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陽谷縣項目實施方案PAGEPAGE70目錄第一章 概述 1第一節 陽谷縣確定項目區的思路 1第二節項目區地理位置和范圍 1第三節建設規模 3第四節主要建設內容 3第五節投資及效益等情況 3第一節 陽谷縣基本概況 4第一節陽谷縣自然條件 4第二節 陽谷縣耕地、水資源條件 4第三節 陽谷縣社會經濟條件 5第四節 陽谷縣基礎設施狀況 7第五節 項目必要性與可行性 9第一節 糧食生產優勢 9第二節 糧食生產主要制約因素 9第三節 糧食增產潛力分析 10第四章項目實施方案的總體設想 11第一節 指導思想 11第二節 基本原則 11第三節 建設目標 12第四節 技術路線 13第五章主要建設內容 14第一節陽谷項目區介紹 14第二節高產穩產糧田及農機農技服務體系 20第三節陽谷項目區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項目 24第六節 投資估算、資金籌措 26第一節 投資估算 26第二節資金籌措 26第七節 效益分析 27第一節 經濟效益 27第二節 社會效益 27第三節 生態效益 27第八節 環境影響評價及節能減排 29第一節 環境影響 29第二節 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措施 29第九節 保障措施 31概述一、項目名稱:《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山東省陽谷縣項目實施方案二、建設單位:陽谷縣確定項目區的思路根據《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文件要求,為進一步提升我縣糧食生產能力,保證全縣糧食的穩產高產,保障糧食供給,加快建立我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參照《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縣級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安排意見和《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縣級項目實施方案編制提綱的要求,陽谷縣人民政府特制定2009-2012年為期4年的第一期項目實施方案。第二節項目區地理位置和范圍一、項目區地理位置1、陽谷縣位于東經115°39′--116°06′,北緯35°55′—36°19′之間。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北,山東省聊城地區南端。北接聊城市,西鄰莘縣,南與河南省臺前縣接壤,東鄰東阿縣。縣境西起西湖鄉西界之金錢線河,東止于阿城東境之黃河,東西長39.8公里;北起郭店屯鄉北界之徒駭河,南至壽張鎮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寬32公里,總面積1048.5平方公里。縣委縣政府駐陽谷鎮,北偏東至聊城市駐地45公里,東北至省會濟南市150公里。陽谷縣總面積1065平方千米。轄區:博濟橋辦事處、僑潤辦事處、獅子樓辦事處、壽張鎮、張秋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閻樓鎮、石佛鎮、定水鎮、李臺鎮、十五里園鎮、高廟王鄉、金斗營鄉、大布鄉、郭店屯鄉、西湖鄉。2、陽谷縣地圖二、項目區范圍為落實國務院《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文件要求,我縣為進一步提升我縣糧食生產能力,保證全縣糧食的穩產高產,保障糧食供給,加快建立我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確定項目區位于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石佛鎮等十個鄉鎮。其中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主要安排在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五個鄉鎮,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安排在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四鄉鎮。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集中在石佛鎮實施。第三節建設規模根據國務院《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文件要求,陽谷縣共安排94500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投資約7625萬元,按每畝(2010年)900元測算,共安排84722畝。第四節主要建設內容主要建設內容為: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第五節投資及效益等情況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投資約4725萬元,按每畝500元測算,共安排94500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投資約7625萬元,按每畝(2010年)900元測算,共安排84722畝。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投資約333萬元,按每畝1400元測算,共安排2379畝。三項共計安排181601畝。(缺少效益)
陽谷縣基本概況第一節陽谷縣自然條件陽谷縣位于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北岸,東鄰聊城市東阿縣,西連莘縣,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且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征,屬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大陸度為62.8-64.8,年干燥度為1.7-1.9。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步,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多旱,冬季干寒”為四季氣候的基本特征。年日照平均時數為2463.0-2740.8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6-62%。全縣年平均氣溫12.8—13.4℃,月平均氣溫1月最低,為-2.2—-3.3℃,7月最高為26.5—26.8℃,年均最低氣溫7.6-8.4℃,年均最高氣溫19.1—19.4℃;全年降水量為56.7—637.7毫米,年際間降水量差異較大,年降水量最多1004.7毫米,最少273.0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56-68%,以8月份最大,為81-82%,5月份最小,為55-59%;陽谷縣多南風和偏北風,出現頻率為15-20%,風速年均為3.2-3.7米/秒,春季最大為4.1-4.6米/秒。陽谷縣耕地、水資源條件1、耕地條件陽谷縣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高度在34.5-35米之間,地下水與土壤理化關系較好,土壤多為壤土和沙壤土,有機質含量1.2%,堿解氮76ppm,速效磷含量80ppm,速效鉀含量78ppm,部分地塊微量元素缺乏。全縣耕地面積101萬畝,中低產田71面積萬畝,中低產田主要分布在陽谷縣的東部、西部和南部。2、水資源條件陽谷縣域以橫亙于南端的金堤為界,分屬于兩個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為金堤河水系,黃河流域。金堤以北為徒駭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黃河、金堤河、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新金線河、徒駭河7條河流。黃河流經縣東南部,境內長度3.3公里,水量較大,為全縣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經縣南部,境內長度37.5公里,為季節性排水河道。因下游排水不暢,雨季時上游客水壓力較大,故常于夏秋之間形成洪澇災害,對兩岸農田威脅較大;徒駭河流經縣北部,夏秋季水量較大,可灌溉部分農田;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均為發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駭河的季節性排水河新金線河發源于莘縣櫻桃園,沿陽谷、莘縣邊界北流注入徒駭河。全縣河網密度為0.17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采補基本平衡,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8.63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水質污染較輕,主要污染為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陽谷縣建設了一個大型的污水處理廠,各污染企業也有自己的小型污水處理廠,污染治理較好。陽谷縣社會經濟條件陽谷縣人口情況陽谷縣現有總人口7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02萬人。男女性別比101:100。人口出生率8.99‰,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長率4.24‰。有少數民族27個,3080人。陽谷縣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47.35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比重達到18.85:57.60:23.55;境內單位和個人共完成稅收14.9億元,實現了由補貼縣向稅收貢獻縣的歷史性轉變,向國家做貢獻5.9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73億元,增長20%;地方可用財力達到9.8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31億元和1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58元,分別增長10.06%和8.76%。