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骨干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足球運動中的安全防控與急救張一民目前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第一部分:課程背景簡介第二部分:課程性質與目標第三部分:運動傷害事件的基本理論第四部分:常見運動損傷的急救第五部分:常見意外事件的急救第六部分:運動傷害事件的防控原則第七部分;課外學習建議講授內容目前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校園足球
圍繞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實現體質健康、運動技能和人格素養三位一體的共同提高。(劉延東,)目前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人群男性女性調查人數風險人數發生率調查人數風險人數發生率20-29歲18710254.55%1942814.43%**30-39歲834560.24%881719.32%**40-49歲855261.18%892224.72%**50-59歲925964.13%932425.81%**60-69歲936367.74%##942829.79%**##**表示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群比較,P<0.01;##表示60-69歲與20-29歲同性別人群比較,P<0.01。“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男、女性在運動中發生風險的百分率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的趨勢,不同性別之間的運動風險發生率存在顯著差異。第一部分:課程背景簡介目前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風險表型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心血管意外4%16%12%46%58%組織挫傷96%91%88%83%82%關節扭傷84%82%80%55%49%肌肉拉傷89%84%79%49%46%關節疼痛26%38%42%73%82%失衡跌倒58%59%62%65%72%骨折11%13%10%23%26%中暑8%21%26%6%10%休克12%8%6%10%10%
隨年齡增加,心血管意外(癥狀描述為胸悶、胸痛、心跳不適、暈厥、異常的呼吸困難)的發生率增長最快,從20-29歲的4%增長到60-69歲的58%。目前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成都:體育醫院調查:大眾足球損傷(2014)同場對抗(運動訓練學)損傷種類與程度:(1)輕:軟組織損傷,占總數53%。其中,踝關節韌帶扭傷約占軟傷的64%。損傷頻率最高的踝關節韌帶是距腓前韌帶和脛腓下聯合前韌帶。(2)重:骨折、脫位,占總體的44.1%。(3)意外:接近3%目前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青少年參加足球運動時:運動損傷擦傷:占48.2%,皮膚外傷,若不及時處理,將會誘發感染等。挫傷、扭傷、拉傷:占51.8%;特別是急性損傷,若不及時處理,將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問題。此類損傷與足球項目的特點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有關。如,青少年時期情緒易激動,沖動時又不易自控,訓練、比賽中往往會出現力不從心的動作,加之技術尚不成熟,經驗不豐富,一旦出現不規范動作,就容易引起損傷、扭傷等。損傷部位易發生在大腿軟組織、膝部、小腿及踝部。當然擦傷也是不容忽視的,雖是輕傷,若不及時清理、治療,就容易感染,導致炎癥,引起發燒及其它并發癥。目前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傷害是一個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公共衛生問題。相對而言,中小學生個人判斷能力較差,缺乏生活經驗、安全意識和識別危險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是傷害發生的高危人群。青少年參加足球運動時:運動傷害最新的研究發現運動能力欠缺,尤其是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欠缺導致事故和受傷的風險增加身體失去平衡而摔倒和跌倒導致高事故率不能準確和快速的控制身體的動作,特別是容易導致頭部受傷的機會增加70%目前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當前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身高:增加;超重、肥胖:增加;身體素質下降:肌肉力量、耐力素質、柔韌素質、協調性等不足;身體素質進步:運動速度、爆發力等提高。校園足球:摔倒是致傷原因。在學生爭球、沖撞、疾跑、“坐球車”時易摔倒,再加之足球場地不平,摔倒是極易發生的。若參與者,未能做好摔倒時的防護動作,使摔倒后受傷機率增大。特別是踝關節和膝關節部位的損傷多見。目前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傷害保險和救濟的機制還不夠健全”。(劉延東)校園足球:存在不足(部分)校園足球:未來發展著力解決校園的運動“傷不起”的問題。要切實提高校園足球安全防范能力等。(劉延東)目前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王登峰司長
