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課件_第1頁
統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課件_第2頁
統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課件_第3頁
統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課件_第4頁
統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第18課—《松花江上》1935年張寒暉在西安目睹東北軍和東北人民流亡慘狀而創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被譽為《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視頻導入1.知道九一八事變經過、結果,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華北危急、一二·九運動以及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2.通過觀看九一八事變的圖片,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多種史料的呈現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理解意識,全面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3.通過學習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史實,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通過西安事變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精神,認識共產黨人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博大胸襟。本課重點學習目標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1.背景:①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②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概括日軍為什么要發動侵略戰爭?“大陸政策”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2.概況:沈陽柳條湖

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另外,柳條湖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東北重鎮沈陽很近,便于日軍在事件后迅速對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攻擊。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3.蔣介石的態度: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不顧。

——蔣介石致張學良“銑電”(1931年8月16日)不抵抗的妥協政策攘外必先安內日本國力大大強于中國,抗日必亡共產黨威脅更大寄希望于國聯以損失東北換取今后的安寧無論日本人做什么,都不抵抗!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4.結果:日軍對我平民大屠殺活埋中國人的萬人坑刺殺幼童之后,集薪待焚奴化教育掠奪資源731部隊拿活人做試驗東北三省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短短4個月時間,相繼占領東三省。東三省淪亡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4年抗戰由此開始(1931-1945年)5.影響: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沈陽長春哈爾濱錦州1932年春,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目的)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1932年-1945年,是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首都”設于新京(今吉林長春)。6.建立偽滿洲國:壹·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7.東北愛國軍民的抗日斗爭: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的抗日力量。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趙一曼等人在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抗日義勇軍東北抗日游擊隊1936年初,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城偕亡”的東北軍將領馬占山戰斗在白山黑水間的共產黨員楊靖宇東北抗日隊伍抗擊日軍貳·華北危機與

一二九運動貳·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1.華北危機:東三省淪亡華北大大滴,全速前進!日軍侵占山海關1933年1月1935年下“華北自治運動”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妄圖使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脫離中國版圖貳·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2.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手舉大旗標語,高呼抗日救國的口號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一二·九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反對華北自治”叁·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叁·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我國家、我民族,已處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

——中共《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1935.8.1)毛澤東作報告1935年底瓦窯堡會議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1.共產黨方面:叁·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國民黨方面: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激烈的爭辯苦口婆心的勸諫聲淚俱下的哭諫兵諫1936年12月初,蔣介石親自前往西安督促張學良“剿共”。——《張學良的政治生涯》“你現在就是拿槍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變。”

——蔣介石叁·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3.西安事變: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圍剿紅軍的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多次懇請無望的情況下,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史稱“西安事變”。叁·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3.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轟動國內外,各大報紙紛紛報道。對蔣介石的殺與放都將對國內、國際時局發生重大影響,國內外各種勢力開始暗流涌動……叁·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日本:企圖挑撥親日派擴大內戰,以便擴大侵略中國。英美等國:擔心日本擴大侵華規模,削弱美英等國在華勢力,支持和平解決。何應欽等親日派:討伐張學良,置蔣介石于死地,并取而代之。宋美齡等親英美派:主張和平解決。4.結果——和平解決:叁·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5.意義:①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②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之前西安事變之后國共關系剿共、內戰和平解決民眾抗日分散、自發的局部抗戰聯合抗日有組織有紀律的聯合抗戰扭轉時局的關鍵知識拓展——張學良、楊虎城的命運1949年9月6日:楊虎城及其秘書、衛士和家人一共8人在重慶戴公祠被軍統特務人員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鏹水毀滅尸體。1937年12月:偷回國,被軟禁西安事變后:被撤職,被迫出國2001年:逝世,享年101歲1995年:僑居美國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解放戰爭后:繼續被軟禁西安事變后:被軟禁課堂小結經過時間、地點柳條湖事件(借口)意義時間、目的、人物結果原因后續發展結果、影響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時間、地點口號、結果性質影響經過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華北事變與一二·九運動隨堂訓練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軍野蠻侵占我國東北的憤懣之情。東北的淪陷始于()

A.1931年九一八事變 B.1936年西安事變

C.1937年七七事變

D.1937年八一三事變

2.下圖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見證了()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

B.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D.中國全民族抗戰局面開始形成CA隨堂訓練1.右圖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陽,它記錄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史實,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與該建筑物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七七事變B.九一八事變C.西安事變D.南京大屠殺

2.歌詞“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反映的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A.局部抗戰階段B.全面抗戰階段C.局部反攻階段D.全面反攻階段BA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六新課導入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學習目標1.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2.知道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以及西安事變;3.分析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新課講授一.九一八事變1.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利用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①日本大陸政策(蓄謀已久)②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為擺脫危機加緊侵略中國。③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2.借口——柳條湖事件東三省淪亡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長春九一八事變時間地點簡單經過結果1931年9月18日沈陽借口:柳條湖事件戰場:北大營、沈陽東北三省全部淪陷3.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楊靖宇東北抗日隊伍抗擊日軍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1.華北危機華北危急!“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2.一二·九運動

一二·九運動時間地點口號結果影響1935年12月9日北平新華門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青年學生三.西安事變1.歷史背景(1)華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和政策的感召(3)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4)蔣介石頑固堅持內戰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2.概況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時間目的人物性質經過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張學良、楊虎城張、楊扣蔣,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一次愛國性質的“兵諫”張學良楊虎城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后,各派政治力量的態度如何?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國打內戰美英兩國:主張和平解決,南京政府向張、楊妥協蘇聯:主張和平解決,不希望中國打內戰國民黨:討伐派(親日派何應欽)和和平解決派(親英美派)中國共產黨:主張在團結抗日的基礎上和平解決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后,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等親赴西安,首先與張楊溝通;然后又與蔣談判。①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②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課堂小結日本侵略中國抗爭九一八事變東北抗日聯軍(局部抗戰)擴大侵華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全國性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西安事變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隨堂演練1.右圖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陽北郊柳條湖地區,它記錄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史實,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與該建筑物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七七事變B.九一八事變C.西安事變D.南京大屠殺

2.歌詞:“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反映的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A.局部抗戰階段B.全面抗戰階段C.局部反攻階段D.全面反攻階段BA3.九一八事變后,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的主要領導()A.吉鴻昌B.楊靖宇C.佟麟閣D.趙登禹4.1931年東北淪陷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A.抗日義勇軍B.抗日救國軍C.八路軍D.新四軍BA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登載了一則重要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