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甲苯二異氰酸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_第1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甲苯二異氰酸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_第2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甲苯二異氰酸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_第3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甲苯二異氰酸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_第4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甲苯二異氰酸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甲苯二異氰酸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PAGE4-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甲苯二異氰酸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2008年11月21日,應國內甲苯二異氰酸酯(型號為TDI80/20,以下簡稱TDI)產業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調查機關對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對中國的傾銷和損害繼續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十八條,做出復審裁定如下:原反傾銷措施2003年11月22日,調查機關發布該年度第6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2006年1月10日,調查機關發布2005年度第2006年7月13日,調查機關發布該年度第53號公告,同意三井化學聚氨酯株式會社繼承2009年1月22請求調查機關繼續維持該反傾銷措施。2008年9月19日,申請人提交了申請補充材料,對申請中有關內容進行了解釋和補充說明。(三)立案前通知2008年11月10日,調查機關就有關期終復審申請事宜通知了(四)立案調查機關對申請人資格和申請書及補充材料的主張及相關證明材料進行了審查,認為申請人資格和申請書符合立案要求。根據審查結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的規定。2008年11月21日,調查機關發布該年度第84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五)復審內容本次復審調查的內容為,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是否可能導致傾銷和損害的繼續或再度發生。(六)立案通知及利害關系方評論立案當日,調查機關就立案事宜通知了日本、韓國和美國駐華大使館,并將立案公告和申請書公開文本提供給上述國家駐華大使館。立案當日,調查機關通知了申請人和已知的涉案國生產商和出口商。在規定期限內,沒有利害關系方對本次復審立案發表評論意見。(七)登記應訴2008年11月21日,調查機關在2008年第84號公告中公布,任何利害關系方可于立案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內,向調查機關申請參加應訴。如利害關系方未在立案公告規定的時間內向調查機關登記應訴,在規定期限內,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和美國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登記應訴本次復審傾銷調查。在規定的時間內,美國拜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韓國KPXFINECHEMICAL株式會社、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日本三井化學聚氨酯株式會社等四家國外生產者向調查機關遞交了參加產業損害調查活動登記表及相關證明材料,調查機關經審查后接受了上述利害關系方的登記。(八)傾銷調查和損害調查1.傾銷調查(1)調查問卷調查機關向應訴公司發放了調查問卷和補充問卷,并在規定時限內收到了答卷。(2)公開信息渠道調查機關通過查詢海關數據、咨詢相關行業協會、查閱相關網站、公開刊物等方式,收集了與被調查產品及其同類產品有關的數據、信息。(3)聽取各利害關系方陳述調查機關聽取了有關利害關系方對本案的陳述意見。(4)接收書面陳述材料有關利害關系方向調查機關提交了補充和評論意見材料。(5)聽證會調查機關向利害關系方告知提請召開聽證會的權利。復審調查期間,沒有利害關系方申請召開聽證會。(6)披露2009年9在規定的期限內,國內產業和公司未對披露進行評論。2、損害調查(1)成立產業損害調查組2008年12月16日,調查機關發布《關于成立TDI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產業損害調查組的通知》,成立TDI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產業損害調查組。(2)發放和收回調查問卷2008年12月16日,調查機關向已知的利害關系方發放了TDI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國內進口商調查問卷》和《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在規定的時間或經批準延期遞交的時間內,河北滄州大化TDI有限責任公司、藍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遞交了《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答卷》。美國拜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韓國KPXFINECHEMICAL株式會社、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日本三井化學聚氨酯株式會社等四家企業遞交了《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答卷》。(3)聽取利害關系方意見陳述2008年12月25日,應本案申請人河北滄州大化TDI有限責任公司、藍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調查機關聽取了申請人及本案支持企業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的意見陳述。申請人及支持企業認為,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對中國的傾銷行為可能繼續發生,傾銷行為給中國TDI產業造成的損害可能再度發生。2009年5月27日,應本案利害關系方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申請,調查機關聽取了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意見陳述。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未向調查機關提交書面意見。2009年6月22日,應本案利害關系方韓國KPXFINECHEMICAL株式會社申請,調查機關聽取了韓國KPXFINECHEMICAL株式會社意見陳述。韓國KPXFINECHEMICAL株式會社未向調查機關提交書面意見。(4)召開上下游企業意見陳述會2009年9月10日,調查機關召開本案上下游企業意見陳述會,聽取了本案申請企業、支持企業以及部分下游企業的意見陳述。TDI下游企業提出,調查期內,國內生產的TDI與被調查產品的質量不存在差異,可相互替代。同時表示,理解和支持商務部TDI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調查,希望通過此次調查,進一步改善中國TDI市場競爭環境,在中國TDI產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促進與下游企業的共同和諧發展。本案申請企業及支持企業再次表示,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對中國的傾銷行為可能繼續發生,傾銷行為給中國TDI產業造成的損害將再度發生,同時表示,中國TDI產業的發展需要得到下游企業的大力支持,希望在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發展中國TDI產業,并與下游企業形成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5)接受利害關系方評論意見2009年5月20日,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社向商務部提交申請,請求繼承三井化學聚氨酯株式會社在TDI反傾銷措施中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稅率及其他權利義務。