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教案(多篇)_第1頁
雨霖鈴教案(多篇)_第2頁
雨霖鈴教案(多篇)_第3頁
雨霖鈴教案(多篇)_第4頁
雨霖鈴教案(多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雨霖鈴教案(精選多篇)比擬鑒賞,感受意象——《雨霖鈴》教學案例與教學后記設計思想:隨著教改向縱深開展,學校的課堂教學及教研活動正進行著重大變革。為切實提高教學活動質量,我校語文科組提出了基礎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興趣的激發和知識的”。圍繞這一課題,我運用比擬鑒賞的方法對課題進行研討,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業務水平,以更好地理解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教材分析:《雨霖鈴》是粵教版必修三第四單元《宋詞四首》中的第一首詞,它是宋代婉約派柳永的代表作。本詞無論在文學史中還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該詞以“離情”為線索,上片寫一個秋天的黃昏,詞人和他心愛的人在都門外長亭分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詞人想象別后羈旅生活的情狀。全詞通過虛實相濟、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詞人復雜的內心情感。選擇《雨霖鈴》這首詞進行探究是為了讓學生對婉約派風格有一個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而詩詞鑒賞歷來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此之前的詩歌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并且對詩詞有了一定的領悟能力,已經基本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對古詩中常出現的意象也有大致了解。但是學生在對詩詞寫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體會還很難到達一個較高的層次,所以教師應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補充必要的知識和背景,加以引導,并構建一個合理的平臺,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替換法”,將柳詞中的一些經典意象換下,引導學生通過比擬鑒賞感受柳詞的意象美,從而更深地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通過比擬鑒賞,點評詞中美句。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著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閱讀詩歌的興趣和文學素養。教學重點:鑒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教學難點:理解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教學方法:(1)誦讀法(2)討論法(3)替換法(4)比擬鑒賞法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以古今流行歌曲“幕后英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唱流行歌曲,據我所知,在座的很多同學是周杰倫的粉絲,喜歡周杰倫的歌迷多半也會愛屋及烏的喜歡上方文山的歌詞,很多人都他是“周杰倫成功背后的男人”,這個雅號雖然聽起來比擬別扭,但確實能證明方文山對于周杰倫成功的價值。流行歌曲不止流行于現當代,在宋朝也相當流行,不同的是演唱者是當時的歌伎,而柳永就是當時的“幕后英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歌女一旦得到柳永的詞,傳唱開后立刻會身價飆升,大紅大紫。柳永的詞,流傳很廣,當時形成了凡“有井水飲處,便能歌柳詞”的局面。柳永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柳絲”,今天我們就通過欣賞他的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妙好詞來一探究竟。(板書:雨霖鈴)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作品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大家通過預習知道,這是一首離別詞。生離比死別更讓人傷心,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配樂朗讀,初步感悟詞人的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1、聽“配樂朗讀”,讓學生沉浸在離愁別緒的傷感氣氛里。2、學生通過聽朗讀,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基調,教師板書:感情:無奈、傷痛、眷戀三、了解背景,學會“知人論世”1、教師設問:有同學曾經問我:通過電視等媒體我們知道,在封建時代,歌伎是很沒有地位的,是受歧視、受迫害的社會底層市民。那么作為封建文人學士的柳永,一個上層的文化人,與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談起戀愛來,豈不是自降身份?這好像有點不可思議。大家怎么看這個問題呢?說明:針對該生的問題引起學生興趣,點擊網頁介紹有關柳永的經歷。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柳永的背景及與歌伎情深意切的關系,懂得借助背景,“知人論世”,鑒賞詩歌。2、點擊“柳永”,教師同時簡要點撥: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窮困。