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12011年政法干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教育入學考試專業綜合II考試大綱教育部考試中心目錄I.考查目標……………………2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2III.考查內容…………………3IV.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23V.參考書目……………………32I.考查目標專業綜合II考試包括法理學、中國憲法學和中國法制史三部分內容,主要考查上述學科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從理論法學的角度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學位所要求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在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及掌握的同時,側重考查考生運用法律語言的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法學知識及原理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忌鷳埽?.正確掌握和準確理解法理學、中國憲法學和中國法制史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原理。2.正確運用法理學、中國憲法學和中國法制史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對給定材料進行分析處理和正確評價。3.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實際,綜合運用法理學、中國憲法學和中國法制史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對我國現實法律現象和法治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4.準確、恰當地使用法學專業術語和運用法律思維進行表達,論述有據,條理清晰,符合邏輯,文字表達通順。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二、答題方式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三、試卷內容結構法理學60分中國憲法學50分中國法制史40分四、試卷題型結構單項選擇題45小題,每小題1分,共45分多項選擇題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簡答題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分析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論述題1小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III.考查內容第一部分法理學第一章緒論第一節法學一、法學的含義法學的概念;法學的研究對象;法學體系。二、法學的產生和發展法學產生的條件;法學的歷史發展。三、馬克思主義法學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特征。第二節法理學一、法理學的含義法理學的概念;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法理學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二、法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意義法理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學的意義。第二章法的本質與特征第一節法、法律的含義一、漢語中“法”與“法律”的詞義二、西語中“法”與“法律”的含義三、當代中國“法”與“法律”的使用第二節法的本質一、非馬克思主義法學關于法的本質的學說神意論;理性論;命令說;民族精神論;社會控制論。二、馬克思主義法學關于法的本質的學說法是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的體現;法所體現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法所體現的意志也受經濟以外諸多因素的影響。第三節法的基本特征一、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范,具有規范性二、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具有國家意志性和普遍性三、法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規范,具有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四、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具有國家強制性和程序性第三章法的起源與演進第一節法的起源一、法起源的主要原因法起源的經濟因素;法起源的政治因素。二、法起源的一般規律由個別調整逐步發展為規范性調整;由習慣發展為習慣法再發展為制定法;由與道德規范、宗教規范混為一體發展到相對獨立。第二節法的演進一、古代法奴隸制法嚴格保護奴隸主所有制,公開確認奴隸主貴族的等級特權;封建制法確認人身依附關系,維護專制王權。二、資本主義法資本主義法的產生和本質。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兩大法系的區別。三、社會主義法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和本質。第四章法的作用第一節法的作用的含義一、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作用的定義;法的作用的實質。二、法的作用的分類法的規范作用;法的社會作用。第二節法的規范作用一、指引作用二、評價作用三、預測作用四、教育作用五、強制作用第三節法的社會作用一、維護階級統治的作用調整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調整統治階級與同盟者之間的關系;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二、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維護人類社會基本生活條件;維護生產和交換的秩序;促進教育、科學、文化的發展等。第四節當代中國法律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當代中國法律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地位二、當代中國法律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第五節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一、法調整的對象是人的行為,法調整的范圍不是無限的二、法的特性,如概括性、穩定性、滯后性、普遍性等,與社會生活的具體性、復雜性等之間存在著矛盾三、法的制定和實施受人的因素的影響四、法的實施受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因素的影響第五章法律制定第一節法律制定的概念一、法律制定的概念法律制定的定義;法律制定的特征。