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1~12
泥石流活動的識別………13~26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的技術條件……
27~51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的實施
…………52~53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
學習重點一、暴雨泥石流發生與否的綜合判別式:
Y=R·M二、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合判別式:
致災體(泥石流活動)的外動力(F)災害發生機率或危險程度(D)=受災體的承(抗)災能力(E)
三、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的實施1根據評估項目的重要性和成災環境的復雜程度確定評估等級(參見69號文)2根據評估種類確定評內容及任務(P12、14)3根據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基礎資料調查表開展現場調查和有關資料收集(P30、31)4分別計算和確定泥石流溝易發程度(穩定狀態)(P36),泥石流容重(P37),發展期(P39),頻率(P45),流量(P46)、流速(P46),規模(P47),強度(P47)等5劃分泥石流活動危險區(P48、49、50)6確定泥石流活動的綜合致災能力(P51)確定建筑物承(抗)災能力(P53)8災害損失(P54)9地確定泥石流活動的破壞程度(P52)10災情與災害分級(P32)11計算防災效益(P54)12泥石流活動危險性分級(P33)13泥石流活動成災機率或危險程度(P4)14泥石流活動的預測分析(P41)15編寫報告(P56)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
學習重點泥石流活動是山區常見的地質災害類型之一。在泥石流活動范圍內,若和人類的生產、生活等經濟設施相遭遇時,是否產生災害?災變過程可以概化為:
致災體(泥石流活動)的外動力(F)災害發生機率或危險程度(D)=受災體的承(抗)災能力(E)
F—泥石流活動的外動力,以自然屬性為主,可以通過泥石流活動的強度、規模、發生頻率等外動力參數進行外動力的綜合量化分析。E—受災體包括人、財產、建筑物、土地資源等,以社會屬性為主;其承(抗)災能力首先需要進行易損性分析,然后通過計量統計;在進行經濟分析時,需要折合成貨幣單位。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
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
F/E>1時:受災體處于危險工作狀態,成災可能性最大;F/E<1時:受災體處于安全工作狀態,成災可能性最小; F/E=1時:受災體處于成災與不成災的機率各占50%的中間狀態,要警惕成災的可能性部分;要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泥石流災害,就必須先作好評估工作,在規劃和設計中約束工程致災的負面作用,充分發揮工程防災作用,盡量把災害防止在規劃和設計階段,變被動防災為主動防災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是根據我國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的規定要求進行的一項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泥石流災害的開創性專業技術工作。
第21條中規定:“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定了工程建設和規劃的評估范圍和最宜評估的階段。“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定了城鎮規劃必須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
第22條中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進行評估時,應當對建設工程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該工程建設中、建設后引發的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做出評價,提出具體預防治理措施,并對評估結果負責”。規定了評估的基本內容、評估單位的責任。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選用的各項判別和量化標準在目前尚無專業標準、規范的條件下,應當符合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有關規定,并滿足相鄰學科的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引用的技術應能反映國內最新防災科技水平。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評估現狀:1.作為工程建設和規劃實施的一項技術內容始于《條例》發布之后;2.1959年青芷鐵路在建設過程中札麻隆峽谷發生特大泥石流后,鐵路系統在修建成昆鐵路、東川鐵路、大秦鐵路等干、支線上便開始對可能遭受泥石流危害的山區鐵路設計開始了對泥石流活動多發地區、泥石流活動危險性的勘測調查,當時的重點是摸清泥石流類型、活動規模分布、穩定狀態、發展趨勢和可能對鐵路造成的危害,相當于現在的”現狀評估”
。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評估特點:為這是一項專業性很強、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些未知領域,既要面對自然環境的動態變化進行評估,還要對規劃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評估,確定潛在的危險性。泥石流學科目前尚處于相對較低的認知水平,測試技術和防治技術也還不成熟參數定性的多,能定量的少評估難度大。評估責任重大,涉及學科門類多,是技術綜合性很強的新興技術領域,可借鑒的成果較少,只能通過對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評估得到一個確定性的結論。評估成果的有效期與工程使用期相同。評估范圍除對建設用地范圍內進行評估外,還可根據項目的特點與地質環境條件適度擴大。泥石流活動危險性評估綜述評估技術支撐:1.決定泥石流活動性的技術指標:泥石流活動的地貌形跡、活動史、分布、易發程度、發生機率、發展期識別、主要誘因等。2.泥石流活動危險性指標:危險性=致災能力/抗災能力易損性分析;可能毀損程度3.
