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明妃曲》的美學批判_第1頁
王安石《明妃曲》的美學批判_第2頁
王安石《明妃曲》的美學批判_第3頁
王安石《明妃曲》的美學批判_第4頁
王安石《明妃曲》的美學批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王安石《明妃曲》的美學批判

北宋詩人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詩,名為《明妃曲》。其詩云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當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首著名的詩所講的是昭君王嬙出塞的故事。故事中,昭君王嬙由于沒有賄賂畫師毛延壽,畫師就從中作梗,使得昭君沒有機會接近當時的漢朝皇帝而被迫遠嫁匈奴。王安石寫這首詩,把自己的失意和王嬙的失意聯系起來,也就為畫師毛延壽做了翻案文章。他寫道:“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贝怂木湓娛菫槊訅鄯?,認為他當時沒有畫出王昭君的美貌,并不是他的過錯,而是畫本身就無法表現一個人的“意態”。這只是就畫論畫。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一層次來看,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藝術究竟能不能表現出具有美的內涵的事物的“精神氣質”和創作主體的精神氣質。

對于古典藝術而言,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但遺憾的是文藝理論家經常對這個問題不作解釋,很多時候,這個問題甚至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藝術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活動,是藝術家們生命力量的化對象化。生命是藝術家內在的精神所體現出來的當下狀態,因而對藝術家來說,他們在創作一件藝術作品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精神和思想溶入正在創作的藝術品中。古典藝術——尤其是中國古典藝術最能體現出這一點。因此,作為一個藝術家,為了追求精神的永存和對抗生命的短促,通常都是以藝術創作的方式來與時間抗衡。就在這種心理狀態之下,藝術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和藝術風格,創作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投入生命的藝術之所以能夠產生無窮無盡的魅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藝術品不但能夠反映出藝術家的精神狀態、生命之力,還能夠散發出藝術品中藝術形象的本真的精神內涵。這是古典藝術之所以能成為藝術的關鍵。《淮南子》從三個相關的概念或者是范疇來討論這個問題

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也。

藝術品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整體,其實質與有生命的有機體是相通的。人的形體是生命的房舍,氣是生命的實質,精神是生命的主宰,只要有一個失去了功用,三者都要受到傷害。而這三者中,最為重要的是神。當然以上這段話是對生命的有機體所說的,但是“《淮南子》把它的這種神貴于形、以神制形的觀點運用到藝術領域,提出了‘君形神’的概念”1所謂君形神,就是神為形之君,為形之主宰。而在藝術中,神也是形的主宰,沒有神,藝術品也就沒有美可言

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這就是說,盡管把西施畫得很漂亮,但是如果沒有表現內在的精神,這幅畫就不能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盡管把孟賁的眼睛畫得很大,但是如果沒有表現出孟賁勇猛的內在精神,這幅畫也不能產生讓人畏懼的心理?!斑@段話實際上是強調繪畫藝術中傳神的重要性?!?神是古典藝術的生命,無論是藝術家內在精神的表現或者是藝術家通過自己的理解,以作品形象傳達出藝術形象的內在精神,都是藝術家的追求。沒有內在神的藝術品是不美的,或者說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品。王安石所說的“意態由來畫不成”就認為繪畫不能傳達出藝術家或者是藝術形象的內在精神,這在理論上是一個極大的錯誤。王安石只是以自己的需要而無視藝術的事實。

藝術品以形象的形式呈現在欣賞者的面前,但是欣賞者也不是僅僅看見獨立意義上的形象,而是還要在形象之中發現形象之外的東西。如果藝術品本身沒有這個功能,或者是傳達出言外之意和相外之象的能力不是很明顯,接受者就可以斷定他所看到的藝術品是不成功的、是沒有內涵的,甚至不能歸入藝術品的之中。藝術品中的形象能夠傳神,這是古典藝術最為基本的生存方式,也是它們存在的價值。

凡生人無有手揖眼視,而前無所對者。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神之趣失矣??掌鋵崒t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對之通神也。

“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是說畫家的目標是以形寫神,以畫中藝術形象來傳達畫家的主體精神內涵來??墒莵砑胰绻嫷娜恕翱諏嵠鋵Α保筒荒苓_到傳神的要求。因此,就古典藝術而言,形是可以傳神的。他并不像王安石所說的“意態”即精神狀態是畫不出來的。

有了前面的認識,我們再來考察王安石寫作這首詩的目的。我們首先應該看到的是,王安石寫作此詩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而是有其目的性。但是過了這么多年,我們已經很難精確地考證他到底是要表現什么意圖,或者是有著什么具體的寫作目的。不過,可以肯定一點,這首詩和政治肯定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這一點從《明妃曲》的最后兩句議論就已經表現出來。

眾所周知,宋詩長于議論,而且在議論中往往都表達出詩歌的主題。如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本褪呛艿湫偷囊焕T谶@首非著名的《題西林壁》中,蘇軾想用人對自然的認識及認識存在的局限來得出“當局者清,旁觀者迷”這樣一個道理。而在《明妃曲》中,王安石就通過昭君王嬙因為畫師毛延壽的失誤而出塞的故事,寫出王嬙在塞外的孤獨和失意?!凹穆曈麊柸鲜?,只有當年鴻雁飛”,“鴻雁”這個意象在文學史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內涵,一般都表達鴻雁傳書的意思,在這句詩中也有著這樣的內涵。王嬙和中原的聯系只能通過書信,或者連書信也不能夠暢通無阻。她只能看著空中的大雁年復一年地背著一個季節而去。而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則是王安石寫作這首詩的用意所在。