二、立法權與立法體制立法權的概念;立法體制的概念;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第二節法律制定的原則一、合憲性與法制統一原則法律制定的依據、權限、程序等必須遵循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二、科學性原則法律制定必須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總結借鑒與科學預見相結合。三、民主性原則法律制定必須從最大多數人的最根本利益出發;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第三節法律制定的程序一、法律制定程序的概念二、法律案的提出三、法律案的審議四、法律草案的表決五、法律的公布第四節法律效力一、法律效力的概念二、法律對人的效力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的原則;我國法律對中國人的效力;我國法律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效力。三、法律的空間效力法律的空間效力的概念;法律的域內效力;法律的域外效力。四、法律的時間效力法律的時間效力的概念;法律生效的時間;法律效力終止的時間;法律的溯及力。第六章法律體系第一節法律體系與法律部門一、法律體系的概念二、法律部門法律部門的概念;法律部門的劃分標準;法律部門的劃分原則。第二節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一、當代中國法律體系的特色二、當代中國法律體系的構成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程序法。第七章法律要素第一節法律規則一、法律規則的概念法律規則的定義;法律規則的特點。二、法律規則的種類授權性規則與義務性規則;強行性規則與任意性規則;確定性規則、委任性規則和準用性規則。三、法律規則的結構假定(條件);行為模式;法律后果。第二節法律原則一、法律原則的概念法律原則的定義;法律原則與法律規則的區別。二、法律原則的種類政策性原則與公理性原則;基本原則與具體原則;實體性原則與程序性原則。第三節法律概念一、法律概念的含義二、法律概念的種類第八章法律淵源與法律分類第一節法律淵源一、法律淵源的含義二、法律淵源的分類法律的正式淵源;: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國際條約等。法律的非正式淵源。:正義標準、理性原則、公共政策、習慣、學說等。三、當代中國的法律淵源當代中國的法律淵源主要是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特別行政區的法律;、行政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第二節法律分類一、法律的一般分類成文法與不成文法;實體法與程序法;根本法與普通法;一般法與特別法;國內法與國際法。二、法律的特殊分類公法與私法;普通法與衡平法;聯邦法與聯邦成員法。第九章法律實施第一節法律實施與法律實現一、法律實施法律實施的概念;法律實施的分類;法律實施的意義;法律實施狀況的評價。二、法律實現法律實現的概念;法律實現的意義;影響法律實現的因素。第二節執法一、執法的概念執法的定義;執法的特點。二、執法的原則依法行政原則;講求效率原則;合理性原則;正當程序原則。第三節司法一、司法的概念司法的定義;司法的特點。二、司法的原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第四節守法一、守法的概念守法的定義;守法的意義。二、守法的要素守法主體;守法范圍;守法內容。三、守法的原因四、守法的態度第五節法律監督一、法律監督的概念法律監督的定義;法律監督的意義。二、當代中國的法律監督國家監督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社會監督包括政黨的監督、社會組織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第十章法律解釋與法律推理第一節法律解釋一、法律解釋的概念法律解釋的定義;法律解釋的必要性。二、法律解釋的分類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字面解釋、限制解釋和擴充解釋。三、法律解釋的方法文法解釋、邏輯解釋、系統解釋、歷史解釋、目的解釋等。四、當代中國的法律解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第二節法律推理一、法律推理的概念法律推理的定義;法律推理的特征。二、法律推理方式形式推理;實質推理。第十一章法律關系第一節法律關系的含義與分類一、法律關系的概念法律關系的定義;法律關系的特征。二、法律關系的分類基本法律關系、普通法律關系與訴訟法律關系;平權型法律關系與隸屬型法律關系;絕對法律關系與相對法律關系。第二節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一、法律關系的主體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二、法律關系的內容法律權利;法律義務;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相互關系。三、法律關系的客體法律關系客體的概念;法律關系客體包括物、行為、精神產品(非物質財富)、人身利益。第三節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一、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條件抽象的條件;具體的條件。二、法律事實法律事實的概念;法律事件;法律行為。第十二章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第一節法律責任一、法律責任的概念法律責任的定義;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憲責任。二、法律責任的構成法律責任由責任主體、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主觀過錯等因素構成。三、歸責與免責歸責的概念;歸責的原則;免責的概念;免責的條件。第二節法律制裁一、法律制裁的概念法律制裁的定義;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關系。二、法律制裁的種類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違憲制裁。第十三章法治第一節法治的含義一、法治的內涵二、法治與法制三、法治與人治四、法治與德治第二節法治與民主一、法治與民主的一般關系二、社會主義法治與民主的關系第三節法治國家一、法律與國家的一般關系國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礎;法律保障國家職能的實現。二、法治的基本原則法律至上原則;權利保障原則;權力制約原則;正當程序原則。三、法治國家的標志完備而良善的法律體系;健全高效的法律運行體制;高素質的法律職業隊伍;較高的全民法律意識;良好的法律秩序。