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經濟法基礎知識_第1頁
第一章經濟法基礎知識_第2頁
第一章經濟法基礎知識_第3頁
第一章經濟法基礎知識_第4頁
第一章經濟法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經濟法基礎知識第一頁,共五十七頁。本章學習目的與要求理解和掌握經濟法的調整范圍及其各種形式;明確經濟法律關系的三要素;熟悉各種法律行為;熟練的掌握有關訴訟時效的相關內容;第二頁,共五十七頁。本章重點與難點內容經濟法的調整范圍經濟法的具體形式經濟法的主體、客體和內容附期限與附條件的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與可撤銷民事行為訴訟時效在實際中的計算第三頁,共五十七頁。經濟法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法律第二節(jié)經濟法概述第三節(jié)經濟法律關系第四節(jié)法律行為第五節(jié)訴訟時效第六節(jié)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第四頁,共五十七頁。第一節(jié)法律一、法律的定義二、法律的特點三、法律規(guī)范四、法律淵源和法系五、法律體系反映一定物質條件下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賦予社會關系的主體相應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guī)范的總稱。第五頁,共五十七頁。三、法律規(guī)范我國法律規(guī)范分類強制性程度內容的性質確定的程度義務性規(guī)范強制性規(guī)范任意性規(guī)范授權性規(guī)范確定性規(guī)范準用性規(guī)范委任性規(guī)范命令性規(guī)范禁止性規(guī)范第六頁,共五十七頁。四、法律淵源和法系(一)法律淵源(即法律形式)(二)法系大陸法系普通法系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guī)4、地方性法規(guī)5、部門規(guī)章6、司法解釋7、國際條約或協(xié)定第七頁,共五十七頁。法律體系第八頁,共五十七頁。第二節(jié)經濟法概述一、經濟法的概念二、經濟法的調整范圍三、經濟法的特征四、經濟法的形式第九頁,共五十七頁。一、經濟法的概念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經濟管理和協(xié)調發(fā)展經濟活動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第十頁,共五十七頁。二、經濟法的調整范圍1、市場主體法2、市場規(guī)制法3、宏觀調控法4、社會保障法第十一頁,共五十七頁。三、經濟法的特征1、綜合性2、經濟性3、行政主導性4、政策性調整手段、規(guī)范構成、調整范圍第十二頁,共五十七頁。四、經濟法的形式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guī)4、地方性法規(guī)5、部門規(guī)章6、司法解釋7、國際條約或協(xié)定第十三頁,共五十七頁。制定主體地位及效力表現(xiàn)形式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僅次于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XX法第十四頁,共五十七頁。制定主體地位及效力表現(xiàn)形式行政法規(guī)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僅次于憲法和法律XX條例XX實施細則地方性法規(guī)由地方國家機關制定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XX地方XX條例,暫行辦法等部門規(guī)章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XX規(guī)章,XX辦法等第十五頁,共五十七頁。下列規(guī)范性文件中,屬于行政法規(guī)的是()。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B.國務院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深圳經濟特區(qū)注冊會計師條例》D.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人民幣銀行賬戶管理辦法》答案:B第十六頁,共五十七頁。第三節(jié)經濟法律關系一、法律關系的概念二、法律關系的三要素三、經濟法律關系指由法律規(guī)范所調整和確認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第十七頁,共五十七頁。二、法律關系的三要素主體內容客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自然人或單位權利和義務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第十八頁,共五十七頁。三、經濟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概念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經濟法律規(guī)范所確認和調整的經濟管理和經濟協(xié)作過程中所產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第十九頁,共五十七頁。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管理的主體經濟活動的主體第二十頁,共五十七頁。經濟管理的主體依法承擔組織、管理和協(xié)調經濟職能的組織或者機構。如:國務院及其各級權力機關,以及由國家和法律授權而承擔某種經濟管理職能的其他組織等。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七頁。經濟活動的主體依法從事經濟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如:各類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公民個人等。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七頁。下列各項中,可以成為經濟法律主體的有()A.某市財政局B.某研究所C.某公司的子公司D.公民陳某答案:ABCD

