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備考30分鐘課堂專練系列-專題05-人口增長和人口問題(學生版)_第1頁
2013年高考地理-備考30分鐘課堂專練系列-專題05-人口增長和人口問題(學生版)_第2頁
2013年高考地理-備考30分鐘課堂專練系列-專題05-人口增長和人口問題(學生版)_第3頁
2013年高考地理-備考30分鐘課堂專練系列-專題05-人口增長和人口問題(學生版)_第4頁
2013年高考地理-備考30分鐘課堂專練系列-專題05-人口增長和人口問題(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6專題5人口增長和人口問題(A卷)(江蘇省2013屆高三蘇錫常鎮(zhèn)四市高三教學情況調研(二))總撫養(yǎng)比是指少兒人口(0~14歲)及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之和與勞動年齡人口(15歲~64歲)之比。總撫養(yǎng)比小于或等于50%稱為人口機會窗口期,也可稱為人口紅利期。讀圖7“中國歷年生育率和撫養(yǎng)比曲線圖”,回答1-2題。1.圖示時問內大致屬于人口紅利期的是A.1950—1965B.1990—2035C.2015—2050D.1965—20152.“人口紅利期”結束以后,我國將進入“人口負債期”。下列應對“人口負債”的策略中錯誤的是A.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B.優(yōu)化教育結構,強化就業(yè)培訓C.因地制宜,完善養(yǎng)老保障制度D.鼓勵生育,恢復到60年代水平(廣東省肇慶市2013屆高三4月第二次模擬試題)下表我國某省某年人口數及構成善(單位:萬人),讀表,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4題。3、該省年城市化水平約為()A、57.5%B、42.4%C、74.3%D、25.7%4、在右上圖中,能正確表示該省年人口年齡構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廣東省汕頭市2013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某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人口持續(xù)增長。圖5示意該地區(qū)25人/km2等人口密度線的變化。據此回答5-6題。5.對該地區(qū)人口分布的描述是A.西北多東南少 B.南多北少 C.東北多西南少 D.均勻分布6.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邊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確的是A.水源充足 B.資源開發(fā) C.交通便利 D.地勢高峻(河北省容城中學2013屆高三第三次月考)人口性別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人口數量,正常的人口性別比例為102:100到107:100。下面圖1是我國男女性別比,圖是我國各胎性別比。讀圖完成7-8題。7.關于圖1中我國男女性別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別比都偏高

B.男女性別比過高會影響社會安定

C.男女性別比過高會導致體力勞動者減少

D.男女性別比呈逐年上升趨勢8.關于圖2中我國各胎性別比情況及產生的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出生率B.醫(yī)療衛(wèi)生C.死亡率D.自然環(huán)境(B卷)(2013年長春市高中畢業(yè)班第三次調研測試)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總數為137053萬人,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下圖為我國第五次與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齡結構對比統(tǒng)計圖。據此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我國人口增長的敘述,正確的是①人口數量變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改善②十年期間,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現階段影響我國人口總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遷移④十年期間,人口增長速度趨于緩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目前我國人口問題的主要表現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廣東省華附、省實、廣雅、深中四校2013屆高三期末聯(lián)考)3.下圖為我國2011年農民工流動的地區(qū)分布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農民工就業(yè)地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B.粵、豫、川、魯、蘇、浙等省是農民工主要輸出省C.粵、蘇、浙、魯四省吸納的農民工約占全國農民工總數1/2D.山東省人口增長率為零(吉林市普通高中2013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試題)下圖為我國西部某省人口數據統(tǒng)計圖,近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左右,據此回答4-5題。4.關于該省人口狀況敘述正確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城市人口數量十年來增長55%C.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依靠人口自然增長D.人口密度十年來大幅增長5.該省十年來常住人口(指實際居住在當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數量減少,其主要原因是A.省級行政區(qū)域縮小B.勞務輸出數量增加C.水利工程移民增多D.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遼寧省沈陽二中年2013屆高三第四次階段測試)下圖示意某地區(qū)人口密度。讀圖,完成6-7題。6.該地區(qū)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有()①緯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甲、乙兩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與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區(qū)位優(yōu)勢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陸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樞紐(廣東省揭陽市2013屆高中畢業(yè)班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下圖為某市市內跨區(qū)人口遷移流向分布示意圖(箭頭粗細表示遷移量大小)。讀圖回答8-9題。8.該市跨區(qū)人口遷移,可能會使A.城市人口規(guī)模逐漸減小B.近郊區(qū)人口密度減小C.遠郊區(qū)人口密度增加D.近郊區(qū)人口數量增加9.可推測該市A.處于城市化后期階段B.老齡化現象很明顯C.人口城市化逐漸提高D.城市“空心化”現象明顯(廣東省汕頭市2013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學質量測評(二))圖1兩幅圖分別反映的是紐約市部分地區(qū)晝夜人口的分布情況,回答10~11題。10.上圖中,屬于CBD(中央商務區(qū))的是A.甲B.乙C.丙D.丁11.圖中有些區(qū)域晝夜人口密度差異大,說明了A.城市化速度快B.城市化水平不高C.逆城市化現象D.城市經濟活動畸形發(fā)展(山東省聊城市2013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3月)聯(lián)合國歷年發(fā)布的“人類發(fā)展程度指標(HDI)”,是以“預期壽命、教育水準和生活質量”三項基礎變量按照一定計算方法組成的綜合指標,用來衡量各國的發(fā)展水平。下表為四個國家2010年的統(tǒng)計資料,閱讀分析表格,完成12-13題。12.就人口增長模式轉變過程的四個階段而言,最可能已經進入“低增長階段”的國家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13.關于四個國家發(fā)展水平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國人口數量最多B.乙國老年人口數量比甲國多C.丙國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國最易出現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山東省臨沂市2013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3月)下圖為“我國某市2010年人口統(tǒng)計圖”。讀圖,回答14-15題。14.與戶籍人口相比,該市的流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