校園足球8項工作,其中,安全風險防控,意外保險,以及建立第三方調解糾紛的機制等是徹底解決學校體育安全風險防控。目前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第二部分: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是一門旨在培養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校園足球安全防控意識與急救能力的專業課程,共計2學時。
主要涉及到常見運動傷害事件類型、防控措施、現場急救原則與方法等內容。目前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教學目標:通過課程學習,使學員掌握足球運動中常見運動傷害事件、意外事件的類型、主要原因、防控措施,重點掌握運動場急救的基本原則和處置方法,樹立預防運動傷害事件意識,提高學員防控處理運動傷害事件的能力。目前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第三部分:運動傷害事件的基本理論
運動傷害事件概念、基本特征、常見類型(運動損傷、意外事件)、實施運動場安全防控的意義。【教學重點】運動傷害事件概念、特點、常見類型(運動損傷、意外事件。目前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一、概念
學校體育運動:是指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開展或組織參與的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體育比賽,以及學生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自主開展的體育活動。學校體育運動風險:是指學校體育運動過程中可能發生人員身體損傷的風險。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是指體育運動中發生的造成人員身體損傷后果的事故(或事件)。《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教體藝[2015]3號)目前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教師:思想麻痹大意;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訓練內容、組合不科學,方法不合理等;場地或器械因素;自然環境、運動服裝等不合要求。學生:運動情緒低下或恐懼,以及過分緊張;身體素質能力太差造成。足球:人體解剖結構的弱點與技術動作的關系決定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因素):如目前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體育運動傷害事件(事故):
是指體育運動中發生的造成人員身體損傷后果的事故(或事件)。如:接觸性運動傷害:擦傷、挫傷、肌肉拉傷、骨折、關節脫臼等如:皮膚、肌肉關節、頭部等目前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常見運動損傷:擦傷、撕裂傷、肌肉拉傷、關節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常見意外事件:低血糖、中暑、脫水、腦震蕩、休克等二、常見類型(足球場)目前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三、運動傷害的基本特征
體育從業人員(教師、教練員)應該掌握運動傷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就可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從而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率,對預防與治療運動傷害有重大的意義。目前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一)運動傷害與足球
運動傷害的發生因運動項目的不同而不同,有一定規律。如:一項對360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損傷發生特點的分析,看出運動損傷的發生與專項技術要求密切相關;而不同的運動項目又各有其不同的創傷好發部位及專項多發病。目前二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表1青少年足球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損傷原因運動量過大準備活動不足技術不規范道德不規范場地問題訓練水平不足其他次數2484647224012占%6.723.318206.722.23.3N=360目前二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籃球運動最易傷膝(髕骨軟骨病、半月板及副韌帶損傷),踝(踝周圍韌帶扭傷)體操運動員:易傷腰(腰部肌肉筋膜炎、棘突骨膜炎及椎板骨折等)、肩(肩袖損傷及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膝(髕骨軟骨病及半月板損傷)、腕(伸屈肌腱腱鞘炎)目前二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排球運動員易傷肩(肩袖損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指(手指扭挫傷)、膝(髕骨勞損)和腰(腰部肌肉筋膜炎)足球運動員易傷踝(踝關節扭傷、足球踝)、大腿(肌肉拉傷)和膝關節(韌帶損傷和半月板損傷)目前二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不同運動項目會發生身體不同部位的損傷,主要是由下列兩個潛在因素所決定的。
