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肝生化臨床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62頁。(優選)肝生化臨床當前2頁,總共62頁。第一節
肝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當前3頁,總共62頁。一、肝在糖代謝中的作用
作用:維持血糖濃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組織,尤其是大腦和紅細胞的能量供應。糖異生;肝糖原的合成與分解;糖酵解、糖有氧氧化途徑
當前4頁,總共62頁。不同營養狀態下肝內如何進行糖代謝?飽食狀態:肝糖原合成↑,過多糖則轉化為脂肪,以VLDL形式輸出空腹狀態:肝糖原分解↑,饑餓狀態以糖異生為主
※脂肪動員↑→酮體合成↑→節省葡萄糖當前5頁,總共62頁。二、肝在脂類代謝中的作用
作用:在脂類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與運輸均具有重要作用。1促進脂類的消化吸收;分泌膽汁,其中膽汁酸為脂類消化吸收所必需。當前6頁,總共62頁。2脂肪代謝:直接氧化分解、酮體生成,合成脂肪酸和脂肪;3磷脂代謝:肝是合成磷脂和脂蛋白的主要場所.當前7頁,總共62頁。合成脂肪酸、甘油三酯、酮體、膽固醇、磷脂分解脂肪酸的β氧化、膽固醇的降解與排泄、LDL的降解運輸合成與分泌VLDL;HDL;apoCⅡ;LCAT當前8頁,總共62頁。三、肝在蛋白質代謝中的代謝1、在血漿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合成與分泌血漿蛋白質(γ球蛋白除外)清除血漿蛋白質(清蛋白除外)當前9頁,總共62頁。2、在氨基酸代謝中的作用氨基酸的脫氨基、脫羧基、脫硫、轉甲基等(支鏈氨基酸除外)。清除血氨及胺類,合成尿素。當前10頁,總共62頁。肝性腦病患者護理原則對高血氨病人應禁止(昏迷時)或限制蛋白質飲食,減少來源(如抗菌減少腸道氨氣的吸收),增加去路(如增加腸道酸性、滴注谷氨酸鈉、精氨酸等),選用產氨相對少的精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如牛奶或豆漿、豆腐腦等植物性蛋白質(并補充足量維生素);當前11頁,總共62頁。
對氨基酸平衡失調引起的肝性腦病患者可口服肝性腦病要素膳,或輸注以高BCAA為主的氨基酸混合劑如六合氨基酸、14氨基酸、19氨基酸等(BCAA是一種高效氨基酸的組合,它富含L-亮氨酸,L-纈氨酸和L-異亮氨酸)。當前12頁,總共62頁。
脂肪肝飲食療法:高蛋白質、低脂肪、低熱量的膳食供給,減少烹調用油,采用植物油,禁用油煎炸食物。3、膽固醇代謝:合成、清除和轉化膽固醇的重要場所,肝病時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4、脂類的運輸:
VLDL、HDL是在肝合成。當前13頁,總共62頁。五、肝在維生素代謝中的作用1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2貯存多種維生素;是VitA、E、K和B12的主要儲存場所3直接參與維生素轉化的代謝過程。VitD3→25-(OH)-VitD3水溶性維生素→輔酶的組成成分肝病時供給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肝病時容易缺乏的維生素)當前14頁,總共62頁。六、肝在激素代謝中的作用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性激素等激素的的滅活。(激素在肝中轉化,降解或失去活性的過程稱為激素的滅活)。七、肝在膽色素代謝中的作用1肝攝取、改造、排泄膽紅素2膽色素的腸肝循環(概念)
當前15頁,總共62頁。第二節
肝的生物轉化
作用
部位:肝(肺、腎、胃腸道和皮膚也有)。當前16頁,總共62頁。一、生物轉化的概念*生物轉化的定義一些非營養物質在體內的代謝轉變過程稱為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轉化的對象內源性:如激素、胺類等外源性:如藥物、毒物等非營養物質當前17頁,總共62頁。*生物轉化的意義對體內的非營養物質進行轉化,使其滅活,或解毒;更為重要的是可使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體外。
*生物轉化的主要場所肝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腎、胃腸道和皮膚也有一定生物轉化功能。※肝的生物轉化作用≠解毒作用當前18頁,總共62頁。二、生物轉化的類型
第一相反應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
水解使用
第二相反應結合反應當前19頁,總共62頁。氧化反應——最多見的生物轉化反應※基本特點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個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還原為水,故又稱為混合功能氧化酶。當前20頁,總共62頁。還原反應還原產物:相應胺類水解反應*多種水解酶類當前21頁,總共62頁。*有些物質經過第一相反應即可順利排出體外。*有些物質經過第一相反應后,極性改變仍不大,必須與某些極性更強的物質結合,即第二相反應,才最終排出。當前22頁,總共62頁。
第二相反應——結合反應
