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圖第四篇路基_第1頁
施工圖第四篇路基_第2頁
施工圖第四篇路基_第3頁
施工圖第四篇路基_第4頁
施工圖第四篇路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初步設計意見的主要內容及執行情路基正線、聯絡線設計執行《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10001-2005)中I級鐵路有關規定;其它站線路基設計執行《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GB500912006)的相關標準與規定。路基抗滑樁、擋墻的穩定性檢算活載按“中-活載(2005)ZH標準(Z﹦1.2)”執行。執行情況:本次設計執行Ⅰ級鐵路的相關標準執行。擋土墻檢算活載按“中-活載(2005)H標準(Z﹦1.2)”執行。對路肩墻及路堤墻應進行穩定性檢算,確保支擋結構物穩定性。執行情況:路肩墻及路堤墻均進行穩定性檢算。山區及丘陵區土石方應統一綜合調配,符合填料標準的路塹挖方及隧道棄渣應充分利用,盡量減少取棄土數量。執行情況:經過優化調整,荊岳段取土場和棄土場合并,取棄土場個數由36個調整為28個,已全部協議問題。隧道棄碴已充分利用,平利用軟質巖等作為路基填料時,應采取隔排水、加固及加強邊坡防護措施。高度大于15米的軟質巖填料路堤宜采取沖擊碾壓追密措施。實施前應按規定進行現場填筑碾壓試驗,取得含水量控制、壓實機具、碾壓遍執行情況:軟質巖移挖做填后作為路基本體填料填筑,路堤基床底層表面鋪設一層復合土工膜,邊坡鋪設土工格柵加強穩定。咨詢設計范圍內無大范圍填高大于15米的路堤,局部低洼處高填方采用兩側邊坡各每隔0.6m鋪一層3.0m寬土工格柵,每隔1.8m滿鋪一層土工格柵,確保邊坡穩本線路基高填深挖工點較多,應充分重視做好高邊坡加固防護設計。邊坡平臺寬度及邊坡預加固樁設計,應根據邊坡地層巖性、風化程執行情況:荊岳段深路塹高邊坡采用樁板墻支擋防護,框架錨桿加固邊坡,確保邊坡穩原則同意全線膨脹土路段路基加固防護設計,坡腳矮擋墻應根據膨脹土性質及相關物理力學參數合理設計。執行情況:根據荊門地區膨脹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合理設計全段膨脹土矮擋墻結構尺寸。基本同意浸水路基、沖刷防護工程設計原則與措施。水流流速較大地段,應根據水文情況及地層土性質,合理確定局部沖刷深度。執行情況:咨詢設計范圍內水塘路基較多,無沿河的浸水路基。基本同意全線支擋加固工程、邊坡防護工程設計原則,進一步核實地質、水文資料,優化邊坡防護設計。較完整的硬質巖路塹地段,邊坡防護可采取光面局部嵌補或設置護墻措施,不宜同時采用兩種防護措施。執行情況:荊岳段硬質巖邊坡一般采用光面加局部嵌補措施原則同意三門峽至荊門、岳陽至吉安段軟土地基加固工程設計。荊門至岳陽軟土路段,宜設置復合地基樁帽,根據單樁承載力檢算調整樁間距設計。樁長小于12米的雙向攪拌樁可改為普通攪拌樁。執行情況:荊岳段剛性樁增加樁帽;樁長小于12米的多向攪拌樁調整為邊坡綠色防護設計應以客土植生、草灌結合措施為主,合理控制采用噴混植生、噴播植草等措施。綠色通道設計應“內灌外喬”的原則,種植紫穗槐等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灌木,在不影響路基穩定和行車安執行情況:除君山洞庭湖分洪區和華容場采用特殊邊坡防護措施外,其他路段均以客土植草、草灌結合措施為主設計。環保專業按照意見執行“內灌外喬”的原則。對取、棄土場采取平整復耕措施,必要時可設置攔擋工程。坡面可撒草籽種草防護,防止水土流失。執行情況:取棄土場按照意見執行防護措施應按照《鐵路線路防護柵欄圖集(通線(20128001、《關于明確鐵路涵洞地段防護柵欄設置工作有關要求(鐵總建設〔 〕號)的規定設置線路防護柵欄。執行情況:線路專業按照意見執行選擇具有代表性工點,開展軟土地基處理先導試驗段工程觀測研究工作。試驗研究內容應側重于本線實際工程應用需求,采用包括排水固結法在內的各種處理措施,對軟土、松軟土地基的沉降特性、固結壓縮特性以及施工工藝、施工機具、施工方法等內容進行觀測研究。取得階段性成執行情況:按照意見,建設單位將在施工開始階段組織實施先導試驗段工作,根據填筑試驗成果積極修改和完善相關地基處理設計。(二)蒙華公司初步設計意見的主要內容及執行情一般路同意有砟軌道正線、聯絡線設計路基面形狀、寬度、基床結構、填料類別與壓實標準、路基面曲線加寬、工后沉降控制等技術標準,按《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10001-2005)Ⅰ級鐵路相關標準執行。其他站線路基設計執行《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G50091-2006的相關標準與規定。同意無砟軌道路床材料、基床結構及壓實標準、工后沉降控制等技術標準,參照《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TB10621—2009)相關標準執無砟軌道路基面寬度按照路肩預留電纜電纜槽結構尺寸、接觸網立柱的形式和位置統一參照本線“四電”專業相關標準執行。執行情況:全線一般路基按照《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B10001-2005)Ⅰ級鐵路相關標準執行。一般路基面寬度為:雙線路堤12.1m,雙線路塹11.7m。同時,橋橋間小于200m段路基,以及硬質巖路塹段設置電纜槽,設置電纜槽地段一般路堤路基面12.3m,硬質巖路塹12.8m。全線路肩樁板墻、路堤擋墻的穩定性檢算活載標準按1.2倍的(2005)執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無路肩樁板墻,路堤擋墻穩定性檢算按照.2倍的H(2005)執行。AB組填料摻中粗砂或碎石的物理改良方案;路床底層采用A、B組料或就近取C組料(粉細砂)或黃土摻水泥進行化學改良;路堤本體填料采用A、B、C組料、經改良的D組料或對路基采取隔排水、加固及加強邊坡防護等措施直接填筑D組料。對一般站線、貨場除A、B、C、D組填料外,路塹挖方中的軟質巖等應盡可開工前按規定進行現場填筑試驗,取得含水量控制、壓實機具、碾壓遍數及施工工藝等參數及經驗。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未采用物理改良土填筑。荊門地區膨脹土采用了水泥改良土填筑。軟質巖地段的路塹挖方移挖做填后作為路基本體填料填筑。挖方盡量利用,減少外借土方,節省投資。采用軟質巖填筑路基的基床表層底面鋪設一層復合土工膜作為隔排水層,邊坡鋪設土工格柵加過渡①有砟軌道過渡段如隧路、橋路、涵路、路堤與路塹、半堤半塹填料采用A組填料。無砟軌道過渡段填料統一采用級配碎石摻加5%水泥。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路基過渡段設計采用A組填料填筑。荊門至岳②有砟軌道路橋過渡段臺后基坑和路堤橫向構筑物兩側基坑,統一采用A組土、級配碎石或三七灰土分層填筑并碾壓密實回填;無砟軌道路橋過渡段臺后基坑和路堤橫向構筑物兩側基坑原則上統一采用C15混凝土回執行情況:執行原初步意見,荊門至岳陽段有砟軌道路橋過渡段臺后基坑從C15 混凝土調整為級配碎石填筑,節約工程投資。路基邊坡加固、防護及①全線路基邊坡加固防護、防排水措施應嚴格執行初步設計原原則同意全線膨脹土路段路基加固防護設計,坡腳矮擋墻應根據膨脹土性質及相關物理力學參數合理設計。原則同意浸水路基、沖刷防護工程設計原則與措施。水流流速較大地段,應根據水文地質情況合理確定沖刷深度。進一步核實地質水文資料,優化邊坡設計。較完整的硬質巖路塹地段,邊坡防護可采用光面局部嵌補或設置護墻措施,不宜同時采用兩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全線邊坡防護主要為骨架護坡內植草栽灌木。路基設計時確保有完整、通暢的排水系統,與橋涵、站場等排水設施合理銜接。膨脹土路基、浸水路基、硬質巖路塹設計均按照意見執行。②全線邊坡綠色防護應以客土植生、草灌結合為主設計,并根據地質條件和當地氣候環境選擇適宜的綠化形式以及草灌苗木種類;合理采用液壓噴播植草;嚴格控制噴混植生措施的采用;原則上不采用生態混凝土護坡、立體植被墊、三維植生袋等措施,如確需采用,報公司。