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八篇_第1頁
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八篇_第2頁
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八篇_第3頁
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八篇_第4頁
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八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偏心拉伸實驗報告精選八篇

篇一:實驗六__偏心拉伸實驗實驗六偏心拉伸實驗一、實驗目的1.2.3.4.測定偏心拉伸時的最大正應力,驗證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分別測定偏心拉伸時由拉力和彎矩所產生的應力。測定彈性模量E。測定偏心距e。二、實驗設備1.組合變形電測綜合實驗裝置(自制);2.電阻應變測力儀;三、實驗原理和方法偏心拉伸試件,如下圖所示。在外載荷作用下,其軸力FN=F,彎矩M=F×e,其中e為偏心距。根據疊加原理,得橫截面上的應力為單向應力狀態,其理論計算公式為拉伸應力和彎曲應力的代數和。即?=FA0?6Mbh2試件應變片的布置方法如上圖所示,R1和R2分別為試件兩側面上的兩個對稱點,則?1=?F??M?2=?F??M式中?F——軸力引起的拉伸應變;?M——彎矩引起的應變。該實驗采用全橋對臂的方式測軸力引起的應變,采用半橋方式測彎矩引起的應變。四、實驗步驟1.設計好本實驗所需的各類數據表格。2.測量試件尺寸。3.擬定加載方案。4.根據試件的分布情況和提供的設備條件確定最佳貼片、組橋方案并接線。5.分4-6級加載實驗。記錄不同載荷時應變儀的度數應變?d,并隨時檢查應變儀的度數變化量??d是否符合線性變化。6.實驗結束,卸載、關閉電源,拆線整理所有設備,清理試驗現場,將所有儀器、設備復原。五、實驗結果處理1.基本參數。如圖(a)所示,h=30b=5k=2.182.實驗過程中采集的數據。表(a)測量?時應變與加載數據表表(b)測量?M時應變與加載數據表表(c)各測點處應變數據的處理?F(N)??F(??)??M(??)500500500500500161719.51516.516.8-31-31.5-31.5-31…………篇二:偏心拉伸實驗報告實驗三偏心拉伸實驗36050221唐智浩一、實驗目的1.測量試件在偏心拉伸時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變?max;2.測定中碳鋼材料的彈性模量E;3.測定試件的偏心距e;二、實驗設備與儀器1.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2.電阻應變儀;3.游標卡尺。三、試件中碳鋼矩形截面試件,(如圖所示)。截面的尺寸為h×b=(7.86×30)mm2。四、實驗原理和方法試件承受偏心拉伸載荷作用,偏心距為e。在試件某一截面兩側的a點和b點處分別沿試件縱向粘貼應變片Ra和Rb,則a點和b點的正應變為:(1)(2)圖一試件示意圖Rb式中:εp——軸向拉伸應變;εM——彎曲正應變有分析可知,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變為:根據單向拉伸虎克定律可知:(3)E?試件偏心距e的表達式為:e?P(4)A?p?M?WZ?EP(5)可以通過不同的組橋方式測出上式中的εmax、εp及εM,從而進一步求得彈性模量E、最大正應力?max和偏心距e。為了盡可能減小實驗誤差,實驗采用多次重復加載的方法。可參考如下加載方案:P0=6KN,Pmax=16KN,?P=10KN,N=4。圖二1/4橋測量應變片應變圖三全橋測?P圖四半橋測?M1、測最大正應變εmax組橋方式見圖二。(1/4橋;2個通道)表一半橋測2、測拉伸正應變εp全橋組橋法(備有兩個溫補片),組橋方式見圖三。表二全橋測3、測偏心矩e半橋組橋法,組橋方式見圖四。…………篇三:偏心拉伸實驗報告預習要求:1、預習構件在單向偏心拉伸時,橫截面上的內力分析;2、復習電測法的不同組橋方法;3、設計本實驗所需數據記錄表格。一、實驗目的1.測量試件在偏心拉伸時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變?max;2.測定中碳鋼材料的彈性模量E;3.測定試件的偏心距e;二、實驗設備與儀器1.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2.電阻應變儀;3.游標卡尺。Rb三、試件中碳鋼矩形截面試件,(如圖所示)。