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沉降率測定1_第1頁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1_第2頁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1_第3頁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1_第4頁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1第一頁,共28頁。提綱:一、什么是紅細胞沉降率。二、紅細胞沉降率的原理。三、影響紅細胞沉降率的因素。四、紅細胞沉降率的測定方法。五、紅細胞沉降率的臨床意義。六、血沉測定在臨床診斷的應用七、紅細胞沉降率測定(魏氏法)。第二頁,共28頁。一、紅細胞沉降率:紅細胞沉降率(ESR):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簡稱血沉。

紅細胞沉降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將抗凝的血靜置于垂直豎立的小玻璃管中,由于紅細胞的比重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況下下沉十分緩慢,常以紅細胞在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來表示紅細胞沉降的速度。第三頁,共28頁。二、紅細胞沉降率的原理。

血流中的紅細胞,因胞膜表面的唾液酸等所具有的負電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細胞間距離約為25nm,故彼此分散懸浮而下沉緩慢。如血漿或紅細胞本身發生了改變,則可使血沉發生變化。第四頁,共28頁。紅細胞下沉分三個階段:①、紅細胞緡錢狀聚集期:紅細胞的“盤狀平面”彼此貼合而形成紅細胞緡錢串,兩個紅細胞貼合即消除兩個“盤狀平面”,在此基礎上每增加一個貼合的紅細胞,即多消除兩個“盤狀平面”。該過程約需10min;②、紅細胞快速沉降期:相互貼合的紅細胞逐漸增多,下沉速度加快,此階段約持續40min;③、紅細胞堆積期:此期貼合的紅細胞數量達到飽和而緩慢下降,緊密堆積與容器底部。這也就是手工魏氏法要求在1h末報告血沉結果的原因。第五頁,共28頁。三、影響紅細胞沉降率的因素。1、血漿因素2、紅細胞因素3、血沉管位置因素4、其他因素第六頁,共28頁。1、血漿因素在正常情況下,紅細胞膜的負電荷使紅細胞互相排斥而保持懸浮穩定性,沉降很慢。病理情況下,血漿纖維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多,致使紅細胞電位降低,彼此易于粘連成緡錢狀,此種聚集的紅細胞團塊與血液接觸的總面積縮小,受到血漿的阻力減弱而使血沉加快,而白蛋白、糖蛋白等可使血沉減慢。第七頁,共28頁。此外血脂與血沉有關,膽固醇、甘油三酯可促進紅細胞緡錢狀聚集使血沉加快,而卵磷脂可使血沉減慢。白蛋白帶負電荷,球蛋白與纖維蛋白原帶正電荷?,F已公認,血漿中帶有正電荷的不對稱的大分子物質纖維蛋白原是最強有力的促緡錢狀聚集的物質,其次為γ球蛋白(尤其是巨球蛋白),再次為α、β球蛋白,免疫復合物等。第八頁,共28頁。2、紅細胞因素正常情況下,紅細胞沉降力和血漿回流阻逆力大體平衡,血沉緩慢。如遇嚴重貧血,由于紅細胞減少總面積,承受血漿的阻逆力減小,因此血沉加快。反之,紅細胞增多癥的血沉減慢。紅細胞形狀對血沉也有一定影響,紅細胞直徑愈大,厚度愈小,血沉愈快。而異形細胞不易形成緡錢狀,所以血沉緩慢。第九頁,共28頁。3、血沉管位置因素

當血沉管垂直而立時,紅細胞所受阻逆力最大。當血沉管傾斜時,紅細胞多沿一側下降,而血漿在另一側上升,致使血沉加快。經研究,血沉管傾斜3%,沉降率可增加30%,所以血沉測定時,血沉管必須保證垂直。

第十頁,共28頁。4、其他因素另外,血標本、溫度、測定是否及時也影響血沉測定的準確性。因此要避免脂血,抗凝濃度必須準確,抗凝劑增加使血沉減慢。抽血應在30秒內完成,不得混入消毒劑,避免形成凝塊等,血液凝固使纖維蛋白原減少,血沉減慢。血沉應與18℃-25℃的室溫下測定,室溫過高血沉加快,可按溫度系數校正,反之室溫低血沉減慢。第十一頁,共28頁。四、紅細胞沉降率的測定方法。

血沉測定的方法有多種,有魏氏法、庫氏法、溫氏法、潘氏法、儀器法。其差別在于抗凝劑、用血量、血沉管、觀察時間以及記錄結果方面不同。我國在1983年全國臨床檢驗方法學學術會議上推薦魏氏法作為參考方法。第十二頁,共28頁。五、紅細胞沉降率的臨床意義。1、生理性增快:婦女經期血沉略增快,可能與子宮內膜破傷及出血有關,妊娠3個月以上血沉逐漸增快,可達30mm/h或更多,直到分娩后3周,如無并發癥則逐漸恢復正常。其增快可能與生理性貧血、纖維蛋白原量逐漸增高、胎盤剝離、產傷等有關。