洞庭湖分洪區范圍的君山車站及兩端路堤(D1404+000~D1409+000)采用綠色生態混凝土護坡、華容縣(DK1359+150~DK1359+260)場路塹邊坡采用生態草灌袋護坡納入單項設計,綠色防護方案報公司。執行情況:本次設計僅保留君山區洞庭湖平原區內澇水位以下的路堤邊坡采用生態混凝土綠色護坡,以及華容場少量三維生態護坡,其它車站三維生態護坡均已取消。全線邊坡防護主要為骨架護坡內植草栽灌③天溝、側溝、排水溝、邊坡平臺截水溝等排水設施設置,應將對路基有危害的地面水引排至路基范圍以外,并與路基周邊既有溝渠等排水系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路基設計時確保有完整、通暢的排水系統,與既有溝渠合理銜接。土石方調配及取棄①山區及丘陵地區土石方應統一綜合調配,符合填料標準的路塹挖方及隧道棄碴應充分利用,減少棄碴場用地;對不可避免的棄土,應盡可能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僅松木橋隧道一處,隧道棄碴12.5萬方區間路基全部利用。全線區間路基挖方盡量利用,不可避免的棄方就近利用C組②本著盡可能減小運距的原則,合理增加取土場的數量;有條件時采取擴大路塹取土作為路基填料,既減小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又可減少對邊坡的防護。盡量避免選用具有膨脹性土質的取土場,尤其是具有中—強膨脹執行情況:全線設置28個取棄土場,其中AB組取土場9個。沙洋站至長湖特大橋區8C取土場設置有改良土拌合站,改良土集中場拌,運③全線棄土場防護數量普遍偏大,應結合地形以穩定邊坡坡率填筑為主,撒草籽防護,取消片石混凝土擋墻改用漿砌片石,并盡量減少圬工,執行情況:棄土場防護工程中將C25片石混凝土擋墻調整為M10漿砌片石擋墻,邊坡防護以撒草籽種灌木防護為主,同時增設排水溝,避免雨④全線基床底層及路基本體利用原土改良的地段多,數量大,利用原土廠拌改良,應就近取土并充分利用路塹挖方,在沿線合理設置改良土拌合廠,以減小運距,并盡可能在設定的取土場就地廠拌改良,減少二次倒全線A、B組料普遍缺乏,運距偏遠,應進一步核實料源場地,路塹挖方的C組料除直接填筑路基本體外,能夠用于改良基床底層的執行情況:荊門北站至掇刀站區間弱膨脹土挖方盡量移挖做填,充分就近利用。沙洋站至長湖特大橋區間弱-中膨脹土地段設置有8 個改良土土場,改良土集中場拌。考慮到利用方改良土零散分布,需運至改良土拌合站集中拌合,經測算荊門地區改良土平均運距6.4km。荊門至岳陽⑤對取、棄土場采取平整復耕措施,必要時可設置攔擋工程。對的土質坡面可撒草籽種草防護,防止水土流失。執行情況:棄土場防護考慮收集表土和收集表土回填措⑥全線土石方調配方案應統一考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土石方調配不考慮省界、市界以及概算單元的限制,統一調配。土體化學改本段對土體化學改良(含基底換填)可采用摻水泥或摻石灰,應根據改良后的土體質量、摻料料源及成本、廠拌工藝等綜合測算分析,進行技執行情況:經改良土拌合試驗確定荊門至岳陽段膨脹土采用基床底層摻5%水泥改良填筑,路基本體摻3.5%水泥改良填筑,能夠滿足強度要求。改良土全部進行場拌施工。特殊路膨脹土膨脹土路塹地段基床底層換填宜采用改良土,以防止地表水下滲。換填深度全線應統一,弱、中膨脹土換填深度宜采用1m,強膨脹土適當加弱膨脹土直接填筑路基本體,要加強路基防護措中-強膨脹土填筑路基本體需改良,應將遠運合格填料直接填筑路基本體方案與就近改良土方案作經濟比較。膨脹土地段排水設計應考慮防滲設計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弱、中膨脹土換填1m,強膨脹土換填19m。弱膨脹土直接填筑路基本體,中膨脹土改良后填筑,強膨脹土原則上不考慮使用。經方案比較,就近改良比AB料遠運要經濟可行。膨脹土地段基床底層表層鋪設兩布一膜防水層,防止雨水下軟土地基①全線軟土地基加固措施種類多,數量大,造價高,應進一步核查各工點軟土地基加固措施的合理性并核實工程數量。執行情況:按照意見優化并核實各工點軟土地基加固措施。各種復合地基樁基總數為1152萬延米,其中攪拌樁988萬,占比86%,剛性樁14%。設計中盡量優化各種樁間距,節約工程投資。②統一全線軟土地基加固處理原則:軟基加固處理深度小于12米宜采用普通攪拌樁;12米~15米宜采向攪拌樁;15米~25米首先考慮采用CFG樁,其次是旋噴樁、螺桿樁;大于25米采用管樁或其他組合樁型,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軟基加固處理深度小于12m采用單向攪拌樁,12m~15m采用多向攪拌樁。15m~25m采用CFG樁、螺桿樁處理,個別工點大于25m采用管樁加攪拌樁組合樁處理。③結合軟土地基處理的深度,合理設置復合地基樁帽,根據單樁承載力檢算,調整樁間距設計。執行情況:剛性樁增設混凝土樁帽。根據單樁承載力檢算,調整優化樁間距。④同一工點應盡可能減少地基處理措施的種類,以便于施工組執行情況:按照意見執行,優化地基處理種類,同一工點中最多兩種樁型。⑤軟土地基加固措施應以滿足路堤穩定和工后沉降要求為標準,根據檢算結果優化樁長,樁端深入基巖風化層等持力層深度不宜過深。執行情況:軟土路基檢算主要以路基穩定和工后沉降要求為標準,攪拌樁一般進入硬層0.5m,剛性樁(CFG樁、螺桿樁、管樁)根據承載力檢算確定樁長,一般進入硬層2m。⑥軟土路基沉降監測和沉降評估的方案及費用單獨報公司。執行情況:按照意見執行。深路塹及陡坡①原則同意全線深路塹在查明邊坡地層巖性、風化程度、邊坡高度及水文情況,并進行深入的穩定性分析和評價后合理設置錨固樁、錨桿框架梁及孔窗式護墻等支擋防護方案。原則同意新黃土地段錨固樁樁前5米范圍內采用旋噴樁加固,增強土體強度。路塹邊坡超過3級(24米)6米~10米寬平臺。路塹挖方嚴格執行先加固、后開挖,分段施工的原則,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深路塹工點較少,高邊坡地段一般采用樁板墻加框架錨桿防護。荊門至岳陽段無黃土路基。②全線路塹監測項目多、數量大,應減少監測項目,以邊坡位移監測為主。原則上宜選取長大段落的深路塹和高路堤邊坡進行監測。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深路塹工點較少,僅坪田站挖深43m 高邊坡300m長度考慮邊坡位移監測。⑤進一步核實深路塹及陡坡路基錨固(抗滑樁的截面尺寸、樁間距、嵌入深度的合理性,并根據地質條件對加固樁與其它加固形式進行比選優執行情況:荊門至岳陽段深路塹樁板墻一般采用2.25×2.5截面尺寸樁板墻,樁間距5m,嵌入深度根據各個工點地層參數確定。科研與試驗對特殊土地基處理和改良土的試驗研究,應從本線工程實際應用出發,選取代表性工點,開展先導試驗段,本著經濟、適用、滿足質量安全為原則,從施工機具配套、材料使用、勞力組織、工序安排、工藝標準等執行情況:施工圖階段選取代表性工點開始先導試驗段設其綠色通道設計應“內灌外喬”的原則,種植紫穗槐等適合當地生長的灌木,在不影響路基穩定和行車安全的前提下,路堤坡腳及路塹塹頂可適當栽種喬木。執行情況:按照意見執行,環保專業設計在路堤坡腳及路塹塹適當栽種喬全線路基邊坡鋪設的土工格柵宜采向土工格柵,其抗拉強度統一采用25kN/m;路基通鋪的土工格柵宜采用單向土工格柵,其抗拉強度統一采用10kN/m。路基本體采用的土工格室改用土工格柵。執行情況:路基邊坡調整為25kN/m雙向土工格柵,地基處理采用110kN/m雙向土工格全線地基處理墊層中鋪設的土工格柵應采向土工格柵,不采用土工格室;挖除換填較深地段可適當采用土工格室以減少挖換數量。執行情況:地基處理的土工格室調整為110kN/m雙向土工格柵。局部對填方15米以上的軟質巖填料路堤宜采用沖擊碾壓追密執行情況:軟質巖移挖做填后作為路基本體填料填筑。路堤基床底層表面鋪設一層復合土工膜,邊坡鋪設土工格柵加強穩定。兩側邊坡各每隔0.6m鋪一層3.0m寬土工格柵,每隔1.8m滿鋪一層土工格柵,確保邊坡穩因預留二線引起支擋工程較大的路基工點,應進一步研究同步實施的必要性,預留遠期擴建條件即可。如D1562+360—D1562+550段順層深路塹,預留二線同步實施,邊坡加固防護工程量大。執行情況:預留二線主要分布于江陵站、華容站、松木橋站、坪田(一)路基工程鐵路等級正線數目:雙設計速度目標值:120km/h線間距:4.0m軌道類型:重型(60kg/m)牽引種類:電力牽全線采用大機養護的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的立柱設于路肩軸重設計標準:全線路肩墻及路堤墻的穩定性檢算設計活載按.2倍的 ZH(2005)執行。