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結課論文課程名稱:大學生安全與教育學生姓名:學生學號:所在學院:海洋信息工程學院學習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報導教師:2021大學生安全教育之網絡安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校園網絡化作為網絡時代的教育方式和環境,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方向。隨著各高校網絡規模的急劇膨脹,網絡用戶的快速增長,校園網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各高校網絡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首要問題。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非常有必要學習有關網絡安全的知識。一、什么是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包含網絡設備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網絡軟件安全。黑客通過基于網絡的入侵來達到竊取敏感信息的目的,也有人以基于網絡的攻擊見長,被人收買通過網絡來攻擊商業競爭對手企業,造成網絡企業無法正常運營,網絡安全就是為了防范這種信息盜竊和商業競爭攻擊所采取的措施。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義“計算機網絡安全”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采用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件、軟件和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網路安全性的含義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網絡安全是對對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護。二、網絡對大學的危害2.1“網癮”對大學生危害極大一些大學生過度的迷戀“網游”,經常曠課,最后考試掛科,甚至降級。很多同學最后的結果是被學校辭退或自動退學。網癮”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危害,沉迷網絡的大學生,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的淡薄,現實生活的麻木。有的出現了厭學焦慮、心情壓抑以及交際冷淡等不良行為,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沉迷網絡,使大學生失去了對生活的樂趣,不問實事,對正面的教育和引導產生抵觸心理,再加網絡上一些具有負面影響的文化攻擊和侵蝕,這些都會對生活空虛的大學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非常不利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2.2利用網絡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大學生就可以在不同的網站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種觀點正確與否發表者本人并不在意,他所得到的就是情緒的一種宣泄。這種不負責任的宣泄有可能會對國家,或某個組織,或是對某一個體造成傷害。嚴重的還會觸犯國家的法律,造成犯罪。比如華南理工大學一名學生因個人愛好在電子公告上張貼武器發展的相關信息,造成了國家泄密事件,觸犯了國家法律。2.3傳播不良信息互聯網提供的內容相當豐富,信息量很大,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互聯網上存在的大量黃色網站,而在我國上網族中,25歲以下的青少年就占54.2%,由于大學生涉世未深和可塑性較強,使得他們成為最大受害者,對正處在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大學生一旦沉迷于這些不良信息,就會不可自拔,甚至會利用網絡傳播這些不良信息。2.4大學生網絡上當受騙網絡聊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應運而生,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群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喜歡研究和探索,追求時尚。網絡聊天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樂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和任何陌生人交流、溝通,甚或是交朋友的平臺。因為網絡是虛擬的,上網族通過它獲取到的信息都是華麗的,而信息是否真實,卻缺乏考證。因此,在聊天中對于分辨能力還不是很強的大學生來說,很容易相信網絡上的人或信息,使得大學生上當受騙的幾率大大增加,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比如,大學生被“網絡兼職”廣告、“網絡中獎”、“網絡傳銷”和等網絡虛假信息欺騙的案例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大學生對于網絡上被一些不法分子所設置的“網絡陷阱”辨別力較差。