非營養物質與體內的一些代謝物(極性強的水溶性物質)結合(有利于排泄,也掩蓋了功能基團降低其生物活性)。可以結合的基團主要有:葡萄糖醛酸、硫酸、酰基、甘氨酸、甲基、谷胱甘肽當前23頁,總共62頁。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最多見的結合反應*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體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
2NAD+2NADH+2H+UDPG脫氫酶目錄當前24頁,總共62頁。癌癥90%是由化學物質所致,致癌物質來源有
1、人工合成的物質:烷化劑(如有機農藥),可引起肺癌和造血器官的腫瘤;苯可引起肝癌;金屬砷可引起肺癌;多環芳香烴類(如燃燒的紙煙、不完全燃燒的煤炭和石油、煙熏制的魚肉)有較強的致癌性;氨基偶氮類(染料類),可引起膀胱癌、肝癌。當前25頁,總共62頁。2微生物產生:腌制過程中微生物產生的亞硝胺類與食管、胃、肝癌有關;花生等發霉產生的黃曲霉素與肝癌有關。3來自植物:如黃樟素。4腸菌產生:如腸道腐敗物。5食物加工:高溫、油炸、熏制等如碳燒牛排有苯駢蒽。此外有γ射線和X射線等物理因素。當前26頁,總共62頁。三、生物轉化的特點
1生物轉化反應的連續性
2代謝通路和產物的多樣性
3解毒與致毒的兩重性:
如黃曲霉素環氧化物(致癌)
當前27頁,總共62頁。肝病時的飲食注意事項
少用罐頭、熟食,忌用油煎、炒(高溫產生丙烯醛毒害肝和引起膽道痙攣不利膽汁分泌和排泄,同時高溫食物產生有害物加重肝的生物轉化的負擔);應進食新鮮食品,多用蒸、煮、燜、燴、熬的低溫烹飪方法。當前28頁,總共62頁。
影響因素:年齡、性別、疾病、誘導物、抑制物等.
意義:指導用藥生物轉化作用受生理與病理因素的影響,新生兒、老年人、肝病時生物轉化能力低,藥物的血中濃度高,副作用也大;故應嚴格控制劑量.四、影響生物轉化作用的因素當前29頁,總共62頁。第三節
膽汁與膽汁酸的代謝MetabolismofBileandBileAcids當前30頁,總共62頁。一、膽汁
膽汁(bile)是肝細胞分泌的一種液體,儲存于膽囊,經膽管系統入十二指腸。正常人24小時內平均分泌膽汁300ml-700ml。當前31頁,總共62頁。膽道系統肝分泌膽囊濃縮(肝膽汁)(膽囊膽汁)*主要有機成分膽汁酸鹽(含量最高)、多種酶類等當前32頁,總共62頁。肝膽汁膽囊膽汁比重1.009-1.0131.026-1.032pH7.1-8.55.5-7.7總固體3-414-20膽汁酸鹽0.2-21.5-10膽固醇0.05-0.170.2-0.9無機鹽0.2-0.90.5-1.1粘蛋白0.1-0.91-4膽色素0.05-0.170.2-1.5膽固醇0.05-0.170.2-0.9正常人肝膽汁與膽囊膽汁的組成百分比當前33頁,總共62頁。膽汁酸(bileacids)的概念膽汁酸是存在于膽汁中一大類膽烷酸的總稱,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存在,即膽汁酸鹽,簡稱膽鹽(bilesalts)。(一)膽汁酸的分類按結構分游離膽汁酸(freebileacid)結合膽汁酸(conjugatedbileacid)二、膽汁酸的代謝當前34頁,總共62頁。游離膽汁酸例:膽酸COOH例:鵝脫氧膽酸當前35頁,總共62頁。結合膽汁酸CONHCH2CH2SO3H例:牛磺膽酸例:甘氨膽酸CONHCH2COOH當前36頁,總共62頁。
按來源分初級膽汁酸(primarybileacid)次級膽汁酸(secondarybileacid)初級膽汁酸是肝細胞以膽固醇為原料直接合成的膽汁酸,包括膽酸、鵝脫氧膽酸及相應結合型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初級膽汁酸7α-羥基脫氧后生成的膽汁酸,包括脫氧膽酸及石膽酸。當前37頁,總共62頁。7α-羥基脫氧膽酸脫氧膽酸初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目錄當前38頁,總共62頁。(二)膽汁酸的代謝1.初級膽汁酸的生成﹡部位:肝細胞的胞液和微粒體中﹡原料:膽固醇※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是其在體內代謝的主要去路﹡限速酶:膽固醇7α-羥化酶
當前39頁,總共62頁。膽固醇(27C)7α-羥化膽固醇初級膽汁酸(24C)結合型初級膽汁酸7α-羥化酶
過程當前40頁,總共62頁。次級膽汁酸的生成﹡部位:小腸下段和大腸﹡過程初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腸菌水解脫羥當前41頁,總共62頁。膽汁酸腸肝循環膽汁酸腸肝循環概念膽汁酸隨膽汁排入腸腔后,通過重吸收經門靜脈又回到肝,在肝內轉變為結合型膽汁酸,經膽道再次排入腸腔的過程。當前42頁,總共62頁。膽固醇結合膽汁酸(合成0.4~0.6g/d代謝池3~5g/d)膽汁酸腸肝循環的過程目錄當前43頁,總共62頁。
膽汁酸腸肝循環的生理意義將有限的膽汁酸反復利用以滿足人體對膽汁酸的生理需要。當前44頁,總共62頁。(三)膽汁酸的功能1.促進脂類的消化與吸收立體構型——親水與疏水兩個側面2.抑制膽汁中膽固醇的析出,防止膽結石.膽汁中膽汁酸、卵磷脂與膽固醇的正常比值10︰1膽固醇含量過高或膽汁酸合成能力下降、腸肝循環減少、膽汁酸在消化道丟失過多或膽汁中膽汁酸、卵磷脂與膽固醇的正常比值下降可出現結石。當前45頁,總共62頁。膽汁酸代謝小結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是其在體內代謝的主要去路;部位:肝;