陽谷縣產業以農業為主、工業和第三產業為輔。產業有:鳳祥集團,祥光銅業,日輝電纜,景陽崗酒業(均為中國名牌)。陽谷農業資源豐富,是山東省主要產糧區之一,先后被國家和省確定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瘦肉型豬養殖基地縣、食品加工百強縣和山東省畜牧強縣、放心畜產品基地縣。現已形成肉雞、蔬菜、林果、牧草等四大主導產業,其中肉雞深加工能力處全國第二位。先后有13種農產品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初具規模。2009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6.23億元,增長3.2%。農業增加值14.61億元,增長-0.01%。糧食總產35.89萬噸,比上年增長—13.02%;棉花總產0.39萬噸,增長8.33%;油料總產3.07萬噸,增長—30.70%;水果總產3.46萬噸,增長-9.66%;蔬菜總產122.05萬噸,增長12.29%。肉類總產9.74萬噸,禽蛋總產4.72萬噸,奶類總產0.24萬噸。水產品總產0.51萬噸,增長2%。全年造林28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19.6%。全市農機總動力118.04萬千瓦,增長0.1%。陽谷縣基礎設施狀況一、陽谷縣自然條件、基礎設施情況陽谷縣現有耕地面積102.2萬畝。陽谷縣水資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徑流水和過境客水三個部分。地下水總貯量為27.24億m3,其中淡水23.90億m3,咸水3.34億m3。過境客水主要源于黃河、金堤河、新金線河和徒駭河四條河流,徑流總量為373.4億m3。年平均客水可供量為3.16億m3,可用量2.05億m3。全縣可供水資源總量為5.11億m3,可利用量3.985億m3。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現有基礎設施狀況及建設完成的水利骨干工程有:1、陶城鋪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完成五四渠襯砌5公里,新建橋涵閘8座,改造揚水站配電站1座,完成土石方16萬立方米,完成投資1300萬元;完成了五四渠毛坊至孟洼段襯砌,全長6公里,完成土方5.1萬立方米,砌石1.3萬立方米,混凝土0.34萬立方米,投資1100萬元;完成了北干渠駱駝巷至東環段襯砌,全長6.4公里,完成土方4.8萬立方米,砌石0.39萬立方米,混凝土0.42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1330萬元。2、七級大楊干渠節水改造工程完成渠道襯砌2.3公里,新建維修建筑物12座,土石方6萬立方米,完成投資159萬元。3、陶城鋪灌區沉沙池年度清淤工程。今冬共安排輸沙渠及一、二、三級沉沙池清淤土方160萬立方米,需完成投資900萬元。工程全長12公里,共組織泥漿泵等施工機械190余臺套,挖掘機4臺、施工人員900余人。整個工程12月上旬全面完成。二、陽谷縣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的田間工程在抓好骨干工程建設的同時,我縣還實施了一大批能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的田間工程項目,包括:1、標準糧田建設項目今年共建設標準糧田兩處,其中定水鎮標準糧田建設面積1.5萬畝,新建維修橋涵42座,打井60眼,建防滲毛渠9.1千米,修路68千米。七級鎮標準糧田建設面積1.9萬畝,疏挖溝渠70千米,新打機井80眼,新修防滲毛渠20千米,新建維修生產路80千米。2、陽谷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項目,實施深耕秸稈還田面積2萬畝,推廣商品有機肥4000噸,建立萬畝高產示范區4處,推廣面積30萬畝。3、陽谷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小麥產業項目,實施玉米秸稈還田面積達4萬畝,深耕和播后鎮壓面積達2萬畝,推廣配方施肥1600噸,推廣有機肥6000噸,建立萬畝核心示范區4處,圓滿完成了階段性實施任務目標。4、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采取農化土樣1200個,安排試驗示范20余處,建立了小麥、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開發推廣面積達70萬畝次。以上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我縣的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為今后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必要性與可行性糧食生產優勢陽谷縣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選擇在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石佛鎮等十個鄉鎮開發實施,歷年來由于農業開發的進行和其他農業項目的配合實施,項目區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糧食生產體系,優勢明顯,具體有:1、項目實施通過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肥、配方肥以及完善項目區田間小型水利設施和灌溉末級渠系建設,達到了糧食高產條件的要求,使機械化水平和耕地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年均增加0.1-0.2%。2、項目區產銷銜接和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項目區訂單糧食面積達到40%以上,優質專用小麥商品率達到50%以上。3、通過科技入戶、示范戶帶動工程,項目區農民自覺運用各項農業集成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的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4、項目區通過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堆積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肥、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減少了小麥種子、農藥、化肥用量,減輕了農用物資對農田和周邊環境的污染,節約生產成本,為全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提供示范。糧食生產主要制約因素隨著農業現代化生產的深入,現有的農業基礎條件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要求,存在農田基礎措施不配套、中低產田亟需進一步改造、農民科技素質相對仍然較低等阻礙糧食生產的因素,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極大地制約著糧食生產的開展。因此全面的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提升勢在必行,陽谷縣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的實施必將進一步改善我縣農業生產的發展條件,為我縣糧食穩產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糧食增產潛力分析根據國務院《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縣級項目實施方案編制提綱要求,陽谷縣項目區中的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等五鄉鎮是陽谷縣重要的糧食高產穩產鄉鎮,糧食種植面積要占全鄉鎮耕地面積的90%以上,且單產總產要接近或超過全縣平均單產水平。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四鄉鎮為中低產田,亟需進行改造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經過改造可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石佛鎮西部地塊地勢不平,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發展,土地的平整和復墾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發展的瓶頸性因素,進行平整土地和復墾是在必行,項目實施后將極大改善當地的糧食生產條件,增產潛力巨大。同時項目區鄉鎮農業科技推廣網絡健全,各鄉鎮農技站有3-5名技術人員,各村有1-2名農民技術員。項目區領導重視,基礎工作好,農民科技意識強。條件優越,糧食生產基礎條件較好,加大農業投入能夠大幅度提升當地的糧食生產條件,為保穩產、求增產、促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第四章項目實施方案的總體設想指導思想按照“突出優勢,重點突破,整合資源,集中投入”的思路,以保障糧食安全、增加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糧食產業以穩定糧食為平臺,以科技為支撐,深入推動糧食生產能力提升。通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和復墾、強化物質裝備,推廣應用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健全完善公共與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產業化經營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決影響全縣糧食生產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基本原則一、區域布局,連片建設各項目縣根據分配的新增產能任務和投資規模,將新增產能目標和任務落實到鄉鎮,并打破鄉鎮行政區域界線,按照集中連片、成片區規模化開發要求,合理確定項目區,優先安排水土資源條件好、增產潛力大的區域,盡快建成一批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商品糧生產基地。