短信預警;(2)口頭通知。警報方式:(1)無線語音廣播報警;(2)手搖報警器;(3)銅鑼報警;(4)口頭通知。5.3.4預警公布及響應1、接到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通知將有暴雨發生以及公布三級(黃色)預警時,開啟三級應急響應。(1)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經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關于村發出三級(黃色)預警,提醒廣大群眾注意做好山洪災害防范準備。(2)當接到三級(黃色)預警后,各關于人員應快速上崗到位,注意觀察水雨情改變,并加強防范。2、接到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公布二級(橙色)預警時,或降雨量達成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連續時,或溪河水位達成警戒水位,公布二級(橙色)預警,同時開啟二級應急響應。(1)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經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關于村發出二級(橙色)預警,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防范山洪災害,危險區人員做好轉移準備。(2)經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組員、所屬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主要組員公布二級(橙色)預警,做好相關防范工作。(3)關于村在接到二級(橙色)預警后,經過無線語音廣播、銅鑼、手搖報警器等向危險區群眾發出二級(橙色)預警,提醒危險區人員注意防范,做好轉移準備。3、接到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公布一級(紅色)預警時,或當降雨量達成危險雨量且降雨仍在連續時,或溪河水位達成危險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時,公布一級(紅色)預警,同時開啟一級應急響應。(1)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經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關于村發出一級(紅色)預警,要求危險區人員立刻按預定路線撤離至安全區,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立刻全方面行動,做好搶險救災轉移安置工作。(2)經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組員、所屬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主要組員公布二級(橙色)預警,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立刻全方面行動,做好搶險救災轉移安置工作。關于預警設備分布情況表見附表8。6轉移安置6.1轉移安置6.1.1轉移安置標準轉移遵照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后通常人員,先低洼處后較高處人員標準,以集體、有組織轉移為主。轉移責任人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方法。6.1.2轉移安置路線轉移安置路線確實定遵照就近、安全標準。事先確定好轉移路線,必須經常檢驗轉移路線是否出現異常,如有異常應及時修補或確定新轉移線路。轉移路線宜避開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帶。依照山洪災害普查數據顯示,**鎮危險區4處,包括4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311戶,1380人,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見附表9。6.1.3轉移安置方式安置地點通常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標準。安置方式可采取投親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帳篷等。搭篷地點應選擇在安全區內。6.1.4制訂特殊情況應急方法轉移安置過程中出現交通、通訊中止等特殊情況時,災區各村組應各自為戰、不等不靠,及時采取防災避災方法。由村干部分頭入戶通知易發災害點村民,尤其是夜間可能發生相關災害時,要確保信息傳遞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借助無線廣播、銅鑼、哨子等設備引導轉移人員到安置地點。在制訂轉移路線交通中止情況下,應選擇向溪河溝谷兩側山坡或滑動體兩側方向轉移到就近較高地點。對于特殊人群轉移安置采取專題方法,并派專員負責。7搶險救災7.1搶險救災準備7.1.1搶險救災服從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統一指揮。緊搶救援人員主要由應急搶險隊員、受災地域干部職員、當地群眾和其余自愿人員組成。配合做好救災物資調撥、受災人員和救災物資運輸調度、傷病員搶救,以及災區防疫工作。鄉鎮內設監測、預警、信息、轉移、調度、保障等工作小組和應急搶險隊應協調工作、形成協力。7.1.2主動配合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做好包含救助裝備準備、資金準備、物資準備等搶險救災物資準備。主動配合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做好全部搶險救災物質、車輛等調度管理及善后賠償與處理工作。7.2搶險、救災一旦發生險情,村、組責任人應及時向上一級防汛指揮部匯報,同時,真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下設監測、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然災害管理市政學試題及答案
- 建筑工程考試完美備考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復習的技巧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市政工程考試模擬測試及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概論重要考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效節水灌溉在果樹種植中的應用報告
- 行政公文的實務探討與分析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工作實戰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考試前的試題及答案決勝千里
- 自考行政管理的高效學習方法與策略試題及答案
- 米往返接力跑教案
- 銀行評估明細表
- 水稻脫粒機畢業設計畢業設計
- 《光學原理與應用》之雙折射原理及應用
- 完整版電力工程設計資質分級標準
- 硬筆書法練習用紙A4打印模板
- U8ERP實施方案
- 配電間及機柜室方案
- 中國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視系統運行、維護規程
- 5000噸干貨船設計總體方案及第三部分
- fx-991cnx計算器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