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之修心養性_第1頁
傳統文化之修心養性_第2頁
傳統文化之修心養性_第3頁
傳統文化之修心養性_第4頁
傳統文化之修心養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文化之修心養性第1頁/共37頁

知識過多損智力美國俄亥俄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隨著知識積累越來越多,人們會將一些已知事情放入分類目錄中,于是就會失去對具體事物的準確記憶。不恰當地分類,還會養成墨守成規的壞習慣。科學家發現,兒童的認知記憶強于成年人,原因就在于學習的差異上。成年人在對事物歸類認識后,就不再對其它信息繼續記憶。第2頁/共37頁傳統文化(儒、釋、道)有三大一是境界大——天人合一二是志向大——人‘定’勝天(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三是目標大——成圣成賢、成神成真、成佛做祖第3頁/共37頁通達有為之事相名智通達無為之空理名慧“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學學科的話,那么這一學科唯一的就是佛教。”愛因斯坦“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愛因斯坦

“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卻發現神學家早就坐在那里了!”——愛因斯坦

第4頁/共37頁第5頁/共37頁

英國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未來能拯救世界的是中國的儒學和佛學。”七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八十年代在聯合國會議上達成共識:“拯救21世紀全人類最好的方法在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當中,那里才是全人類的希望.”.第6頁/共37頁

國學(儒、釋、道)理論基礎——天人合一實驗證明——人‘定’勝天(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證明方法——反求諸已悟道表現——

慈悲喜舍第7頁/共37頁

天人合一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萬物

東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怒屬肝肝藏魂肝色青南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喜屬心心藏神心色紅中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思屬脾脾藏意脾色黃西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悲屬肺肺藏魄肺色白北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恐屬腎腎藏志腎色黑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第8頁/共37頁

漢字經高等動物,內臟器官。心管血液,流動循環。心音通新,更新交換。心思調頻,一念之間。心腦共振出思想,怒喜憂思恐五象。芻鳥急落心慌忙,壯士意堅志不忘。第9頁/共37頁

童蒙養正——情感與誦讀

少年養志——精神與處事

成年養德——靈魂與待人

終身養性——修道與喜悅

孔子曰: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君子不器。

第10頁/共37頁臺灣人看簡體漢字特點---有位臺灣人說:漢字簡化后,親不見,愛無心,産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里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了鉤刀下有人頭,輪成了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是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是巧合還是?第11頁/共37頁

七情異常傷五臟●·素問·舉痛論篇《黃帝內經第三十九》:“百病生于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喜勝悲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思勝恐●什么是“疾病”?第12頁/共37頁

天問世間一切學問,大至宇宙,細至無間,都是為了解決身心性命的問題。也就是說:都是為了研究人生。離開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討,便不會有其他學問的存在。第13頁/共37頁生理與心理整體性的醫學證明大家知道怎么保健嗎?國際上有個維多利亞宣言宣言里有三個里程碑:第一個叫平衡飲食,第二個叫有氧運動,第三個叫心理狀態第14頁/共37頁

傳統文化的核心第15頁/共37頁

儒釋道

圓融相差別相生活理想修正方法中道見功法內證外修外化儒家養生送死存心養性執中一貫氣功內圣外王世界大同天何言哉道家長生不死修心煉性守中抱一丹功功行圓滿天下一家道非常道佛家了生脫死明心見性中道一實定功二世圓融人間凈土無說一字第16頁/共37頁

王陽明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第17頁/共37頁

仁慧道⊙仁義禮智信東西南北中春夏秋冬長夏⊙

《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孔子《系辭》:“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慧就是有厭、無欲、見真。覺、正、凈。戒、定、慧。第18頁/共37頁儒家:仁者壽、智者樂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第19頁/共37頁

心齋

孟軻在《孟子》中指出:“養心莫善于寡欲”儒家在提倡仁愛修身的同時,還以正心、收心、養心來追求自我完善。為了更好地養心,他們還提倡以“心齋”,就是通過摒除一切雜念,意念守一,呼吸細長,耳不聽聞,只有心能感覺,進而使神、氣合一,讓自然之氣隨呼吸而出入,進入一種清虛、純靜的境界。這一種崇尚自然天地之氣,用綿綿細長的自然呼吸方法,不加任何主觀的意念去控制干擾。這種“心齋”氣功方法簡單,操作方便,能起到養心的良好效果。第20頁/共37頁

道家: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第21頁/共37頁

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22頁/共37頁

《莊子·外篇·在宥》

廣成子對黃帝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汝)形,無搖女(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于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第23頁/共37頁

佛家:戒、定、慧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第24頁/共37頁安心在般若心法智立體見道內證依理空義真諦色身自凈般若空觀金剛界出世法自心頂天

道色法境顯用修道外用依事有義俗諦法界凈地業力假觀胎藏界世法眾生立地各盡其責任第25頁/共37頁

《禮記》“經解”之五經總評“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愽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在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第26頁/共37頁孔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敦儒家之品行參佛家之理性循道家之功夫第27頁/共37頁

偉大的遠景

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經營中國文化的精神第28頁/共37頁第29頁/共37頁第30頁/共37頁第31頁/共37頁

列寧觀念的轉變的源泉是意識形態與文化的多元化。列寧說過,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應該用全人類的文化知識材富武裝自己的頭腦。我們不能在一百種觀念上只選擇一種而丟失了九十九種,而別人確選了九十九種而丟了僅僅一種。第32頁/共37頁

小實驗生氣容易得腫瘤,全世界都知道。斯坦福大學做了個很有趣的實驗:把鼻管擱在鼻子上讓你喘氣,然后再把鼻管放在冰水里十分鐘。如果冰水不改變顏色,說明你心平氣和;如果冰水變白了,說明你很內疚;如果冰水變紫了,說明你很生氣。把那紫色的冰水抽出1~2毫升給小老鼠打上,1~2分鐘后小老鼠就死了。所以,生氣容易得腫瘤,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勸大家,誰讓你生氣,你別生氣。如果你實在憋不住,我告訴大家,你看一下表,別超過5分鐘,超過5分鐘要壞事———血變紫了。第33頁/共37頁

小告誡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