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測試_第1頁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測試_第2頁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測試_第3頁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測試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測試適用年級:八年級建議時長:0分鐘試卷總分:40.0分一、單選類1.下列關于九一八事變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它使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②它使當時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開始發生變化

③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國共合作抗日的主張

④它使蔣介石立即放棄“圍剿”紅軍,聯共抗日(2.0分)(單選)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中共制定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主要依據是()(2.0分)(單選)A.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日矛盾發展成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B.國民黨內部分化加劇,多數國民黨將領要求與共產黨合作C.國共矛盾仍然是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D.國共兩黨的矛盾已經解決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2.0分)(單選)A.九一八事變爆發B.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C.西安事變和平解決D.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4.下列關于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各界的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2.0分)(單選)A.蔣介石命令張學良率東北軍將士予以堅決的抵抗B.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統一行動共同抗日C.中國共產黨與東北人民組織了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D.南京國民政府迅速制定了以軍事抵抗為主、外交斡旋為輔的方針5.中共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出發點是()(2.0分)(單選)A.改善兩黨關系B.粉碎親日派的企圖C.實現全民族的抗日D.尋找發展紅軍的機會6.尋訪古跡、實地考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古城西安是中國歷史的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了()

①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②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③光緒年間的“公車上書”④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2.0分)(單選)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西安事變后,蔣介石被迫接受的條件是()(2.0分)(單選)A.停止內戰,聯共抗日B.停止內戰,一致抗日C.停止內戰,一致對外D.停止內戰,實行抗戰8.日本早在1931年就對中國發動了侵略,而我們卻把七七事變作為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主要原因是()(2.0分)(單選)A.日本對中國發動了更大規模的進攻B.事變加速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進程C.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D.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9.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能一步一步入侵中國的根本原因是()(2.0分)(單選)A.日本帝國主義急于擺脫國內危機B.東北邊防聯軍執行不抵抗命令C.國民黨的妥協退讓D.中國共產黨力量有限,無法全力抵抗10.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的主要目的是()(2.0分)(單選)A.控制華北B.占領平津C.為全面侵華找借口D.迫使國民黨政府讓出東北11.七七事變發生后,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中國軍隊是()(2.0分)(單選)A.八路軍B.新四軍C.國民革命軍D.抗日義勇軍12.下列關于盧溝橋事變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0分)(單選)A.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人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B.日本軍隊悍然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C.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D.蔣介石下令不準抵抗13.面對日軍大規模進攻北平、天津,指揮部隊英勇奮戰、為國捐軀的二十九軍副軍長是()(2.0分)(單選)A.佟麟閣B.趙登禹C.申仲明D.馬占山14.下列關于臺兒莊戰役的敘述,正確的是()(2.0分)(單選)A.發生在1937年B.是李宗仁指揮的C.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大捷D.發生在河南省15.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重大勝利的戰役是()(2.0分)(單選)A.七七事變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D.百團大戰16.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最主要的因素是()(2.0分)(單選)A.蘇聯出兵中國東北B.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C.中華民族的團結抗戰D.日本國內的反戰運動17.百團大戰最重要的意義是()(2.0分)(單選)A.破壞敵人的交通線B.摧毀了日偽軍的據點C.沉重地教訓了國內投降分子D.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18.從1938年開始,日軍集中大部分兵力進攻中共建立的敵后根據地的主要原因是()(2.0分)(單選)A.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人數和裝備已經超過了國民黨軍隊,成為日軍最大的威脅B.蔣介石和他領導的國民政府已經公開投降,只有中共領導的抗日軍民還在堅持抵抗C.中共領導的敵后根據地發展迅速,對日軍后方構成了嚴重的威脅D.中共領導的敵后根據地所在地區資源豐富,是日軍垂涎已久的寶地19.下列戰役中,能夠反映中國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領導中國軍民英勇抗戰的是()(2.0分)(單選)A.臺兒莊大捷和百團大戰B.鎮南關大捷和淞滬抗戰C.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大捷D.平型關大捷和南京保衛戰20.臺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