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2023屆北京市昌平區高三二模語文試題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1]歐陽修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參軍春思亂如云,白發題詩愁送春。遙知湖上一尊酒,能憶天涯萬里人。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注釋:[1]謝法曹:歐陽修的朋友,當時在許州(今河南許昌)任司法參軍,此地有一個西湖。歐陽修因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貶謫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謝法曹從許州寄詩安慰他、他便寫了這首詩作答。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湖”四句寫西湖的春天景色,繁花似錦,春風吹來,花瓣四散。B.“遙知”兩句回憶與友人共酌湖上的時光,給被貶的作者帶來寬慰。C.“雪消”兩句寫冬雪消融,群山顯翠,江邊的鮮花已經盛開的情景。D.“異鄉”兩句寫自己獨處他鄉,人情物態各異,只有東風是舊相識。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前四句寫景,不僅詠嘆西湖的自然風光,更是以美景烘托友人的美好情誼。B.“白發題詩愁送春”一句,詩人描摹詩友白發多情,寥寥數筆,卻十分生動傳神。C.詩的最后四句采用類比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無窮。D.全詩將想象之景與眼前之景交織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時襯托了詩人的復雜心情。13.本首詩抒發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2023屆北京市房山區高三二模語文試題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別子瞻【1】秦觀人生異趣各有求,系風捕影只懷憂。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域。珠樹【2】三株詎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一昨秋風動遠情,便憶鱸魚訪洞庭。芝蘭不獨庭中秀,松柏仍當雪后青。故人【3】持節過鄉縣,教以東來償所愿。天上麒麟昔漫聞,河東鸑鷟【4】今才見。不將俗物礙天真,北斗以南【5】能幾人?八磚學士【6】風標遠,五馬使君【7】恩意新。黃塵冥冥日月換,中有盈虛亦何算?據龜食蛤【8】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注釋:【1】這首詩作于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當時秦觀到徐州拜訪在此地任知州的蘇軾。【2】珠樹:神話中的神木【3】故人:北宋詩人李常。【4】鸑鷟:鳳凰。【5】北斗以南:出自《新唐書·狄仁杰傳》中的“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6】八磚學士:指唐朝翰林學生李程。【7】五馬使君:太守的別稱。【8】據龜食蛤:超然物外,遨游四方。1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在前四句表明自己不慕權勢而向往結識蘇軾。B.“珠樹”兩句敘述了詩人攀神樹、游玉海的經歷。C.“故人”兩句寫詩人在李常引薦下得以拜訪蘇軾。D.詩人在本詩結尾兩句表達了希望追隨蘇軾的心愿。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開篇以議論起筆,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也是如此。B.詩人以“鱸魚”和“麒麟”自比,岑參在詩中以“梨花”喻雪,二人都善用比喻。C.詩人巧妙化用了狄仁杰的典故贊美李程之賢,辛棄疾的詞作中也有對典故的化用。D.本詩語言典雅蘊藉,意味雋永;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語言風格相同。14.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蘇軾怎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的?2023屆北京市西城區高三二模語文試卷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1-13題。(共12分)君子于役《詩經·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①至哉?雞棲于塒②。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君子于役,茍無饑渴?【注】①曷:何時。②塒:雞舍。下文“桀”是指雞棲的木樁。③有佸:相會。④括:會合。11.下列對作品詞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章開頭的幾句,均以“獨白”的口吻來反映居家人的期待。B.“不知其期”與“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經是久役未歸。C.“雞棲于塒”幾句,以日常的不堪來反映居家人內心的憤怒。D.兩章結尾的感嘆和疑問,包含著對“君子于役”狀況的無奈。12.全詩二章結構相似,采用①的藝術形式來推進抒情,第一章側重抒發②之情,第二章側重抒發③之情。(3分)13.