1、運動項目的特殊技術要求
2、運動員身體某部存在的解剖生理弱點。當這兩個因素由于某種原因同時起作用時,即易發生運動損傷。此外,如兒童未經嚴格的體格檢查,存在某些先天畸形(如足副舟骨、二分髕骨、椎骨異常、盤狀半月板等),也可成為運動傷害的潛在因素之一。(二)運動傷害的潛在因素目前二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三)運動傷害發生基本條件
雖然引起運動傷害有以上兩個潛在因素,但如果沒有外部因素的誘導,也不易發生運動傷害。如人體生理解剖較薄弱的部位,往往在大強度負荷下才易造成損傷,因此,超負荷的運動及不合理的訓練方式是運動損傷的致傷條件。目前二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四、實施運動場安全防控的意義
為防范學校體育運動風險,保護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保障學校體育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遵循預防為主、分級負責、學校落實、社會參與的原則。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機制,預防和避免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以減少體育活動的做法規避體育運動風險目前二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學校應當按規定安排學生健康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按照《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規定,納入學籍檔案管理。對不適合參與體育課或統一規定的體育鍛煉的學生,學校和教師應當減少或免除其體育活動。
教師在體育課教學、體育活動及體育訓練前,應當認真檢查體育器材設施及場地;體育課教學、體育活動及體育訓練中,應當強化安全防范措施,對技術難度較大的動作應當按教學要求,詳細分解、充分熱身,并采取正確的保護與幫助。目前二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第四部分:常見運動損傷的急救
概念、類型、常見原因;常見運動損傷(擦傷、撕裂傷、肌肉拉傷、關節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的概念、常見原因、主要癥狀與檢查方法、現場急救原則與方法(PRICE等。【教學重點】常見運動損傷概念、現場急救原則與方法目前二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是指人體受到外界各種創傷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膚、骨骼、韌帶、肌肉以及內臟等組織結構的破壞,并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類型與運動項目、專項技術特點有關。一、概念目前二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二、常見類型按傷后皮膚或粘膜完整分:開放性損傷、閉合性損傷按傷后病程的階段分: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按受傷的組織結構分:肌肉損傷、肌腱損傷、內臟損傷等按損傷的輕重程度分:輕傷、中等傷、重傷目前三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2、閉合性損傷傷處皮膚或粘膜無破損,沒有傷口與外界相通,如挫傷、肌肉拉傷及關節韌帶損傷等。1、開放性損傷即傷處皮膚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有傷口與外界相通。如擦傷、刺傷、切傷及撕裂傷等。目前三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1、急性損傷指一瞬間遭到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造成的損傷,如肌肉拉傷、關節韌帶扭傷等。
2、慢性損傷指局部過度負荷,多次微細損傷積累而成的損傷,或由于急性損傷處理不當轉化來的陳舊性損傷,如肩袖損傷,髕骨軟骨軟化癥等。
目前三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1、輕傷:傷后不損失工作能力,仍能完成教學訓練計劃2、中等傷:喪失工作能力24小時以上,不能按訓練計劃進行訓練,需停止患部訓練或減少患部運動量。3、重傷:完全不能運動,有些情況需要較長時間住院治療。目前三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三、擦傷概念:機體表面與粗糙的物體相互摩擦而引起的皮膚表層損害。征象:表皮剝脫有小出血點和組織液滲出。處理原則:小面積:紅汞或龍膽紫溶液涂抹大面積:用碘酒和酒精在傷口周圍消毒,用生理鹽水棉球清除傷口異物,外敷生理鹽水紗布,再用繃帶包扎。目前三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純凈水沖洗傷口在傷口上由內向外畫圈涂碘伏小面積擦傷:清創、消毒。處理步驟:①
