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基本輪廓與總體特征第一節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發展進程及主要特點第二節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主要階段及重要特色2概要3第一節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發展進程及主要特點一、現代文學發展的三個十年
(一)第一個十年(1917—1927)的文學發展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時期的文學,因為“五四”文學革命是這一階段的重要內容。它是現代文學開拓與奠基的階段。魯迅、郭沫若等一批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及其現代文學的奠基作,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團流派,都出現在這一階段。這一時期文學的基本特征是:從文學革命向革命文學發展,即由文學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漸轉向思想內涵的深刻變化。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分別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胡、陳二人的文章作為理論先導,對文學革命的興起起到了鳴鑼開道的作用。隨后,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響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十月革命”的炮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的爆發,把文學革命運動迅猛推向高潮。與此同時,以魯迅、郭沫若為代表的作家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4
1921年以后,隨著新文學理論和創作的深入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文學刊物,涌現出眾多的新文學社團,較為重要的有:文學研究會、創造社、語絲社、新月社,以及未名社、莽原社、南國社、淺草社和沉鐘社等。其中,文學研究會標榜為人生的寫實主義,創造社鼓吹重藝術的浪漫主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兩大風格流派,對后來的文學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此外,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征派”與“現代派”詩歌等豐富多彩的風格和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這一時期新文學作家們還通過各種渠道廣為譯介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從而擴大了新文學的藝術視野,開創了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相聯系的格局。這一時期文學的局限在于,一些作家生活視野還較狹窄,不太熟悉自己以外的天地,崇尚自我和自我表現的情緒成為一時的風尚。有些作品還程度不同地帶有感傷頹廢情調,甚至有宿命論傾向。在譯介外國文學的過程中,有些譯者未能很好地區分精華和糟粕,缺乏應有的分析批判能力;而在對待民族文學遺產上存在的某些形而上學、虛無主義傾向,又影響了文學創作更好地實現民族化、大眾化的藝術追求。5(二)第二個十年(1928—1937)的文學發展
第二個十年(1928—1937)的文學,也就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通常也稱“左聯”時期的文學。左翼文學在這一時期迅速發展、高漲,并成為文學發展的主潮。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除了出現一批左翼作家作品之外,還出現了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一大批風格獨特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并出現了眾多的社團流派,形成了現代文學的繁榮局面。因此,它是現代文學發展、成熟的階段。1928年前后,為適應蓬勃發展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以后期創造社和太陽社為主,開始積極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并得到了廣大進步作家的積極響應。30年代初成立的“左聯”等左翼文學團體,把這一運動全力推向高潮,使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成為這一時期的文學主潮。這一時期文學創作的思想性和戰斗性顯著增強。作品的題材擴大了,很多作家注重正面反映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軍事、經濟、文化侵略的罪惡,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都市社會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6
