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治療_第1頁
穴位貼敷治療_第2頁
穴位貼敷治療_第3頁
穴位貼敷治療_第4頁
穴位貼敷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概述穴位貼敷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選用某些特定藥物,用介質(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涼油、藥液、甚至唾液)調成糊狀,或用呈凝固狀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黃醋、米飯、棗泥制成軟膏、丸劑或餅劑,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或將藥末撒于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患處(阿是穴),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它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它經歷了無數次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發展過程,有著極為悠久的發展歷史。第一頁,共28頁。從針灸學角度看穴位貼敷療法屬于灸法的延伸,多選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竄特性的藥物,具有一定的“發泡療法”特征。常用于久咳久喘、腹瀉、痹證、喉瘖病、口瘡、小兒遺尿等方面的病證。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價廉、副作用小等特點。第二頁,共28頁。基本操作方法辨證選穴用藥

1.腧穴選擇及配伍:(1)辨證選穴: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通過辨證論治選取貼敷的腧穴組方,組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過2-4穴。如風寒咳嗽選肺俞、風門等。(2)辨病選穴、神經節段選穴:根據疾病診斷,選取患病臟腑相應經絡的腧穴;或根據病癥所屬相應的神經節段選取腧穴進行貼敷。第三頁,共28頁。3)局部選穴:選擇離病變組織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應穴位敷貼;或在病灶局部選擇適當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臟腑相應的體表選擇腧穴或選用相應的背俞穴。如胃脘痛選中脘、胃俞等。(4)遠端取穴:根據上下相引的原則,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瘡取涌泉,脫肛取百會穴等。第四頁,共28頁。.敷貼法選藥規律(藥物組方):(1)氣味俱厚的選藥特點藥物多選氣味俱厚之品,有時甚至選用力猛有毒的藥物。補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礎上適當配伍通經走竄、芳香開竅、活血通絡之品,以促進藥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則易透入皮膚起到由外達內之效;二則氣味俱厚之品經皮透入,對穴位局部起到針灸樣刺激作用;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質,能促進藥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膚滲透促進劑的作用。第五頁,共28頁。(2)多效聯合的組方特點敷貼藥常以藥不止走一經治一癥,用多味藥物匯而集之,以一膏統治多種病,疾病雖有多種,而其病機則不外氣滯血凝及陰有寒濕,陽有燥熱而已,關鍵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個“通”字概括,“理通則治自通”。第六頁,共28頁。(3)辨證加藥的組方配藥特點外治穴位貼敷療法是以單驗方外治形式而問世的,但后來辨證施治治療原則逐漸滲透于這一治法中,給這一治法賦以辨證施治的選藥思想,使其療效更加肯定。在臨床應用時,常需辨證論治、三因制宜,而在臨證靈活加入糝藥,一般要求加藥與膏藥相應,膏統治而加藥專治,重癥還可加入劫藥如巴豆等,所加糝藥原則上選用治療這一病癥的主要藥或選效驗方和單方為主以提高療效。如治熱秘除用膏敷貼外,常在膏上糝以芒硝、大黃等,再貼于臍腹部。第七頁,共28頁。貼敷方法

1.貼法:將已制好的藥物直接貼壓于穴位,然后外敷膠布粘貼;或先將藥物置于膠布粘面正中,再對準腧穴進行粘貼。巴布劑、硬膏劑可直接將巴布劑或是硬膏中心對準穴位貼牢即可。適用于膏藥、巴布劑、丸劑、餅劑、磁片的腧穴貼敷。

2.敷法:將已制備好的藥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復塑料薄膜,并以紗布,醫用膠布固定即可。適用于散劑、糊劑、泥劑、浸膏劑的腧穴貼敷。

注意: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低過敏膠帶或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

第八頁,共28頁。貼敷時間根據疾病種類、藥物特性以及身體狀況而確定貼敷時間。一般情況下老年、兒童、病輕、體質偏虛者貼敷時間宜短,出現皮膚過敏如瘙癢、疼痛者應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藥物每次貼敷4-8小時,可每隔1-3天貼治一次。

