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研學旅游課程方案“走近文物觸摸歷史濟水探源”一、課程背景及設計思路濟源歷史悠長,文化底蘊厚重,是首批河南省歷史文假名城,也是河南省的文物大市。濟源曾為夏代之國都,春秋戰國時期先為韓都,后為魏之重鎮,自隋朝設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歷史。當前保存已確認不行挪動文物有948余處,此中濟瀆廟、奉仙觀、延慶寺塔是全國要點文物保護單位。濟瀆廟是歷代帝王供奉祭祀濟瀆水神的場所,是當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四瀆古建筑群,廟內碑碣石刻,是研究濟源歷史文化、皇家祭祀、名人書法的寶貴實物質料;廟內的小北海是濟水東源。延慶寺,濟水西源龍潭旁邊,“龍潭夜月”被譽為濟源九景之一。寺院里的舍利塔承繼了我國早期佛塔風格,是樓閣式塔和密檐式塔過渡時期的典型代表,寺內環境優美,人文故事豐富。奉仙觀主殿三清大殿勇敢豪邁的建筑手法,特別稀有。立于院內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記述了五帝、三代、秦漢至南北朝君王的功績,更是歌頌大唐盛世的功業。本課程經過設計聽旨、拓片、搭建、觀柏、看閣、尋源、學藝、訪塔、探絕等活動,旨在讓學生經過網上查資料初學、實地觀察考證、著手體驗深入、互動溝通商討、成就展現評選等學習1研學旅游課程方案方式,探秘濟水成因、濟水水系,認識古建筑特點、碑刻文化和優異的傳統文化,進而讓學生感悟濟水之美,認識濟水在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古代辦感人民智慧的贊嘆之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二、研學線路西關學校---濟瀆廟---珍珠泉---延慶寺---龍潭泉----奉仙觀---西關學校三、合用學段小學四五六年級四、課程主題走近文物觸摸歷史濟水探源五、課程目標(一)知識目標:1.經過研學旅游之安全課程,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出門安全知識,提升自我保護意識。2.在班會課上,由班主任組織學生觀看《濟源九景之濟瀆晨霧》《濟源九景之龍潭月夜》,增添學生對濟瀆廟內風景和龍潭泉月夜風景的認識和喜愛。3.經過查閱有關濟水之源的資料、實地觀察濟水東源--濟瀆小北海、珍珠泉、濟水西源—龍潭泉,聽導游和學校教師敘述等形式認識濟水水系及濟水悠長的歷史和文化。4.經過現場拓片制作,讓學生認識和學習拓片的制作過程,2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經過觀察和聽講濟瀆廟、延慶寺和奉仙觀內的碑刻內容,認識碑刻文化。5.經過查閱濟瀆廟、舍利塔及奉仙觀的建筑構造,認識古建筑的建筑特點。(二)能力目標:1.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讓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查閱資料及整理信息。2.經過學生自行編組、就餐、觀光等,培育學生團隊協作能力。3.在研學旅游課程先期準備中,要修業生要提早進行知識準備,發掘書籍,鍛煉其采集信息,研究求真的能力。經過到景區實地觀光,培育學生觀察、比較、鑒別和考證的能力。5.經過舉行研學旅游成就展現,如征文競賽、辦手抄報、研學美照展覽、主題班會分享等,鍛煉學生書寫、繪畫等著手操作能力。(三)感情價值目標:經過實地查察濟瀆廟、延慶寺、奉仙觀三處實景,指引學生建立愛惜和保護文物的意識。經過探秘濟水源泉和濟水古河流的研學,經過探秘濟水成因、夏國都修筑原由、文學賞識、古建筑、碑刻賞識等專題,讓學生感悟濟水之美。3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經過往返10公里左右的徒步行走,磨煉學買賣志、健康學生身心。經過此次研學旅游,讓學生認識濟源文物、歷史,賞識濟源景區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古代辦感人民智慧的贊嘆之情,增強學生的家鄉驕傲感。