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論文)傳統印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應用_第1頁
(傳統藝術論文)傳統印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應用_第2頁
(傳統藝術論文)傳統印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應用_第3頁
(傳統藝術論文)傳統印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應用_第4頁
(傳統藝術論文)傳統印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藝術論文】傳統印染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應用摘要:在消費主導型的市場經濟中,產品包裝被賦予了特殊的文化意義與經濟價值。傳統印染產品借助其獨特的棉麻材質與紋樣藝術,給消費者帶來了豐富的感官體驗與文化享受。在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從文創產品的設計使命與包裝特點出發,對中國傳統印染藝術與布料包裝材質進行深切進入研究,不僅有助于產品附加值的有效提升,還能增強設計人員對包裝材質的環保意識,加快綠色包裝的應用與推廣。關鍵詞:印染;傳統文化;包裝設計中國傳統印染技術工藝精湛、歷史悠久,在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中,既保留了地方少數民族的特殊工藝與民族圖案,也形成了印染技法上的彼此學習與文化藝術上的相互交融。自春秋以來,中國染織工藝逐漸脫離了純技術的應用范疇,被上層社會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形成了從物質到精神、從技術到藝術、從具象到抽象、從實用到時尚的發展歷程。在藝術與設計領域,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越是傳統的越具民族性,越是民族性的越具世界性。〞因此,積極收集與整理傳統文化元素,并充分吸取藝術精華要髓真髓,將有助于人們設計出具有獨特文化情調與強烈國際化氣息的包裝作品。1印染工藝的歷史脈絡與發展現狀中國的印染工藝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目前考古發現,商朝中后期手工印染技術已經開始成熟。這一時期,商王朝已經設立了紡織與印染機構,專門負責為皇室提供優質的服飾與日用紡織品。進入春秋戰國時期,藍布印花的雛形開始出現。藍布印花又名藍靛花布,最初是以藍草為染料,以石灰粉與豆粉的混合劑為防染劑,經過刻板、刮漿、揭版、漿布、蒸布、染色、顯色、刮白、晾曬等工序制作而成[1]。這種藍底白花的“鏤空〞裝飾風格為后來的印染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兩漢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為印染工藝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和堅實的物質保障。漢代的印染技術相當豐富,有浸染、套染、媒染等。其中,型版印花技術為世界之最早。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紗證明漢代已在使用印花和彩繪相結合的方法。此外,漢代的匠人也已經掌握了凸版印花工藝。這種印花工藝是在木制模具的表面刻上花紋,然后在凸起的版面部分涂抹植物染料,接著在平坦的織物上對準花位,經押印方式施壓于織物,就能制作出樣式一致的精致華美花紋。東漢末年至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的印染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通過白蠟密封織物纖維的印染技術開始走向成熟。由于蠟受熱后呈液體狀,人們可以通過毛筆施蠟對織物圖案進行精細刻畫。蠟染方法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傳統印染藝術的一大流派。隋唐時期,中國古代染織工藝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染織品不僅種類繁多、工藝精湛,花飾紋樣的設計也大量出現“胡漢〞融合的新風格。1966—1973年,吐魯番出土的唐代印染織物證實,唐代出現了篩網印花、扎經暈染、鏤空花版、凸版拓印和堿性印染等先進技術。宋元時期,經濟的繁榮與科技的進步促進了印染設備的發明與更新,印染已發展為泥金﹑描金﹑印金﹑貼金以及敷彩相結合的多種印花技術,印染產品也已進入尋常百姓家[2]。明清時期,棉花逐漸取代了絲、麻,成為主要的服飾染織品,印染工藝也日趨完善。尤其在染色色譜上,明代染料有57種色彩,到了清晚期,可調配的顏色已達到704種,使服飾紋樣的設計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但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與殖民主義的沖擊,我們國家民間印染產業受到重創,直至民國時期,很多經典的染織工藝開始失傳。