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94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_第1頁
專題94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_第2頁
專題94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_第3頁
專題94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_第4頁
專題94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情解讀】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應用(II)。2?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及應用(II)。【重點知識梳理】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1.能量流動的過程(1)概念理解.[源頭:太陽能輸入一1[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途徑:食物鏈和食物網、形式: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太陽能一有機物中的化學能一熱能J形式:最終以熱能形式散失[過程:自身呼吸作用(2)流動過程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能量散失的途徑是呼吸作用(代謝過程)。流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是太陽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熱能。上述過程中,能量流動不能(填“能”或“不能”)逆轉,原因是食物鏈中各營養級的順序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是一定的;能量流動不能(填“能”或“不能”)循環,原因是最終散失的熱能不能再被利用。(3)如圖表示能量在兩個營養級之間的流動過程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I攝入圜H迥他丄I用于生長發蘆和蘇卜1下_營題” [遺體、殘骸I糞石屋I |分解2利用2.能量流動的特點及意義能量傳遞效率是指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同化量的比值。相鄰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若將單位時間內各個營養級所得到的能量數值由低到高可繪成能量金字塔。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研究意義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1.物質循環概念: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間不斷循環的過程。特點:全球性、反復利用、循環流動。與能量流動的關系:二者同時進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意義: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使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統的整體。2.碳循環分解作用燃燒大氣中CO2庫糞便:遺體分解作用燃燒大氣中CO2庫糞便:遺體分解者化石燃料碳在無機環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鹽。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機物。循環過程:碳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是通過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實現的;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則是通過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現的。3.溫室效應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大氣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影響:導致氣溫升高,加快極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進而對人類和其他許多生物的生存構成威脅。【高頻考點突破】考點一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分析

例1.某生態系統中有A、B、C、D四種生物,構成食物鏈AfB—C,D為分解者,如圖是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入B處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B.參與丁過程的都是異養型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等圖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A.B.參與丁過程的都是異養型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等當生態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時,B的種群數量一般處于K/2圖中D的能量不全部來自B生物答案C解析當生態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時,B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的最犬值,一般處于疋值,C錯誤,B攝入量為其同化量和糞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丁過程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主要是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都是異養型生物,。的能量可來自于B的糞便,而此部分屬于上一營養級A的能量。【變式探究】如圖表示某一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其I、II、III、W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E]、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I和W是實現物質循環的關鍵生態成分該圖所示的食物網只有1條食物鏈:IfllflllfWE]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過光合作用所攝入的能量能量可在食物鏈中循環利用答案C解析團中I代表生產者,則匕表示的能量主要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攝入的能量oIKIII和IV都代表消費者,實現物質循環的關鍵生態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每一營養圾的生物種類可能有很多,該圖所示的倉物網可能由很多條食物鏈組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不能循環利用。考點二能量流動的相關計算例2.某同學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流動圖解(其中W]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7070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A1+B1+C1+A2+B2+C2+D2)由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1/W1流入初級消費者體內的能量可表示為(A2+B2+C2)圖解表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答案C解析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總+月]+。+門山咼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土表示未被利用,0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吐+及+G+D"是流入下一營養圾的能量,走正確;由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圾的能量傳遞效率為門]仙+場+G+D】)=D]說,E正確;流入初級消費者的能量為卩=化+昂+Q+D)C錯誤;圖解表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單向流動表示沿著食物鏈向高營養級傳遞,而不能倒過來流動,逐級遞制表示前一營養級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応%?