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2)-第21章胚胎發生總論節介紹_第1頁
(1.3.21.2)-第21章胚胎發生總論節介紹_第2頁
(1.3.21.2)-第21章胚胎發生總論節介紹_第3頁
(1.3.21.2)-第21章胚胎發生總論節介紹_第4頁
(1.3.21.2)-第21章胚胎發生總論節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生殖細胞和受精知識點21.1受精(1)知識目標:掌握受精的定義、時間、部位、條件及意義;熟悉受精的過程。(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以臨床案例(不孕不育--男性不育)導入講解的主題,從受精的定義、部位、時間、過程、條件和意義來講解受精,并結合受精的條件解釋少精、弱精等可導致男性不育。掌握內容簡述如下:受精:1)定義: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2)部位:輸卵管壺腹部3)時間: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內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維持1d;卵子排出后12-24h退化。4)過程:含頂體反應、透明帶反應=1\*GB3①溶解放射冠=2\*GB3②穿過透明帶=3\*GB3③精、卵結合。5)條件:=1\*GB3①精子發育正常,數量足夠。=2\*GB3②精子必須成熟和獲能。=3\*GB3③卵子處于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4\*GB3④精子與卵子在限定時間內相遇。=5\*GB3⑤男、女性生殖管道通暢。6)意義:=1\*GB3①恢復二倍體,促進遺傳多樣性;=2\*GB3②決定性別;=3\*GB3③激活卵子,啟動卵裂。(3)思考題:1)簡述受精的定義、時間、部位、條件及意義。2)案例分析:患者,男,38歲,結婚12年未育。曾在當地某醫院做2次人工授精,但均未成功。精液常規化驗顯示:精子濃度為10×106/mL,精子活率30%。精液不液化,患者本人無不適感覺。在醫生建議下試用了試管嬰兒技術,并于產下一健康女嬰。初步診斷:少精癥、弱精癥討論:結合本案例,用胚胎學理論闡述該患者不育的基本原理;簡要敘述如今男性不育發病率增高的原因。第二節胚泡形成和植入知識點21.2.1卵裂和胚泡形成(1)知識目標:掌握卵裂及胚泡形成。(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以“阿司匹林對胚泡發育的影響”導入講解的主題,從卵裂、胚泡的形成來講解內容,最后探討了阿司匹林導致受孕率降低是通過影響胚泡的發育來實現的。本節掌握內容簡述如下:1)受精卵形成后,不斷進行細胞分裂,在分裂過程中,細胞數目不斷增加,體積逐漸減小。受精卵的這種特殊的有絲分裂稱為卵裂,其產生的子細胞稱卵裂球。受精后第三天,形成12-16細胞構成的實心胚,外觀如桑葚,故稱桑椹胚。2)受精后第四天,桑椹胚進入子宮腔,細胞繼續分裂,當卵裂球達到100個左右時,細胞間出現腔隙,最后合成一個腔,胚呈現囊泡狀,故稱胚泡。胚泡的結構包括滋養層、胚泡腔和內細胞群三部分;滋養層主要吸收營養,胚泡腔內含有胚泡液,內細胞群是形成胚胎的原基。(3)思考題:1)卵裂與一般有絲分裂的異同點。2)簡述胚泡的形成過程。3)胚胎干細胞(ES細胞)的研究是當前生物技術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尤其是在生產轉基因動物方面具有極大的科研及應用價值。如圖表示利用胚胎干細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結合本圖,利用所學的胚胎學理論闡述胚胎干細胞的特點和臨床意義。知識點21.2.2植入(1)知識目標:掌握植入的定義、時間、條件和部位,熟悉植入的過程(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以臨床案例“異位妊娠”導入講解的主題,從植入的定義、時間、過程、條件和部位來講解植入這個概念,并結合植入的過程和部位解釋異位妊娠--宮外孕的發生機制。本節掌握內容簡述如下:1)定義:胚泡逐漸埋入子宮內膜的過程稱植入或著床。2)時間:開始于受精后第5-6天,受精后第11-12天完成。3)過程:(略)4)條件:=1\*GB3①子宮內膜處于分泌期;=2\*GB3②胚泡適時進入宮腔;=3\*GB3③透明帶消失。