路基其他設計荷載執行Ⅰ級鐵路標準。本線路基工程設計執行的相關規范《鐵路路基設計規(TB10001-《鐵路路基支擋結構設(TB10025-《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TB10106-《鐵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應用設計規范》(TB10118-《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111-《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TB10005-《鐵路工程綠色通道建設指南(鐵總建設 號《鐵路邊坡防護及防排水工程設計補充規定(鐵建設 號設計范正線荊門北(含)至坪田(含),DK1151+800(=鐵四院三荊段設計終點DK1134+490.70~DK1430+15(=鐵四院岳吉段設計起點DK1436+000,正線全長271.388km。其中省境內185.953km,湖南省境85435k。荊門地區聯絡線荊門地區聯絡線工程合計29.490km,按80km/h單線,具體)(LSDK598+950LSDK600+920.98=DK1153+300~DK1153+411.407)線路長 2.082km;家崗至荊門北下行聯絡線( LXDK600+704.79=DK1153+300~DK1153+408.994)線路長 )(DK1154+887.037DK1155+000=LSDK1155+000~LSDK1158+801.36)線路長度3.914km;門北至子陵下行聯絡線(DK1154+881.665~DK1155+000=LXDK1155+000~LXDK1157+284.73=LXDK604+400~LXDK606+006.92)線路長度4.011km;)荊門北至荊門聯絡線(DK1155+076.000DK1155+300=LDK1155+300~LDK615+295.14=焦 K615+300),線路長13.019km;改建荊東支(GDK0+000~GDK0+526.92線路長度.543km;改建水泥廠線(GDK0+000~GDK0+352.64)線路長度 .353km;子陵至長荊聯絡線 線路長荊門站至長荊下行疏解線(SDK0+000~SDK1+233.21)1.233km岳陽地區聯絡線岳陽地區聯絡線工程合計9.021km,按80km/h單線,具體內)(LSDK1423+450LSDK1425+811.35)線路長度)(LXDK1423+450LXDK1426+752)線路長度3)岳陽北至坪田上行聯絡線(LDK0+000~LDK3+366.13)3.358km荊門北(含)DK151+800~坪田(含)D1430+150,線路正線全長271.388km。正線路基長合計155.122km,占線路總長度的比率為57.16%。其中,區間路基全長129.372k,占線路總長度的比率為47.64%,其中路堤18.682km,路塹10.690km;全線12個地面車站全長25.750km,占線路總長度的比率為9.4%。荊門地區聯絡線及疏解線總長29.490km,其中區間路基長21.351km,占聯絡線總長度的比率為72.39%。岳陽地區聯絡線總長9.021km,其中區間路基長 長度的比率為42.81%。路基工點類型主要有邊坡防護路基、高路堤、深路塹、軟土(松軟土)路基、浸水(水塘)路基、膨脹土路塹、液化土路基等。邊坡防護貫穿于整個線路;軟土路基、浸水(水塘)路基主要分布于江漢沖積平原區、丘間洼地湖區;膨脹土路塹主要分布于壟崗與崗間谷地相間區(DK1151+800~DK1231+600段、LSDK599+000~LSDK599+600段、LDK608+200~LDK609+900段);軟土主要分布于江漢沖積平原(DK1283+000~DK1324+400、DK1332+572~DK1338+705、DK1355+560~DK1357+500)(DK1381+773~DK1381+958DK1382+800~DK1383+724)(D1384+000~D1421+300);浸水(水塘)路基主要分布在荊門地區的丘陵山區、石首市高基廟、華容縣境內萬庾一帶和岳陽市的丘陵區(DK1151+800~DK1210+500、DK1298+500~DK1306+000DK1328+700~DK1429+700);液化土路基主要分布于岳陽市境內洞庭湖沖積平原區上部的砂和粉土層(DK1384+400~DK1422+450)。全線主要路基工程數量見表4-1 17.33 過渡段A0.76方0.086方0.08方7.43延米(二)正線一般路基設路基路基面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線向兩側設4%的橫向排水直線地段的標準路基面寬度按表4-2所列數值表4- 區間路基面寬度(電纜槽不設路肩I曲線地段路基面寬應按表4-3規定進行加寬表4- 曲線地段路基面加寬設計速度(km/h曲線半徑路基標準橫圖 圖 圖 圖 列車和軌道荷載換列車和軌道荷載換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寬度按表4-表4- 列車和軌道荷載換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寬mmmmm路基類軟巖路塹:強風化~微風化的軟質巖石,巖土施工工程分 級構成的路塹,按軟質巖石路基考慮硬巖路塹:凡為強風化~微風化的硬質巖石,巖土施工工程分級V~VI級(如花崗巖、石英砂巖、變質砂巖等)構成的路塹,按硬質巖石土質路塹:除硬巖路塹、軟巖路塹外的其他路滲水土路堤:由硬質巖碴、漂石土、塊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圓礫土、角礫土等、B組填料(細砂除外)中細粒土含量小于10%、滲透系數大于103c/s的填料填筑的路堤,按滲水土路堤考慮。非滲水土路堤:凡由非滲水土填筑的路堤為非滲水土路堤 基床結構:路床由表層和底層組成。正線路基表層厚0.6m、底層厚1.9m,總厚度為2.5m。基床底層的頂部和基床以下填料的頂部設路堤路床表層填筑0.6m厚的優質A組填料(砂類土除外)。基床表層填料顆粒粒徑不得大于150mm。路床底層填筑1.9m厚的A、B組填料或摻5%水泥改良土。根據全線填料的分布情況,DK1151~DK1192段路床底層采用A、B組料填筑,DK1192~DK1244段路床底層采用膨脹土摻5%水泥改良土填筑,DK1248~DK1430段路床底層采用A、B組填料填筑。基床底層填料顆粒粒徑不得大于200mm或攤鋪厚度的2/3。路塹基床表層土質不滿足規范要求時,采取換填A組填料措施;路塹基床底層1.9m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土的靜力觸探Ps值不得小 或天然地本承載力σ0不小于0.15MPa,否則應進行挖除換填或①巖質基 不平處,以C25混凝土找平。軟質巖、強風化的硬質巖:基床表層深度范圍內換填0.5mA組土0.1m中粗砂夾復合土工膜。基床底層范圍不再處理基基床表層應換0.5mA組填料0.1m厚中粗砂,中粗砂內夾鋪一層復合土工膜。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時,基床底層不填。低路路基填高小于2.5m的路堤為低一般土質、巖質地基,當基床底層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的靜力觸探Ps1.5MPaσ00.18MPa時,清除表土后基床表層厚度范圍內換填A組填料,基床底層不挖除換填。一般土質、巖質地基,當基床底層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的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Ps值<1.5MPa、或基本承載力σ0<0.18MPa,基床表層厚度范圍內換填A組填料,地面以下基床底層換填厚度原則上不超過1m。地基為易風化的軟質巖時,基床表層厚度范圍內換填A組填料,換填底面鋪設一層復合土工膜+0.1m厚中粗砂。地基為不易風化的硬質巖時,路基面開挖成由中心向兩側的4%排水坡,不平處以C25混凝土填平,在其上填筑A組填料。