(四)核心修養目標:經過研學旅游活動,培育孩子的安全意識、文明意識、環保意識和研究意識,提升觀察能力、著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經過研學旅游活動,讓學生養成優異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基本的觀察、比較和鑒別能力。經過研學旅游成就展現,培育學生敢于表現、學會傾聽、樂于分享的能力。六、課程內容及實行研學旅游課程實行共分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10月1日—10月12日,為行前準備階段,3課時;第二階段10月13日一天,為行中研學階段,12課時;第三階段10月14日—10月20日,為行后展學階段,4課時。整個課程共19課時。(一)行前準備1.學生明確研學主題1)學生、老師、家長共同參加,確立研學旅游主題為“探秘濟水之源”,所要抵達的研學地址為濟瀆廟、延慶寺和奉仙觀。4研學旅游課程方案2)邀請文物局有關人員、研學旅游課程專家、家長學生和教師代表參加,召開研學旅游方案展評會,確立研學旅游方案。3)在學生研學旅游出發以前,學校聯合文物局有關工作人員、濟瀆廟、奉仙觀工作人員和延慶寺周邊民眾,頻頻觀察研學線路、文物知識、學生就餐、道路交通等詳細事宜。4)將研學旅游方案向家長通告,此中包含研學旅游花費詳細項目,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5)明確學生出行所帶的有關物件(嚴禁攜帶各種刀具、打火機、火柴等危險物件)。6)攜帶研學旅游筆錄本、筆,穿適合的鞋子,預備一次性雨披及雙肩背包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文明教育安全教育:本次研學旅游為徒步游,在研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以下安全提示:1)行進途中,假如個別學生身體不適,則一定報告給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與家長聯系后,做好安排;2)假如在研學旅游途中發買賣外,要實時向有關部門求援,如打110,120等。3)行進過程中,要修業生保持隊伍次序,保證隊伍紀律,不得追趕打鬧,注意行進安全。4)同學們在旅游途中要保證不離開隊伍,保持可相互看見5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的原則。如若迷路,則要求先鎮定精神,撥打老師電話,見告狀況,而后逗留在原地,不要再亂走不得隨意購置路邊的問題食品、飲料等。5)所有同學要依據指準時間準時會合,在研學旅游過程中不得私自離隊,全部行悅耳指揮,若有緊迫事情,需要向跟從老師報告,獲取同意后方可離開。6)在觀光濟瀆池、龍潭泉時,不要湊近池水,切忌往池水中扔東西,防止掉進水中。文明教育:1)保護環境衛生。不隨處吐痰和口香糖,不亂扔荒棄物。2)恪守公共次序。不吵鬧喧華,自覺排隊恪守次序,不并行擋道,不在民眾場所大聲談話。3)在寺廟內,保持寂靜,防止夸夸而談,防止嘻嘻打鬧。4)保護文物古跡。不在文物古跡上涂刻,不攀登觸摸文物,拍照攝像恪守規定。5)珍愛公共設備。不破壞公用設備,不貪占小廉價,節儉用水,用餐不浪費。6)講究以禮待人。穿著整齊得體,禮讓老幼病殘,不講粗話、臟話。研學任務單“讓文物活起來”研學小問號(一)——濟瀆廟篇談談濟瀆廟的由來。6研學旅游課程方案2.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始建于,整體建筑分為四大多數:前面是,后邊是,東邊是,西邊是,這四大多數各自獨成院落,卻又水乳交融,而后再加上一條長長的御道就構成了一個甲天下的“”字形布局。3.位于濟瀆廟內的碑,刻于明洪武三年,為研究明朝早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禮儀制度供給了重要資料。4.濟瀆廟內有一棵柏樹,相傳是唐朝大將軍在濟瀆廟當監工時,以前把鋼鞭掛在這里,因此把它叫做將軍柏。5.古濟水獨流入海,與、、并稱“四瀆”。6.濟水作為我國古代的四大河之一,后出處于河改道而漸漸消逝。7.濟水流經的城市有(最少寫四個)。白居易寫的《題濟水》中有這樣的詩句: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9.王屋琴書是一門在濟源土生土長的、屬于濟源人自己的民間藝術,她的演唱語言以的方言為基礎,地方特點鮮亮。