植入后的子宮內膜稱蛻膜,根據蛻膜與胚的位置關系,將其分為基蛻膜、包蛻膜和壁蛻膜5)部位:通常在子宮體和底部,最多見于后壁。(3)思考題:1)簡述植入的定義、時間、條件和部位。2)案例分析:患者,女性,27歲,以“停經55天,陰道流血14天,下腹隱痛1天”主訴入院。查體:Bp:129/55mmHg,P:86次/分,查體合作,心肺聽診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輕壓痛,移動性濁音陰性。婦檢:外陰發育正常,陰毛呈女性分布,陰道通暢,少量暗紅色血跡,宮頸光,肥大,宮頸舉痛、搖擺痛(-);子宮前位,略大,質軟,輕壓痛,雙側附件區增厚,輕壓痛,未觸及明確包塊。輔助檢查:B超:右側附件混合性包塊,大小23*22mm,左側卵巢囊腫。初步診斷:腹痛原因待查,異位妊娠待排?討論:結合本案例,利用組織胚胎學的理論分析該患者發生腹痛的原因。第三節胚層的形成知識點21.3.1二胚層胚盤及相關結構的形成(1)知識目標:1)掌握二胚層胚盤的形成。2)熟悉二胚層胚盤相關結構的形成。(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結合優生優育,年輕夫婦越來越注重產前檢查--羊水檢查作為切入點,從二胚層胚盤和相關結構的形成講解內容,并結合羊膜的形成來解釋羊膜穿刺的基本原理。本節掌握內容簡述如下:二胚層胚盤形成:1)在第2周胚泡的植入過程中,內細胞群增殖分化為圓盤狀的二胚層胚盤。鄰近滋養層的一層柱狀細胞為上胚層;位于胚泡腔側的一層立方細胞為下胚層,兩個胚層緊貼,中間有基膜。胚盤是人體發生的原基。2)在上胚層鄰近滋養層側出現羊膜腔,腔內液體為羊水。貼靠細胞滋養層的一層上胚層細胞稱成羊膜細胞,它們形成最早的羊膜。成羊膜細胞與上胚層的其余部分共同包裹羊膜腔,形成羊膜囊;下胚層的周緣細胞向腹側延伸,形成由單層扁平上皮細胞圍成的卵黃囊。上胚層構成羊膜囊的底,下胚層構成卵黃囊的頂。3)胚泡腔內出現松散的星狀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充填于細胞滋養層和卵黃囊、羊膜囊之間,形成胚外中胚層,繼而在胚外中胚層細胞間出現腔隙,腔隙逐漸增大形成胚外體腔。隨著胚外體腔的擴大,二胚層胚盤和羊膜囊、卵黃囊與細胞滋養層之間僅有少量的胚外中胚層,這部分胚外中胚層稱體蒂,以后發育為臍帶的主要成分。(3)思考題:1)簡述二胚層胚盤的形成。2)結合本圖,利用胚胎學理論闡述二胚層胚盤及相關結構的形成,并敘述一下這些結構在后期胚胎發育中的作用。知識點21.3.2三胚層胚盤及相關結構的形成(1)知識目標:掌握三胚層胚盤及相關結構的形成。(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以“先天性畸形—畸胎瘤”導入講解的主題,從原條的形成和出現的意義、三胚層的形成、脊索的形成和出現的意義來講解,并結合原條的演變解釋畸胎瘤發生的內在機制。本節掌握內容簡述如下:三胚層胚盤的形成:1)原條的形成:第3周初,部分上胚層細胞增殖較快,在上胚層正中線的一側形成一條增厚區稱原條。原條頭端略膨大為原結,原條中線出現淺溝稱原溝,原結中心出現淺凹稱原凹。原條的出現決定了胚體的頭尾方向;原條是胚體發育的中軸,也是三胚層形成的基礎。2)三胚層的形成:原溝深部的一部分細胞在上、下胚層之間向周邊擴展遷移,一部分細胞在上、下胚層之間形成一個夾層稱胚內中胚層;另一部分進入下胚層,全部置換后形成胚內內胚層;此時,原來的上胚層改稱外胚層。三個胚層都起源于上胚層。3)脊索的形成:原凹向頭端增生遷移,在內、外胚層之間形成一條單獨的細胞索稱脊索。脊索在早期胚胎起支架作用,將來可誘導外胚層的分化。若原條殘留可形成畸胎瘤,脊索退化形成髓核。(3)思考題:1)簡述三胚層胚盤的形成。2)試以胚胎發生的理論,分析二胚層胚盤發育為三胚層胚盤的組織中心是什么?并闡述之。3)結合這兩張圖片,利用胚胎學理論闡述三胚層胚盤中的三個胚層是否都來源于二胚層胚盤中的上胚層,并解釋畸胎瘤為什么能形成人體中的各種結構。第四節三胚層的分化和胚體形成知識點21.4外胚層的分化(1)知識目標:掌握外胚層的分化。(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以“先天性畸形—無腦畸形和脊髓裂”導入講解的主題,從神經管的形成、神經外胚層的分化、表面外胚層的分化來講解,并結合神經管的形成和分化來解釋無腦畸形和脊髓裂的發生機制。本節掌握內容簡述如下:外胚層的分化:在脊索的誘導下,其背側中線的外胚層增厚形成神經板,此時外胚層分化形成表面外胚層(不含神經板部分)和神經外胚層(含神經板部分)。神經板繼續增長,繼而在神經板中央沿長軸向脊索凹陷,形成神經溝;溝兩側的邊緣隆起稱神經褶;神經褶在神經溝中段靠攏并融合,最后在頭尾兩端留有一開口,分別叫前、后神經孔,在第四周閉合后形成神經管;如果前、后神經孔沒有閉合將形成無腦畸形和脊髓裂。