泥石流災害調查分析:成災范圍;毀損程度;災害等級。4.效益:工程效益;環境效益;資源效益。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綜述評估種類:按時段分:現狀評估;預測評估。災前評估;災中評估;災后評估。按范圍分:單元評估;區域性評估。按內容分:活動性評估;危險性評估;防治工程效益評估;災損評估: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綜述評估內容:1.現狀評估和發展趨勢的分析預測。2.規劃實施或工程建設可能誘發、加劇泥石流活動危險性的可能性。3.規劃實施或工程建設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活動的危險性。(評估不能代替將所需的采取的工程措施所需的勘測設計。)
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綜述
評估工作流程:1.評估單位接受建設單位的委托;2.收集相關資料和現場踏勘;3.按建設項目確定評估范圍;4.按評估要求進行現場詳勘,分類收集有關資料分項進行評價和量化處理;5.進行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6.進行綜合評估;7.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議;8.編寫評估報告。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綜述現狀評估(對已有地質災害地危險性評估)任務:災害類型規模分布、穩定狀態、危險對象的危險性評估預測評估(對建設可能誘發地地質災害地危險性評估)任務:建設過程中及建設后可能對地質環境的改變及影響,可能出現的災種、災害區及危害的評估綜合評估(根據現狀評估與預測評估地結果進行定性、半定量地綜合評估)任務:地質災害危險性程度評估,對建設作出適宜性評估,提出防治或易地建設地建議泥石流形成成過程框圖圖泥石流活動動產出環境境泥石流是山山區汛期常常見的一種種嚴重的水水土流失((泥沙失穩穩搬運)現現象。它是是泥沙在水水動力作用用下失穩后后,集中輸輸移的自然然演變過程程之一,具具有嚴重的的災害性.某些山區區河流在汛汛期中由于于暴雨或其其它水動力力如潰壩、、冰川、融融雪等作用用于流域內內不穩定的的地表松散散土體上,,由于松散散土體夫穩穩參與洪流流運動,因因此在流域域內形成二二種匯流現現象,一是是水的匯流流;二是沙沙的匯流。。二種不同同相的物質質在共同的的流動空間間內混合而而形成一種種特殊的水水、沙混合合輸移現象象。當這種種特殊的流流體中含沙沙量超過某某一限值后后,因其流流動特性的變化而而形成的一一種特殊洪洪流,它對對工程設計計及環境的的影響與洪洪水、滑坡坡不同而稱稱為泥石流流。在一些植被被較好的陡陡坡面,下下伏基巖或或不透水層層埋藏較淺淺、前期降降水充分,,上復松散散土體飽水水后,由于于土體中C、Φ值降低和有有壓地下水水底作用,,也可能形形成坡面泥泥石流。泥石流的定定義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泥石流形成成過程框圖圖降雨流域環境地形植被松散堆積物物(人為的、、自然的))集中補給分散補給泥沙匯流((QH)洪水匯流((QB)河溝或坡面面QB+QH=QCrc<1.3tf/m3洪水水rc≥1.3tf/m3泥石流塊體運動崩塌滑坡洪水淘蝕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按泥石流體體中的物質質組成分類類泥流型rc≥1.6tf/m3。泥沙粒徑主要由均勻的粉粒級以下物質組成,多為非牛頓體。多集中分布在黃土及火山灰地區。水石型rc≥1.3tf/m3。粉粒及粘粒含量極少,以沙、塊石為主,為牛頓體,多見于花崗巖地區。泥石型rc≥1.3tf/m3。介于上述二種類型之間多為牛頓體,少部分也可以是非牛頓體。廣見于各類地質體地區及堆積體中。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水石型泥流型泥石型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坡面型泥石流
溝谷型泥石流
無恒定地域與明顯溝槽,只有活動周界。活動規模小,限于30°以上斜面,破壞機制更接近于坍滑。發生時、空不易識別,成災規模及損失范圍小。坡面土體失穩,主要是有壓地下水作用和后續強暴雨誘發。暴雨過程中的狂風可能造成林、灌木拔起、傾倒,使坡面局部破壞。總量小,重現期長,無后續性,無重復性。在同一斜坡面上可以多處發生,成梳狀排列,頂緣距山脊線有一定范圍可知性低、防范難以流域為周界,受一定的溝谷制約。以溝槽為中心,活動規模大,由洪水、泥沙兩種匯流形成,更接近于洪水。損失大,發生時空有一定規律性,可識別成災規模。主要是暴雨的沖蝕作用和匯流水體的沖蝕作用。總量大,重現期短,有后續性,能重復發生。列入流域防災整治范圍。有一定的可知性,可防范。