王屋琴書的主要樂器有、、、四弦等。10.生于河南濟源市武山鎮(今思禮鎮)的唐朝詩人,7研學旅游課程方案被世人尊稱為"茶仙"。11.濟源市濟瀆廟東側的,自古就是濟源名泉,因天然泉水呈狀噴涌而出得名。思慮題:為何濟水被歷代文人墨客歌頌(環繞濟水精神來寫)?8研學旅游課程方案“讓文物活起來”研學小問號(二)——延慶寺篇1.延慶寺始建于,因瀕臨濟水西源龍潭,故又名。2.延慶寺塔為面級樓閣式磚塔,高米。3.緊鄰延慶寺塔西有泉,叫,為濟水西源,潭水清瑩澄澈。月夜,潭光塔影,幽靜如畫,被稱為,為濟源九景之一。4.延慶寺舍利塔因塔埋而得名,又稱龍潭寺塔。5.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出名的佛塔,請寫出幾個吧!(最少四個)思慮題:你對延慶寺的開發和保護有什么好的建議?請寫一寫吧!9研學旅游課程方案“讓文物活起來”研學小問號(三)——奉仙觀篇1.奉仙觀位于濟源市,建于,又被人們稱為。2.奉仙觀內三清大殿用、作梁,和作柱,故俗稱。3.奉仙觀內主體建筑三清大殿是河南省現存5座代木構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國重要的代單體木建立筑之一。4.三清大殿內的四根梁柱分別取自濟源市的村村、村和,縣志、碑刻均有記錄,木材產地皆因樹木稀罕而改成此刻的地名。5.奉仙觀內現保存有碑,系建觀時立,其拓片1973年曾赴日本展出。6.奉仙觀現存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挨次為、和,左右雙側為和。7.思慮題:請你簡要表達奉仙觀三清大殿的“三絕”。10研學旅游課程方案(二)行中研學活動一:觀大明圣旨學祭祀文化(約10分)研學形式:傾聽解說、現場觀察、師生互動指導老師:班主任、濟瀆廟內導游、廟街小學小解說員研學地址:大明詔旨碑前研學目標:1、經過解說碑文的歷史內容,觀察實物,讓學生對濟水有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對明初的政治、祭祀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讓學生對朱元璋以及明史有初步認識。2、經過對祭祀文化的研究讓學生知道先人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功和無奈,進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升改造自然的能力。研學過程:1.到大明詔旨碑前排隊,聽指導員解說(5分鐘)聽講內容:a.朱元璋簡介b.中國古代祭祀傳統濟水的歷史地位d.大明詔旨碑的內容學生疏小隊認真觀察(2分鐘)讓學生議論以下問題(3分鐘)(1)朱元璋寫此圣旨的目的是什么?朱元璋的執政特點是?(2)五岳是指:、、、(3)五鎮是指:、、、11研學旅游課程方案(4)四海是指:、、、(5)四瀆是指:、、、附錄:大明詔旨碑簡介:古時候有四座相對的碑,此刻都已經被毀掉。我們此刻看到的是1993年出土的,保存完滿。經過這個碑上邊的記錄,我們能夠知道歷史上對岳、鎮、海、瀆等自然神祭祀的一個過程。其實這是明太祖朱元璋下的一道圣旨。主要內容是改革了各州、郡、縣的城隍之神,和歷代的忠良烈士,這樣一來,祭祀就大大簡化了,取銷了歷代鋪張浪費的民風。大家看圣旨的所有內容在這(手指亭子的東南角)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封長江為南瀆大江之神,淮河為東瀆大淮之神,黃河為西瀆大河之神,濟水為北瀆大濟之神。長江、淮河、黃河為大川大河,封王封神,理所應當,而濟水可是一條一般的河流,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話說是:“盈科不數尺,岸柳難通舟”,為何自古以來卻和長江、淮河、黃河并列四瀆而遇到歷代帝王和蕓蕓眾生的頂禮跪拜呢?據歷代傳說,濟水流到黃河岸邊,看到黃河流水污濁,不愿與黃河狼狽為奸,竟然潛入地下,從黃河河床底下伏流而過,而后到了南岸,又噴涌而出,持續向海洋流去。一路三起三伏,流經河南、山東諸市縣而入渤海。它與黃河為鄰,卻不象黃河那樣恃強為暴,決愁民生,而象一位平和慈愛,寬厚博愛的歷史老人,或平川開源,為河為渠,或穴地伏流,為泉為井,靜靜的滋潤兩岸的農田,養育兩岸的子女,推進農業文明和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進而在濟水流域創建了一步絢爛絢爛的歷史文化.