大面積污染較重的擦傷要立即去醫院治療。②急救與防控措施目前三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小傷口出血:清創、包扎。處理步驟:①
②③目前三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是指受鈍物打擊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撕裂,傷口邊緣不整齊。征象:出血量大、不能自行止血,疼
輕者:先用碘酒酒精將傷口周圍皮膚消毒,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加壓包扎。重者:應及時送醫院,由醫務人員做清創術,消除污物異物壞死組織,徹底止血,縫合傷口,口服抗菌藥物以預防感染。傷口小而深和污染較重者應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四、頭皮裂傷目前三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軟組織損傷屬于運動系統損傷的范疇。軟組織的范圍,包括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筋膜、韌帶、關節囊、骨膜和神經、血管等。
主要包括:肌肉拉傷、關節襄和韌帶扭傷、肌腱腱鞘和滑襄損傷等,根椐受損的緩急,分為急性和慢性損傷兩類。五、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急性)目前三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一)拉傷
腰背部、頸部、大腿等最容易出現肌肉拉傷或韌帶扭傷的部位;主要是由長時間彎曲姿勢、提舉重物、劇烈運動或不小心跌倒造成。目前三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如,肌肉拉傷原因:1.由于肌肉做主動的猛烈收縮,其力量超過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牽伸時超過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傷。預防:準備活動充分,要量力而行,不用力過猛,注意練習場所的溫度。
目前四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悶痛,或者劇痛,活動時更甚,疼痛感可以傳送,可能出現刺痛及肢體麻痹;肌肉痙攣、僵硬、扭曲肌肉出現觸痛診斷方法減輕痛楚若有需要,尋求醫療援助急救目標目前四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處理措施協助傷者舒服地躺在地上或硬墊上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切忌搓揉及熱敷。囑傷者休息,直至痛楚消除為止,如癥狀持續,囑傷者就醫。目前四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二)扭傷
通常是由于關節受到強力猛扭,使附著在關節附近的肌肉或韌帶受傷所致痛楚,隨活動或腳部負重增加出現腫脹如,韌帶損傷,易發生的部位是踝關節,腕關節和膝關節。治療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腫.局部冷敷,加壓包扎,抬高傷肢。如何預防:支持保護帶;減少沖撞;多做關節練習;不平整場地。目前四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如,踝關節扭傷
是足球中最常見的一種關節韌帶損傷。當關節活動范圍超過正常限度時,附在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原因:踝關節的準備活動未充分做好,跑跳時用力過猛,落地的姿勢不當,地面不平等。
重度扭傷處理:應先止血、止痛。可把受傷肢體抬高,用冷水淋洗傷部或用冷毛巾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程度,減輕疼痛。不要亂揉,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傷處墊上棉花,用繃帶加壓包扎。受傷48小時以后改用熱敷,促進淤血的吸收。目前四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處理措施讓扭傷部位休息,并以最舒服的方法固定足踝若是受傷不久,使用冰袋或冷敷法,以減輕腫脹用厚的軟墊包裹足踝,然后用繃帶扎緊抬高及固定傷肢囑傷者讓足踝休息。目前四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三)閉合性軟組織處理原則(總結)早期(傷后24~48小時內)---
限制活動期
病理變化:組織損傷,出現血腫和水腫,發生創傷性炎癥
處理原則:
制動、止血、防腫、鎮痛、減輕炎癥
處理方法:立即冷敷、加壓包扎、抬高傷肢、局部休息目前四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2)中期(受傷24~48h后)
病理變化特點:肉芽組織形成,凝塊正在被吸收,壞死組織逐漸被清除,損傷組織正在修復。損傷局部表現為急性炎癥已逐漸消退,但仍有瘀血、腫脹和功能障礙。處理原則:是改善傷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提高組織的新陳代謝,加速瘀血和滲出液的吸收以及壞死組織的清除,促進再生修復,防止或減少粘連形成。處理方法:有理療、按摩、針灸、藥物痛點注射、外貼活血膏或外敷活血生新劑等綜合療法。目前四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3)晚期:損傷組織已基本修復,但可能有粘連
或瘢痕形成。