2009年7月30日,商務部發布年度第57號公告,批準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社上述申請。2009年6月3日,本案利害關系方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社向調查機關遞交了《甲苯二異氰酯酯(TDI)反傾銷期終復審產業損害抗辯書》(以下簡稱《抗辯書》)。(6)實地核查2009年5月26日,調查機關發布《關于TDI(TDI)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案實地核查的通知》,于2009年6月和2009年9月,對本案申請企業河北滄州大化TDI有限責任公司和藍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及支持企業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核查。(7)信息披露在本案裁定前,調查機關向本案利害關系方披露了裁定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并給予其提出評論意見的機會。信息披露期間,沒有利害關系方提出評論意見。調查機關對申請書及所附證據、收回的調查問卷答卷和實地核查結果進行了審查和評估,并收集和補充了相關證據材料。調查機關對利害關系方提出的評論和意見依法予以了充分考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對終止原反傾銷措施,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對中國TDI產業損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了調查。三、被調查產品和同類產品(一)被調查產品本復審被調查產品與原反傾銷調查被調查產品一致,即TDI,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稅則號:29291010。該產品英文名稱為TolueneDiisocyanate。(二)調查范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四、國內同類產品和國內產業(一)國內同類產品的認定商務部2003年11月22日第61號公告發布的TDI反傾銷原審案件最終裁定中認定,“調查機關在考察了產品的基本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質、制造過程、生產技術和產品用途、產品的替代性和相互競爭性等因素后,認定被調查產品與中國國內生產的TDI(型號為TDI80/20)屬于同類產品”。商務部2008年11月21日第84號公告發布的本次復審調查立案公告中認定,復審被調查產品與原反傾銷被調查產品一致,即TDI(型號為TDI80/20)。在TDI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國內生產的TDI與原審案件調查期內生產的TDI在物理和化學性能、生產工藝、產品用途、銷售渠道等方面未發生實質性變化。因此,調查機關認定,本次復審的被調查產品與國內生產的TDI屬于同類產品。(二)國內產業的認定調查機關對本案2家申請企業和2家支持企業的產業代表資格進行了審查。調查期內,中國國內共有5家TDI生產企業,除本案2家申請企業和2家支持企業以外,另外一家中國國內TDI生產企業為上海巴斯夫聚胺酯有限公司。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社在《抗辯書》中提出,考慮到上海巴斯夫聚胺酯有限公司的巨大產能和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力,如果簡單地將其排除在國內產業之外,其他四家國內TDI產業的數據無法真正代表國內TDI企業的經營狀況。據調查,上海巴斯夫聚胺酯有限公司與本案韓國出口經營者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美國出口經營者美國巴斯夫公司均受德國巴斯夫集團的直接控制。德國巴斯夫集團擁有上海巴斯夫聚胺酯有限公司70%的股權,擁有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和美國巴斯夫公司100%的股權。調查機關認定,上海巴斯夫聚胺酯有限公司、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和美國巴斯夫公司存在關聯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11條的規定,決定將上海巴斯夫聚胺酯有限公司排除在中國TDI產業之外。本案申請及支持企業數據顯示,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6月,本案申請及支持企業TDI產量占同期中國總產量100%。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十三條規定,調查機關認定,調查期內,中國上述申請及支持企業可以代表中國TDI產業。五、復審調查期本復審傾銷調查期為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損害調查期為2003年1月1日至六、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一)復審調查期內傾銷情況日本由于沒有日本生產商、出口商應訴傾銷調查并提交答卷,調查機關無法直接獲得其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調整因素等數據和證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日本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因素等進行認定。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并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相關數據對日本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的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在同一貿易環節對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經調查,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日本的TDI對中國出口存在傾銷。韓國根據調查機關掌握的材料,復審調查期內韓國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家TDI生產商: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韓國東洋制鐵化學株式會社和韓國KPXFINECHEMICALCO.,LTD.。在規定的時限內,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登記應訴本次復審調查并提交了傾銷答卷和補充答卷。韓國巴斯夫公司答卷顯示,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韓國巴斯夫公司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不存在傾銷。在規定的時限內,其他韓國公司沒有登記應訴本次復審傾銷調查。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在傾銷調查期內,其他韓國公司對中國出口數量占韓國對中國出口數量的絕大部分。沒有證據表明,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其他韓國公司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的傾銷狀況發生了變化。綜上所述,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韓國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存在傾銷。美國根據調查機關掌握的材料,復審調查期內美國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家TDI生產商:美國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美國巴斯夫公司、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在規定的時限內,美國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登記應訴本次復審調查并提交了傾銷答卷和補充答卷。美國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答卷和補充答卷未能提供調查機關問卷要求的充分信息,調查機關給予了補充說明的機會,公司依然沒有提供。調查機關認定公司在調查過程中沒有充分配合,因此不采用美國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有關信息。