①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如企業(yè)內部承包合同的訂立;②國家機關和國家作為整體除作為經濟管理的主體外,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如國家發(fā)行國債。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七頁。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權利:依法具有自己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義務:為了滿足特定的權利主體的權利,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必須實施或不實施某種經濟行為。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七頁。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一)法律關系的客體(二)分類:1、物2、行為3、智力成果4、人身利益可以為法律關系主體支配的、在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觀實體??梢允亲匀晃铮部梢允莿趧觿?chuàng)造物可以滿足權利人的利益和需要的行為。文學藝術作品、科學著作、科學發(fā)明等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公民的肖像、名譽、尊嚴等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七頁。下列各項中,可以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有()A.陽光B.房屋C.經濟決策行為D.非專利技術答案:BCD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七頁。第四節(jié)法律行為(一)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征與分類(二)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三)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四)無效民事行為與可撤銷民事行為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七頁。(一)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征與分類概念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設立、變更或終止權利義務的合法行為。特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權利義務為目的是一種合法行為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七頁。(一)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征與分類單方的法律行為和多方的法律行為有償?shù)姆尚袨楹蜔o償?shù)姆尚袨橐降姆尚袨楹筒灰降姆尚袨橹鞣尚袨楹蛷姆尚袨榈诙彭摚参迨唔?。(二)法律行為的有效要?、實質有效要件:①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實③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2、形式有效要件:口頭形式、書面形式、其他形式第三十頁,共五十七頁。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上成年人和16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10—18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七頁。(三)附條件及附期限的法律行為期限是必然發(fā)生的事實。附延緩期限附解除期限條件是將來不確定的事實,是否必然發(fā)生,當事人不能肯定。附延緩條件附解除條件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七頁。例1:甲對其兒子乙說,如果乙能夠考上大學,甲將給乙買一臺電腦。甲對其兒子的行為屬于()。A.附期限的法律行為B.附條件的法律行為C.附義務的法律行為D.附權利的法律行為答案:B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七頁。例2:李某與錢某約定,如果李某的兒子結婚搬走,李某與錢某的房屋租賃合同即行生效。這一民事法律行為屬于()的法律行為。A.附生效條件B.附解除條件C.附生效期限D.附解除期限答案:A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七頁。(四)無效的民事行為與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指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不發(fā)生當事人預期法律后果的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由于行為的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導致非真實的意思表示,可由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者撤銷的民事行為。區(qū)別判斷選擇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七頁。無效民事行為的種類:無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受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乘人之危所為的單方民事行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為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民事行為第三十六頁,共五十七頁??勺兏⒖沙蜂N民事行為的種類:因重大誤解而為的民事行為;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受欺詐、脅迫而訂立的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或者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七頁。區(qū)別:無效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可撤銷民事行為在行為撤銷前,其效力已經發(fā)生,未經撤銷,其效力不消滅。①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效力消滅,以撤銷為條件;②該行為的撤銷,應由撤銷權人提出并實施;③撤銷權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撤銷權;④該行為一經撤銷,其效力溯及于行為開始時無效。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七頁。A、不滿十周歲的丫丫自己決定將壓歲錢500元捐贈給希望工程B、甲企業(yè)的業(yè)務員黃某自己得到乙企業(yè)給予的回扣款1000元而代理甲企業(yè)向乙企業(yè)購買了10噸劣質煤C、丙公司向丁公司轉讓一輛無牌照的走私車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七頁。D、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E、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F、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G、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屬無效民事行為:ABCDF屬可撤銷民事行為:EG第四十頁,共五十七頁。第五節(jié)訴訟時效一、訴訟時效期間二、訴訟時效的中止與中斷訴訟時效期間是指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七頁。一、訴訟時效期間1、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到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钡?,“從權力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訴訟時效期間的種類第四十二頁,共五十七頁。訴訟時效期間的種類①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②特別訴訟時效期間1年4年

第四十三頁,共五十七頁。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某鍪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第四十四頁,共五十七頁。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第四十五頁,共五十七頁。二、訴訟時效的中止與中斷相同點:發(fā)生在訴訟時效期間不同點:發(fā)生事由計算方法第四十六頁,共五十七頁。發(fā)生事由訴訟時效的中止:發(fā)生事由為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礙。(一般為不以當事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由)

訴訟時效的中斷:發(fā)生事由包括:權利人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向義務人提出請求履行義務的要求;當事人一方同意履行義務。(通常為當事人主動的行為)

第四十七頁,共五十七頁。計算方法訴訟時效的中止:訴訟時效的中止事由發(fā)生后,并且是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發(fā)生的,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期間,以前經過的時效期間仍然有效,待障礙時效進行的事由消失后,時效繼續(xù)進行。第四十八頁,共五十七頁。計算方法訴訟時效的中斷:訴訟時效的中斷事由發(fā)生后,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tǒng)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四十九頁,共五十七頁。例1:2008年5月5日,甲拒絕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務一直未向甲主張權利。2008年8月,乙出差遇險無法行使請求權的時間為20天。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乙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權利的訴訟時效期是()。

A.自2008年5月5日至2009年5月5日B.自2008年5月5日至2009年5月25日C.自2008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5日D.自2008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25日答案:A第五十頁,共五十七頁。例2:甲將一工藝品寄存乙處。2007年2月10日,乙告知甲寄存的工藝品丟失。2007年8月2日,乙找到了丟失的工藝品并將其還給甲,甲發(fā)現(xiàn)工藝品損毀嚴重。根據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甲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

A.自2007年2月10日至2008年2月10日B.自2007年8月2日至2008年8月2日C.自2007年2月10日至2009年2月10日D.自2007年8月2日至2009年8月2日答案:B第五十一頁,共五十七頁。第六節(jié)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一、責任形式二、解決糾紛的方式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相互協(xié)商行政調解提交仲裁機構裁決提起訴訟第五十二頁,共五十七頁。仲裁訴訟受理機關仲裁委員會人民法院程序一裁終局兩審終審二者關系或裁或審,相互排斥,不能兩種方法并用第五十三頁,共五十七頁。民事責任排除妨礙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第五十四頁,共五十七頁。行政責任對單位警告、限期停業(yè)整頓、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勒令關閉、罰款等對個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第五十五頁,共五十七頁。刑事責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第五十六頁,共五十七頁。內容總結第一章。附期限與附條件的法律行為。XX地方XX條例,暫行辦法等。依法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