第四節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發展歷程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高度的民主政治體制;全民較高的文化素養。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四、依法治國方略及其實施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第十四章法與社會第一節法與經濟一、法與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法;法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二、法與生產力法始終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法對生產力具有促進或阻礙作用。三、法與市場經濟法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關系的歷史發展;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第二節法與政治一、法與政治的一般關系政治對法具有影響和制約作用;法對政治具有確認、調整和影響作用。二、法與政策政策對法具有指導作用;法對政策實施具有保障作用。第三節法與文化一、法律意識與律法文化法律意識的概念;法律意識的分類;法律意識的作用;法律文化的概念;當代中國的法律文化。二、法與道德法與道德的區別;法與道德的聯系;法與道德的沖突;社會主義法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第二部分中國憲法學第一章憲法基本理論第一節憲法概述一、憲法的定義二、憲法的形式特征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共性;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區別;憲法內容的根本性;憲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現;憲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三、憲法的本質屬性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憲法是各種政治力量對比關系的集中體現。四、憲法與憲政憲政的涵義;憲法與憲政的關系。第二節憲法的產生和歷史發展一、近代憲法的產生近代憲法產生的條件;英、美、法三國憲法的產生及其特點;憲法的發展及其趨勢。二、新中國憲法的產生和發展新中國憲法的歷史沿革;中國現行憲法的內容和特點;憲法修正案。第三節憲法原則和憲法分類一、憲法的基本原則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法治原則;權力制衡原則。二、憲法的分類憲法的形式分類;憲法的實質分類。第四節憲法規范和憲法作用一、憲法關系及其特點二、憲法規范的特點三、憲法的作用第二章憲法的制定、實施和保障第一節憲法制定一、憲法制定概述憲法制定的概念;制憲權與修憲權;憲法制定的主體和機構;憲法制定的程序。二、中國憲法的制定第二節憲法實施一、憲法實施概述憲法實施的概念;憲法實施的意義。二、憲法解釋憲法解釋的概念;憲法解釋的體制;憲法解釋的程序;中國憲法的解釋。三、憲法修改憲法修改的概念;憲法修改的形式;憲法修改的程序;中國憲法的修改。第三節憲法實施的保障一、憲法保障的概念二、違憲審查制度違憲審查的概念;違憲審查的對象;違憲審查的模式;違憲審查的方式。三、中國的違憲審查憲法監督制度中國違憲審查憲法監督制度的內容;中國違憲審查憲法監督制度的完善。第三章國家基本制度第一節國家性質一、國家性質概述國家性質的概念;國家性質在國家制度中的地位。二、中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和特點;人民民主專政的內容;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結構,愛國統一戰線。三、經濟制度經濟制度的概念;中國的所有制形式及國家政策;分配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四、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的含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含義和內容;推動“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
第二節政權組織形式一、政權組織形式概述政權組織形式的概念;政權組織形式的類型;政權組織形式在國家制度中的地位。二、中國的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原則。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第三節選舉制度一、選舉制度概述選舉制度的概念;中國選舉制度的歷史發展。二、中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選舉制度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中國選舉制度的物質保障和法律保障。三、中國選舉的民主程序選舉的組織;選舉的程序;罷免和補選。第四節政黨制度一、政黨制度概述政黨的概念和特征;政黨制度的概念和類型;政黨與近代民主政治。二、中國的政黨制度中國政黨制度的概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內容;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和主要職能。第五節國家結構形式一、國家結構形式概述國家結構形式的概念和類型;影響國家結構形式的要素。二、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中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憲法規定;中國實行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原因;中國的現行行政區劃及其變更的法律程序。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四、特別行政區制度“一國兩制”與特別行政區制度;特別行政區的概念與特點;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五、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性質、組成和任務;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四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一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概述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相關概念公民的概念;國籍的概念;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人權和公民的基本權利。