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康復(2015年治療師培訓教案)_第1頁
腦卒中康復(2015年治療師培訓教案)_第2頁
腦卒中康復(2015年治療師培訓教案)_第3頁
腦卒中康復(2015年治療師培訓教案)_第4頁
腦卒中康復(2015年治療師培訓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定義流行病學康復評估康復治療內容第一頁,共157頁。腦卒中(stroke)不是一種疾病名稱,而是指發展迅速的、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局灶性腦功能障礙、且持續二十四小時或引起死亡的臨床綜合征(WHO)。

腦卒中分為兩大類缺血性卒中(血栓形成性腦梗死、栓塞性腦梗死)出血性卒中

(腦實質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一、定義

第二頁,共157頁。項目腦梗死腦出血發病年齡多在60歲以上多在60歲以下發病狀態安靜狀態或睡眠中活動中發病速度10余小時或1-2天達到高峰數10分鐘至數小時癥狀達高峰高血壓史較少較多全腦癥狀輕或無頭痛嘔吐嗜睡打哈欠等顱內壓增高癥狀意識障礙通常較輕或無較重神經體征多為非均等性偏癱(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層支)多為均等性偏癱(內囊)頭顱CT腦實質內低密度病灶腦實質內高密度病灶腦脊液無色透明多血性(洗肉水樣)腦梗死與腦出血的鑒別要點第三頁,共157頁。定義流行病學康復評估康復治療內容第四頁,共157頁。二、流行病學卒中-危害嚴重的全球性問題我國為腦卒中高發國家年發病率為185~219/10萬人每年有200萬人新發腦卒中存活的腦卒中700萬人2/3致死或致殘腦血管病是我國人口總死亡第二位原因每年死于腦血管病150萬人每年腦卒中治療費用約120億元人民幣第五頁,共157頁。以時間計算每12秒有一個中國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一個中國人死于卒中第六頁,共157頁。WHO-MONICA:復發性腦卒中比例的國際間比較(2003)

男性

女性(%)27%27%第七頁,共157頁。根據BNC(北京神經病學術沙龍)腦血管病協作組(2003)卒中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十八個省市36家醫院,64558例病人,45歲以下卒中發病率9.77%。說明我國卒中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2004年10月世界老齡化問題研討會在杭州閉幕,中國是老齡化最快的國家。目前中國60歲以上人口為1.3個億,占人口的10%,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個億,占人口的1/4。我國卒中病人的年輕化第八頁,共157頁。血管壁病變(如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等)、血液成分改變(如血液粘度增高、凝血機制異常等)、血流動力學改變(如高、低血壓等)、其他(如血管外因素)。病因

第九頁,共157頁。1、是生來就有的不可改變的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以及以前曾有過腦卒中的歷史等;2、是由人體內外環境影響并且可以調節控制的因素;如全身或某些臟器的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3、是因為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而產生的可以改變的行為因素,如吸煙、飲酒及不合理飲食等。危險因素第十頁,共157頁。根據損傷的部位不同,可有各種各樣的表現:1、頸內動脈常見癥狀是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優勢半球病變時可有失語。2、大腦中動脈可出現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優勢半球病變可有失語。3、大腦前動脈近端阻塞時可無癥狀;遠端阻塞時,出現對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旁中央小葉受累時,排尿不易控制。4、大腦后動脈梗塞時常見對側同向性偏盲及一過性視力障礙。優勢半球病變時可有失語、失讀、失認、失寫等癥狀。5、椎-基底動脈常出現眩暈、眼震、復視、構音障礙、吞咽因難、共濟失調、交叉癱等癥狀。臨床表現

第十一頁,共157頁。腦卒中時可以出現以下問題: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言語-交流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情感-心理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臨床表現

第十二頁,共157頁。定義流行病學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內容第十三頁,共157頁。康復評定是對患者功能狀況和潛在能力的判斷也是對患者各方面情況的資料收集,量化,分析并與正常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評定方法:交談、觀察、檢測、填表評定分期:初期評定、中期評定、末期評定康復評定第十四頁,共157頁。診斷明確后在24小時之內,就應當進行康復評定,最多不超過