(三)第三個十年(1938—1949)的文學發展第三個十年(1938—1949)的文學,通常叫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這一階段的重要特點是民族斗爭與階級斗爭對文學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這一時期又以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召開為界,明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廣大作家紛紛走出書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積極宣傳一致抗日和愛國主義思想。圍繞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這一階段還出現了一系列歷史劇,作家們紛紛借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之口,反映嚴峻的現實,表達人民的正義呼聲。其中,以郭沫若的《屈原》、《虎符》等歷史劇最為成功,影響最大。后一階段文學分為解放區和國統區兩大區域的文學。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方針,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7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是以“五四”以來的現實生活為土壤的,但也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外來文學的豐富營養:它一方面與中國民族文學遺產保持著承繼的關系,另一方面又汲取了世界文學潮流中有益的成分,現代文學批判地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而且直接以近代文學為其先導。廣大現代作家身上厚實的古典文學根基,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新文學創作。同時,現代作家又廣泛譯介了世界各國文學,打通了中國現代文學走向世界文學的道路。現代文學史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家如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周作人、郁達夫、瞿秋白等等,都參加了對外國文學的傳播介紹。這種介紹在思想傾向、藝術觀念及創作技法上,對整個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中外文學互相交融的歷史,是在交融過程中建立民族新文學的歷史。8二、現代文學的根本特點
(一)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沖突與承傳
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五四”時期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它體現出全新的現代社會、現代人生的精神風貌和嶄新的文學表述方式,但它也是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學發展演進的必然結果。中國現代新文學與它幾千年的文學母體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系。中國現代文學的出現既體現了現代新文學、新文化與傳統舊文學、舊文化的根本沖突和根本轉折,也體現了兩者之間的相互關聯,新文學、新文化與舊文學、舊文化是在聯系中更新發展的。譬如現代小說的發展,中國小說源遠流長,明清以來更是出現了眾多白話小說,然而以“五四”新文學為起點,中國現代小說以全新的思想內涵和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掀開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展示了現代人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方式。雖然它是全新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孤立的,恰恰相反,它得益于對中國傳統小說的繼承與吸取。中國傳統小說的思想精華與多種藝術技法在現代小說中有一種無形而深刻的承傳。現代詩歌的發展亦然,中國現代新詩盡管是在對傳統舊詩的反叛中出現的,但它植根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9白話小說,然而以“五四”新文學為起點,中國現代小說以全新的思想內涵和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掀開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展示了現代人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方式。雖然它是全新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孤立的,恰恰相反,它得益于對中國傳統小說的繼承與吸取。中國傳統小說的思想精華與多種藝術技法在現代小說中有一種無形而深刻的承傳。現代詩歌的發展亦然,中國現代新詩盡管是在對傳統舊詩的反叛中出現的,但它植根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傳統詩歌的美學意境、古典詩人的審美修養,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感時憂民、憤世嫉俗的傳統精神,更是在深層次上對現代詩人的創作產生了無形的巨大影響。對傳統的反叛往往是創造與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對傳統精神的批判繼承則是繼往開來的重要規律。10(二)中外文學的相互交融“五四”時期外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傳播和影響,對中國現代新文學的誕生和發展,毫無疑問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現代文學是在充分吸收了外來各國文學與文化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五四”新文學的這一特點是當時整個時代特征的一個具體體現,而這一點又使中國現代新文學表現出了與以往幾千年傳統舊文學的根本不同。整個中國新文學的形成與世界文學大潮的沖擊有著密切關聯。客觀地說,現代新詩的誕生在更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外來文化思潮的撞擊和刺激。當最初一些批判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外國作家作品被介紹到中國之后,那種自由開放的思想追求與藝術形態,正契合了“五四”新文學的歷史使命,催發了中國現代新詩的誕生。