2、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根據項目區基礎設施等工程現狀,在與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相銜接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新建工程類型、建設內容,做到片區內各類建設項目、建設內容互為補充、互不重復、查漏補缺。各渠道建設資金要向確定的項目區集中投入,同步實施各類工程,確保區域內各項增產措施綜合配套,建設一片,見效一片,避免建設任務和投資分散,杜絕重復建設。3、先急后緩、分步實施。根據各類工程建設要求,按照輕重緩急,排出建設項目先后順序,合理安排建設進度,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各方面建設,加快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建設目標一、總體目標項目建設共計投資13864萬元,總計安排耕地181601畝,其中: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投資4725萬元,共安排94500畝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投資7625萬元,共安排84722畝。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投資333萬元,共安排2379畝。二、分階段目標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9.45萬畝2009年度完成金斗營鄉、李臺鎮22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010年度完成十五里元鎮32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011年度完成壽張鎮205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012年度完成高廟王鄉20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8.4722萬畝2009年度完成閻樓鎮、阿城鎮兩鄉鎮3.16萬畝中低產田改造。2011年度完成大布鄉1.85萬畝中低產田改造。2012年度完成西湖鄉3.46萬畝中低產田改造。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2011年度完成石佛鎮2379畝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技術路線一、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建設高產穩產糧田,建設良種繁育基地,植保工程建設,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農技服務體系建設。二、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統一機電配套,建設排灌渠系,輸變電線路配套,修建機耕路、砂石路,建立道路林網,科學技術培訓。三、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平整土地,開挖排水溝,修建石拱橋,打機井建井房,建設田間道和生產路。
第五章主要建設內容第一節陽谷項目區介紹該《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實施方案為陽谷縣項目區,涉及到10個鄉鎮,150個行政村,人口138228人,耕地176879畝,建設地點分別在: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閻樓鎮和石佛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高產穩產糧田及農機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工程;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項目區內常年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區內溝井渠路相配套,糧食產量水平高,土壤質地優良,水澆條件基本完善,交通便利,便于輻射帶動。但是部分地塊存在溝井渠路不配套,溝渠淤塞,道路老化,機井、井房缺少,節水灌溉設施缺乏等制約糧食生產發展的不利因素。閻樓、阿城、大布、西湖四個鄉鎮有中產田6萬畝,低產田2萬畝,亟需進行農田改造。石佛鎮青楊李等四村地勢低洼,造成區域排水困難,灌水設施不完善,以至于春旱秋澇,需要進行土地整理。陽谷縣域以橫亙于南端的金堤為界,分屬于兩個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為金堤河水系,黃河流域。金堤以北為徒駭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黃河、金堤河、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新金線河、徒駭河7條河流。黃河流經縣東南部,境內長度3.3公里,水量較大,為全縣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經縣南部,境內長度37.5公里,為季節性排水河道。因下游排水不暢,雨季時上游客水壓力較大,故常于夏秋之間形成洪澇災害,對兩岸農田威脅較大;徒駭河流經縣北部,夏秋季水量較大,可灌溉部分農田;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均為發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駭河的季節性排水河新金線河發源于莘縣櫻桃園,沿陽谷、莘縣邊界北流注入徒駭河。全縣河網密度為0.17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采補基本平衡,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8.63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水質污染較輕,主要污染為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陽谷縣建設了一個大型的污水處理廠,各污染企業也有自己的小型污水處理廠,污染治理較好。項目區的主管部門為陽谷縣人民政府。陽谷縣十五里元鎮陽谷縣十五里元鎮位于陽谷縣東南部,地處山東、河南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兩省的重要通道。轄區面積55.7平方公里,4.5萬人,耕地4.8萬畝。本項目涉及到該鄉鎮的村莊有:東汪村、黨店村等80%的村莊。該境內地勢平坦,地層結構穩定,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干濕季明顯,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日照2546小時,無霜期210天左右,適合種植及養殖國內大多數的農畜新品種。鎮現有冬暖式大棚2000個,大中小拱棚近萬畝,植藕1800畝,養魚1500畝,項目區內水資源情況同陽谷縣水資源情況。該鄉鎮目前存在的問題:部分地塊存在溝井渠路不配套,溝渠淤塞,道路老化,機井、井房缺少,節水灌溉設施缺乏等現有的農業基礎條件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要求,存在農田基礎措施不配套、中低產田亟需進一步改造、農民科技素質相對仍然較低等阻礙糧食生產的發展。高產穩產糧田及農機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工程,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十五里元鎮疏挖斗級溝渠60.6km、農級溝渠14.4km,新打機井160眼,并配備獨立泵160個,建設地上防滲毛渠17.65km,地下管道6.3km,建設田間生產路80km,平整土地1000畝,維修加固橋涵32座,新建橋涵82座,鋪設地下電纜28千米,植樹30000株。二、陽谷縣壽張鎮陽谷縣壽張鎮位于陽谷縣城南部,山東、河南兩省交界處,是山東省通往中原腹地的重要通道之一。現轄67個行政村,7.1萬人,5.6萬畝耕地。壽張鎮現有機井155眼,溝渠18600米,生產路38700米,生產橋101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82眼,清挖溝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38700米,新建橋90座,項目區內水資源情況同陽谷縣水資源情況。該項目區的主管部門為陽谷縣人民政府。該鄉鎮目前存在的問題:部分地塊存在溝井渠路不配套,溝渠淤塞,道路老化,機井、井房缺少,節水灌溉設施缺乏等,現有的農業基礎條件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要求,存在農田基礎措施不配套、中低產田亟需進一步改造、農民科技素質相對仍然較低等阻礙糧食生產的發展。三、陽谷縣高廟王鄉陽谷縣高廟王鄉位于\o"陽谷縣"陽谷縣城西南九公里處,轄區總面積6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萬畝,58個行政村,37000人。鄉屬\o"黃河沖積平原"黃河沖積平原,是傳統的農業大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朝天椒、白皮大蒜等。高廟王鄉鎮現有機井136眼,溝渠20000米,生產路50000米,生產橋102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80眼,清挖溝渠50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10000米,新建橋20座,項目區內水資源情況同陽谷縣水資源情況。該項目區的主管部門為陽谷縣人民政府。該鄉鎮目前存在的問題:部分地塊存在溝井渠路不配套,溝渠淤塞,道路老化,機井、井房缺少,節水灌溉設施缺乏等,現有的農業基礎條件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要求,存在農田基礎措施不配套、中低產田亟需進一步改造、農民科技素質相對仍然較低等阻礙糧食生產的發展。四、陽谷縣李臺鎮陽谷縣李臺鎮位于陽谷縣城西南部,魯豫兩省交界外,距縣城12公里,北距濟聊館高速公路50公里,南距濮臺高速公路5公里。交通、通訊十分便利,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歷史上就是陽谷縣西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為縣城南中心鎮。鎮總面積42.1平方公里,現轄7個管理區,54個行政村,人口37816人,42650畝耕地。