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_第1頁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_第2頁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_第3頁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_第4頁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概述第一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蓋概念一、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分類分為:1、粉塵類;2、放射性物質類(電離輻射);3、化學物質類;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7、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職業性腫瘤的職業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等10大類115種。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作業環境中的物理因素檢測、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空氣檢測及有害物質的生物檢測??諝鈾z測生物檢測定義通過定期檢測工作場所空氣中毒物的濃度,以評價職業衛生狀況和勞動者接觸毒物的程度及對健康的影響通過定期檢測人體生物材料中毒物及其代謝物含量,以評價勞動者接觸毒物的程度及對對健康的影響。測定對象樣品:空氣。對象:毒物。樣品:生物材料。對象:毒物及其代謝物、引起機體的反應物。評價指標最高容許濃度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職業接觸生物限值優缺點1、適用范圍廣,可測各種毒物;2、操作較易、較快;3、適用于評價場所空氣質量,不能反映個體差異;4、測定結果僅能經呼吸道進入人體的可能劑量;5、一個毒物只有1-2個評價指標;6、結果的解釋明確。1、適用范圍小,可檢測的毒物少;2、操作較難,較慢;3、適用于評價個體接觸劑量,能反映個體差異;4、測定結果能映經各種途徑進入人體的劑量,不能指明進入途徑;5、一個毒物可有多個評價指標;6、結果解釋需慎重。三、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分類{1、評價檢測2、日常檢測3、監督檢測4、事故性檢測(二)按照檢測方法及儀器類型分類1、現場檢測A、檢氣管法注意事項:⑴注意檢氣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過期的氣管;⑵抽氣體積要準確,最好用配套抽氣裝置;⑶注意溫度對某些檢氣管顯色的影響;⑷在規定的時間內讀數;⑸應注意共存物的干擾。B、便攜式氣體分析儀測定法⑴使用前,應對儀器進行校對;⑵應使用經過認證的儀器;⑶是否是標準方法;⑷現場共存物的干擾。C、物理因素的現場檢測2、實驗室檢測(1)稱量法:主要用于粉塵的測定。(2)光譜法:廣泛用于金屬、類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無機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機物的測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3)色譜法:主要用于有機化合物和非金屬無機離子的測定,如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離子色譜法等。第二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程序一、項目委托檢測機構根據檢測項目來源、性質、檢測對象和檢測范圍等,結合自身資質和技術能力,進行項目合同評審,接受來自企業客戶、評價機構或者行政機關等的委托,雙方簽訂技術服務合同。二、現場調查(1)被調查單位概況,如單位名稱、地址、勞動定員、崗位劃分、工作班制等。(2)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料、輔助材料,產品、副產品和中間產物等的種類、數量、純度、雜質及其理化性質等。(3)生產工藝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熱溫度和時間、生產設備類型、數量及其布局。(4)勞動者的工作狀況,包括勞動者數、工作地點停留時間、工作方式、接觸有害物質的程度、頻度及持續時間等。(5)工作地點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擴散規律、存在狀態、估計濃度等。(6)工作地點的衛生狀況和環境條件、衛生防護設施及其使用狀況、個人防護裝備及使用狀況等。三、檢測方案制訂檢測方案應包括利用便攜式儀器設備對物理因素的現場檢測和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樣品采集兩個方面的內容。方案應包括檢測范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有害物質樣品采集方式(個體或定點方法)、物理因素的檢測時間和地點、化學有害因素的采樣地點、采樣對象、采樣時間和采樣頻次等。四、檢測前期準備(1)確定現場采樣檢測執行人員及各自任務分工。(2)做好采樣儀器和檢測儀器的準備工作,選擇符合采樣要求的儀器設備,檢查其正常運行操作、電池電量、充電器、計量校準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況(3)做好采樣設備的充電工作和流量校準工作。(4)準備采樣介質、器材、材料及相關試劑,確保其質量完好、數量充足。(5)準備足夠的現場采樣檢測記錄單。(6)做好采樣人員必要的個體防護和儀器設備搬運過程中的安全防護。五、現場采樣六、現場檢測七、實驗室檢測八、數據處理九、報告編制十、報告審核簽發第三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相關法規與標準一、我國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及相關行政部門制訂頒布的全國性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職業病目錄》、《高毒物品目錄》。2、各級地方人大常委會或政府制定的法規及規章3、職業衛生標準《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O《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制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07?!豆ぷ鲌鏊泻σ蛩芈殬I接觸限制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o《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o《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得采樣規范》,GBZ159---2004o《工業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GBZ/T160.1---160.85?!