正是這樣的精神和意志,這樣的質量和美德,才使濟水雖細,也能同長江、黃河、淮河同樣列為四瀆,遇到人們的頂禮跪拜。活動二:體驗拓片制作學當小專家(約30分)研學形式:現場聽講、著手制作、互動展現指導教師:班主任、文物專家研學地址:大明造旨碑北側方臺研學目的:經過給學生解說拓片知識、制作過程、并親身著手制作拓片,讓學生知道“拓片”工藝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并能夠認識一些書法、醫學、人文、歷史等知識。經過學生議論拓片和U盤的特點,讓學生感悟歷史的厚重,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興趣。研學過程:12研學旅游課程方案1.老師組織排隊,聽文物專家解說拓片作用(2分鐘)聽老師解說拓片制作過程(2分鐘)著手體驗拓片制作(20分鐘)后期采集或自己著手制作拓片、參加學校組織的“研學成就展現競賽”6、活動結束后,班主任組織學生議論:(5分鐘)1)拓片的意義2)拓片制作過程3)議論:拓片和U盤的同樣不一樣之處4)議論:古代人是如何記錄信息附:拓片:廣義:將宣紙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狹義:指碑拓中國傳統拓印程序:先將石頭或青銅表面圖文部分洗刷潔凈澆上清水將宣紙濕潤,而后自上而下將宣紙輕敷于拓文表面,再將濕宣紙上貼一層干宣紙將四角四邊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紙,而后除掉干宣紙稍干后用撲子蘸取墨汁,輕輕撲打濕紙風干后取干宣紙活動三:體驗斗拱搭建學做小魯班(約20分)研學形式:現場聽講、著手制作、互動展現指導老師:班主任、文物專家研學地址:清源門后東側方臺13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研學目標:經過聽講和觀察斗拱模型,讓學生認識斗拱的內部構造,感覺先人的智慧。經過著手組裝,讓學生體驗“斗拱構造”的奇妙之處。經過研究深入學習,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古建筑知識。研學過程:1.到斗拱前排隊,聽文物專家介紹斗拱構造(3分鐘)以小組為團隊著手制作(10分鐘)議論還有哪些古建筑構造(2分鐘)a.榫卯b.斗拱c.飛檐4.議論古代有名的工匠和建筑物有哪些,并達成以下問題(2分鐘)(1)木工的祖師爺是:,釀酒的祖師爺是:(2)魯班鎖也叫鎖,是一種高榫卯構造。(相互議論,生活中有見過的同學,一同分享溝通)附:斗拱:中國古代漢族建筑獨有的一種構造作用:承前啟后,傳達荷載的作用在唐朝發展成熟后,便規定民間不得使用。榫卯聯合:榫卯構造,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資料,以木構架構造為主要的構造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筑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符合,構成富裕彈性的框架。榫卯是極為精良的發明,這類構件連結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構造成為超越了今世建筑排架、框架或許剛架的特別柔性構造體,不只能夠承受較大的荷載,并且同意產生必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經過變形抵消必定的地震能量,減小構造的地震響應。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納的一種凹凸聯合的連結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結作用。這是中國古代建筑、家具14研學旅游課程方案及其余木制器材的主要構造方式。榫卯構造是榫和卯的聯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奇妙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最基本的榫卯構造由兩個構件構成,此中一個的榫頭插入另一個的卯眼中,使兩個構件連結并固定。