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史元_第1頁
中國工藝美術史元_第2頁
中國工藝美術史元_第3頁
中國工藝美術史元_第4頁
中國工藝美術史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第一節緒言蒙古國:公元1206~1271年

元:

公元1271~1368年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一、時代與工藝美術多種文化并存:蒙古族、伊斯蘭、漢族傳統以及藏傳佛教、歐洲基督教、高麗前三種是主要文化類型工藝美術品常是文化交流的結晶中國工藝美術史元蒙古族文化——

飲食起居、服飾的民族特色滲透工藝美術:色尚:白、藍(織物、青花)數字:重九惡七(裝飾數量)品種:氈罽飲食:造型碩大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伊斯蘭文化——早期西征建立的喜愛大量穆斯林工匠東遷廣設局院。納石失、撒答剌欺大批伊斯蘭產品輸入伊斯蘭風(裝飾帶等)中國工藝美術史元漢族傳統文化——漢匠是主要制作者傳統樣式均被保留新組合令面貌大異宋金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二、生產格局時代特點:官府作坊極多中央性:歸隸:主要屬工部、將作院、儲政院。分布: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內蒙正藍旗)一帶最集中地方性:散處各地,以織染局為主民間生產:北方不及江南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第二節織繡印染一、引言絲織興盛:僅中央性官府織染作坊即有64所以上官府作坊常規模很大:東織染局3006戶重要產區:杭州一帶、兩都一帶托:特殊的織物長度計量單位織染的發展:緞的成熟織金錦的繁榮棉布的普及氈罽的盛行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二、著名絲綢品種1、織金錦兩種產品與其差異:納石失(納失失、納赤思、納阇赤),當譯自波斯語。最尊貴、影響最大的面料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團窠獅身人面蚊納石失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團龍鳳紋織金錦佛衣披肩中國工藝美術史元2、撒答剌[là]欺團窠對格力芬紋錦被面局部中國工藝美術史元3、纻絲(緞)特點:表面浮線較長,光滑、柔軟、亮澤歷史:宋欠成熟元備受喜愛,官府作坊的主流產品明清大發展,成為代表性絲綢品種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云龍紋緞裙局部中國工藝美術史元4、刻絲已知的一般制品僅產在嘉興民間中葉以前,實用品為主流后期,宮中刻絲已帶較多的欣賞性質

紫湯荷花紋刻絲靴套(蒙古國)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刻絲牡丹圖團扇面刻絲云龍圖扇面(元后期)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緙絲東方朔偷桃圖軸元縱58厘米橫33厘米中國工藝美術史元5、織御容和織佛像織御容——圖案:已故帝、后及王、妃的大幅肖像用途:供奉祭祀制作:官府作坊為皇家織造。先畫后織工藝:當為刻絲工藝家:阿尼哥是現知制作的第一人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刻絲須彌山曼荼羅(元后期)刻絲須彌山曼荼羅局部中國工藝美術史元6、刺繡實用性刺繡的興盛繡佛經刺繡羅夾衫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刺繡滿池嬌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三、絲綢裝飾1、色彩——單色織物流行白藍紅褐綠黑的常見與原因2、圖案(除納石失、撒答剌欺)——題材:花鳥主流八吉祥:寶輪、法螺、寶傘、寶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8種藏傳佛教吉祥物。入元,開始進入內地裝飾吉祥圖案中國工藝美術史元裝飾方法織、繡為主,還有繪畫、印金帝王親貴奢華,常以珍珠、寶石裝飾中國工藝美術史元梅雀紋綾袍局部印金綾袍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元世祖皇后畫像元世祖忽必烈像中國工藝美術史元

四、棉布歷史:地域偏遠,發展緩慢。入元改變著名產地:松江(在今上海)黃道婆貢獻:帶來先進工具和技術,傳授鄰里裝飾的變化:先織紋,元晚期印染圖案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五、氈罽