第九頁,共28頁。2.刺激性大的藥物,如蒜泥、白芥子等,應視患者的反應和發泡程度確定貼敷時間,約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多在1-3小時);如需再貼敷,應待局部皮膚基本恢復正常后再敷藥,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貼敷。第十頁,共28頁。3.敷臍療法每次貼敷的時間可以在3-24小時,隔日1次,所選藥物不應為刺激性大及發泡之品。

4.冬病夏治貼敷從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貼1次,每次貼3-6小時,連續三年為一療程。第十一頁,共28頁。貼敷療法的特點1.作用直接,適應證廣穴位貼敷療法通過藥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過透皮吸收,使局部藥物濃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較為直接,其適應證遍及臨床各科,“可與內治并行,而能補內治之不及”,對許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顯著功效。第十二頁,共28頁。2.用藥安全,誅伐無過穴位貼敷療法不經胃腸給藥,無損傷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臨床應用時出現皮膚過敏或水泡,亦可及時中止治療,給予對癥處理,癥狀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繼續使用。第十三頁,共28頁。3.簡單易學,便于推廣穴位貼敷有許多較簡單的藥物配伍及制作,易學易用,不需特殊的醫療和儀器。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或家屬,多可兼學并用,隨學隨用。第十四頁,共28頁。4.取材廣泛,價廉藥儉穴位貼敷法所用藥物除極少數是名貴藥材外(如麝香),絕大多數為常見中草藥,價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來自于生活用品,如蔥、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藥量很少,既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又可節約大量藥材。第十五頁,共28頁。5.療效確切,無創無痛穴位貼敷療法集針灸和藥物治療之所長,所用藥方配伍組成多來自于臨床經驗,經過了漫長歲月和歷史的驗證,療效顯著,且無創傷無痛苦,對懼針者,老幼虛弱之體,補瀉難施之時,或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為適宜。第十六頁,共28頁。禁忌癥1.顏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藥物貼敷。嚴防有強烈刺激性的藥物及有毒藥物誤入口、鼻、眼內。

第十七頁,共28頁。2.對于可引起皮膚發泡、潰瘍的藥物需注意:(1)糖尿病患者應慎用或禁用;(2)孕婦及瘢痕體質者禁用;(3)眼、口唇、會陰部、小兒臍部等部位禁用。

第十八頁,共28頁。3.過敏體質者或對藥物、敷料成分過敏者慎用。

4.貼敷部位皮膚有創傷、潰瘍者禁用。第十九頁,共28頁。注意事項中醫特別講究治養結合,要在飲食、生活上有所節制,不要貪涼,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如空調適度、少吃冷飲、睡眠充足和情緒樂觀。治療期間,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治療前清潔皮膚,以防感染;

第二十頁,共28頁。2.刺激性強、毒性大的藥物,貼敷腧穴不宜過多,貼敷面積不宜過大,貼敷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刺激過大或發生藥物中毒。第二十一頁,共28頁。3.對于幼兒、久病、體弱者一般不貼刺激性強、毒性大的藥物。同時注意使用不宜過大,貼敷時間不宜過久,并在貼敷期間注意病情變化和有無不良反應。第二十二頁,共28頁。4.治療不宜空腹進行,貼藥時注意休息,飲食不宜吃生冷、海鮮、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敷藥治療后盡量減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第二十三頁,共28頁。6.本療法會出現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潮紅、微癢、燒灼感、疼痛、輕微紅腫、輕度處水皰等反應,可自然吸收,無需特殊處理。如貼敷處有燒灼或針刺樣劇痛,發紅、起皰,無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藥物。第二十四頁,共28頁。7.外敷藥物須妥善保管,不宜內服,謹防兒童誤食中毒。8.小兒皮膚嬌嫩,貼敷時間不宜過長,一般2-4小時。第二十五頁,共28頁。9.貼敷后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范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皰、瘙癢現象,應立即停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