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泥石流活動三過程:形成——輸移——堆積是地表一次破壞和塑造過程平面呈一不對稱的啞鈴形成區和堆積區的形態極不穩定。形成區由條帶狀向樹枝狀發展。流通區在發展過程中相對穩定。堆積區由于流域內來沙量的增長而不斷擴展,進逼下游大河變形。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坡面型泥石石流構造圖斜面上坡殘殘積物(厚度b=0.5~5.0m)斜面上坡殘殘積物(厚度b=0.5~5.0m)表面根系網網狀層(表面腐質質土蓋層厚度b=0.5~1.5m)表面根系網網狀層或硬硬殼層0.2m~1.0m隔水層黃土、紫紅紅色、紅色色沙粘土耕植層斜斜面松松散土層表面有0.2M~2.0m硬殼基巖石質山區土質山區50-100m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坡面型泥石流破壞機制前期降雨充分,松散土層內部飽水,地下水變成有壓水流,破壞表層根系網狀構造或土體表層硬殼結構。松散土體由于飽水后,C、Ф值降低,土體骨架變形、塑化、液化后發生破壞。易發生的巖層有:花崗巖、沙巖、灰巖、黃土及紅壤等土層。坡面泥石流發生時,由于土體結構性破壞,常伴有尖叫聲,土體在坍滑過程中,形成下剷、上拉,順坡面下滑,無固定流路,不會在同一部位重復發生。隨機性大,可知性低。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d(公分)=8.91×G1/3(公斤)=1/3(a+b+c)組構性質極不穩定、極不恒定的固、液兩相流體。Qc、rc在運動過程中極易變化。泥沙組構(粒度、級配)變化很大。運動特性暴發突然,快速向下游運動,全過程歷時短暫。堆積特性:一類:具有整體搬運、整體停積的特性,沙、石、漿體不發生分選。二類:具有整體搬運、分散堆積的特性。有龍頭狀和側向條帶狀堆積。泥沙,石塊在運動過程中易納易出,容重及流量呈高度不均恒性和不穩定性。運動邊界不穩定,變形顯著。2.搬運能力大,慣性大,呈直進性,破壞能力極大。 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沖積扇洪積扇泥石流堆積扇由流水堆積作用而成,規模較小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由流水堆積作用而成,規模較大成整體停積、分散堆積兩種,粗大顆粒在扇緣停積,無分選性,常見龍頭堆積與側堤堆積,溝槽繞龍頭堆積兩側發展,有明顯的受阻繞流特征,流路不穩。扇形地形態不完全符合統計規律,流路呈隨機性,堆積扇縱、橫坡面不甚連續,常呈鋸齒裝堆積特征:粗大顆粒堆積在扇面頂部及出山口附近,向邊緣逐步變細,有分選性,沖溝內為礫石扇面上為沙(漫溢所成)扇上沖溝較順直,垂直等高線發展,流路較穩。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流域內山坡面上和溝谷中存在大量的自然形成或人為堆積的松散土體,且處于不穩定狀態。受人類活動干擾而失穩的某些在自然條件下屬于穩定的土體。活動空間條件:活動空間條件越大、泥石流活動越充分,能認識泥石流的信息也越多。暴雨、地震、人類活動等影響的程度。泥石流活動動的識別泥石流成災類型及特點(1)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災害沿通過地區展布,隨地形變化成帶狀和片狀。(2)快速沖毀或淤埋通過地區的生產、生活設施及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3)因堵塞而造成堵塞體上游的淤埋與淹沒的災害,堵塞體下游因堵塞體潰決而突發的沖毀或淤埋的災害。(4)誘發大河上、下游河段的災害,直接災害后果嚴重,具有難以抗御的特點,并易誘發次生災害。泥石流調查查表溝
名
調
查
編
號
調
查
單
位
地理位置東經
°
′
″行政區位省
市(縣)縣級郵編
北緯
°
′
″區
鄉(鎮)電
話
選用地形圖號
比
尺選用地質圖號
比
尺水系名
泥石流溝匯入某河道名
岸
別左
右出山口至水邊距離(,m)泥石流綜合評判表流域面積(km2)
評分
泥水動力類型暴
雨冰
川潰
決地下水山口巨石粒徑(mm)相對高差(m)評分
石泥沙補給性質面
蝕溝岸崩滑溝底再般運補給區位置上游中游下游山坡坡度(度)
評分