榫頭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稱為榫舌,其余部分則稱作榫肩。榫卯構造寬泛用于建筑,同時也寬泛用于家具,表現出家具與建筑的親密關系。榫卯構造應用于房子建筑后,固然每個構件都比較單薄,可是它整體上卻能承受巨大的壓力。這類構造不在于個體的強盛,而是相互聯合,相互支撐,這類構造成了后輩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活動四:認識漢唐文化學習古柏精神(約15分)研學形式:傾聽解說、實地觀察、師生互動、朗讀詩文指導老師:班主任、濟瀆廟內導游、廟街小學小解說員研學地址:濟瀆廟將軍柏研學目標:經過學生代表平常易懂的解說,讓學生感覺厚重的歷史文化氣味,觀光千年古柏,學習柏樹堅毅不屈,不被困難打垮的精神,“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研學過程:由廟街小學的小解說員為同學們敘述將軍柏的千年歷史及歷史典故,同學們認真傾聽。(5分鐘)師生互動溝通,解疑答惑。(5分鐘)班主任、指導員老師率領學生觀察將軍柏的樹干和樹枝形狀,學生拍照。(3分鐘)15研學旅游課程方案4.集體朗讀將軍柏碑文詩詞。(2分鐘)滿地風霜空凜冽,凌云節操愈蒼蒼"。附:將軍柏歷史典故解說詞:同學們好!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是一個"古漢柏圖志碑"。碑上有首詩:"老樹何年蔭柘黃,到現在猶帶紫泥香,材高不但倚廊廟,歲久還須作棟梁,滿地風霜空凜冽,凌云節操愈蒼蒼,夜來明月枝頭動,疑是將軍寶劍光。"從詩意看,"古漢柏"也就是此刻巍然尚存的"將軍柏"了。這棵粗可七人合抱,高達三十余米的老樹,傳說為唐初叱咤風云的名將尉遲敬德受命來這里監守大廟時,以前把自己使用的鋼鞭掛在樹枝上。五代后漢皇帝為了追憶他的偉績,便封此樹為"將軍柏"。我們看到的這棵樹,大家猜一猜有多少年樹齡?來!我來告訴大家:據今起碼有1800多年的歷史!這棵樹在縣志、碑刻及歷代多人的詩詞歌賦和一些民間的神話中都有記錄,它是“東漢遺物”,但沒有詳細年份,歷史上東漢220年消亡,即使從東漢最后一年算起,到現在也有快要1800年的歷史了活動五:感覺王屋風采見解先人智慧(約15分)研學形式:學生解說、實地觀察、互動溝通、歸納總結指導老師:班主任、濟瀆廟內導游、廟街小學小解說員研學地址:濟瀆廟石匾、長生閣研學目標:經過“天下第一洞天”石匾,認識道教文化的淵源,觀光長生閣,領會獨到的建筑風格,讓學生見解先人的智慧和精深的技藝。研學過程:學生代表解說天下第一洞天的由來和長生閣的典故。16研學旅游課程方案(5分鐘)班主任老師指導學生觀察長生閣前的“柏樹”形狀,認識柏樹的寓意,學生拍照。(3分鐘)3.師生找尋何首烏,觀察其特點,認識其寓意,學生拍照。(3分鐘)師生互動溝通,達成以下問題:(3分鐘)(1)“天下第一洞天”指的是,為十大洞天之首,號。(2)長生閣是道家乞求之所,臺前天然生成的古柏和何首烏寓意。附:1.天下第一洞天解說詞:同學們好!大家有誰知道“天下第一洞天”是指哪里嗎?是的,“天下第一洞天”即王屋山,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號“小有清虛之天”。唐有名高道司馬承禎在其所著《上清天宮地府經》中,把天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此中王屋山被列為“天下第一洞天”,號“小有清虛之天”,確立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主旨地位。王屋山的興隆和道教的發展有著親密的關系。相傳軒轅黃帝大統天下后,于八月十五在天壇山重會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術,并在此建上訪院,訪尋四海神仙。此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稱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煉,天壇山絕頂到現在另有“老子煉丹池”古跡。