改革開放后,出于傳統工藝品的出口創匯,傳統染織技術再次得到重視,國家也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加大了對傳統技藝的保護力度,扎染、蠟染、拔染等傳統工藝陸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在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傳統印染和現代產品相互融合,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充分展現了傳統印染藝術的持久魅力與超強吸引力。2印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2.1文化認同與情感共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市場繁榮,國民的自信心與民族情懷日益高漲。在此背景下,傳統文化對人們消費心理的影響也日趨明顯。人們的消費觀念不僅受物質水平左右,還深受自身所處社會環境、民族文化以及價值觀影響。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下,人們會通過獨特的消費方式或具有儀式感的消費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個性,與其他區域的生活方式進行區分。在如今的國內消費市場中,文化概念在營銷中的運用已被諸多企業高度重視。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融入包裝設計中,能有效激發消費者的文化認同感,提高產品的銷售量。尤其是具有原產地命名權的農副產品和老字號產品,設計師還可以通過挖掘歷史典故、篩選民俗文化、營造文化情境來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最終達到推銷產品的目的。印染藝術作為中國最悠久的文化藝術之一,其商業應用價值不可估量。只要用心收集紋樣素材,靈活運用印染這一傳統藝術,就一定能在包裝設計領域打造一場視覺盛宴。2.2異域文化的影響與魅力經過改革開放40余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國制造〞已成為世界貿易中一張響亮的“名片〞。隨著中國產品遠銷世界各地,中國的文化輸出也緊隨其后。以包裝為載體,把中國傳統紋樣植入出口商品中,將為中國文化的輸出提供另一條渠道。對于國外的消費者而言,他們也對異域文化充滿了好奇,尤其是文明差異較大的西方國家,包裝上的異域文化元素正好知足了他們的獵奇心理。此外,歷經千年的傳統印染工藝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世界藝術史上都有別具一格的獨特魅力。這樣的藝術瑰寶對世界各國消費者來說充滿了吸引力。包裝不僅是保護產品的有效裝置,更是傳遞商業信息、促進產品銷售的有效工具。通過印染藝術吸引消費者眼球,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這就是印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重要價值[3]。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印染藝術將給國外消費者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并為中國企業的品牌塑造作出應有的貢獻。2.3文化自信的必然需求在慶祝中國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切厚重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群體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一個國家的強盛總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包括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在內的“硬實力〞,另一個則是包括民族凝聚力、文化影響力、價值觀吸引力在內的“軟實力〞。近年來,我們國家在硬實力上取得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軟實力方面,尤其是文化影響力上還有待加強。包裝作為視覺傳達的載體,完全可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工具和文化傳播的媒介。隨著我們國家文化自信理念的深切進入,傳統染織藝術也定會通過各種方式助推文化強國的建設。2.4傳統印染技術的傳承與發展包豪斯學派的創始人之一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說過:“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而不是靜止的,傳統應當推動人們不斷地前進。〞傳統染織技術與現代包裝的融合既能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也能促進傳統染織技術的發展。在產品包裝市場上,雖然布袋、布裱、布飾、布扎、布卷等形式十分常見,但運用蠟染、扎染等紡織面料的包裝作品也屢獲國際設計大獎。但傳統印染的上色工藝較為粗糙,色彩暈散現象較為嚴重,在圖案細節表現上有著明顯的先天不足。傳統印染技術要想在包裝上得到更廣泛的運用,亟待新技術的創新與研發。目前,活性染料的研發是解決傳統印染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活性染料與包裝面料纖維發生化學反應,整個著色過程不用借助黏合劑,因此,無論色彩牢固度還是色彩飽和度,都要比傳統印染工藝更加出色與穩定。