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勘察)_第1頁
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勘察)_第2頁
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勘察)_第3頁
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勘察)_第4頁
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勘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6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K6+101.400~K6+240(補充勘察)工號: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勘察)目錄TOC\o"1-2"\h\z\u1前言 11.1任務由來及工程概況 11.2勘察目的任務 21.3執行的主要技術規范 21.4勘察等級 31.5前人工作程度 31.6前期勘察結論及建議 31.7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31.8勘察工作質量評述 52自然地理概況 62.1地理位置 62.2水文、氣象 63工程地質條件 73.2地質構造 73.3地層巖性 73.4水文地質條件 83.5水土腐蝕性評價 83.6不良地質現象 93.7土、石工程分級 93.8相鄰建(構)筑物 94巖土物理力學特征 94.1動力觸探試驗資料分析 94.2巖土室內試驗成果分析統計 104.3波速測試 114.4巖體質量分級 114.5巖土設計參數建議 115工程地質評價 135.1場地穩定性及建筑適宜性評價 135.2地基均勻性評價 135.3成樁條件評價 145.4工程地質評價 146地震效應評價 157結論與建議 167.1結論 167.2建議 16附表及附圖其它附件1、勘察任務委托書2、工程地質勘察綱要3、測量說明4、巖石物理力學試驗報告坪山大道(西山立交)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勘察)PAGE1第頁共16頁1前言1.1任務由來及工程概況受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對坪山大道(K0+000~K7+000)(以下簡稱“坪山大道”)進行地質勘察。設計單位為重慶市設計院。坪山大道呈東西走向,西起規劃快速路—橫四路,東接大學城復線隧道,工程全長約7.0km,含隧道1座(寨山坪隧道),含全互通式立交2座(中柱立交、西山立交),簡易立交3座(1#、2#、3#簡易立交),主線高架橋2座。圖1.1項目位圖1.2勘察目的任務勘察目的應根據確定的線路設計方案、設計對勘察的技術要求,為道路設計、路基處理、橋梁隧道設計、施工等提供詳細的巖土參數,并做出分析、評價與建議。主要任務:(1)查明場地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地層巖性及各巖土層的成因類型、年代、分布情況、工程特性。(2)查明場地有無不良地質現象,并查明其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以及各巖土層的滲透性,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評價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劃分場地類別和對抗震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險地段以及場地土類型。(5)查明場地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為該工程基礎設計提供相關的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并對地基承載力做出評價;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建筑結構、荷載,提出地基基礎方案建議;評價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評價場地環境邊坡及基坑邊坡穩定性,提出處理措施建議。(6)分析評價場地巖土體在建筑物施工及營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防止、處理措施建議。1.3執行的主要技術規范主要技術規范:(1)《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2)《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C20-2011;(3)《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13;(4)《城鎮道路路基設計規范》DBJ50-145-2012;(5)《地下工程地質環境保護技術規范》DBJ50/T-189-2014;(6)《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7)《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8)《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9)《公路工程抗震規范》JTGB02-2013;(10)《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B02-01-2008;(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16年版)GB5001-2010;(12)《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13)《工程巖體試驗方法標準》GB/T50266-2013;(14)《地基動力特性測試規范》GB50269-2015;(15)《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16)《巖土工程勘察規范》(2009年版)GB50021-2001;(17)《城市測量規范》CJJ8-2011;(18)《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166-2011。