豆ぷ鲌鏊諝庵蟹蹓m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192.1---2007o《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192.2---2007o《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3部分:粉塵分散度》,GBZ/T192.3---2007o《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4部分:游離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o《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5部分:石棉纖維濃度》,GBZ/T192.5---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1部分:超高頻輻射》,GBZ/T189.1---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2部分:高頻電磁場》,GBZ/T189.2---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3部分:工頻電場》,GBZ/T189.3---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4部分:激光輻射》,GBZ/T189.4---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5部分:微波輻射》,GBZ/T189.5---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6部分:紫外輻射》,GBZ/T189.6---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189.7---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189.8---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9部分:手傳振動》,GBZ/T189.9--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10部分:體力勞動強度分級》,GBZ/T189.10---2007o《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11部分:體力勞動時的心率》,GBZ/T189.11---2007o《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2001o《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o《作業場所空氣采樣儀器的技術規范》,GB/T17061---1997o《職業衛生生物監測質量保證規范》,GB/T173---2006o《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1部分:生產性粉塵》,GBZ/T229.1---2010O《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2部分:化學物》,GBZ/T229.2---2010O《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3部分:高溫》,GBZ/T229.3---2010O《職業衛生標準制定指南第1部分:工作場所化學物質職業接觸限值》,GBZ/T210.1---2008o《職業衛生標準制定指南第2部分:工作場所粉塵職業接觸限值》,GBZ/T210.2---2008o《職業衛生標準制定指南第3部分:工作場所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T210.3---2008o《職業衛生標準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210.4---2008o《職業衛生標準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210.5---2008o《職業衛生名詞術語》,GBZ/T224---2010O二、相關法律法規條文及標準內容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3、《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4、各項標準基本內容第二章職業接觸限值及其應用第一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C---TWA)是指以時間為權數規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許接觸濃度。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是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許短時間(15min)接觸的濃度。最高容許濃度(MAC)是指在一個工作日內,任何時間和任何工作地點有毒化學物質均不應超過的濃度。超限倍數(EL)是指對于未制定PC---STEL的化學有害因素,在符合8HPC---TWA的情況下,任何一次短時間(15min)接觸的濃度均不應超過PC---TWA。工作場所是指勞動者進行職業活動并由用人單位直接或間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點。工作地點是指勞動者從事職業活動或進行生產管理而經?;蚨〞r停留的崗位作業地點。第二節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一、噪聲二、高溫作業{1、超高頻輻射2、高頻電磁場3、微波四、工頻電場五、手傳振動六、采光和照明七、紫外輻射八、激光九、煤礦井下采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十、體力工作時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第三節職業接觸限值的應用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的應用定點檢測計算時間加權平均濃度:Ctwa=(CiTi+C2T2+CnTn.oo)/8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有毒物質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統或具有相1似的毒性作用,或已知這些物質可產生相加作用時,則應按以下公式計算結果進行評價:C1/L1+C2/L2+.°°+Cn/Ln=1式中C1、C2、CN各化學物質所測得的濃度;LI、L2、Ln各化學物質相應的容許濃度限值。比值總和小于1時,表示未超過限值,符合衛生要求,反之,,不符合衛生要求。一、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的應用第三章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采樣技術第一節空氣樣品采集的重要性第一節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檢測包括空氣樣品的采集和實驗室檢測兩部分。第二節空氣樣品的采集技術一、工作場所空氣樣品的特征1、有害物質種類多2、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變化大(我國制定的《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標準中,70%以上的物質的接觸限值W10mg/m3,最低為O.OOO510mg/m3,最高可達18000mg/m3.)3、影響空氣中有害物質狀況的因素多〈在計算空氣中有毒物質濃度之前(溫度低于5°C和高于35°C、大氣壓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必先將采集的空氣提交換算為“標準采集體積”,換算公式為:V0=V1X293/(273+t)Xp/101.3式中V0——標準采樣體積,L;V1溫度為tC、大氣壓為p時的采樣體積,L;t采樣點的氣溫,C;p采樣點的大氣壓,kPa。二、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的存在狀態1、氣體和蒸氣⑴霧2、氣溶膠J⑵煙⑶粉塵三、空氣樣品的采集方法(一)氣態和蒸氣態化學物質的采樣方法1、直接采樣法2、有泵型采樣法(1)液體吸收法注意事項:根據待測物理化性質及其在空氣中存在的狀態,正確選用吸收管和吸收液。要正確和準確使用采樣流量。采樣時間要準確適當,使用易揮發的吸收夜在高氣溫下采樣時,采樣時間不能長。吸收液用量要準確,采樣過程中若有損失,采樣后要補充道原來用量。吸收管與空氣采樣器的連接要正確,防止倒流,損害采樣泵。采樣前后要密閉進出氣口,直立放置,防止吸收管破碎。采樣后測定前,要用管內吸收液洗滌吸收管的進氣管內壁3—4次,混勻后供測定。有的吸收液需避光保存,應注意使用條件和要求,保證吸收液的有效性。(2)固體吸附劑法活性炭(非極性吸附劑)。硅膠(極性吸附劑)。高分子多孔微球浸漬固體吸附劑「溶劑解吸型固體吸附劑管溶解吸型(3)浸漬濾料法注意事項;采集待測物的量:受浸漬濾料所浸漬的試劑量的限制,注意濾料的吸收容量,及時更換濾料,防止穿透。采樣流量:取決于待測物和試劑間的化學反應速度,流量設置要合理,考慮環境中物質濃度,溫、濕度影響因素,流量設置不能太小或太大。