二、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公民權利和自由的現實性;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第二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內容一、公民的基本權利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財產權;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文化權利;特定主體的權利。二、公民的基本義務三、外國人的權利保護第五章國家機構第一節國家機構概述一、國家機構的概念和特點國家機構的定義;國家機構的特點;國家機構的歷史發展;國家機構的體系。二、中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責任制原則;法治原則。第二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和任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方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專門委員會。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性質和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和任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程序。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法律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特殊的身份保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義務。第三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一、國家主席的性質和地位二、國家主席的產生和任期三、國家主席的職權第四節國務院一、國務院的性質和地位二、國務院的組成和任期三、國務院的領導體制四、國務院的職權第五節中央軍事委員會一、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性質和地位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和任期三、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體制第六節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一、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的性質和任務;人民法院的組織系統和領導體制;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則;人民法院的審級制度。二、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和任務;人民檢察院的組織系統和領導體制;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原則。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關系第七節地方國家機關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常務委員會性質和地位;組成和任期;主要職權;會議制度。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性質和地位;組成和任期;主要職權;領導體制;派出機關。第三部分中國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第一節夏商法律制度一、中國法律的起源夏朝的建立與中國法律的產生;中國法律起源的特點。二、立法概況禹刑;湯刑。三、刑事立法奴隸制五刑:墨,劓,剕(刖),宮,大辟。四、司法制度天罰與神判;監獄。第二節西周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明德慎罰”的立法指導思想;《呂刑》;九刑;周公制禮;禮與刑的關系;宗法制度。二、刑事立法主要刑法原則;主要罪名。三、民事立法契約:質劑,傅別;婚姻: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禮,七出(去),三不去;嫡長子繼承。四、司法制度大司寇;獄,訟;五聽。第三節春秋法律制度一、成文法的公布鄭國“鑄刑書于鼎”;鄧析“竹刑”;晉國鑄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論爭。二、成文法公布的歷史意義。第二章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第一節戰國法律制度一、立法指導思想“一斷于法”;刑無等級;輕罪重刑;法布于眾。二、《法經》李悝變法與《法經》的制定;《法經》的內容、特點和歷史地位。三、商鞅變法改法為律;連坐法;分戶令;變法的歷史意義。第二節秦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立法指導思想:“緣法而治”,“法令由一統”,嚴刑重法;云夢秦簡;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問,《封診式》,廷行事。二、刑事立法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主要刑名。三、經濟立法農業管理與自然資源保護立法;官營手工業管理立法;市場與貨幣管理立法。四、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訴訟程序;審判制度。第三節漢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立法指導思想:漢初黃老思想與“約法省刑”,漢武帝時“德主刑輔”與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確立;“約法三章”;《九章律》與“漢律六十篇”;法律形式:律,令,科,比。二、刑事立法文景時期的刑制改革;刑罰適用原則:上請,“親親得相首匿”;主要罪名。三、經濟立法鹽鐵酒專賣;抑商政策;對外貿易立法。四、行政立法皇帝制度;中樞與地方行政機構;官吏管理制度;監察制度。五、司法制度訴訟與審判;春秋決獄;秋冬行刑。第四節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曹魏律;晉律;北魏律;北齊律;麟趾格;大統式。二、刑事立法“準五服以制罪”;“官當”、“八議”入律;“重罪十條”;封建制五刑的初步形成。三、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的變化;登聞鼓直訴制度;死刑復奏制度;刑訊制度。第三章隋唐宋法律制度第一節隋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開皇律》;《大業律》。二、《開皇律》的主要成就體例:十二篇,五百條;內容:封建制五刑正式形成,改“重罪十條”為“十惡”,完善“八議”、“官當”制度。