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_第1頁
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_第2頁
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_第3頁
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_第4頁
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

七、結語:“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次散步成為定格在讀者心中的溫馨的畫卷。我們在課堂上徜徉:我,我的學生,我的朋友和導師。這節課,希望也定格在我們的心中,提醒我們感受生活,學會懂你。”

教學設計方案篇3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么?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么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于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

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啟下

教學設計方案篇4

學習目標:

1.初步建立生字的偏旁部首與生字字義之間的關系。2.學會數量詞的使用。3.學會成語故事。4.了解萬物與太陽的關系。5.學寫“風、日、小、問、田、水”,回認“喝、咬、吞、吐”及課表。6.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認一認1.生自由讀兒歌,不會認的字拼拼音。2.分小組讀兒歌。3.指名讀。4.全班齊讀。5.認識口字旁的生字,在文中畫出來。6.理解兒歌的意思。7.你還能找到哪些有口字旁的字。二、讀一讀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數量詞的用法。2.一行一行地讀,想象每一行詞語連起來以后的表示的畫面,還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初步感受詞語的邏輯變化,數量詞越多,第三四行表現的范圍越來越大。讀的時候要感覺到變化。3.將四行連起來讀,邊讀邊想像一幅完整的畫卷:鳥語花香、山清水秀三、讀成語故事1.借助拼音讀通短文。2.同坐互相讀給對方聽。3.全班齊讀,說說想到了些什么。4.你能將故事講給大家聽嗎?四、認一認1.學生自己認一認,看自己會認多少字,回憶一下這些字都是怎樣認識的,還沒有認識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讀。2.小組間讀給其他同學聽。3.全班齊讀。4.讓學生說自己在生活中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將自己認識的字和大家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探究與發現(一)想一想,說一說

1.學生觀察圖畫,看看圖上畫的什么?

2.讀小女孩說的話。

3.自己想一想與同座說一說。

4.鼓勵生多說,如看到樹可能會聯想到傘、森林、春天……

5.如果將生的想象受到圖的限制,師可相機增加一些可供想象的內容。

(二)寫一寫

1.讀田字格里的六個字。

2.生仔細觀察這些字是什么結構,說說怎么記,寫時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3.指導生在田字格中描紅、寫字。

4.寫完后互相評一評。

(三)看太陽的顏色

1.提前布置任務,自己思考、嘗試,可以按書中的圖示做一做,還可以自己想辦法。

2.課上小組討論,你是按哪種方法做的?怎么做的?可以說一說,也可以一邊演示、一邊說。(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努力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說清楚)

3.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4.頒發“口才獎”、“發現獎”。

二、我的作品

1.在右上角貼上自己的照片或寫上自己的名字。

2.激發興趣,引導生關注自己的優點,努力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

3.提供展示空間。生認真完成作品(互評)

三、師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感受我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勞動者提供的服務。

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交流,通過議一議、寫一寫、畫一畫樹立為他人服務是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勞動者的感激。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重難點:

感受勞動者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教學過程:

一、談早餐,引出課題

1、同學們早餐都會吃些什么呢?

2、誰能告訴我,這頓早餐包含著哪些人的勞動汗水呢?(種糧食的農民、生產面粉的工人、烤面包的師傅、商店里的服務員、掙錢的父母等)

3、是呀,原來準備一頓早餐卻需要這么多人的服務。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很多為我們服務的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也許平日里我們忽略了他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共同尋找他們的蹤跡吧!

板書課題:9、為我們服務的人

二、引導發現,提升認識

1、活動一在一分鐘的時間內寫出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

(1)除了剛才所提到的勞動者,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能在一分鐘里寫得最多。

(2)學生在一分鐘的時間內寫出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

(3)分小組匯報所寫的數量。

(4)集體交流。

(5)一分鐘的時間太短,根本沒有辦法寫完。這也說明,我們的生活每一刻離不開勞動者的服務。

2、活動二故事會——我所了解的勞動者

(1)師講述故事園《傳遞快樂》。

(2)請學生講故事

(3)交流聽故事后的體會。

(4)小結:即使是一份最普通的職業也是很重要,光榮而艱辛的`,也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幫助,隨機板書(重要,光榮,艱辛,快樂)

3、假設: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1)如果沒有了這些平凡崗位上的人們為我們服務,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如果沒有醫生,我們生了病怎么辦呢?