經常出入歌館酒樓,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蕩公子,紈绔子弟之流的風花雪月。雖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樓酒館,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發揮才華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的很多佳作,便是取材于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這首詞就是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歌伎難舍難分的痛苦心情。四、再聽“配樂朗讀”,學生跟著朗讀一遍,加深對作品的整體認識。教師對學生的朗讀作簡要評價,并指導學生注意停頓和節奏。五、分析上闋的情與景的關系,重點鑒賞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1、教師:寫景抒情詩的最大特點是“情景交融”,俗話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在作者筆下,一景一物,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飽含著離別的無奈和傷感。大家自由讀上片,說說作者選擇哪些意象來準確傳情的。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云氣2、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進行了細膩的刻畫,試舉例說說。人物形象:無緒、淚眼、凝噎3、分析意象和人物形象描寫的作用提示:在分析杜甫的《登高》的首聯時我們概括過意象的作用,主要就是渲染氣氛和烘托人物情感,那么這些意象渲染了什么氣氛,烘托了何種情感呢?明確:渲染凄清氣氛,烘托人物不忍別離的傷感。4、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上片寫景非常成功,但同學們可能一時說不出好在何處,下面我就出示改編后的《雨霖鈴》,同學們與原作比照,分析哪篇更好?(分小組討論3分鐘,各組派代表。)知了知了,夕陽西斜,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將發。執手相看淚眼,有千言萬語。念去去、千里相隔,烏云沉沉楚天暗。(1)寒蟬凄切:“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受,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黃昏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2)對長亭晚:古代不如現在方便,一個,就可以聽到對方聲音;相隔千里,飛機幾個小時就可來到心愛人身邊。古代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馬與船,離別再相見,不知要何年何月,說不定就是永別,因此古人送別總是十里八里,長亭短亭,一程又一程,叮嚀又叮嚀,一送就是大半天。長亭:古代送別的地方。“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典型的送別環境。王實甫《長亭送別》(《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3)留戀處蘭舟催發:離別時大家都無精打采,毫無心思飲酒,卻一杯接一杯往下灌。一方面情侶戀戀不舍,另一方面舟船不得不出發,一個“催”字把矛盾凸現,把情人遲遲不忍別離的心情栩栩寫活。(4)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典型的細節。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與蘇軾“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江城子》)異曲同工。“流淚眼望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5)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念句陡然一轉,意境全新。從實境轉寫幻(推薦)境。從此揮手一別,舉目關河:浩淼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之無期。它給讀者的感受,不僅是自然景色之暗淡,更充滿著無邊無際的離愁別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以遼闊之景襯內心愁緒之奔瀉而出。5、融注感情,再讀上片“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從這種依依不舍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到達了“黯然魂銷”的程度。這里要讀得淚眼朦朧,難以割舍,不忍放手。“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進一步刻畫兩人難舍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那么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教師示范朗讀一遍,將所儲藏的感情傳染給學生。學生深情朗讀上片。)六、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1、教師引入:下闋字字珠磯,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千古流傳,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同樣是寫景但下闋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2、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邊板書:下片:典型意象:酒、柳、風、月3、教師點擊網頁有關詩歌意象局部,并點評學生發言,深化學生認識。