流降雨特征值H年maxH24maxH1maxH1/6maxH年CPH24CPH1CPH1/.6CP植被覆蓋率(%)
評分
主
主溝縱坡‰
評分
要山口扇形地特征扇形地完整性(%)
扇面上沖淤變幅(m)±發展趨勢下切淤高沖淤變幅(m)
評分
參扇長(m)
扇
緣
擴散
擠壓
A、B數寬(m)角(度)大河C、D溝口扇形地狀況
大中
評分
、區域構造特征地震
順溝過溝褶
曲抬升區沉降區單斜
小無現烈度斷層斷層補給段長度比%
評分
狀不良地質體類型及發育程度、規模崩坍嚴中輕滑坡嚴中輕人工嚴中輕自然堆積嚴中輕及大中小大中小棄體
大中小大中小泥石流調查查表泥石流綜合評判表堵塞程度嚴中評分
災土地利用狀況占地面積(%)森林灌叢草地農耕地荒地伐林坡耕地
輕微害程度松散物貯量
評分
狀
萬方/km2況防治措施現狀有無類型欄排繞生物
調工程不良地質現象
嚴中評分
查監測現狀有無類型雨情泥位專人
發育程度
輕微
值守巖性AB評分
可能受威脅或城
鎮場
村鐵
路公
路航
運水利電
站工
廠CD
受危害的對象設施河溝橫剖面AB
評分
礦
山
輸電線路通訊設施國
防農
田森
林
CD
人口數(人)
經損估計(萬元
松散物平均厚(m)
評分
災害史災害發生年代
構造影響AB評分
人員(人)死傷失蹤
牲畜(頭)死傷失蹤CD
總分
房屋(間)全毀半毀
農(田)畝全毀半毀
易發(嚴重)程度
公共道路
(處)(處)
(m)橋梁
(處)(m)
泥石流類型
設施水庫
(座)(座)(m3)渠道
(處)
(m)
容重(tf/m3)
經損估計(萬元)
沖淤變化(m)±
發展期
青
壯
老
終
泥石流特性容重(tf/m3)
石塊大小(mm)
泥位(m)
流量(m3/s)
地質災害災災情與災害害損失程度度災害程度分級死亡人數(人)受威脅人數(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小型級<3<10<100中型級3-1010-100100-500大型級10-30100-1000500-1000特大型級>30>1000>1000注: 災情分級:按死亡人數及直接經濟損失劃分 危害程度分級:按受威脅人數及直接經濟損失劃分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危險險性分級確定要素危險性分級穩定狀態損失情況危險對象危險性特大很差特大大城市、國家級廠、礦、工程建設、水路交通樞紐和干線、地質遺跡和旅游區,及國家級國土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項目危險性大差大中等城市、省級廠、礦、工程建設、水路交通樞紐和干線、地質遺跡和旅游區,及國家級國土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項目危險性中中等中小城鎮和居民,縣省級廠、礦、工程建設、水路交通樞紐和干線。危險性小好小農村、村莊、村、鄉級企業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防治治工程等級級工程等級劃分條件(符合一個條件即可)受保護的人數(人)受直接保護的財產(萬元)工程總投資(萬元)受保護的對象特大型>1000>20000>2000大城市、國家級廠、礦、工程建設、水路交通樞紐和干線、地質遺跡和旅游區,及國家級國土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項目大型100-100010000-20000500-2000中等城市、省級廠、礦、工程建設、水路交通樞紐和干線、地質遺跡和旅游區,及國家級國土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項目中型10-1001000-10000100-500小城鎮和居民,縣省級廠、礦、工程建設、水路交通樞紐和干線。小型<10<1000<100農村、村莊、村、鄉級企業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地區區地質環境境復雜程度度分級復雜中等簡單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強烈中等一般不發育地形、地貌復雜程度復雜地形較復雜、地貌較復雜地形簡單、地貌單一地質構造復雜較復雜簡單巖性變化大較大單一工程地質性質不良較差良好工程水文地質條件不良較差良好破壞地質環境的人類不合理活動強烈較強烈一般易發程度分分級標準泥石流溝易易發程度的的數量化評評判><序號影響因素量級劃分極易發(嚴重)ANM中等易發(中)BNM輕度易發(輕)CNM不易發生DNM1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為人為的)的嚴重程度