參考規范:(1)《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2012;(2)《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3)《重慶市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技術規范》(2017年版);(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5)其他現行相關規程及技術標準。1.4勘察等級該工程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一級;根據現場踏勘,場地地形地貌中等復雜,場地類別為中等復雜場地。根據《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表3.2.2規定,本工程的勘察等級為甲級。1.5前人工作程度(1)1986年~1990年——原四川省地礦局二〇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測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重慶市幅H-48-94-A(1:5萬)”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重慶市幅”;(2)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質局南江水文地質大隊編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說明書》重慶幅H-48-23(1:20萬)”區域地質調查。(3)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質局南江水文地質大隊作1:2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說明書》重慶幅H-48-23區域水文地質調查。(4)1981年——四川省地質局航空區域地質調查隊作《1:20萬重慶幅地質調查》。(5)2017年6月至7月,我院對坪山大道K0+000~K6+101.400及西山立交進行了初步勘察,并出具了經審查合格的《坪山大道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初步勘察);2017年7月至9月,我院對坪山大道K0+000~K6+101.400及西山立交進行了詳細勘察出具了經審查合格的《坪山大道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重慶市設計院2017.9)。(6)2019年6月,我院對坪山大道1.6前期勘察結論及建議1.6.1(1)西山立交場區范圍內無活動性斷裂構造通過,未發現滑坡、泥石流、危巖等不良地質現象,周邊無災害性地質體發育。結合當地建筑經驗,擬建場地整體穩定性良好,對擬形成的邊坡、現狀渝遂高速及管線采用適當的支護及保護措施處理后,適宜進行本工程的建設。(2)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版),場區抗震設防烈度6度,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35s。(3)環境水在Ⅱ類環境類型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環境水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弱腐蝕性;在干濕交替作用條件下,水中Cl-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環境土在Ⅱ類環境類型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環境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作用條件下,土中Cl-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1.6.2建議后期西山立交勘察應在西永綜合保稅區手續審批完成后對鉆孔XS1進行補充鉆探1.7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對道路沿線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填圖范圍原則上為本線路中線兩側不少于50m(直線段)、100m(彎道),重點針對工程建設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影響范圍及為研究解決對工程建設有影響的不良地質和特殊地質所擴展的范圍。成圖比例1:500,地層單位為段(巖體)、統(第四系地層),地層界限和地質觀測點的圖面位置誤差不大于圖面比例尺2mm,對大于1m的地質單元體均應在圖上表示,對有特殊意義或對工程有重要影響的地質單元體可采用超比例尺方法擴大標示并予以說明。