3天。此后評定1次

/周,重復進行。早期康復評定,有助于發現臨床診斷未明確的功能問題,也有利于判斷預后卻將來評價康復效果。要使用標準化的、統一的測量工具。腦卒中的評價量表非常多

,醫生和治療師應使用同一種評價工具

,以便于交流和比較治療的有效性。在恢復期,對腦卒中患者要進行全面的評價。恰當地使用評價工具。腦卒中早期可使用簡單的評價工具

,評價與康復治療同步進行。隨時間延長

,評價內容也要改變。如抑郁癥是腦卒中重要的并發癥

,早期可不用評價

,但恢復期就要全面評價。評定原則第十五頁,共157頁。軀體功能評定精神功能評定言語功能評定社會功能評定綜合評定合并癥的評定功能恢復的預測療效評定結局評定評定內容第十六頁,共157頁。運動功能的評定感覺功能的評定平衡功能的評定ADL的評定反射的評定痙攣的評定怎么樣,我走路的姿勢好看吧?!第十七頁,共157頁。上田敏綜合評定表Brunnstrom評定量表Fugl—Meyer評定量表運動功能評定第十八頁,共157頁。周圍性癱瘓(量的變化)中樞性癱瘓(質的變化)Ⅱ:痙攣、僵直、共同運動Ⅰ:弛緩Ⅲ:共同運動達到高峰Ⅳ:部分分離運動Ⅴ:完全分離運動Ⅵ:精細、協調運動接近正常012345(正常)第十九頁,共157頁。階段上肢手下肢Ⅰ無任何運動無任何運動無任何運動Ⅱ僅出現協同運動的模式僅有極細微的屈曲僅有極少的隨意運動Ⅲ可隨意發起協同運動可作勾狀抓握,但不能伸指在坐和站位上有髖膝踝的協同性屈曲Ⅳ出現脫離協同運動的活動:1、肩0°,肘屈90°,前臂可旋前旋后;2、肘伸直時肩可前屈90°;3、手背可觸及腰胝部。能側捏及松開拇指,手指有半隨意的小范圍的伸展1、坐位膝關節伸展;2、仰臥位髖關節外展;3、仰臥位膝關節伸展位髖關節屈曲。Ⅴ出現相對獨立于協同運動的活動:1、肘伸直時肩外展90°;2、肘伸直,肩前屈30~90°時,前臂可旋前和旋后;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臂可上舉過頭可作球狀和圓柱狀抓握,手指可作集團伸展,但不能單獨伸展1、坐位,膝伸展,足背伸;2、坐位髖關節內旋;3、立位踝關節背伸。Ⅵ運動協調近于正常,手指指鼻無明顯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側慢(≤5s)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準確性比健側差運動接近正常第二十頁,共157頁。第二十一頁,共157頁。第二十二頁,共157頁。典型的痙攣模式頭部旋轉,向患側屈曲,使面朝向健側。肩胛骨后縮,肩帶下降,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前上肢臂旋前(也可見旋后)腕關節屈曲并向尺側偏斜手指屈曲、內收拇指屈曲、內收軀干軀干向患側屈并后旋下肢患側骨盆旋后、上提髖關節伸展、內收、內旋膝關節伸展足跖屈、內翻足趾屈曲、內收(偶有大趾表現出明顯的Babinski征)頭部請大家看一下我,就知道偏癱病人的典型痙攣模式了!第二十三頁,共157頁。感覺分類1.淺感覺:包括痛、溫、觸壓覺,是皮膚粘膜的感覺。2.深感覺:包括關節覺、震動覺,是肌腱、肌肉、骨膜和關節的感覺。3.復合覺:包括實體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圖形覺等。它是大腦頂葉皮質對深淺等各種感覺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而形成的。感覺的評定第二十四頁,共157頁。淺感覺1)輕度觸覺:閉眼→棉花輕刷皮膚。順序為面部、頸部、上肢、軀干、下肢。2)痛覺:對痛覺減退的病人,從障礙部位→正常部位檢查;對痛覺過敏的病人,則從正常→障礙部位檢查,便于確定病變范圍。3)溫度覺:閉眼→兩支試管(冷5-10℃,熱40-45℃)交替隨意地刺激皮膚,指出“冷”“熱”,接觸時間2-3s。檢查方法第二十五頁,共157頁。深感覺(本體感覺)1)位置覺:閉眼→將某部位肢體移到一個固定位置,請病人說出這個位置或用另一部位模仿。2)運動覺:閉眼→將某部位肢體移到一個固定位置,請病人說出肢體運動方向。3)震動覺:閉眼→將震動音叉放置病人身體骨骼突出部位。第二十六頁,共157頁。復合覺1)實體覺2)兩點分辨覺:人體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辨力,舌部1mm,指端部位2-3mm,在手掌1.5-3mm,在背中心部位6-7mm。3)其他:大腦皮質感覺(如:重量、識別、皮膚書寫覺、及對某些質地的感覺第二十七頁,共157頁。觸痛部位觸痛01.252.501.252.501.252.501.252.5肩鎖關節頂部C4中指C7乳頭水平T4肋下緣T8臍水平T10腹股溝T12股前中部L2小腿外側L4跟腱S1肛周S4第二十八頁,共157頁。偏癱患者平衡反應評價表第二十九頁,共157頁。第三十頁,共157頁。