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蝕嚴重,多深層滑坡和大型崩塌,黃土疏松,沖溝十分發育214.62崩塌、滑坡發育,多淺層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零星植被覆蓋沖溝發育163.52有零星崩塌、滑坡和沖溝存在122.64無崩塌、滑坡沖溝或發育輕微10.222泥沙沿程補給長度(%)>60162.4060~30121.8030~1081.20<1010.153溝口泥石流堆積活動程度河形彎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擠壓偏移140.14河形大較大變化,僅大河主流受迫偏移110.11河形無變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70.07無河型變化、主流不偏10.014河溝縱坡(‰)>12°(213)122.4012°~6°(213~105)91.806°~3°(105~52)61.20<3°(52)10.205區域構造影響程度強抬升區,6級以上地震區,斷層破碎帶90.09抬升區,4~6區級地震區,有中小支斷支或無斷層70.07相對穩定區,4級以下地震區有小斷層50.05沉降區,構造影響小或地影響10.016流域植被覆蓋率(%)<1091.0810~3070.8430~6050.60>6010.127河溝近期一次變幅(m)280.082~160.061~0.240.040.210.018巖性影響軟巖、黃土60.12軟硬相間50.10風化和節埋發育的硬巖40.08硬巖10.029沿溝松散物貯量(104m3/km)>1060.3610~550.305~140.24<110.0610溝岸山坡坡度(‰)>32°(625)60.2432°~25°(625~466)50.2025°~15°(466~268)40.16<15°(268)10.0411產沙區溝槽橫斷面V型谷、谷中谷、U型谷50.15拓寬U型谷40.12復式斷面30.09平坦型10.0312產沙區松散物平均厚度(m)>1050.0510~540.045~130.03<110.0113流域面積(km2)0.2~0.550.505~1040.400.2以下10~10030.30>10010.1014流域相對高差(m)>50040.04500~30030.03300~10020.02<10010.0115河溝堵塞程度嚴重40.04中等30.03輕微20.02無10.01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容重重評分容重rC1+ΦrH=2.65Φ/(1+Φ)評分容重rC1+ΦrH=2.65Φ/(1+Φ)評分容重rC1+ΦrH=2.65Φ/(1+Φ)441.3001.2230.182731.5021.4590.3151021.7031.7650.433451.3071.2310.188741.5091.4670.3181031.7101.7780.438461.3141.2390.193751.5161.4750.3221041.7171.7910.442471.3211.2470.196761.5231.4830.3261051.7241.8040.446481.3281.2560.204771.5301.4920.3301061.7311.8170.450491.3351.2640.209781.5371.5000.3331071.7381.8300.454501.3421.2720.214791.5441.5080.3371081.7451.8420.457511.3491.2800.219801.5511.5160.3401091.7521.8550.461521.3561.2880.224811.5581.5240.3441101.7591.8680.465531.3631.2960.228821.5651.5320.3471111.7661.8810.468541.3701.3040.233831.5721.5400.3511121.7721.8940.472551.3771.3130.238841.5791.5490.3541131.7791.9070.476561.3841.3210.243851.5861.5570.3581141.7861.9190.479571.3911.3290.248861.5931.5650.3611151.7931.9320.482581.3981.3370.252871.6001.5770.3661161.8001.9450.486591.4051.3450.257881.6071.5860.3691171.8432.2080