截面的名義尺寸為h×b=(7.0×30)mm2,?s?360MPa。圖一試件示意圖四、實驗原理和方法試件承受偏心拉伸載荷作用,偏心距為e。在試件某一截面兩側的a點和b點處分別沿試件縱向粘貼應變片Ra和Rb,則a點和b點的正應變為:εa=εp+εM+εt(1)εb=εp?εM+εt(2)式中:εp——軸向拉伸應變εM——彎曲正應變εt——溫度變化產生的應變有分析可知,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變為:εmax=εp+εM(3)根據單向拉伸虎克定律可知:E?PA?p(4)試件偏心距e的表達式為:e??M?WZ?EP(5)max、可以通過不同的組橋方式測出上式中的εε從而進一步求得彈性模量p及εM,應力?max和偏心距e。1、測最大正應變εmaxE、最大正組橋方式見圖二。(1/4橋;2個通道)εmax=εp+εM+εt)?εt圖二=(ε=εp+εMa?εt(6)2、測拉伸正應變εp全橋組橋法(備有兩個溫補片),組橋方式見圖三。121?(?a??t??t??b)2?P?[(?P??M??t)??t??t?(?P??M??t)](7)…………篇四:偏心拉伸試驗報告一、實驗目的1.測量試件在偏心拉伸時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變?max;2.測定中碳鋼材料的彈性模量E;3.測定試件的偏心距e;二、試件形狀、尺寸、力學性能1、試件尺寸截面的名義尺寸為:b?h??7.0?30?mm2實測尺寸:b?h??7.00?30.10?mm22.試件力學性能:?s?360MPa。3.試件平面形狀如右圖所示三、實驗原理和方法試件承受偏心拉伸載荷作用,偏心距為e。在試件某一截面兩側的a點和b點處分別沿試件縱向粘貼應變片Ra和Rb,則a點和b點的正應變為:εa=εp+εεb=εp?εM+εt(1)+εt(2)M式中:εp——軸向拉伸應變εM——彎曲正應變εt——溫度變化產生的應變有分析可知,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變為:εmax=εp+εM(3)根據單向拉伸虎克定律可知:E?PA?p(4)試件偏心距e的表達式為:e??M?WZ?EP(5)max、可以通過不同的組橋方式測出上式中的εεp及ε從而進一步求得彈性模量M,E、最大正應力?max和偏心距e。1、測最大正應變εmax組橋方式見圖二。(1/4橋;2個通道)εmax=εp+εM+εt)?εt圖二=(εp+εM=εa?εt(6)2、測拉伸正應變εp全橋組橋法(備有兩個溫補片),組橋方式見圖三。?P??1212p[(?P??M??t)??t??t?(?P??M??t)](7)(?a??t??t??b)將ε代入式(4),即可求得材料的彈性模量E。圖三3、測偏心矩e…………篇五:實驗一偏心拉伸試驗實驗一偏心拉伸試驗[實驗目的]1、測定偏心拉伸時的最大正應力,驗證迭加原理的正確性。2、學習拉彎組合變形時分別測量各內力分量產生的應變成分的方法。3、測定偏心拉伸試樣的彈性模量E和偏心距e。4、進一步學習用應變儀測量微應變的組橋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使用儀器及工具]靜態電阻應變儀、拉伸加載裝置、偏心拉伸試樣(已貼應變計)、螺絲刀等。[試樣及布片介紹]本實驗采用矩形截面的薄直板作為被測試樣,其兩端各有一偏離軸線的圓孔,通過圓柱銷釘使試樣與實驗臺相連,采用一定的加載方式使試樣受一對平行于軸線的拉力作用。在試樣中部的兩側面、或兩表面上與軸線等距的對稱點處沿縱向對稱地各粘貼一枚單軸應變計(見圖1、圖2),貼片位置和試樣尺寸如圖所示。應變計的靈敏系數K標注在試樣上。圖1加載與布片示意圖1圖2加載與布片示意圖2[實驗原理]偏心受拉構件在外載荷P的作用下,其橫截面上存在的內力分量有:軸力FN=P,彎矩M=P·e,其中e為構件的偏心距。設構件的寬度為b、厚度為t,則其橫截面面積A=t·b。在圖2所示情況中,a為構件軸線到應變計絲柵中心線的距離。根據疊加原理可知,該偏心受拉構件橫截面上各點都為單向應力狀態,其測點處正應力的理論計算公式為拉伸應力和彎矩正應力的代數和,即:??PMP6Pe???2(對于圖1布片方案)AWtbtb?y?PMP12Pea?y??(對于圖2布片方案)3AItbtb根據胡克定律可知,其測點處正應力的測量計算公式為材料的彈性模量E與測點處正應變的乘積,即:??E??1.測定最大正應力,驗證迭加原理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受力構件上所布測點中最大應力的理論計算公式為:PMP6Pe????????2(對于圖1布片方案)max,理a??AWtbtb?(1)…………篇六:偏心拉伸實驗實驗二偏心拉伸實驗一、實驗目的1.測定偏心拉伸試樣材料的彈性模量E。