協調功能是指產生平滑、準確、有控制的運動能力。它要求有適當的速度、距離、方向、節奏和肌力。

協調功能評定第三十一頁,共157頁。協調性功能評定

協調性:(不能,不準確,慢,正常)

第三十二頁,共157頁。偏癱的異常步態包括:足跖屈內翻步態,膝反張步態,劃圈步態。步態功能評定第三十三頁,共157頁。(一)支撐期1.步行周期足跟著地2.全足底著地3.重心轉移到同側4.足跟離地5.膝關節屈曲增大6.足尖離地步行周期(二)擺動期1.足上提2.膝關節最大屈曲3.髖關節最大屈曲4.足跟著地第三十四頁,共157頁。Barthel氏ADL指數項目分類和評分大便0:失禁;5:偶爾失禁;10:能控制小便0:失禁;5:偶爾失禁;10:能控制修飾0:需幫助;5:獨立洗臉、梳頭、刷牙、剃須用廁0:依賴;5:需部分幫助;10:自理吃飯0:依賴;5:需部分幫助;10:全面自理轉移0:完全依賴,不能坐;5:需大量幫助(2人)能坐;10:需少量幫助(1人)或指導;15:自理活動0:不能動;5:在輪椅上獨立行動;10:需1人幫助步行(體力或語言指導);15:獨自步行穿衣0:依賴;5:需一半幫助;10:自理上樓梯0:不能;5:需幫助(體力或語言指導)10:自理洗澡0:依賴;5:自理第三十五頁,共157頁。入院評分出院評分Ⅰ自理活動1、進食2、梳洗修飾3、沐浴4、穿上衣5、穿下衣6、上廁所Ⅱ括約肌控制7、膀胱管理8、大腸管理Ⅲ轉移9、床、椅、輪椅10、坐廁11、浴盆、淋浴室Ⅳ行進12、步行/輪椅13、上下樓梯運動類評分合計步行輪椅兩者步行輪椅兩者Ⅴ交流14、理解15、表達聽言語視非言語兩者兩者聽言語視非言語兩者兩者Ⅵ社會認知16、社會交往17、解決問題18、記憶認知類評分合計總計第三十六頁,共157頁。0:無肌張力的增加Ⅰ:肌張力輕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在ROM之末呈現最小的阻力或出現突然卡住和釋放;Ⅰ+:肌張力輕度增加:在ROM后50%范圍內出現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50%均呈現最小的阻力;Ⅱ:肌張力較明顯地增加:通過ROM的大部分時肌張力均較明顯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較易地被移動;Ⅲ:肌張力嚴重增高:被動運動困難;Ⅳ:僵直: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呈現僵直狀態而不能動痙攣的Ashworth評定第三十七頁,共157頁。腦卒中病損的綜合評定一、意識(最大刺激、最佳反應)1、兩項提問:⑴年齡;⑵現在是幾月(相差兩歲或一個月都算正確):均正確一項正確都不正確,做以下檢查2、兩項指令(可以示范):⑴握掌、伸掌;⑵睜眼、閉眼均完成完成一項都不能完成,做以下檢查3、強烈局部刺激(健側肢體)躲避刺激或防御動作肢體回縮肢體伸直無反應積分012346789五、上肢肩關節肌力:正常