關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關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關于風: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關于柳:有“留”意,長亭折柳就是指送別。總結: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4、學生自主朗讀作品,鼓勵毛遂自薦,作示范朗讀。七、師生共同歸納本詩的寫作技巧:教師: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鑒賞詩歌,如果準確把握了意象的特點和情景交融的寫法,就不難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們再細細分析,作者在上下闋的寫景角度上有點不同,那就是——上片實寫,下片虛寫。而其中的轉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們可以歸納本詞的主要的寫作技巧是:板書:寫作技巧:(1)寫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虛實結合八、課內外遷移:初步掌握婉約派的風格特點:哀怨纏綿我們之前學了豪放派,現在又接觸了婉約派,如果各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兩者,應該怎樣形容呢?1、學生馬上思考,自由發言。2、教師準備以下范例,必要時作引導:例:如果說豪放派是一位東北大漢的話,那么,婉約派就是江南少女;如果說豪放派是長江黃河,那么婉約派就是小橋流水。如果說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約派就是山澗小溪。九、作業:背誦全詞板書設計:雨霖鈴(柳永)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云氣上片:話別之時渲染凄清意境(實景)烘托傷痛情感人物形象:無緒、淚眼、凝噎情景交融虛實結合下片:別后之境典型意象:酒、楊柳、曉風、殘月(虛景)教學后記: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讓學生體味“傷離別”的情感。但學生受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所限,對詞的語言美、意境美,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尋找一些元素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在導入局部我借最近走紅的周杰倫、方文山、“粉絲”等,引入現代元素“柳絲”(柳永的粉絲)等,學生對柳永的興趣大增。受好奇心的驅使,學生都急于了解柳永作為封建文人為什么會和當時處于下等地位的歌女們交好,通過我的“知人論世”,介紹柳永,學生一下子就牢牢記住了柳永,而且對柳永的印象比之前任何一位作家都深(這是我一周后調查所知)。備課時我研究了很多前輩的教學設計,大家都是通過誦讀讓學生體會解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和詞人的離情。但根據以往的教學,我發現僅僅依靠老師空泛的講解或是學生想像,他們很難理解詞中的意象和意境美。故這次我設計替換法,將原詞中的一些詞語替換,這樣學生一下子區分“孰優孰劣”。通過小組討論,學生都能對柳詞的好說出個一二三,教學效果明顯好于之前僅靠老師空泛地講解。雨霖鈴【教學目標】1、了解柳永及其婉約詞的特點;2、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3、掌握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4、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教學重點】1、理解詩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感情。2、鑒賞詞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教學難點】1、鑒賞本詞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2、對“今朝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賞析。【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這樣吟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如此感受;“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是這般認識。離別是永恒的話題。今天,我們來品讀專業詞人柳永面對離別又是何等的感傷。二、題解雨霖鈴,又作雨淋鈴,詞牌名。三、作者柳永,原名三變,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精通音律,創作了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因而其詞風行一時,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他為人放縱不羈,終身潦倒,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四、朗讀課文1、教師范背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2、學生自由讀五、重點詞句寒蟬:蟬的一種,又名寒蜩。長亭:人們分別相送的地方。(古人送別地的代名詞)都門:都城的城門。蘭舟:木蘭木做的船,這是對船的美稱。凝噎:因悲傷而喉嚨梗塞的說不出話來。暮靄:黃昏時的云霧。楚天:南方的天空。經年:年復一年。冷落清秋節:冷清蕭瑟的秋季。千種風情:形容說不盡的相愛相思之情。六、再讀課文學生齊讀(男女生分別齊讀)七、場景再現1、當你讀到“留戀處,蘭舟催發”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什么樣的場景?