在規定的時限內,其他美國公司沒有登記應訴本次復審傾銷調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美國公司做出裁決。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并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相關數據對美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的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在同一貿易環節對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經調查,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美國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存在傾銷。(二)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日本由于沒有日本生產商、出口商應訴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傾銷調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可獲得的最佳信息,通過對日本TDI傾銷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出口能力、對中國的出口、對第三國(地區)的出口的調查分析,對日本TDI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可獲得的最佳信息。1.存在繼續傾銷的背景前述傾銷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日本被調查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存在傾銷。2.出口能力(1)產能、產量、閑置產能單位:萬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產能24.8026.1026.1026.1026.1026.70根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提供的資料,2008年日本TDI的產能增加到27.30萬噸,產量減少到22.40萬噸。調查機關將傾銷調查期TDI的產能、產量取兩年的算術平均數。產量23.0024.5021.6021.0023.0022.70閑置產能1.801.604.505.103.104.00數據來源: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關于全球TDI生產消費情況的說明》措施實施期間,日本TDI產業的產能擴大,從2004年開始增長至26.10萬噸,傾銷調查期增長至26.70萬噸,較2003年增長了7.66%。產量在2004年增長至最大,為24.50萬噸,傾銷調查期回落至22.70萬噸,比2003年相比減少0.30萬噸。2004年產能產量擴大后,產能利用率從2003年的92.74%下降至傾銷調查期的85.02%,閑置產能增加。如果閑置產能釋放,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2)日本市場消費情況單位:萬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世界市場消費量141.94165.19154.70163.76173.66165.132007年世界市場消費量為173.66萬噸,2008年世界市場消費量為156.60萬噸,簡單平均后得出傾銷調查期的世界消費量為165.13萬噸。日本市場消費量計算過程相同。日本市場消費量6.208.407.707.907.907.20數據來源: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關于全球TDI生產消費情況的說明》2003年以來,世界市場TDI消費量逐年增長,從2003年的141.94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173.66萬噸,年均增長5.17%(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市場對TDI的需求大幅減少)。而同期日本市場TDI消費量則從2003年的6.20萬噸增長到2004年的消費高峰8.40萬噸回落后基本保持穩定,2005年至2007年的TDI消費量無大的變化,2007年為7.90萬噸(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日本市場對TDI的需求也大幅減少)。日本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為6.25%。日本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雖然略高于世界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但是日本市場TDI消費量在2004年達到高峰回落后基本保持穩定。日本TDI產業產能在傾銷調查期比2003年增長了1.9萬噸,而同期日本市場消費量的增長只有1.0萬噸。這導致日本擴產后的TDI依然需要提高出口能力才能消化增加的產能。(3)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2004年日本TDI產能擴大以來,日本市場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為6.25%,消費量占日本產能的比例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從2003年的25%提高到2007年的30.27%,需依賴出口的生產能力從2003年的75%下降到2007的69.73%,說明日本TDI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雖然略有下降,但是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開始,日本TDI產能增加,產量在2004年達到高峰后回落,與2003年相比無大的變化。產能利用率下降,閑置產能增加。日本TDI產業產能在傾銷調查期比2003年增長了1.9萬噸,而同期日本市場消費量的增長只有1.0萬噸。這導致日本擴產后的TDI依然需要提高出口能力才能消化增加的產能。日本TDI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仍然較大。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3.對中國出口情況(1)對中國出口數量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對中國出口數量(噸)601238665666592456225064248121中國總進口量(噸)183863245695237522162531128425124765日本對華出口占中國總進口比例32.70%35.27%28.04%28.07%39.43%38.57%中國表觀消費量(噸)223429284898289990308640338623337793在華市場份額26.91%30.42%22.96%14.78%14.96%14.25%數據來源:對中國出口數量來源于中國海關統計,中國表觀消費量=國內企業產量+進口總量-出口總量。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日本對中國出口TDI60123噸,占中國總進口比例的32.70%,在華市場份額26.91%。受反傾銷措施制約,傾銷調查期日本對中國出口下降至48121噸,較2003年下降19.96%,在華市場份額下降至14.25%。(2)對中國出口價格單位:美元/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對中國出口價格148614991648172823602497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數據實施反傾銷措施后,日本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價格呈上升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3年上升68.03%。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資料及調查機關的調查結果,傾銷調查期,TDI主要原材料甲苯(占原材料成本的比例約50%)的中國平均進口價格較2003年上升109.5%。甲苯價格上漲導致日本TDI出口價格上漲。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日本TDI對中國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4.對第三國出口根據申請人提供的日本海關統計數據和日本國內銷售數據,調查期日本TDI的生產商、出口商還同時向除中國以外的第三國(地區)低價出口TDI,占同期其TDI對外總出口量的91.10%,說明日本TDI存在低價尋求國外市場的現象。