膽汁酸腸肝循環概念:膽汁酸隨膽汁排入腸腔后,通過重吸收經門靜脈又回到肝,在肝內轉變為結合型膽汁酸,經膽道再次排入腸腔的過程。
膽汁酸腸肝循環的生理意義:將有限的膽汁酸反復利用以滿足人體對膽汁酸的生理需要。膽汁酸的功能:促進脂類的消化與吸收,抑制膽汁中膽固醇的析出,防止膽結石當前46頁,總共62頁。第四節
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MetabolismofBilePigmentandJaundice當前47頁,總共62頁。
膽色素(bilepigment)是體內鐵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謝產物,包括膽紅素、膽綠素、膽素原和膽素等。膽色素的概念當前48頁,總共62頁。*膽紅素(bilirubin)來源體內的鐵卟啉化合物——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及過氧化物酶。※約80%來自衰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分解。一、膽紅素的生成與轉運當前49頁,總共62頁。
部位肝、脾、骨髓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細胞微粒體與胞液中
過程血紅蛋白血紅素+珠蛋白氨基酸膽紅素
膽紅素的性質親脂疏水,對大腦具有毒性作用膽紅素的生成當前50頁,總共62頁。膽紅素的轉運
意義增加膽紅素在血漿中的溶解度,限制膽紅素自由通過生物膜產生毒性作用。
競爭結合劑如磺胺藥,水楊酸,膽汁酸等用藥時要注意!
運輸形式膽紅素-清蛋白復合體當前51頁,總共62頁。二、膽紅素在肝中的轉變*攝取膽紅素可以自由雙向通透肝血竇肝細胞膜表面進入肝細胞*轉運內質網在胞漿與配體蛋白結合當前52頁,總共62頁。轉化:
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部位:滑面內網質反應:結合反應(主要為結合物為UDP葡萄糖醛酸,UDPGA)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產物:主要為雙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另有少量單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硫酸膽紅素,統稱為結合膽紅素當前53頁,總共62頁。
項目
游離膽紅素
結合膽紅素
別名間接膽紅素,血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肝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未結合
結合與重氮試劑反應慢或間接反應迅速直接反應水中溶解度小大經腎隨尿排出不能能通透細胞膜對腦的毒性作用大無
兩種膽紅素的區別當前54頁,總共62頁。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
+UDP-葡糖醛酸UDP-葡糖醛酸基轉移酶膽紅素葡糖醛酸二酯
+UDP
膽紅素
+UDP-葡糖醛酸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
+UDPUDP-葡糖醛酸基轉移酶
葡糖醛酸膽紅素的生成當前55頁,總共62頁。*排泄結合膽紅素從肝細胞毛細膽管排泄入膽汁中,再隨膽汁排入腸道。當前56頁,總共62頁。三、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變化和膽色素的腸肝循環
結合膽紅素膽素原腸菌葡萄糖醛酸還原膽素氧化*過程游離膽紅素當前57頁,總共62頁。膽素原的腸肝循環膽素原腸肝循環的概念腸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公司長期發展戰略與風險管理的結合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河南省鄭州市中學牟縣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用戶數據分析與商業決策的關系的試題及答案
- 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分析試題及答案
- 名師引領與教學示范計劃
- 貴州省黔西南興仁市黔龍學校2025屆七下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通訊行業月度個人工作計劃
- 時間管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計劃
- 物流行業提升效率策略計劃
- 城市交通綠地規劃重點基礎知識點
- 2025屆天津市十二區重點學校高三下學期畢業聯考(一)英語試題(含答案)
- 生物醫學電子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天津大學
- 干部人事檔案轉遞單表樣
- 關于中國文化遺產北京故宮的資料
- 新中考考試平臺-考生端V2.0使用手冊
- 起重機軌道安裝評定標準
- 劉橋二礦二1水平放水試驗設計
- 軟件系統運行維護流程圖
- 培養基模擬灌裝方案
- 集裝袋噸袋項目建議書范文
- 某紡織廠供配電系統設計(DOC25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