此外,借助數碼印染技術也是提升傳統染織藝術效果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現代包裝對圖案精細度與色彩飽和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以3D技術為代表的數碼印染技術會給傳統染織藝術帶來全新的革命與豐富的視覺體驗,而這正是傳統印染藝術與包裝設計融合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成全、相互成就的具體表現。3印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3.1利用傳統紋樣展現獨特的視覺效果我們國家傳統染織藝術經過千年的沉淀,大致可分為扎染、夾染、蠟染和藍布印花四大主流派系。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工匠們利用繩子對紡織品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的防染處理,以期布料染色后自然形成各式各樣的肌理效果。扎染的圖案可分為三大類別:一是幾何紋樣,常見的有菱形、矩形和圓形。這類紋樣結構嚴謹,色塊分布規律,給人平和且極具節奏和次序的心理感受[4]。二是點狀紋樣,自然形態的不規則點是扎染紋樣的一大特色。點的設計可依據制作者的審美,對點的分布進行有序的排列或無序的安排。扎染略帶暈散的點狀紋樣常常給人以自由、奔放、灑脫的自然感受。三是花飾紋樣,這類紋樣又分為抽象花飾和具象花飾。具象花飾紋樣通常以四方連續的方式呈現,通過基礎圖形的不同排列組合,給人以花團錦簇、變化多端的視覺感受;而抽象花飾紋樣往往表現出國畫大寫意的藝術特征,給人以若隱若現、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藝術感受。夾染古稱夾纈,其工藝是將布匹夾于兩塊帶花紋的雕版之間,利用夾板的壓力防止染液滲入布匹,進而形成留白的花紋。夾染的紋樣通常較為清楚明晰,得益于夾板可以進行精細的雕刻,所以夾染紋樣不但可以展現具象的花草蟲魚,還可以表現復雜的人物故事。蠟染古稱蠟纈,蠟是有效的阻染材料,工匠熔蠟繪畫于白布之上,染色后再高溫去蠟,進而得到泛白的精致華美圖案[5]。布料在染色過程中容易產生褶皺,這些褶皺會破壞白蠟的密封性,染料順著蠟的裂縫滲透到白布里面,最終形成冰裂的肌理效果。這種特殊的冰裂紋變化萬千、渾然天成,被人們譽為“蠟染的靈魂〞。藍印花布又稱鏤空版白漿紡染印花,其工藝要求非常精細,工序也較為復雜,因此,藍印花布的紋飾在四大傳統印染派系中是最為精致的。藍印花布的紋樣多取材于傳統吉祥圖案以及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說。由于藍印花布的紋樣精致華美、格調樸實,非常適合商業設計。3.2利用紡織材料營造獨特的觸覺效果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纖維進行織造的國家之一,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紡織品是河南滎陽青臺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麻布碎片。據碳14測算,這些麻織品距今約有5600年歷史。麻作為非常結實的天然纖維材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被廣泛用于儲存食物和搬運東西,進而形成了最原始的包裝形態。事實上,在紙張沒有被發明之前,紡織品早已成為最重要的包裝材料。印染布料的選擇多種多樣,粗糙的麻織品在觸覺上給人以淳樸厚重的感受,適合用于歷史悠久的傳統商品,例如傳統白酒、老字號食品等。質地柔軟的棉質紡織品手感松軟舒適,布面平順,不易起球,與其他材料相比,還具有一定的吸濕性和保溫性,進而在包裝應用上最為廣泛。但棉布也有一些缺陷,比如純棉布料容易起皺且不易恢復,對于盒式包裝而言,棉質材料一般需要經過繃緊處理才能有效應用。手感光滑輕盈的絲綢紡織品往往給人奢侈豪華高檔的感受。由于絲織品對人體的摩擦刺激系數是所有紡織品中最低的,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皺、抗菌和防紫外線功能,廣泛應用于高檔首飾、奢侈品、中藥材、工藝品乃至高端電子產品的包裝中。3.3利用天然材料突出綠色環保理念在傳統染織工藝中,染色劑基本源于大自然的草木和礦石,利用這種純天然的材料制作包裝,具體表現出了綠色環保的理念。傳統染織品的這一特性與當前流行的環保概念不謀而合,因此,兼具濃烈厚重文化特征與環保特性的織物包裝越來越受設計師的青睞。在信息時代下,企業形象的塑造離不開社會輿論的監督與社會責任的表現,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引導著企業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傳統染織產品正符合可再生、可循環、可持續的現代包裝設計理念,由此可見,傳統染織品將在包裝設計領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必將成為最具文化價值與環保價值的包裝材料之一。中國傳統印染工藝有著很多璀璨的文明信息與藝術瑰寶,值得傳承與發揚,這些珍貴的民族文化更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源動力。傳統印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是傳承與發揚民族文化的一種方式,能為印染藝術在現代包裝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參考,并為產品包裝設計師提供全新的設計思路。[參考文獻][1]朱小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