三、大學生應該如何避免受到網絡的危害3.1加強大學生網絡教育互聯網的開放、自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但是互聯網的這種自由也不是絕對的,也是有度有邊界的,這個度就是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因此,高校可以通過專題學習、法律宣講、案例展示等形式進行網絡法制教育,也可以通過開辦網絡法制網頁、網絡論壇來進行更加廣泛的宣傳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在網上是非法的,是法律嚴令禁止的。任課老師在講授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把有關網絡安全的相關知識滲透進去。輔導員老師更是要充分利用每次和學生接觸的機會,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實現全員育人的效果。加強網絡安全教育,使大學生懂得如何在網絡中保護自己,不要輕信他人,更不能隨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請,或將個人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網受騙。高校應該在充分保證其應有的教學功能外,開發其新的功能,為學生上網提供方便,減少學生到校外網吧上網的次數。在充分滿足學生上網需求的同時,監督和培養學生有節制的上網,有選擇的上網,使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在高校的有效監控之內。四、總結網絡給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危害,正確的使用網絡,網絡的正確使用非但不會影響學生的相互交往,而會更有益于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人際交往。正確利用互聯網,最大限度發揮網絡優勢,做一個好網民,網絡安全教育才有意義。以上是在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方面的一些探索,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加強學生的網絡教育,正確認識、了解網絡,以一種正確的心態積極面對網絡,網絡一定會是大學生成長學習的益友。
引力波的實驗探測給我們的啟示摘要:引力理論的發展經歷了數百年,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從萬有引力定律到廣義相對論。在這過程中,科學家們引力波的預言質疑不休、爭論不止。而引力波的實驗探測無疑證明了一切。引力波的發現,彌補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漏洞,也確定了他的理論的正確。這是人類史上出現的又一契機,它將為人類社會帶來重大變革。“破五”是中國傳統迎財神的日子。2016年的這一天,卻一個讓全世界物理學界沸騰的日子,甚至許多的物理學家為之痛哭流涕——被預言已經百年的引力波,終于被探測到了。引力是什么?在今天人們所知道的物質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作用為最弱。四種相互作用按作用強度比例順序是:強相互作用(1),電磁相互作用(10),弱相互作用(10),引力相互作用(10)。因此,在研究基本粒子的運動時,引力一般略去不計。但在天文學領域內,由于涉及的對象的質量極其巨大,引力就成為不僅支配著天體的運動,而且往往是天體的結構和演化的決定因素。引力并不是一種所謂的“力”,而是一種屬性。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首次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基于此,他結識了彗星的運動軌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現象,并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預言并發現了海王星。萬有引力定律出現后,才正式把研究天體的運動建立在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從而創立了天體力學。簡單的說,質量越大的東西產生的引力越大,地球的質量產生的引力足夠把地球上的東西全部抓牢。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突破了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概念,否定了瞬時超距作用,從根本上動搖了建立在這些舊觀念基礎上的牛頓引力理論。經過十年的探索后,愛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了迄今為止最成功的近代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歸咎于時空的彎曲。這種彎曲是由物質造成的,物質的質量越大,所形成的扭曲也就越嚴重。但是這種彎曲,對于人類來說根本感知不到,一是因為人類伴隨這種彎曲一起彎曲了,而是由于這種彎曲太微小。大質量物體發生的扭曲引起了震動,而這種震動,就是引力波。科學家們通過探測這種時空震蕩,來證實引力波的存在。