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其向中國的出口中。上述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原產于日本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存在傾銷。產能自2004年擴大后,產能利用率下降,閑置產能增加,如果取消措施,其閑置產能得到釋放,出口能力將增強。日本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雖然略高于世界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但是日本TDI產業產能在傾銷調查期比2003年增長了1.9萬噸,而同期日本市場消費量的增長只有1.0萬噸。出口依賴程度居高不下,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受反傾銷措施的制約,傾銷調查期日本對中國出口數量和在華市場份額與2003年相比均有明顯下降。中國TDI市場需求巨大且增長迅速,對日本TDI出口商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日本對中國出口TDI價格呈上升趨勢,TDI主要原材料甲苯價格上漲導致日本TDI出口價格上漲。此外,日本大量以低價向第三國(地區)出口TDI,說明低價尋求國外市場的需求強烈,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種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對中國出口中。綜上所述,如果取消原反傾銷措施,日本TDI對中國的傾銷可能繼續。韓國調查機關決定以應訴公司和復審申請人提交的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審查韓國被調查產品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1.存在繼續傾銷的背景前述傾銷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的存在傾銷。2.出口能力(1)產能、產量、閑置產能單位:萬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產能20.8027.8027.8027.8027.8029.40根據根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提供的資料,2008年韓國TDI的產能增加到31.00萬噸,產量增加到27.50萬噸。調查機關將傾銷調查期TDI的產能、產量取兩年的算術平均數。產量16.6026.2025.3027.2026.5027.00閑置產能4.201.602.500.601.302.40數據來源:數據來源: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關于全球TDI生產消費情況的說明》措施實施期間,韓國TDI產業的產能擴大,從2004年開始增長至27.80萬噸,傾銷調查期增長至29.40萬噸,較2003年增長了41.35%。產量從2004年開始增長至26.20萬噸后變化不大,傾銷調查期增長至27.00萬噸,較2003年增長了62.65%。2004年產能產量擴大后,產能利用率從79.81%上升至94.24%,傾銷調查期產能進一步擴大后,產能利用率降低至91.84%,閑置產能較2003年減少。韓國TDI產量增加、閑置產能減少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韓國國內市場消費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而是對外出口能力得到了加強,出口數量有了較大幅度增長。根據答卷主張,應訴公司存在一定數量的庫存。如果韓國生產商、出口商將其閑置產能和庫存完全釋放,韓國TDI的出口能力將會得到加強。(2)韓國市場消費情況單位:萬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世界市場消費量141.94165.19154.70163.76173.66165.132007年世界市場消費量為173.66萬噸,2008年世界市場消費量為156.60萬噸,簡單平均后得出傾銷調查期的世界消費量為165.13萬噸。韓國市場消費量計算過程相同。韓國市場消費量3.203.503.403.803.803.10數據來源: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關于全球TDI生產消費情況的說明》2003年以來,世界市場TDI消費量逐年增長,從2003年的141.94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173.66萬噸,年均增長5.17%(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市場對TDI的需求大幅減少)。而同期韓國市場TDI消費量則從2003年的3.20萬噸增長到2007年3.80萬噸,年均增長幅度為4.39%(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市場對TDI的需求也大幅減少)。韓國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略低于世界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韓國TDI產業產能在傾銷調查期比2003年增長了8.6萬噸,而同期韓國市場消費量減少了0.1萬噸。這導致韓國擴產后的TDI依然需要提高出口能力才能消化增加的產能。(3)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2004年韓國TDI產能擴大以來,韓國市場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為4.39%,但消費量占韓國產能的比例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且呈下降趨勢,從2003年的19.28%降低到傾銷調查期的10.54%,需依賴出口的生產能力從2003年的80.72%提高到傾銷調查期的89.46%,說明韓國TDI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加大,且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開始,韓國TDI產能、產量增加。產能利用率上升,閑置產能減少,但這并不是因為韓國國內市場消費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而是對外出口能力得到了加強,出口數量有了較大幅度增長。韓國TDI產業產能在傾銷調查期比2003年增長了8.6萬噸,而同期韓國市場消費量減少了0.1萬噸。這導致韓國擴產后的TDI依然需要提高出口能力才能消化增加的產能。韓國TDI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一直較大。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3.對中國出口情況(1)對中國出口數量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對中國出口數量(噸)401079161488252520913076726574中國總進口量(噸)183863245695237522162531128425124765韓國對華出口占中國總進口比例21.81%37.29%37.16%32.05%23.96%21.30%中國表觀消費量(噸)223429284898289990308640338623337793在華市場份額17.95%32.16%30.43%16.88%9.09%7.87%數據來源:對中國出口數量來源于中國海關統計,中國表觀消費量=國內企業產量+進口總量-出口總量。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韓國對中國出口TDI40107噸,占中國總進口比例的21.81%,在華市場份額17.95%。受反傾銷措施制約,傾銷調查期韓國對中國出口下降至26574噸,較2003年下降33.74%,在華市場份額下降至7.87%。(2)對中國出口價格單位:美元/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對中國出口價格157216341779221032323394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數據實施反傾銷措施后,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價格呈上升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3年上升115.90%。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資料及調查機關的調查結果,傾銷調查期,TDI主要原材料甲苯(占原材料成本的比例約50%)的中國平均進口價格較2003年上升109.5%。甲苯價格上漲導致韓國TDI出口價格上漲。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韓國TDI對中國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4.