2.測定偏心拉伸試樣的偏心距e。3.學習組合載荷作用下由內力產生的應變成份分別單獨測量的方法。二、設備和儀器(同§7)三、試樣采用圖2-1所示的鋁合金偏心拉伸試樣,Ra和Rb為沿應變方向粘貼的應變片,另外有兩枚粘貼在與試樣材質相同但不受載荷的鋁塊上的應變片,供全橋測量時組橋之用。尺寸b=24mm,t=5mm。四、試驗原理由電測原理知:?du??1??2??3??4R圖2-1CD圖2-2(I-7)式中?du為儀器讀數。從此式看出:相鄰兩臂應變符號相同時,儀器讀數互相抵銷;應變符號相異時,儀器讀數絕對值是兩者絕對值之和。相對兩臂應變符號相同時,儀器讀數絕對值是兩者絕對值之和;應變符號相異時,儀器讀數互相抵銷。此性質稱為電橋的加減特性。利用此特性,采取適當的布片和組橋,可以將組合載荷作用下各內力產生的應變成份分別單獨測量出來,且減少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從而計算出相應的應力和內力。——這就是所謂內力素測定。圖2-1中Ra和Rb的應變均由拉伸和彎曲兩種應變成份組成,即?a??F??M(a)?b??F??M(b)圖2-3式中?F和?M分別為拉伸和彎曲應變的絕對值。若如圖2-2組橋,則由(I-7)、(a)和(b)式得?du??a??b?2?F若如圖2-3組橋,則由(I-7)、(a)和(b)式得?du??a??b?2?M通常將儀器讀出的應變值與待測應變值之比稱為橋臂系數。故上述兩種組橋方法的橋臂系數均為2。為了測定彈性模量E,可如圖2-2組橋,并等增量加載,即末級載荷F5Fi?F0?i??F(i?1,2,?,5)…………篇七:綜合實驗偏心拉伸的應力測試1.實驗目的及意義.......................................................................................................................................12.實驗器材.................................................................................................................................................12.1XL2118C型力&應變綜合測試儀................................................................................................12.2試樣及應變片介紹...........................................................................................................................33.電橋.........................................................................................................................................................53.1測量電橋的工作原理.......................................................................................................................5…………篇八:實驗八偏心拉伸電測實驗實驗八偏心拉伸電測實驗一、實驗目的1.用電測法測定偏心位伸試件橫截面上正應力分布,并與材力理論計算比較。2.用不同的橋路接法,在組合變形情況下測取單一成分應變的方法。二、實驗設備1.電阻應變儀(見附表一)2.1–5–2型材料拉力試驗機。三、實驗概述本實驗偏心拉伸試件如圖11所示圖11偏心拉伸試件經分析,試件中部受偏拉作用,橫截面上正應力由兩部分疊加而成,即拉伸正應力加上彎曲正應力。在試件中部橫截面A—A處沿軸線方向貼了五個電阻片,即①、③、④、⑤、⑥,其分布位置如圖,電阻片④通過截面軸線方向,用以測量橫截面上的正應力分布;電阻片②、⑦系橫向粘貼,與軸向垂直,用以測量材料的泊松比υ(有的書上記為?)本實驗中還要求用半橋互補接線法或全橋接線法進行測量,從這種拉、彎組合變形中單獨測出拉伸正應力和彎曲正應力。所謂半橋互補接線法,即在AB、BC間各接一工作電阻片R1、R2、,當它們的R,K值相同時可得到應變儀的讀數為:?ds??1??2關于全橋接線法,即在接線柱AB、BC、CD、DA之間分別接工作電阻片R1、R2、R4、R3,參見圖42(b),當它們分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