病理變化特點:損傷局部腫脹和壓痛已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鍛煉時仍感到微痛、酸脹或無力,個別嚴重者出現傷部僵硬或功能受限等。處理原則:恢復和增強肌肉、關節功能,有粘連和瘢痕,針對分解粘連或軟化瘢痕。處理方法:按摩、理療和功能鍛煉為主,配合中藥熏洗和敷中藥,運動時加保護支持帶。
目前四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RICE程序(急性)R(Rest)——讓傷處休息I(Ice)——用冰敷或冷敷法C(Compress)——用繃帶在傷處加壓E(Elevate)——把傷處抬高1、制動(REST):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癥,可以把出血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減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2、冷敷(ICE):可以減輕疼痛和痙孿,減少酶的活性因子.3、加壓(COMPRESSION):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還可防止浸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并能促進其吸收.4、抬高(ELEVATION):可以減輕通向損傷部位的血液.目前四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目前五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案例肌肉拉傷、斷裂,關節扭傷等:傷后48小時以內需要制動、冷療、加壓包扎、抬高傷肢。處理步驟:
傷后立即停止傷肢的運動,用云南白藥氣霧劑保險液(紅瓶)距離皮膚表面10厘米噴射患部3次。間隔3分鐘會,用云南白藥氣霧劑(白瓶)距離皮膚表面10厘米噴射患部3次。①②目前五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用繃帶從傷處的遠端向近端固定包扎。每層繃帶要有部分重疊。經常觀察皮膚顏色、溫度和損傷部分的感覺,保證繃帶沒有壓迫神經或阻斷血流。開始部分包扎得緊一些,向上到達傷口部位時要稍微松一些。③加壓包扎,24小時后可以拆除加壓包扎。
④抬高傷肢。注意:以上為臨場急救,處理后要盡早去醫院。損傷48小時內,切忌熱療。目前五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繃帶包扎方法:繃帶第一圈稍作斜狀,第二圈開始做環形,將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壓于環圈內。將帶尾剪開成兩頭打結,或用粘膏固定。
注意:有深、大傷口或出血較多時,要清創、包扎,并立即去醫院治療。目前五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冷敷目前五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環形包扎法目前五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目前五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三角巾包扎法目前五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六、骨折概念: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連續性遭到了破壞,叫骨折。原因:①直接暴力:如踢足球時小腿被踢傷發生的脛骨骨折,跪倒在地面引起的髕骨骨折。②間接暴力:如用手扶地時發生的肱骨髁上骨折,髁關節內翻位扭傷時引起的腓骨骨折,足球守門員撲球時摔倒引起的鎖骨骨折等。目前五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表現:疼痛、腫脹、皮下淤血、功能喪失、出現畸形等。處理:首先應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醫院治療。預防:避免劇烈運動中的碰撞。治療:停止活動,進行急救。固定包扎。目前五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七、關節脫位概念:外力的作用下,使關節面之間失去正常的連接,叫關節脫位。原因:1、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關節部位所致;如摔倒后,導致肩關節、肘關節脫臼。2、間接暴力:由外力傳導所致(運動性脫位),如嚴重崴腳時,導致踝關節脫臼。目前六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臨床表現:疼痛、腫脹、瘀斑、壓痛明顯;運動能力喪失;畸形;關節腔空虛;急救:一般不隨便做整復手術(現場);妥善固定——轉送醫院。夾板、繃帶固定。例如:肩關節脫位的固定。目前六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總之,青少年由于年齡小、骨骼發育未完全成熟,體質與運動技能較差、心理等因素,加之場地等自然環境等,在足球場上比較容易導致急性、閉合性損傷的發生與發展。目前六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第五部分:常見意外事件的急救
概念、基本特征常見意外事件(運動中腹痛、低血糖、中暑、脫水、腦震蕩、休克等)的概念、常見原因、主要癥狀與檢查方法現場急救原則與方法。【教學重點】常見意外事件現場急救原則與方法目前六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一、概念
