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積累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著重討論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理由。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熟讀全文,背誦燭之武的說辭,并在此基礎上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和氣勢,在領悟燭之武說服藝術的基礎上,對燭之武進行人物形象分析。教學重點:1.積累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虛詞的意義和用法。2.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著重討論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理由和燭之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教學難點: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著重討論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理由。2.熟讀全文,背誦燭之武的說辭,并在此基礎上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和氣勢,在領悟燭之武說服藝術的基礎上,對燭之武進行人物形象分析。教學設想:1、學習文言文要付出比現代文更多的努力,通常學生對文言文大都敬而遠之。調查顯示,多數同學不大了解所學文言文的內涵,不了解那些隱藏在陌生語言下面的更深層次的人類智慧,我力求引導學生走進文言文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本文中燭之武說辭十分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引導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就可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逐步改變學生對文言文的看法,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2、借助多媒體課件了解與課文相關的背景,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3、誦讀———理解———研析,著重討論燭之武如何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師,從而讓學生了解燭之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4、背誦一直是學生頭痛的一個問題,所以我盡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背誦課文,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方法:誦讀法
多媒體教學法
設疑探究法
點撥法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人才是風,人才是雨,有了人才,就能呼風喚雨;人才是天,人才是地,有了人才,就能頂天立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了解了解春秋時期鄭國的人才燭之武是如何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師、使弱小的鄭國得以保全的。燭之武退秦師(板書課題及作者)教學設想:巧設懸念,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急于閱讀課文、急于了解歷史人物面貌的欲望。
二、作品、史書體例及背景介紹1、作品介紹:《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傳》也是一部富有文學價值的歷史散文著作?!蹲髠鳌飞朴诿鑼憫馉幒陀浭鐾饨晦o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蹲髠鳌芬浴洞呵铩返挠浭聻榫V,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治狀況。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
作者在選材、描寫和評論時,往往帶有自己的褒貶和愛憎。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認識和高度的文學修養,對許多大小歷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動的記述。《左傳》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朱彝尊在《經文考》中評價:“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史書體例:編年體:按年月日順序編寫的史書體裁。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國別體:分不同的國家編寫的史書體裁。如《國語》、《戰國策》等。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如《史記》、《三國志》等。3、背景介紹: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動了這次戰爭。晉國為什么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兩年后,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教學設想:以上教學環節,從學的角度看,讓學生了解作品、史書體例和故事發生背景,從而為熟悉課文打下基礎,也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熟讀課文,整體感知,積累本課出現的古漢語常識(師生討論完畢,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1.整體感知: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晉師撤離。(音讀,學生齊讀,讀準字音,讀順語句;意讀,所有男生齊讀,女生跟讀,初步讀懂全文內容)
2.通假字無能為也已已,同“矣”,語氣詞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給秦伯說說,同“悅”,高興失其所與,不知
知,同“智”,明智3.詞類活用(1)名詞用作動詞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扎)越國以鄙遠(意動,以……為邊邑)與鄭人盟
(訂了盟約;建立同盟)唯君圖之
(考慮)既東封鄭
(使動,使…成為疆界)闕秦以利晉(使動,使…受損、使…得利)(2)名詞用作狀語既東封鄭(在東邊)又欲肆其西封(在西邊)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在黃昏)(3)動詞用作名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4)形容詞用作名詞臣之壯也(壯年)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5)形容詞用作動詞因人之利而敝之(損害)肆其西封(擴張、延伸)(6)使動用法燭之武退秦師(使….退卻)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虧損)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4.古今異義(古/今)貳于楚也(從屬二主/數詞二的大寫)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請客的主人)行李之往來(使者/指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今有急而求子(您,對人的敬稱/兒子)越國以鄙遠(邊遠的地方/粗鄙、低下)亦去之(離開/離開所在地方到別處)微夫人之力(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5、文言虛詞以:1.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2.若亡鄭以陪鄰
順承連詞
3.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4.越國以鄙遠
目的連詞
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其: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代詞,指鄭國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這件事
3.失其所與,不知
自己的
4.吾其還也
表商量語氣,還是而:1.今急而求子
才,表順承,連詞