結合詩歌內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過寫鄉村晚景來表達人的內心感受的?(6分)2023年北京市海淀區5月高考語文查漏補缺試卷3.(10分)閱讀下面陸游的兩首詩歌,完成各題。欲行雨未止【1】幽幔依燈影,空階送雨聲。暫歸仍客路,投老倍鄉情。眼澀書難讀,心搖夢易驚。病多常怕醉,酒盡卻思傾。憶昔【2】憶昔輕裝萬里行,水郵山驛不論程。屢經漢帝燒余棧【3】,曾宿唐家雪外城。壯志可憐成昨夢,殘年惟有事春耕。西窗忽聽空階雨,獨對青燈意未平。注釋:【1】此詩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陸游奉詔離開蜀地,返回浙江山陰途中。【2】此詩作于慶元二年(1196),陸游閑居山陰,時年七十一歲。【3】漢帝燒余棧:張良勸說劉邦燒絕聯系漢中和東邊各國的棧道,該址在今陜西褒城縣北。(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欲行雨未止》善以矛盾傳情,歸鄉而鄉情倍增,不能飲酒而又思飲酒。B.《憶昔》首聯作者回憶往事,寫自己不懼路途遙遠,走過萬水千山。C.《憶昔》頷聯漢唐對舉,聚焦此前遠游中屢次經過的兩處歷史遺跡。D.兩詩結尾的“卻思傾”“意未平”,語短情長,言淺意濃,富有韻味。(2)“燈”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列四句詩詞中的“燈”與陸游這兩首詩中“燈”的內涵相同一項是A.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高適《除夜作》)B.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白居易《琵琶行》)C.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陸游《病起書懷》)D.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曹雪芹《紅樓夢》)(3)這兩首詩均寫到“空階雨”,請根據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4.(8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注]魏了翁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全詞并無生硬之感。(2)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2023年北京市高考語文押題預測卷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3題。(共12分)子夜吳歌(其四)李白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①。注釋: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1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因為“明朝驛使發”,所以征人的妻子要連夜“絮征袍”,表明戰爭來得非常緊迫。B.“一夜絮征袍”領起下文,暗含一個“趕”字,我們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忙碌和焦急。C.一個“冷”字,生動傳神,既寫出“一夜絮征袍”的艱難,又暗示了連夜絮征袍的內因。D.從全詩看,剪縫完成前女主人公唯恐驛使走得早,縫制完成后又唯恐驛使行得遲。12.“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兩句,以環境的“冷”襯托人物的心情。下列詩句不屬于以環境襯托人物心情的一項是(3分)A.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詩經·氓》)B.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C.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白居易《琵琶行》)D.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3.“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李白的《子夜吳歌》(其三)。結合具體詩句,比較李白的這兩首《子夜吳歌》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6分)古代詩歌閱讀2023屆北京市昌平區高三二模語文試題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1]歐陽修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參軍春思亂如云,白發題詩愁送春。遙知湖上一尊酒,能憶天涯萬里人。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注釋:[1]謝法曹:歐陽修的朋友,當時在許州(今河南許昌)任司法參軍,此地有一個西湖。歐陽修因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貶謫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謝法曹從許州寄詩安慰他、他便寫了這首詩作答。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湖”四句寫西湖的春天景色,繁花似錦,春風吹來,花瓣四散。B.“遙知”兩句回憶與友人共酌湖上的時光,給被貶的作者帶來寬慰。C.“雪消”兩句寫冬雪消融,群山顯翠,江邊的鮮花已經盛開的情景。D.“異鄉”兩句寫自己獨處他鄉,人情物態各異,只有東風是舊相識。