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機制第一節心理現象的反射機制一、反射的概念反射的含義反射是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發生的規律性反應。一切心理現象按照它的產生方式來說都是反射。刺激是能夠引起機體(包括細胞、組織、器官或整體)的活動狀態發生變化的任何內部、外界環境變化因素。反應是由刺激引起機體活動狀態的改變。反射的種類反射分為兩種: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帶有一定的刻板性質。條件反射是個體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它可以隨外界環境和內部狀態的改變而變化。反射的意義通過條件反射,過去活動的影響保存下來,以一定方式對當前的反射發生調節作用。這在心理現象中就表現為個體過去經驗的影響。二、 神經元神經元的構造、分類和功能每一個神經元包括一個神經細胞、一個較長的和許多較短的突起,前一種突起稱為軸突,后一種稱為樹突,軸突連同它外周的薄膜和髓鞘(有的軸突沒有髓鞘)構成神經纖維。每一個神經元就是一個獨立的結構。神經元按功能不同分為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聯絡神經元(中間神經元)。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纖維有兩種基本特性:興奮和傳導。當神經元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時,受刺激的部位就產生興奮。這種興奮會沿著神經元散布開來,并在適當的條件下通過突觸傳達到與它相聯的神經細胞,或者傳達到其它細胞,使最后傳達到的器官活動或狀態發生變化。突觸的構造和功能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相連接的部位,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分枝同另一神經細胞或者它的軸突、樹突相接觸的部分稱為突觸。它是控制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決定著信息傳遞的方向、范圍和性質。突觸可分為三個部分: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突觸有兩種,化學性突觸的突觸前膜內有突觸小泡,內含化學遞質,電突觸的突觸前膜內沒有突觸小泡。突觸的信息傳遞是通過化學遞質和生物電變化兩個過程完成的。最主要的突觸形式有三種:(1)軸突-樹突型;(2)軸突-胞體型;(3)軸突-軸突型。神經元的聯系方式有兩種,一是突觸的輻射,二是突觸的聚合。三、 反射弧的構成實現反射活動的生理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間的神經聯系、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官。反射弧的形成要借助突觸,使各個神經元發生聯系。傳入神經系統每個感受器和與它相連的傳入神經,加上傳入神經到達的大腦皮層區域,合起來稱為分析器,大腦皮層是一個“分析器的總體”。分析器內由感受器一直到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神經通路傳遞感受器所接受的特異信息,所以叫做特異傳入通路。各分析器通向大腦皮層的特殊傳入通路總稱為特異傳入系統。特異傳入通路傳遞特定信息。從感受器開始的傳入神經經過腦干網狀結構,再通向大腦皮層的,是非特異傳入通路。非特異傳入通路使大腦皮層處在一種適當的興奮狀態。傳出神經系統由大腦皮層運動區發出的下行神經纖維,到達延髓繼續下行,與脊髓前角細胞相連,屬于錐體系通路,是特異性傳出神經通路,由前角細胞再發出傳出神經到達機體的骨胳肌,引起機體的相應運動。由皮層通向網狀結構,再由網狀結構發出的下行神經纖維與脊髓的前角細胞相連,把神經沖動傳達到前角細胞,屬于錐體外系通路,是非特異性傳出系統。非特異性傳出系統影響前角細胞進而調節肌肉活動。神經反饋神經沖動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到效應器官,引起效應活動。效應過程和效應結果,再形成對機體的刺激,引起傳入神經沖動。這種由效應活動所引起的傳入沖動叫做反饋。中樞神經系統根據反饋信息,對效應器進行調節。由于反饋,機體感知外界現實的過程也就不是機械和被動的過程,而是積極的反映過程;由于效應器的反饋,個體才能主動控制自己的活動。第二節神經系統一、 周圍神經系統脊神經共31對,發自脊髓,由脊髓的前、后根神經纖維組成。前根纖維為運動性,后根纖維為感覺性。腦神經共有12對,其中3對是感覺神經,5對是運動神經,4對是混合神經。腦神經大多由腦干發出,分布在頭面部。植物性神經是控制各種腺體、內臟和血管的神經系統。植物性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組成,兩者在機能上拮抗。它也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并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神經系統。二、 中樞神經系統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低部分。脊髓灰質前角支配骨骼肌運動。脊髓灰質后角接收感受器的信息。脊髓灰質側角是調節內臟器官功能的交感神經元。脊髓是最簡單的反射弧的中間部分的總匯。延髓和脊髓上部相連,延髓和位于它上端的腦橋和中腦都屬于腦干。延髓有皮層下的消化中樞、呼吸中樞和循環中樞,調節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活動。腦橋位于延髓上方。它的內部大多是一些縱行與橫行的纖維,另外還有一些神經核。腦橋聯接大腦皮質和皮質下中樞。腦橋對人的睡眠有一定的控制和調節作用。中腦和腦橋上部相連,位于小腦和腦橋之間。