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表接線智能仿_第1頁
電能表接線智能仿_第2頁
電能表接線智能仿_第3頁
電能表接線智能仿_第4頁
電能表接線智能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能表接線智能仿真系統培訓

學習資料一、三相三線電能表錯誤接線檢查及判斷1.1、三相三線電能表端子接線三相三線電能表端子接線如圖10231564897ABC1.1、三相三線電能表端子接線

在正確接線方式下,三相三線電能表第一元件電壓、電流分別為Uab、Ia;第二元件電壓電流分別為Ucb、Ic。感性負載,向量圖如右圖所示φUbUaUcUabUcbIaIc功率表達式為

P=UabIacos(30+φ)+UcbIccos(30-φ)

在三相電壓及負載對稱時,

P=UIcosφ其中:U----線電壓I-----線電流φ----功率因數角1.2、接線檢查的步驟和方法:

(1)電壓測量分別測量電能表端子2、5、8與地之間的相電壓;及2、5、8之間的線電壓哪個端子對地電壓為0,哪個為接地點,即A端;(2)電流測量

用鉗形表依次測量出I1、I7、I1+I7;

目的:判斷出電能表某相元件有無缺電流、電流反接若I1=I7=I1+I7=1A,則不缺電流、電流無反接;若I1或I7=0,則有電流缺相;若I1+I7=1.73A,則有電流反接;(3)相序測量:

目的:通過相序的測量,判斷接到電能表的電壓組合方法一:測量接入電能表電壓U25與U85之間的相位差,若

為300°,則為正相序;若為60°,則為逆相序;方法二:測量接入電能表電壓U25與U58之間的相位差,若

為120°,則為正相序;若為240°,則為逆相序;正相序有三種組合:abc、bca、cab;逆相序有三種組合:acb、bac、cba;(4)相位角測量目的:

畫出相量圖測量電能表第一元件U25與I1,第二元件U85

與I7之間的相位角;1.3、分析

根據步驟(1)和(2),確定電壓有無斷相、PT有無反接,電流有無缺相、反接;若無上述情況,確定接地點,根據步驟(3)定下電壓相別,再根據步驟(4)畫出電壓、電流向量圖,根據負載特性和電流隨相原則,確定電流相別,即可得出電能表的接線方式。1.4、錯誤接線更正系數

更正系數K=

其中:P0為正確計量時的功率,P為錯誤計量時的功率1.5、錯誤接線的改正

當繪制出電壓、電流的向量圖,并經過分析,判明電能表的接線方式后,應改正接線,使電能表接線改為正確接線方式,以便準確計量。在改正接線時要注意安全,特別要防止電流互感器二次開路和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在改正接線過程中,要認真做好記錄。舉例:9

例1、已知負載為感性,若測得數據如下所示線電壓(V)U25U85U28100100100對地電壓(V)U2→地100U5→地0U8→地100電流(A)I1I71.01.0相序∠(U25,U85)300°相位角∠(U25,I1)45°∠(U85,I7)165°舉例

例1、已知負載為感性,若測得數據如下所示線電壓(V)U25U85U28100100100對地電壓(V)U2→地100U5→地100U8→地0電流(A)I1I71.01.0相序∠(U25,U85)300°相位角∠(U25,I1)150°∠(U85,I7)330°分析如下:

電壓無斷相、無PT反接;電流無缺相、無反接;U8=0,8為接地點,即為A;∠(U25,U85)=300°,電壓正相序;所以電壓相別為bca,即第一元件的電壓為Ubc,第二元件的電壓為Uac;根據相位角的關系畫出電壓、電流的向量圖,如下圖所示;330°150°UbUaUcUbcUacI1I7-

根據跟隨原則和感性負載特性由圖可知I1為Ic,I7為Ia因此:第一元件的電壓為Ubc,電流為Ic;第二元件的電壓為Uac,電流為Ia功率表達式為:P=Ubc*Ic*cos(150°+φ)+Uac*Ia*cos(330°+φ)=0二、三相四線電能表錯誤接線檢查及判斷

2.1三相四線電能表端子接線三相四線電能表端子接線如下圖10231564978ABCN計量箱2.1三相四線電能表端子接線在正確接線方式下,三相四線電能表三相電壓、三相電流分別為Ua、Ub、Uc、Ia、Ib、Ic。三相四線的向量圖如下所示:UnφUbUaUcIaIcIb其功率表達式為:

P=Ua*Ia*cosφ+Ub*Ib*cosφ+Uc*Ic*cosφ在三相電壓及負載對稱時,P=3UIcosφ其中:U----相電壓I-----相電流φ----功率因數角2.2接線檢查的步驟和方法:

(1)電壓測量分別測量電能表端子2、5、8與“Ua”參考點之間的相電壓,及2、5、8之間的線電壓;對“Ua”電壓為0的那個端子是Ua;目的:判斷電壓有無斷相;PT極性是否反接;并且確定接地點具體如下:若U25

=U85

=U82=100V,則無斷相,無PT反接;若U25

、U85

、U82≤100V,三個線電壓中有兩個相等(57.7V),則有PT反接;若U25

或U85

或U82≤100V,則有斷相;若無斷相、無PT反接,哪個端子對地電壓為0,即a端;(2)電流測量

用鉗形表依次測量出I1、I4、I7

目的:判斷出電能表某相元件有無缺電流、電流反接若I1=I4=I7=1A,則不缺電流、電流無反接;若I1或I4、I7=0,則有電流缺相(如短路);(3)相序測量:

目的:通過相序的測量,判斷接到電能表的電壓組合測量接入電能表電壓U2與U5之間的相位差為120°,且U2與U8之間的相位差為240°,則為正相序;若測量接入電能表電壓U2與U5之間的相位差為240°,且U2與U8之間的相位差為120°,則為逆相序正相序有三種組合:abc、bca、cab;逆相序有三種組合:acb、bac、cba;(4)相位角測量目的:

畫出相量圖測量電能表第一元件U2與I1,第二元件U5與I4,第三元件U8與I7之間的相位角;1.3、分析

根據步驟(1)和(2),確定電壓有無斷相、PT有無反接,電流有無缺相、反接;若無上述情況,確定接地點,根據步驟(3)定下電壓相別,再根據步驟(4)畫出電壓、電流向量圖,根據負載特性和電流隨相原則,確定電流相別,即可得出電能表的接線方式。1.4、錯誤接線更正系數

更正系數K=

其中:P0為正確計量時的功率,P為錯誤計量時的功率1.5、錯誤接線的改正

當繪制出電壓、電流的向量圖,并經過分析,判明電能表的接線方式后,應改正接線,使電能表接線改為正確接線方式,以便準確計量。在改正接線時要注意安全,特別要防止電流互感器二次開路和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在改正接線過程中,要認真做好記錄。1.6、舉例:

例1、已知負載為感性,若測得數據如下所示

相電壓(V)U2U5U8575757線電壓(V)U25U85U28100100100對“Ua”電壓(V)U2→“Ua”100U5→“Ua”0U8→“Ua”100電流(A)I1I4I71.51.51.5相序∠(U2,U5)120°∠(U2,U8)240°相位角∠(U2,I1)330°∠(U5,I4)90°∠(U8,I7)30°分析如下電壓無斷相、無PT反接;電流無缺相、無反接;U5→“Ua”電壓為0,則U5為Ua;∠(U2,U5)=120°,∠(U2,U8)=240°,則為正相序,電壓相別為cab;即第一元件的電壓為Uc,第二元件的電壓為Ua;第三元件的電壓為Ub根據相位角的關系畫出電壓、電流的向量圖,如下圖所示:Un30°UbUaUcI4(-Ic)(-Ia)I1I7IaIc(Ib)-

根據跟隨原則和感性負載特性由圖可知I1為-Ia,I4為-Ic,I7為Ib因此:第一元件的電壓為Uc,電流為-Ia;第二元件的電壓為Ua,電流為-Ic,第三元件的電壓為Ub,電流為Ib。功率表達式:P=Uc*Ia*cos(300°+φ)+Ua*Ic*cos(60°+φ)+Ub*Ib*cosφ=2UIcosφ更正系數K

=3UIcosφ/(2UIcosφ)=3/2常用的三角函數公式

sin2φ+cos2φ=1sin2α=2sinαcosαtgφ=sinφ/cosφcos2α=2cos2α-1ctgφ=1/tgφtg2α=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

cos(α±β)=cosαcosβsinα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