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前四句寫景,不僅詠嘆西湖的自然風光,更是以美景烘托友人的美好情誼。B.“白發題詩愁送春”一句,詩人描摹詩友白發多情,寥寥數筆,卻十分生動傳神。C.詩的最后四句采用類比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無窮。D.全詩將想象之景與眼前之景交織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時襯托了詩人的復雜心情。13.本首詩抒發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11.B12.C13.①表達了朋友間的真摯友情及對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②借春天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的傷感之情。③抒發了作者遭遇貶謫之后的失意之情。【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的能力。B.“回憶與友人共酌湖上的時光”錯誤,“遙知”兩句意為我在遠地知道你擺好了湖中酒席,等待著老朋友來開懷暢飲。是想象友人獨酌湖上。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賞析的能力。C.“采用類比的手法”錯誤,昔日把酒對春、風流倜儻的少年,如今而立剛過,卻已是鬢發蒼蒼;在這貶謫之地,詩人眼甲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歲歲年年按時相伴的春風仍是那么熟悉、親切,似在安慰一顆孤寂的心。是對比的手法。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萬里思春尚有情”想象詩友獨酌湖上,默默思念遠方被貶的自己。詩友殷勤多情,特從這美麗的地方寄來美好情意,謝法曹在萬里之外還記得我這個被貶謫淪落天涯的人,表達了朋友間的真摯友情及對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詩人觸景傷懷,驀然回首:昔日把酒對春、風流倜儻的少年,如今而立剛過,卻已是鬢發蒼蒼。詩人感嘆自己年老,如今面對春色無可如何。詩人借春天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的傷感之情。“異鄉物態與人殊,唯有東風舊相識”,在這貶謫之地,詩人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歲歲年年按時相伴的春風仍是那么熟悉、親切,似在安慰一顆孤寂的心。詩人身處異地,內心孤獨落寞。抒發了作者遭遇貶謫之后的失意之情。2023屆北京市房山區高三二模語文試題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別子瞻【1】秦觀人生異趣各有求,系風捕影只懷憂。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域。珠樹【2】三株詎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一昨秋風動遠情,便憶鱸魚訪洞庭。芝蘭不獨庭中秀,松柏仍當雪后青。故人【3】持節過鄉縣,教以東來償所愿。天上麒麟昔漫聞,河東鸑鷟【4】今才見。不將俗物礙天真,北斗以南【5】能幾人?八磚學士【6】風標遠,五馬使君【7】恩意新。黃塵冥冥日月換,中有盈虛亦何算?據龜食蛤【8】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注釋:【1】這首詩作于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當時秦觀到徐州拜訪在此地任知州的蘇軾。【2】珠樹:神話中的神木【3】故人:北宋詩人李常。【4】鸑鷟:鳳凰。【5】北斗以南:出自《新唐書·狄仁杰傳》中的“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6】八磚學士:指唐朝翰林學生李程。【7】五馬使君:太守的別稱。【8】據龜食蛤:超然物外,遨游四方。1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在前四句表明自己不慕權勢而向往結識蘇軾。B.“珠樹”兩句敘述了詩人攀神樹、游玉海的經歷。C.“故人”兩句寫詩人在李常引薦下得以拜訪蘇軾。D.詩人在本詩結尾兩句表達了希望追隨蘇軾的心愿。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開篇以議論起筆,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也是如此。B.詩人以“鱸魚”和“麒麟”自比,岑參在詩中以“梨花”喻雪,二人都善用比喻。C.詩人巧妙化用了狄仁杰的典故贊美李程之賢,辛棄疾的詞作中也有對典故的化用。D.本詩語言典雅蘊藉,意味雋永;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語言風格相同。14.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蘇軾怎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的?【答案】12.B13.A14.情感:抒發了對蘇軾的仰慕、贊美與不舍的情感。寫法:①運用襯托手法,用自己對權勢的淡漠襯托對蘇軾的仰慕之情。②議論與抒情相結合,贊美蘇軾的英偉與高名。③運用“珠樹”“玉海”“麒麟”“鸑鷟”等比喻,贊美蘇軾的才華與人品。④化用狄仁南“北斗以南”的典故贊美蘇軾之賢,化用李程“八磚學士”的典故贊美蘇軾的風度。⑤運用側面描寫,以自己對蘇軾的追隨表達對蘇軾的仰慕與不舍之情。【解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敘述了詩人攀神樹、游玉海的經歷”錯誤。