中腦接收和發出眼和耳的神經沖動,是皮層下的視覺中樞和聽覺中樞,還有控制瞳孔反射的中樞。小腦位于腦干背部。小腦協助大腦維持身體平衡與動作協調。間腦位于大腦兩半球下方。間腦中的丘腦與皮層下神經節相鄰,共稱為皮層下部位。丘腦是大腦皮層下的低級感覺中樞。下丘腦是植物神經皮層下中樞,調節內臟活動和內分泌腺的活動。下丘腦與喚醒和睡眠的節律有關,在情緒反應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腦大腦結構包括大腦皮層和它下部的皮層下神經節。大腦皮質的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將大腦半球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四個部分。大腦表面有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大腦髓質負責大腦回間、葉間、兩半球之間和皮層與皮層下組織的聯系。主要有胼胝體和內曩。胼胝體主要傳遞兩半球之間的信息,內曩是皮層與下級中樞的信息通道。大腦皮層分區和功能皮層感覺區及機能位于中央后回,包括軀體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中樞。接受各感覺器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加工。皮層運動區及機能位于中央前回,主要功能是支配、調節身體的姿式、位置和軀體各部位運動。皮層語言區及機能語言區的主要功能是支配、調節言語活動。語言區主要位于左半球,語言區有運動性語言中樞,又稱布洛卡區,位于額下回,聽覺性語言中樞又稱威爾尼克區,位于顳上回,視覺性語言中樞位于角回,書寫中樞又稱艾克斯勒區,位于額中回后部,布洛卡區上方。皮層聯合區及機能分為感覺聯合區、運動聯合區和前額聯合區。主要功能是高級階段信息的整合加工。大腦兩半球功能分工大腦兩半球在功能上不對稱,這使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為優勢半球,這種不對稱現象稱為單側化。左半球偏重于言語、閱讀、書寫、數字運算和邏輯推理等;右半球側重于形狀和空間知覺、情緒、音樂、節奏感和藝術等。網狀結構延髓、橋腦、中腦和丘腦底部的廣大區域稱為腦干網狀結構,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揮特殊作用。視、聽、觸、嗅等感覺神經以及肢體和內臟的感覺神經在受到刺激時,都會引起網狀結構不同部位的電活動發生改變。網狀結構依靠來自各方面的神經沖動,調節神經系統其它部分的功能。大腦皮層和小腦也可以向網狀結構傳遞神經沖動,對它進行調節。第三節內分泌系統一、 內分泌系統概述內分泌系統也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它通過某些特殊的生物化學物質來實現對機體的控制和調節。內分泌系統主要包括腦垂體、甲狀腺、胰腺、腎上腺和性腺,它們的活動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內分泌系統對身體的作用范圍廣泛、比較緩慢,但是效果更持久。神經系統則相反。二、 內分泌腺的活動方式通過植物神經來直接調節內分泌腺的腺體活動。神經系統使腦垂體分泌激素,進而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內分泌也會影響神經系統活動與功能。三、 內分泌腺功能甲狀腺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就出現雙眼突出,神經系統的興奮增高,基礎代謝率增高、甲狀腺腫大、心動過速、情緒容易激動。甲狀旁腺調節人體血鈣濃度。機能不足時,神經系統和肌肉的興奮性就顯著升高。腎上腺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抑制內臟平滑肌的收縮與汗腺分泌,增加心率、心縮力和心輸出量,增強肌肉收縮。腎上腺皮質分泌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鹽皮質激素參與體內鈉、鉀等電介質代謝,糖皮質激素參與體內糖代謝,性激素參與機體性器官發育和第二性征形成。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幫助機體應激。促使心率、心縮力和心輸出量增加,肝糖元和脂肪分解加速,給機體提供更多能量,使機體能應對突入其來的重大事件。胰腺胰島素調節體內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維持體內血糖正常水平。胰島素缺乏引起糖尿病。腦垂體垂體前葉又稱腺垂體。它分泌多種激素。如促甲狀腺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別調節甲狀腺和腎上腺皮質的分泌功能,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調節性腺的功能,生長激素促進機體生長,催乳素促進乳汁生成和分泌。垂體后葉又稱神經垂體,它貯存和釋放由下丘腦某些神經細胞所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抗利尿激素調節血壓和水的代謝,催產素促進分娩時的子宮收縮。胸腺分泌胸腺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衰老。性腺男子的性腺為睪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使生殖器發育、精子成熟,性沖動和促進男性第二性征發育等功能。女子的性腺為卵巢,分泌雌激素,具有使生殖器成熟,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和促進女性第二性征發育等功能。第四節高級神經系統活動機制一、 高級神經基本規律大腦皮層活動是心理現象最主要的生理機制。興奮和抑制是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任何神經活動,都是這兩個對立面的統一。