李臺鎮現有機井78眼,溝渠8000米,生產路20000米,生產橋10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20眼,清挖溝渠100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40000米,新建橋26座。五、陽谷縣金斗營鄉陽谷縣金斗營鄉位于陽谷縣最西南部,北接高廟王鄉,東鄰李臺鎮,南與\o"河南省"河南省臺前縣搭界,西與莘縣古城鎮接壤,全縣重要的縣級道路陽金路(陽谷至金斗營)在鄉域及駐地斜向經過,金堤河在駐地南部東西流過,鄉政府駐金斗營,北距陽谷縣城18\o"公里"公里。轄27個行政村,人口2.7萬人,3萬畝耕地。金斗營鄉現有機井76眼,溝渠26600米,生產路20000米,生產橋46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66眼,清挖溝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38700米,新建橋16座。六、陽谷縣西湖鄉陽谷縣西湖鄉位于陽谷縣西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約8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2.8萬。轄孫莊、俞樓、杜莊、趙王樓、蔣墩、張岱、鄭莊、孔橋、任老伍、馬莊、辛莊、席莊、劉莊、莊海、白廟、關莊、范莊、崔王、曹集、皂角劉、東老董莊、西老董莊、東聶、西聶、胥莊、武海、邵樓、趙莊、張樓、王莊、大門、鐘海、陳段俞、門坊、齊莊、岳莊、趙佰升、孫樓、尹洼、月堤、蘇玉董41個村委會。七、陽谷縣大布鄉陽谷縣大布鄉位于陽谷縣境西北部,位于陽谷縣城北5公里,轄48個行政村,33000人,總面積48.8平方公里,耕地50000畝。大布鄉地處黃河泛濫平原,屬溫帶暖濕性氣候,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屬溫帶暖濕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生長。該鄉地處黃河泛濫平原,中部、南部地勢稍高,為沙質緩崗地帶,東部、西部低洼,土壤類型以潮土、褐化潮土為主土壤質地多數為壤土和中壤土,淺層淡水資源豐富,補給條件較好。境內溝渠縱橫交錯,75%以上的耕地能用上黃河水,機井擁有量達到1000眼以上,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旱澇保豐”的目標。八、陽谷縣阿城鎮陽谷縣阿城鎮位于陽谷縣東部,鎮駐地西偏南距縣城2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6°02′,北緯36°11′。南與本縣張秋鎮、河南省吳壩鄉為鄰,西連閆樓鎮,北接七級鎮,東與東阿縣關山鄉、劉集鎮毗連,東南隔黃河與東平縣銀山鎮相望。南北長12.3公里,東西寬10.6公里,轄區面積115.4平方公里。全鎮共有103個自然村,83個行政村,總人口68121人,人口密度為590人/平方公里。九、陽谷縣閆樓鎮陽谷縣閆樓鎮位于陽谷縣中部,距縣城9公里。鎮轄53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67.1平方公里,5.1萬人,耕地6.8萬畝。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高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十、陽谷縣石佛鎮陽谷縣石佛鎮位于魯西平原南部,轄42個行政村,3.5萬人,5.6萬畝耕地。聊商一級公路、壽郭公路、陽定公路與安石公路、定石公路在鎮內交匯,形成了三縱二橫的交通格局。京九鐵路縱貫南北,并在鎮內設有客站,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已進村入戶,供電、供水、交通、通訊、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是京九鐵路沿線交通條件、投資環境最好的中心城鎮之一。石佛鎮主要農作物有優質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雜果生產初具規模,發展以賈莊為中心的黃金梨生產基地、以雷莊為中心的梨棗生產基地、以青楊李為中心的凱特杏、金太陽杏生產基地、以魯莊為中心的葡萄生產基地、以廉莊為中心的油桃生產基地,京九鐵路、聊陽公路兩側各100米和壽郭路、安石公路兩側各60米的林果經濟帶初步形成了四帶五片的生產格局,還有冬暖蔬菜、食用菌大棚2000個,拱棚蔬菜3000畝,露地菜5000畝,是聊城市蔬菜生產重點鄉鎮之一。畜禽養殖主要有牛、羊、豬、雞、肉犬、獺兔等,其中肉雞年出欄220萬只,飼養量居全市第一。第二節高產穩產糧田及農機農技服務體系一、陽谷項目區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地點陽谷項目區建設地點為金斗營鄉、李臺鎮、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5鄉鎮的行政村農田。二、陽谷項目區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經濟技術指標:序號項目名稱各項目區實施情況單位數量一工程費用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1.1斗級溝渠60.6km88.81.2農級溝渠14.4km29.41.3機井160182眼8081.4獨立泵200QJ50-140/8160臺8081.5地上防滲毛渠17.65km281.6地下管道17.65km12.61.7田間生產路(維修)km51.81.8田間生產路(新建)80km120.71.9平整土地1000畝28801.10橋涵32座701.11橋涵8290座2341.12地下電纜28km991.13植樹30000株155000三、陽谷項目區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地塊金斗營鄉、李臺鎮、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行政村農田。四、陽谷項目區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建設規模金斗營鄉、李臺鎮22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十五里元鎮32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壽張鎮205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高廟王鄉20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五、陽谷項目區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和投資安排陽谷項目區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一)建設高產穩產糧田,建設良種繁育基地,植保工程建設,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農技服務體系建設。1、十五里元鎮疏挖斗級溝渠60.6km、農級溝渠14.4km,新打機井160眼,并配備獨立泵160個,建設地上防滲毛渠17.65km,地下管道6.3km,建設田間生產路80km,平整土地1000畝,維修加固橋涵32座,新建橋涵82座,鋪設地下電纜28千米,植樹30000株。2、壽張鎮需新打機井182眼,清挖溝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38700米,新建橋90座。3、高廟王鄉鎮現有機井136眼,溝渠20000米,生產路50000米,生產橋102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80眼,清挖溝渠50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10000米,新建橋20座。4、李臺鎮需新打機井120眼,清挖溝渠100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40000米,新建橋26座。5、金斗營鄉現有機井76眼,溝渠26600米,生產路20000米,生產橋46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66眼,清挖溝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38700米,新建橋16座。(二)良種繁育1、新建種子監測、加工車間、倉儲、曬場4200平方米,其中:曬場1000平方米,車間500平方米,倉庫500平方米,化驗監測用房2200平方米。主要用于良種的加工、篩選、種子包衣、種子質量的檢驗、種苗的組培。2、購進加工、篩選、儲運設備25臺(套)。3、①建設原始材料區、雜交制種區20畝,設立防護網;②建設材料觀察制種區50畝,設立防護網;③建設原種繁育區500畝;④結合高產、穩產3.2萬畝項目區,建設良種繁育區1萬畝。(三)植保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業病蟲草害預警預報系統,健全農作物病蟲草害通防統治體系。(四)農技服務體系建設1、新技術推廣在小麥上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改土、播后鎮壓、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引進良種、種子包衣、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先進生產栽培管理技術。在玉米上主要推廣了選擇高產、穩產、優質品種,實施種子包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一增四改”高產栽培技術、病蟲草害專業化防治、延期收獲等先進技術。2、科技入戶組織科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業生產,實行包村包戶,解答農民在具體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3、科技培訓在落實技術措施的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召開新技術培訓班20期,培訓農民50000人,同時做好跟蹤知道,確保新技術能夠真正為農民所掌握。4、農機服務體系建設(1)完善縣級農機技術推廣公共服務能力,包括:購買示范機具設備、農機化技術服務設備,附屬設施改擴建,農機化新技術示范演示基地建設。(2)縣級農機安全監理站,購買相關儀器設備,建設相關土建工程。(3)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包括購買維修設備,建設機具停放場庫棚。