一般是指機體對運動不適應造成體內調節平衡的功能紊亂而出現的一類疾病、綜合癥和功能異常。常見的有:運動中腹痛、低血糖、中暑、脫水、腦震蕩、休克等等目前六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二、運動性暈厥暈厥是指突然發生的、暫時性的知覺和行動能力喪失的狀態。目前六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一)病因:1、腦血流量減少:
腦血流驟減到臨界值一下就會發生暈厥。因此凡是引起血壓急劇下降和心輸出量突然減少的因素均可能引起暈厥。2、直立位低血壓性暈厥:
久蹲、長期臥床后突然改為站位,肌肉泵和血管調節功能失調,引起回心血量驟減,血壓下降、一時性腦缺血。3、重力性休克:運動后突然站立不動,使下肢血管失去肌肉收縮對其節律性擠壓作用,加上血液本身重力,大量血液積聚在下肢,使回心血量下降,心輸出量下降,腦供血不足,稱為重力性休克。目前六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4、胸內壓和肺內壓增高:吸氣后憋氣后,使胸內壓和肺內壓增高,回心血量下降,心輸出量下降,腦缺血。5、運動員中暑暈厥:體內熱量不能有效地散發,使體溫明顯增加,由于大量出汗使循環血量減少,引起腦組織供血減少意識喪失。多見于長跑、馬拉松、越野跑、自行車、足球比賽等。6、低碳酸血癥或低血糖癥癔病發作等原因導致呼吸過深過快,發生過度通氣,出現低碳酸血癥;運動中血糖水平下降,腦組織對血糖攝取下降,對糖的利用能力下降,常見于馬拉松、滑雪、公路自行車等項目。目前六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7、心源性暈厥
(1)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2)激烈運動引發心律失常所致。(3)冠狀動脈因敏感性增強或兒茶酚胺分泌增多而痙攣引起心肌缺血。8、精神和心理狀態不佳:過分緊張和激動,神經反射使血管緊張性降低,引起急性外周組織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下降,腦供血不足,導致暈厥。目前六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二)臨床表現1、暈厥前:全身軟弱無力、頭暈、耳鳴、眼前發黑、面色蒼白、出冷汗及強烈的饑餓感(低血糖者)。2、昏迷后:意識喪失,手足發涼、脈率快而細弱、血壓下降或正常、呼吸加快或減弱。(一般昏倒數秒,長者1~2小時)3、清醒后:有頭痛、頭暈、乏力,可有惡心、嘔吐。目前六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三)處理1、使患者處于平臥位,或下肢抬高位。2、松開衣扣、腰帶。3、保暖。4、按摩下肢(向心推摩)5、嗅聞氨水或點掐(針刺)人中、百會、涌泉等穴使其蘇醒。目前七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6、若有嘔吐,將頭部轉向一側,防止舌頭或嘔吐物堵塞呼吸道。7、呼吸停止者進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做胸外心臟擠壓術。8、中暑者首先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迅速降溫,用冷水或酒精擦浴使皮膚發紅,頭部及大血管分布區放置冰袋,有條件者靜點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9、清醒后可飲服含糖熱飲料和VC、VB1。10、注意休息,促進恢復。目前七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四)預防1、堅持有氧運動鍛煉,提高心肺功能。2、參訓參賽前要體檢。3、久蹲后要慢慢站起,疾跑后應繼續慢跑一段,并作深呼吸,逐漸停下來。4、饑餓或空腹時不宜參加運動。5、長距離運動要及時補糖、鹽、水。6、劇烈運動后應休息半小時后淋浴。7、若有暈厥先兆,應立即平臥。目前七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三、運動中腹痛腹痛分為:腹腔內疾病與腹腔外疾病和運動性疾病。運動中腹痛是指由于體育運動而引起或誘發的腹部疼痛。目前七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一)病因1、肝脾瘀血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開始運動時速度過快或強度過大,引起肝脾瘀血。
2、胃腸痙攣或功能紊亂(1)運動時,由于胃腸缺血、缺氧,引起胃腸道痙攣或蠕動功能紊亂。(2)飯后過早運動、運動前過飽、喝水過多或空腹運動。(3)運動前吃難于消化的食物。目前七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3、呼吸肌痙攣
(1)運動中呼吸缺乏節奏,引起呼吸肌疲勞和痙攣。(2)準備活動不充分,使呼吸系統功能不能滿足運動的需要。4、內臟器官病變