浸漬濾料法適用于空氣中待測物濃度低或采樣時間短的場所。(4)空氣采樣器3、無泵型采樣法(擴散采樣法)注意事項:(1)采樣前后要檢查無泵型采樣器的包裝和擴散膜,是否有破損,若有破損者應廢棄。(2)在高濃度的待測物和干擾物環境中采樣時,要縮短采樣時間,防止其收集介質的飽和。(3)應在有一定風速下采樣,以防止“饑餓”現象發生。(4)只能采集氣態和蒸汽態物質,不能用于氣溶膠的采樣。(5)采樣前后要將無泵型采樣器放在密閉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以防污染。(6)采樣后應檢查擴散膜是否有破損或玷污待測物液滴,若有,則這種樣品不能采用,應棄去。(二)氣溶膠態化學物質的采樣方法1、濾料采樣法注意事項:(1)選擇合適的濾料,采集金屬性煙塵首選微孔濾膜,采集有機化合物氣溶膠選用玻璃纖維濾紙。(2)選擇質量好的濾料,孔徑和厚度要均勻。(3)采樣過程中要防止污染。(4)在高濃度的情況下采樣要防止濾料的超負荷。2、沖擊式吸收管法3、多孔玻板吸收管法(三)蒸氣和氣溶膠有害物質共存時的采樣方法(1)浸漬濾料法(2)聚氨酯泡沫塑料法(3)串聯法(4)沖擊式吸收管和多孔玻板吸收管第三節空氣樣品的采集規范一、樣品采集的基本要求(1)應滿足工作場所有害物質職業接觸限值對采樣的要求。(2)應滿足職業衛生評價對采樣的要求。(3)應滿足工作場所環境條件對采樣的要求。(4)哎采樣的同時應做樣品空白,即將空氣收集器帶至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5)采樣時應避免有害物質直接飛濺入空氣收集器內,空氣收集器的進氣口應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無泵型采樣器時應避免風扇等直吹。(6)在易燃、易爆工作場所采樣時,應采用防爆型空氣采樣器。(7)采樣過程中應保持采樣流量穩定,長時間采樣時應記錄采樣前后的流量,計算時用流量均值。(8)工作場所空氣樣品的采樣體積,在采樣點溫度低于5°C或高于35°C、大氣壓低于98.8kPa或高于103.4kPa時,應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9)在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樣品的污染。(10)采樣時,采樣人員應注意個體防護。(11)采樣時,應在專用的采樣記錄表上,邊采樣邊記錄,采樣記錄表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被檢測單位名稱、采樣儀器名稱、檢測項目、樣品唯一性編碼標識、采樣地點和日期、環境參數、采樣流量和時間、兩名采樣者簽字、被檢單位陪同人簽字等,特別要詳細記錄采樣時采樣點空氣中待測物濃度的狀況和勞動者接觸狀況。二、定點采樣(一)采樣點的選擇原則(1)選擇有代表性的工作地點,其中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勞動者接觸時間最長的工作地點。(2)在不影響勞動者工作的情況下,采樣點盡可能靠近勞動者;空氣收集器應盡量接近勞動者工作時的呼吸帶。(3)在評價工作場所防護設備或措施的防護效果時,應根據設備的情況選定采樣點,在工作地點勞動者工作時的呼吸帶進行。(4)采樣點應設在工作地點的下風向,應遠離排氣口和可能產生渦流的地點。(二)采樣點數目的確定原則(1)工作場所按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質的工作地點,至少應設置1個采樣點。(2)一個有代表性的工作場所內有多臺同類生產設備,1—3臺設備1個采樣點;4-10臺設置2個采樣點;10臺以上,至少設置3個采樣點。(3)一個有代表性的工作場所內,有2臺以上不同類型的生產設備,逸散同一種有害物質時,采樣點應設置在逸散有害物質濃度大的設備附近的工作地點;逸散不同種有害物質時,將采樣點設置在逸散待測有害物質設備的工作地點,采樣點的數目參照上述第2條原則確定。(4)勞動者在多個工作地點工作時,在每個工作地點設置1個采樣點。(5)勞動者是流動工作時,在流動的范圍內,一般每10米設置1個采樣點。(6)儀表控制室和勞動者休息室,至少設置1個采樣點。(三)采樣時段的選擇原則(1)采樣必須在正常工作狀態和環境下進行,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2)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隨季節發生變化的工作場所,應將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季節選擇為重點采樣季節。(3)在工作周內,應將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日選擇為重點采樣日。(4)在工作日內,應將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段選擇為重點采樣時段。三、個體采樣(一)采樣對象的選擇原則(1)要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檢測的目的和要求,選擇采樣對象。(2)在工作過程中,凡接觸和可能接觸有害物質的勞動者都應列為采樣對象選擇范圍。(3)選擇的采樣對象中必須包括不同工作崗位的、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其余的采樣對象應隨機選擇。(二)采樣對象數量的確定采樣對象的數量(能確定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勞動者時)勞動者數采樣對象數3----526----103>104采樣對象的數量(不能確定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勞動者時)勞動者數采樣對象數657---9610—14715—26827—50950----11四、三種容許濃度的檢測樣品的采集(一)最高容許濃度的樣品采集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濃度計算方式:CMAC=Cv/Ft式中Cmac-------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濃度,mg/m3;c---測得樣品溶液中有害物質的濃度ug/mL;v-----樣品溶液體積,mL;F——采樣流量,L/min;t采樣時間,min。(二)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樣品采集計算方式按上述公式計算,t=15min.(三)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的樣品采集1、采用個體采樣方法的采樣空氣中有害物質8h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計算公式:CTWA=(Cv/F*480)X1000式中Ctwa-------空氣中有害物質8h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c-------測得樣品溶液中有害物質的濃度ug/mL;v-----樣品溶液體積,mL;F采樣流量,mL/min;480-----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規定的以8h計,min。采樣儀器不能滿足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采樣時,可根據采樣儀器的操作時間,在工作日內進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樣,計算公式:Ctwa—(C1T1+C2t2+。。。。。。+CnTn)/8式中Ctwa-------空氣中有害物質8h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C1+C2+。。。。。。+Cn測得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mg/m3;t1+t2+。。。。。。+Tn勞動者在相應的有害物質濃度下的工作時間,h;8-------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規定的8h。2、米用定點米樣方法(1)勞動者在一個工作地點工作時采樣,可采用長時間采樣方法或短時間采樣方法。(2)勞動者在一個以上工作地點工作或移動工作時采樣,在勞動者的每個工作地點或移動范圍內設立采樣點,分別進行采樣,并記錄每個采樣點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在每個采樣點,應在勞動者工作時,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每次采樣時間一般為15min.五、采樣記錄單

