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 洞庭(修改稿2) 副本 副本_第1頁
詩韻 洞庭(修改稿2) 副本 副本_第2頁
詩韻 洞庭(修改稿2) 副本 副本_第3頁
詩韻 洞庭(修改稿2) 副本 副本_第4頁
詩韻 洞庭(修改稿2) 副本 副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韻洞庭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瞧,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恰如一只雄雞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這神圣的土地上,有一塊人杰地靈的沃土,它如一個偉人的頭像,兩眼凝視著前方,這就是我們的家鄉湖南省。HYPERLINK三湘四水,熱土瀟湘,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喻,這湖便是《八百里洞庭美如畫》(音樂響起)簡介五湖,詳介洞庭湖過渡:是呀,八百里洞庭美如畫,說到洞庭湖,我便想到了一個詞——“五湖四海”。五湖就是指中國的五大淡水湖——分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五湖中只有洞庭湖屬于我們湖南省,所以今天我們單講洞庭湖。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曾號稱“八百里洞庭”。據水利部門測算,面積約2625平方公里,湖盆周長為公里,是中國第二大HYPERLINK淡水湖。洞庭湖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因為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所以盛產水稻;長江流經于此,河網稠密,有利于淡水水產業的發展,所以洞庭湖又有一個美稱,知道叫什么嗎(既盛產稻谷,又利于魚的生長)所以又把洞庭湖區稱為“魚米之鄉”。瞧,洞庭湖的魚兒游到了我們的屏幕上,再看看,它和米粒組成了什么呢看,這個標識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吧!(評價:從你們的眼神中我讀出了驚奇!)你知道這個標識蘊含著什么嗎(學生說)湖南衛視臺標蘊含了“魚米之鄉”的含義。左下方的缺口象征著魚,而中間的空白則是一個放大的米粒形狀,這象征著有“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南。湖南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洞庭湖),這個缺口部分也代表著洞庭湖。三、沿汩羅江走進屈原和《楚辭》同學們,大河大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四大文明古國均誕生于大河大江流域。(如中國的黃河流域,古埃及尼羅河流域,古印度的恒河流域,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作為區域文化的湖湘文化,雖說它更多承載的是“湖”的文化,但湖終究是萬涓江水匯集而成。面積二千多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匯集了湖南數條大河大江的水,湖南的四大河流湘、資、沅、澧都匯入了洞庭湖,除去這四條大河,湖南排名第五的河流就是汩羅江了,汩羅江的水直接流入了洞庭湖。說到汩羅江,你想到了什么(端午節、龍舟、屈原等)姓屈、名平,字原,HYPERLINK戰國末期HYPERLINK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被譽為“中華HYPERLINK詩祖”、“HYPERLINK辭賦之祖”。最終以其憂國憂民之心,悲憤地在端午日自投HYPERLINK汨羅江而死。屈原流放在洞庭湖區一帶多年,期間留下了許多著作。《HYPERLINK離騷》《HYPERLINK九歌》《HYPERLINK九章》《HYPERLINK天問》,他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之所以叫楚辭,“楚”就是楚地,當時湖南湖北一帶,“辭”是一種文體)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HYPERLINK楚辭》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是中華文學寶庫不朽的華章。(一)誦讀《楚辭》詩句,初步感受屈原的精神。過渡:在這部詩歌總集中,我節選了幾句想和大家一起品讀: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想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你讀懂了這句楚辭嗎【今譯】只要是我心中美好的理想,就算是死了我也不會后悔。每每讀到這一句的時候,他那堅貞不屈的性格不禁讓我想屈原是:(姓屈性不屈)性:性格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今譯】這句楚辭是指我擦拭著辛酸的眼淚,哀嘆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這又不禁讓我想到:名平鳴不平)鳴:表達3、還有一句是我們很熟悉的,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譯】這句楚辭告訴我們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去探索。孩子們,我們在學習中也應該這樣“吾將上下而求索”,來,再一次誦讀,把這句楚辭送給同伴,送給自己。我僅選擇了三句和大家一起品讀,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品讀《楚辭》(推薦《楚辭》這本書),誦讀經典。現在“憶屈原、誦楚辭”逐步成為端午節新的習俗。四、介紹湖中的君山過渡語:感受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精神和壯舉,沿著汩羅江水繼續西行,我們來到了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在南洞庭湖中,有一處四面環水的島,這就是歷代文人墨客喜歡造訪并歌詠的君山。這座山原本叫洞庭山,為什么后來改名為君山呢有這樣一個故事,請聽:(講述故事)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久久不歸,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君妃)、女英(湘妃)便去尋找他,沿途一路打聽,途中一位農夫說舜帝可能去了洞庭山,于是他們又劃著小船趕往洞庭山,果真在洞庭山見到了舜帝手下的士兵和隨從。