協調運動

完全分離運動部分分離運動隨意發起共同運動

僅呈現共同運動模式無任何運動六、手肌力:正常

完成抓握,但速度準確性較健側差

球形或圓柱狀抓握,集團伸屈,不能單獨屈伸側捏,松拇指,手指有半隨意小范圍伸展勾狀抓握,不能釋放,指不能伸僅有極細微的屈曲無任何運動01234560123456二、水平凝視功能:正常側視動作受限眼球側凝視024七、下肢肌力:完全正常

完全分離運動

部分分離運動坐位屈膝90度以上足后滑到椅下方,足跟不離地伸踝

坐位或站位出現髖膝踝共同屈曲僅有極小的隨意運動無任何運動0123456三、面癱:正常輕癱全癱012八、步行能力:正常行走獨立行走5米以上,跛行獨立行走,需扶杖有人扶持下可以行走自己站立,不能走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臥床0123456四、言語:正常言語基本可以交談,但有表達困難簡單交談幾個單字式的交談,借助表情動作不能言語達意02356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輕型: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總分:第三十八頁,共157頁。Ⅰ失認癥單側忽略(右頂葉、丘腦)疾病失認(右頂葉)Gerstmann綜合征(左頂葉后部和顳葉交界處)視覺失認(枕葉副紋區)Ⅱ失用癥結構性失用(非優勢側頂枕交界處)運動性失用(同結構性)意念性失用(左頂葉后部、緣上回、胼胝體)意念運動性失用(緣上回運動區和運動前區、胼胝體)穿衣失用(右頂葉)知覺障礙的評定平分直線試驗刪字試驗畫空心十字試驗用火柴棒拼圖試驗邏輯活動試驗摹仿運動按口頭命令運動第三十九頁,共157頁。ParietalNeglectSyndrome

ClinicalIllustrationFailuretorecognizesideofbodycontralateraltoinjuryMaynotbathecontralateralsideofbodyorshavecontralateralsideoffaceDenyownlimbsObjectsincontralateralvisualfieldignored第四十頁,共157頁。失語癥的檢查包括口語表達聽語理解閱讀書寫構音障礙的評定包括反射呼吸唇頜軟腭喉舌言語第四十一頁,共157頁。社會生活能力的評定就業能力的評定生活質量的評定活動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前景第四十二頁,共157頁。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生命質量是對由個人或群體所感受到軀體.心理.社會各方面良好適應狀態的一個綜合測量,它是一種多維結構,構成主要有三個方面:(1)軀體健康:包括患病情況.慢性癥狀及自我評價的健康;(2)社會健康:涉及到社會網絡的大小.社會交往的頻率.社會參與的程度等;(3)心理健康:其相對要復雜些,包括焦慮.抑郁.認知.幸福感.滿意度內容。其中在癌癥醫療和研究中,生命質量至少包括反映癌癥病人生活中功能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以及情緒的各個方面與疾病或治療相關癥狀控制的滿意程度。QOL的定義第四十三頁,共157頁。肩痛:無、休息、主動或被動活動痛肌張力:正常、降低、輕/中/重痙攣肩肌力:前屈、外展、后伸聳肩時耳垂至肩峰的距離:健側、患側反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橈骨膜Hoffmann’sRossolimo’s)上肢共同運動:(Fugl-Meyer評分)Brunnstrom功能分期X-Ray肩關節半脫位的評定第四十四頁,共157頁。Ⅰ期:肩痛,活動受限,同側手腕、指腫痛,出現發紅、皮溫上升等血管運動性反應。X線下可見手與肩部骨骼有脫鈣表現。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時受限,被動屈曲可引起劇痛。此期可持續3~6個月,以后或治愈或進入Ⅱ期;Ⅱ期:肩手腫脹和自發痛消失,皮膚和手的小肌有日益顯著的萎縮。有時可引起Dupuytren攣縮樣掌腱膜肥厚。手指ROM日益受限。此期亦持續3~6個月,如治療不當將進入Ⅲ期;Ⅲ期:手部皮膚肌肉萎縮顯著,手指完全攣縮,X線上有廣泛的骨腐蝕,已無恢復希望。肩手綜合征的評定第四十五頁,共157頁。上肢有功能的實用手的預測:

N3+N:Brunnstrom恢復級M:發病后月數0.5≤m≤4上肢殘疾手的預測:

N1+—1≤m≤4上肢功能恢復的預測3m4≥13m4≤1第四十六頁,共157頁。下肢步行能力恢復的預測試驗可步行的%不能步行獨立步行輔助下步行二者合共1、仰臥,屈患髖45°,將膝在10~45°內伸屈2、主動直腿抬高3、仰臥屈髖屈膝,將患膝直立于床上4、上述1、2、3均不能完成60~7045~5525~353320~3035~4555~65339090906610101033第四十七頁,共157頁。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積分減少90%或以上,病殘程度為0級(能恢復工作或操持家務);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積分減少46%~89%,病殘程度在1~3級(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獨立生活部分工作或需要小部分幫助);進步:神經功能缺損積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積分減少或增加不足18%;惡化:神經功能缺積分增加18%或更多;死亡療效的評定第四十八頁,共157頁。死亡植物狀態:無意識,有心跳和呼吸,偶有睜眼、吸吮、呵欠等局部運動反應;嚴重殘疾:有意識,但認知、言語和軀體運動有嚴重殘疾,24小時均需他人照料;中度殘疾:有認知、行為、性格障礙,有輕偏癱、共濟失調言語困難等殘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與社會活動上尚能勉強獨立的狀態;恢復良好:能重新進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復工作,但可有各種輕的后遺癥。結局評定第四十九頁,共157頁。定義流行病學康復評估康復治療內容第五十頁,共157頁。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患者出院后應在腦卒中治療小組或社區醫師的指導下,繼續治療病因和進行康復訓練,控制危險因素,預防復發,防治各種并發癥,并獲得心理幫助和新的相關信息與治療的方法。康復目標第五十一頁,共157頁。恢復階段

患者主要問題

訓練目標

訓練計劃

弛緩期

肌肉松弛肌張力低下無自主性運動

預防肌肉痙攣的出現預防關節攣縮畸形的出現預防并發癥及繼發性損害加強患側肢體的控制能力誘發正常的運動模式良肢位的保持床上體位轉移訓練關節被動運動患側肢體主動運動

痙攣期

痙攣、腱反射亢進出現異常的姿勢反射出現異常的運動模式

抑制痙攣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促進關節分離運動,以正常的運動模式完成基本動作關節被動運動肌肉持續牽拉訓練肢體負重訓練軀干控制訓練矯正異常姿勢

