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發展概要_第1頁
漢語語法發展概要_第2頁
漢語語法發展概要_第3頁
漢語語法發展概要_第4頁
漢語語法發展概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語法發展概要第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教學目的:講授漢語語法發展的大概歷程,使大家對于語法的發展建立起“史”的概念。教學重點:各個時期的語法主要特征。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建立起完整的漢語語法發展、變化、完善的體系。第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斯大林談到歷史語言的變化時說:“語言的語法構造比語言的基本詞匯變化的還要慢。語法構造是許多時代以來形成的,它在語言中根深蒂固,所以它的變化比基本詞匯還要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當然也發生變化,它逐漸改進著,改善和改正著自己的規則,用新的規則充實起來。但是語法構造的基礎是很長的時期中都保留著,因為歷史證明這些基礎能夠在許多時代中有效地為社會服務。(《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

第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對歷史分期的兩種主要方法按社會性質: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按歷史的分期(太古時代)遠古時代、中古時代、近代(現當代)按歷史朝代分期第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各家對于漢語史的不同分期王力在《漢語史稿》中提出的分期:上古期:公元三世紀以前(五胡入華以前)

過渡期:三----四世紀中古期: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南宋前半期)

過渡期:十二、十三世紀近代: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爭)

過渡期: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現代:五四運動以后(《王力文集》第九卷P.48)第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王力認為各期漢語的特點

上古漢語的特點:1.判斷句一般不用系詞2.在疑問句里,代詞賓語放于動詞前3.入聲有兩類

中古語法的特點:1.在口語的判斷句中系詞成為必須的句子成分2.處置式的產生3.完整的“被”字式被動句的普遍使用4.詞尾“著”“了”的產生5.去聲字的產生

近代漢語的特點:1.全濁聲母在北方話里的消失2.-m韻尾在北方話里的消失3.入聲在北方話里的消失第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太古漢語:《詩經》以前上古漢語:《詩經》到東漢中古漢語:六朝到唐近古漢語:宋代老官話:元明第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日本漢學家對漢語的分期上古漢語:漢以前中古(中世)漢語:六朝到唐末近世:宋元明近代:清第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潘允中的分期上古時期——從殷商至西周是上古前期,從春秋戰國到秦是中期,西漢是上古后期,東漢是過渡期。中古時期——自兩晉經過十六國時代至隋唐五代近代時期——自宋元明清至鴉片戰爭(《漢語語法史概要》)第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呂叔湘先生的分類以晚唐五代為界,把漢語的歷史分為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兩個大的階段是比較合適的。至于現代漢語,那只是近代漢語內部的一個分期,不能和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鼎足三分。(《近代漢語指代詞·序》)第1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我講授的分期上古時期——從殷商至西周是上古前期。從春秋戰國到秦是中期,西漢是上古后期。東漢是過渡期。中古時期——自兩晉經過十六國時代近代時期——自唐至鴉片戰爭。第1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上古語法的特點上古:從殷商至西周是上古前期,從春秋戰國到秦是中期,西漢是上古后期,東漢是過渡期。首先,詞類還沒有相互區別開來的語法標志。一個詞往往兼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詞性。在上古漢語里,詞序重于詞性,詞性有很大的靈活性。第1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所謂詞序就是詞與詞之間的關系,詞序不同,詞性就會改變。例如“善”字,在“教人以善”中是名詞;在“有善人,有不善人”里是形容詞;而在“窮則獨善其身”里卻是動詞了。。第1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同時,在上古前期的卜辭里,已經有形容詞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也有動詞用作使動的例子如“王吉茲卜。”“吉”是形容詞,這里卻作意動用法,即王認為此卜吉利。這些歷史特點說明,上古漢語已不是結構簡單而是相當發展的語言。第1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在上古中期的春秋戰國時代,漢語的形容詞和副詞有一部分已經有明顯的構詞特征。“焉”“乎”“然”“如”“爾”等就是經常使用的接尾詞,后來在文言中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而名詞詞頭“阿”則是在上中古的過渡期東漢時代產生的。第1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上古詞類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語氣詞在上古前期——殷商時代比較少見,西周以后才逐漸出現,甚至有一句中連用兩三個語氣詞的現象,如《詩經·北門》:“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算了吧,老天爺要這么做,還有什么好講的呢!)第1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句法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詞序成為上古語法的重要手段。如《左傳》宣公二年:“秦師伐晉”,和《左傳》襄公十年“晉師伐秦”,兩事絕對不同,主位和賓位是不能相互挪動的。動詞和賓語的詞序在上古前期即已很固定。一般句子總是先動后賓,但疑問句和否定句的代詞賓語卻先置于動詞(有少數例外),如《詩經·竹竿》“豈不爾思?”