對第三國出口根據應訴公司答卷,傾銷調查期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向中國以外的第三國(地區)市場出口TDI占同期韓國向中國以外的第三國(地區)市場出口TDI的大部分。傾銷調查期韓國巴斯夫有限公司向某兩國出口TDI數量占其向中國以外的第三國(地區)市場出口TDI數量的一半以上,但向這兩國出口TDI的平均CIF價格低于其國內銷售平均價格,存在大量低價出口的情況。其他韓國公司沒有登記應訴本次復審傾銷調查,沒有證據表明,其他韓國公司對第三國(地區)市場不存在低價出口的情況。根據申請人提供的韓國海關統計數據和韓國國內銷售數據,調查期韓國TDI的生產商、出口商還同時向除中國以外的第三國(地區)低價出口TDI,占同期其TDI對外總出口量的絕大部分,說明韓國TDI存在低價尋求國外市場的現象。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其向中國的出口中。上述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原產于韓國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存在傾銷。產能、產量自2004年擴大后,產能利用率上升,閑置產能減少,其原因并不是因為韓國國內市場消費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而是對外出口能力得到了加強,出口數量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如果取消措施,其閑置產能得到釋放,出口能力將增強。韓國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略低于世界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韓國TDI產業產能在傾銷調查期比2003年增長了8.6萬噸,而同期韓國市場消費量減少了0.1萬噸。出口依賴程度一直居高不下,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受反傾銷措施的制約,傾銷調查期韓國對中國出口數量和在華市場份額與2003年相比均有明顯下降。中國TDI市場需求巨大且增長迅速,對韓國TDI出口商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韓國對中國出口TDI價格呈上升趨勢,TDI主要原材料甲苯價格上漲導致韓國TDI出口價格上漲。此外,韓國大量以低價向第三國(地區)出口TDI,說明低價尋求國外市場的需求強烈,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種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對中國出口中。綜上所述,如果取消原反傾銷措施,韓國TDI對中國的傾銷可能繼續。美國調查機關決定以應訴公司和復審申請人提交的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審查美國被調查產品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1.存在繼續傾銷的背景前述傾銷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美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的存在傾銷。2.出口能力(1)產能、產量、閑置產能單位:萬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產能66.8066.8060.6046.0046.0046.00根據根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提供的資料,2008年美國TDI的產能較2007年沒有發生變化,產量減少到38.10萬噸。因此認定傾銷調查期TDI的產能與2007年相同,產量取兩年的算術平均數。產量54.4063.2045.3045.7045.0041.55閑置產能12.403.6015.300.301.004.45數據來源:數據來源: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關于全球TDI生產消費情況的說明》措施實施期間,美國TDI產業的產能縮減,從2005年開始減少至60.60萬噸,從2006年開始進一步減少至46.00萬噸,較2003年減少了31.14%。產量從2004年開始增長至63.20萬噸后由于縮減產能而減少,傾銷調查期減少至41.55萬噸,較2003年減少了23.62%。2005年產能較大縮減后,產能利用率從2003年的81.44%上升至傾銷調查期的90.33%。閑置產能較2003年減少。美國TDI產量減少、閑置產能減少的原因雖是由于縮減產能而致,但美國依然擁有強大的出口能力。根據答卷主張,應訴公司存在一定數量的庫存。如果美國生產商、出口商將其閑置產能和庫存完全釋放,美國TDI的出口能力將會得到加強。(2)美國市場消費情況單位:萬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世界市場消費量141.94165.19154.70163.76173.66165.132007年世界市場消費量為173.66萬噸,2008年世界市場消費量為156.60萬噸,簡單平均后得出傾銷調查期的世界消費量為165.13萬噸。美國市場消費量計算過程相同。美國市場消費量29.3032.6031.1031.3032.2027.60數據來源: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關于全球TDI生產消費情況的說明》2003年以來,世界市場TDI消費量逐年增長,從2003年的141.94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173.66萬噸,年均增長5.17%(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市場對TDI的需求大幅減少)。而同期美國市場TDI消費量則從2003年的29.30萬噸增長到2007年32.20萬噸,年均增長幅度為2.39%(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市場對TDI的需求也大幅減少)。美國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明顯低于世界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美國TDI產業依然需要提高出口能力才能消化其產能。(3)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2004年美國TDI產能逐漸縮小以來,消費量占美國產能的比例有所提高,從2003年的43.86%提高到2007年的70%,傾銷調查期降低到60%。但由于美國TDI產能絕對數量巨大,因此美國需依賴出口的生產能力一直居高不下,2007年高達13.80萬噸,傾銷調查期提高到18.40萬噸。美國市場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為2.39%,說明美國國內市場難以消化其剩余產能,TDI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會一直維持在一定水平。上述調查表明,2004年開始,美國TDI產能開始減少。產能利用率上升,閑置產能減少。美國TDI產量減少、閑置產能減少的原因雖是由于縮減產能而致,但美國依然擁有強大的出口能力。美國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明顯低于世界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美國TDI產業依然需要提高出口能力才能消化其產能。美國TDI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會維持在一定水平。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3.對中國出口情況(1)對中國出口數量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對中國出口數量(噸)29927170971284452651050014313中國總進口量(噸)183863245695237522162531128425124765美國對華出口占中國總進口比例16.28%6.96%5.41%3.24%8.18%11.47%中國表觀消費量(噸)223429284898289990308640338623337793在華市場份額13.39%6.00%4.43%1.71%3.10%4.24%數據來源:對中國出口數量來源于中國海關統計,中國表觀消費量=國內企業產量+進口總量-出口總量。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美國對中國出口TDI29927噸,占中國總進口比例的16.28%,在華市場份額13.39%。受反傾銷措施制約,傾銷調查期美國對中國出口下降至14313噸,較2003年下降52.17%,在華市場份額下降至4.24%。