重點部位進行1:200工程地質橫斷面測繪,測繪寬度原則上兩側各20m,局部有相鄰建(構)筑物地段以能反映相鄰建構筑物關系特征延長控制到30m左右,在較陡傾斜坡段路線兩側(主要在坡上方)適當延長,以能反映斜坡特征為控制標準。結合現場踏勘,根據《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布設勘察方案,編寫勘察大綱,勘察大綱于2019年5月29日在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會議室經專家審查通過,本段線路補充勘察工作布置主要按以下原則進行:1、跨線橋和高架橋:依據《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第5.2.4條,視橋臺寬度布置勘探線1~2條,對于填方較厚地段,根據設計意圖,將采用輕型橋臺,基礎擬采用樁基,適當加密鉆孔布置,其中技術性鉆孔約占1/3;橋墩技術性鉆孔鉆入中等風化巖層20m,一般性鉆孔鉆入中風化巖層18m,;根據專家意見,橋梁墩臺鉆孔逐孔取樣,每個鉆孔取樣2組。2、波速測試控制整個場地,根據《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第5.2.7、6.2.5條,擬橋位區橋位區及場地代表性地段進行鉆孔波速測試,本次補充勘察利用。3、抽水試驗本次勘察利用。4、為查明場地素填土狀態,為設計提供參數建議,在場地3個鉆孔中進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5、取樣主要進行巖石抗壓強度測試。依據勘察大綱專家審查意見,為便于提供橋梁設計參數,橋墩每個鉆孔取巖樣2組,取樣鉆孔分布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采取巖樣20組。同時本次勘察利用,判定水對混凝土結構及鋼結構腐蝕性,判定土對混凝土結構及鋼結構腐蝕性。按照以上要求和原則,共布置機械鉆孔10個,編號“XS”。本次勘察于2019年7月20日進場施鉆,于2019年7月24日結束外業工作,共完成機械鉆孔10個本次勘察完成勘察工作量見表1-1。勘察工作量統計表表1-1工作項目工作內容單位工作量備注工程測量鉆孔定位個10實測斷面1:200km/條0.23/5實測斷面1:500km/條0.33/2工程地質測繪地質測繪Km20.03鉆探機械鉆孔m/孔273.2/10取樣巖樣組20現場試驗重型動力觸探m/孔10.5/3室內試驗天然抗壓實驗組20飽和抗壓實驗組20水文地質工作鉆孔簡易水文觀測孔101.8勘察工作質量評述本次勘察工作執行《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及《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C20-2011),完成的各項工作達到委托方的要求。對場區及周邊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測繪面積約0.03Km2。調查場區地形、地貌特征,調查各巖土層的空間展布及結構特征,圈定地質界線;了解是否有基巖露頭、巖性、風化程度、產狀要素以及裂隙發育特征;調查有無不良地質現象,及其形成條件、規模、性質和發展情況;調查場內填土規模、范圍及堆填物成分、回填時間等。調查地表水分布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測繪精度滿足現行規范要求。根據甲方委托我院測繪的平面圖(重慶獨立坐標系,1956年黃海高程)作為本次工作用圖,根據我院制作的2個控制點成果(見表1-2)作為坐標和高程起算數據,將各鉆探孔位放樣于實地,并進行斷面測量。鉆探結束后對移位孔進行了收孔測量,測量精度符合現行規范要求。測量控制點成果表表1-2點名X坐標(m)Y坐標(m)高程(m)A172245.67945249.969286.6006A272279.60245246.416286.0796本次勘察共投入XY-100型鉆機1臺套、1個鉆探班組。采用復合片鉆頭、普通合金鉆頭、金剛石鉆頭鉆進,開孔孔徑110mm,終孔孔徑91mm。鉆進時嚴格控制回次進尺,填筑土土芯采取率>65%;粉質粘土土芯采取率>90%;基巖巖芯采取率強風化>72%,中等風化>80%。鉆探過程中對漏水、涌水、裂隙情況進行及時記錄,鉆孔質量良好,對鉆孔巖芯進行逐孔編錄、照相。對于垮孔、卡鉆嚴重的鉆孔填筑土及粉質粘土段采用跟管鉆進。現場作業由甲方委托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的見證人員(任倩倩,印章號:YKJZ-2320006-0010)進行全程見證,勘探質量良好,符合相關建設程序。鉆探工作結束后抽干孔內殘留水,24~48小時內測定鉆孔中地下水水位。在素填土較厚地段進行重型動力觸探(N63.5)試驗,測定觸探擊數,遇大塊石時采用小水量鉆進,鉆穿塊石后再進行觸探試驗,試驗過程外業見證人員全程監督。采用勘察軟件進行擊數修正、曲線繪制。勘察過程中現場利用鉆孔巖芯采集砂巖、砂質泥巖樣品共20組,封裝后及時送重慶巖土工程檢測中心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巖石天然及飽和抗壓試驗。試驗方法正確,指標可信,符合相關規范規程要求。室內工作采用“巖土工程勘察CAD”軟件結合AutoCAD制圖,完成勘探點平面位置圖、工程地質橫斷面圖、工程地質縱斷面圖、鉆孔柱狀圖、動力觸探曲線圖的繪制;采用WORD軟件編輯工程地質勘察文字報告,完成全部勘察任務。鉆孔定位達到精度要求,查明了沿線場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滿足國家有關規范要求,符合《重慶市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技術規定》,送重慶市勘察成果審查機構審查合格后可供施工圖設計使用。