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2023-2024學年五年級語文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第I卷(考試時間:120分鐘)一、書寫1、我會寫漂亮的字
xūntáo
hángzhōu
jūshù
yǒushìwúkǒng
àimù
ēnhuìxiányìqǐdí
xīnkuàngshényí
gūliang
sǔnshī
diàntáng
xiāohuǐ
guībǎo
huījìn
línglóngtītòu
bǎolǎn
duànliànhǎijiāngshuōhuǎngjiānzhàtānlán
二、選擇題2、下列詞語中多音字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更正
更加
更改B.時間
間隔
間隙C.差別
差異
差錯D.試卷
卷起
花卷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在閱讀文學名著的過程中,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B.在兩條腿的動物里面,鴕鳥應該算是奔跑的世界冠軍。C.一個人是否擁有健康的體魄,關鍵在于持之以恒地參加體育鍛煉。D.即使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4、下列詞語中,讀音和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徘徊(huái)
躊躇(zhù)
鍛煉
神機妙算B.鄭重(zhèng)
污穢(huì)
慈詳
眼疾手快C.威嚇(xià)
監生(jiàn)
喉嚨
養尊處優D.血泊(pō)
嘩笑(huá)
螞蚱
摩拳擦掌5、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能把它吃光,這里雙引號的作用是(
)A.表示特定稱謂B.表示特殊含義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突出強調6、下列句子中加點部分不能用括號中的成語替換的一項是(
)A.老師總是教育我們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做個知道感恩的人。(飲水思源)B.老支書打開天窗說亮話,把村民們的不滿都說了出來。(直言不諱)C.前進路上總會有挫折,像這樣前怕狼后怕虎,我們必然一事無成。(心驚膽戰)D.面對機智的阿凡提,怎么也討不到便宜的巴依老爺鼻子都氣歪啦。(氣急敗壞)7、下列對描寫方法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母親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呀!”(神態描寫)B.他扎緊褲腳,穿一雙深筒釘鞋,將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動作描寫)C.我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心理描寫)D.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語言描寫)8、下列句子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在我國南方重酸雨區,已發現一些森林衰亡現象。
②酸雨沉降會導致大片森林枯亡,樹木受酸雨侵襲以后,葉子脫落,抗病蟲害能力下降,然后枯死。
③酸雨還會毀壞農作物,使之減產。
④我國受酸雨危害的農田有4000多萬畝,每年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
⑤例如:重慶南山1800公頃馬尾松林死亡率達46%;四川峨眉山金頂冷杉死亡率達40%。A.②①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③④②①⑤D.②③①⑤④三、填空題9、根據積累填空。
(1)黃沙百戰穿金甲,_______。《從軍行》
(2)_______,才了蠶桑又插田。《鄉村四月》
(3)人有恥,__________。《朱子語類》
(4)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__________。”《楊氏之子》10、把下面詞語補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手()腳亂
胸有成()
半信半()
一針見()
情不自()
養()處優
(1)上面畫“______”詞語的近義詞是(
),請用這個詞語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閱讀11、課內閱讀。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____,作者_______。
2.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將來贊美少年中國。
3.“少年中國”指_______;“中國少年”指_______。
4.“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有什么聯系?請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現代文閱讀12、閱讀日落即景①下午時分,太陽懸在天空的西邊。日落即景,此時如果你注意去看,就能看到太陽與天空最美的一面。②太陽慢慢接近地平線了,它射出耀眼的金光,將西邊的天空映得一片金黃。地面上的建筑、田里的作物、農家的牲口,還有人們的臉都被映成金色的了。天地間的萬物,都像太陽一般,閃著金色的光芒,柔柔的、暖暖的。③太陽繼續下沉,西邊的地平線便一點一點泛紅了。這時的太陽如同一位畫家,在天空這張巨大的畫卷上描繪著一幅生動的畫。燦爛的霞光就是這幅畫的底色,從地平線向上數,先是一層淡淡的紅暈,向上就是閃亮的金黃色,再向上,金色漸漸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天空原本的淺藍。可這位畫家覺得還不夠,于是又拿起畫筆,在這畫卷中點綴了一個個生動的形象——彩云。在這無邊無際的畫布中,先是跑來一只小羊,在云朵鋪成的草地上盡情地吃草。突然,又不知從哪兒來了一只老虎,悄悄地靠近小羊,眼看著就要碰到小羊了,可一下子又變模糊了……你看,這美麗的天空,不就是大自然賜給人們的一幅最美的畫卷嗎?④隨著太陽漸漸沉入地平線,這塊畫布的底色也慢慢暗了下去。畫家停止了作畫。我眼中的美麗畫卷一點點消失,一點點被夜幕吞噬。不忍心讓這份美麗逝去,于是我用手中的筆將這美麗定格于此。1.請從文章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刺眼——(
)
吞沒——(
)
2.用文中的語句,將日落變化的全過程補充完整。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______的修辭手法,將“_____”比作“_______”。
4.文章有多處描寫了景物的靜態和動態,請找出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例子各一處,抄寫下來,并說說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④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六、仿寫句子13、句子展示臺。
1.縮寫句子,力求最簡。
和煦的陽光靜靜地照耀著那片讓我們覺得格外涼爽愜意的樹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加點的關聯詞語寫一句話。
我猜:拉薩的天空之所以這么湛藍,就是因為有這座獨特的圣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當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南樓的第五十六層上時,恐怖分子的飛機撞向世貿大樓。
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年級數學上冊 四 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綜合與實踐 運動與身體變化教學設計 蘇教版
- 小學信息技術上冊 第27課 編輯聲音教學設計 蘇科版
- 施工腳手架培訓
- 小學人教版1 位置與方向(一)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5年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專題01 既有深度又名言素材讓考場作文更具思辨性
-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
- 紅色教育與國防安全教育
- 2024年中考數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21 圖形的旋轉(36題)(學生版)
- 客戶服務崗位勞動合同范本
- 銷售人員培訓課程大綱
- 形勢與政策(貴州財經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城市垃圾填埋處理監理投標文件技術標
- 主提升機司機培訓課件
- 數獨比賽六宮練習題道練習
- 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
-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培訓
- 3號鋼筋加工場桁吊安裝方案
- 部編版(統編)六年級語文下冊文學常識及文化常識(共4頁)
- 世界500強企業企業文化(企業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集錦
- 《QCC對策擬定》ppt課件
- 《管子·弟子職》全文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