半填半挖路半填半挖路基,須將路基面下1.0m范圍內予以挖除換填,填料須符合基床要求,挖方頂面設置4%的向外排水坡。圖 基床壓實標正線路床壓實標準見表4-5、表4-6表4- 基床表層壓實標礫石類A碎石類A孔隙率表4- 基床底層壓實標孔隙率基床底層以下填料與壓實標準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宜A、B、C組填料。當選用D組填料時,應采取加固或土質改良措施,嚴禁使用E組填料。路堤浸水部位應采用滲水土填料。路基本體填料的最大粒徑不大300mm或攤鋪厚度的其壓實標準按表4-7規定表4- 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壓實標不浸水部孔隙率浸水部分及橋孔隙率邊坡坡路堤采用梯形斷面,路堤邊坡坡度:一般地基條件良好,邊坡不浸水地段,路堤邊坡坡度依據其填料按表4-8采用;當邊坡浸水時,邊坡坡率相應放緩一級。表4- 路堤邊坡坡度路塹邊坡坡率:一般巖土路塹根據巖性、風化程度、軟弱結構面、邊坡高度等因素按《鐵路路基設計規范》中有關規定,同時結合當地既有工程經驗以及當地降雨的特征,參照下表邊坡坡率進行設計,邊坡無表4- 路塹邊坡坡 地處理要路堤填筑需挖除表層種植土,并重型碾壓平整場地地基表層為天然密實度小于《路規》表7.3.1壓實標準的松散土層時,需加固。松土厚度不大于0.3m時將原地表碾壓密實;當松土厚度大于0.3m時,需將松土翻挖后分層回填壓實或采取其他地基加固措施,使其7.3.1的規定值。地面坡率緩于1:10~1:5時,清除地表草皮后,路堤可直接填筑地面坡率為1:5~1:2.5時,原地面應挖臺階,臺階寬度不應小于2m。地面橫坡陡于1:2.5時,必須檢算路堤整體沿基底及基軟弱層滑動的穩定性,抗滑穩定安全系數不小于1.25。不滿足抗滑穩定時,天然地基土的靜力觸探比貫入阻Ps值小于1.2MPa或天然地本承載力σ0小于0.15MPa時,應根據軟弱土層的性質、厚度、含水率、 段不大于10cm,沉降速率均不大于5cm/年。軟土及其他類型松軟土地基上的路基需進行工后沉降分析。壓縮層厚度按附加應力與自重應力的比值等于0.1 確定,且需大于最深的軟土層。軟土路基的穩定安全系數K,不考慮軌道及列車荷載時K≥1.20,考慮軌道及列車荷載時K≥1.15。路基穩定性、工后沉降或強度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地基處理一般采用復合地基加固的軟土路基每側預留0.3m的加寬值。采用排水固結法處理段落每側各預留0.50m的加寬值,預留路基工后沉降量土方根據每個工點沉降檢算確定。本線在荊州東、江陵站、和石首站車站貨根據巖土性質和施工難易程度,全線巖土施工工程分級可分為松(I)、普通土(II)、硬土(III)、軟石(IV)、次堅石(V)、堅石(V)共六級。詳見《鐵路工程地質勘察(TB10012-2007)附錄 A。過渡段設計路堤與橋臺、橫向結構物、路塹、半堤半塹以及隧路連接處應設置過渡段,過渡段部分主要采用倒梯形A組填料填筑。當過渡段浸水時,浸水橋路過渡段:路堤與橋臺連接處應設置路橋過渡段。其表層填料及壓實標準執行基床表層標準;表層以下過渡段填料采用A組填料填筑,壓實標準執行基床底層標準。臺后基坑采用級配碎石回填。圖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立交框構、箱涵等)連接處設置過渡段,采用A組填料填筑。其位于基床表層范圍內的填料執行基床表層標準;表層以下過渡段填料執行基床底層壓實標準。臺后基坑采用級配碎石回填。圖 當縱向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軟質巖石或土質路塹時,應先沿原地面縱向挖成1:1.5的坡面后,再在1:1.5的坡面上設置臺階,臺階高度為0.6m左右,開挖回填部分的填料及壓實標準與一般路堤相同。8當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硬質巖石路塹時,在路塹一側沿原地面縱向設計臺階,臺階高度為 .6m 左右,并應在路堤一側設置過渡段,并應按下圖進行設計。過渡段采用A組土分填料分

圖 本線第四系地層主要為全新統及上中更新統黏性土、砂類土。平原區第四系覆蓋層厚5~50m,丘陵區覆蓋層厚度一般不大于10m。本線基巖主要有白堊系及第三系泥巖、砂巖,元古界片巖、板巖、變質砂巖等變質膨脹土、風化的泥巖等軟巖塊石屬D組填料;粉質黏土等低液限及易風化的軟巖塊石屬C組填料,不易風化的軟塊石屬B、C組填料,花崗巖、混合花崗巖、灰巖、白云巖等硬塊石屬A組填料。填料分組詳見表表4- 填料分組AB風化的軟塊石;級配不良且細粒含量<30%的卵石土、碎石土、角礫土、圓礫土。C砂頁巖互層、片巖、片麻巖等易風化的軟塊石;細粒含量大于30%的漂石土、碎石土、角礫土、圓礫土等;《路規》表5.2.3規定的細粒土。D路基綠色防護設計應優先選用綠色植物防護與工程防護相結合的措施,本線路基的綠色防護按以下原則執行:路堤:原則上采用拱形截水骨架內(客土)草灌結合防路塹:土質及全風化層路塹邊坡原則上采用拱形截水骨(客土草灌結合防巖質路塹坡腳設置擋墻、樁板墻等加固措施時,于路塹側溝平臺設置綠化槽,綠化槽內種植低矮灌木2株+爬墻虎2株。路塹平臺綠化槽采用C25混凝土,與路塹平臺一體現澆成型,本線DK1404+380~DK1408+432段位于洞庭湖分洪區范圍,防洪標準未達到100年一遇,但考慮路基在這區域不是常年浸水,分洪防護標高處設寬2m的護道,以下邊坡坡率較一般路堤邊坡坡率放緩一級。邊本線DK1359+150~DK1359+260 段位于華容縣一廢棄場范根《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TB100052010 J167201的要求,對路基支擋及承載結構(擋土墻、樁板墻、框架錨桿梁等)、路基防護混凝土結構、路基排水混凝土結構等應進行耐久性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根據路基工程各部位或工程措施的重要性、維修的方便性、工程費用、使用年限及腐蝕環境情況等因素綜合確定,考慮一般碳化環境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年限及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詳見表4-11。表4- 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年限及一般情況最低混凝土強度等T2、(三)相關工程一般路基設計新建聯絡線、疏解線按 級單線電氣化鐵路設計。路堤路基面寬度用7.9m,路塹路基面寬度采用7.7m。基床表層厚度0.6m,基床底1.9m。基床表層采用A組填料,基床底層采用AB組填料,路基本體采C組填料填筑。路基壓實標準與正線路基標準一致改建既有線原則上按原線路等級。改建荊東支線和改建水泥廠線,采用Ⅲ級單線鐵路標準。路堤路基面寬度采用7.0m,路塹采用6.6m。0.5m1.0mA、B組填料填C組填料填筑。增建二線按一次雙線成型分線施工原則;利用既有按單線成型施工。并行地段直接在既有線一側加寬形成雙線;并行不等高地段適當拉開利用既有線段路堤采取換填基床表層0.5mA組填料、基床表層底部加設一層0.1m厚中粗砂+復合土工膜;路塹地段參照新線路塹基床表層換0.5mA組填料,內加設0.1m厚中粗砂+復合土工膜;當采用填土幫寬時,先沿既有坡面挖臺階,臺階寬不小于1.0m,并于每臺階面鋪一層寬3.0m土工格柵(抗拉強度≥25kN/m)加固。幫寬路堤應選用與既有路堤相同或較既有路堤滲水性強的填料。基床表層、底層均4%排水坡。改建既有線路塹應盡量減少剝皮刷方,可采用改變側溝形式、削減側溝平臺、設計側溝蓋板等措施加寬路基,必要時增設擋護工程。為確保既有線行車安全,在施工與運營干擾地段考慮行車干擾、臨時防護(如排架、臨時支護等)安全措施或施工過渡措施。地基技術要求:增建二線側地基參照新線標準執行,并同時考慮對既有鐵路穩定的影響。未說明處參照上述新線標準執行(四)路基個別設計本線路基設計類型主要有路基邊坡防護、高路堤、浸水路堤、深路塹、軟土路基、膨脹土路基、防護及砂土液化等。路堤邊坡路堤邊坡均需防護。路堤邊坡高H≤3m,采用植草結合栽種灌木防護;邊坡H>3m,采3m×3mM10漿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防護,骨架內撒草籽種灌木,主骨架厚度0.6m,拱骨架厚度0.4m,上鑲邊斜長0.5m,下鑲邊斜長1.0m,骨架條形基礎厚度0.7m0.8m。