第二節唐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立法指導思想:“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立法寬簡、穩定、劃一;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關系;《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疏》,《開元律》,《唐六典》,《大中刑律統類》;唐律的特點與歷史地位。二、刑事立法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五刑制度;主要罪名。三、民事立法民事行為能力;所有權;契約;婚姻家庭與繼承。四、行政立法三省六部制:御史臺;官吏管理:科舉制度,考課,致仕。五、經濟立法土地立法;賦役立法;禁榷制度;對外貿易制度。六、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司推事”;告訴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復奏、五復奏制度;法官責任制度。第三節宋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宋刑統》;編敕;編例;條法事類。二、刑事立法刑罰制度:折杖法,刺配,凌遲;重法地法。三、民事立法不動產買賣契約;典賣契約;財產繼承。四、行政立法國家政權機構的調整;官員選任與考課制度;監察制度。五、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鞫讞分司制;翻異別推制;務限法;《洗冤集錄》;《名公書判清明集》。第四章元明清法律制度第一節元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立法指導思想;《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二、刑事立法蒙漢異法犯罪與量刑的特點;刑罰制度的變化。三、民事立法燒埋銀;婚姻與繼承制度的特點。四、行政立法中樞和地方行政機構;科舉制度的變化;監察制度的發展。五、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第二節明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立法指導思想:“刑亂國用重典”,“明刑弼教”;《大明律》的制定與“六部分篇”的體例;《大誥》的制定及其特點;《問刑條例》;《大明會典》。二、刑事立法奸黨罪;充軍;廷杖;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和特點。三、民事立法婚姻家庭與繼承制度的變化。四、行政立法中樞與地方行政機構;官員選任制度;監察制度。五、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廠衛;申明亭;會審制度。第三節清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立法指導思想:“詳譯明律,參以國制”;《大清律例》;《大清會典》;則例;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法規。二、刑事立法發遣;死刑制度;維護滿族特權的內容;文字獄。三、民事立法民事主體的變化;債權制度的發展;繼承制度。四、經濟立法海禁政策與對外貿易立法;專賣制度。五、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訴訟程序與審判制度;秋審制度。第五章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第一節清末法律制度一、“預備立憲”“預備立憲”的背景與“大權統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的指導原則;《欽定憲法大綱》;諮議局與資政院;《十九信條》。二、修律活動指導思想:“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修訂法律館;《大清現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事立法及其特點;禮法之爭;法院組織法與訴訟法;清末修律的主要特點和歷史意義。三、司法制度的變化領事裁判權與會審公廨;司法機關的調整;訴訟審判制度的改革。第二節南京臨時政府法律制度一、憲法性文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制定、主要內容、特點及其歷史意義。二、其他革命法令有關保障民權、發展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改革等方面的法令。三、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機關;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第三節北洋政府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立法原則;立法活動的特點。二、制憲活動與憲法性文件《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中華民國約法》(“袁記約法”);《中華民國憲法》(“賄選憲法”)。三、刑事立法《暫行新刑律》;單行刑事法規。四、司法制度司法機關的體系;訴訟審判制度的主要特點。第四節南京國民政府法律制度一、立法概況指導思想;法律體系與《六法全書》。二、憲法性文件與憲法《訓政綱領》;《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五五憲草”;《中華民國憲法》。三、刑事立法《中華民國刑法》;刑事特別法。四、民商事立法“民商合一”的立法體系;《中華民國民法》;商事立法。。五、司法制度普通法院系統;特種刑事法庭;訴訟審判制度。。第六章革命根據地法律制度第一節工農民主政權法律制度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二、土地立法《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四、司法制度第二節抗日民主政權法律制度一、《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二、土地立法三、刑事立法刑法原則的發展;主要罪名。四、司法制度司法組織體制;馬錫五審判方式;人民調解制度。第三節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法律制度一、憲法性文件《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華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針》。二、土地立法《五四指示》;《中國土地法大綱》。三、刑事立法刑法原則;主要罪名。四、司法制度人民法院體制的完善;中共中央《關于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IV.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第1~45小題,每小題1分,共45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試題要求。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法律規則構成要素的是A.