道教早期的有名人物,如神仙王子晉、清虛真人王褒、有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華存、道教理論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被稱為我國“藥王”的醫學家孫思邈是唐朝有名道士之一,暮年結廬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藥行醫,濟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現孫真人墳尚存。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司馬承禎在王屋山自選形勝,建觀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馬承禎為師,入王屋山修道,自此道風大盛。因為玄宗皇帝特別喜愛王屋山,撥付大批資本在王屋山修筑了全國最大的皇家道觀建筑群,為三清、四御、三官、十方、雷祖、西王母等天生元神均成立了宮殿,從天壇山的三清殿、玉皇殿、軒轅殿、王母洞到十方院、露臺宮、紫薇宮、清虛宮、迎恩宮、三官殿、玄臺殿等方圓數十里,構成了宏大的道教宮院。17研學旅游課程方案千百年來,王屋山不單是道家人物修身、煉丹、成仙之所,還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陶冶情操。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韓愈都先此后王屋山游覽,并留下了很多名篇佳句。長生閣:清朝高臺建筑,道家乞求長命百歲之所。臺前天然生出的古柏虬枝蟠曲、橫斜逸出,與藤蔓倒垂、生氣勃勃的何首烏均寓意長壽活動六:探訪濟水之源感悟濟水精神(約20分)研學形式:傾聽解說、實地觀光、朗讀詩文、拍照記錄指導老師:班主任、研學指導員、濟瀆廟內導游、廟街小學小解說員研學地址:小北海研學目標:經過傾聽解說,并對小北海的實地觀光,加深學生對濟水文化的認識,增添對濟水文化的和藹感和認可感,渾身心地感覺濟水變遷歷程,學習濟水美德,傳承濟水文明,弘揚濟水精神;研學過程:18研學旅游課程方案學生代表解說小北海。(5分鐘)師生互動溝通以下問題:(5分鐘)(1)“瀆”意為,“四瀆”分別為、、、。(2)濟水初源在,西源在,因東流成河,現稱為;東源在,泉水噴涌,匯聚成河,現稱,兩河會合后稱,也稱濟河,即古時的濟水。(3)濟水流經的城市有、、、等。4)你知道濟水精神和濟水美德是什么嗎?(由研學指導員李維松校長解說)班主任和班長組織學生集體誦詩:(5分鐘)1)白居易《題濟水》: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獨一是清濟,萬古同悠悠。2)《濟源頌》4、班主任率領學生觀光、拍照紀念。附:1.小北海解說詞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生活的城市為何叫“濟源”嗎?今日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濟就是指濟水。我們濟源是古濟水的發源地,因此叫濟源。瀆是什么意思呢?《爾雅·釋水》中記錄“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瀆的意思就是獨流入海的河流,因為先人認識范圍的限制性,因此認為切合獨流入海條件的河流只有江、河、淮、濟。濟之為瀆,非因水著,乃因其品。其一:濟水平川涌泉,三起三伏,經河南山東兩省,連綿2500多里而獨流入海,擁有堅毅不拔的精神。其二:濟水今溫縣和滎陽鄰近橫貫黃河,但流出后依舊是特別清澈,先人因此認為濟水擁有永拒外污,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性。其三:江、河、淮固然造就了中華文明,但不行回避的從古到現在向來作為害河來治理的對人民也造成相當大的損害,而濟水則沒有,大家可能感覺濟水那么小,怎么可能對人類造成損害呢?19研學旅游課程方案其實濟水是因為此后變小的,在《戰國策》中記錄,“齊有清濟濁河,能夠為固”也就是說當時的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有濟水和黃河做為天險,那么就能夠堅如盤石,因此,濟水量在當時是相當巨大的,濟水量大,卻未對人造成損害的君子之風,也值得人們祭祀,因此要祭典濟水,北海指今貝加爾湖,遠在大漠艱于祭祀,因同為北方水神,唐貞元十二年(796年)在此修筑北海祠,望祭北海祠。這也是為何北海祠為何會在這里修筑的愿意!