.547601.4121.3530.261891.6141.5990.3751181.8862.4710.595614.4191.3610.265901.6211.6110.3791191.9292.7350.634621.4261.3700.270911.6281.6240.3841201.9712.9980.666631.4331.3780.274921.6341.6370.3891212.0143.2160.689641.4401.3860.278931.6411.6500.3941222.0573.5240.716651.4471.3940.283941.6481.6630.3401232.1003.7880.736661.4531.4020.288951.6551.6760.4031242.1434.0510.753671.4601.4100.291961.6621.6880.4081252.1864.3140.768681.4671.4180.295971.6691.7010.4121262.2294.5770.782691.4741.4260.299981.6761.7140.4171272.2714.8400.793701.4811.4350.303991.6831.7270.4211282.3145.1040.804711.4881.4430.3071001.6901.7400.4251292.3575.3670.814721.4951.4510.3111011.6971.7530.4301302.4005.6300.822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堵塞程度特征堵塞系數D嚴重溝槽彎曲、河段寬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溝交匯角度大。形成區集中,溝槽堵塞嚴重。>2.5中等溝槽較順直,河段寬窄較均勻,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溝交角多數小于60度。形成區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況一般。1.5~2.5輕微溝槽順直均勻,主支溝交匯角小,基本無卡口、陡坎。形成區分散。1.1~1.5泥石流堵塞塞系數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溝發發展期的識識別識別標記形成期(青年期)發展期(壯年期)衰退期(老年期)停歇或終止期主支流關系主溝侵蝕速度≤支溝侵蝕速度主溝侵蝕速度>支溝侵蝕速度主溝侵蝕速度<支溝侵蝕速度主支溝侵蝕速度均等溝口地段溝口出現扇形堆積地形或扇形地處于發展中溝口扇形堆積地形發育,扇緣及扇高在明顯增長中溝口扇形堆積在萎縮中溝口扇形地貌穩定大河河型堆積扇發育逐步擠壓大河,河型間或發生變形,無較大變形大河河型受堆積扇發展控制,河形受迫彎曲變形,或被暫時性堵塞大河河型基本穩定大河河型穩定大河主流僅主流受迫偏移,對對岸尚未構成威脅主流明顯被擠偏移,沖刷對岸河堤、河灘主流穩定或向恢復變形前的方向發展主流穩定新老扇形地關系新老扇疊置不明顯或成外延式疊置,為疊瓦狀新老扇疊置覆蓋外延,新扇規模逐步增大新老扇呈后退式覆蓋,新扇規模逐步變小無新堆積扇發生扇面變幅+0.2-0.5m>+0.5m≤±0.2m無或成負值松散物貯量5-10萬M3/km2>10萬M3/km21-5萬M3/km2<1-0.5萬M3/km2松散物存在狀態高度
H=10-30m高邊坡堆積H>30m高邊坡堆積H<30m邊坡堆積H<5m坡度ф=32°-25°ф>32°ф=15°-25°ф<=15°泥沙補給不良地質現象在擴展中不良地質現象發育不良地質現象在縮小控制中不良地質現象逐步穩定溝槽變形(縱)中強切蝕、朔源沖刷、溝槽不穩強切蝕、朔源沖刷發育、溝槽不穩中弱切蝕、朔源沖刷不發育、溝槽趨穩平衡穩定(橫)縱向切蝕為主縱向切蝕為主,橫向切蝕發育橫向切蝕為主無變化溝坡變陡陡峻變緩緩溝形裁彎取直、變窄順直束窄彎曲展寬自然彎曲、展寬、河槽固定植被覆蓋率在下降30-10%以荒坡為主覆蓋率<10%覆蓋率在增長30-60%覆蓋率較好>60%觸發雨量逐步變小較小較大并逐步增大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外動力條件件(R)洪水rc<1.3tf/m3QC=QB+QH泥石流rc≥1.3tf/m3QC=QB+QH冰川融雪暴雨潰壩地下水流域環境條條件(M)地表條件松散物產狀狀條件匯流條件運移空間條條件泥石流發生生的判別模模式無前期降雨雨有前期降雨雨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暴雨泥石流發生與否的綜合判別式Y=R·M式中:Y一泥石流發生與否的綜合指標。