2自然地理概況2.1地理位置2.2水文、氣象(1)氣象線路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總時數1000~1200h,具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空氣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偏少、秋雨連綿等特點,素有“巴山夜雨”之說。氣溫的垂直分帶明顯,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區,年平均氣溫為18.0~18.8℃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8.3℃,月平均最高氣溫是8月為28.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1月為5.7℃,日最高氣溫43.0℃(降水量、蒸發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82.6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強度較大,暴雨時有發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數占全年降雨日數的62%左右,小時最大降雨量可達62.1mm;多年平均蒸發量1138.6mm。濕度: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9%左右,絕對濕度17.7hPa左右,最熱月份相對濕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對濕度81%左右。風:全年主導風向以北風為主,頻率13%左右,夏季主導風向為北西,頻率10%左右,年平均風速為1.3m/s左右,最大風速為26.7m/s。霧日:全年平均霧天日數30~40天,最大年霧天日數148天。(2)水文場區地勢總體較為平坦,局部基巖出露地段較陡。場地位于梁灘河流域,梁灘河(又稱磨灘河)是嘉陵江下游右岸的一條主要支流,位于縉云山與中梁山之間的丘陵谷地及中梁山的狹長槽型地帶。經現場調查,勘察期間位于坪山大道K6+208.5~K6+211.5有一水溝,水溝垂直于坪山大道走向發育,寬度約3m左右,勘察期間水深約0.5~1.0m,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其余地段無常年性地表水流。3工程地質條件根據現場調查,該段原始地貌為構造剝蝕淺丘地貌,主要為農田,林地。因綜合保稅區場坪施工,形成稍有起伏的平臺地形,回填深度約0.59~6.91m,地形坡角一般1°~15°,局部地段坡角達30°左右。該段場地地形總體較為平坦,最低標高約290.03m,最高位于起點附近,最高標高約為295.28m,相對高差約為5.25m。3.2地質構造場地位于北碚向斜東翼、觀音峽沖斷背斜西翼,根據現場調查及鉆探揭露,巖層傾向230~300之間,以260為主,巖層傾角約45~60,以45°為主。巖層中主要發育兩組構造裂隙:J3:傾向85,傾角70~80,裂隙面平直,裂隙寬度2mm~3mm,延伸長度5m~8m,無充填或粘性土充填,間距1m~3m米。為硬性結構面,結合差。J4:傾向165,傾角77,裂隙面平直,無充填,間距2m~3m米,延伸長度5m~10m。為硬性結構面,結合差。圖3.1勘察區構造綱要圖3.3地層巖性場地內上覆土層為第四系全新統素填土、粉質粘土,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上統遂寧組(J3Sn)砂質泥巖、砂巖,現將巖土特征簡述如下:素填土(Q4ml):以雜色為主,主要為砂泥巖碎塊石及少量粉質粘土組成。硬質物直徑1cm~30cm不等,含量在25~50%之間。分布在保稅區,結構松散~稍密,回填時間大于2年。該層鉆孔揭示厚度為0.59m(XS4)~6.91m(XS3粉質粘土(Q4el+dl):褐色。軟塑~可塑狀,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切面稍有光澤,殘坡積成因。場地內廣泛分布,鉆孔揭示該層厚度為1.10m(XS7)~3.03m(XS4),局部段在素填土下缺失該層。n砂質泥巖(Ms):紫紅色為主。由粘土礦物組成,粉砂泥質結構,局部見砂質條帶,中厚~厚層狀構造。強風化巖體發育風化裂隙,巖芯呈碎塊、短柱狀;中等風化帶巖芯呈柱狀、長柱狀,節長6~16cm,巖質較軟,失水易干裂。該層在場內分布較普遍。砂巖(Ss):呈灰色、灰白色。主要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次為云母及暗色礦物,中~細粒結構,厚層狀構造,鈣泥質膠結,局部含粘土礦物較重或現泥質條紋。強風化巖體發育風化裂隙,巖芯呈碎塊、短柱狀;中等風化帶巖芯呈柱狀、長柱狀,節長7~18cm,巖質較軟。中等風化巖體內裂隙較發育,多為無充填,部分裂隙裂面上有黑色、褐色附著物。場內上覆土層厚度3.01~9.63m,基巖面沿縱剖方向巖土界面傾角一般為1°~10°,局部較陡達30°,沿橫剖面方向巖土界面傾角一般為1~10。場地鉆探深度范圍內的基巖可劃分為強風化帶和中等風化帶。強風化帶:巖芯多呈碎塊狀,強度較低。鉆孔揭露厚度0.82m(XS7)~4.57m(XS4)。中等風化帶:巖芯多呈柱狀、長柱狀,局部較破碎,巖質較新鮮,較完整,強度相對較高。3.4水文地質條件經現場調查,位于坪山大道K6+208.5~K6+211.5為一水溝,寬度約3m,水深0.5~1.0m,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勘察區原始地貌為丘陵地貌,丘包與溝槽相間分布,丘包和斜坡地段地勢高、地表水易于排泄,無統一地下水位,溝槽地帶成為地表水的匯集場所,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場地原始地形谷心地帶的覆土層和強風化帶巖層中,下臥基巖以透水性差的泥質巖類為主,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巖性及裂隙發育程度控制。