運動時可因病變部位受到牽扯(刺激)而產生疼痛。目前七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二)臨床表現1、運動性腹痛的程度與運動負荷和運動強度密切相關。2、腹痛的部位常與病變臟器位置有關:肝膽疾患或郁血,多在右上腹痛;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炎,多為中上腹痛;脾郁血多在左上腹痛;腸痙攣、蛔蟲病多在腹中部痛;闌尾炎在右下腹痛;宿便多在左下腹痛;呼吸肌痙攣多在季肋部和下胸部銳痛。3、腹痛的性質和程度與腹痛原因有關:直接由運動引起的腹痛多為脹痛或鈍痛。其他疾患引起的腹痛多為銳痛、陣發性絞痛、鉆痛。目前七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三)處理1、減慢跑速、加深呼吸,調整呼吸與運動節奏,用手按壓疼痛部位,或彎腰慢跑一段距離,一般腹痛可減輕或消失。2、經上處理無效者,應停止運動,認真檢查,對癥處理。3、口服解痙藥:阿托品、普魯苯辛。目前七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三)處理4、點掐或針刺足三里、內關、大腸俞。5、熱敷腹部。6、腹肌痙攣者須按摩腹部。7、若處理無效,癥狀較重者應送醫院處理。目前七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四)預防1、科學訓練,循序漸進增加運動負荷。2、合理安排膳食,飯后應休息1.5—2.5h才參加劇烈運動3、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4、運動中應注意呼吸的節奏。5、患病者參加運動應加強保健指導與醫務監督。目前七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四、肌肉痙攣
是指肌肉不自主地強直性收縮。多發生于足球、舉重、長跑等項目中。目前八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一)病因1、寒冷刺激→神經肌肉興奮性上升。2、電解質丟失過多:運動中大量排汗,電解質大量丟失→神經肌肉興奮性上升。3、肌肉舒縮失調:肌肉連續快速地收縮,放松時間太短。4、運動性肌肉損傷:運動使肌纖維損傷,鈣離子進入肌細胞,使肌纖維產生無效收縮,引起局部肌肉痙攣。5、其他:疲勞狀態、致痛物質、缺血等。目前八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二)臨床表現痙攣的肌肉僵硬、疼痛。所涉及關節暫時屈伸受限。(三)處理1、牽引痙攣肌肉。(要依相反方向緩慢牽引)2、針刺或點按穴位。3、按摩患部肌肉。4、根據病因對癥治療。目前八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四)預防1、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對寒冷適應能力。2、運動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活動。3、運動前對易痙攣的肌肉進行按摩。4、夏季運動要注意補充水鹽,冬季運動要注意保暖。目前八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醫學五、運動性低血糖目前八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85(一)指標血葡萄糖濃度低于3.0mmol/l(54mg/dl)而導致腦細胞缺糖的臨床綜合征,叫低血糖癥。個體差異較大。(二)原因體內糖儲備不足者在長時間劇烈運動后期可出現儲備耗竭情況,均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目前八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三)防治1、預防預防低血糖應加強對運動員進行教育,并應在長時間劇烈訓練或比賽前,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2、治療發現疑似癥狀---立即采取措施。(1)對有知覺者:給120-180毫升糖飲料或10-30克糖。(2)對昏迷或無知覺者:急救(心肺復蘇術)+葡萄糖靜脈點滴。目前八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六、腦震蕩
腦震蕩是顱腦損傷中最輕的一種急性閉合性損傷。一般系指頭部遭受暴力作用后,腦的神經組織被震蕩而引起大腦暫時的意識和機能障礙,其病理解剖和神經系統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但也可合并其他顱腦損傷。目前八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頭部鈍性暴力,還有其他部位的間接暴力,頭部有外傷史。傷后即刻出現輕度的短時間意識障礙。昏迷時全身肌肉松弛無力,面色蒼白,皮膚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瞳孔散大,脈搏細弱,呼吸表淺。清醒后傷員出現逆行性遺忘,且常伴有頭痛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目前八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首先進行急救,立即讓傷員平臥保持安靜,防寒或防暑,不可隨意搬動和讓傷員坐或站立。昏迷不醒者,可掐人中或嗅以氨水使之蘇醒。傷員經過急救處理后,應臥床靜息,嚴密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其他顱腦病變。對腦震蕩的治療,一般囑患者短期臥床休息,保持安靜和良好的睡眠環境,消除思想顧慮。此外可給予藥物對癥治療。處理目前八十九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在休息觀察期間,禁止參加任何訓練和比賽,直到頭昏頭痛等癥狀完全消失,自我感覺良好,方可逐漸恢復訓練和比賽。如發現可能是嚴重的顱腦損傷的癥狀時,應立即送醫院處理。護送時患者平臥,頭側用衣物等固定,避免搖晃震動,以免加重病情。目前九十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
七、休克“休克”一詞為英文”Shock“,意思是“震蕩”。1、概念機體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急性循環功能障礙,以致使微循環灌流不足,而出現的一系列全身的急性病理過程。2、病因及發病機理(1)失血性;(2)神經源性;(3)感染性(4)過敏性;(5)心源性3、臨床表現:
早期: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呼吸深快,血壓下降,尿量減少。
目前九十一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中期:表情淡,出冷汗,四肢濕冷,血壓明顯下降。晚期:皮膚紫紺,四肢濕冷,昏迷,血壓幾乎測不出,無尿(平均17ml/h)。4、急救(1)一般處理:適宜體位,安靜休息,保溫(2)對癥處理:止血、傷部包扎和固定(防感染);昏迷者:頭偏向一側,舌牽出口外(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點掐穴位:人中、內關、足三里、合谷、十宣、涌泉等。
(3)及時轉送醫院:(在臨時正確處理的前提下)注:急救時最好不采用明顯的頭低腳高位,以防顱內壓增高,靜脈回流受阻,并使隔肌上升,影響呼吸。目前九十二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一、原則(一)加強宣教工作在訓練和比賽中,要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方針,加強教練員和運動員對預防運動創傷意義的認識,是提高運動成績,確保運動員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第六部分:運動傷害事件的防控原則目前九十三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二)注意全面身體訓練,提高機體對運動的適應能力要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并保證身體健康,就需要足夠肌肉力量,如爆發力,平衡,協調能力及良好的心肺功能,有了這些良好的素質條件,就能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因此要注意全面身體訓練。另外,還要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注意加強易傷部位及薄弱環節的訓練,提高機能,才能減少損傷。目前九十四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在制定和執行教學、訓練計劃時既要符合科學的訓練原則,也要符合人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性規律。首先應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如訓練和比賽中負荷較大和容易傷的部位,應重點做好準備活動。(三)科學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目前九十五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同時準備活動應根據所要進行活動的性質、運動員個體情況以及氣候條件而定,一般準備活動與正式運動的間隔時間以1-4分鐘為宜,一般以達到身體充分活動“開”,(即微微出汗)和良好的機能狀態進入正式訓練和比賽為目的。目前九十六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目前九十七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運動中必要的保護和幫助可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增強運動員的信心。運動員必須根據項目特點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教練員也應熟練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技巧,建造一些必要的保護設施。此外,運動員還必須學會正確使用各種保護支持帶,以減少損傷的發生。
(四)加強保護與幫助目前九十八頁\總數一百一十一頁\編于十三點預防技能預防準備活動預防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采購合同購銷合同
- 《網絡空間的瑰寶:課件資源概覽》
- 2025年北京購房貸款合同范本
- 臨床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管理指南核心要點
- 2025湖北宜昌將提取公積金條款納入勞動合同
- 2025深圳市土地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 2025聘請小說作家合同范本
- 2025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協議書范本 詳細版
- 《工會財務管理培訓》課件
- 培訓課程匯報
- 2025年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荷塘月色》課件25張-
- 2024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護理與管理專家共識要點(全文)
- 20xx老舊樓加裝電梯方案計劃(含詳細預算清單)
- 北京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復習題庫
- 偏航閘及閘片更換作業指導書
- 公務員面試題型思路及例題答案解析
- 施工現場日周月安全檢查記錄表
- 板材生產線的張力控制和負荷平衡控制
- 熒光光譜知識
- 世界各國鋼材牌號對照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