第二節陽谷項目區中低產田改造工程一、陽谷項目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區建設地點陽谷項目區建設地點為閻樓鎮、阿城鎮、大布鄉、西湖鄉四個鄉鎮。二、陽谷項目中低產田改造工程項目區經濟技術指標: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經濟技術指標序號項目名稱單位項目區內各鄉鎮實施情況數量單價(元)合價(萬元)備注一工程費用閻樓鎮阿城鎮大布鄉西湖鄉合計66521斗級溝渠km22.53052.54515040000600.02農級溝渠km91221186020000120.03機井眼135180315270900120001080.04獨立泵200QJ50-140/8臺1351803152709006000540.05地上防滲毛渠km2736635418050000900.06地下管道km1.7252.34.0253.4511.54500051.87田間生產路(維修)km14.251933.2528.595600057.08田間生產路(新建)km3344776622010000220.09平整土地畝79210561848158452802002.510橋涵座273663541808000144.011橋涵座46.562108.593310650002015.012地下電纜km7.810.418.215.6521500078.016機耕路km395291782601600041617砂石路km22.53052.5451508500127.518植樹株3750050000875007500025000012300三、陽谷項目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區地塊閻樓鎮、阿城鎮、大布鄉、西湖鄉行政村農田。四、陽谷項目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區建設規模閻樓鎮、阿城鎮兩鄉鎮3.16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大布鄉1.85萬畝中低產田改造;西湖鄉3.46萬畝中低產田改造。五、陽谷項目區中低產田改造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和投資安排陽谷項目區中低產田改造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水利設施建設,實施機電配套、建立排灌渠系;改進農業設施、修建機耕路260公里,砂石路150公里;植樹40萬株;技術培訓1.6萬人次;項目管理、運行管護費等。項目投資7625萬元,共安排84722畝。第三節陽谷項目區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項目一、陽谷項目區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建設地點陽谷項目區建設地點為石佛鎮。二、陽谷項目區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單價(元)合價(萬元)一工程費用295.31平整土地立方2000003.876.02開挖排水溝km251600040.03橋涵座109000090.04機井眼401500060.05田間道km3100003.06生產路km9.61200011.57配電安裝項1180001.88管道工程km2350007.09電力線路架設km4150006.0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22.11工程監理費8.92工程設計費7.43建設單位管理費5.9三、陽谷項目區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地塊地塊位于石佛鎮各行政村內。四、陽谷項目區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建設規模石佛鎮2379畝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五、陽谷項目區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和投資安排陽谷項目區中低產田改造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石佛鎮2379畝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投資333萬元,共安排2379畝。
投資估算、資金籌措投資估算項目共計安排181601畝,總需投資13864萬元,具體為: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安排94500畝,按每畝500元測算,投資約4725萬元。2、良種繁育578.282萬元。3、植保工程200萬元。4、農機服務體系建設302.718萬元。5、農技服務體系建設100萬元,、6、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安排84722畝,,按每畝(2010年)900元測算,可投資約7625萬元。7、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安排2379畝,按每畝1400元測算,投資約333萬元。第二節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3864萬元,其中申請中央專項資金財政資金8706.8萬元,地方配套2591萬元,自籌資金2566.2萬元。
效益分析經濟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農田的基礎設施進一步配套完善,農田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民種糧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項目建成后,預計項目區單產增加100公斤,年總產增加1816萬公斤,新增總產值3832萬元,與項目建設前相比,糧食增幅10%以上。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實施,使項目區農田基本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糧食產量有明顯提高,增加土壤肥力,增強農業生產后勁,減輕土壤面源污染,使項目區農業科學技術水平將有明顯提高,逐步適應現代農業糧食生產發展的要求。同時,由于實行區域化布局、基地化開發、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提高,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生態效益項目建成后,項目區內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更加合理,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更加科學,土地、水資源的利用都有大幅度提高。項目區林木覆蓋率大大提高,農業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新品種的大量引進及化肥、農藥、生物肥的標準化實施,提高了農產品的品位和質量,增強土壤肥力,促進項目區生態轉向良性循環。
環境影響評價及節能減排環境影響項目建成后,溝渠成網絡狀分布井、河水并用,通過項目實施可明顯減少污染源,配套完善排灌體系,旱實現澇保收。項目區內水、電、路、林配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特別是農作物病蟲害天敵資源20多種,如七星瓢蟲、劃蛉、蚜蟲蜂、步行甲、赤眼蜂、燕子、蜻蜓、青蛙等,通過項目實施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進一步降低甚至杜絕高毒農藥的使用,避免不合理施肥的發生可進一步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實現生態自然化、環境優良化。總之,通過項目實施,能夠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林、水綜合發展,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措施一、行政措施由基地所在的鄉鎮政府向項目區所有農戶下發國家、省、市發出的有關環境管理的命令、指示、規定,確保行政手段的權威性、強制性、規范性。二、法律手段全面執行憲法、環境保護基本法和環境保護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違反有關規定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三、宣傳教育手段通過環境宣傳教育,不但使項目區的農民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且使項目鄉鎮及周邊的單位、企業、個人懂得環境保護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參與,從根本上保證項目區優良環境。四、科學技術手段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除了利用現代技術監測設備對項目區大氣、水體、土壤、產品等,從物理、化學、生物學角度進行定時、定點監測外,特別要重視在糧食生產過程中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如在防治農藥、化肥污染方面,正確選用化肥、農藥劑型,推廣生物化肥、生物農藥使用;選用抗病品種、生物防治措施等。