11(三)伴隨始終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時代歷史所賦予中國現代文學的特殊使命,使之出現了一大批大家與名作,并在整體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小說方面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雙峰并峙的魯迅與郭沫若,還有在長篇小說領域卓有建樹的茅盾、巴金、老舍等諸位大家。有為人生寫實派的小說作家代表葉紹鈞、許地山;鄉土小說的作家代表沈從文、王魯彥等;幽默諷刺的小說作家代表沙汀、張天翼、錢鍾書等;風格多樣的女作家冰心、丁玲、蕭紅、張愛玲、蘇青等;平和沖淡的學者式散文的代表周作人、廢名等;各具特點的詩人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戲劇大師曹禺、夏衍等。30年的時間里出現了如此眾多的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深深痕跡乃至蜚聲世界文壇的作家作品,我們只能說這是時代歷史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特別賜予。中國現代文學在整體上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質,這就是責任感、使命感以及對藝術境界的不懈追尋。這種特質使中國現代文學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1213知識鏈接:晚年歲月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1973年,張愛玲在《皇冠》發表《初評紅樓夢》,張愛玲的一些散文,小說也由臺灣重刊。1974年,張愛玲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談看書》與《談看書后記》,在皇冠發表《二詳紅樓夢》,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未出版,后來因為搬家遺失譯稿)。1976年,張愛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張看》,同時發表《三詳紅樓夢》。1977-1993年,張愛玲陸續完成了《色,戒》、《惘然記》、《對照記》的創作,并出版了《紅樓夢》評論文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發現,享年75歲。生前指定林式同為遺囑執行人。9月19日,遺體在洛杉磯惠澤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張錯、高全之、張紹遷、許媛翔等人攜帶出海,撒于太平洋。14第二節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主要階段及重要特色一、當代文學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十七年文學
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繼承了“五四”以來新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以毛澤東文藝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總方向,倡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文藝工作成績比較顯著。這一時期文學的基本特征是:走進歷史尤其是當代社會現實生活,展現中華民族除舊布新的、以工農兵為主體的社會變革風貌,表現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十七年的小說繼承中外文學尤其是“五四”新文學的傳統,以革命現實主義為主潮,在歷史和農村現實題材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藝術成就。長篇小說如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羅廣斌和楊益言的《紅巖》、吳強的《紅日》、梁斌的《紅旗譜》、楊沫的《青春之歌》,短篇小說如王愿堅的《黨費》和《七根火柴》等,大量優秀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以反映民主革命為主,真實再現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斗的歷史進程,熱情歌頌了革命前輩艱苦卓絕的光輝業績,引導人們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15(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學
1958年,在經濟上展開“大躍進”的同時,毛澤東在文藝上也提出了“大躍進”。這可以看做是走向“文化大革命”文學的重要一步。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政治觀念和意圖更直接地轉化為文學作品,作品的接受行為也更明確地被賦予了特定時期的政治意義,而當時作家的寫作和作品的發表也需要得到允許才能獲得資格。“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文學,存在不同的兩個部分。一是在公開出版物上發表的作品;一是秘密或半秘密狀態寫作和傳播的作品,通常稱為“地下文學”。公開出版的文學創作,基本上遵循著文學激進派所確立的創作原則和方法。“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小說、詩歌、戲劇,其藝術經驗主要來自五六十年代,但是意義指向確定的“公共”象征,用當代文學研究者洪子誠先生的話說是以“公共”象征取代了生活細節精確刻畫的描述,其重要特征是:政治直接“美學化”。16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小說創作方面,代表作家作品有浩然的長篇小說《金光大道》。作品自覺運用“三突出”的“創作原則”來塑造高大光輝的英雄形象,在藝術上也更有力地貫徹當時倡導的“典型化”的象征方法。無論是作品中人物的個體意義,還是作家的體驗本身,都被整合到小說所認同的“文化大革命”統一的歷史敘述中。“文化大革命”期間,戲劇在文藝諸樣式中居于中心地位,“樣板戲”的創作在這一時期被描述為與“舊文藝”決裂的產物,主要有《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等八個樣板戲。“樣板戲”本身的意義結構和藝術形態表現為政治烏托邦想象與大眾藝術形式之間的結合,而作家、藝術家那種個性化的意義生產者的角色認定和自我想象被破壞和擊碎了,文藝生產完全被納入政治體制之中。17(三)新時期的文學