當Y>35時,發生泥石流的機率約為85%;當Y<25時,不發生泥石流的機率約為83%。當Y=25~35時,而發生的機率約為64%即介于泥石流可能發生與不發生之間。R一一降雨條件函數M一一流域環境動態函數。YM3.58.411.37R3.110.8526.0435.2474.214.7035.2847.75410.03584113.7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降雨條件函數RR=K(H24/H24(D)+H1/H1(D)+H1/6/H1/6(D))式中:H24--24小時或日降雨量(毫米)H1--最大小時降雨量(毫米)H1/6--最大十分鐘降雨量(毫米)K--有前期降雨的修正系數H24(D)--可能發生泥石流的24小時降雨量限界值H1(D)--可能發生泥石流的1小時降雨量限界值H1/6(D)--可能發生泥石流的十分鐘降雨量限界值R<3.1安全雨情R≧3.1可能發生的雨情R=3.1~4.2發生幾率<0.2R=4.2~10發生幾率0.2~0.8R>10發生幾率>0.8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各地區限界雨量值表年降雨分區H24(D)H1(D)H1/6(D)Ho(D)代表地區>1200100401270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海南、湖南、湖北、安徽、河南、京郊、遼東及云南西部、西藏東南部等省山區1200-80060201035四川、貴州、云南東部、陜西南部、河南、山西東部、河北西部、吉林、黑龍江、遼寧西部等省山區800-4003015620陜西北部、新疆部分、內蒙、寧夏、山西、甘肅、四川西北部、西藏等省山區<4002515515西藏、新疆、青海及甘肅、寧夏兩省黃河以西地區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流域環境動態函數
15M==∑KI·Ni
i=1式中:Ki—易發因素動態統計權重Ni—易發因素數量化評分值M—泥石流流域環境動態函數
M≧11.37很不穩定11.37>M≧8.40不穩定
8.40>M≧3.50基本穩定3.50>M穩定某一時段內環境動態判別式△M=M后-M前△M為正值:表示環境質量在惡化△M為負值:表示環境質量在改善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第三階梯內的濕潤地區的河溝發生泥石流的周期較長規模大,周期短,規模小。第一階梯及第二階梯內干旱少雨地區,因松散固體物源充分,只要降雨誘發條件具備便可發生各種規模的泥石流。這些地區泥石流發生受暴雨周期制約,因暴雨少、周期長故同一條溝泥石流發生周期也長。第二階梯內,物源水源條件均充分,故泥石流發生的周期較短,部分泥石流溝年內可連續多次發生,且規模較大。高頻每年均發生,一年內可能多次發生中頻2-10年低頻10-50年極低頻>50年泥石流發生生周期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流量QC=(QB
+QH
)D=(1+Φ)QB
?D一次泥石流總量QN=
QH
?T=QC?T?Φ/(1+Φ)=kQC
?T式中:K有三種取值方法k1=Φ/(1+Φ)
k2=0.278k3=
0.252~0.151(0.202)(F<0.5)=0.151~0.0756(0.113)(F=5~10)=0.0756~0.0252(0.0378)(F=10~100)<0.0252(F>100)
泥石流流速VC=KC
?VB=1/(rH
?Φ
+1)1/2?1/n?H2/3?I1/2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活動動規模泥石流活動動強度巨型泥石流輸移總量:>50萬方Qc>300m3/s大型泥石流輸移總量:20-50萬方Qc=100-300m3/s中型泥石流輸移總量:2-20萬方Qc=10-100m3/s小型泥石流輸移總量:<2萬方Qc<10m3/s特強溝口堆積扇規模很大,大河河型變化,形成區內松散體體積大,數量多且變形大強溝口堆積扇規模較大,大河主流偏移,形成區內松散體體積較大,數量較多且變形較大中強溝口堆積扇規模有一定發育,大河不受或少受影響,形成區內松散體體積較小,數量不多且變形較小弱溝口堆積扇不發育,大河不受影響,形成區內松散體體積小,數量少且變形小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極危險區1.洪水,泥石流能直接到達的地區:①歷史最高水位或最高泥位線以下的地區②歷史泛濫線以內。2.