定義:氈,用羊毛等經濕、熱、擠、壓等制成的片狀材料罽,細密的毛織物統治集團重視:兩都一帶,官府氈罽作坊已知有16處用途:蒙車、籍地、鋪陳、障蔽、裁衣制服氈的裝飾方法:染色、刻氈罽裝飾方法:染色、刺繡、織金西域毛織物源源進入中土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第三節陶瓷一、引言窯場分布:北方,今河南與山西、河北的南部最密集南方,今浙江、福建、江西尤其集中景德鎮:唯一的官府瓷器作坊——浮梁磁局,屬將作院。元瓷成就的代表,瓷都的開始外銷及其影響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二、景德鎮窯1、青花定義: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胎上繪畫圖案,再罩釉、燒成的瓷器。器物呈白地藍花或藍地白花的效果歷史:出現于唐,至元,因蒙古族尚白尚藍大發展,從此成為中國瓷器代表,并對世界影響巨大典型的元青花:用波斯鈷料,裝飾繁密,器物常碩大裝飾帶與蒙古族的重九惡七中國工藝美術史元青花角端鸞鳳紋盤中國工藝美術史元青花花卉八寶紋盤(元)中國工藝美術史元青花雙龍紋四系扁壺中國工藝美術史元青花獅戲紋八棱玉壺春瓶青花蕭何追韓信圖梅瓶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中國工藝美術史元2、釉里紅定義:以氧化銅為呈色劑,在坯體上繪畫圖案,然后罩釉、燒成的瓷器,器物呈白地紅花和紅地白花效果創始于元,數量不多元制面貌近青花而略粗中國工藝美術史元釉里紅高足轉杯中國工藝美術史元釉里紅松竹梅紋玉壺春瓶高33cm,口徑8.8cm,足徑11.3cm。瓶撇口,細頸,圓腹,平底,圈足。通體釉里紅紋飾:里口沿繪卷枝紋一周,頸部繪蕉葉紋,頸、腹之間繪變形海水、卷枝紋各一周,腹部主題紋飾為松竹梅,襯以山石、芭蕉、靈芝紋。近足處繪蓮瓣紋一周,圈足上亦繪卷枝紋。釉里紅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一個品種,燒成難度大。此件玉壺春瓶繼承元代釉里紅的燒制技術,紅呈色較純正,紋飾清晰,是明初景德鎮釉里紅之佳作。中國工藝美術史元3、藍釉、紅釉瓷器釉中含氧化鈷或氧化銅紅釉器少于藍釉中國工藝美術史元3、藍釉、紅釉瓷器釉中含氧化鈷或氧化銅紅釉器少于藍釉中國工藝美術史元描金折枝梅紋藍釉杯中國工藝美術史元藍釉描金匜

中國工藝美術史元4、卵白釉釉白而微青,如鵝卵,乳濁景德鎮燒造最多的一種。“太禧”和“樞府”前者,僅見盤,皇家祭器。后者,多為折腰碗,樞密院及其下屬機構的公用瓷中國工藝美術史元“樞”、“府”款印花白釉折腰碗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卵白釉印花“太禧”銘云龍紋盤中國工藝美術史元5、青白瓷胎較粗、釉較差時代風氣令裝飾遠較宋豐富(元代普遍現象)青白瓷觀音像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三、磁州窯白地黑花童子紋大瓶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四、龍泉青瓷青瓷人物紋八棱瓶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五、哥窯青瓷青釉獸耳爐時代:主要在元末明初

窯址:杭州或龍泉大窯特點:仿宋官窯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六、琉璃以鉛為助熔劑低溫陶器兩次燒成常做建筑裝飾,也有供器元代產地:山西、大都大都四窯場,“領匠夫三百余戶,營造素白琉璃磚瓦”

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元琉璃鏤空三彩龍鳳薰爐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玻璃蓮花盞、托元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第四節其他門類一、漆器素髹器仍為主流高檔品精美1、雕漆和張成、楊茂名工:元末嘉興西塘(在今嘉善)的張成、楊茂地位:二人造詣高、影響大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剔紅山水人物圖圓盒中國工藝美術史元

剔紅雙層茶花海棠紋圓盤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張成造"曳杖觀瀑圖剔紅盒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張成造”款剔犀盒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剔犀云紋葵瓣式盞托中國工藝美術史元2、螺鈿和黃生名工:元中后期活動于大都的黃生江西廬陵的螺鈿家具中國工藝美術史元螺鈿樓閣圖黑漆盤殘片中國工藝美術史元

3、戧金銀和彭君寶風貌:圖案繁密,一改宋風名工:元初嘉興西塘彭均寶4、木質銀裹漆甕局院:應為工部油漆局的產品時間:1285年做成用途:宮廷貯酒器形制:高逾一丈,“銀內而金外,鏤為云龍”,“貯酒可五十余石”遭際:明初拆除元朝宮殿時棄毀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二、金屬器1、金銀器數量:極多,上層鐘愛出土物面貌:近南宋記載與出土不符:明初大破壞名工朱碧山元后期嘉興魏塘人古代名氣最大的銀工今僅存其銀槎中國工藝美術史元團花紋銀奩中國工藝美術史元“聞宣”款雙鳳紋金花銀果盒中國工藝美術史元鳳凰衛視臺標中國工藝美術史元“朱碧山”款銀槎(chá

)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三、玉石器造作:官府造作興盛。宮殿裝飾材料:和田玉、瑪瑙(江南“價過于玉”)玉貫耳蓋瓶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瀆山大玉海中國工藝美術史元第五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