如%能夠傳給下一營養級生物,D正確。【變式探究】如圖是某人工魚塘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中部分環節涉及的能量值[單位為103kJ/(m2.y)]。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列說法錯誤的是( )圖中A代表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5.625%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是9.6x104kJ/(m2?y)捕食關系一般不可逆轉,所以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答案C解析每一營養圾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營養級、被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三個途徑。因此,團中A代表的是各種生物的呼吸作用,A正確。肉食性動物從植食性動物獲得的且同化的能量=31+2.1+0.25+0.05-5=2.5x10^ 植食性動物的同化量=2.5+斗+9+2=?山申誡妙傳遞效率=251孫10(]%=1錄衛空S月正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有兩個,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機物輸入,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9?孫1序際?如貿丫)+流入植倉性動物的能量,C錯誤。食物鏈是以食物關系形成的聯系,捕食關系的單向性決定了能量流動的單向性,D正確。考點三、碳循環的過程及特點分析例3?右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其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在碳循環過程中,同時伴隨著能量流動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圖中E生物數量大量減少,推測短期內與之相鄰的兩個營養級生物數量發生的變化是D增多,F減少該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包括圖中的D、E、F、B在A—C過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循環,在F—B過程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流動答案C解析分析團形、L臥臥E.F均有箭頭指向?則心是無機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民扎燈之間対法向苗頭,A為生產者。乩D、E、F均有箭頭指問町貝」月為分解者「D、E、F為消費者。圖示中包含的倉物璉為At—E-巧故E誠少,矩時間內D增軌F減少。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C6的形式循環,在生物群落內部杲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變式探究】如圖是我國北方處于平衡狀態的某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箭頭表示碳的傳遞方向,字母表示碳傳遞途徑。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碳從植物體流入動物體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機物a途徑是通過光合作用實現的,b、d、g途徑是通過細胞呼吸實現的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如果圖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傳遞的數量,植物正常生長,則夏季a、b、c、e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a=b+c+e答案D解析a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g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e、f代表動植物的殘枝敗葉、遺體和糞便被分解者利用。夏季植物正常生長,a>b+c+e,D錯誤。【方法技巧】對物質循環過程相關圖解的識別碳循環過程示意圖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分解者將上圖換成字母,如下面三種變式圖。據圖判斷A、B、C、D各代表哪種成分。①圖1——先根據雙向箭頭判斷:A和B應為生產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能寫,無機環境”,也不能寫“生物類別”。再根據A-C判斷:C為消費者,剩下的D為分解者。圖2——根據A與C之間的雙向箭頭判斷:A是生產者,C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根據A、B、D的箭頭都流向E,可進一步判斷:B是初級消費者,D是次級消費者,E是分解者。圖3——根據A與E之間的雙向箭頭判斷:A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E為生產者。然后觀察剩余的幾個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頭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則為消費者。整個圖解中,食物鏈是EfFfD—B。考點四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關系分析例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是流經該系統的總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載體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與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碳基本相等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的大小是由這兩個營養級的同化量決定的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固定的衣陽能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是能量流動的載1■本,能量流動是物質循環的動力: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與該系統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釋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敷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乂100%。【變式探究】分析以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簡圖,不能得到的結論是()A.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A.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能量①②③④的總和便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答案C解析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指生產者總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總和小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歸納提升】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之間的關系項目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以碳循環為例)形式以有機物為載體以化學兀素形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全球性、循環性范圍生態系統各營養級生物圈(全球性)圖示?一Mt 阿 ?■ M曠 - !■*? 丁、考點五、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的應用實例分析農作物食物例5.