河溝兩岸已知的及預測可能發生崩坍,滑坡的地區①有變形現象的崩坍、滑坡活動區域內②滑坡前緣可能到達的區域內。3.大河在泥石流堆積的上下游區域:泥石流匯入大河因為堆積扇發育,而誘發的大河上,下游災害區:①因擠壓大河后,主流偏移而直接受災的地區②因堵塞造成的上游淹沒區,下游因潰壩造成的淹沒區。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危險區歷史最高水位或最高泥位線以上,因泥石流堵塞上游形成淹沒區,在淹沒水位以下地區。堵塞壩以下則按潰壩泥石流可能到達的范圍內。河溝兩岸崩坍、滑坡后緣裂隙以上50~100米范圍內,或按實地地形確定。3. 大河因泥石流堵江的,在極危險區以外仍可能發生災害的區域。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影響區與危險區相鄰的地區,它不會直接受遭受災害,但仍有可能受到災害牽連而發生某些次級災害的地區。安全區影響區以外的地區為安全區。注:本標準只考慮泥石流流動過程及溝岸崩滑和大河堵塞而形成的危險區域,暫不考慮人工建筑物形成的某些“安全”因素對危險區圈劃的影響。危險區的劃定主要是便于防洪抗災、進行科學管理,有效實施緊急避難,保證人的安全。減少災害損失。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泥石流活動動的綜合致致災能力很強16~13強12~10次強9~7弱6~4活動強度很強4強3次強2弱1活動規模特大型4大型3中型2小型1發生頻率極低頻4低頻3中頻2高頻1堵塞程度嚴重4中等3輕微2無1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評評估的技術術分析建筑物破壞壞程度(危危害強度))分級標準準破壞程度分級(危害強度)受災體被破壞程度嚴重處于受災中心地帶,受災體全部或80%以上被破壞中等處于受災中間地帶,受災體50%~80%被破壞或全部被淤埋輕微處于受災邊緣地帶,受災體15%~50%被破壞或大部被淤埋微小處于受災外圍地帶,受災體被破壞不足15%或部分被淤埋泥石流活動動危險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國內母嬰用品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內床上用品行業深度分析及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內制造裝備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乙方門窗施工合同標準文本
- 2025-2030可麗餅制造商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醫藥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兼職人員租賃合同樣本
- 2025-2030包容性浴室產品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會話啟動協議中繼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cDNA和oDNA芯片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JBT 14732-2024《中碳和中碳合金鋼滾珠絲杠熱處理技術要求》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陰極的絲網印刷制備及其性能評價的研究
- 采礦工程畢業設計-礦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中國當代文學專題》在線形考(形考任務一至六)試題及答案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RFJ 011-2021 人民防空工程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防護設備選用圖集(試行)
- 《公務員法》專題講座
- 船用起重機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培訓課件
- 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單招財經類職業技能測試考試題庫(含答案)
- 挺膺擔當主題團課
- 項目實施方法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