附:2、濟水精神歷史上的濟水已經不存在了,但以前影響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濟水,卻給我們留下了濟水精神。這類精神存在于歷代文人歌唱濟水的文件中間,存在于古濟水沿岸人民代代相傳的血脈中間。濟水精神可歸納為:一是濟水是一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她固然沒有長江黃河那樣澎湃的水量,卻不因小而自卑,因弱而微薄,仍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地打破重重阻擋,奔向海洋,這表現了濟水纖弱而剛強、發奮圖強的精神。二是濟水是歷史記錄的獨一一條有利而無害的大河,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潤兩岸人民,但從沒有掀起波濤危害百姓,這表現了濟水一心造福人民的“謙虛博愛”精神。三是濟水是一條有始有終的清河,從源泉到入海口向來保持河水清亮,只管有黃河曾奪其河流,但據傳說濟水穿越黃河河底而過,保持河水純潔而不被黃河濁水所污,這表現了濟水廉潔自律、永葆節操、有始有終的品質。四是濟水是一條已經消逝的大河,“江河淮濟”四瀆中,其余三瀆仍在,只有濟水已經消亡,據考據主要原由是黃河北移奪其河流所致。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多次泛濫,濟水為防止黃河泛濫危害百姓,寧愿自我犧牲讓出河流,這表現了濟水包含大度、自我犧牲的精神。簡言之,濟水精神可歸納為發奮圖強、謙虛博愛、廉潔自律、包含大度的精神。活動七:賞龍亭聽琴書贊國學藝術之美(約15分)研學形式:現場觀察、著手參加、議論總結指導教師:班主任、研學指導員研學地址:龍亭研學目標:經過指導學生觀察龍亭的建筑特點,觀茶藝,聽琴書等活動,20研學旅游課程方案聯合學生采集有關資料,讓學生認識龍亭的由來及特點,茶文化的底蘊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屋琴書。研學過程:聽廟街小學小解說員介紹龍亭的建筑特點,班主任組織學生齊誦:宋朝詩人文彥博《題濟瀆》:導沇靈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遠朝滄海殊無礙,橫貫黃河自不渾。”濟瀆廟內導游跟進解說濟水精神。(5分鐘)2.由班主任老師介紹王屋琴書的歷史及現狀。(3分鐘)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認真觀察傾聽王屋琴書,近距離觀察琴書所需樂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3分鐘)經過現場觀光龍亭,傾聽琴書學生議論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1)龍亭古建的特點,側重柱子,頂部(2)王屋琴書作為濟源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簡單談談感想活動八、跳躍在剪刀和雙手間的藝術(約15分)研學形式:現場觀察、著手參加、議論總結指導教師:班主任、研學指導員研學地址:龍亭北側研學目標:經過觀察健康路小學現場剪紙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著手能力。經過觀察現場紡花,讓學生學習古代辦感人民的智慧,激21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發學生對古代工藝的傳承和弘揚。研學過程:1.在班主任老師組織下觀看有關“剪紙”和“紡花”版面。(3分鐘)在班主任老師和指導員的組織下,以小組為單位觀看健康路小學現場剪紙,同時在老師和健康路小學同學幫助下達成簡單的剪紙作品,經過簡單的評選,對好的剪紙作品進行簡單的獎賞(筆記本、筆),增強學生的著手能力及增進學校間學生的溝通。(7分鐘)在老師和指導員的組織下,觀察紡花技術,抽取小構成員實質操作,同學們輔助達成簡單的紡花工序,增強學生的著手能力和協作能力。(3分鐘)師生互動,議論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1)簡單談談龍亭柱子上的雕琢工藝和剪紙工藝有什么異曲同工之處。2)紡花技術作為古代辦感人民智慧的結晶,你有何感想。