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定點采樣記錄表(示例)原始記錄編號:第頁共頁用人單位待測物檢測類型口評價口日??诒O督米樣依據采樣介質采樣儀器校準儀器樣品采樣采樣生產情況、工人停儀器采樣流量/(L/min采樣時間溫度氣壓/采樣體編號編號地點留時間及個體防編號/min/CkPa積/L護措施開始:結束:開始:結束:開始:結束:采樣人:陪同人:年月日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個體采樣記錄表(示例)原始記錄編號:第頁共頁用人單位待測物檢測類型口評價□日?!醣O督米樣依據采樣介質采樣儀器校準儀器樣品編號采樣編號采樣對象生產情況、工人停留時間及個體防護措施儀器編號采樣流量/(L/min采樣時間/min采樣監控溫度C氣壓/kPa采樣體積/L刖開始B丕是否后結束B丕是否刖開始B丕是否后結束B丕是否刖開始B丕是否后結束是否采樣人:陪同人:年月日第四章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檢測生產性粉塵是指能較長時間漂浮在生產環境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的檢測工作包括粉塵樣品的采集和樣品分析兩個方面。第一節采樣基本原則一、符合采樣標準和規范要求二、現場調查三、測塵點的選擇四、采樣時段的選擇五、采樣時間的選擇第二節總粉塵濃度的測定一、總粉塵的定義總粉塵是指可進入整個呼吸道(鼻、咽、喉、胸腔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的粉塵。二、方法原理空氣中粉塵用已知質量的濾膜采集,由濾膜增量和采氣量計算空氣中粉塵濃度。三、主要器材1、測塵濾膜2、采樣器3、天平4、其他輔助四、樣品采集現場采樣按照GBZ159---2004執行定點采樣:根據檢測目的和要求,可以采用短時間采樣或長時間采樣。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濾膜的粉塵采樣夾,于呼吸帶高度以15---40L/min的流量采集空氣樣品15min.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濾膜的粉塵采樣夾,于呼吸帶高度以1---5L/min的流量采集空氣樣品1---8h.個體采樣:將裝好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進氣口盡量接近呼吸帶,以1---5L/min的流量采集空氣樣品1---8h.采樣后,取出濾膜,將濾膜的接塵面朝里對折兩次,置于清潔容器內運輸和保存。運輸和保存過程中應防止粉塵脫落或污染。五、測定總粉塵濃度計算公式:C總=<(m2—m1)/Qt>X1000式中C總------空氣中總粉塵的濃度,mg/m3;m2米樣后的濾膜質量,mgml----采樣前的濾膜質量,mgQ----采樣流量,L/min;t采樣時間,min。六、濾膜上總粉塵的增量(Am)要求七、注意事項第三節呼吸性粉塵濃度的測定一、呼吸性粉塵的定義:呼吸性粉塵是指按呼吸性粉塵標準、方法所采集的可進入肺泡的粉塵粒子,其空氣動力學直徑均在7.07um以下,空氣動力學直徑5um粉塵粒子的采集效率為50%,簡稱呼塵。空氣動力學直徑是指某顆粒物(任何形狀和密度)與相對密度為1的球體在靜止或層流空氣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則球體的直徑直徑視作該顆粒物的空氣動力學直徑。二、方法原理空氣中粉塵通過采樣器上的預分離器,分離出的呼吸性粉塵顆粒采集在已知質量的濾膜上,有采樣后的濾膜的增量和米氣量,計算出空氣中呼吸性粉塵濃度。三、主要器材1、測塵濾膜_1⑴預分離器2、呼吸性粉塵采樣器Y一_⑵采樣器3、天平4、其他輔助器材四、樣品采集現場采樣按照GBZ159—2004,并參照GBZ/T192.1—2007附錄A執行。(1)定點采樣:根據粉塵檢測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采用短時間采樣或長時間采樣。(2)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濾膜的呼吸性粉塵采樣器,在呼吸帶高度以預分離器要求的流量采集空氣樣品15min。(3)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濾膜的呼吸性粉塵采樣器,在呼吸帶高度以預分離器要求的流量采集空氣樣品1—8h(具體由采樣現場粉塵濃度和采樣器性能等確定)。(4)個體采樣:將裝好濾膜的呼吸性粉塵采樣器,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進氣口盡量接近呼吸帶,以預分離器要求的流量采集空氣樣品1—8h(具體由采樣現場粉塵濃度和采樣器性能等確定)。(5)采樣后,從預分離器中取出濾膜,將濾膜的接塵面朝里對折兩次,置于清潔容器內運輸和保存。運輸和保存過程中應防止粉塵脫落或污染。五、測定呼吸性粉塵濃度計算公式:C呼=<Cm2-m1)/Qt>X1000式中C呼------空氣中呼吸性粉塵的濃度,mg/m3;m2----采樣后的濾膜質量,mgm1----采樣前的濾膜質量,mgQ----采樣流量,L/min;t米樣時間,min。六、注意事項第四節粉塵分散度的測定一、粉塵分散度的定義粉塵分散度是指物質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塵粒度徑大?。╱m)數量或質量組成百分比表示。二、方法原理1、濾膜溶解涂片發2、自然沉降法三、樣品的采集1、濾膜溶解涂片法:將粉塵采樣器架設在選定測塵點上,在呼吸帶高度以15---40L/min的流量,將空氣中的粉塵采集到直徑40mm的過氯乙烯濾膜上。2、自然沉降法四、測定五、注意事項第五節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測定------焦磷酸法、焦磷酸法的原理二、樣品采集三、測定四、注意事項第六節石棉纖維濃度的測定一、方法原理用濾膜采集空氣中的石棉纖維粉塵,濾膜經透明固定后,在相差顯微鏡下計數,計算單位體積空氣中石棉纖維根數。二、樣品的采集三、測定1、樣品處理2、石棉纖維的計數測定3、計算公式:C=AN/(anFtX1000)式中C---空氣中石棉纖維的數量濃度,f/cm3;A---濾膜的采塵面積,mm2;N――計數測定的纖維總根數,f;a一目鏡測微尺的計數視野面積,mm2;n一計數測定的視野總數;F——采樣流量,L/min;t米樣時間,min。四、注意事項第五章工作場所空氣中金屬、類金屬及其化合物檢測第一節適用范圍工作場所空氣中常見的金屬、類金屬及其化合物主要有32類,它們的存在形態主要有金屬單質、氧化物、其氧化物、無機鹽和有機鹽類等,其檢測分析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譜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熒光光譜法、等離子發射光譜法、電化學分析方法等。第二節樣品采集及預處理一、采集設備與采樣介質二、采樣方法三、樣品的運輸和保存四、濾料采集樣品的預處理1、洗脫法:用溶劑或溶液(洗脫液)將濾料上的待測物溶洗下來的方法。2、消解法:利用高溫和(或)氧化作用將濾料及樣品基質破壞,制成便于測定的樣品溶液。第三節原子吸收光譜法一、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特點檢出限低,靈敏度高。分析精度好。選擇性好。應用范圍廣,可測定70多個元素。(5)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6)儀器比較簡單,一般實驗室可配備。二、定量依據三、儀器組成1、光源2、原子化器①噴霧器(1)火焰原子化器②霧化室—③燃燒器(2)石墨爐原子化器(3)低溫原子化器3、分光器4、檢測系統四、分析方法(一)儀器條件的選擇1、分析線2、空心陰極燈的工作電流3、火焰類型和特性4、燃燒器的高度選擇5、程序升溫的條件選擇6、狹縫寬度選擇7、進樣量的選擇(二)定量分析方法---標準曲線法第四節原子熒光光譜法一、原子熒光光譜法的特點1、原子熒光光譜法的基本原理氣態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輻射后,原子的外層電子躍遷到較高能級,然后又躍遷返回基態或較低能級,同時發射出原激發輻射波長相同或不同的輻射即為原子熒光。2、原子熒光光譜法的優點(1)檢出限低,靈敏度高。(2)干擾較少,譜線比較簡單。(3)分析校準曲線線性范圍寬,可達3—5個數量級。(4)由于原子熒光是向空間各個方向發射的,較易制作多道儀器而實現多元素同時測定。