新時期文學是指從“文化大革命”結束到1986年前后約十年時間的文學,所以又稱為新時期十年文學。被“四人幫”嚴重破壞的文藝園地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第四次文代會精神指導下,于新時期走向復蘇和新的繁榮。這一時期文藝思想的討論十分活躍,文藝工作者特別是理論批評者在對“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居于指導地位的文藝思想和文藝觀念進行深刻反思、對被批判的各種文學觀點進行再認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文藝的新觀念。這一時期作家隊伍空前壯大,文學創作日趨繁榮,文學的題材、藝術方法、形式和風格極其豐富多樣。此期間文學以現實主義為主潮,并吸收其他各種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的經驗,廣泛探索各種創作方法,真實反映歷史、社會生活,深入開掘人的精神世界。在新時期文學創作中,象征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荒誕派、黑色幽默等,這些世界上一百多年的文學思潮、流派、創作方法、形式幾乎都有所表現,體現了新時期作家大膽的探索創新精神。18小說創作在新時期文學中成績最顯著,它充滿了思考、探索與追求,其數量、質量與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都是空前的。1977年底劉心武發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打破了當時創作的僵滯局面,開“傷痕文學”之先河。“傷痕文學”雖然在藝術上成就不突出,但它們率先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正視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問題,起到思想解放先聲的巨大作用,推動了時代潮流的前進,同時為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恢復立下了不可抹殺的功勞。其后的“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銜接和深化,這些小說的創作者試圖站在一個較高的歷史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求得對歷史過程的深刻再認識,他們的作品在開拓題材、深化主題、塑造人物、藝術表現等方面都有比較突出的收獲,將新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發展深化到特定階段。19
新時期十年的詩歌創作恢復和發展了現實主義優良傳統,敢于直面人生,以聲討“四人幫”、悼念英烈、沉思歷史、變革現實、揭示生活的真理為其主要內容。從詩歌藝術本身而言,這一時期的詩歌在真實性原則的指導下,由人性的復歸導致詩人“自我”的復歸。詩人們特別是年輕詩人在西方現代主義和東方古典詩學的雙重影響下,自由選擇題材、創作方法,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審美評價和理想追求去反映和表現世界,使整個詩壇異彩紛呈。艾青、公劉、流沙河、綠原等老詩人帶著在東方美學傳統和西方現代主義影響之間尋找平衡的詩作,聲勢浩大地歸來,這不僅是詩人“自我”的歸來,也是詩歌自身審美價值的歸來。舒婷、顧城、北島等朦朧派詩人則在東方詩學修養基礎上,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涌來的“意象”、“客觀對應物”、“夢”、“原型”、“變形”、“蒙太奇”等一一變成自己意象結構的方式和語言秩序的邏輯,用自己獨特的風格重建人的本體和詩的本體,代表性詩歌作品有舒婷的《鳶尾花》、北島的《一切》等。總之,新時期十年的詩歌創作園地是一個花團錦簇的世界。20
新時期十年的散文從悼念性散文開始復蘇、發展,新、老作家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展開,廣泛擇取題材,自由抒寫自己的思想情感,充分表露自己的精神個性,繼承和發揚了“五四”散文以作家個性為本位的散文傳統。新時期散文創作的重大成就表現在報告文學的空前繁榮上。新時期的報告文學關注題材的新開拓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如楊匡滿、郭寶臣的《命運》,魯光的《中國姑娘》),正視矛盾和解剖陰暗面,發揮干預生活的職能(如楊旭的《檢察官湯鐵頭》、涵逸的《中國的“小皇帝”》)。在藝術上,本期的報告文學呈現出多元化態勢,它向其他各種文學樣式借鑒形式、方法、手法,打破傳統的時空觀念,運用多種剪裁視角、心理時空線索整合材料,深入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傾注主觀的憂患意識和充沛感情,藝術性的強化使得新時期報告文學風貌多彩多姿。21
新時期十年的話劇創作從揭露批判“四人幫”的“陰謀戲劇”而再生、繁榮。宗福先、賀國甫的《于無聲處》等劇作完成了以戲劇武器揭露批判“四人幫”罪行的時代使命。此后,一批“社會問題劇”相繼問世,如崔德志的《報春花》、趙國慶的《救救她》等劇作著力反映現實,揭示社會矛盾,體現了作家們嚴肅的社會使命感及思想解放的特點,這無疑是現實主義傳統在新時期話劇創作中的高揚。進入80年代以來,一批劇作家在文藝創新探索的浪潮及全國性的話劇熱降溫的情況下勇敢探索,形成話劇創作的多元化態勢。探索話劇追求題材內容上的多義性和哲理性,如《魔方》、《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等劇借助蒙太奇、荒誕等形式,對人生哲理作多義的、深層次的探求。探索話劇還追求人物心靈的外化、具象化,如《絕對信號》、《車站》等劇作都做了成功的嘗試。探索話劇在劇場藝術上追求綜合化,它們打破了劇本結構的“三一律”束縛,追求自然流暢、開放多樣的敘述性結構;從其他藝術門類中汲取表演手法,豐富自己的表現力;充分發揮舞臺假定性,利用簡約的舞美設計、劇場設計取得不受時空約束的極大自由,強化劇場的交流效果。22(四)新世紀之交的文學