“珠樹”兩句以“珠樹”“玉海”比喻蘇軾之才,表達了對蘇軾才華的贊美。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以‘鱸魚’和‘麒麟’自比”錯誤。“鱸魚”一詞化用晉朝張翰見秋風起而思吳中莼羹、鱸魚膾的典故,寓鄉思;“騏麟”喻蘇軾,并非自比;C.“化用了狄仁杰的典故贊美李程之賢”錯誤。詩人巧妙化用狄仁杰的典故贊美蘇軾之賢;D.“語言風格相同”錯誤。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語言風格不是典雅的,而是質樸的。故選A。【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的能力。情感:“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域。珠樹三株詎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含義是徐州英偉不是人力量,世上有很高的名望擅自區域;珠樹三株怎么可以攀登,碧海千尋真不知;作者以“珠樹”“玉海”比喻蘇軾之才,用“英偉非人力”“高名”等共同表達了對蘇軾才華的贊美和仰慕之情。“據龜食蛤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表明倆人的相聚只是暫時的,馬上就要分離,以此表達作者對此次相聚的珍視和對蘇軾的不舍之情。手法:“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中“萬戶侯”代指權勢地位,作者不愿要權勢地位,卻只想與蘇軾為友,運用襯托手法,用自己對權勢的淡漠襯托對蘇軾的仰慕之情。“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域。珠樹三株詎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含義是徐州英偉不是人的力量,世上有很高的名望擅自區域;珠樹三株怎么可以攀登,碧海千尋真不知;作者寫詩議論與抒情相結合,以“珠樹”“玉海”比喻蘇軾之才,并用“英偉非人力”“高名”等語言贊美蘇軾的英偉與高名。“珠樹三株詎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中以“珠樹”“玉海”比喻蘇軾之才;“天上麒麟昔漫聞,河東鸑鷟今才見”中作者以“麒麟”“鸑鷟”喻蘇軾是難得的人才,贊美蘇軾的才華與人品。“北斗以南能幾人”化用狄仁南“北斗以南”的典故贊美蘇軾之賢;“八磚學士風標遠”化用李程“八磚學士”的典故贊美蘇軾的風度。“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據龜食蛤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運用側面描寫,以自己對蘇軾的看重和追隨表達對蘇軾的仰慕與不舍之情。2023屆北京市西城區高三二模語文試卷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1-13題。(共12分)君子于役《詩經·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①至哉?雞棲于塒②。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君子于役,茍無饑渴?【注】①曷:何時。②塒:雞舍。下文“桀”是指雞棲的木樁。③有佸:相會。④括:會合。11.下列對作品詞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章開頭的幾句,均以“獨白”的口吻來反映居家人的期待。B.“不知其期”與“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經是久役未歸。C.“雞棲于塒”幾句,以日常的不堪來反映居家人內心的憤怒。D.兩章結尾的感嘆和疑問,包含著對“君子于役”狀況的無奈。12.全詩二章結構相似,采用①的藝術形式來推進抒情,第一章側重抒發②之情,第二章側重抒發③之情。(3分)13.結合詩歌內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過寫鄉村晚景來表達人的內心感受的?(6分)11.(3分)C12.(3分)①重章疊唱(重章疊句)②思念(相思、想念)③關懷(擔憂、牽掛)評分參考:三空,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13.(6分)參考答案:寫夕陽余暉下禽畜歸來會合,烘托出鄉村晚景的恬靜美好,有人服役未歸的現實因此也就更加牽引人的心緒;居家人情不自禁要想,久役未歸的人情形又會如何,思念和擔心也就自然地流露出來了。評分參考:兩個要點,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2023年北京市海淀區5月高考語文查漏補缺試卷3.(10分)閱讀下面陸游的兩首詩歌,完成各題。欲行雨未止【1】幽幔依燈影,空階送雨聲。暫歸仍客路,投老倍鄉情。眼澀書難讀,心搖夢易驚。病多常怕醉,酒盡卻思傾。憶昔【2】憶昔輕裝萬里行,水郵山驛不論程。屢經漢帝燒余棧【3】,曾宿唐家雪外城。壯志可憐成昨夢,殘年惟有事春耕。西窗忽聽空階雨,獨對青燈意未平。注釋:【1】此詩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陸游奉詔離開蜀地,返回浙江山陰途中。【2】此詩作于慶元二年(1196),陸游閑居山陰,時年七十一歲。【3】漢帝燒余棧:張良勸說劉邦燒絕聯系漢中和東邊各國的棧道,該址在今陜西褒城縣北。(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欲行雨未止》善以矛盾傳情,歸鄉而鄉情倍增,不能飲酒而又思飲酒。B.《憶昔》首聯作者回憶往事,寫自己不懼路途遙遠,走過萬水千山。C.《憶昔》頷聯漢唐對舉,聚焦此前遠游中屢次經過的兩處歷史遺跡。D.兩詩結尾的“卻思傾”“意未平”,語短情長,言淺意濃,富有韻味。