2.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表順承,連詞
4.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焉:1.子亦有不利焉
表陳述,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
何,疑問副詞
3.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哪里,疑問代詞6.特殊句式(1)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
(于晉無禮——介詞結構后置)且貳于楚也
(于楚從屬——介詞結構后置)佚之狐言于鄭伯
(于鄭伯言——介詞結構后置)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詞結構后置)何厭之有
(有何厭——賓語前置)(2)省略句(燭之武)許之
(主語)(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晉惠公)許君焦、瑕
(主語)(燭之武)夜縋而出
(主語)
敢以(之)煩執事
(賓語)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3)判斷句鄰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斷)是寡人之過也。
(“也”表判斷)教學設想:讓學生課前預習,從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虛詞、特殊句式等方面進行總結,并通曉課文大意,為更好地研析課文中的問題作鋪墊,更重要的是,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四、研析課文1.討論:秦晉兩國圍鄭,為什么燭之武選擇退秦師而不是退晉師?(情讀:所有女生齊讀,讀出感情)明確:以其無禮于晉(晉文公出亡過鄭時,鄭國沒有以應有的禮遇接待他);且貳于楚(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這說明這次圍鄭主要是晉國為了報復鄭國,與秦國沒多大的利害關系,秦鄭兩國并無任何歷史瓜葛、現實恩怨,其矛盾是表面的、暫時的、可以化解的。況且秦晉兩軍一南一北,難通聲氣,具備破壞秦晉關系的條件。2.既然如此,秦國此次東征源于什么目的?一礙于秦晉聯盟;二源于東擴的野心。3.燭之武退秦師的內容分布在課文第幾自然段?明確:第3自然段。“夜縋而出”說明什么?明確:“國危矣”,大軍壓境,國都被圍,城門也打不開,只能在夜晚用繩子拴著偷偷溜出城去。4.面對國難當頭、兵臨城下、弱肉強食之勢,你們說該怎么辦?該怎么解除危機、拯救鄭國?明確:外交手段。燭之武也正是用的妙語巧言(板書:妙語)。然而欲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蓄意來犯之師,何其難也!如果燭之武這樣說:秦晉以強凌弱,此非仁義之師、不義之戰;鄭國尚可一戰,勝負難以預料。秦穆公會耐心傾聽并改變主張嗎?顯然不會。燭之武這樣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仿佛他不是來拯救鄭國的,而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秦國著想,這自然會引起秦的好感,從而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縮短雙方的距離,使秦伯愿意聽他把話說完,從而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緊接著,燭之武從容不迫地推出了精心籌措的說辭:五論(板書:五論),即五點理由。5.請學生模仿燭之武讀說辭,注意讀時的語氣和態度,讀完后請一同學作出評價并討論該用什么語氣和態度來讀?明確:不卑不亢,侃侃而談,誠懇。分析完后請一同學再讀。6.分析五點理由。在學生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請學生說一兩點理由,要求用詞語概括,并作適當分析。明確:燭之武圍繞一個“利”字,緊緊抓住秦伯的心理,最終說服秦伯,不辱使命。無利可圖,削其戒心。秦國圖謀東擴,但秦在西、晉在中、鄭在東,隔著晉國,秦國是很難對鄭國實施長期有效的治理和控制的。亡鄭利晉,予其防心。秦國勞師動眾,企圖瓜分土地,但最大的獲益者還是晉國,晉國疆土擴充力量增強,相對而言,即意味著秦國勢力削弱。存鄭利秦,使其動心。保存鄭國,不僅無害,反而有益,秦國要擴大在中原的影響,鄭國作為“東道主”,可“供其乏困”。贈晉無利,激其恨心??v觀歷史,晉國言而無信,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從而勾起秦晉兩國的歷史糾葛,瓦解秦晉聯盟。闕秦利晉,勸其死心。從歷史說到現實,晉人不僅無信,而且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然要進犯秦國。師生邊討論邊板書:無利可圖,削其戒心;亡鄭利晉,予其防心;存鄭利秦,使其動心;贈晉無利,激其恨心;闕秦利晉,勸其死心。教師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及時背誦燭之武的這段說辭,再擴展到熟背全文。教學設想:背誦既是學習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說是目的之一。通過背誦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增強文言文語感和積累文言文素材,為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7.燭之武的目的達到了沒有?何以見得?明確:達到:秦晉退兵,秦國還派兵將協助鄭國守城。8.燭之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可以說是相當豐滿的。文章通過簡明生動的語言,充分展示了他的“志士”、“勇士”,特別是“辯士”的性格。
(1)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通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于長期未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于言辭,以至于以“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鄭伯的一番誠意和對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關系的透徹分析,最終感動了他,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2)是一個勇于出使,直入敵營的勇士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3)一個令人佩服的辯才。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后,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他先論說滅亡鄭國對秦國有害無益,只是增強了鄰國(晉國)。然后承諾,保存鄭國將會對秦國大有好處,“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這是鄭國請求秦國退兵所施予秦國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對方感興趣,以權衡利弊,又不失本國尊嚴。一番利誘之后,燭之武就從秦晉的歷史關系入手,揭示出晉文公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本質,公開挑撥秦晉兩國關系;并且用發展的眼光,引導秦伯認識到晉的貪婪會給秦國帶來的危險,這就使秦伯認識到晉是敵而非友,并最終和鄭國結盟。這樣一來,“攻守之勢易矣”。燭之武一字未提鄭國的利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高性能云計算服務合同
- 公司餐飲合同標準文本
- 公司投資合伙合同標準文本
- 公司與銷售合同樣本
- 2025年上海市正規房屋租賃合同樣本
- 公司和物流合同樣本
- 鄉村土地交換合同樣本
- 出售倉庫合同標準文本
- 公積金收押合同標準文本
- 提升人事部相關工作的透明度計劃
- 政務人員禮儀培訓課件
- 2025年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第一批)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一模)2025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課件高一下學期數學人教A版1
- 跨學科實踐“橋梁調查與模型制作”(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項目化課程案例
- 2025年大腦神經期末試題及答案
- 應急物資儲備檢查改進應急預案
- 第15課《青春之光》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2025年河南輕工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課內古詩比較閱讀)(截至2024)
- 社保工傷申請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