(2)對中國出口價格單位:美元/噸年份項目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傾銷調查期對中國出口價格148513651570212832943583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數據實施反傾銷措施后,美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出口價格呈上升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3年上升141.28%。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資料及調查機關的調查結果,傾銷調查期,TDI主要原材料甲苯(占原材料成本的比例約50%)的中國平均進口價格較2003年上升109.5%。甲苯價格上漲導致美國TDI出口價格上漲。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美國TDI對中國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4.對第三國出口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美國海關統計數據和美國國內銷售數據,調查期美國TDI的生產商、出口商還同時向除中國以外的第三國(地區)低價出口TDI,占同期其TDI對外總出口量的86.33%,說明美國TDI存在低價尋求國外市場的現象。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其向中國的出口中。上述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原產于美國的被調查產品對中國存在傾銷。2004年開始,美國TDI產能開始減少。產能利用率上升,閑置產能減少。美國TDI產量減少、閑置產能減少的原因雖是由于縮減產能而致,但美國依然擁有強大的出口能力。如果取消措施,其閑置產能得到釋放,出口能力將增強。美國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明顯低于世界市場TDI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美國TDI產業依然需要提高出口能力才能消化其產能。美國需依賴出口的生產能力一直居高不下,2007年高達13.80萬噸。美國國內市場難以消化其剩余產能,TDI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會一直維持在一定水平,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受反傾銷措施的制約,傾銷調查期美國對中國出口數量和在華市場份額與2003年相比均有明顯下降。中國TDI市場需求巨大且增長迅速,對美國TDI出口商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美國對中國出口TDI價格呈上升趨勢,TDI主要原材料甲苯價格上漲導致美國TDI出口價格上漲。此外,美國大量以低價向第三國(地區)出口TDI,說明低價尋求國外市場的需求強烈,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種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對中國出口中。綜上所述,如果取消原反傾銷措施,美國TDI對中國的傾銷可能繼續。七、損害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一)調查期內國內產業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七、八條及《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四、五、六、七條規定,調查機關對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的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進行了調查。證據顯示:1.表觀消費量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的表觀消費量呈逐年增長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的表觀消費量分別為223429噸、284898噸、289990噸、308640噸和338623噸。2007年1—6月為164590噸,2008年1—6月為163760噸。2004年比2003年增長27.51%,2005年比2004年增長1.79%,2006年比2005年增長6.43%,2007年比2006年增長9.71%。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下降0.50%。2.產能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生產能力總體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的生產能力分別為40000噸、40000噸、70000噸、80000噸和65000噸。2007年1—6月為37000噸,2008年1—6月為40000噸。2004年產能未發生變化,2005年比2004年增長75%,2006年比2005年增長14.29%,2007年比2006年下降18.75%。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增長8.11%。3.產量調查期內,國內同類產品產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國內同類產品產量分別為41568.79噸、46840.07噸、51017.64噸、69341.46噸和55382.48噸。2007年1—6月為31831.24噸,2008年1—6月為34588.33噸。2004年比2003年增長12.68%,2005年比2004年增長8.92%,2006年比2005年增長35.92%,2007年比2006年下降20.13%。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增長8.66%。4.開工率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開工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開工率分別為103.92%、117.10%、72.88%、86.68%和85.20%。2007年1—6月86.03%,2008年1—6月為86.47%。2004年比2003年上升13.18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4年下降44.22個百分點,2006年比2005年上升13.79個百分點,2007年比2006年下降1.47個百分點。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上升0.44個百分點。5.銷售量調查期內,國內同類產品銷售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國內同類產品銷售量分別為41385.64噸、46018.49噸、51291.13噸、69605.26噸和52620.07噸。2007年1—6月為30075.01噸,2008年1—6月為35848.06噸。2004年比2003年增長11.19%,2005年比2004年增長11.46%,2006年比2005年增長35.71%,2007年比2006年下降24.40%。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增長19.20%。6.市場份額調查期內,國內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總體呈下降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國內同類產品市場份額分別為18.52%、16.15%、17.69%、22.55%和15.54%。2007年1—6月18.27%,2008年1—6月為21.89%。2004年比2003年下降2.37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4年上升1.54個百分點,2006年比2005年上升4.86個百分點,2007年比2006年下降7.01個百分點。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上升3.62個百分點。7.銷售價格調查期內,國內同類產品銷售價格呈逐年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國內同類產品銷售價格分別為15153.16元/噸、15718.07元/噸、17237.82元/噸、21954.80元/噸和31620.29元/噸。2007年1—6月為28671.96元/噸,2008年1—6月為33355.23元/噸。2004年比2003年上升3.73%,2005年比2004年上升9.67%,2006年比2005年上升27.36%,2007年比2006年上升44.02%。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上升16.33%。8.銷售收入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銷售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銷售收入分別為6.27億元、7.23億元、8.84億元、15.28億元和16.63億元。