保障措施一、成立領導機構,明確責任、任務縣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其成員由縣發展計劃局、財政局、農業局、水務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國土資源局、農機局及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負責同志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發展計劃局,主要負責項目組織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發展計劃局,楊東福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二、建立規章制度,規范項目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建立各項規章制度,規范項目實施。項目實施前,制訂獎罰制度,具體落實工作的分工、任務、工作時間、紀律等,明確獎罰措施,項目實施過程中,制訂資金管理使用制度,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在田間工程建設上,各施工隊均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項目實施自始至終受到制度約束,步入規范化、正規化、科學化管理。三、建立財務制度,做到專款專用為保障財政資金的及時到位和籌集,為增加項目資金的使用透明度,縣財政局設立了項目資金專戶,明確了專人管理,項目資金實行縣級報帳制。所用資金必須由局長辦公會審核研究,并承諾對項目資金能及時撥付,不出現截留、挪用、套取項目資金等問題,不用其它項目建設內容冒頂本項目。四、加強檔案管理,實施跟蹤記錄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內容多,涉及面廣,其范圍覆蓋陽谷10個鄉鎮,縣發展計劃局、財政局、農業局、水務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國土資源局、農機局等多個部門參與。因此其相關文件及有關材料、資料等較為繁多和復雜。為此,縣發展計劃局抽調專人對項目材料進行收集,對檔案統一進行分類管理,同時備有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確保該項目內容有據可查,為發揮項目的后續作用奠定良好基礎。五、堅持公正公平,實施公開招標項目中的各項工程全部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進行確定建設單位,做到公開、透明、公正,杜絕暗箱操作。六、加強技術培訓,搞好宣傳發動項目區技術指導和科技帶頭戶及時接受省、市各級技術專家的培訓,不折不扣地完成新技術的集成推廣,不斷完善農機農技服務體系。對項目區農戶進行定期培訓,采取組織參觀、現場講評、農閑集中系統宣傳、電視講座等形式發動全體農戶參與到這一項目中來,做到宣傳、培訓、推廣、系列化服務,使項目實施后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重點從組織領導、科技支撐、加大投入、項目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建立、監督檢查、強化措施等方面落實。按照“區域布局,連片建設,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思路,項目區選擇在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石佛鎮等十個鄉鎮,其中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主要安排在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五個鄉鎮,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安排在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四鄉鎮。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集中在石佛鎮實施。主要建設內容投資為: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投資約4725萬元,按每畝500元測算,共安排94500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投資約7625萬元,按每畝(2010年)900元測算,共安排84722畝。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投資約333萬元,按每畝1400元測算,共安排2379畝。三項共計安排181601畝。通過項目實施,可進一步改善我縣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溝渠路井配套、農民技術素質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明顯增強,最終實現糧食的穩產、增產、高產。一、陽谷縣基本概況(一)自然條件陽谷縣位于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北岸,東鄰聊城市東阿縣,西連莘縣,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且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征,屬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大陸度為62.8-64.8,年干燥度為1.7-1.9。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步,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多旱,冬季干寒”為四季氣候的基本特征。年日照平均時數為2463.0-2740.8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6-62%。全縣年平均氣溫12.8—13.4℃,月平均氣溫1月最低,為-2.2—-3.3℃,7月最高為26.5—26.8℃,年均最低氣溫7.6-8.4℃,年均最高氣溫19.1—19.4℃;全年降水量為56.7—637.7毫米,年際間降水量差異較大,年降水量最多1004.7毫米,最少273.0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56-68%,以8月份最大,為81-82%,5月份最小,為55-59%;陽谷縣多南風和偏北風,出現頻率為15-20%,風速年均為3.2-3.7米/秒,春季最大為4.1-4.6米/秒。(二)耕地、水資源條件1、耕地條件陽谷縣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高度在34.5-35米之間,地下水與土壤理化關系較好,土壤多為壤土和沙壤土,有機質含量1.2%,堿解氮76ppm,速效磷含量80ppm,速效鉀含量78ppm,部分地塊微量元素缺乏。全縣耕地面積101萬畝,中低產田71面積萬畝,中低產田主要分布在陽谷縣的東部、西部和南部。2、水資源條件陽谷縣域以橫亙于南端的金堤為界,分屬于兩個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為金堤河水系,黃河流域。金堤以北為徒駭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黃河、金堤河、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新金線河、徒駭河7條河流。黃河流經縣東南部,境內長度3.3公里,水量較大,為全縣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經縣南部,境內長度37.5公里,為季節性排水河道。因下游排水不暢,雨季時上游客水壓力較大,故常于夏秋之間形成洪澇災害,對兩岸農田威脅較大;徒駭河流經縣北部,夏秋季水量較大,可灌溉部分農田;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均為發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駭河的季節性排水河新金線河發源于莘縣櫻桃園,沿陽谷、莘縣邊界北流注入徒駭河。全縣河網密度為0.17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采補基本平衡,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8.63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水質污染較輕,主要污染為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陽谷縣建設了一個大型的污水處理廠,各污染企業也有自己的小型污水處理廠,污染治理較好。(三)社會經濟條件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47.35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比重達到18.85:57.60:23.55;境內單位和個人共完成稅收14.9億元,實現了由補貼縣向稅收貢獻縣的歷史性轉變,向國家做貢獻5.9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73億元,增長20%;地方可用財力達到9.8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31億元和1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58元,分別增長10.06%和8.76%。(四)基礎設施狀況我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其中建設完成的水利骨干工程有:1、陶城鋪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完成五四渠襯砌5公里,新建橋涵閘8座,改造揚水站配電站1座,完成土石方16萬立方米,完成投資1300萬元;完成了五四渠毛坊至孟洼段襯砌,全長6公里,完成土方5.1萬立方米,砌石1.3萬立方米,混凝土0.34萬立方米,投資1100萬元;完成了北干渠駱駝巷至東環段襯砌,全長6.4公里,完成土方4.8萬立方米,砌石0.39萬立方米,混凝土0.42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1330萬元。2、七級大楊干渠節水改造工程完成渠道襯砌2.3公里,新建維修建筑物12座,土石方6萬立方米,完成投資159萬元。3、陶城鋪灌區沉沙池年度清淤工程。今冬共安排輸沙渠及一、二、三級沉沙池清淤土方160萬立方米,需完成投資900萬元。工程全長12公里,共組織泥漿泵等施工機械190余臺套,挖掘機4臺、施工人員900余人。整個工程12月上旬全面完成。在抓好骨干工程建設的同時,我縣還實施了一大批能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的田間工程項目,包括:1、標準糧田建設項目今年共建設標準糧田兩處,其中定水鎮標準糧田建設面積1.5萬畝,新建維修橋涵42座,打井60眼,建防滲毛渠9.1千米,修路68千米。七級鎮標準糧田建設面積1.9萬畝,疏挖溝渠70千米,新打機井80眼,新修防滲毛渠20千米,新建維修生產路80千米。2、陽谷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項目,實施深耕秸稈還田面積2萬畝,推廣商品有機肥4000噸,建立萬畝高產示范區4處,推廣面積30萬畝。3、陽谷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小麥產業項目,實施玉米秸稈還田面積達4萬畝,深耕和播后鎮壓面積達2萬畝,推廣配方施肥1600噸,推廣有機肥6000噸,建立萬畝核心示范區4處,圓滿完成了階段性實施任務目標。