恢復期

痙攣漸漸減輕關節出現分離運動協調性基本接近正常加強肢體運動功能協調性加強身體耐力加強動態平衡穩定性雙側肢體協調訓練運動協調性訓練提高運動速度訓練

第五十二頁,共157頁。康復應盡早進行。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后即可進行。康復實質是“學習、鍛煉、再鍛煉、再學習”,調動剩余腦組織的重組和再建功能。要求病人理解并積極投入,才能取得康復成效。除運動康復外尚應注意言語、認知、心理、職業與社會康復等。康復原則第五十三頁,共157頁。腦卒中的特點是“障礙與疾病共存”,故康復應與治療并進,同時進行全面的監護與治療。在急性期,康復運動主要是抑制異常的原始反射活動,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卒中康復是一個改變“質”的訓練,旨在建立病人的主動運動,要保護病人,防止并發癥發生。康復原則第五十四頁,共157頁。并不是所有的腦卒中患者都需要康復醫療,也不是康復醫療可以解決腦卒中的所有問題。因此,應當根據功能恢復的過程將患者分為三組:1)不需要康復就可以自然恢復者,如TIA;2)只有經過正確的康復醫療才能得到滿意恢復者;3)無論哪一類康復都不會有滿意恢復者。只有第二組患者應當接受積極的康復醫療。對非急性期腦卒中患者來說,如果既往沒有進行過康復醫療,仍然可以接受進一步的康復處理。但是臨床經驗表明:其康復效果遠不如急性期早期康復的效果好。適應證第五十五頁,共157頁。患者病情穩定:病人生命體征平穩,神經功能缺損體征無明顯進展,無明顯的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無嚴重的合并癥和并發癥。有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如運動功能障礙、自主活動障礙、言語交流障礙、大小便控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或吞咽障礙等;有一定的認知功能,可以完成學習活動;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可以和治療師進行交流性活動;至少具有康復訓練的最基本的體力。最基本體力是指病人最少能支撐下坐,達半小時以上。進入康復程序的條件第五十六頁,共157頁。對急性腦卒中的早期康復醫療來說,禁忌證大約可以歸納為三類:病情過于嚴重或在進行性加重中,如深度昏迷、顱壓過高、嚴重的精神障礙、血壓過高、嚴重的認知和交流障礙、神經病學癥狀仍在進行發展中等;有炎癥,如嚴重的感染(肺炎等),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嚴重的系統性并發癥,如失代償性心功能不全、心絞痛、急性腎功能不全、活動風濕,嚴重的精神病等。禁忌證第五十七頁,共157頁。

早期床邊康復訓練

第五十八頁,共157頁。維持關節活動度,防止關節攣縮抑制或減輕異常運動模式的出現或加重誘發肢體的主動運動提高ADL能力康復訓練目標第五十九頁,共157頁。良肢位的保持進行被動運動輔助主動運動到主動運動訓練體位變換,轉移訓練訓練計劃第六十頁,共157頁。ADL訓練床上體位轉變良肢位擺放運動方面身體移動坐位平衡床上體位轉變良肢位擺放身體移動坐位平衡良肢位的設計:指為防止痙攣模式的出現,保護肩關節以及早期誘發分離運動而設計的一種治療性體位第六十一頁,共157頁。良肢位的擺放(仰臥位)

頭部和上肢頭部擺正,面部可轉向患側,肩胛下墊枕頭患側上肢伸展置于枕上并保持旋后位第六十二頁,共157頁。患側骨盆下墊枕,下肢外側墊枕,膝下墊毛巾卷患側下肢屈曲易形成攣縮,影響將來起坐、站立及步行能力是最適合于偏癱患者的體位,可增加對患介軀干的感覺輸入、緩慢牽拉患側軀干肌肉及緩解痙攣骨盆和下肢

第六十三頁,共157頁。床上坐位

×輪椅坐位及輪椅上坐姿調整

第六十四頁,共157頁。第六十五頁,共157頁。第六十六頁,共157頁。床輪椅的轉移

第六十七頁,共157頁。ROM訓練第六十八頁,共157頁。橋式運動(雙橋、單橋)第六十九頁,共157頁。翻身、起坐訓練仰臥位向側臥位:使患者盡早學習使用自己的肩胛帶及骨盆第七十頁,共157頁。第七十一頁,共157頁。臥位起坐訓練側臥位坐起:治療師一手放在患者頸部周圍,一手放于膝下,將其扶起。第七十二頁,共157頁。仰臥位坐起治療師扶住患者雙肩,指示患者健側下肢插入患側下肢并移至床邊,用健側肘支撐上身坐起。第七十三頁,共157頁。第七十四頁,共157頁。坐位平衡的訓練

床上坐位平衡

如圖所示治療士用手支治療師用手支住肩部,時而撐肩部,用下腹、大腿撒開手,練習平衡。來支撐背部,使之記住坐位感覺。第七十五頁,共157頁。從前方握住患者的手,自己抓住大腿保持衡時而松開。不時松開手,如果又要跌倒則立即抓住大腿。第七十六頁,共157頁。最后手什么也不扶并使手上舉或伸展。第七十七頁,共157頁。床邊坐位平衡

床邊坐位的保持:包括介助下保持和獨立保持患者握住床欄桿,治療師在肩部給以輔助第七十八頁,共157頁。手扶被褥努力不讓自己歪倒。抓住自己的腿保持平衡,不時地松開手,將要歪倒時再抓住腿。