早在1916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就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次LIGO這一發現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后一塊缺失的“拼圖”,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彌補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漏洞,驗證了已故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預言。探測的儀器叫做邁克爾遜干涉儀,或是LIGO。LIGO的“兩條腿”都有4千米長,最近的一次升級就花去了幾十億美元。LIGO的原理是什么?簡單來說是利用光速不變,在同樣的直線路程里測試耗時,而通過時間的偏差(盡最大可能排除誤差,也是耗資巨大的原因)來判定空間確實存在震動。這樣的實驗設置基于愛因斯坦的假設:光速不變,是因為以光的視角看,它沿途經過的空間發生了折疊伸縮。可能的引力波探測源包括致密雙星系統(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首次探測到了來自于雙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號。在過去的數十年里,許多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為證明引力波的存在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泰勒和赫爾斯由于第一次得到引力波存在的間接證據榮獲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到目前為止,類似的雙中子星系統已經發現了近十個,但是雙黑洞系統卻是首次。在實驗方面,第一個對直接探測引力波作偉大嘗試的人是韋伯。雖然他的共振棒探測器最后沒能找到引力波,但是韋伯開創了引力波實驗科學的先河,為如今的碩果打下了基礎。因為在地面上很容易受到干擾,所以物理學家們也在向太空進軍。歐洲的空間引力波項目eLISA(演化激光干涉空間天線)。eLISA將由三個相同的探測器構成為一個邊長為五百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同樣使用激光干涉法來探測引力波。此項目已經歐洲空間局通過批準,正式立項,目前處于設計階段,計劃于2034年發射運行。作為先導項目,兩顆測試衛星已經于2015年12月3日發射成功,目前正在調試之中。中國的科研人員,在積極參與目前的國際合作之外之外,也在籌建自己的引力波探測項目。引力波的實驗探測引起了世界范圍的轟動,這些探測極其不易,宇宙中發生爆炸性的大事件時產生的引力波,才相對容易探測到,例如黑洞合并、星系合并、超新星爆炸等。100年前,愛因斯坦在預言引力波存在時就曾說:“這些數值是如此微小,她們不會對任何的東西產生顯著的作用,沒人能夠去測量它們。”蔡一夫給出解釋:“時間發生得越早,距離越遠,越會在宇宙中傳播期間被紅移。紅移指的是由于宇宙本身的膨脹將所有的波動的波長拉直拉平,這樣其波動性就難以被探測到。例如,這次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是13億年以前兩個大約30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并合所產生的引力波,振幅之小,是在原子核尺寸的千分之一的尺度。能探測到真的是非常不容易,LIGO實驗組的科學家們也是在幾十年里經歷多次挫折,不斷調整方案,改進儀器,才最終探測到的。”所以它的成功探測也標志著在這個領域人類的技術進步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它所具有的里程碑意義不止在科學情感上,更在于能夠打開人類的一個新的世界——每個人都對它滿懷期待。如果電磁波探測是人類的眼睛,那么人類又多了一雙聆聽外界的耳朵。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說:“在《星際穿越》和《三體》中,都不約而同地將引力波選為了未來科技發達的人類的通訊手段,這也許只能是美好的幻想,但對于天文研究而言,引力波的確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口。吹進來的第一縷清風,就帶來了一個重大的信息:極重的恒星級雙黑洞系統存在并可以在足夠短的時間(10億年)內并合。這是讓我們始料未及的。誰能知道在將來的更多的探測中,LIGO和一眾引力波探測器能帶給我們什么樣的驚喜呢?”引力波有兩個非常重要而且比較獨特的性質。第一:不需要任何的物質存在于引力波源周圍。這時就不會有電磁輻射產生。第二:引力波能夠幾乎不受阻擋的穿過行進途中的天體。比如,來自于遙遠恒星的光會被星際介質所遮擋,引力波能夠不受阻礙的穿過。對于天文學家來說,這兩個特征允許引力波攜帶有更多的之前從未被觀測過的天文現象信息,而每一個電磁波譜的打開,都會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現。天文學家們同樣期望引力波也是如此。而引力波本身的性質也可能對基礎物理學產生巨大的影響。另外,引力波蘊含的,很可能是宇宙誕生的畫面。我們從小都被告知一個最著名的猜想——宇宙是在一場爆炸中誕生的。這意味著,在時空的開始,宇宙又一次最為劇烈的震動。引力波就能讓我們還原這個震動——它是否存在?有多大規模?不僅如此,引力波還能傳遞信息——我們看不到的宇宙空間在發生什么?據科學家解釋,這次的引力波就是在遙遠的距離上巨大的黑洞變化引起的。而這一結果也證明了黑洞真實存在——至少是廣義相對論預測的由純凈、真空、扭曲時空組成的完美圓形物體。