二、定量依據三、儀器組成(1)光源(2)光路四、分析方法及干擾消除第五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的特點(1)分析精度高(2)樣品范圍廣(3)動態線性范圍寬(4)多種元素同時測定(5)定性及半定量分析二、定量依據ICP發射光譜的分析過程主要分為三步,即激發、分光和檢測。三、儀器組成(一)電感耦合高頻等離子體光源(二)進樣裝置(三)分光系統(四)檢測系統四、ICP光譜分析的干擾及其消除(一)物理因素的干擾(二)光譜干擾(三)化學干擾(四)電離干擾與基體效應干擾五、分析方法(一)光譜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標準曲線法第六節方法應用一、錳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一)原理:空氣中溶膠態錳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濾膜采集,消解后,在279.5nm波長下,用乙炔---空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二)儀器試劑(三)樣品米集(四)樣品前處理----消解(五)樣品的分析測定(六)結果計算二、鋇及其無機化合物的二漠對甲基偶氮甲磺分光光度法三、汞及其無機化合物的原子熒光光譜法四、鉬及其化合物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第六章工作場所空氣中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檢測第一節適用范圍工作場所空氣中常見的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無機含碳化合物、無機含氮化合物、無機含磷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碘及其化合物等,其檢測分析方法主要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離子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和離子選擇電極分析法等。第二節樣品采集及預處理一、采樣介質二、采樣設備三、影響采樣效率的因素四、樣品采集五、樣品的運輸和保存六、吸收液樣品的預處理第三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特點根據被測物質在紫外---可見光的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對光的吸收特性而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稱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二、定量依據數學表達式:A=KCL式中:A---溶液吸光度K---吸光常數(摩爾吸光常數),L/mol.cmC---溶液濃度,mol/LL---液層厚度(比色皿厚度),cm.三、儀器組成1、光源2、單色器3、吸收池4、檢測器5、信號顯示系統四、分析條件的選擇(一)儀器測量條件的選擇1、適宜的吸光度范圍2、入射光波長的選擇3、狹縫寬度的選擇(二)顯色反應條件的選擇顯色反應必須滿足的反應條件有:1、反應生成物須在紫外---可見光區有較強吸光能力,即摩爾吸光系數較大。2、反應有較高的選擇性,即被測組分生成的化合物吸收曲線應與共存物質的吸收光譜有明顯的差別。3、反應產物應足夠穩定,以保證測量過程中溶液的吸光度不變。4、反應產物組成恒定。(三)參比溶液的選擇五、分析方法(單組色)(一)目視比色法(二)標準曲線法六、樣品檢測注意事項第四節離子色譜法一、離子色譜法的特點(一)離子色譜法:是利用色譜技術測定溶液中帶正電荷或負電荷的離子態物質的方法,屬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一種。1、離子交換色譜2、離子排斥色譜3、離子對色譜4、其他分離方式(二)離子色譜的優點1、分析過程快速、方便2、靈敏度高3、選擇性好4、可同時分析多種離子化合物5、運行費用非常低,無需特殊試劑6、分離柱的穩定性好,容量高二、儀器基本組成(一)流動相輸運系統1、貯液罐(1)低壓脫氣法:通過水泵、真空泵抽真空,可同時加溫或向溶劑吹氮。(2)吹氦氣或氮氣脫氣法:氦氣或氮氣經減壓通入淋洗液,在一定壓力下可將淋洗液中的空氣排出。(3)超聲波脫氣法:將沖洗劑置于超聲波清洗槽中,以水為介質超聲脫氣。一般超聲30min左右??梢赃_到脫氣目的。2、高壓輸液泵3、梯度淋洗裝置(二)進樣系統1、手動進樣閥2、氣動進樣閥3、自動進樣(三)分離系統(四)檢測系統1、電導檢測器(1)脂填充抑制柱(2)纖維抑制器(3)微膜抑制器(4)電解抑制器2、安培檢測器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檢測器4、熒光檢測器(五)數據處理系統三、分離方式和檢測方式的選擇第五節方法應用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鹽酸萘乙二銨分光光度法(一)原理:空氣中的一氧化氮通過三氧化鉻氧化管,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吸收于水中生成亞硝酸,再與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應,與鹽酸苯乙二鉉耦合成玫瑰紅色,在54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測定。(二)儀器和試劑1、多孔玻板吸收管2、氧化管3、分光光度計4、吸收液5、三氧化鉻砂子6、氧化氮標準溶液(三)樣品米集(四)樣品預處理(五)樣品測定(六)計算結果二、氟化氫的離子色譜法(一)原理:空氣中氟化氫用裝有堿性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經色譜柱分離,電導檢測器檢測,保留時間定性,峰高或峰面積定量。(二)儀器和試劑(三)樣品米集(四)樣品前處理(五)樣品測定(六)計算結果第七章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機化合物檢測第一節適用范圍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機化合物的檢測對象主要包括有機化合物39類(檢測方法標準為GBZ160.38---160.75,160.82),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脂類等3類21種農藥(檢測方法標準為GBZ160.76---160.78),以及藥物類2種、炸藥類4種、生物類1種。第二節樣品采集及預處理一、采樣介質有機化合物通常以蒸氣態存在于作業場所空氣中,現場常用的采樣方法為固體吸附劑法和無泵型采樣法,只有個別物質用液體吸收法(例如:酰胺類化合物、異氰酸酯類化合物等)和直接采樣法(液化石油氣等)。作業場所空氣中有機樣品采集應用最廣的采樣介質是使用活性炭作為吸附劑的活性炭管和使用硅膠作為吸附劑的硅膠管,它們又根據采樣后處理方法不同而分為溶劑解吸型和熱解吸型固體吸附劑管兩大類。二、影響采樣效果的因素(一)采樣效率(二)解吸效率(三)穿透容量影響穿透容量的因素:1、待測物的極性、擴散系數、化學活性2、吸附劑的性質3、采樣流量4、氣溫和濕度三、樣品采集四、樣品的運輸和保存五、固體吸附劑采集樣品的預處理(一)溶劑解吸法1、解吸液的選擇2、溶劑解吸法的優缺點(1)優點:適用范圍廣;采用合適的解吸劑,通??傻玫綕M意的解吸效率和準確精密的測定結果;操作簡單,無需特殊儀器;所得解吸液樣品可作多次測定。(2)缺點:解吸液選擇不當,可能對測定產生影響;有的解吸液毒性較大;溶劑解吸法因使用的解吸溶劑量較大,影響了測定方法的靈敏度。(二)熱解吸法(三)解吸效率第三節氣相色譜法一、氣相色譜法的特點以氣體為流動相的色譜法叫氣相色譜法,它是在經典液相色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離分析方法。氣相色譜法有如下特點;1、分離效能高2、選擇性高3、樣品用量少4、靈敏度高5、應用范圍廣6、分析操作簡便、分析快速二、氣相色譜儀的機構組成(一)氣路系統1、氣源2、氣體凈化3、氣流控制(二)進樣系統"閥進樣器1、進樣器YL微量注射器2氣化室(三)分離系統1、填充柱2、毛細管柱(四)控溫系統(五)檢測系統(六)數據處理系統三、氣相色譜法的分析原理1、分離原理:利用試樣中各組分在色譜柱中的氣相和固定相間的分配系數不同,當汽化后的試樣被載氣帶入色譜柱中運行時,組分就在其中的兩相間進行反復多次的分配(吸附-----脫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對各種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組分在色譜柱中的運行速度就不同,經過一定的柱長后,便彼此分離,順序離開色譜柱進入檢測器,產生的離子流信號經放大后,在記錄器上描繪出個組分的色譜峰。