(學生描述,教師展示畫面)2、下面的這個場景在詩中你能找出與之吻合的詩句嗎?明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句寫出了愛人離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3、詩中還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學生描述,教師展示畫面)4、請大家再看一幅圖片,這又能契合詩中的哪句呢?明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賞析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找一位同學來試著分析)明確:酒是愁緒的象征,柳諧音“留”,殘月表離愁別恨,整句話是詞人想象今宵旅途中酒醒夢回,曉風吹拂,殘月高掛而人已不在的悲涼情景。八、思考研討1、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如何劃分?2、分別劃出詞中的景語和情語。(情景交融)3、分別說出實寫和虛寫的內容。(虛實相濟)4、找出能夠點明本詞主題的一句。明確:別離別前、離別時和離別后三層。景語: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情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上片:實寫離別的眼前景、心中情。下片:虛寫離別之后的情景。主旨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具體分析詞作內容:1、離別前一陣驟雨剛過,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詞人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里著重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了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2、離別時詞人又通過對“帳飲無緒、蘭舟催發、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的描述來表達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此時“無奈、眷戀、傷痛”的情感涌上心頭。(整個上片在寫法上情景交融,并且是實寫)3、離別之后,詞人又想象旅途中的煙波暮靄,在傷感的清秋,曉風吹拂,殘月高掛而人已不再。此處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也披上了陰影。從此,良辰好景中縱有千種風情也是枉然。因為是詞人的想象,所以是虛寫。九、課外拓展情景交融(離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十、作業1、按照以下句式,再續寫出兩個句子。如果說豪放派是一位東北大漢的話,那么,婉約派就是江南女子;如果說豪放派是長江黃河,那么婉約派就是小橋流水。2、背誦這首詞。【板書設計】寫作技巧: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虛實結合《雨霖鈴》微型教案設計思想:通過本篇的學習,到達以下目標:1、使學生理解融情于景,虛實相濟的藝術手法。2、通過意象和情感,體味婉約詞風。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為了到達以上的目標,創設情景,為學生理解作品內容和表現手法搭建平臺,用場景課件和熟悉的歌曲激發學生的興趣,已有的審美體驗基礎上,形成客體和主體的情感共鳴。將體會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綜合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具體步驟如下:一、導入新課放《長亭外,古道邊》這首學生熟悉的歌曲,營造出一種哀婉纏綿的送別氣氛,然后和學生一起背誦關于送別的名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海內存知己,天涯假設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孤帆遠影碧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古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給我們描述了一幅幅感人肺腑,蕩氣回腸的送別圖,今天,讓我們走近柳永,去感受他那纏綿悱惻的離別深情。二、教授新課1、師配樂朗誦《雨霖鈴》(所配音樂是《梁祝》讓學生從友人之間離別的深情過渡到戀人之間的情懷)為學生正音,讀準句讀。2、初讀全詞,整體感知大意。3、生結合注釋理解詞意,自由朗讀全詞,播放背景《長亭外,古道邊》的曲子。使學生沉浸在送別的氣氛中。(用熟悉的音樂搭建起學生理解作者情感的平臺)4、過關鍵詞語,讓學生品味凄清的意境。如:寒蟬、長亭、驟雨、楊柳、曉風、殘月等詞語。通過關鍵句子:“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把握詩人對伊人的無限眷戀,和離別的纏綿悱惻的情懷。(合乎“批文入情”的思維特點,從分析詩歌的意象,到對情感的把握過渡)5、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當時的場面,完成作品的再創造。(以讀導寫,深化對內容和感情的理解,同時也訓練的學生的寫作能力)6、生朗讀自己的思維成果,然后老師展示課件:“長亭送別”。(陰沉的天氣,伏岸的垂柳,話別的長亭,杯盤狼藉的殘席,執手相看的戀人、焦急催促的船家)(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畫面,對文字的理解更加細膩深刻)7、學生表演:用語言和動作再現當時情形。——感言辨體。(由文字轉化成舞臺形象,通過表演看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否深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再現詩歌情景,為下面體味婉約詞風作鋪墊)8、mtv《離別的車站》(《情深深雨蒙蒙》中的插曲,)問:同樣是送別題材,和《雨霖鈴》在思想內容、語言特色,藝術風格上的異同。