根據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征,勘察區地下水可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A松散巖類孔隙水:該類型地下水水量大小主要受地貌和覆蓋層范圍、厚度、透水性制約,受季節、氣候影響大,無統一地下水位。在丘包地帶,覆土層薄,除雨季外一般無地下水;在丘谷地帶,覆土層較厚,地下水埋藏于溝谷堆積層中,分布零星、水量較小,其流量隨季節變化顯著。B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巖石風化裂隙和構造裂隙中,勘察區強風化巖層較薄,風化裂隙水少見,主要為構造裂隙水,賦存于厚層砂巖、砂質泥巖的構造裂隙中。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根據地區經驗,勘察區的人工填土滲透系數為1.50~1.76m/d左右,滲透系數較大,為中等透水層;粉質粘土滲透系數為0.31~0.42m/d左右,滲透系數小,為弱透水層;砂質泥巖滲透系數為0.005~0.0075m/d左右,滲透系數微小,為微透水;砂巖滲透系數為0.84~03.5水土腐蝕性評價:場地環境土主要為素填土、粉質粘土。本次勘察:環境地質條件(Ⅱ類)及鄰近工程建筑經驗,判斷本線路區環境土在Ⅱ類環境類型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環境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作用條件下,土中Cl-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3.6不良地質現象經調查,場區未發現圍巖、滑坡、地下洞室、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不存在、采空區、古墓、暗濱、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無活動斷裂構造通過,周邊無災害性地質體發育,場地總體穩定性良好。3.7土、石工程分級根據《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174-2014)附錄A土、石工程分級表劃分標準,場地土、石工程分級為:1、Ⅰ級松土:分布于水溝中的淤泥質粉質粘土,呈流塑~軟塑狀,局部含腐殖質。2、Ⅱ級普通土:場地的殘坡積粉質粘土,呈可塑狀,等級為Ⅰ級。2、Ⅲ級硬土:場地的素填土、基巖強風化帶。巖石風化強烈,呈碎塊狀,質軟,部分呈土狀或土夾石狀。3、Ⅳ級軟石:中風化的砂質泥巖。4、Ⅴ級次堅石:中風化砂巖。3.8相鄰建(構)筑物經現場調查,沿線主要構筑物為:已建西永保稅區專用通道,位于坪山大道K6+244~K6+254范圍內,本項目的建設對其有一定的影響,為減少本項目對其影響,設計方案擬采用橋梁上跨該通道。其余地下管線及電力線路詳見“地形管線圖”。4巖土物理力學特征4.1動力觸探試驗資料分析場地內素填土分布較廣,分別在鉆孔XS1、XS3、XS5的素填土中進行重型動力觸探(N63.5)試驗,勻速連續貫入,遇大塊石時以小水量鉆進,鉆穿后繼續進行觸探。利用勘察軟件對觸探擊數進行桿長修正計算,見“動力觸探試驗曲線圖”,觸探擊數統計過程中對部分擊數較高的異常值(標注“*”數據)予以舍棄。各點位填土觸探修正擊數統計結果見下表4-1。從現場試驗和鉆探分析判斷,填土極不均勻,存在大塊石,部分粗顆粒間還存在較大的空隙;從統計結果看,錘擊數平均值4.51~5.31擊,變異系數0.22~0.31,呈中等~高變異性。結合鉆探、動探結果綜合判定,填土呈松散~稍密狀態。動探擊數與深度無明顯遞增關系,擊數差異大,粒徑不均勻。素填土N63.5動力觸探修正試驗數據統計表4-1鉆孔編號動探深度(m)擊數平均值(擊)標準差變異系數厚度的加權平均值(擊)密實度XS13.84.511.250.284.85松散XS34.55.311.490.28XS52.24.731.750.374.2巖土室內試驗成果分析統計本次勘察期間采集砂巖、砂質泥巖樣共20組,樣品按規范進行現場封裝,及時送檢,測定其物理力學指標。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對試驗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別計算其平均值φm、標準差σf、變異系數δ、標準值φk,試驗指標數理統計計算公式如下:算術平均值:(4.2-1)標準差:(4.2-2)變異系數:(4.2-3)式中:n———參加統計的試驗數據數量;φi———第i個試驗數據;巖石參數標準值φk按下式確定:式中:φm——巖土參數平均值;νs——統計修正系數,可按式4.2-5計算。注:式中正負號按不利組合考慮。巖石試驗數據統計指標統計平均值、變異系數、標準值等指標。統計成果詳見表4-2~4-4。本次勘察所得巖樣的試驗成果為了使設計參數對各工點更具針對性,逐墩進行統計巖石單軸抗壓強度試驗。本次勘察對象為橋梁(墩)基礎,選用中風化基巖作為基礎持力層,且鉆孔揭露粉質粘土厚度均小于3m,故本次未采取粉質粘土試樣進行試驗。