假定 B.行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2.對法律所體現的國家意志起最終決定作用的因素是A.國家的歷史傳統 B.國家的階級結構C.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D.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3.最早依法建立和維護代議制民主制度的法律是A.奴隸制法 B.封建制法 C.資本主義法 D.社會主義法4.一個國家全部法律部門所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是A.立法體系 B.法律體系 C.法學體系 D.法系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當代中國法律淵源的是A.判決書 B.地方性法規 C.規章 D.國際慣例6.在法律解釋中,擴充解釋是指A.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比立法原意為廣時,做出比字面含義為窄的解釋B.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比立法原意為窄時,做出比字面含義為廣的解釋C.從法律條文的字面意義上來說明法律規定的含義D.嚴格要求按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來解釋,既不擴大,也不縮小7.立法體制主要是指A.依法劃分立法權限的體制 B.依法劃分法律部門的體制C.依法劃分司法權限的體制 D.國家權力分立與制衡體制8.下列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兩大法系的表述,正確的是A.大陸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B.英美法系在訴訟程序方面傾向于職權主義C.西班牙法律屬于英美法系D.兩大法系的差別在逐漸縮小,但差別還將長期存在9.王某打架斗毆,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其罰款50元,這種處罰屬于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違憲制裁 D.民事制裁10.下列關于共產黨的政策與社會主義法律的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A.政策對法律具有指導作用,法律對政策的實施具有保障作用,兩者相輔相成B.政策決定法律,法律對政策具有積極或消極的作用C.政策與法律在指導思想和制定機關方面相同,兩者不可分離D.政策是法律的評價標準,法律是政策實施的有效手段11.下列關于法律起源一般規律的表述,正確的是A.由無強制性規范的調整發展為有強制性規范的調整B.由個別調整逐漸發展為規范性調整C.由原始社會的習慣發展為習慣法再發展為判例法D.由公法為主發展為公法和私法并重12.下列關于法律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A.法律關系是產生法律規范的前提B.法律關系是一切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C.法律關系只能是人與人之間合法的社會關系D.法律關系就是法律規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13.甲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喪生,甲依法繼承了其父的遺產。引起遺產繼承這一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是A.車禍B.甲的父親死亡C.甲與其父之間存在合法的父子關系D.甲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14.下列關于法治的說法,正確的是A.法治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B.法制比法治更強調實質意義上的法律至上、權利保障的內涵C.古希臘的柏拉圖認為“法治應當優于一人之治”D.實行法治表明公民的一切權利都由法律加以保障15.被稱為法律關系客體的是A.物 B.原告 C.被告 D.未成年人16.我國現行憲法明確規定的公民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權利的情況是A.見義勇為 B.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C.有特殊貢獻 D.現役軍人17.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行使憲法解釋權的機關是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18.我國憲法修改必須由A.全國人大以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數通過B.全國人大以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通過C.全國人大以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通過D.全國人大以全體代表的3/4以上的多數通過19.根據我國憲法修正案,在愛國統一戰線中新增加的社會階層是A.社會主義勞動者 B.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C.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 D.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20.憲法修正案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在給予補償的條件下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A.征收 B.征用 C.征收或征用 D.租用21.下列主體中,依照我國選舉法不.列入選民名單的是A.精神病患者 B.吸毒者 C.老年人 D.被刑事拘留者22.在我國,礦藏、水流的所有權屬于A.社會 B.集體 C.國家和集體 D.國家23.在憲法中體現“議會至上”原則最典型的國家是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中國24.中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A.民主集中制B.人民民主專政C.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5.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第31條的規定,有權決定在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的機關是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C.中共中央政治局 D.國務院2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特別行政區自治權范圍的是A.發行貨幣權 B.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C.