第十三頁,共28頁。五、紅細胞沉降率的臨床意義。60歲以上的高齡者因血漿纖維原蛋白量逐漸增高等,也常見血沉增快。新生兒因纖維蛋白原含量低,血沉較慢。12歲以下兒童血沉可略快。第十四頁,共28頁。2、病理性增快:(1)各種炎癥:細菌性急性炎癥時,血中急性反應相物質增多,包括α1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C反應蛋白、轉鐵蛋白、纖維蛋白原等,主要因肝釋放增多甚至合成加強所致。上述物質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紅細胞聚集,能促進紅細胞的緡線狀聚集,故炎癥發生后2-3天即可見血沉增快。第十五頁,共28頁。(2)組織損傷及壞死。范圍較大的組織損傷或手術創傷常致血沉增快,如無并發癥,一般2~3周內恢復正常。缺血性組織壞死如心肌梗死、肺梗塞時,常于發病2~3天后血沉增快,可持續l~3周。心絞痛時血沉正常,故血沉測定結果可作為與心肌梗塞鑒別參考。組織損傷或壞死引起血沉增快的機制大致與急性炎癥相同。

第十六頁,共28頁。(3)惡性腫瘤。增長較速的惡性腫瘤血沉多明顯增快,可能與α2巨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增高、腫瘤組織壞死、繼發感染、貧血等因素有關。增快的血沉可因腫瘤經手術切除或有效的化療、放療而漸趨正常,復發或轉移時又增快。良性腫瘤血沉多屬正常。第十七頁,共28頁。(4)各種原因導致的高球蛋白血癥。如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惡性淋巴瘤、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疾病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癥時,血沉常明顯增快。慢性腎炎、肝硬化時常有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高,血沉也可明顯增快。在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時,血中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多可使血液粘滯度增高出現高粘滯性綜合征時,紅細胞沉降反而受抑制,血沉可不增快甚至減慢。第十八頁,共28頁。(5)貧血。貧血病人血紅蛋白低于90g/L,血沉可輕度增快,并隨貧血加重而增快越明顯。但嚴重貧血時,因紅細胞過少不易形成緡錢狀聚集,故血沉的加快并不與紅細胞的減少成正比。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鐮形細胞性貧血、紅細胞異形癥等時。因異形紅細胞不易聚集成緡錢狀,故雖有貧血而血沉加快不多,鐮形細胞性貧血病人的血沉甚至很慢。第十九頁,共28頁。(6)高膽固醇積壓癥。繼發于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粘液性水腫等的血膽固醇增高,或原發性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血沉均見增快。第二十頁,共28頁。3、血沉減慢:意義較小,可因紅細胞數量明顯增多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嚴重減低所致。見于各種原因所致的脫水血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DIC等。4、其他因素:抗凝劑比例,種類等。使用的抗凝劑為:109mmol/L枸櫞酸鈉0.4mL。血液1.6mL。第二十一頁,共28頁。六、血沉測定在臨床診斷的應用(1)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如風濕熱、結核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病變活動時血沉增快,病情好轉或靜止時,血沉多較前減慢或恢復正常。(2)用作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鑒別的參考:良性腫瘤血沉多正常,而惡性腫瘤則有不同程度增快,晚期或有轉移時常明顯增快。(3)反映血漿中球蛋白增高,從而可以考慮到一些導致高球蛋白血癥的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二十二頁,共28頁。七、紅細胞沉降率測定(魏氏法)。(1)操作步驟:1、準備:血沉架、血沉管、洗耳球、紙巾等。2、取靜脈抗凝血,混勻。3、用血沉管吸取混勻的抗凝血至“0”刻度處,拭去管外附著的血液,將血沉管直立在血沉架上。4、室溫靜置1h后,觀察紅細胞下沉后的血漿高度,讀取結果。第二十三頁,共28頁。(2)參考范圍:成人:魏氏法﹤50歲:男:〈15mm/h女:〈20mm/h。﹥50歲:男:〈20mm/h女:〈30mm/h。﹥85歲:男:〈30mm/h女:〈42mm/h。兒童:〈10mm/h。第二十四頁,共28頁。(3)小結:紅細胞在單位時間內下沉速度與血漿蛋白的量和質,血漿中脂類的量和質,紅細胞大小與數量,是否成緡錢狀聚集以及血沉管的內徑、清潔度,放置是否垂直,室溫高低等因素有關。第二十五頁,共28頁。(4)注意事項:1、抗凝劑血液比例: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