4、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采取農化土樣1200個,安排試驗示范20余處,建立了小麥、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開發推廣面積達70萬畝次。以上項目的實施,提高了我縣的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為今后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糧食生產優勢陽谷縣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選擇在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石佛鎮等十個鄉鎮開發實施,歷年來由于農業開發的進行和其他農業項目的配合實施,項目區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糧食生產體系,優勢明顯,具體有:1、項目實施通過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肥、配方肥以及完善項目區田間小型水利設施和灌溉末級渠系建設,達到了糧食高產條件的要求,使機械化水平和耕地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年均增加0.1-0.2%。2、項目區產銷銜接和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項目區訂單糧食面積達到40%以上,優質專用小麥商品率達到50%以上。3、通過科技入戶、示范戶帶動工程,項目區農民自覺運用各項農業集成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的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4、項目區通過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堆積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肥、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減少了小麥種子、農藥、化肥用量,減輕了農用物資對農田和周邊環境的污染,節約生產成本,為全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提供示范。(二)糧食生產主要制約因素隨著農業現代化生產的深入,現有的農業基礎條件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要求,存在農田基礎措施不配套、中低產田亟需進一步改造、農民科技素質相對仍然較低等阻礙糧食生產的因素,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極大地制約著糧食生產的開展。因此全面的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提升勢在必行,陽谷縣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的實施必將進一步改善我縣農業生產的發展條件,為我縣糧食穩產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三)糧食增產潛力分析項目區中的十五里元鎮、壽張鎮、高廟王鄉、李臺鎮、金斗營鄉等五鄉鎮是陽谷縣重要的糧食高產穩產鄉鎮,糧食種植面積要占全鄉鎮耕地面積的90%以上,且單產總產要接近或超過全縣平均單產水平。西湖鄉、大布鄉、阿城鎮、閆樓鎮四鄉鎮為中低產田,亟需進行改造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經過改造可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石佛鎮西部地塊地勢不平,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發展,土地的平整和復墾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發展的瓶頸性因素,進行平整土地和復墾是在必行,項目實施后將極大改善當地的糧食生產條件,增產潛力巨大。同時項目區鄉鎮農業科技推廣網絡健全,各鄉鎮農技站有3-5名技術人員,各村有1-2名農民技術員。項目區領導重視,基礎工作好,農民科技意識強。條件優越,糧食生產基礎條件較好,加大農業投入能夠大幅度提升當地的糧食生產條件,為保穩產、求增產、促高產打下良好基礎。四、編制項目實施方案總體設想(一)指導思想按照“突出優勢,重點突破,整合資源,集中投入”的思路,以保障糧食安全、增加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糧食產業以穩定糧食為平臺,以科技為支撐,深入推動糧食生產能力提升。通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和復墾、強化物質裝備,推廣應用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健全完善公共與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產業化經營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決影響全縣糧食生產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基本原則1、區域布局,連片建設。各項目縣根據分配的新增產能任務和投資規模,將新增產能目標和任務落實到鄉鎮,并打破鄉鎮行政區域界線,按照集中連片、成片區規模化開發要求,合理確定項目區,優先安排水土資源條件好、增產潛力大的區域,盡快建成一批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商品糧生產基地。2、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根據項目區基礎設施等工程現狀,在與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相銜接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新建工程類型、建設內容,做到片區內各類建設項目、建設內容互為補充、互不重復、查漏補缺。各渠道建設資金要向確定的項目區集中投入,同步實施各類工程,確保區域內各項增產措施綜合配套,建設一片,見效一片,避免建設任務和投資分散,杜絕重復建設。3、先急后緩、分步實施。根據各類工程建設要求,按照輕重緩急,排出建設項目先后順序,合理安排建設進度,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各方面建設,加快改善糧食生產條件。(三)建設目標1、總體目標項目建設共計投資13864萬元,總計安排耕地181601畝,其中:(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投資4725萬元,共安排94500畝(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投資7625萬元,共安排84722畝。(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投資333萬元,共安排2379畝。2、分階段目標(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2009年度完成金斗營鄉、李臺鎮22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010年度完成十五里元鎮32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011年度完成壽張鎮205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012年度完成高廟王鄉20000畝高產穩產糧田建設。(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2009年度完成閻樓鎮、阿城鎮兩鄉鎮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2011年度完成大布鄉1.7萬畝中低產田改造。2012年度完成西湖鄉3.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2011年度完成石佛鎮2379畝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四)技術路線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建設高產穩產糧田,建設良種繁育基地,植保工程建設,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農技服務體系建設。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統一機電配套,建設排灌渠系,輸變電線路配套,修建機耕路、砂石路,建立道路林網,科學技術培訓。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平整土地,開挖排水溝,修建石拱橋,打機井建井房,建設田間道和生產路。五、主要建設內容(一)項目區基本情況項目區共涉及10個鄉鎮,150個行政村,人口138228人,耕地176879畝,常年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項目區溝井渠路相配套,糧食產量水平高,土壤質地優良,水澆條件基本完善,交通便利,便于輻射帶動。但是部分地塊存在溝井渠路不配套,溝渠淤塞,道路老化,機井、井房缺少,節水灌溉設施缺乏等制約糧食生產發展的不利因素。閻樓、阿城、大布、西湖四個鄉鎮有中產田6萬畝,低產田2萬畝,亟需進行農田改造。石佛鎮青楊李等四村地勢低洼,造成區域排水困難,灌水設施不完善,以至于春旱秋澇,需要進行土地整理。(二)項目建設內容:1、高產穩產糧田及農機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工程(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十五里元鎮疏挖斗級溝渠60.6km、農級溝渠14.4km,新打機井160眼,并配備獨立泵160個,建設地上防滲毛渠17.65km,地下管道6.3km,建設田間生產路80km,平整土地1000畝,維修加固橋涵32座,新建橋涵82座,鋪設地下電纜28千米,植樹30000株。