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保護學期末復習題_第1頁
園林植物保護學期末復習題_第2頁
園林植物保護學期末復習題_第3頁
園林植物保護學期末復習題_第4頁
園林植物保護學期末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園林植物保護學期末復習題園林植物保護學復習題

1.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的類型有性孢子:

1)合子:由兩個同型的游動配子結合,形成二倍體細胞核的合子(2N)。2)卵孢子:由兩個異型的配子囊結合,在藏卵器中產生卵孢子(2N)。

3)接合孢子:是由兩個同型但性別不同的配子囊相結合,經過質配和核配后形成(2N)。4)子囊孢子:是由異型配子囊(雄器和產囊器)相結合,經過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而成(N)。

5)擔孢子:是擔子菌產生在擔子外面的,一般為四個單倍體孢子(N)。無性孢子:

1).游動孢子(1)孢子囊(2)孢子囊萌發(3)游動孢子

2).孢囊孢子(1)孢子囊及孢囊梗(2)孢子囊破碎釋放出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

4).分生孢子(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萌發5).芽孢子6).粉孢子

2.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環圖3.病原物的致病機制

a)奪取寄主的營養物質和水分;b)對植物施加機械壓力;

c)產生對寄主正常生理活動有害的代謝產物。4.病害流行的基本條件

a)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b)致病力強的病原物的大量存在c)發病的環境適時出現5.園林植物的抗病機制

1)結構抗病性:即植物利用組織和結構的特點阻止病原物接觸、侵入與在體內的擴展、破壞。

先天性的防衛結構:如植物表面密生的茸毛,或很厚的蠟質層等。后天性的防衛結構:如在病部形成木栓層或壞死斑等。

2)生化抗病性:即植物的細胞或組織發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產生對病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

先天固有生化抗性:如蔥蒜類、松柏類分泌的揮發性物質。后天誘導生化抗性:如生理代謝途徑的改變。6.田間如何區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

a)第一,觀測病癥。侵染性病害往往后期有明顯病癥出現,并且病癥的發生是一個

漸進的過程;非侵染性病害無病癥出現,病癥的發生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b)其次,侵染性病害在田間的分布往往有明顯的發病中心,呈點發狀,而非侵染性

病害無明顯發病中心,呈片發狀;

c)第三,侵染性病害在一個特定地點,尋常只發生在個別或少數種類寄主上;而非

侵染性病害則在多種寄主上發生類似病癥。

7.田間如何區分真菌細菌病毒病原體病害

a)真菌病害在病部往往有病癥出現,多半是真菌的營養體或繁殖體,可以通過肉眼

或顯微鏡觀測識別,這些病癥往往呈粒狀、粉狀、霉狀等;b)細菌病害在病部往往有白色菌膿溢出;

c)病毒病害往往表現為花葉、黃化等;

d)植原體病害往往表現為叢枝、花器異常、矮縮等;8.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PPT園林植物保護學——病害篇,56頁)

1.消除侵染來源

?在地區之間調運種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植物產品時,應嚴格執行植物檢疫措施,

防止病區擴大。在病區內首先選用無病種子、苗木、球莖、鱗莖等繁殖材料,培育無病種苗,或進行種苗消毒,以消滅所攜帶的病菌。搞好苗圃、庭園及花壇、綠地的衛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等是防治植物細菌病害的重要途徑。2.園林技術防治

?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避免對植株造成傷口和及時保護傷口,防止病

菌侵入;實行輪作、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等,都是防治細菌病害的重要措施。3.抗生素治療