新世紀之交文學環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包羅萬象,不同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立場公開呈現。文學潮流的淡化是新世紀之交的文學現象之一。在文體形式上,比較突出的是“長篇小說熱”和“散文熱”。新世紀之交的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的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受到普遍的關注。王蒙、賈平凹、張煒、韓少功、張承志、余華、蘇童、王小波、王安憶、池莉等,在最近十年最有影響的作品幾乎都是長篇。長篇小說的增多,可以看做是作家和文學成熟的某種標志。代表作品有王蒙的“季節系列”、余華的《活著》、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陳忠實的《白鹿原》、王安憶的《長恨歌》、池莉的《水與火的纏綿》、蘇童的《米》、張潔的《無字》等。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文化也隨之興起,出現大量引起廣泛影響的網絡小說,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寧肯的《蒙面之城》、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等。其中,有些網絡小說具備了傳統小說的優秀品質,比如寧肯的《蒙面之城》就成為2002年茅盾文學獎獲獎長篇小說之一。23
新世紀之交的詩歌,先鋒性和探索性依然受到關注。代表詩人有海子、歐陽江河、西川、王家新、臧棣、伊沙、翟永明等,存在學院派與民間派等分別,他們對詩歌形式作了熱烈的新探索。新世紀之交的散文,學者式文化散文達到高潮。代表作家作品有余秋雨《文化苦旅》、史鐵生《我與地壇》、韓少功《夜行者夢語》、張承志《荒蕪英雄路》、張煒《融入野地》、王安憶《重建烏托邦》等。這些作品往往保持一種“精英”立場,試圖尋求反抗商業社會的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精神資源,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等形而上的主題得到強化。還有生活隨筆類散文、女性散文、時尚散文等成為熱點,各種報紙雜志多刊登讀者喜聞樂見的生活隨筆。24新世紀之交的戲劇風格多樣,形式多元,代表人物有林兆華、孟京輝、牟森、張廣天等。1989年4月,于南京舉行了中國第一屆小劇場戲劇節,演出了《絕對信號》、《童叟無欺》、《屋里的貓頭鷹》、《火神與秋女》等15臺戲,并展開了對小劇場戲劇美學特點、意義的探討。1993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在北京主辦了“93中國小劇場戲劇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演出《留守女士》、《熱線電話》等13臺戲,推動了小劇場戲劇的發展,促進了對中國小劇場戲劇特色的探討。新世紀之交的代表性戲劇有孟京輝編導的《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戀愛的犀牛》以及張廣天的革命戲劇等。新世紀之交的另一個文學現象是,文學批評在文學界的角色變得更具獨立性,但也頗為尷尬。批評的理論化使其開始作為一種與文學創作同樣重要的力量,參與到文學發展的進程中。25二、當代文學的重要特色
(一)文學與時代的密切聯系中國當代文學是承傳著“五四”新文學運動的血脈,在解放區文藝的沃土中孕育,在天安門開國大典的禮炮聲中誕生的,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條件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文藝思想為指導的,以無產階級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文學,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這一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總體方向,即社會主義方向。但這個總方向的提法在40多年的時間里,發生過一些變化。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會決議把毛澤東提出的文藝為人民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作為新文藝的基本方針,從而確立了社會主義時期新文藝的基本路線和方向。1962年5月23日,《人民日報》以社論方式,明確提出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口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三數學教學總結模版
- 區塊鏈技術下智能合約的合同法律解析
- 《甲亢治療藥物選擇》課件 - 分析和比較不同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
- 區塊鏈技術推動普惠金融與貸款業務發展
- 區塊鏈技術在物流供應鏈透明度中的實踐
-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重點知識點總結模版
- 《銷售業務代表管理》課件
- 辦公自動化與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的融合實踐
- 醫療AI技術如何實現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平衡探討報告
- 2025年鐵路貨物運輸合同
- 2025年內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年產16.6萬噸工業涂料用樹脂、2.8萬噸裝配式建筑用硅烷改性膠粘劑用樹脂、2萬噸高性能防水涂料用樹脂項目(一期)公眾參與說明
- “4 組織環境-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專業深度解讀與應用指導材料(雷澤佳編制-2025C1)
- 湖北省第十屆湖北省高三(4月)調研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及答案
- 五一勞動節前安全檢查重點
- 地理西亞+課件-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
- 診所醫療質量相關管理制度
- CHINET2024年全年細菌耐藥監測結果
- 膀胱癌健康宣教課件
- DBJ50T-284-2018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設計標準
- 中藥學習題集(總論-第二十章,附標準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