(2)“燈”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列四句詩詞中的“燈”與陸游這兩首詩中“燈”的內涵相同一項是A.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高適《除夜作》)B.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白居易《琵琶行》)C.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陸游《病起書懷》)D.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曹雪芹《紅樓夢》)(3)這兩首詩均寫到“空階雨”,請根據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4.(8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注]魏了翁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全詞并無生硬之感。(2)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3.【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意象內涵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明確原詩句中意象和選項句中意象的內涵,再判斷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對比鑒賞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解答】(1)C.“《憶昔》頷聯漢唐對舉,聚焦此前遠游中屢次經過的兩處歷史遺跡”錯。《憶昔》頷聯意為“曾多次路過漢中地區漢帝劉邦當年的棧道,也曾住過唐杜甫詩中出現過的四川西部邊城”。由此可知,詩人只是說曾經屢次經過劉邦當年的棧道,但并未說屢次經過“唐家雪外城”。故選C。(2)《欲行》中,雨阻斷了作者歸鄉的行程,觸發了作者歸鄉受阻的愁情,“燈”強化了孤獨愁苦的情感,渲染了凄涼的氛圍。《憶昔》中,作者回憶往昔,感慨壯志未酬,抒發雄心不再、晚年孤獨的傷感,“燈”強化了孤獨愁苦的情感,渲染了凄涼的氛圍,加劇了作者的愁情。A.意為“旅館里透著凄冷的燈光,映照著那孤獨的遲遲不能入眠的客人。這孤獨的旅人是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句中的“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燈只影自然難干入眠,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讓人心情悲涼。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創造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此處的“燈”強化了孤獨愁苦的情感,渲染了凄涼的氛圍,加劇了作者的愁情。B.意為“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句中的“燈”流露出詩人對琵琶女的驚異看重,與“孤獨愁苦”無關。C.意為“可惜一個出身名門的閨秀,只能孤獨的在佛像、青燈旁邊度過自己的一生”。句中的“燈”側重抒發佛門寂寞的感慨,與“愁苦”無關。D.意為“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句中的“燈”流露出詩人對諸葛亮的無限仰慕,暗抒愛國情懷,與“孤獨愁苦”無關。故選A。(3)第一首詩首聯“幽幔依燈影,空階送雨聲”,寫詩人在返回浙江山陰途中,被雨阻斷了歸鄉的行程,故而“空階雨”觸發了作者歸鄉受阻的愁情。第二首詩的尾聯“西窗忽聽空階雨,獨對青燈意未平”,意含作者年老體弱,在雨天想到自己曾經的抱負與夢想,聽著窗外雨滴滴落在臺階上的聲音,獨自面對面前的燈火,不禁生出內心的凄涼孤獨之感。所以,兩首詩中的“空階雨”在兩首詩中都表達了孤獨愁苦的情感,渲染了凄涼的氛圍。而《欲行》中,雨阻斷了作者歸鄉的行程,“空階雨”觸發了作者歸鄉受阻的愁情。《憶昔》中,作者回憶往昔,感慨壯志未酬,“空階雨”渲染了悲愁的氛圍,加劇了作者的愁情。答案:(1)C(2)A(3)相同點:“空階雨”在兩首詩中都表達了孤獨愁苦的情感,渲染了凄涼的氛圍。不同點:《欲行》中,雨阻斷了作者歸鄉的行程,“空階雨”觸發了作者歸鄉受阻的愁情。《憶昔》中,作者回憶往昔,感慨壯志未酬,“空階雨”渲染了悲愁的氛圍,加劇了作者的愁情。【點評】如何鑒賞詩歌:(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注注釋隱含義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四)關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句,借此領悟情感。4.【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理解和賞析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人思想、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理解詞人論述的做人的道理。【解答】(1)A.“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錯,“人情苦向南山覓”表達出了人們這種尋覓春色的執著。故選A。(2)“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寫盡管到處都是春色,但人們還要去南山尋春,“苦”體現了人們對尋覓春色的執著。