但不見舜的身影,原來舜卻了蒼梧,這二妃高興不已,決定就在洞庭山等待舜帝的凱旋歸來。可是沒過多久,噩耗傳來,舜帝戰死在蒼梧。二妃突然聽到舜帝已死,悲痛欲絕,望著茫茫的湖水痛哭流涕,點點淚珠灑于竹上,竹子上呈現出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斑竹”,據傳竹上斑點是二妃啼哭流下的淚痕,所以又名湘妃竹。不久,二妃憂郁成疾,死于洞庭湖,葬于洞庭山,屈原稱這兩妃為“湘君”,為紀念二妃,改洞庭山為君山。這便是君山的來歷。一望無際的湖水之中有這么一處孤島,本來就顯得清幽神秘,何況這里還留下了這那么多的傳說。給君山和洞庭帶來了更多神奇。當然這只是傳說故事,君山后來成為許多詩人歌詠的對象,你們知道描寫君山的古詩嗎比如我們熟悉的詩人劉禹錫曾寫下《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生齊誦《望洞庭》。師: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青螺。詩中并沒有出現“君山”一詞,但是我們卻感受到了君山的小巧玲瓏和秀麗風光。詩仙李白也曾游覽洞庭湖并寫了《游洞庭湖五首》《游洞庭湖五首》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馀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請一名同學讀,讀完后追問:帝子瀟湘指誰(舜的二妃湘君夫人)(湘君夫人走了,只剩枯黃的秋草還留在洞庭湖邊。秋風輕輕把湖面的落葉掃開,留下一片如同玉鏡一般的湖水,倒映在湖水中如同山水畫一樣的正是君山。)現在的君山島上,剛進景區就會看到兩塊石雕:上面雕刻著兩首詩,其中“白銀盤里一青螺、丹青畫出是君山”格外醒目。千古名句讓洞庭湖更加秀美。五、登岳陽樓,了解《岳陽樓記》站在君山東望,便可遙見一座獨特古樸的樓閣,我不由得想起“洞庭天下水,HYPERLINK岳陽天下樓”。這樓便是岳陽樓。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古代的亭、臺、樓、閣留下的不僅是建筑,這些古建筑蘊含著歷史與文化。泛一葉輕舟,到洞庭湖畔我們便可登臨岳陽樓。從古至今,無數詩人、作家登過岳陽樓并留下不朽的詩篇,現代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登上岳陽樓后這樣贊美湖光秋色。《登岳陽樓》HYPERLINK現代

HYPERLINK\o"老舍的詩全集"老舍昨別秦皇島,今上岳陽樓。

湖光八百里,風色近中秋。好一句湖光八百里,風色近中秋。八百里洞庭的浩瀚和湖光秋色就藏在老舍先生的這二十個字中。(你們登過岳陽樓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岳陽樓最有名的就是北宋時期范仲淹寫下的《岳陽樓記》。膾炙人口的《HYPERLINK岳陽樓記》使岳陽樓著稱于世。這篇文章編寫在初中語文課本里,等你們上了中學就會學到全文,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慶歷年間,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滕子京很有才,是范仲淹的好友,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請范仲淹作記。同學們,如果我們要描寫一處風景名勝,是不是會選擇熟悉的景點,自己游覽過的地方。你們猜測一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他去過幾次洞庭湖曾幾次登臨岳陽樓其實范仲淹寫此文時并未登臨岳陽樓,滕子京請他作記,給他的只是一幅《洞庭晚秋圖》,他憑借此圖寫出了《岳陽樓記》。當我從歷史書上看到這一內容的時候,對這幅圖畫充滿了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一副圖能讓他產生靈感寫了如此震憾的文章呢我想知道這幅收藏在哪個博物館里。很遺憾,這幅圖已經失傳了,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遐想。雖然我們無法目睹這副作品的真跡,但是后來又有許多畫家以洞庭湖為素材創作。湖南畫家鄧輝楚先生曾畫過《八百里洞庭全圖》,這幅作品長72米,是一幅巨幅長卷作品。看,這就是《八百里洞庭》的剪影,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欣賞。范仲淹雖然沒有登上岳陽樓,但他寫道: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誰來說一說,這一句給你留給你什么感受(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多么壯麗的景象!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剛剛我告訴了大家,滕子京是被降職到巴陵郡,史書中記載滕子京很有才,但也很自負,他不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范仲淹想:平時我們給你提建議你不愿意收受,今天既然請我作記,那我就含蓄地勸告你一句。所以在此文中寫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含蓄規勸他要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HYPERLINK處事深遠與豁達HYPERLINK胸襟。其實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慶歷新政失敗之后,因為新政失敗范仲淹自己也被貶到鄧州,它寫這篇文章時,正好也借洞庭湖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闡述了最高人生境界,那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擔憂愁,為人民幸福出力。)《岳陽樓記》是美文,它有景,更有情;有境界,更有擔當。可能正是因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才有了咱們長沙精神,有誰知道長沙精神是什么——“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作為湖南人,我們要感謝范仲淹,是他把這篇美文的出發點放在了湖南,放在了洞庭湖,他在一千多年前宣傳了洞庭湖。如果沒有一千多年前的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