壽張鎮現有機井155眼,溝渠18600米,生產路38700米,生產橋101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82眼,清挖溝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38700米,新建橋90座。高廟王鄉鎮現有機井136眼,溝渠20000米,生產路50000米,生產橋102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80眼,清挖溝渠50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10000米,新建橋20座。李臺鎮現有機井78眼,溝渠8000米,生產路20000米,生產橋10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20眼,清挖溝渠100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40000米,新建橋26座。金斗營鄉現有機井76眼,溝渠26600米,生產路20000米,生產橋46座。為了滿足糧食生產發展要求需新打機井166眼,清挖溝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產路38700米,新建橋16座。需與項目投資額度匹配(2)良種繁育需與項目投資額度匹配1)新建種子監測、加工車間、倉儲、曬場4200平方米,其中:曬場1000平方米,車間500平方米,倉庫500平方米,化驗監測用房2200平方米。主要用于良種的加工、篩選、種子包衣、種子質量的檢驗、種苗的組培。2)購進加工、篩選、儲運設備25臺(套)。3)①建設原始材料區、雜交制種區20畝,設立防護網;②建設材料觀察制種區50畝,設立防護網;③建設原種繁育區500畝;④結合高產、穩產3.2萬畝項目區,建設良種繁育區1萬畝。(3)植保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業病蟲草害預警預報系統,健全農作物病蟲草害通防統治體系。(4)農技服務體系建設1)新技術推廣在小麥上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改土、播后鎮壓、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引進良種、種子包衣、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先進生產栽培管理技術。在玉米上主要推廣了選擇高產、穩產、優質品種,實施種子包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一增四改”高產栽培技術、病蟲草害專業化防治、延期收獲等先進技術。2)科技入戶組織科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業生產,實行包村包戶,解答農民在具體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3)科技培訓在落實技術措施的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召開新技術培訓班20期,培訓農民50000人,同時做好跟蹤知道,確保新技術能夠真正為農民所掌握。(5)農機服務體系建設1)完善縣級農機技術推廣公共服務能力,包括:購買示范機具設備、農機化技術服務設備,附屬設施改擴建,農機化新技術示范演示基地建設。2)縣級農機安全監理站,購買相關儀器設備,建設相關土建工程。3)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包括購買維修設備,建設機具停放場庫棚。2、中低產田改造工程項目區(1)完善水利設施建設,實施機電配套、建立排灌渠系,配套輸變電線路。(2)改進農業設施修建機耕路260公里,砂石路150公里。(3)健全林業設施植樹40萬株。(4)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技術培訓1.6萬人次。(5)加強管理項目管理費89萬元,運行管護費58萬元。3、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項目區平整土地162.33公頃,開挖排水溝20條、修建石拱橋10座,打機井40眼,修建田間道4條,總長3000m,生產路9條,總長9600m。六、投資估算、資金籌措(一)投資估算項目共計安排181601畝,總需投資13864萬元,具體為:1、高產穩產糧田建設工程安排94500畝,按每畝500元測算,投資約4725萬元。2、良種繁育578.282萬元。3、植保工程200萬元。4、農機服務體系建設302.718萬元。5、農技服務體系建設100萬元,、6、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安排84722畝,,按每畝(2010年)900元測算,可投資約7625萬元。7、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工程安排2379畝,按每畝1400元測算,投資約333萬元。(二)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3864萬元,其中申請中央專項資金財政資金8706.8萬元,地方配套2591萬元,自籌資金2566.2萬元。七、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農田的基礎設施進一步配套完善,農田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民種糧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項目建成后,預計項目區單產增加100公斤,年總產增加1816萬公斤,新增總產值3832萬元,與項目建設前相比,糧食增幅10%以上。(二)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實施,使項目區農田基本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糧食產量有明顯提高,增加土壤肥力,增強農業生產后勁,減輕土壤面源污染,使項目區農業科學技術水平將有明顯提高,逐步適應現代農業糧食生產發展的要求。同時,由于實行區域化布局、基地化開發、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提高,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生態效益項目建成后,項目區內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更加合理,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更加科學,土地、水資源的利用都有大幅度提高。項目區林木覆蓋率大大提高,農業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新品種的大量引進及化肥、農藥、生物肥的標準化實施,提高了農產品的品位和質量,增強土壤肥力,促進項目區生態轉向良性循環。八、環境影響評價及節能減排(一)環境影響項目建成后,溝渠成網絡狀分布井、河水并用,通過項目實施可明顯減少污染源,配套完善排灌體系,旱實現澇保收。項目區內水、電、路、林配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特別是農作物病蟲害天敵資源20多種,如七星瓢蟲、劃蛉、蚜蟲蜂、步行甲、赤眼蜂、燕子、蜻蜓、青蛙等,通過項目實施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進一步降低甚至杜絕高毒農藥的使用,避免不合理施肥的發生可進一步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實現生態自然化、環境優良化。總之,通過項目實施,能夠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林、水綜合發展,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二)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措施1、行政措施由基地所在的鄉鎮政府向項目區所有農戶下發國家、省、市發出的有關環境管理的命令、指示、規定,確保行政手段的權威性、強制性、規范性。2、法律手段全面執行憲法、環境保護基本法和環境保護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違反有關規定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3、宣傳教育手段通過環境宣傳教育,不但使項目區的農民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且使項目鄉鎮及周邊的單位、企業、個人懂得環境保護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參與,從根本上保證項目區優良環境。4、科學技術手段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除了利用現代技術監測設備對項目區大氣、水體、土壤、產品等,從物理、化學、生物學角度進行定時、定點監測外,特別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逆向思維訓練與試題及答案
- 輔導員考試中的學生領導力評估與試題及答案
- 研究花藝師考試中的文本解讀能力及試題及答案
- 制定計劃2024年農藝師試題及答案
- 解析園藝師實操能力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解鎖機會的花藝師考試試題與答案
- 農藝師考試知識體系化思維訓練試題及答案
- 植物社群與園藝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b超三基試題及答案2017
- 高校輔導員招聘中的競賽與協作分析試題及答案
- 風險分級管控責任清單(橋梁工程)
- 供應鏈管理-第十三章供應鏈績效評價課件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學工業建設工程技術資料管理規范
- 1.《鄭人買履》課件PPT
- 高考化學專題復習:探究“暖寶寶”的主要成分及發熱原理
- 焊接過程記錄表
- 急性心肌梗死PPTPPT
- 鋼架橋搭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遵義會議ppt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人文英語3》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 高教類課件:微電影創作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