2007年1—6月為8.62億元,2008年1—6月為11.96億元。2004年比2003年增長15.34%,2005年比2004年增長22.23%,2006年比2005年增長72.84%,2007年比2006年增長8.88%。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增長38.66%。9.稅前利潤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稅前利潤總體呈增長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中國TDI產業呈虧損狀態,虧損額分別為0.39億元、0.29億元和1.80億元。2006年中國TDI產業扭虧為盈,實現稅前利潤1.77億元,2007年中國TDI產業稅前利潤為3.50億元。2007年1—6月為2.00億元,2008年1—6月為2.84億元。10.投資收益率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投資收益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23%、-1.70%、-7.83%、8.57%和17.53%。2007年1—6月為9.76%,2008年1—6月為12.85%。2004年比2003年上升0.53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4年下降6.13個百分點,2006年比2005年上升16.40個百分點,2007年比2006年上升8.96個百分點。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上升3.09個百分點。11.就業人數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就業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就業人數分別為2003人、2013人、2812人、2494人和2459人。2007年1—6月為2524人,2008年1—6月為2225人。2004年比2003年增長0.46%,2005年比2004年增長39.74%,2006年比2005年下降11.31%,2007年比2006年下降1.41%。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下降11.83%。12.勞動生產率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勞動生產率總體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勞動生產率分別為20.75噸/人、23.27噸/人、18.14噸/人、27.79噸/人和22.52噸/人。2007年1—6月為12.61噸/人,2008年1—6月為15.54噸/人。2004年比2003年上升12.16%,2005年比2004年下降22.06%,2006年比2005年上升53.24%,2007年比2006年下降18.99%。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上升23.24%。13.人均工資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人均工資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國TDI產業人均工資分別為16226.40元、17048.65元、18304.32元、23661.74元和28464.40元。2007年1—6月為11185.42元,2008年1—6月為14328.52元。2004年比2003年增長5.07%,2005年比2004年增長7.37%,2006年比2005年增長29.27%,2007年比2006年增長20.30%。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增長28.10%。14.期末庫存調查期內,國內同類產品期末庫存總體呈大幅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國內同類產品期末庫存分別為251.15噸、1049.48噸、790.74噸、526.94噸和3287.64噸。2007年1—6月為2283.17噸,2008年1—6月為2026.15噸。2004年比2003年上升317.87%,2005年比2004年下降24.65%,2006年比2005年下降33.36%,2007年比2006年大幅上升523.92%。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下降11.26%。15.現金凈流量經調查機關實地核查,本案部分申請企業和部分支持企業沒有單獨記錄TDI產品的現金流,按調查問卷規定的方法分攤現金流量不能客觀反映TDI產品的實際經營情況。因此,調查機關認定,本案對現金凈流量指標分析沒有意義。2003年11月22日,商務部發布終裁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征收反傾銷稅后,日本和韓國繼續對中國大量低價出口TDI產品,并加大傾銷幅度。國內TDI產業生產經營仍然處于困境,企業虧損嚴重。河北滄州大化TDI有限責任公司代表國內產業于2004年12月20日向商務部提起對日本和韓國TDI產品(型號為TDI80/20)的期中復審申請。商務部于2005上述證據表明,2003年至2005年,中國TDI市場需求快速增長,2005年比2003年增長了29.79%。中國TDI產業陸續新建和擴建了一批生產裝置,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但由于日本和韓國在中國實施TDI反傾銷措施之后,繼續向中國大量傾銷被調查產品,使得中國TDI產業在2003年至2005年期間,多項經濟指標并未得到明顯的好轉,其中:同類產品產量增長幅度(22.73%)低于產能增長幅度(75%),造成同期開工率下降了31.04%;國內同類產品銷售量增長幅度(23.93%)低于市場需求增長幅度(29.79%),造成同期市場份額下降了0.83個百分點。同時,生產TDI主要原料甲苯價格大幅上漲,使得TDI生產成本相應上升。國內同類產品銷售價格雖增長了13.76%,而生產同類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卻大幅增加了31.14%;銷售收入增長幅度(40.98%)低于總銷售成本的增長幅度(60.22%),表明中國TDI產品銷售收入和銷售價格均未能得到合理的增長,導致中國TDI產業產品稅前利潤大幅下降,中國TDI產業連續三年呈現嚴重虧損狀態。2005年與2003年相比,稅前利潤下降了365.66%,期末庫存增加了214.85%。此外,稅前利潤下降導致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中國TDI產業新建和擴建的生產裝置,投入的大量資金無法正常回收,企業償貸壓力增加。2006年1月10日,商務部做出《期中復審裁定》,提高了對韓國和日本進口商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使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對中國的傾銷行為受到一定的遏制。同時,中國TDI市場需求繼續快速增長,2007年比2005年增長了16.77%。國內產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TDI產品產量、銷售量均呈增長趨勢,國內同類產品銷售價格快速回升,2007年比2005年大幅上升了83.43%。中國因此,調查期內,由于實施TDI反傾銷措施,特別是自2006年1月商務部做出《期中復審裁定》后,使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對中國的傾銷行為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中國TDI市場環境有所改善,中國TDI產業與實施反傾銷措施之前相比,得到了初步的恢復和發展。但是,由于TDI產業具有投入資金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國內產業新建、擴建生產裝置而投入的大量資金尚未完全收回,并且國內產業長期遭受國外進口產品傾銷影響,僅自2006年起才開始逐步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實現了扭虧為盈,國內產業恢復和發展的時間較短,仍然容易受到低價進口產品的沖擊和影響。(二)損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1.中國TDI市場狀況中國TDI產業開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TDI產品市場需求急劇增長。TDI原審調查期內,中國TDI產業處于成長期,市場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本案調查期內,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TDI產品在汽車、造船、飛機、電子、油漆、家具、建筑、礦山加固堵塞、室內裝修、服裝鞋帽、紡織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了中國TDI市場需求逐年穩定增長。