砂質泥巖單軸抗壓強度指標數理統計表表4-2巖樣編號天然σc(MPa)飽和σco(MPa)XS1-15.315.464.862.752.983.29XS1-24.874.895.162.813.002.67XS2-15.164.475.172.482.613.00XS2-24.985.175.422.752.903.33XS3-24.564.465.002.582.462.60XS4-24.525.594.772.612.493.16XS5-14.504.745.312.782.812.12XS6-15.154.965.312.652.683.42XS7-14.675.405.172.882.942.66XS8-14.895.735.463.212.813.13XS8-24.774.965.563.032.622.85XS9-15.355.114.433.032.742.57XS10-15.255.004.952.692.613.11樣本數(n)3939最大值5.733.42最小值4.432.12平均值φm5.042.82標準差σf0.340.27變異系數δ0.070.10統計修正系數γs0.980.97標準值fk4.942.74由表4-2可知。中等風化砂質泥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為4.94MPa;變異系數為0.07,變異性很低。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2.74MPa,為極軟巖;變異系數為0.10,變異性很低。砂巖單軸抗壓強度指標數理統計表表4-3巖樣編號天然σc(MPa)飽和σco(MPa)XS3-115.2016.0015.709.9910.609.51XS4-115.6014.5014.708.689.639.96XS5-215.2016.3014.809.0810.309.56XS6-215.4014.3014.909.499.209.90XS7-212.4011.3010.606.627.467.08XS9-210.9010.7012.307.347.706.22XS10-29.048.948.545.904.845.39樣本數(n)2121最大值16.3010.60最小值8.544.84平均值φm13.218.31標準差σf2.581.76變異系數δ0.200.21統計修正系數γs0.930.92標準值fk12.227.63由表4-3可知。中等風化砂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2.22MPa;變異系數為0.20,變異性低。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7.63MPa,為軟巖;變異系數為0.21,變異性中等。4.3波速測試本次勘察主要利用《坪山大道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重慶市設計院2017.9)中的波速測試結果,強風化砂質泥巖層聲波速度為2706-2877m/s,中風化砂質泥巖層聲波速度為2900-3149m/s,巖體完整系數為0.56-0.66,巖體較完整;強風化砂巖層聲波速度2800-2971m/s,中風化砂巖層聲波速度為3037-3299m/s,巖體完整系數為0.56-0.66,巖體較完整。素填土剪切波速范圍值為138~144m/s,為軟弱土;粉質粘土剪切波速范圍值為154~168m/s,為中軟土;下伏基巖剪切波速平均速度為>800m/s,為巖石4.4巖體質量分級中等風化砂質泥巖單軸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為2.74Mpa,為極軟巖,呈中厚~厚層狀;根據聲波速度測試,巖體完整系數為0.57~0.63,巖體較完整;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指標變異性中等,力學性能較穩定,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V級。中等風化砂巖單軸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為7.63Mpa,為軟巖,呈中厚~厚層狀;根據聲波速度測試,巖體完整系數為0.57~0.62,巖體較完整;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指標變異性中等,力學性能較穩定,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級。4.5巖土設計參數建議(1)素填土:素填土承載力特征值可依據回填壓實后的現場檢測成果確定。填土天然重度指標采用經驗值:20.20kN/m3,由于素填土多為新近回填土,須考慮負摩阻力影響,根據鉆探揭露及地區經驗,負摩阻力系數取0.20。(2)粉質粘土:粉質粘土的厚度變化較大,分布不穩定,承載力較低。結合現場勘察工作及地區經驗,綜合確定粉質粘土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140kPa,其天然重度指標為:19.80kN/m3。(3)強風化基巖:根據《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規定及地區建筑經驗,強風化砂巖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300kPa,強風化砂質泥巖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250kPa。(4)中等風化基巖:巖質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根據室內巖塊單軸抗壓強度統計概率值結合《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規定及地區經驗綜合取值。中等風化砂質泥巖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400kPa,中等風化砂巖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900kPa。單樁軸向受壓承載力容許值[Ra],按《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5.3.4條公式計算,計算所需的樁端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根據表4-19。