路肩應采用普通土填筑路堤高H≥6m時邊坡設寬3.0m雙向塑料土工格柵(抗拉強度≥25kN/m)加固,間距0.6m;改良土和弱膨脹土填筑路堤高H≥4m邊坡加設寬3.0m雙向塑料土工格柵(抗拉強度≥25kN/m)。路塹邊坡防土質邊路塹邊坡高H≤3m,土質及風化巖石路塹邊坡一般采用植草結合栽種灌木防護;邊坡H>3m時,采用3m×3mM10漿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防護,骨架內客土撒草籽種灌木。當塹坡高大于8m時,下部設高度不大于4m的矮擋墻。邊坡按8m分級。巖質邊對軟質巖全~強風化路塹邊坡或硬質巖全風化路塹邊坡,可采用M10漿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護坡,骨架內客土植草并種植灌木;對軟質巖強~弱風化路塹邊坡或硬質巖強風化路塹邊坡,可采用孔窗式M10漿砌片石護坡,孔窗內客土植草并種植灌木;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框架錨桿(錨索)等防護或加固措施。完整硬質巖路塹高邊坡(按8m控制)原則上采用光面局部嵌補M10漿砌片石措施。巖質邊坡有景觀要求的段落側溝平各類路堤邊坡防護均應每隔100m設置一道寬60cm、臺階的檢查踏高路路堤邊坡高度大于15m時按高路堤設計。基床以下路堤的壓實標準采用基床底層的壓實標準兩側邊坡各每隔0.6m鋪一層寬度不3.0m土工格 全斷面滿鋪一層土工格柵,格柵抗拉強度不小于25kN/m具有收坡條件時,應設不低于 片石混凝土擋墻收坡浸水路水塘水塘地段的路堤,若工程修建后仍保留蓄水,一般通過設置臨時草袋圍堰,先抽水疏干清淤,塘埂標高以下填筑滲水土并采用0.3m厚干砌片石+0.15m厚砂礫墊層防護邊坡,邊坡放緩一級,坡腳設墁石基礎(底寬0.5m,基底埋深0.8m,并在平塘埂標高處設2.0m寬邊坡平臺。按全水塘廢棄考慮時,先抽水疏干清淤晾曬后再按一般路堤填筑,路堤排水系統應水塘原則上路塹頂水塘均要予以廢棄。當條件下不能廢棄時塹頂應設擋水埝。為確保塹坡穩定,當塘底有滲漏可能時,應采用防滲層處理。分洪區根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文件,荊江分洪區防洪標準達到100遇,故按一般路基考慮設計;洞庭湖分洪區防洪標準未達到100年一遇,但考慮路基在這區域不是常年浸水,分洪防護標高處設寬2m的護道,以下邊坡坡率較一般路堤邊坡坡率放緩一級。DK1404+300~DK1413+200段地面標高約28m,防護標高采用33.53m,防護標高平臺以下邊坡采用綠色混凝土生態護坡。基床底層以下填料采用合乎標準的一般C組填料。深路土質路塹邊坡高度不宜超過15m;邊坡高度大于15m時,坡腳設不高6m的重力式擋土墻。軟巖5m<邊坡高度≤25時,一般設二級2m寬邊坡平臺,平臺上設截水邊坡高度>25m時,每隔8m設一級邊坡平臺,寬2m,平臺上設水溝,坡腳一般需設擋墻或樁板墻收坡腳設擋墻時,擋墻高度一般不超過8m;坡腳設錨固樁時,懸臂段一般不超過10m。硬巖0m<邊坡高度≤30m時,每隔8m設一級邊坡平臺,邊坡平臺寬2m,平臺上設截水溝,可設擋墻收坡巖體節理裂隙不發育時,需采用光面技術開挖,并對坡面采用漿砌片石嵌補。 段一般不超過12m。軟土路所有土質地段的路基,均應根據路堤填土高度、地基土的厚度、埋深、分層物理力學指標等情況,選擇代表性斷面檢算路堤的總沉降量、工后沉降,當工后沉降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原則上以挖除換填、復合地基等措施加固地基,以滿足工后沉降要求。穩定安全系數:考慮軌道及列車荷載時應不小于1.15。軟土地基沉降計算時,壓縮層厚度按附加應力等于0.1倍自重應力確定,且需大于最深的軟土層。路基工后沉降與差異沉降控制: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20cm,路橋過渡段不大于10cm,沉降速率均不5cm/年。軟土路堤加固措施如下①當軟弱土深度小于1.5m時,全部挖除換填合格填料。如位于低路②當軟弱土深度1.5~3.0m,采用土工格柵+部分換填處理。一般換填厚度2m填層頂面鋪設一層雙向土工格柵(抗拉強度≥110kN/m)③軟弱土深度≤12m,淤泥質土、粉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飽和粉細砂地層的軟土路基可采用單向水泥攪拌樁處理,樁徑0.5m,樁間距1.0~1.4m,三角形布置④12m≤軟弱土深度≤15m,淤泥質土、粉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飽和粉細砂地層的軟土路基可采用多向水泥攪拌樁。多向水泥攪拌樁樁徑0.5m,樁間1.0~1.4m,三角形布置。⑤15m≤軟弱土深度≤20m,黏性土、粉土、粉細砂地層可采CFG樁或螺紋樁;CFG0.5m,樁間1.6~2.0m,正方形布置;螺紋樁樁徑0.4m,樁間距1.8~2.0m,正方形布置。⑥軟土深度≥20m地段采用PHC-AB400-70管樁處理。PHC管樁選400mm樁徑,樁間距2.0~2.4m,正方形布⑦對于承載力小于60Kpa的深厚軟土地段,表層無較厚硬層的情況下,采用剛性樁和攪拌樁組合樁形式處理。路基加固底寬中間部分設置管樁(或CFG樁、螺紋樁),確保路基沉降和承載力滿足要求,加固底寬兩側設置攪拌樁,確保路基穩定滿足要求;PHC管樁選用400mm樁徑,樁間距1.8~2.4m,正方形布置。多向水泥攪拌樁采用樁徑0.5m,樁間距1.1~1.3m,三角形布置⑧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結法原則上只在場坪、站場非正線路基上采用。本線在荊州東、江陵站、和石首站車站貨場范圍內采用排水固結法處理。路基兩側預留0.5m沉降加寬值,按沉降計算確定沉降土方。⑨既有鐵路施工的軟土路基采用旋噴樁地基加固措施,樁0.6m,樁間距1.6~1.8m⑩復合地表需鋪設一層0.5m碎石墊層,其中,單向水泥攪拌樁、多向水泥攪拌樁和旋噴樁復合地基碎石墊層內設一層雙向土工格柵(抗拉強度≥10kN/m;CFG樁、螺紋樁和管樁復合地基碎石墊層內設兩層雙向塑料土工格柵(抗拉強度≥10kN/m。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結法地表鋪設一層0.5m厚中粗砂墊層,內設一層雙向土工格柵(抗拉強度≥10kN/m)。?軟土路基填高大于8m且地基承載力100Kpa時,路基邊坡最下施工動態觀為確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穩定,控制施工填土速率,修正完善設計,預測沉降趨勢及工后沉降量,確定放置時間,提供路基竣工驗收的依據,必須對路堤施工過程及工后地基的變形進行動態觀①水平位移樁(邊樁)觀測:在路基兩側坡腳外2m、10m各設觀測樁一排,縱向間距100m。要求水平位移不得大于5mm/d、豎向位移不得大于②地基沉降觀測:在路堤中心設沉降板觀測,縱向間距根據軟土工程地質條件確定,一般為100~200m。根據:填土—時間—沉降量關系曲線,通過反演分析,進行動態設計,并推求工后沉降量,確定放置時間,膨脹土路基膨脹土膨脹土(巖)地區路堤邊坡高度不宜超過10m膨脹土作為I級鐵路路堤填料時需改良。弱膨脹土填筑路基本體時,需采取基床表層底面鋪設復合土工膜隔水、路堤土工格柵加筋的加固措施。弱膨脹土填筑的路堤填高>4m時需設置拱形截水骨架護坡,邊坡設寬3.0m雙向塑料土工格柵(抗拉強度≥25kN/m)加固。膨脹土膨脹土(巖)地區應嚴格控制邊坡高度,路塹邊坡高度不宜超過15m,需避免深長路塹,且需加強穩定邊坡措施膨脹土路塹邊坡采用緩坡率、寬平臺、強支撐、加固坡腳相結合的擋護措施。基床表層深度范圍內換0.5mA組土+0.1m中粗砂+復合土工膜。在A、B填料豐富的DK1151~DK1192段范圍內:弱~中膨脹土基床表層以下換填1.0m厚A、B組,強膨脹土基床表層以下換填1.9m厚A、B組。在A、B填料缺乏的DK1192~DK1210段范圍內:弱~中膨脹土基床表層以下換填1.0m厚改良土,強膨脹土基床表層以下換填1.9m厚改良土。邊坡高度不超過10m時,邊坡坡率及平臺寬度可根據表4-12設計邊坡高度大于10m 時,邊坡坡率及形式應根據穩定性分析計算結果設計;穩定性檢算宜采用圓弧法,安全系數不小于1.25。