2、檢測原理:當組分流出色譜柱后,立即進入檢測器。檢測器將檢測的樣品組分轉變為電信號,而電信號的大小與被測組分的量或濃度成正比。這些信號放大并記錄下來,就是氣相色譜圖。3、分離分析條件的選擇(1)載氣及其流速的選擇(2)柱溫的選擇(3)擔體粒度和篩分范圍選擇(4)固定液配比的選擇(5)柱長L的選擇(6)進樣條件的選擇進樣時間進樣量汽化溫度四、色譜定性、定量分析(一)色譜定性分析1、根據色譜保留值進行定性分析2、利用檢測器的選擇性進行定性分析3、預其他方法結合的定性分析(二)色譜定量分析第四節高效液相色譜法一、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特點高效液相色譜法(HPLE)是在經典液相色譜基礎上,引入了氣相色譜的理論,在技術上采用了高壓泵、高效固定相和高靈敏度檢測器,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高柱效、高選擇性、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重復性好、應用范圍廣等優點。二、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主要類型和原理(一)液固吸附色譜分離原理:固定相是固體吸附劑。流動性中各組分的對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使組分在固定相中產生保留時間不同和實現分離。固定相分為極性和非極性兩大類。(二)液液分配色譜分離原理:一個液相作為流動相,另一個液相則機械地吸附在惰性載體上作為固定相,此固定相的液相應與流動相不相容。根據組分兩相中分配系數的差別而實現分離。1、正相分配色譜2、反相分配色譜三、高效液相色譜儀(一)工作流程(二)系統組成1、高壓輸液系統(1)貯液罐(2)高壓輸液泵(3)輸液系統的輔助裝置(4)梯度洗脫裝置2、進樣系統(1)隔膜式注射進樣器(2)六通閥進樣3、分離系統(1)色譜柱(2)柱連接方式(3)柱溫控制4、檢測系統(1)紫外---可見光檢測器(2)示差折光檢測器(3)熒光檢測器(4)電化學檢測器(5)其他檢測器四、液相色譜分離方法的選擇第五節方法應用一、苯的溶劑解吸一氣相色譜法(一)原理:用活性炭采集工作場所空氣中的苯,在實驗室用二氧化碳解吸,經色譜柱分離,使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檢測,采用保留時間的方式定性,通過峰高或峰面積定量。(二)儀器和試劑(三)樣品米集(四)樣品前處理(五)樣品測定(六)計算(七)說明二、已烷的熱解吸---氣相色譜法(一)原理:空氣中的已烷用活性炭管采集,熱解吸后進樣,經色譜柱分離,氫焰離子化檢測器檢測,以保留時間定性,峰高或峰面積定量。(二)儀器試劑(三)樣品米集(四)樣品前處理(五)樣品測定(六)計算說明三、酚類化合物的五氯酚及其鈉鹽的高效液相色譜法原理:空氣中五氯酚用微孔濾膜與乙二醇吸收液串聯采樣,經C18色譜柱分離,紫外檢測器檢測,以保留時間定性,峰高或峰面積定量。儀器試劑樣品米集樣品預處理樣品測定計算說明第八章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檢測第一節噪聲一、基本概念從主觀需要來講,一切不希望存在的聲音都可稱之為噪聲。從物理特性來講,噪聲是各種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波無規律的雜亂組合。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聲音稱為生產性噪聲。二、測量參數1、穩態及其他非脈沖噪聲:A計權聲級(A聲級)、等效聲級和頻譜。2、脈沖噪聲:峰值、脈沖次數和頻譜。三、測量儀器1、聲級計2、積分聲級計或個人噪聲劑量計3、倍頻程濾波器4、測量脈沖噪聲時使用秒表四、測量方法1、現場調查工作場所的面積、空氣、工藝區劃、噪聲設備布置等,繪制簡圖。工作流程的劃分、個生產程序的噪聲特征、噪聲變化規律等。預測量,判定噪聲是否穩態、分布是否均勻。工作人員的數量、工作路線、工作方式、停留時間等。2、儀器準備測量儀器選擇:固定的工作崗位選用聲級計,流動的工作崗位優先選用個體噪聲劑量計,或對不同的工作地點使用聲級計分別測量,并計算等效聲級。測量前應根據儀器校正要求對測量儀器校正積分聲級計或個人噪聲劑量計設置為A計權、“S(慢)”檔,取值為聲級LpA或等效聲級LAeq;測量脈沖噪聲時使用“Peak(峰值)”檔。3、測點選擇工作場所聲場分布均勻時〔測量范圍內A聲級差別<3dB(A)〕,選擇3個測點,每個測點記錄2----3個讀數,取平均值。工作場所聲場分布不均勻時〔測量范圍內A聲級差別N3dB(A)〕,應將其劃分為若干聲級區,同一聲級區內聲級差<3dB(A)每個區域內,選擇2個測點,每個測點記錄2----3個讀數,取平均值。勞動者流動工作時,應優先選用個體噪聲劑量計。4、測量傳聲器應放置在勞動者工作時耳部的高度,站姿為1.50m,坐姿為1.10m.傳聲器指向聲源的方向。測量儀器固定在三腳架上,置于測點。若現場不適于放三腳架,可手持聲級計,但應保持測試者與傳聲器的間距大于0.5m.。穩態噪聲的工作場所,每個測點測量3次,取平均值。非穩態噪聲的工作場所,根據聲級變化(聲級波動與dB)確定時間段,測量各時段的等效聲級,并記錄個時間段的持續時間。脈沖噪聲測量時,脈沖的重復率較穩定時,記下1min或幾分鐘的脈沖重復率,依次推算一個工作日的脈沖數。脈沖的重復率不穩定時,則應記錄一個工作日的實際脈沖數。測量應在正常生產情況下進行。工作場所風速超過3m/s時,傳聲器應戴防風罩。應盡量避免電磁場的干擾。噪聲強度超標,需進一步采取工程技術措施進行治理時,應對噪聲源噪聲進行頻譜分析。5、計算非穩態噪聲的工作場所,按聲級相近的原則把一天的工作時間分為n個時間段,用積分聲級計測量每個時間段的等效聲級LAeq,Ti,按照公式計算全天的等效聲級:nLAeqT=10lg{(1/T)STilOo.lLAeq,Ti}^I=1式中:LAeq,T-----全天內累積接觸時間的等效聲級,dB(A);LAeqTi----時間段Ti,內等效聲級,dB(A);T----這些時間段的總時間,h;Ti,-----第i時間段的時間,h;n總的時間段的個數。一天8h等效聲級(Lex8h)的計算根據等能量原理將一天實際工作時間內接觸噪聲強度規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聲級,按公式計算:LEX,8h=LAeq,Te+10lg(Te/T0)式中:Lex,8h----一天實際工作時間內接觸噪聲強度規格化到8h的等效聲級,dB(A);Te----實際工作日的累積接觸噪聲時間,h;LAeq,Te-—實際工作日的等效聲級,dB(A);To-----標準工作日時間,8h.每周40h的等效聲級:通過LEX,8h計算規格化每周工作5天(40h)接觸的噪聲強度的等效連續A計權聲級公式計算:nLEXW=10lg{(1/5)NlOo.i((LEX,8h)i},I=1式中:Lexw—每周等效接觸值,dB(A);LEX,8h----一天實際工作時間內接觸噪聲強度規格化到8h的等效聲級,dB(A);n----每周實際工作天數,d.脈沖噪聲:使用積分聲級計,采用'Peak(峰值)”檔,可直讀聲壓級峰值Peak,并記錄工作日內脈沖總次數。6、測量記錄測量記錄應包括:測量日期、測量時間、氣象條件(溫度、相對濕度)、測量地點(單位、廠礦名稱、車間和具體測量位置)、被測儀器設備型號和參數、測量儀器型號、測量數據、測量人員及工時記錄等。7、注意事項在進行現場測量時,測量人員應注意個體防護。第二節高溫一、基本概念高溫作業:有高氣溫、或有強烈的熱輻射、或伴有高氣濕相結合的異常氣象條件、WBGT指數超高規定限值的作業。WBGT指數:又稱濕球黑球溫度指數,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單位為。C。接觸時間率:勞動者在一個工作日內實際接觸高溫作業的累計時間與8h的比率。本地區室外通風設計溫度:近十年本地區氣象臺正式記錄每年最熱月的每日13時---14時的氣溫平均值。二、測量參數三、測量儀器四、測量方法第三節超高頻輻射一、基本概念超高頻輻射:又稱超短波,指頻率為30---300MHz或波長為10----1m的電磁輻射,包括脈沖波和連續波。脈沖波:以脈沖調制所產生的超高頻輻射。連續波:以連續振蕩所產生的超高頻輻射。功率密度: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以P表示,單位為mW/cE.二、測量儀器三、測量對象四、測量方法第四節高頻電磁場一、基本概念高頻電磁場:或稱高頻輻射,指頻率為100kHz----30MHz,相應波長為3km---10m范圍的電磁場(或波)。