國防權 D.立法權27.有權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區域劃分的機關是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C.國務院 D.民政部28.具有中國公民資格的法定條件是A.出生在中國 B.具有中國國籍C.年滿18周歲 D.沒有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29.在中國,有權決定批準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機關是A.外交部 B.國務院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0.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的法律性質是A.基層政權組織 B.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C.基層人民團體 D.地方自治組織31.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領導職位是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B.國務院副總理C.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D.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32.西周時期的買賣契約稱為A.契券 B.券書 C.質劑 D.傅別33.最早規定“重罪十條”的法典是A.北齊律 B.開皇律 C.晉律 D.北魏律34.秦朝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關是A.刑部 B.大理寺 C.廷尉 D.司寇35.唐朝規定國家機關具體辦事細則的法律形式是A.律 B.令 C.格 D.式36.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部法典是A.《大清律例》 B.《大清律集解附例》C.《大清新刑律》 D.《大清律集解》37.《法經》的篇目是A.六篇 B.七篇 C.九篇 D.十二篇38.《大中刑律統類》編纂于A.唐朝 B.宋朝 C.五代 D.元朝39.唐律中有關賦稅征收和徭役攤派的內容規定在A.職制律 B.徭律 C.戶婚律 D.田律40.元朝管理全國佛教和受理僧侶訴訟的中央機關是A.大宗正府 B.理藩院 C.宣政院 D.宗人府41.《欽定憲法大綱》頒布于A.1911年 B.1908年 C.1907年 D.1906年42.“袁記約法”是指A.“約法三章” B.《中華民國約法》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43.南京國民政府訓政時期的立法最高指導機關是A.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 B.國民大會C.中央政治會議 D.立法院44.新民主主義政權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性文件是A.《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C.《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 D.《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45.太平天國初期頒布的綱領性法律文件是A.《十款天條》 B.《資政新篇》C.《太平刑律》 D.《天朝田畝制度》二、多項選擇題:第46~63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符合試題要求。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少選均不得分。46.執法的主要原則包括A.依法行政原則 B.平衡原則 C.講求效能原則 D.發展原則47.劉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一規定中“子女”的含義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這里的“子女”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劉法官的這一解釋屬于A.司法解釋 B.學理解釋 C.限制解釋 D.有權解釋48.下列關于普通法的說法,正確的有A.普通法是英國在11世紀后逐漸形成的一種判例法B.普通法是指針對一般人、一般事在全國普遍適用的法律C.普通法是指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D.普通法是調整某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49.下列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A.張某參加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的行為屬于守法行為B.李某閱報時針對某影星的偷稅行為,對鄰居張大爺說該影星將被判5年有期徒刑,這體現了法律的評價作用C.人民檢察院根據群眾檢舉對王局長的受賄行為進行偵查的行為屬于國家法律監督D.方律師在為一件產品致人傷害案代理時指出,一年前該法院在審理一起類似案件時沒有判予精神損害賠償,所以本案也不應該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方律師的這一思維方式屬于演繹推理50.法律責任包括A.刑事責任 B.民事責任 C.行政責任 D.違憲責任51.主要體現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作用的法律有A.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B.有關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C.有關促進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D.有關懲治違法犯罪的法律法規52.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的國家機關有A.公安機關 B.國家安全機關 C.人民法院 D.人民檢察院53.根據現行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A.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B.勞動、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C.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D.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機關即民族自治機關5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要職能有A.政治協商 B.民主監督C.參政議政 D.領導各民主黨派55.