表4- 膨脹土路塹邊坡坡弱中強弱中強弱中強1:1:1:膨脹土路塹邊坡加固措施一般按表4-13選用表4- 膨脹土路塹邊坡防護加固措支撐滲溝加植物護坡膨脹土路塹邊坡支擋加固措施一般按表4- 選用表4- 膨脹土路塹邊坡支擋加0.7m寬×1.5m2.2m寬×4.0m1.8m寬×4.0m2.0m寬×4.0m2.2m寬×4.0m強膨脹土路塹邊坡大于 時,考慮采用樁板墻支擋工程路塹塹頂距建筑物應用足夠的安全距離,并采取可靠的邊坡穩定措施。路塹塹頂嚴禁堆積棄土。膨脹土路基膨脹土塹頂地表水需及時排出,避免積水;天溝內邊緣至塹頂距離不小于5m,盡量避免設急流槽排水。中~強膨脹土路塹邊坡,需加強引排地表水和坡面積水基床底層頂面或換填底面需加強封閉、隔水處理。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封閉、隔水時,需全斷面鋪設。路堤坡腳應設腳墻、擋墻或抬高式護道等措施,防止坡腳受水浸防護及砂土液化主要分布于DK1384+400~DK1422+450段,路基長度約4.009km。該段液化砂層結合軟土地基CFG樁、螺紋樁、單向攪拌樁和多向攪拌樁等加(五)取棄土場及填料本線取、棄土場集中設置,取棄土場合計28個,其中取土場共計個,棄土場共計20個,其中有17個為取棄土場合路基土石方調配盡量縱向利用符合規范要求的棄土(石),移挖作填,有條件時擴大路塹取土(石),以減少取、棄土場,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取土場的設置,根據各段取土性質、數量,結合水文、地形、土質、施工方法、節約用地、環保等要素,作出統一規劃。取、棄土場均集中設置,且在填料合乎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或不占農田耕地。特別是當路堤填方數量大而集中時考慮遠運或集中取土。集中設置的取、棄土場均采取必要的支擋、防護、綠化措施,以保證邊坡的穩定,減少水土流失。棄土場支擋工程按永久工程設計。在江漢平原區,地形平坦開闊,地表多為基本農田,取棄土場設置。可充分利用長江河道沿岸碼頭,外購合格的、B、C組填料。不再單獨設置取棄土場。環境敏感區橋梁棄渣可就近棄至路基棄土場占用耕地取土時,設計采取切實可行的復耕措施。取土前剝出地表0.3m耕植土,取土后整平回覆耕植土,然后進行植物防護。路基填料調配盡可能避免河流、鐵路、城市及其它需長距離繞行的地物,有條件時進行不同方式、不同取料地點的經濟比較,力爭填料設計的經濟合理。多余的土石方,可作平改立及道路改移的工程填料,以減少棄方,少占用地。對硬質巖巖屑、巖塊、棄碴及強風化硬質巖填料,屬A、B料,在滿足粒徑要求的前提下可作為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直接填筑,但作為基床底層填料時必須滿足粒徑及級配要求,否則進行級配改良;全風化的硬質巖填料屬B、C組填料,其中C類填料可填筑于基床以下部位。隧道棄碴借用于路基填筑時,多采用Ⅳ、Ⅴ類,均需破碎后滿足各部位填料要求,方可填筑。弱膨脹土在邊坡進行加固或改良的條件下可做路基本體填料,中膨脹土必須改良后方可填筑。改良土選用水泥改良方案,基床底層摻5%水泥改良,路基本體摻3.5%水泥改良。取棄土場及填料概況見表4- 路基填料設計一覽~~A:28.7萬B:44.3萬C:94.6DK1158、采石場~~土、中~A:26.2B:37.1C:9.461.0A組填料(180AB9~~A:46.8323.5A組填料(來自DK1190沙洋縣馬DK1207、DK1235取土場~~A:30.2萬B52.1萬C:143.214A:10.7萬B:17.6萬C:49.4DK1340段兩處DK1357處取土13A:21.9萬B33.5萬C:128.5DK1340處取土A:21.4萬B:31.6萬C:96.6DK1363處取土道11A:15.6萬B:16.4萬C:52.7A組填料(來自隧DK1368處取土A:17.1萬B:21.4萬C:99.6A組填料(來自隧DK1376處取土10A:5.1萬B7.6萬C:33.8DK1425處取土全線路基取棄土情況見表4-16、表4-17表4- 取土場設計(萬方1左m2組右m3右m4左m(萬方5右m6左mT1j全、強、弱風化灰巖、白云7左mK2p全、強、弱8左m9左mmⅡmⅡm粉質黏土C、DⅡm粉質黏土C、DⅡmⅡmⅡⅡ粉質黏土(C組Ⅱ粉質黏土(C組)、右m粉質黏土(C組巖(AB組)巖(AB組)巖(B、C組)(萬方粉質黏土(C組粉質黏土(C組表4- 棄土場設計序號1左m2右m3右m4左m5左m6m7100mm8處m9m南方向1.5km處mmm右m(六)路基土石方調配與線路、站場、橋涵(基坑開挖后剩余土方)專業間土石方調配密切配合、在土石方調配中統一考慮,避免出現一邊取一邊棄的狀況。取路基土石方調配盡量縱向利用符合規范要求的棄土(石),移挖A、B組填料從取土場(采石場)遠運,取土場及土工化驗報告見有關資料。在經濟比較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荊州地區長江河道沿岸可選用外A、B組填料。路塹多余的土石方,盡可能全部利用,減少棄方,少占用蒙華鐵路荊門至岳陽段沿線經過地區地形地貌變化較大,地層巖性各有不同,填料分布也不均勻。路基土石方調配分段說明如下表所示:表4- 路基土石方調配分段說明~~~~~~基床表層A~~14基床表層和底層AB填料均+613~(七)路基排水設計路基應有良好、完善的排水系統。排水設備應布置合理,與橋涵、隧道、車站等排水設備銜接配合,有足夠的過水能力,保證水流暢通。排水工程應結合具體條件,適當加強路基的橫向排水設施,并及時實施,防止在施工期間因地表水及水的侵入而造成路基松軟和坡面坍塌。改溝、改渠由路基占壓或對路基穩定有干擾的溝、渠,必須對其進行改移改移溝、渠的橫斷面尺寸按流量、原溝渠結構計算確定,并應注意改溝渠起終點的選擇要滿足水流自然、土質堅硬不易沖刷、河槽穩定、新舊河道銜接平順的要求,對新開挖溝渠的棄方,應合理調配利用,不留后患。改溝、改渠應改至鐵路路基及用地界外足夠距離并留適當寬度護道,并在溝、渠靠線路一側采用漿砌片石加固等足夠的防沖刷措施,確保路堤排水溝距坡腳外2m設置,天溝距塹頂外5m一般排水溝和天溝:梯形溝,溝身采用C30混凝土預制板拼裝或現場澆筑,厚0.1m,底寬0.4m,溝深0.6m,溝坡1:1。路塹側溝:梯形溝,溝身采用C30混凝土預制板拼裝或現場澆筑,厚0.1m,底寬0.4m,溝深0.8m,溝坡1:1。側溝平臺采用M10漿砌片石砌筑,寬度不小于2m。對于長路塹采用C30鋼筋混凝土矩形側溝,溝寬1.0m,溝1.2~2.0m,壁厚0.3m,側溝頂設置1.6m寬C30鋼筋混凝土蓋板。個別工土質及巖質路8m2.0寬的平臺,不同地層分界處設平臺。平臺采用M10漿砌片石砌筑,厚0.3m,平臺上設截水溝。邊坡平臺截水溝:路塹在邊坡平臺處0.4m,深0.3m的矩形M10漿砌片石截水溝,與M10漿砌片石平臺同時砌筑。地面橫坡明顯地段的排水溝、天溝可在橫坡上方一側設置。農田高產區兩側排水時,可在路堤坡腳設0.7m寬×1.5m高M10漿砌片石腳墻,不設排水溝。急流槽:天溝不應向路塹側溝排水,受地形限制需排入側溝時,必須設置急流槽,并根據天溝流量調整下游側溝截面尺寸。急流槽采用C30混凝土現澆,急流槽出水口對側路肩設置C30混凝土擋水墻,多級邊坡時,于各級平臺外緣以內0.5m處設置C30混凝土擋水板,為降低流速,急流槽槽底粗糙面采用直栽石芽。石質路段側溝采用C30混凝土抹面,厚0.08m地面排水設施的縱坡,不應小于2‰水防排水設施對路基有危害之水,根據其性質和特征設置明溝、邊坡支撐滲溝、或排水斜孔等排水設施,特別是膨脹巖(土路塹、水發育路塹、低填淺挖路基應加強引排水措施。支撐滲溝的深度設置位置應結合現場開挖邊坡的高度、地層巖性、風化破碎程度和水發育情況綜合考慮設置。支撐滲溝斷面采用矩形,寬1.5m,沿線路縱向間距一般選用15.5m。支撐滲溝內充填干砌片石,基礎采用M10漿砌片石砌筑;最下一層基底鋪C25混凝土防滲層,防滲層與坡面最近a滿足不小于1.5m。支撐滲溝設于主骨架處,當支撐滲溝直接與側溝平臺下滲溝相接時,滲溝設在邊坡防護基礎外側,埋深不小于.5m。當支撐滲溝與擋墻相接時,盲溝設在墻趾相接處,與擋墻之以洗凈碎石充填。擋墻內埋設PVC帶孔雙壁波紋排水管(ф200mm),5%的當支撐滲溝與樁板墻相連時,支撐滲溝設在板的位置,在滿足板底至開挖線最小距離a的情況下,按1:0.5的坡度開挖,寬度與支撐滲溝相同,用干砌片石回填,與盲溝相接。(八)與其他專業設計接口的與其他專業接口主要有:橋路接口、隧路接口、護輪軌、車輛探測站、信號中繼站、聲屏障基礎、接觸網立柱基礎、電力電纜槽及電纜井、車輛探測站:站坪高程與路肩相同,在路基外緊鄰路肩設置長9.6m×寬8.2m的平臺。