二、測量儀器三、測量對象四、測量方法第五節微波輻射一、基本概念微波:頻率為300MHz----300GHz、波長為1m---1mm范圍內的電磁波,包括脈沖微波和連續微波。脈沖微波:指以脈沖調制的微波。連續微波:指不用脈沖調制的連續振蕩的微波。平均功率密度:表示單位面積上一個工作日內的平均輻射功率。日劑量:表示一日接受輻射的總能量,等于平均功率密度與受輻射時間(按8h計算)的乘積,單位為uW?h/cE或mW?h/cE。二、測量儀器三、測量對象四、測量方法第六節工頻電場一、基本概念電場輻射頻率為1---100Hz的極低頻電場,電場輻射頻率為50---60Hz的為工頻電場。主要測量其電場強度,以V/m或kV/m表示。二、測量儀器三、測量對象四、測量方法第七節紫外輻射一、基本概念1、紫外輻射紫外輻射的波長范圍是100?400nm.長波紫外線(UVA),波長為400?315nm,又稱黑斑區;中波紫外線(UVB),波長為315?280nm,又稱紅斑區;短波紫外線(UVC),波長為280?1100nm,又稱殺菌區。2、輻照度照射到表面一點處的面元上的輻射量除以該面元的面積,即單位面積上的輻射通量,單位有W/cE,mW/cE和uW/cE。紫外輻射檢測用紫外照度計進行。二、測量儀器紫外照度計三、測量部位1、應測量操作人員面、眼、肢體及其他暴露部位的輻照度或照射量。2、當使用防護用品如防護面罩時,應測量罩內輻照度或照射量。具體部位是測定被測者罩內眼面部。四、測量方法第八節激光輻射一、基本概念激光:值波長為200nm---1mm之間的相干光輻射。激光器:通過受激發射過程產生和放大光輻射的裝置。照射量:受照面積上光能的面密度,單位為J/cE。輻照度:單位面積照射的輻射通量,單位為W/E。照射時間:激光照射人體的持續時間,用t表示。二、測量儀器三、測量方法第九節手傳振動一、基本概念物體在力的作用的下,沿直線或弧線經過某一中心位置來回重復運動叫振動。振動體離開中心位置的最大位移叫振幅(m或mm)。振動體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即振動頻率)。振動體在單位時間內的位移量叫速度(m/s)。振動體在單位時間內的速度變化叫加速度(m/s2)。振動體的加速度與位移成正比,而加速度的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反。手傳振動: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時,直接作用或傳遞到人得手臂的機械振動或沖擊。二、手傳振動測量儀器三、手傳振動測量

第十節照明一、基本概念第十節照明照度:即單位面積的光通量,表面上一點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該點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①除以該面元面積dA所得之商。E=d①/dAE為照度,其單位為勒克斯(lx)。照度均勻度:給定平面上照度變化的度量,即最小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二、照明測量測量參數為照度和均勻度測量儀器為照度計測量方法參見《照明測量方法》第九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報告編制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報告根據檢測任務委托的實際分情況分為檢測報告、檢測與評價報告兩種類型,檢測報告又分為委托樣品檢測報告和抽樣檢測報告。一、總則二、基本要求標題(“檢測報告”、“檢測與評價報告”);檢測機構的名稱和地址,進行檢測的地點(如果與檢測機構的地址不同或檢測結果與檢測地點有關時)檢測報告應有唯一標識(如系列號)和每一頁上的標識,以確保能識別該頁是屬于檢測報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檢測報告結束的清晰標識(檢測報告硬拷貝應有頁碼和總頁數);客戶的名稱和地址;所用標準或方法的標識;檢測類別;檢測樣品的描述、狀態和明確的標識;采樣日期、樣品接收日期和檢測日期;檢測機構或其他機構所用的抽、采樣計劃和程序;檢測的結果,結果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檢測人員,復、校核人員,授權簽字人的簽名或等效的標識;必要時,結果僅于被檢測樣品有關的聲明;(13)未經檢測機構書面批準,不得復制(全文復制除外)檢測報告聲明。三、意見和解釋當需對檢測結果做出解釋時,除二中所列要求之外,檢測報告中還將包括下列內容:對檢測方法的偏離、增添或刪節,以及特定檢測條件的信息,如環境條件;相關時,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規范的聲明;適用時,評定測量不確定度的聲明。當不確定度與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有關,或客戶有要求,或不確定度影響到對規范限度的符合性時,檢測報告中還應包括有關不確定度的信息;適用且需要時,提出意見和解釋(見四);特定方法、客戶或客群體要求的附加信息。當需對檢測報告中樣品信息做出解釋時,對含采樣結果在內的檢測報告,除了二和三中所列要求之外,還將包括下列內容:采樣日期和采樣人、陪同人;米集樣品的清晰標識(唯一性標識);采樣位置:包括任何簡圖、草圖和照片;所用的采樣方案;采樣過程中可能影響檢測結果解釋的環境條件的詳細信息;與采樣方法或程序有關的標準或規范,以及對這些規范的偏離、增添或刪節。四、從分包方獲得的檢測結果五、檢測與評價報告中應包括的內容除檢測報告應包括的內容外,檢測與評價報告還需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價和建議,包括現場采樣時的生產情況描述、生產設備布局情況、防護設施情況、個體防護用品使用情況、勞動者作業情況、評價依據、評價結果和建議等。六、檢測報告的格式第十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的質量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質量控制的目的在于:1、降低樣品采集和檢測誤差至允許程度。2、規范采樣和檢測操作,減少工作量。3、改善實驗室之間數據可比性的基礎。4、為分析測試質量作出評價提供統計學基礎,最終保證檢測和評價結果準確可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空氣樣品現場采集工作的質量控制和檢測分析工作(含實驗室檢測和現場便攜設備檢測)的質量控制兩個方面。第一節空氣樣品采集工作的質量控制一、采樣點和采樣對象的選擇可參照第三章第三節“二、定點采樣”和“三、個體采樣”中相關內容。二、采樣時機的選擇采樣時機的選擇原則首先要滿足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即采樣要采到工作場所空氣中待測物的最高濃度。其次,要根據職業衛生調查和評價需要,即由檢測目的確定采樣時機和頻率。也要考慮工作場所的工作情況、管理水平、職業衛生條件、環境條件和氣候季節等。三、采樣頻率采樣頻率一般根據采樣檢測的目的、待測物的毒性及其對健康的危險度、工作場所的工作情況、管理水平、職業衛生條件、環境條件等來確定。對于工作場所的日常檢測來說,毒性及對健康危險度大的毒物,采樣頻率要高;管理水平、職業衛生條件好,空氣中待測物濃度能保持在容許濃度以下,這樣的工作場所的采樣頻率可以降低。四、采樣時間1、對于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的檢測,要求采樣時間最好是整個工作班,或者涵蓋整個工作班。2、對于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是15min的加權平均濃度,采樣時間為15min;對于采樣時間短的采樣方法,可在15min內采樣2—5次,以測定的平均濃度作為檢測結果。3、最高容許濃度的采樣時間應短,不超過15min。4、采樣時間的長短還依賴于測定方法的靈敏度及空氣中待測物的實際濃度和采樣流量等。五、采樣效率影響采樣效率的因素如下:1、待測物的理化性質2、待測物在空氣中的存在狀態3、吸收液的吸收容量和吸附劑的吸附容量4、采樣流量5、采樣現場的環境條件六、采樣過程中的誤差(一)采樣設備器材帶來的誤差1、收集器(1)空氣袋、注射器在使用前應用清潔空氣清洗。(2)固體吸附管在使用前應進行活化處理,空白值小于方法空白樣品值。(3)液體吸收管應清洗干凈,吸收液符合要求,空白值小于方法空白樣品值。(4)采樣夾應清洗干凈,濾料空白值符合要求,小于方法空白樣品值,否則應用酸堿或有關試劑處理濾料。2、采樣器(二)采樣操作造成的誤差1、采樣裝置漏氣導致采樣體積測量比準確。2、采樣操作中的污染。3、空氣采樣過程中吸收液的損失。4、采集的有害物質的量超過空氣收集器的吸收容量或吸附容量。5、使用錯誤的采樣流量。