如果沒有交通警察,我們會……

如果沒有電視臺的叔叔阿姨,我們……

如果沒有……,我們……

(2)說說你的親身經歷和感想:沒有了他們,我的生活……

(3)小結:每一個行業勞動,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勞動沒有貴賤之分,每一項勞動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一位勞動者都是應該受到尊敬的。(隨機板書:感激,尊敬)

(4)趕緊拿起筆,盡情地寫下你想說的話吧!也許,你有很多人想感謝,現在,你最想感謝誰呢?播《感恩的心》音樂,學生寫感激小語。

我對我們的班干部說:

我對我的老師說:

我對校園的清潔工人說:

我對警察說:

……

三、明辨是非,回歸生活

1、活動四他們這樣做,對嗎?

請同學們根據教材提供的情景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畫面,討論這樣做對不對,如果不對,應該怎樣改正。

(1)小倩邊吃雪糕,邊把雪糕包裝袋隨地亂扔。()

(2)在吃晚飯時,琳琳對媽媽說:你做的這些菜一點也不好吃。()

(3)方方對媽媽說:你給我買的寫字筆太普通了,我的同學用的是可涂改的、帶香味的筆,可漂亮了!()

(4)小明在寫作業,媽媽躡手躡腳地端來一杯熱牛奶,小明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端起來就喝,甚至埋怨媽媽牛奶太燙了。()

(5)老師讓小丁留在辦公室,面對面改作業,耐心地糾正他的錯誤,小丁煩透了,一臉不高興。()

2、交流看法。

3、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身邊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讓我們共同用心尊重為我們服務的人,感激為我們服務的人,珍惜為我們服務的人的勞動成果,學習為我們服務的人,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別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隨機板書:珍惜、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匯。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匯。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自主、合作、探究。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過,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索繞徜徉在同樣青翠的群山間,她上面綴滿了無數眩目的珍寶,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古往今來,有多少游客為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

課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

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劉嗣綰)

再看幾幅富春江的圖片,看后用最精煉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美。)

這一節課,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與朱元思書》。(課件展示:課題)

二、作者作品簡介

課件展示:

吳均(469-520),一作吳筠,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詞清拔有古氣,人稱“吳均體”,亦能詩。

本文選自《》,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讀課文

1、學生邊看大屏幕邊聽課文范讀。有三個任務:注意字音、語速、語調。

2、檢查學生聽讀情況。課件展示下列詞語,指名學生認讀后,再齊讀一遍。

韻柯飄蕩負勢軒邈泠嚶縹碧橫柯窺谷鳶和鳴戾天息心經綸

四、學生自讀課文,有三個任務:

1、熟讀課文,爭取背下來。

2、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3、根據原文,用自己的話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一段。

(1)解釋紅色詞語:風煙共色從流飄蕩許獨絕

(2)齊讀本段后小結: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奇山異水。

(3)總結本段寫法,展示:本段有寫景、有敘事、有抒情。請指出來。

(4)對照板書,速背本段。

2、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二段。

(1)解釋紅色詞語:縹碧直視無礙急湍奔

(2)齊讀本段后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展示兩幅富春江的圖片,分別讓學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較兩句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寫法有什么不同。

(3)齊讀并速背本段。

3、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三段。

(1)解釋黃色詞語:寒樹負勢競上軒邈泠泠相鳴戾天息心經綸忘反橫柯上蔽交映見

(2)小結二、三段寫法。學生根據板書速背本段。

(3)研讀最后四句。學生發言后,教師歸納:

這四句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

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余味無窮。

六、欣賞圖片,鞏固課文內容:

1、從整體色彩看,最合適的原句是什么?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請看圖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幾句描述最合適?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4、請展開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七、學生質疑:

請同學們提出疑問。解決后,完成作業。

八、作業

1.下列畫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縹碧piǎo無礙ài泠泠作響líng

B.飄蕩dàng急湍tuān嚶嚶成韻yīng

C.軒邈miǎo經綸lún鳶飛戾天yuān

D.橫柯kē窺谷kuī好鳥相鳴

⒉下列畫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憑依)

B.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籌劃)

D.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⒊下列對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我泛著小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聽任它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還飛得快,又像奔馬一樣。

C.好鳥相嗚,嚶嚶成韻。

美麗的鳥兒在相互對叫著,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D.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二、填空題

⒋《與朱元思書》選自《》,作者。本文是文,多處使用了對偶句。結構是式,總寫的一句是“”

⒌對偶這種修辭方法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教學設計方案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央,交”等字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歌(聽的過程中說)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唱,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我愛北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