參見《站后設施與路基接口參考圖集》信號中繼站:站坪高程與路肩相同,在路基外緊鄰路肩設置長寬25m的平臺。參見《站后設施與路基接口參考圖集》聲屏障基礎:一般情況下,聲屏障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設置于路肩電纜槽外,不影響路基工程。設置路肩擋土墻的地段,如聲屏障基礎設接觸網立柱:設置于電纜槽內側,一般情況下按立柱內緣與相鄰線路中心線距離不小于.1m 控制,具體要求以接觸網專業設計為準。電纜在正線和聯絡線上橋橋間小于200m短路基以及硬質巖路塹地段,通信、信號電纜槽設于線路左側路肩上,接觸網立柱外側,電纜槽外形寬0.47m、高0.43m。電力電纜槽設于線路右側路肩上,接觸網立柱外側,電纜槽外形寬0.47、高0.43。具體設置型式如下圖所示:圖 電纜槽結構形式見《路基工程設計與施工參考圖集》,設置段落、位置以具體路基工點圖設計說明為準。電纜井、過軌、綜合接地、上下路基電纜槽以及路基各設計圖未提路工程建設通用參考圖《鐵路路基電纜槽通路(2010)8401》以及《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09)9301》相關內容。路基與橋連接處,兩種結構物寬度不同,電纜槽等須設置漸變段,在平面及縱斷面上進行銜接。參見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參考圖《鐵路路基電纜槽通路(2010)8401》相關內容。路基防護與橋臺錐坡須平順連接,路基排水須接引至天然溝、設置路肩擋土墻地段路基附屬構筑物施工路基內及路肩上各種附屬構筑物(包括電纜槽、接觸網、聲屏障、綜合接地線、信號電纜過軌、防災安全等設備)要求與路基填筑同步施工。確保不得因各種設施的施工而損壞和危及路基工程的穩固和安全。(九)采用先進技術蒙華鐵路荊門至岳陽段穿越地形變化多樣,既有低緩丘陵區,又有平緩開闊的沖積平原,路基工點類型齊全,深路塹高邊坡、膨脹巖土、軟土松軟土等技術復雜、不良地質或特殊巖土路基工點多。設計采用的新技螺紋樁加固軟土螺紋樁是一種具有很高實用價值的新型樁,將中“螺絲釘比釘子牢固”的道理運用在樁與樁施工中,使其更牢固的特點得以實現。螺紋樁技術是在的高強度鋼纖維混凝土預制螺紋樁的基礎上創新而成,采用常規混凝土灌注和獨立的施工工法形成螺紋樁,達到了高強度鋼纖維混凝土全螺紋預制樁的承載力水平,并在保持其優點的同時,更具有強度高,工期短,功效高,沉降小,抗震,不取土,不排漿,不污染,施工及成樁質量不受水影響,應用范圍廣,適應多種土層等優勢。此外,與其他類型樁相比,工程造價也優勢明顯。在鐵路項目建設上,螺紋樁的使用還膨脹土生態改性劑應用荊門地區沙洋站范圍內DK1188+670~DK1189+600范圍屬于中~強膨脹土地段,主要地層巖性為粉質粘土,砂質泥巖風化層,厚度大于5m。先期在膨脹土試驗段CMA膨脹土生態改性劑噴灑改良加固路基邊坡、基床底層、擋墻臨時開挖邊坡的方案。通過試驗段對改良前后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變化進行研究,得出一系列規律性的試驗結果,從而為蒙華鐵路后期陸續采用的膨脹土生態改性劑積累優化設計經驗,節約工程投資。膨脹土化學改良劑大規模使用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本項目可以積極路基沉降穩定監測全線軟土路基建立了沉降控制變形監測系統,以路基中心沉降監測為重點,包括路基面沉降監測、路基本體沉降監測、路底沉降監測。監測元器件以路基觀測樁、單點沉降計、沉降板為主。智能型數碼單點沉降計有沉降板與剖面管的功能,具備能力強,誤差小,精度高等特點,具有數據功能且不可修改、方便、快速的優點,且其埋設于地基內,對路基填筑施工無任何干擾。全線軟土路基選擇代表性工點進行自動監測技術。蒙華鐵路經過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區廣泛存在松軟土,軟土路基長度約45km。線路大范圍表層覆蓋第四系沖洪積的軟土和松軟土(以軟塑~可塑的粉質黏土為主)地層,一般地段厚度8~15m,局部地段達20m以上,且存在多透鏡體、軟硬互層或夾硬層情況,工后沉降和穩定控制困難,是目前已建、在建重載煤運鐵路中地基條件較為復雜的一條。軟土地基的處理措施,既關系到軟土路基的穩定,同時也影響蒙華鐵路的投資。盡管設計中針對軟土地基特性進行了相應的加固設計,但所采用的設計方本試驗選擇具有明顯代表性的D1404+391~D1405+972軟土路堤地段,設計不同加固措施,通過對樁-土應力、變形監測數據分析,判斷各復合地基加固措施(特別是剛性樁、組合樁)的適應性、合理性、穩定性,提出優化設計參數,指導蒙華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圖設計。另外,目前剛性樁復合地基穩定性分析理論尚不完善,還沒有被工程界普遍認可的計算方法,通過本次試驗可以為進一步研究剛性樁-土的相互作用特性提供數據支撐。試驗研究內容有以下四點:監測軟土路基變形,比較各種加固措施的加固效果,預測路堤工后沉降,核實修正地基沉降計算方法。研究軟土路底的應力、變形分布規律,分析剛性樁與樁間土沉降差異引起的“土拱效應”或樁頂應力集中效應的影響,分析坡腳附近不同加固范圍、不同加固措施對剛性樁穩定性的影響。根據階段性試驗成果提出蒙華數在路基設計中采取綜合治理措施,特別是在路堤邊坡采用撒草籽種灌木、漿砌片石骨架內植草種灌木,線路兩側植樹等綠化措施,達到改加強路基邊坡防護及路基排水措施。對易產生坍塌病害的地段,宜盡量避免雨季施工;路基土石方及支護工程施工協調緊湊,開挖后及時進行支護工程施工,以防止邊坡坍塌、水土流失等地質發生。路基排水丘陵區盡量做到填挖平衡,減少購地取土或棄土占地,需大量填方地段,結合沿線情況盡量設集中取土場取土,當需要路附近取土時,需與當地行政部門配合,結合農業、水利、城市規劃的需要進行取線路穿越農田區時,注意加強對農灌系統的保護,需要時,設橋、涵、渡槽等進行補償性修復;穿越林區時采取支擋措施,盡量減少開挖面,保護現有植被;路基工程擾動地表徑流時,對其堤岸采取防沖刷措棄土、棄碴、泥漿、廢棄物料設置專門場地集中堆放,棄于水道、泄洪道。取、棄土及隧道棄碴場地除進行必要的擋墻支護外,還對其改良土施工必須采用場拌法,不得路拌,減少石灰塵、水泥塵對環境的污染。鄰近建筑物、村鎮、廠礦等進行施工時應注意控制施工時段、能量級別,減少擾民、避免對建筑物造成損害。 工 表見表4-19表4- 路基工 123456789 109-DK1423+421.08~DK1423+889.52含LSDK1423+901.28和LXDK598+800.53=LXDK598+800斷鏈LXDK598+800.00~ 和鏈LDK1156+780.00~CJLDK0+000.00~CJLDK0+483.97、CJLDK1+088.60~CJLDK1+123.71、CJLDK1+560.38~CJLDK1+622.83和 表4- 主要工程數量比較 基床表層A料---過渡段A0車站--車站--車站--CFG--0 0---0施工圖設計與初步設計鑒修相比,路基土石方、地基加固、排水工(1)圖設計與初步設計修相填方總量加181.51×104m3,挖方總量增加了2.99×104m3。挖除換填數量減少了42.44×104m3施工圖設計與初步設計鑒修相比,邊坡加固防護漿砌片石圬工增加了2.12×1043,干砌片石圬工減少了0.38×1043,混凝土圬工減少了2.19×1043;路基支擋混凝土圬工減少了1.60×1043,鋼筋混凝土圬工減少了4.30×1043。施工圖設計與初步設計鑒修相比,塑料排水板減小54.44×104m,單向水泥攪拌樁減少25.11×104m,多向水泥攪拌樁增加65.78×104m,螺桿樁減少4.40×104m,CFG樁減少40.70×104m3,管樁增加8.15×10旋噴樁增加5.32×104m2.路基長度變化初步設計鑒修線路方案比較穩定,正線路基長度155.033km,施工圖正線路基長度155.124km,路基長度增加了0.119km。施工圖聯絡線路基長度增加0.057km。土石方數量變化原因填方總量變化原因分初步設計鑒修階段,地基處理中挖除換填數量納入地基處理工程中,未納入土石方調配中。施工圖階段將地基挖除換填數量統一納入土石方調配數量中,引起填方總量增加了181.51×104m3,與施工圖階段基底挖除普通土145.90×104m3相折減,全段填方總量增加35.61×104m3。增加土方主要為江陵站和站路基沉降土方,以及荊州東站、華容站、坪田站挖除換挖方總量變化原因分不計算挖除換填數量,挖方總量僅增加2.99×1043。