?目前常用鏈霉素、四環素等防治花卉細菌病害。9.如何園林植物的栽培措施防治病害(需具體闡述,見P75-77)1.選用無病繁殖材料2.培育健苗

3.植物的合理配置與輪作4.改善植物生長的環境條件5.場圃衛生

10.昆蟲常見目的特征和代表性昆蟲(P203)1.直翅目:蝗蟲、蚱蜢、螻蛄、蟋蟀、蟈蟈

2.鱗翅目:(蛾類、蝶類)鳳蝶、粉蝶、蛺蝶、弄蝶、夜蛾、螟蛾、尺蛾、舟蛾、刺蛾3.同翅目:蟬、葉蟬、蠟蟬、蚜蟲、介殼蟲、木虱、粉虱

4.鞘翅目:步甲、金龜甲、吉丁甲,叩甲、瓢甲、天牛、葉甲、象甲5.半翅目:(椿象)蝽科、緣蝽科、獵蝽科、盲蝽科、網蝽科11.昆蟲的基本外部特征。

身體左右對稱;整個體軀被有幾丁質的外骨骼;身體有一系列體節組成,有些體節具有分節的附肢;體腔就是血腔,循環系統位于身體后面,神經系統位于身體腹面。昆蟲成蟲期具有以下特征:

(1)體軀由若干體節組成,這些體節集合成頭、胸、腹3個體段;

(2)頭部是取食與感覺的中心。具有口器和觸角,尋常還具有單眼和復眼;(3)胸部是運動與支撐的中心。具有3對足,一般還有2對翅;

(4)腹部是生殖與代謝的中心。其中包含著生殖系統和大部分內臟,無行動用的附肢。(5)有些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內部及外部形態上的變化,才能轉變為成蟲。

這種體態上的改變稱為變態。有些低等的昆蟲在發育過程中無變態(如衣魚);有些則不完全變態(如蜻蜓);有些高等的昆蟲是完全變態的(如蝴蝶)。(6)會鳴叫的昆蟲是雄性,雌性不會鳴叫。12.列舉昆蟲幼蟲的基本類型和主要特點。

昆蟲的幼蟲可分為兩大類,即若蟲和幼蟲。多數完成胚胎發育寡足期的不完全變態類得幼蟲稱為若蟲,其外形與成蟲相像;完成胚胎發育不同時期的全變態類的幼蟲稱為幼蟲。幼蟲分為以下4類:A原足型幼蟲:

幼蟲在胚胎發育早期孵化,頭部和胸部的附肢不發達,腹部不分節,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簡單,器官發育不全;幼蟲不能獨立生活,浸浴在寄主體液或卵黃中,通過體壁吸收寄主營養繼續發育。代表是寄生性的膜翅目昆蟲。B多足型幼蟲:

幼蟲除3對胸足外,腹部還有多對附肢,各節的兩側具有氣門。蠋式:腹部第3-6節及地10節各有1對腹足,這些腹足端部具有趾鉤列,如蝶、蛾幼蟲。偽蠋式:除胸足外,還有6-8對腹足,腹足均無趾鉤列,如膜翅目葉蜂類幼蟲。C寡足型幼蟲:

幼蟲只具有胸足。代表鞘翅目和部分脈翅目昆蟲。具有捕食性的稱為蛃型幼蟲,如步甲幼蟲;其他有蠐螬式幼蟲體雄壯,3對胸足,無尾須,靜止時成C型彎曲,如金龜子幼蟲;蠕蟲式幼蟲,體修長,前后寬度相像,胸足較小,如叩頭甲幼蟲。D無足型幼蟲:

幼蟲身上沒有任何附肢,既無胸足,也無腹足。按頭部或骨化程度:全頭無足式,具有充分的骨化頭部;半頭無足式,頭部僅前半部骨化,后半部縮入胸內;無頭無足式,頭部十分退化,完全縮入胸部。

13.列舉昆蟲蛹的基本類型和主要特點。

離蛹:其特點是附肢和翅芽不貼附在身體上,可以活動,同時腹節間也可以自由活動。如鞘翅目的昆蟲的蛹。

被蛹:觸角和附肢緊貼在蛹體上,不能活動,由堅硬而完全的蛹殼所包被。如鱗翅目蝶、蛾類的蛹。

圍蛹:蛹的本體為了離蛹,但緊湊包被于末齡幼蟲的蛻皮殼內,即直接于末齡的皮殼內化蛹。如蠅類的蛹。

14.昆蟲的足的類型及代表性昆蟲。

A.步行足(walkinglegs,ambulatoriallegs)為昆蟲中最常見的足,如步行甲的3對足。B.騰躍足(jumpinglegs,sal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