神經管是形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原基,可分化為中樞神經系統的腦、脊髓,還可分化形成松果體、神經垂體和視網膜等。神經板外側的細胞進入神經管壁背側,很快從管壁遷移出來,形成位于神經管背外側的兩條縱行細胞索,稱神經嵴。神經嵴是形成周圍神經系統的原基,可分化為腦神經節、脊神經節、自主神經和周圍神經,還可分化成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表皮的黑素細胞等。表面外胚層將分化為皮膚的表皮和附屬器、角膜上皮、晶狀體及腺垂體等。(3)思考題:1)簡述神經外胚層的發生及發育。2)案例分析:患者,女,3歲,出生時發現腰骶部存在直徑約6厘米類圓形的包塊,手按無疼痛感,無紅腫熱痛,質軟、不可移動,隨后三年包塊沒有生長,曾經在當地醫院就診,建議回家觀察,3月前來到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就診,腰椎核磁共振檢查:腰5-骶1脊柱裂伴有脊髓栓系初步診斷:腰5-骶1脊柱裂伴有脊髓栓系討論:結合本案例,利用所學的胚胎學理論分析該病發生的內在機制。第五節胎膜和胎盤知識點21.5.1絨毛膜的形成及演變(1)知識目標:掌握絨毛膜的結構和絨毛的演變過程。(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以臨床案例“葡萄胎”導入講解的主題,從絨毛膜的結構、形成和演變來講解,并結合絨毛膜的結構形成和演變解釋葡萄胎形成的發生機制。本節掌握內容簡述如下:1)絨毛膜的結構:包括絨毛膜板、各級絨毛干和絨毛絨毛膜板由滋養層和襯于其內面的胚外中胚層組成,在其基礎上形成各級絨毛干和絨毛。2)各級絨毛干的形成①初級絨毛干:細胞滋養層分裂較快,伸入到合體滋養層內形成許多絨毛狀突起,外表的合體滋養層和內部的細胞滋養層構成初級絨毛干。②次級絨毛干:胚外中胚層伸入初級絨毛干后形成次級絨毛干。③三級絨毛干:絨毛干胚外中胚層的間充質分化為結締組織和血管,并與胚體內的血管相通,此時改稱三級絨毛干。各級絨毛干的表面都伸出細小的絨毛。細胞滋養層穿過合體滋養層到達蛻膜組織,形成細胞滋養層殼,其作用是連接絨毛膜和子宮蛻膜;絨毛干之間的為絨毛間隙,內含母體血液。3)絨毛膜的演變:包蛻膜側的血供匱乏,逐漸退化、消失形成表面無絨毛的平滑絨毛膜;基蛻膜側的血供充足,該處的絨毛反復分支、生長茂密形成叢密絨毛膜。若滋養層細胞過度增生,絨毛內結締組織變性水腫,血管消失,絨毛呈葡萄或水泡狀,稱為葡萄胎或水泡狀胎塊;若滋養層細胞癌變,則稱為絨毛膜上皮癌。(3)思考題:1)簡述絨毛膜的發育和形成。2)患者,劉某,停經40余天,用早孕試紙自測懷孕,不規則少量出血15天,未見胚芽組織流出。超聲檢查:病人子宮大小101mmx72mmx47mm,肌層回聲均勻。宮腔內未見胎囊結構,可見72mmx82mmx27mm低回聲區,內可見密集小囊性無回聲區。給病人清宮,清理出許多水泡狀結構。診斷:葡萄胎討論:結合本案例,利用所學的胚胎學理論解釋該病的發病機制。知識點21.5.2胎盤屏障(1)知識目標:掌握胎盤屏障的定義、結構組成和功能。(2)授課過程與掌握內容簡介:本節以“艾滋病”作為內容的切入點,通過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引出胎盤屏障,然后從胎盤屏障的定義、結構和功能三方面來講解,并結合胎盤屏障的結構和功能解釋艾滋病病毒為什么能夠通過垂直傳播而傳染給胎兒。本節掌握內容簡述如下:胎盤屏障,即胎盤膜:1)定義:胎兒血與母體血在胎盤內進行物質交換所通過的結構。2)結構組成:發育早期:①合體滋養層;②細胞滋養層及基膜;③薄層絨毛結締組織;④毛細血管基膜及內皮。發育后期,細胞滋養層在許多部位消失,合體滋養層變薄,胎盤膜僅由薄層的合體滋養層、絨毛毛細血管內皮及兩者的基膜組成。3)功能:①屏障作用;②有利于物質交換;③內分泌功能。(3)思考題:1)簡述胎盤屏障。2)案例分析:患者,王某,男,35歲,10年前為擺脫貧窮,只身闖蕩,并加入了賣血的行當。在一次賣血中,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王某并不知道,回到家鄉后娶妻、生子。2000年,一次偶然的“感冒”使王某查出患有艾滋??!其妻也已被傳染,又經母嬰傳播將艾滋病病毒傳給了兒子。王某久病難治,撒手人寰。其妻子于2001年遭受同樣厄運,不久幼子也離開了人世。討論: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