樁側土的摩阻力標準值根據施工工藝按規范表5.3.3-1和5.3.3-4取值,其它參數按照《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取值。巖土體設計參數建議值按照表4-4~4-5采用。巖土參數建議值表4-4巖性天然重度(kN/m3)抗壓強度(MPa)抗剪強度彈性模量E50(104MPa)泊松比μ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kPa)水平抗力系數MN/m3水平抗力系數比例系數MN/m4基底摩擦系數μ樁側土的側阻力標準值(kPa)M30砂漿與巖石的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kPa)天然飽和σc內摩擦角(°)內聚力(kPa)素填土20.228°(天然)25°(飽和)試驗定120.20粉質粘土19.811(天然)30.4(天然)140150.20509(飽和)17(飽和)強風化砂巖24.03000.35強風化砂質泥巖25.02500.33砂質泥巖25.04.942.74287000.260.36400900.40270砂巖24.012.227.633515000.600.379001600.45500層面參數巖層面1218裂隙面1530對橋梁段每個墩臺均采取巖樣進行抗壓強度試驗。若同一鉆孔中巖性相同,則在不同深度處選取兩組相同巖性的巖石試樣進行抗壓強度試驗;若同一鉆孔中巖性不同者,則在不同深度處選取兩組不同巖性的巖石試樣進行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對于每個橋梁墩臺,若巖性單一,建議設計值采用表4-18中的建議抗壓強度,若存在多種巖性,建議選取表4-5中各種巖性建議抗壓強度的最低值作為設計值,試驗結果如下:橋梁墩臺逐墩巖石單軸抗壓強度建議值表4-5墩臺編號巖樣編號巖性天然σc(MPa)飽和σco(MPa)單軸抗壓強度(MPa)建議設計抗壓強度(MPa)天然飽和PS1#橋墩XS1-1砂質泥巖5.315.464.862.752.983.294.462.462.46XS1-2砂質泥巖4.874.895.162.813.002.67XS3-2砂質泥巖4.564.465.002.582.462.60XS3-1砂巖15.2016.0015.709.9910.609.5115.209.51PS2#橋墩XS2-1砂質泥巖5.164.475.172.482.613.004.472.482.48XS2-2砂質泥巖4.985.175.422.752.903.33XS4-2砂質泥巖4.525.594.772.612.493.16XS4-1砂巖15.6014.5014.708.689.639.9614.508.68PS3#橋墩XS5-1砂質泥巖4.504.745.312.782.812.124.502.122.12XS5-2砂巖15.2016.3014.809.0810.309.5614.89.08PS4#橋墩XS6-1砂質泥巖5.154.965.312.652.683.424.962.652.65XS6-2砂巖15.4014.3014.909.499.209.9014.39.20PS5#橋墩XS7-1砂質泥巖4.675.405.172.882.942.664.672.662.66XS7-2砂巖12.4011.3010.606.627.467.0810.66.62PS6#橋墩XS8-1砂質泥巖4.895.735.463.212.813.134.772.632.62XS8-2砂質泥巖4.774.965.563.032.622.85PS7#橋墩XS9-1砂質泥巖5.355.114.433.032.742.574.432.572.57XS9-2砂巖10.9010.7012.307.347.706.2210.76.22PS8#橋墩XS10-1砂質泥巖5.255.004.952.692.613.114.952.612.61XS10-2砂巖9.048.948.545.904.845.398.544.845工程地質評價5.1場地穩定性及建筑適宜性評價場區無活動性斷裂構造通過,未發現滑坡、泥石流、危巖等不良地質現象,未見采空區、暗濱、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周邊無災害性地質體發育。結合當地建筑經驗,擬建場地整體穩定性良好,對臨近現有構筑物進行適當的支護和保護措施處理后,適宜進行本工程的建設。5.2地基均勻性評價擬建場地范圍內地基巖土層有素填土、粉質粘土、砂巖、砂質泥巖。素填土在整個場地均有分布,鉆探揭露厚度為0.59m~6.91m,厚度差異大,結構松散~稍密,為不均勻地基,工程力學性能差,地基均勻性差。粉質粘土在場地內廣泛分布,局部地段鉆孔在素填土下揭露,部分回填區缺失。鉆探揭露厚度為1.10m~3.03m,厚度差異大,為不均勻地基,工程力學性能一般,地基均勻性較差。場地內強風化基巖分布均勻,但厚度變化大,鉆探揭露厚度0.82m~4.57m,工程力學性能差,地基均勻性較差。中等風化基巖承載力較高,且分布連續、穩定,工程力學性能好,地基均勻性較好。5.3成樁條件評價建議采用機械成孔灌注樁進行樁基礎施工;勘察過程中未發現有毒有害氣體,地下水貧乏,若采用人工挖孔樁,須按渝建發[2012]162號《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工挖孔灌注樁管理的通知》嚴格執行,同時應加強抽排水、隔水工作。在施工過程中,樁底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清除樁底沉渣,清理后立即進行樁身灌注,素填土易坍孔、粉質粘土易縮頸,且易積水、匯水,局部低洼地段可能水量較大,建議加強抽排水及護壁工作,必要時建議采取水下混凝土澆筑。在樁身的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擴徑和偏斜現象。