在我國的四部憲法中,規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憲法實施監督權的有A.1954年憲法 B.1975年憲法C.1978年憲法 D.1982年憲法56.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領導人有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B.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C.國家主席D.國務院總理57.在不與我國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機關有A.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B.省、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C.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D.省會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58.根據我國現行憲法規定的宗教政策是A.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B.不得利用宗教破壞社會秩序C.中國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D.不得利用宗教妨礙國家教育制度59.下列選項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不.得在其中擔任職務的有A.國家行政機關 B.國家審判機關C.國家檢察機關 D.政協全國委員會60.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六禮”C.“七出”、“三不去” D.“同姓不婚”61.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A.律 B.編例 C.封診式 D.格62.關于唐律中的刑罰適用原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有A.“十惡”犯罪為“常赦所不原” B.老年人和殘疾人犯罪可減免刑罰C.禁止以類推方法定罪量刑 D.外國人犯罪一律依照唐律處罰63.清末沈家本主持的修律活動的主要成果包括A.《大清新刑律》 B.《暫行新刑律》C.《法院編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三、簡答題:第64~66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的邊框區域內。64.為什么說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65.簡述民族區域自治與特別行政區自治的區別。66.簡述《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四、分析題:第67~69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的邊框區域內。67.馬某與趙某系生意上的朋友。2002年7月8日,兩人在飯店喝酒,馬某說起現在生意難做,不講信義的人越來越多。趙某隨聲附和。一向愛開玩笑的馬某說:“老兄,憑咱們的關系,我就是給你張借條玩玩都放心。”馬某隨即寫了“今借趙×人民幣6000元”的字條,簽署自己的姓名后放在飯桌上。不料,幾日后,馬某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狀,方知趙某竟以該“借條”為據將他起訴到了法院,要求他償還借款6000元。法院審理后認為,馬某向趙某出具了借據,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非出于真實意思表示,故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成立,支持趙某的訴訟請求。請根據法理學的有關知識和原理,談談你對法院判決的認識。68.某地進行鄉人大代表選舉,一選區應選舉代表3名。在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和本選區選民提名基礎上,鄉選舉委員會分別征詢有關方面意見,最后確定正式候選人3人。經過投票選舉,獲得參加投票選民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中,只有1人系原確定的正式候選人,另2人系選民自發投票選出的獨立候選人。鄉選舉委員會認為,獨立候選人非正式確定的候選人,因而不予確認其當選結果,決定進行第二輪投票另行選舉。69.請對下列文字進行簡要分析。《唐律疏議·斷獄律》規定:“諸斷罪皆須具引律、令、格、式正文,違者笞三十?!薄爸T制敕斷罪,臨時處分,不為永格者,不得引為后比。若輒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論?!蔽?、論述題:第70小題,15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的邊框區域內。70.運用法理學的知識,并適當結合我國現行憲法和古代法律制度的有關規定,論述當代中國公民在法律適用上一律平等原則。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D 2.D 3.C 4.B 5.A 6.B 7.A 8.D 9.B10.A 11.B 12.C 13.A 14.A 15.A 16.B 17.C 18.C19.B 20.C 21.A 22.D 23.A 24.D 25.B 26.C 27.C28.B 29.C 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入研究市場動態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疫苗的研發過程試題及答案
- 全景展示考試內容的證券從業試題及答案
- 財務決策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2025
- 注冊會計師考試常見失誤與避免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職業發展試題及答案
- 菌落計數方法探討試題及答案
- 智慧政務課題申報書
- 湖南教學課題申報書
- 財務報表結構解析試題及答案
- 關于口腔醫學的專科生畢業論文
- 耳穴貼壓治療腰痛
- 2024年江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研學旅行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證明自己贍養老人的范文
- 2025年涉密人員保密知識學習考試題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個人形象包裝及設計服務行業競爭狀況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4年電工(高級技師)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生日宴會祝??扉W演示模板
- 2020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
- 高標準農田設計實施方案(技術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