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監測助防疫 研究:美國東部森林棲地破壞提高萊姆病散播風險_第1頁
生態監測助防疫 研究:美國東部森林棲地破壞提高萊姆病散播風險_第2頁
生態監測助防疫 研究:美國東部森林棲地破壞提高萊姆病散播風險_第3頁
生態監測助防疫 研究:美國東部森林棲地破壞提高萊姆病散播風險_第4頁
生態監測助防疫 研究:美國東部森林棲地破壞提高萊姆病散播風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生態監測助防疫研究:美國東部森林棲地破壞提高萊姆病散播風險萊姆?。↙ymeDisease)是北半球散布最廣的蜱蟲傳播疾病,主要分布于溫帶地區,根據推估,在米國每年有近30萬人罹病。目前尚無疫苗可防治,因此如何預防疾病傳播,成為溫帶國家的重要防疫工作。

最近《生態學》(Ecology)期刊發表一篇論文,該研究追蹤了過去19年在米國東部森林地景里的蜱傳疾病生態學資料。

萊姆病是米國最常見的蟲媒傳染疾病。在米國東部的破碎森林里,由于嚙齒動物密度高,而狐貍、負鼠和浣熊的數量少,民眾染上萊姆病的風險也較高。研究發現,棲地的完整性與食肉動物多樣性,與嚙齒動物數量的抑制有關,進而能控制帶菌的蜱若蟲量,降低人類感染的風險。

圖說:萊姆病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多發生于哺乳類動物,包括人、犬、貓、牛及馬等。感染季節通常集中于春天及初夏。圖片來源:FairfaxCounty(CCBY-ND2.0)

該論文主要,疾病生態學家李察·奧斯特佛德(RichardS.Ostfeld)說:“我們想要從近20年的森林食物網資料中,厘清控制帶菌蜱蟲數量的生態條件?!?/p>

他所屬的卡瑞生態系統研究所(CaryInstituteofEcosystemStudies)在萊姆病重災區的紐約州達契斯郡(DutchessCounty)設立六個2.2公頃的森林樣區,監測了小型哺乳類、黑足蜱(blackleggedticks)、病原體、鹿、橡實和氣候等變因,并記錄兩年多來達契斯郡126個樣點里的掠食者族群量和蜱感染率。

防治萊姆病傳播源嚙齒動物的角色舉足輕重

“我們的目標是鑒別出可以用來保護民眾健康的生態指標。借由分析長期資料,梳理出掠食者族群和食物來源對森林生態結構的影響,最終能夠推估帶原的黑足蜱數量?!痹撗芯康牧硪晃恢饕獖W勒岡州立大學(OregonStateUniversity)定量野生生物生態與保育研究室(QuantitativeWildlifeEcologyandConservationLab)助理教授塔爾·列維(TaalLevi)表示。

黑足蜱生活史中的三個階段──幼蟲、若蟲、成蟲都需要宿主的血液來飽餐一頓。它們并非天生帶有萊姆病、邊蟲?。╝naplasmosis)和焦蟲?。╞abesiosis)的病原體,而是在吸食生病的哺乳動物血液時遭到感染。在北美洲,白足鼠和東美花鼠可說是最佳的病原庫。

奧斯特佛德解釋:“這些鼠類身上有個50只吸血蜱蟲并不罕見。它們可以承受大量的蜱而不影響自身健康?!比欢@對人類來說可不是好消息,這些嚙齒動物提供了病原體和作為傳播媒介的蜱蟲棲息,當被感染的幼蜱變成若蟲,再寄宿到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便成為公共衛生的威脅。

東美花鼠(Eutamiassibiricus)圖片來源:IvanYakshin(CCBY2.0)

卡瑞研究所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在轄下的六個林地進行監測。每年的5月到11月,研究人員每隔3到4周會進行數天的誘捕行動,并將這些哺乳動物進行標記、建檔后釋放,同時記錄它們身上的蜱數量。

結果顯示,捕獲的小型哺乳動物中有九成是小鼠和花栗鼠,包括來自1萬9299只白足鼠個體的7萬8146次捕捉記錄,以及來自3755只美東花鼠個體的1萬5646次捕捉記錄。