挖除換填數量減少了42.44×1043,主要是因為優化淺層松軟土地基處理措施,減少挖除換填數量,節約工程投資。地基加固數量變化原因分塑料排水板減小54.44×104m,主要原因是因為車站貨場場坪需要排水固結處理的范圍減少。軟土路基中各種復合地基加固樁總數增加9.04×104m,主要原因是施工圖階段部分工點措施有所調整,以及坡腳外地基加固增加一根樁所造成。邊坡加固防護數量變化邊坡防護土工格柵增加124.58×104m2,主要原因是施工圖階段車站邊坡防護土工格柵統一納入路基工程數量中,次要原因是坪田站附近高填方路基邊坡土工格柵每隔三層通長鋪設一層。邊坡加固防護漿砌片石圬工少支擋工程數量變化原因分擋墻混凝土數量減少一是減少了部分硬質巖路塹擋墻,同時為了擴展取土,又減少了松木橋站、華容站、坪田站支擋工程數量;二是施工圖設計時優化了部分擋墻設置區段,減少墻高,縮短長度。鋼筋混凝土圬工數量減少是施工圖階段取消了車站范圍內線側下式站房的設置懸臂式擋土墻,同時,減少了坪田站樁板墻設置長度。(一)施工前準施工單位接到設計文件后,應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全面熟悉核對設計文件,充分了解設計意圖,核對地形及地質資料,如發現問題,應及時通組織沿線施工,為土石方調配、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收料,應著重收集下列資料:(1)核對土石方類別及其分布,進行填料復查和改良土試驗,高填、深挖的施工環境條件及取棄土地段的填料來源、棄土位置和運土(2)核對基床及過渡段填料來源;收集制作供應等有關資料(3)大量石方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質和附近居民、建筑營業線附近施工前,施工單位應與設備管理單位共同探明施工影響范圍內的道路、既有建(構)筑物和設備、和空中管線等情況,并采取防護措施。根據設計要求,合理選擇路基填料。填料必須經取樣試驗,進行土壤分析試驗、擊實試驗,確定填料類別,按規定填寫土工試驗報告,經審路基全面開工前,應根據工程土類性質、壓實機械條件,分別選擇一定長度的試驗區段進行試驗,以選定與路基填筑、壓實、檢測有關的工藝參數、改良土配合比及場拌法施工工藝參數;確定新的快速試驗檢測方各標段路基處理、填料生產、路基填筑、路塹開挖、過渡段、路基支擋結構、路基邊坡防護、路基防排水、路基相關工程及設施、變形觀測等首件工程應根據《鐵路路基工程首件評估實施細則(暫行(鐵辦工管[2012]76號)以及本線具體要求開展首件評估。因本線地域跨度較大,局部地段地表及水存在侵蝕性,施工中應對地表水、水進行復檢,若有侵蝕性,應采取抗侵蝕措施進行處理。水、地表水具有侵蝕性地段,基底復合地基處理、錨桿注漿、錨索注漿及噴錨網護坡采用抗侵蝕性水泥;支擋路基工程采用控制水灰比并加強養生,以提高結構抗滲性和抗侵蝕性。(二)加固防護路基高邊坡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分級開挖、分級支護或預加固以及臨時支護,以利邊坡穩定;過程中及時做好排水設施及邊坡變形監測,避免施工不必要的工程滑坡、溜塌。塹坡開挖及支邊坡開挖必須自上而下施工,上一級邊坡開挖好后應及時將邊坡防護措施施作好,作好上一級邊坡的防護工程后方可開挖下一級邊坡。深路塹施工要做好土石方開挖與支擋加固工程的有機結合和進度協調,堅持“分級開挖、分級支護”的原則,自上而下,開挖一級,加固防護一級,嚴禁一挖到底再進行支擋防護。土石開挖大施工,靠近路塹設計邊坡時,如需,應采用小劑量方法,確保塹坡平順。樁板施工做好地表截排水設施后,路塹邊坡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并防護至樁頂平臺標高。制作安裝鋼筋籠,并安裝預留錨索孔的和用于無損檢測的金管聲測管采用內徑40mm壁厚不小于3mm的金屬管,聲測管下封閉,上端應加蓋,管口應高出樁頂100mm;聲測管應沿樁截面外側呈對稱形均勻布置并按順時針方向編號。聲測管應采取適宜方法固定使之成隔樁開挖樁井,及時設置鎖口、護壁。鎖口護壁施工時按"蒙華荊岳段大樣圖施(路)-064~71"圖施工。連續一次灌注樁身混凝土。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樁的無損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程序施工。按2~3m 分層分段跳槽開挖樁前墻背臨時邊坡。設樁板墻地段分段跳槽開挖后及時施作樁間擋土板。最后分段分層開挖樁前巖土施工注意嚴禁在樁頂以上邊坡設置施工便道樁井開挖時及時施作鎖口、護壁,護壁不得在土層變化處和滑動面處分節,加強井下排水通風,確保施工安全。樁身灌注前應先清除孔壁松動石塊、浮土,緊貼圍巖灌注,以防井壁坍垮,澆注時必須連續灌注,不得形成施工縫,樁身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5c。施工時每根樁四角應預埋金屬管用于無損檢測盡量避免雨季施工,不可避免時,須在樁井口搭設防雨棚等防排措施,確保施工安全。開挖樁孔如遇水中、強水流時,不能持續強抽水,應及時會同設計等有關各方研究處理措施,以免造成嚴重坍孔。當樁前巖體開挖靠近錨固樁樁身范圍內若采用施工時,應采用控制,擬采用的開挖方案及工藝參數能確保避免對樁身產生破損后方可按此方案及工藝參數施工,確保樁身的完整性。施工施工時應先做好地面截、排水設施路塹邊坡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并防護至墻頂平臺標分段跳槽開挖擋土墻墻背邊坡,分段長度根據邊坡高度及巖土性質決定,不宜大于30m;同時施工側溝,以防路塹積水浸泡擋墻基礎。施工注意擋土墻混凝土應分段整體澆注,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縫擋土墻墻頂應平順漸變,其縱坡不得陡于墻頂挖方邊坡坡擋土墻與樁板墻銜接處宜調整樁頂平臺寬度,做好端墻,確保銜接及平順過渡施工中應對地表水、水進行復檢,若有侵蝕性,應及時通知相重力式路堤(肩)施工做好地表截排水設施后,分段開挖基坑、澆注擋為了保證墻身自身的穩定性,須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方可進行墻背填料的分層填筑。靠近墻背2m范圍內必須采用小型振施工注意擋土墻開挖應分段跳槽開挖墻背臨時邊坡,及時澆筑擋土墻或采取必要的臨時支護措施。靠近既有線施工時,擋土墻開挖應分段跳槽開挖,及時施作臨時支護、澆注擋墻,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既有線監測,既有邊坡開裂、變形等異常現象,及時采取措施確保行車與施工安全。擋土墻基礎應按照設計保證有足夠的埋置深度,地基的基本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同時應按照設計要求設置基底墊層、進行基坑回填。墻端與路堤連接時,嵌入路堤內不小于1.0m;與路塹連接,地層為土質時,嵌入土質內不小于1.5m,地層為巖石時,嵌入巖石內不小于1.0m。框架錨桿梁施工做好地表截、排水設施后,路塹邊坡自上而下分層開挖,每一分層高度2~3m。每一分層開挖完畢后,立即施工坡面錨桿(索):定位、造孔、錨桿(預應力錨索)安裝、灌漿。然后進行下一分層施工。錨孔完成后應在24h內完成注漿。每一級坡面開挖完畢后,綁扎制作鋼筋籠,現澆框架錨桿錨頭封閉;錨索張拉、鎖定、封每一級全部施工完畢并達到設計強度后,進入下一分級循環錨桿施工注意錨桿孔必須采用干鉆,不得采用水鉆,孔徑、深度應滿足設計要求錨桿注漿應采用自孔底向上一次有壓注漿,中途不得停漿。注力不小于0.4Mpa,孔內注漿必須飽滿密實,在初凝前要進行二次補漿。3)錨桿施工前應選擇相同的地層進行拉拔試驗,試驗孔數不少于孔,以驗證錨固段的設計指標,確定施工工藝及參4錨桿框架梁護坡端部,如與混凝土骨架護坡相接,相接的護坡主骨架設為檢查踏步;錨桿框架梁護坡端部,如與灌草護坡相接,應增設檢查踏步,兼作鑲邊。(三)地基加固本線針對軟土、松軟土,設計了單向水泥攪拌樁、多向水泥攪拌樁、CFG樁、旋噴樁、螺紋樁、管樁等處理措施,以確保路堤穩定和沉降要開工前施工單位應對設計提供的地質資料進行認真核對,必要時應進行適當的補充勘探,進一步查明和驗證地質資料,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