第1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判斷句基本上不用系詞,這是先秦語法的又一特點,但同時已經使用“乃”“惟”“為”來聯系名詞句的主語和表語。到了戰國后期,真正的系詞“是”就萌芽了,如《呂氏春秋·重言》“管仲曰:此必是已!”上古語法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句子的主動與被動,最初基本沒有區別。第1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中古漢語的特點中古時代——自兩晉經到十六國時代。在這期間,漢語的語法構造比上古有了較大發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一部分已具有自己的語法特征。第1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名詞在過去沒什么標志,從東漢起,開始出現作為人名和親屬名詞的詞頭“阿”和另一名詞詞頭“老”。由實詞虛化為名詞詞尾的“子”“頭”“兒”也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第2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動詞在先秦也沒有任何語法特征,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開始有了動詞詞尾“著”“了”的出現。最初,它們的實詞性還是很強,到了近古時期的唐代就完全虛化了。它們分別表示動詞的進行體和完成體。第2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所有這些表明,漢語的詞類在東漢過渡時期至中古以后,已經漸漸有了自己的語法特征,加上詞的意義和詞的功能的穩固化,于是上古那種詞類不分的狀態,至此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漢語詞類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實詞虛化(著),其次是方言的吸收(地),再就是古語詞的轉化(阿)。第2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此外,以聲調來區別詞性,也是中古時期詞類分化的又一標志。這種現象也叫“讀破法”。這種現象產生于東漢,因為此時,詞類已經逐步走向分化。這些可以認為是古人詞類觀念進一步發展的表現。常見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種:第2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平聲為名詞,去聲為動詞。喪——《荀子·禮論》:“天子之喪動四海,屬諸侯。”又“萬變不亂,貳之則喪也。”文——《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又《荀子·天論》:“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第2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平聲為動詞,去聲變為名詞。傳——《荀子·不茍》:“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又“傳曰:第2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平聲或上聲為形容詞,去聲變為動詞。好——《詩經·緇衣》:“緇衣之好兮”又《詩經·彤弓》:“中心好之”第2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中古時期的句法和上古時期有四個顯著不同的特點:第一,疑問句和否定句的代詞賓語,在上古必先置于動詞,戰國時期已經開始出現例外。東漢以后,例外發展成為正常規則,終于和一般句子結構一樣,變成先動后賓。第二,被動式進一步發展。除了沿用“為……所”式以外,被字句就是本時期流行起來的新形式。

第2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本期還產生了一個表示復數的代詞和名詞詞尾“們”這個詞大概是從吳地的方言中吸收進來的,是代詞用法的一個新發展,為前代所沒有。第2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此外,中古時期由于翻譯佛經,還從梵文里傳來了一些新的句法。如《金剛經》里第一句是“如是我聞。”意思是“這是我聽來的”,但是傳統的句法沒有這種句子,于是有的譯者把它改作“聞如是”,顯然是譯者有意把它漢化。

第2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近代漢語的語法自隋唐五代至鴉片戰爭,是漢語史的近代時期。這是漢語文學語言日益走向完備成熟的時代。漢語語法的構造和表達形式都比前一時期有更多更大的發展。在這個時期產生了不少著名作家、學者,他們運用非常豐富多彩的語言,寫下了許多精彩的文學作品,其中記錄下來的語言結構和多樣化的語言表達手段,給近代以后的漢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3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在這期間,動詞詞尾“著”“了”、形容詞詞尾“的”、副詞詞尾“地”都已經普遍使用,日趨規范統一。由古代漢語發展而來的句末語氣詞“么”“嗎”“呢”“呀”,在近代漢語書面語中已經廣泛出現,它們通過典范的文學作品(《水滸》、《紅樓夢》、《儒林外史》等等),推廣到全民語言中去,使漢語的書面形式越來越規范了。第3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近代漢語語法發展表現在句法上的是:(一)在上古,一般賓語(代詞賓語除外)沒有先行于動詞的,這在上邊已經提到,中古產生了處置式,賓語可以提前到動詞前面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