第七十九頁,共157頁。床邊坐位重心轉移訓練

(1)左右重心轉移第八十頁,共157頁。第八十一頁,共157頁。(2)前后重心轉移

第八十二頁,共157頁。

弛緩期的康復訓練

第八十三頁,共157頁。頭部和上肢

骨盆和下肢正確的體位擺放

弛緩階段的體位擺放第八十四頁,共157頁。興奮性刺激的應用A、在患者前臂伸肌群表面自肘向手指尖有力地快速擦拍打;注意避免單獨背伸腕關節,否則加重屈指痙攣;B、將偏癱手放入冰水中,冰2/3,水1/3,正好使手沒入水中,最好治療師握患者的手一起插入冰水中,浸泡3次,3秒/次,每次間隔幾秒鐘;C、瓶刷或木棍從偏癱手中拉出。軟癱期上肢訓練方法第八十五頁,共157頁。坐位站立位跪位保護性伸展反應的應用第八十六頁,共157頁。用手進行簡單的作業活動活動肩胛骨:被動活動;患者主動Bobath握手上舉;推籃球;坐位向偏癱側負重利用Brunnstrom聯合反應:健側抗阻第八十七頁,共157頁。下肢控制訓練:屈髖屈膝保持下肢不倒下;伸展下肢準備負重:患肢伸直,踝背伸、外翻,支托在PT師股前部,PT師沿患肢縱軸施加一定阻力,指示患者進行膝關節伸屈運動,PT師手置膝下對伸膝施加一定阻力以引起股四頭肌收縮;旱冰鞋的應用(配合拍打股四頭肌,誘發下肢伸膝運動)軟癱期下肢訓練方法第八十八頁,共157頁。患者仰臥患肢自膝垂于床邊,PT師保持踝背伸,在不使髖屈曲條件下盡可能地屈曲膝關節,然后再伸展;橋式運動骨盆旋前訓練準備進行無劃圈狀運動的步行第八十九頁,共157頁。冰塊快速刷擦足外側緣、足趾尖或在4、5足趾間塞進冰塊瓶刷;患者仰臥下肢屈曲,足支撐于床面上,PT師握踝關節前方用虎口向前下方壓踝,同時另一只手將足趾背伸,大拇指置于2、3趾處,避免接觸全足底;拍打脛前肌促踝背伸外翻(屈髖屈膝位、伸髖屈膝位、伸髖伸膝位)繃帶的應用刺激踝背伸第九十頁,共157頁。翻身前的準備動作(bobath握手)身體上部的旋轉動作

仰臥位翻向側臥位

第九十一頁,共157頁。誘發下肢的屈曲運動第九十二頁,共157頁。起坐動作的準備訓練第九十三頁,共157頁。髖伸展位時膝屈曲動作

骨盆前傾訓練

髖內收外展的控制準備進行無劃圈運動的步行

第九十四頁,共157頁。1.髖伸展位時膝屈曲訓練第九十五頁,共157頁。2.骨盆前傾訓練

第九十六頁,共157頁。3.髖內收外展的控制訓練第九十七頁,共157頁。仰臥位起坐側臥位起坐臥位起坐訓練

第九十八頁,共157頁。重心患側移動訓練重心前后移動訓練患側上肢負重訓練坐位平衡訓練

第九十九頁,共157頁。重心患側移動訓練第一百頁,共157頁。患側上肢負重訓練第一百零一頁,共157頁。活動肩胛帶伸展患側軀干伸肘訓練上肢訓練

第一百零二頁,共157頁。活動肩胛帶第一百零三頁,共157頁。伸展患側軀干第一百零四頁,共157頁。伸肘訓練第一百零五頁,共157頁。

痙攣期的康復訓練

第一百零六頁,共157頁。充分抑制手臂的屈肌痙攣上肢伸展控制(觸碰治療師前額或觸摸自己對側肩)運動身體近端對抗遠端痙攣A、坐位,臂伸展,手放于身后床上向兩側交替運動;B、坐位患側上肢負重將偏癱手放在治療師的手上并隨著治療師的手運動Bobath球的應用分指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