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選擇學派_第1頁
公共選擇學派_第2頁
公共選擇學派_第3頁
公共選擇學派_第4頁
公共選擇學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選擇學派第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6.1題解與定義一、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對象與特點二、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方法三、公共選擇學派的產生與發展第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對象與特點公共選擇學派(publicchoice)是西方經濟學中,以經濟學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問題的一個重要理論流派;主要流行于美國。第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對象與特點研究對象:公共選擇問題。即研究集體決策或政治決策的決策過程和結構,其重點是研究經濟政策的制定過程,探索關于經濟問題的深層原因。其理論涉及政治過程的各個方面:立憲、立法、行政與司法等。第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對象與特點公共選擇是與個人選擇相區別的集體選擇。是指人們選擇通過民主政治過程來決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給與產量,是把個人私人選擇轉化為集體選擇的一種過程或機制,是對資源配置的非市場決策。因此,公共選擇是一個政治過程。第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對象與特點反映投票者對公共物品偏好的途徑:1)通過投票表達,這是最直接的途徑;2)通過發言表達;3)通過進入或退出表達,即“以足投票”;4)通過反叛表達。特點:屬于新自由主義,強調個人自由,鼓吹市場機制,推崇古典學派的經濟思想,堅持自由放任,反對國家干預。第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方法1、政治過程內生化在傳統經濟學中,政治過程是外生變量,并被忽略,也就是說,傳統經濟理論只研究私人選擇。在公共選擇學派中,則把政治過程看成是對經濟活動有影響的內生變量,將公共選擇納入經濟學中。第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方法2、方法論上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把個人看成是評價、選擇與行動的最基本單元;個人(個體)就成為公共選擇分析的基本單位,但不研究個人偏好的內容。(個人偏好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人不能越俎代庖,妄加評價,因而不存在所謂的普遍愿望或公共利益。)個人選擇受制度環境的影響;第八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關于“方法論個人主義”“理解社會現象不可能有別的方式,只能通過理解個人的行為,這種個人的行為是指向別人的,同時又可能受到別人預期行為的誘導”

——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九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方法3、經濟人理性原則與利己主義本性在公共選擇中,個人同樣是最大化個人利益(效用);假定1: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同的效用函數;假定2:對于“好”的東西,總是力求最多。第十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公共選擇學派的研究方法4、把政治作為一個交換過程人是社會的人,人們之間是互動關系,相互交往和影響;個人總是活動在兩種環境里:市場和政治;民主政治中的個人活動也具有交換性質。在政治活動中,交換具有自愿和強制兩種屬性。強制也以自愿為前提;政治過程結果的好壞,只能由個人的一致同意為判斷標準,只要這種政治過程是人們一致同意的或大多數贊成的,其結果就是好的;社會中不存在能判別他人“偏好”的萬知萬覺的人,社會應當為個人提供表達其意愿的機會。第十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公共選擇學派的產生與發展公共選擇學派發源于20世紀50年代。開先河的是鄧肯.布萊克,他1958年發表的《委員會與選舉理論》,開創了對政治的公共選擇研究方法,但促使公共選擇學派形成并不斷擴大其影響的,卻要首推布坎南和塔洛克。60年代是公共選擇學派逐漸成型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布坎南等人主張恢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主張在經濟研究上回到古典學派,分析規則和制度對經濟的影響,把政治因素納入經濟分析中。第十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公共選擇學派的產生與發展1970年代,是公共選擇學派擴大影響、獨立出來并國際化的年代。1969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在弗吉尼亞工藝學院創建“公共選擇研究中心”,并出版《公共選擇》雜志,促進了公共選擇理論的迅猛發展,同時,使公共選擇傳播到歐洲和日本。1980—90年代,公共選擇理論得到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公共選擇理論的影響。1982年,公共選擇研究中心轉移到喬治.梅森大學。1986年布坎南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第十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公共選擇學派的產生背景政府經濟理論的缺乏新福利經濟學的影響國家干預的加強與失誤第十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關于“新福利經濟學的影響”一是社會福利函數理論的研究刺激了人們對“在不同的投票規則條件下,相對于給定的一組偏好將會選擇出怎樣的結果”這一問題的興趣;二是對公共物品和外部性存在條件下的資源最優配置問題的研究,刺激了公共選擇學派對資源配置的非市場決策過程的關注第十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6.2公共選擇學派的先驅:威克塞爾一、威克塞爾的生平和著作納特.