活動九:觀珍珠泉水之清,生愛惜文物之情(約10分)研學形式:現場傾聽、實地觀察、拍照記錄指導教師:班主任、研學指導員研學地址:珍珠泉研學目標:22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經過李維松校長解說珍珠泉,認識濟水作為四瀆之一,它的發源以及支流的散布。現場觀察珍珠泉,增強學生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聯合濟瀆廟正在進行的修葺而衍生的保護文物的意識。研學過程:老師和指導員組織學生沿珍珠泉有序排隊,認真傾聽李維松校長解說珍珠泉的有關知識。(5分鐘)在校長和老師的感化下,進行簡單的保護環境,保護文物的起誓,從小培育學生愛惜環境和文物的意識,升華此次研學的主題(3分鐘)經過傾聽李維松校長的解說以及珍珠泉的現場觀察議論以下問題:(2分鐘)(1)關于保護環境在平常的一點一滴的生活中,哪些是我們力所能及的。(2)談談你對保護古代文物的感想。活動十:龍潭寺賞鑒(預設時間14:00-15:00)研學形式:觀光閱讀、溝通商討指導教師:班主任、研學指導員研學地址:龍潭寺景區研學目標:經過讓學生到景區觀光閱讀,聽老師解說,參加互動聯合學23研學旅游課程方案生采集到的“濟水文化”有關資料,聯合實地觀察,認識濟源市發展歷史和城市精神,增進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研學過程:整隊1)班主任和研學指導員協調整理隊伍,重申安全注意事項。(注:因為學生前后抵達時間不一致估計5-10分鐘)2.聽解說(15分鐘)1)由吳洋歡老師敘述“舍利塔”建筑歷史;2)聽孔濤老師解說“濟源縣”史,認識家鄉發展歷史;3)聽優異學生講《四令堂》《陳母教子》小故事,激勵學生勤懇勤學;實地觀看(10分鐘)1)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觀察“舍利塔”建筑特點;2)徒步抵達“龍潭泉”,聽班主任老師解說,覓往日“濟水”絢爛;誦詩:最愛龍潭夜月秋,空明玉鏡乍沉浮,囂塵不覺隨心遠,清曠猶能與日謀。想想,溝通商討(20分鐘)經過觀光閱讀龍潭寺景區,溝通商討,解決產生的研學識號。(1)“龍潭寺”“舍利塔”名字是如何得來的?答:“_________________”(2)想想、算一算“龍潭寺”距今有多少年?答:“_________________”24研學旅游課程方案3)濟源市城市名字的由來,建市歷史及榮譽稱呼有哪些?答:“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物流服務合同協議書樣本
- 2025排水系統修復工程合同
- 2025簽訂汽車租賃合同的注意事項
- 2025汽車維修服務合同模板
- 2025年度資產轉讓合同樣本
- 2025簡易裝修房屋租賃合同
- 2024年膨化硝銨炸藥項目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商業大廈辦公室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塑膠制品購銷合同書樣本
- 2025物業營銷中心裝修合同
- 【教學評一體化】第五單元 觀世間萬物悟人生哲思【大單元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新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師備課
- 廣西中藥深加工項目投資計劃書
- 私家偵探合同協議
- 飼料企業職業健康培訓大綱
- 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力課件-高二下學期物理人教版選擇性2
- 文職考試題庫試卷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電氣火災監控模塊競爭戰略規劃與需求預測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的醫學影像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養老護理員養老機構管理考試試卷
- 【報批稿】XX市三萬畝鹽堿地改良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鍋爐施工安全文明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