樁身擴徑對樁的承載力有提高的作用,但擴徑的同時可能因為混凝土數量的不足導致樁身局部段的軟弱,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對樁身混凝土灌注情況的觀察,保證樁身足夠的充盈。巖土軟硬不均勻時可能出現樁身偏斜的情況,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一定的質量保證措施,減少和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5.4工程地質評價設計分為左右兩線,水平距離為1.50~3.05m,其中:左線和右線K6+101.400~K6+240段均為高架橋(橫斷面1-1’~5-5’、縱斷面I-I’、II-II’),上跨保稅區。走向約98°,長138.6m。橋位區墩臺擬采用樁基,預計樁徑2m。擬建橋位區現狀地形較為平緩,橫向地形總體坡角約為2~10°,覆蓋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鉆探揭露厚度一般3.01~9.63m,下伏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主要為松散層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素填土廣泛分布,多為松散~稍密狀,主要為保稅區平場時回填,塊石粒徑1cm~15cm不等;強風化基巖巖體較破碎,質極軟;粉質粘土,呈可塑狀;淤泥質粉質粘土,主要分布在水溝,呈軟塑~流塑狀;中風化基巖巖體較完整,巖質極軟~較軟。擬建橋位區巖土層序正常,無斷層、滑坡、泥石流、軟弱夾層、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巖土體穩定,地基穩定,適宜本段橋梁修建。設計參數建議值見表4-4、4-5。PS1#橋墩,根據橫斷面1-1’、2-2’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粉質粘土組成,厚度為6.23~9.63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粉質粘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PS2#橋墩,根據橫斷面1-1’、2-2’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粉質粘土組成,厚度為3.02~6.04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粉質粘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PS3#橋墩,根據橫斷面3-3’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粉質粘土組成,厚度為6.71~6.78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粉質粘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PS4#橋墩,根據橫斷面3-3’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粉質粘土組成,厚度為2.41~2.63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粉質粘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PS5#橋墩,根據橫斷面4-4’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組成,厚度為3.21~3.43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PS6#橋墩,根據橫斷面4-4’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組成,厚度為4.55~4.61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PS7#橋墩,根據橫斷面5-5’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組成,厚度為3.01~3.24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PS8#橋墩,根據橫斷面5-5’及地質調查,覆蓋層由素填土組成,厚度為3.42~3.53m,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砂巖。素填土工程性質差,承載力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采用嵌巖樁基,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6地震效應評價根據《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166-20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16年版)GB5001-2010),勘察區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基本烈度為6度區,擬建道路抗震設防分類為標準設防類。擬建道路沿線未見崩塌,無液化巖土,場區內巖土地震穩定性較好。坪山大道為城市快速路,根據《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166-2011),橋梁應按乙類標準進行設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