興奮過程與機體某種活動的發動或者加強相聯系。抑制過程是與機體某種活動的停止或減弱相聯系。兩種基本神經活動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在一些情況下,興奮過程會轉為抑制過程,抑制過程也會轉為興奮過程。興奮與抑制過程的擴散和集中任何時候,興奮和抑制都不會局限在原來發生的那一點上,它們向鄰近部分傳布,使這些部分也出現同樣的活動,叫作擴散。擴散使條件反射泛化。與擴散相反的活動叫做集中,神經活動在初期的擴散之后,又向原來發生的區域聚集。集中使條件反射分化。在生理機制上,不必要的動作同泛化有關,精確的動作同分化有關。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當神經活動發生在大腦皮層某一區域時,與這個區域相連的區域發生相反的神經活動,叫做同時誘導。當皮層某一區域神經活動停止以后,在這個區域內繼而出現相反的神經活動,叫繼時誘導。由抑制引起興奮的誘導過程叫正誘導,由興奮引起抑制的誘導過程叫負誘導。二、 條件性抑制與非條件性抑制條件反射的建立是高級神經活動興奮的過程。有時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條件反射會減弱甚至消退,這就是高級神經活動的抑制過程。抑制過程分為條件性抑制與非條件性抑制。(一) 非條件性抑制非條件性抑制是機體生來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超限抑制和外抑制。超限抑制又叫保護性抑制,是由過強刺激所引起的抑制。避免大腦皮層受超強刺激過度興奮而受損傷。是繼時負誘導。外抑制是外界新異刺激出現,使正在進行中的條件反射產生抑制,表現為注意轉移,是同時負誘導。神經活動超限抑制和外抑制兩種形式的運動往往交錯出現。非條件抑制的作用雖然重要,但很有限。(二) 條件性抑制又叫內抑制,是后天在一定條件下學會的。分為不同種類。消退抑制條件刺激不再與強化刺激聯系,使條件刺激不能引起原有的條件反射。使個體在新的條件下改變舊的習慣,或者消除不必要的動作。分化抑制在建立條件反射后,使類似刺激物引起的反應受到抑制。它使個體能對環境進行精確分析,作出準確的反應,有重大的生物學意義。條件抑制(狹義)使已經形成條件反射的條件刺激與無關刺激在一起時不引起條件反射。使個體區別同一條件刺激在不同條件下信號意義的變化,實質上是與分化抑制相同的一種內抑制。延緩抑制在有些情況下,個體的條件反射被暫時抑制,延緩到一定時間以后才出現。使個體的活動精確地適應與刺激之間的時間關系。調整抑制使由條件刺激引起的條件反射強度與強化刺激的強度保持量的對應,以此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水平。三、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反射根據條件的不同,分為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一) 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機體在種族進化過程中形成而遺傳下來的反射。最基本的非條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弓I起非條件反射的刺激叫非條件刺激。非條件反射的神經通路是固定的、與生俱來的,對個體來說,不學而會。非條件反射主要有五種,食物反射、內臟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和性反射。(二) 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機體后天學會建立起來的反射。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通過強化,條件刺激便成為非條件刺激的信號,當非條件刺激不出現時,也能引起條件性的非條件反射,即條件反射。直接建立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的條件反射,稱為一級條件反射。在鞏固的一級條件反射基礎上,還可以形成多級條件反射。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通過自己的某種活動、某種操作才能得到強化而形成的條件反射,即操作性條件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庫個人工作計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 幼兒園小班活動方案計劃
- 幼兒園教學反思與改進的策略計劃
- 學校社團工作計劃鼓勵學生學科競賽參與
- 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計劃
- 前臺文員的自我評價與反思計劃
- 明智決策的月度分析計劃
- 畜牧師職稱考試挑戰應對試題及答案
- 精準掌握2024年小語種考試試題及答案
- 嚴謹態度推動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操練試題及答案
- 碧螺春的主要制作工藝
- 學弈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
- 2024年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安全管理考試題庫附答案
- 工會會計賬務處理智能系統
- 差異表達基因分析5趨勢性上調和下調基因分析6基因集功
- 程序文件流程培訓
- 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廠房租賃合同參考
- 講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版
- 【幼兒園家園合作的現狀及對策研究7400字(論文)】
- 五一勞動節假期安全教育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