威克塞爾(KnutWicksell,1851---1926),瑞典經濟學家,是瑞典學派(又稱北歐學派)的創始人。17歲入烏布沙拉大學學習數學,30歲改學經濟學。曾赴英、奧、德、法等國留學,深受李嘉圖、龐—巴維克、瓦爾拉斯的影響?;貒?,長期執教于隆德(又譯倫特)大學。1916年(65歲時)退休,但仍從事于學術研究。第十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威克塞爾的生平和著作“他的職業生涯與那些安詳莊重的學者相比,有太多太多的風暴。并且,他的職業也并不僅限于學術。馬歇爾厭惡一切爭論,而他則積極尋求爭論。而且他選擇的是比學院式的經濟學更敏感的社會與政治領域。他是背離普遍接受的行為標準或社會規范的人,他的主張經常觸犯社會當局,58歲那年(1909年)曾被判兩個月的徒刑。”(斯皮格爾:經濟思想的成長,第504—505頁)第十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威克塞爾的生平和著作主要著作:《價值、資本與地租》(1893年)《財政理論研究》(1896年)《利息與價格》(1898年)《國民經濟學講義》(1901,1906)第十八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威克塞爾的經濟理論威克塞爾以邊際原理表述的價值與分配理論,而又依據一般均衡理論加以組織,建成一個簡明扼要的理論體系,為現代西方經濟學奠定了重要基石。熊彼特在《經濟分析史》中,認為:“還沒有掌握威克塞爾《國民經濟學講義》第一卷全部理論的人,不能說已經完成了經濟系學生應受的訓練。”(?)第十九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威克塞爾的經濟理論威克塞爾對公共選擇理論的重要影響,是他的財政理論。他用公共選擇方法和立憲觀點解釋了公共財政問題。這集中體現在他的《財政理論研究》(1896年)。該書在方法論上奠定了現代公共選擇學的三個要素:方法論上的個人主義、個人的理性行為、政治是一個復雜的交易過程。在理論上,該書以立憲的觀點分析了公共財政,對那種認為仁慈君主和國家謀求公眾利益的觀點提出警告,并指出,要注重使政治代理人的政策選擇受到規則的制約,要認識改革的努力必須是變動決策規則,而不是通過影響參與者的行為來修正預期結果。也就是說,要注意“憲制”。第二十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威克塞爾的經濟理論為改革規則,威克塞爾提出了判斷其功能的標準——全體一致同意原則。它構成了憲制經濟學的基礎。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公共選擇學派的其它思想淵源1、意大利的公共財政學派(兩種國家模型,一是壟斷、專制的國家模型,二是民主、合作的國家模型);2、18、19世紀的投票數學研究。如孔多塞、博爾達。他們對投票過程的數學分析感興趣,但是他們的著作一直被遺忘。直到布萊克重新從經濟學方面恢復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邁開了現代公共選擇學的第一步,才得到再度重視。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公共選擇學派的其它思想淵源3、以斯密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公共選擇學派具有真正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特點,斯密強調了制度或市場規則的重要性,并比較了有政治干預的市場和無政治干預的市場,認為后者優于前者。這些分析方法與結論,全都為現在的新政治經濟學繼承并發揚光大。布坎南的生產性國家和保護性國家概念,與斯密關于國家作用的觀點毫無二致。4、美國開國元勛們的聯邦主義觀點與憲法觀點。以分權為實質,以產權(憲法)的實施為基礎,以自愿交換(或協議)為特征的個人或組織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體制。第二十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6.3布坎南的國家理論一、布坎南簡介1919年,出生于美國田納西州;1940年,獲田納西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41年,獲該校文學碩士學位;1943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1956---1968年,任弗吉尼亞大學托馬斯.杰斐遜政治經濟學中心教授、主任;1962年,與塔洛克共創公共選擇學派;1969年,任弗吉尼亞工藝研究所和喬治.梅森大學公共選擇研究中心主任;1972年,任USA經濟學會副會長。第二十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布坎南的國家理論1、研究對政府的財政權力、貨幣權力與管制權力的約束問題,包括選擇的約束(投票規則)與約束的選擇(政策本身)。2、立憲(制憲)和修憲是集體活動;3、集體活動也有成本。包括:決策成本:指協商與制定中的一系列資源耗費。外在成本,即利益損失者的損失。第二十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布坎南的國家理論4、公共選擇成本決定于:(1)決策方式:獨裁與民主?科學與民主?集體活動的性質決定決策方式,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規則。獨裁?民主?獨裁政治的決策成本低;民主政治的決策成本高;獨裁政治的外在成本可能高;民主政治的外在成本低,特別是采用全體一致同意原則時,則無外在成本,但決策成本很高。(2)投票規則。舉手表決與(秘密)投票。所需贊成票的比例:簡單多數?過半數?三分之二原則。第二十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5、布坎南的公平觀“只要經濟活動是按事先商定的規則進行,規則又得到一致的自愿同意,則不管結果如何,均應視為公平、公正。不能簡單用結果來衡量是否公平。”好的社會規則:由“選擇”和“努力”決定人的前途,而不是“運氣”、“出身”等。橋牌比賽中的“復式賽制”。規則并不是對任何人都有利。第二十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