(當時正在上演《情深深雨蒙蒙》,學生們都很熟悉,將具體畫面和抽象文字進行比擬,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9、討論表演,指出表演中的精彩之處和缺乏之處——入情得意,運思及物。(注意“此去經年”后面的句子是想象分別后的情景是虛寫,從而歸納出虛實結合的藝術技巧。)10、播放《雨霖鈴》這支曲子,用音樂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學生興趣,為快速記憶提供良好的氣氛。11、生有感情的朗誦并速背全詞,體會全詞的意境。三、拓展遷移欣賞《西廂記·長亭送別》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技巧。(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同類題材進行比照閱讀,加深對思想內容的理解。)四、課堂小結:愛情,歷來是人類的高尚而美好的情感之一,在別離的時候,尤其顯得凄美感人。要把這種感情用文字表達出來,風格各異,這要和人的性格和經歷有關,作為婉約派的柳永,就借助了景物的描寫,融情于景。“一切景語皆情語”,愿同學們在以后的詩歌鑒賞和寫作中好好地將這種表現方法加以利用。五、布置作業《雨霖鈴》:歸去,情難斷歸去情難斷汶上一中高一5班梁新雨雨夜,難眠,不曾想,奈何幾更思念。秋悲,淚斷,更那堪,誰人訴我風殘。自古離別多泣,今宵茫茫難忘,此去經年,勿忘心安。情長,不曉曾為伊空等幾年。世世蕭條,多無緣。煙花易冷,情難斷。滴滴打落聲聲殘,不思量。蝴蝶盡飛眼底,曾盡數輪回,哪得幾面纏綿。自難忘,只與空惆悵。那堪無情,唯有殘思相伴。你無言,亦無殘念,漂泊離去,曾想,我心怨。夏末,秋涼,繁花落盡,長亭古道,多離合悲歡苦。欲乘風歸去,只得世間有伊牽掛甚想。生死茫茫,苦等幾年。時過境遷,湮滅桃李,只一眼便涌上心頭永難忘。憶當年,多少紅墻衰草,繁華消逝。靜默無聲,只留白晝黑夜交替更換。無人訴,只消單獨凄涼。無怨,無怨,只似夢一場。一世彷徨,塵世,冷落千秋葉。千古風情舊望,癡癡等。煙柳,一處憂怨,哪的幾場俗世淪落。莞爾,好似清風薄霧一般。蒼海,變遷之時,亦在何處相見。不畏淡,只畏不見,一曲新愁與舊愁,一場心甘與情愿,月下可謂嘆。燈火闌珊,醉生芳華消去,容華老去,一心仿照戲。一如往昔獨倚西樓眺望,兩行清淚脈脈,縱顯百般深情,亦無力消受。清秋,癡情淚亦流。斷入愁腸,愁更愁。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相見無限好,只是盡等待。只為與相逢一遭。如此,已足,用盡最后光陰,完今生夙愿,度我清冷孤獨。經念沉默,我怨,不敢妄耽,何以笙簫煙,宛一道流年絲線繞指間,偷的浮生一處閑。涼寂寂,竟滋生舊夢。鶯聲燕語,青藤一片,我眼中怎樣光景。無緣再聚,不語,日在中天,抬頭是星辰。黃粱一夢,只道光影,諸多是非,已是無力,只將一聲長嘆。到黃昏,殘影已落,是是形影單只蒼涼一片。未央,晚夜涼,傾情一片,可畏錯多少良辰好景。淺唱,低吟,是何等寂寞。聽雨落,落在心頭。身影孤情,一片芩寂,雪雨風華,只怪無緣。冷冽,秋風,尋尋覓覓,無奈蒼涼。生有何歡,死又何懼,來世,亦等。《雨霖鈴》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誦讀感受詞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重點)2、仔細品味詞的語言。(重點)3、學習分析詞的表現手法。(難點)學法指導1、查資料了解作者。2、把握感情基調誦讀課文,有感情的誦讀課文。3、品讀課文,仔細品味語言。(反復誦讀,仔細品味)【預習展示內容】(我敢我能我行)一、知識鏈接1,簡介作者柳永,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稱。本熱心功名事業,但仕途坎坷,曾以詞詣宰相晏殊,卻不為晏殊所喜,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聞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詞。”由是自稱“奉旨填詞”以白衣卿相自居。改名后方中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是北宋時代大量制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通曉音律又善于運用民間生動活潑的語言和鋪敘手法,使慢詞開展成為與小令雙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學樣式。著有《樂章集》,時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2,詞調簡介“雨霖鈴”一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連日,他經過棧道耳聞鈴聲勾起往事,于是創作此曲悼念楊貴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見這一詞調悲愴低回、凄楚欲絕的情味。3,寫作背景當時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悶,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于是與戀人痛別。本詞正是他當時心境的表達。二、翻譯詩歌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三、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四、有感情的朗讀本首詞。用心體會詞中主人公情感,試試有感情的朗讀。【合作探究】一、鑒賞語言(仔細品味,咬文嚼字)鑒賞1: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鑒賞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體會本詞的表現手法。【達標反應】探究提高閱讀《雨霖鈴》(節選),完成6~8題。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樣的氣氛?2.“都門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