這首詩作于嘉佑四年。1059年對于王安石也許算不上特殊的年分,但是1058年可就有些不同。“嘉佑三年王安石在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分析了宋朝內憂外患交織,財政日益困窮,風俗日益敗壞的形勢,提出了變更天下弊法及培養大批適應變法革新需要的人才的迫切性。要求宋仁宗以漢、唐兩代王朝的覆亡為前車之鑒,果斷實行變法。他還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思想。這封言事書受到了一般官僚士大夫的稱贊,卻沒有從最高統治集團中得到任何反應。”3在這樣情勢之下,王安石的一切行動都與政治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而且就在他的政治理想因為權力集團的不賞識而暫時沒有得到實現的情形之下,他很自然就把自己的志向和失意與歷史故事聯系起來,而《明妃曲》就是這樣的政治情結的反映,他寫了王昭君的孤獨其實是寫自己政治不得意的孤獨。

王安石對政治有著很濃厚的興趣,據宋史中稱,王安石自幼喜詩書,過目不忘,金榜高中之后,幾次授官都不受。其實他只是以退為進,做得很聰明而已。古代的士大夫都有著濃厚的政治情結,而王安石作為一個文人,肯定是不能例外的。以詩歌、文章來表現自己的政治上失意的孤獨,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貫做法,王安石也不能例外,這無可厚非。但是問題是,當他們以詩歌、文章作為載道的工具時,能把藝術的一般規律放在一邊而置之不理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儒家美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藝術能夠反映出藝術家的主觀精神狀態和藝術品中形象的精神氣質應該是古典美學中的核心理論之一。但是應該注意一點,就是不能把這個原理和言與意的關系混淆起來,否則就會造成理解上的失誤。把言與意的關系等同于藝術作品與創作主體內在精神的關系。在此,為了更深刻地理解王安石在美學上的失誤,有必要先梳理一下言與意的關系。

言與意的關系問題在中國古典美學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美學問題。在上古的年代,典籍上沒有記載,但是那時候的古人一般都相信言是能夠盡意的,而到了先秦時的莊子學派就已經懷疑語言的表意功能了。不過他們以自己的哲學根本“道”的獲得而加以說明的。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

接著《莊子》就記載了輪扁與齊桓公的著名故事,從而證明言不可以傳意。一般的觀點都認為語言僅僅是文字的替代品,語言離場的時候就可以用文字來替代它,從而行使他傳意的功能。但是這理論或者是常識是不確準確的,它有著根本上的缺陷。正如莊子學派所說的:“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免,得免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因而可以斷定,言是用來傳達意義的,但是言并不能傳達出很精妙的、很微妙的意義。我們再把時間向前推一點,來看儒家學派的經典《易經》中關于言意關系的論述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p>

在這段話中,儒家學派首先就承認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一點和莊子學派的意見一致,但是又強調說,正是因為言不盡意,所以“圣人立象以盡意”,言下之意是各種語言文字所不能傳達出來的微妙意義可以通過“立象”傳達出來。我們都知道,《易經》在中國古典哲學史上的地位。哲學是一種求真的學問,所以才“設卦以盡情偽”。關鍵問題在于,既然《易經》的主要目的是求真,追求宇宙世界的真實,那么它所說的象是不是我們所說的藝術形象?如果是,我們就可以說藝術形象能夠傳達出語言所不能傳達的微妙意義;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

我們都知道,卦由爻所組成。爻分陰陽,就在陰爻和陽爻的組合當中,形成不同的卦象。古人認為,宇宙間的規律和真理就蘊含在由爻所組成的六十四卦之中。所以可以說,孔子所說的象并不藝術形象,而只是極為抽象的卦象。所以孔子所說的立象以盡意是說從卦象當中可以獲得古代圣人對宇宙真理的認識,而不是藝術形象可以傳達出語言所不能傳達出的微妙意義。

的確如此,語言不能傳達出微妙的意義,而藝術形象也不能傳達出很微妙的意義。但是有一點,藝術形象可以傳達出創作主體的精神狀態和藝術形象的內在精神。這卻是在古典美學占著核心地位的美學觀念。在古典的藝術作品當中,創作主體創造一件藝術作品,其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內在精神給體現出來,繼而把創作主體所表現的對象的內在精神也表現出來。如果是沒有達到這個要求,那么在創作主體筆下的成品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因為古典藝術的一個特征就是以有限之象而傳達出無限的、超越時空的精神宇宙。

人類之所以要創作藝術品,就是因為精神會隨著形體的消忘而消散,但是當藝術家把他的主觀精神蘊藏在藝術作品之中后,他的精神就會隨著他的藝術作品的流傳而流傳?,F在已沒有了唐寅、鄭板橋,但是從他們流傳下來的畫作詩作當中,我們仍然能感覺他們的精神的超脫。后人所謂的人如其文,字如其人??匆姀埿竦目癫?,我們仍能夠感受到他的狂放不羈;讀到謝靈運的山水詩,我們仍能夠體會到在他的精神宇宙當中的那一分因受到玄學影響而獨具的閑適;當我們看到王維的畫作,仍然能夠感受到他的精神時空中的那一份禪趣。所以我們說,藝術作品可以傳達出創作主體的精神,但是我們也不能忘卻一點,藝術品不能傳達出創作主體所懷有的微妙的意義。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讀到王安石的《明妃曲》的時候,他那孤獨的情懷我們能夠很充分地感覺到,但是如果不去考證王安石的創作意圖,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因何而孤獨,因何而失意。這就是藝術的特殊性所導致的結果。但是王安石在創作的時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