由下而上橡實的產量牽動嚙齒動物數量

研究人員也以“拖布法”(dragging,即以約一公尺平方的淺色粗布在地面上水平拖行)對蜱和病原體進行取樣。在每年4月到11月,他們每三個星期在這些林區中450公尺的樣區,以間隔30公尺方式取樣,紀錄蜱蟲的數量。在若蟲和幼蟲的高峰期間,則各進行兩次全區取樣。結果一共記錄了1萬1115只若蟲和14萬7238只幼蟲,并對超過7000只若蟲進行萊姆病、邊蟲病和焦蟲病的病原體測試。

他們歸納出兩個會影響帶菌蜱蟲數量的系統,分別是:“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食物鏈影響途徑。

科學家使用種子籃來監測林區內的橡實產量。分析后發現,嚙齒類動物的數量與橡樹結果的榮枯循環(boom-and-bustcycles)有關──橡實產量多時,隔年嚙齒動物的數量會隨之攀升,再隔年帶菌若蟲的數量也會隨著增加。也就是說,橡實的豐收可以作為兩年后帶菌蜱蟲數增加的可靠指標。

“當橡實產量高時,以種子為食的嚙齒動物在越冬和繁殖的成功率就越高。因此橡實盛產的隔年春天,嚙齒動物數量會增加,這也意味著蜱的幼蟲將更能在白足鼠或花栗鼠身上飽餐一頓。而白足鼠和花栗鼠是非常有效的萊姆病病原體傳播媒介。”奧斯特佛德說。

由上而下掠食動物的多樣性是抑制感染率的關鍵之一

而為了了解掠食者數量和蜱蟲帶菌機率的關聯性,科學家在2023年和2023年夏天,分別取87個和63個樣點(其中有24個樣點重復)設置自動相機裝置。

自動相機記錄到的動物包括郊狼、狐貍、米國大山貓、魚貂、浣熊和負鼠。研究團隊同時調查了相機樣點處的蜱數量與帶菌狀況,然后以統計方法分析帶菌若蟲、食肉動物族群結構和森林覆蓋率之間的關聯性。

調查發現,掠食動物的多樣性、與森林覆蓋率是抑制若蟲感染率的關鍵。比較掠食動物多樣性較高的樣點區、和只有郊狼獨霸的樣點區,前者的若蟲感染率較低。而在森林覆蓋率和掠食者多樣性都最高的樣點,若蟲的感染率則是最低。也就是說,山貓、狐貍和負鼠的存在,都與降低蜱的感染率有關。

警訊是目前郊狼族群正在向美東擴張。塔爾·列維提醒:“郊狼會排擠狐貍或其他小型食肉動物。這可能導致小型哺乳類動物的族群數量擴大,甚至改變它們的行為,進而增加蜱蟲的感染率?!?/p>

此外,氣候也是影響蜱生存的關鍵。研究團隊發現,當冬春氣候溫暖而干燥時,受感染若蟲的密度往往會比較低,但若氣候溫暖而潮濕,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奧斯特佛德說明:“蜱的生命中,有95%的時間都是待在地上,而不是宿主身上。它們需要一些濕度才能存活,對干燥的環境非常敏感?!?/p>

動物健康人才會健康生態監測數據能提供有效防疫預測

結論是,在美東的橡樹林中,蜱傳染病的風險與橡實豐收的周期及掠食動物社群的結構有密切的關聯。

列維指出:“多元、完整的食肉動物社群結構可控制嚙齒動物的數量,進而有助抑制帶菌的蜱若蟲量。破碎和過度開發的森林無法支撐狐貍、山貓等中型食肉動物生存,小型哺乳類動物便能肆無忌憚地繁衍?!?/p>

最糟的情況可能是什么?“如果橡實豐收的變化波動讓嚙齒類動物族群數量飆升后崩潰,來年春天民眾的患病風險就會特別高。這是因為許多帶菌的蜱若蟲將失去宿主,但可供吸食的嚙齒動物也變少了,它們便轉而尋找其他宿主來源,例如人類。此外,一個地區如果缺乏掠食動物和負鼠這類能有效殺死蜱蟲的哺乳動物宿主,患病風險也會增加?!眾W斯特佛德說。

由于萊姆病沒有疫苗可防治,在正確的時間和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