“村村簫鼓家家笛”寫出了農村人日的風俗景象,渲染出人們的歡樂情緒。“祈麥祈蠶”點出人們對豐收的盼望。“翁前子后孫扶掖”寫祖孫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從“翁”“子”“孫”可知長幼之序,要孝悌仁愛。“商行賈坐農耕織”用“行”“坐”“耕織”點明了三種行當人物的特征。商、賈、農各安其所,各顧其業。本首詞起寫春色無邊,點明時令,次寫人們以極大的熱情擁向南山覓春;下片緊承上片,繼寫沿途所見,在結尾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揭出作意,告訴我們珍惜美好,重視勞動的道理。答案:(1)A(2)①“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執著追求。②“翁前子后孫扶掖”啟示我們要做到長幼有序,孝悌仁愛。③“商行賈坐農耕織”提及要重視勞動,各行業的人各安其所,各顧其業,做好自己的工作。譯文:處處是春色,人們還要到南山去尋覓。村村簫鼓聲起,家家笛聲吹奏,人們在正月初七這天祈禱麥子和春蠶的豐收。祖孫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商人忙著生意,農人在忙著耕織,這些活動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如能領會做人的真理,天天都是“人日”。賞析:題中的“人日”,和詞中的“元正七”,都是指農歷的正月初七這一天。民間舊俗,是以七種菜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貼在屏風上,戴在頭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歲吉祥”之意,并且飲酒游樂,吹奏樂器,以祈農桑。這是一個快樂吉祥的節日,“人”在這一天顯得特別尊貴,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賦銘》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說。正月的時候正值孟春,初陽發動,故詞以“無邊春色”起頭。但是,就人之常情來說,盡管到處是春色,還是要去尋春、覓春的。次句的“苦”字表達出了人們這種尋覓春色的執著。詞中的“南山”,大約指的是春光優美之處,也是作者邀請提刑官應懋之游春的目的地。“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兩句,寫的是農村“人日”這一天的熱鬧景象,是作者“覓”春所見,這也正是本詞寫作的一個重點。作者先大筆揮灑,用“簫鼓”“笛”寫節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極寫范圍包容之大,僅此一句,就將農村“人日”的風俗景象以及人們的歡樂情緒形象地渲染出來。“祈麥祈蠶”,點出“村村簫鼓家家笛”這項活動的目的。祈求農事豐收,這里雖舉“麥”“蠶”為諸多農事的代表,但在“人日”來說,農民馬上可以接觸到的一般來說,也就是麥與蠶了。這時,麥田泛出青綠之色,蠶在春天的氣息里孵化,富于生機。對豐收的盼望與擔憂,都同時在農民心頭慢慢升起,他們怎能不用這盡情的簫鼓和笛聲表達他們心中的祈求呢?“來趁元正七”,這句是上片的結語,明確指出了特定時期季節性的內涵。下片“翁前“兩句,轉入具體的描繪。“翁前子后孫扶掖”,這正是“來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孫孫。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學家,他對長幼之序極為重視,這從“翁”“子”“孫”的排列順序中可以看出來。“商行賈坐農耕織”,這一組活動,由商、賈、農三種行當的人物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織”三個詞,點明了三種行當人物的特征,語言簡練。在古代,商人們分為行商和坐商兩種。“耕織”則為“農”的本業。當然,這里不一定實寫“人日“所見,而是作者由人們的祈求而聯想到的各種自食其力的人所從事的爭取豐收、幸福的實踐活動。但這三個動詞,卻描繪出了一片繁忙景象。從“簫鼓”至“耕織”,這五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出了農村的歡樂景象,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作者將種種苦悶、煩憂,都排斥在畫面之外了。這里簡直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垃圾分揀裝備項目申請報告
- 執業藥師考試的價值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文化概論考試要素與試題及答案探討
- 工業級危險品運輸與倉儲全面安全管理合同
- 復雜用藥方案的分析考點試題及答案
- 中國文化概論對歷史認知的塑造試題及答案
- 文化出版社兼職校對工作勞動合同
- 行政法學的主要挑戰及試題及答案
- 珠寶設計定制與品牌市場拓展合作合同
- 如何看待京劇等藝術形式與行政的關系考試試題及答案
- AI在醫療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前景與挑戰
- 2025年全民營養周科學實現吃動平衡健康中國營養先行課件
- 賣車合同協議書模板下載
- 非標自動化設備設計培訓
- 行政檢查業務培訓課件
- 主題班會少年強則國強紀念五四青年節【課件】
- 2025年中國紅外光理療儀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戰略規劃報告
- 港口應急救援體系-深度研究
- 保潔態度類培訓
- DB32∕T 525-2010 學生公寓用紡織品
- 手機攝影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