2003年至2007年,中國TDI市場需求年均增長幅度達到10%以上,高于同期世界TDI平均增長幅度,自2007年起中國已成為全球TDI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人均TDI消費量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中國TDI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調查期內,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TDI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同時,中國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TDI實施反傾銷措施,改善了中國TDI產業市場環境,為中國TDI產業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陸續新建和擴建了一批TDI生產裝置,中國目前已擁有5家TDI生產企業。中國TDI市場開始逐步進入發展期。到2007年底,中國TDI產業生產能力、產量與原審調查期相比,均有大幅度的增長,但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隨著中國TDI下游軟泡、涂料、彈性體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新應用領域的開拓,我國TDI的需求量將繼續保持年均10%的增長趨勢,達到每年50萬噸左右的市場需求水平,國內TDI的供需狀況基本達到平衡,中國TDI市場將呈現激烈的競爭格局。2.被調查產品進口大量增加的可能性TDI原審調查期內,日本、韓國和美國向中國大量低價出口TDI,出口數量及占中國TDI市場份額均呈逐年上升趨勢,三國合計向中國出口TDI產品數量占同期中國TDI產品總進口量的比重達80%以上。據中國海關統計,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分別為130157噸、195367噸、167687噸、102978噸和91909噸。2004年比2003年大幅上升50.10%,2005年比2004年下降14.17%,2006年比2005年下降38.59%,2007年比2006年下降10.75%。2007年1—6月為38978噸,2008年1—6月為36078噸。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下降7.44%。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市場份額總體呈下降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市場份額分別為58.25%、68.57%、57.83%、33.37%和27.14%。2007年1—6月為23.68%,2008年1—6月為22.03%。2004年比2003年上升10.32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4年下降10.74個百分點,2006年比2005年下降24.46個百分點,2007年比2006年下降6.23個百分點。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下降1.65個百分點。調查期內,日本、韓國和美國向中國出口TDI合計數量占中國TDI總進口量的比例較大,且總體呈小幅上升趨勢。2003年至2007年分別為:70.79%、79.52%、70.60%、63.36%、71.57%,表明上述三國是中國TDI產品的主要進口國。日本TDI市場狀況調查期內,日本TDI生產能力略有增長。2003年日本TDI生產能力為24.8萬噸,2004年至2007年其生產能力均為26.1萬噸。2007年比2003年上升了5.24%。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日本TDI產量分別為23萬噸、24.5萬噸、21.6萬噸、21萬噸和23萬噸。2007年與2003年相比沒有變化。2007年閑置產能為3.1萬噸,占當年產能的11.88%。以上數據表明,日本TDI閑置產能較大,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調查期內,日本TDI國內消費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日本TDI國內消費量分別為6.2萬噸、8.4萬噸、7.7萬噸、7.9萬噸和7.9萬噸。2007年比2003年上升了27.42%。日本TDI可供出口的生產能力變化不大。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日本TDI可供出口的生產能力分別為18.6萬噸、17.7萬噸、18.4萬噸、18.2萬噸和18.2萬噸。2007年比2003年略下降了2.15%,2007年可供出口的生產能力占當年產能的比例達到18.40%。據日本海關統計,調查期內,日本TDI出口數量總體略有下降,由2003年出口TDI16.79萬噸降至2007年出口15.50萬噸,下降了7.68%,平均各年度出口數量占其國內產量比例達到70%以上。以上數據表明,日本TDI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很高,其大量閑置產能需要通過尋求國外市場來消化。據中國海關統計,調查期內,日本向中國出口TDI數量呈下降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日本向中國出口TDI數量分別為60123噸、86656噸、66592噸、45622噸和50642噸。2007年1—6月為23632噸,2008年1—6月為21111噸。2004年比2003年上升44.13%,2005年比2004年下降23.15%,2006年比2005年下降31.49%,2007年比2006年上升11%。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下降10.67%。另據日本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調查期內,日本在各年度出口TDI的眾多國家之中,對中國出口的TDI數量均位居前列,對中國出口TDI數量占其總出口量的年平均比例達到20%以上,中國是日本TDI的主要出口國。韓國TDI市場狀況調查期內,韓國TDI生產能力、產量總體均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韓國TDI生產能力分別為20.8萬噸、27.8萬噸、27.8萬噸、27.8萬噸和27.8萬噸。2007年比2003年上升了33.65%。韓國TDI產量分別為16.6萬噸、26.2萬噸、25.3萬噸、27.2萬噸和26.5萬噸。2007年比2003年大幅上升了59.64%。2007年閑置產能1.3萬噸。以上數據表明,調查期內,韓國TDI裝置開工率維持在較高水平。調查期內,韓國TDI國內消費量很低,總體小幅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韓國TDI國內消費量分別為3.2萬噸、3.5萬噸、3.4萬噸、3.8萬噸和3.8萬噸。2007年比2003年上升了18.75%。韓國TDI可供出口的生產能力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韓國TDI可供出口的生產能力分別為17.6萬噸、24.3萬噸、24.4萬噸、24萬噸和24萬噸。2007年比2003年上升了36.36%,2007年可供出口的生產能力占當年產能的比例高達86.33%。據韓國海關統計,調查期內,韓國TDI出口數量逐年增加,由2003年出口TDI13.56萬噸增加至2007年出口25.51萬噸,2007年比2003年出口數量大幅增加了88.13%,2007年出口數量占其國內產量比例達到96.26%。以上數據表明,韓國TDI具有強大的出口能力,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很高,對外出口是韓國TDI生產企業銷售產品的主要方式。據中國海關統計,調查期內,韓國向中國出口TDI數量呈下降趨勢。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韓國向中國出口TDI數量分別為40107噸、91614噸、88252噸、52091噸和30767噸。2007年1—6月為13607噸,2008年1—6月為9414噸。2004年比2003年大幅上升128.42%,2005年比2004年下降3.67%,2006年比2005年下降40.97%,2007年比2006年下降40.94%。2008年1—6月比2007年1—6月下降30.82%。另據韓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調查期內,韓國在各年度出口TDI的眾多國家之中,對中國出口的TDI數量較大,占其總出口量的比例較高,2004年對中國出口TDI比例達到50%以上,中國是韓國TDI的主要出口國。美國TDI市場狀況調查期內,美國關閉了一些小規模的TDI生產企業,使其生產能力呈下降趨勢,但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TDI生產國。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美國TDI生產能力分別為66.8萬噸、6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