6、空氣采樣時,通常是不容許在空氣收集器前面連接塑料管或橡皮管等,因塑料管或橡皮管可能吸附待測物或與待測物發生理化作用。(三)樣品的運輸和保存過程中帶來的誤差七、現場樣品空白第二節檢測分析工作的質量控制一、人員二、儀器設備三、試劑四、方法五、測定過程中的質量控制1、試劑空白2、方法空白3、儀器空白4、校準曲線5、加標回收6、分析質量控制樣品六、實驗室外部質量控制第三節數值修約規則一、確定修約間隔1、指定修約間隔為10-n(n為正整數),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n位小數。2、指定修約間隔為1,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個”數位。3、指定修約間隔為10n(n為正整數),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10n數位,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十”、“百”、“千”。。。。。。數位。二、進舍規則1、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小于5,則舍去。保留其余各位數字不變。例如:將12.1498修約到個位數,的12;將12.1498修約到一位小數,得12.1。2、擬舍去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大于5,則進一,即保留數字的末位數字加1。例如:將1268修約到百位數,的13X102(特定場合可寫為1300,具體可參考《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3、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是5,且其后又非0數字時進一,即保留數字的末位數字加1。例如:將10.5002修約到個位數,得11。4、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為5,且其后無數字或皆為0時,若所保留的末位數字為奇數(1、3、5、7、9)則進一,即保留數字的末位數字加1;若所保留的末位數字為偶數(0、2、4、6、8)、則舍去。例如:(1)修約間隔為0.1(或10-1)擬修約數值修約值1.05010X10-1(特定場合可寫成1.0)0.354X10-1(特定場合可寫成0.4)(2)修約間隔為1000(或103)。擬修約數值修約值5002X103(特定場合可寫成2000)5004X103(特定場合可寫成4000)5、負數修約時,先將它的絕對數值按上述進舍規則1----4的規定進行修約,然后在所得值前面加上負號。(1)將下列數字修約到十位數。擬修約數值修約值-355-36X10(特定場合可寫成一360)-325-32X10(特定場合可寫成一320)(2)將下列數字修約到三位小數,即修約間隔為10-3擬修約數值修約值-0.0365-36X10-3(特定場合可寫成一0.036)三、不允許連續修約擬修約數字應在確定修約間隔或指定修約數位后一次修約獲得結果,不得多次按上述進舍規則連續修約。例1、修約97.46,修約間隔為1.正確的做法:97.46-----97;不正確的做法:97.46----97.5-----98.例2、修約15.454,修約間隔為1.正確的做法:15.4546-----15;不正確的做法:15.4546——15.455-----15.46-----15.5——16.在具體實施中,有時測試與計算部門先將獲得數值按指定的修約數位多一位或幾位報出,而后由其他部門判定。為避免產生連續修約的錯誤,應按下述步驟進行。(1)報出數值最右的非零數字為5時,應在數值右上角加+或加一或不加符號,分別表明已進行過舍、進或未舍未進。例:16.50+表示實際值大于16.50,經修約舍棄為16.50;16.50-表示實際值小于16.50,經修約進一為16.50.(2)如對報出值需要進行修約,當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為5,且其后無數字或皆為零時,數值右上角有+者進一,有一者舍去,其他仍按上述進舍規則的規定進行。例如:將下列數字修約到個位數(報出值多留一位至一位小數)實測值報出值修約值15.454615.50-15-15.4546-15.50--1516.520316.50+17-16.5203-16.50+-1717.500017.518第十一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的安全健康環境對策一、作業現場采樣和檢測工作中的安全健康環境對策1、在進行現場調查、采樣及檢測等現場工作時,現場工作負責人應進入作業現場前對所有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說明,并接受委托企業的安全培訓。2、現場工作中,檢測人員必須遵守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聽從企業陪同人員的安排,不得隨意活動。3、現場工作嚴禁吸煙,不得攜帶任何危險品進入現場。4、進入有毒有害或存有危險性的作業現場是,須佩戴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并有第二者陪伴。5、檢測人員應嚴格按照檢測儀器說明書、作業指導書及相關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等進行操作,嚴禁違章冒險作業。6、檢測人員所攜帶的儀器設備,應做好運輸中的防震、防塵、防潮工作,對于特殊要求的儀器設備,應小心搬運,防止儀器設備認為損壞。7、廢棄的采樣介質材料、試劑、電池燈耗材應收集后分別進行相應處置,不得在現場隨意丟棄。二、實驗室檢測工作中的安全健康環境對策(一)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安全操作管理、危險化學品管理、氣瓶管理、事故應急預案、內務衛生管理、廢棄物管理、放射源管理等。(二)實驗室環境秩序1、試驗區域應與辦公區相對隔離,并設明顯分區標志。試驗區域應保持安靜、整潔,嚴禁喧嘩和吸煙等,可設相關標志予以提示或警示。2、檢測人員進入實驗室時,須按規定穿戴工作服,長頭發要扎起來,不能光腳或穿拖鞋進入實驗室。3、實驗室內禁止吸煙、進食、喝茶飲水、嚼口香糖等,禁止明火取暖和熱飯,禁止將食物儲藏于儲有化學藥品的冰箱或儲藏柜,或盛放于實驗器皿。檢測人員不得在實驗室做其他與檢測工作無關的事。4、實驗室應建立外來人員進入試驗區域參觀的登記管理制度,不得允許客戶進入正在進行檢測工作的實驗室,無關人員不應在實驗室久留。5、每日工作完畢后,檢查水、電、氣、窗等是否關閉,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鎖門,離開實驗室時應用肥皂洗手。(三)檢測人員的知識與技能1、檢測人員須認真學習檢驗規程、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和作業指導書,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檢測人員應了解設備性能及操作中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了解檢測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掌握預防和處理事故的方法,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作業管理的相關規定。3、檢測人員應熟悉安全用電、防火防爆、滅火、預防中毒及中毒救治等基本安全常識。4、檢測人員應了解相關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知識。檢測工作過程中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腐蝕性酸堿或其他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等時,須穿戴防護用具(防護口罩、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毒面具等)。進行高溫試驗操作時,須穿戴防高溫手套。5、檢測人員應熟悉發生緊急情況時的應急處理方式和緊急聯絡電話。檢測人員進行某些危險操作時,如危險試劑取樣、易燃易爆物的處理、某些燃燒試驗、使用極毒物質等均應有第二者陪伴,陪伴者能清楚地看到操作地點,并觀察操作的全過程。6、檢測人員應有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對于檢測過程中的廢棄試劑,過期藥液或廢棄物(特別是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