并且,引力波傳遞的信息可以讓科學家更精確地估計宇宙膨脹的速度。總而言之,一個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無法預估的發展。18世紀面熟電磁波的麥克斯韋理論確認的時候,也沒人知道會給人類帶來什么,但是現在不管是電視機還是移動電話,都與電磁現象有關。引力波的發現類似當年的發現X光一樣,是一種工具。有了這個工具,我們可以利用引力波的觀察,去觀察遙遠的宇宙的現象。發現暗物質、時空穿梭等等才是有可能實現的事情。如果沒有引力波,以我們現有的技術是做不到這些科幻世界才有的事情的。“既然引力波是存在的,基于引力波的科研思路可信性就大大提高了。就好像走一條未知的路,走到半路,有人懷疑不對,結果證實是對的,那么就可以加快步伐了。”蘇萌說。世界各國都加大了探測研究引力波的力度,我國也緊跟探索引力波的步伐。“天琴計劃”參與者、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教授介紹,“天琴計劃”是我國自主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可行方案,發射三顆衛星探測引力波,該計劃預期執行期為2016~2035年,分四階段實施。項目還將挖山洞,建觀測站以及建設綜合研究大樓。預計擬投三億啟動。天琴計劃預期執行期為2016-2035年,分四階段實施:(1)2016-2020年:完成月球/深空衛星激光測距、空間等效原理檢驗實驗和下一代重力衛星實驗所需關鍵技術研發。主要研發成果包括:新一代月球激光測距反射器、月球激光測距臺站、高精度加速度計、無拖曳控制(包含微推進器)、高精度星載激光干涉儀、星間激光測距技術等;(2)2021-2025年:完成空間等效原理檢驗實驗和下一代重力衛星實驗工程樣機,并成功發射下一代重力衛星和空間等效原理實驗衛星。主要研發成果包含:超靜衛星平臺、高精度大型激光陀螺儀以及進一步提高加速度計、無拖曳控制、高精度星載激光干涉儀、星間激光測距等技術;(3)2026-2030年:完成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完成衛星載荷工程樣機;(4)2031-2035年:進行衛星系統整機聯調測試、系統組裝,發射空間引力波探測衛星。李淼介紹,“天琴計劃”的出發點是切實根據我國的技術能力實際和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前景,提出我國自主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可行方案。在目前討論的初步概念中,天琴將采用三顆全同的衛星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陣列,每顆衛星內部都包含一個或兩個極其小心懸浮起來的檢驗質量。衛星上將安裝推力可以精細調節的微牛級推進器,實時調節衛星的運動姿態,使得檢驗質量始終保持與周圍的保護容器互不接觸的狀態。這樣檢驗質量將只在引力的作用下運動,而來自太陽風或太陽光壓等細微的非引力擾動將被衛星外殼屏蔽掉。高精度的激光干涉測距技術將被用來記錄由引力波引起的、不同衛星上檢驗質量之間的細微距離變化,從而獲得有關引力波的信息。“天琴”的衛星將在以地球為中心、高度約10萬公里的軌道上運行,針對確定的引力波源進行探測。這樣的選擇能夠避免測到引力波信號卻無法確定引力波源的問題。中國科學院也于2016年2月16日公布了空間引力波探測與研究的“空間太極計劃”。按照這一計劃,我國將在2030年前后發射由位于等邊三角形頂端三顆衛星組成的引力波探測星組,用激光干涉方法進行中低頻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測。主要科學目標是觀測雙黑洞并合和極大質量比天體并合時產生的引力波輻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輻射過程。中科院力學研究所胡文瑞院士表示,“我國目前的技術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可以通過良好的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跨境創業日常管理制度
- 蜜蜂采蜜地域管理制度
- 鎮圖書館管理制度規定
- 酒店廚房食堂管理制度
- 高品質飲用水管理制度
- 銀監會抵押率管理制度
- 造價公司管理制度百度
- 項目公司配件管理制度
- 食堂等級動態管理制度
- 通信研發項目管理制度
- 國防教育和兵役法
- 2025年中國甲魚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戰略規劃報告
- 品牌管理塑造、傳播與維護課件 第7章 品牌傳播管理
- 2025屆遼寧省名校聯盟高三一模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國家之間的合作發展-以“一帶一路”為例 課件 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 地理 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 Premiere視頻編輯案例教程(PremierePro2021)課件 第 6 章 字幕與字幕特效
-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 周日值班制度
- 2025保安證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
- 湖南水泥倉施工方案
-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題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