如圖是一個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關于該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農作物食物沼渣、秸稈沼液沼氣池一\沼氣微生物也能利用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沼氣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該生態系統的分解者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量能夠循環利用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該系統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是分解者;能量流動只能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不能循環利用;該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盡可能多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變式探究】如圖是某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下列關于該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太陽能子實太陽能子實微生物利用的是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該系統中能量的傳遞效率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可以促進物質循環再利用食用菌、產甲烷桿菌及蚯蚓是該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答案B解析流經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衣陽能總量,因此徽生物利用的是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沼渣、沼液還田可以促進物質循環利用;營腐生生活的食用菌、產甲烷桿菌及蚯蚓都是該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真題感悟】(2015?海南卷.25)關于草原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能量流動包括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來自各營養級生物所儲存的能量生態系統維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營養級【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包括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A正確,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來自各營養圾生物所儲存的能量,廿正確;能量流動逐漸遞減,生態系統維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匚正確;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營養圾及分解者,D錯誤。(2015?福建卷.4)下圖為某人工魚塘食物網及其能量傳遞示意圖(圖中數字為能量數值,單位是J.m-2.a-i)。列敘述正確的是( )該食物網中最高營養級為第六營養級該食物網中第一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5%太陽魚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為1357J.m-2.a-1該食物網中的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答案】B【解析】圖中最長食物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幽蚊幼蟲戶衣陽魚?餉魚,所以最高營養級為第五營養級;止錯誤。該食物網第一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敷率為兩者同化量的比值,即(4200+3780)731920=25%^B正確。太陽魚的同化能量除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部分外,其他用于生長發育蜜殖,本題只有衣陽魚和下一個營養級餉魚的同化量,無法計算出衣陽魚呼吸作用消耗量;C錯誤。生態系統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共同組成,食物網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少了業要成分分解者;D錯誤。(2015?四川卷.4)在適宜溫度和大氣CO2濃度條件下,測得某森林中林冠層四種主要喬木的幼苗葉片的生理指標(見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it補佑點()1403722死艙和點14251255976924(光i能點:光合理率尋于呼唳速爭時的無怪;細缽點:達到嚴丸光合心所密的旌小走強)光強大于140pmol?m-2?s-1,馬尾松幼苗葉肉細胞中產生的02全部進入線粒體光強小于1255pmol?m-2?s-1,影響苦儲幼苗光合速率的環境因素是C0?濃度森林中生產者積累有機物的能量總和,即為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在群落演替過程中,隨著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岡的種群密度將會增加【答案】D【解析】140hXmol?m'2?刖為日尾松植株的光補償點,當光強大于140hXmol?十?「時,馬尾松的光合速率犬于呼吸速率,因此日尾松幼苗葉肉細胞中產生的①除進入線粒體外,還擴散至細胞外部,止錯誤。光強小于1255kimol?十?結合題干信息可知影響苦棉幼苗光合速率的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B錯誤。森林中生產者制造有機物的能量總和是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C錯誤。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岡的光補償點較低,因而更適應弱光環境,因此在群落演替過程中隨著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岡的種群密度將會增加;D正確。(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約1m2的石頭。有人于石頭不同距離處,調查了蜥蝎個體數、蝗蟲種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結果見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隨著蝗蟲種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蜥蝎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被天敵捕食的風險就越大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草地上放置適量石頭,有利于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答案】A【解析】隨著蝗蟲種群密度的増犬,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減少,兩者之間的競爭將會減弱,止錯誤。蜥蝎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其個1■本平均數越少,種內互助越弱,被天敵捕食的風險就越犬;目正確。距石頭的遠近可改變群落中蜥蝎個彳本數、蝗蟲種群密度和植物的生物量,因而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C正確。草地上放墨適量石頭,可有效降低蝗蟲的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井;D正確。(2015?課標II卷.31)(8分)某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50km2,假設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為甲種植物一乙種動物一丙種動物,乙種動物種群的K值為1000頭。回答下列問題(1) 某次調查發現該生態系統中乙種動物種群數量為550頭,則該生態系統中乙種動物的種群密度為 ;當乙種動物的種群密度為 時,其種群增長速度最快。(2) 若丙種動物的數量增加,則一段時間后,甲種植物數量也增加,其原因 。(3)在甲種植物一乙種動物一丙種動物這一食物鏈中,乙種動物同化的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種動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頭/km2(2分)2頭/km2(2分)(2)乙種動物以甲種動物為食,丙種動物數量增加導致乙種動物數量減少,從而導致甲種植物數量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3)大于(1分)【解析1(1)血0頭/250km;=2.2頭曲,種群數SS'JK/2時,増長速度最快,即:(1000頭⑵/250km;=2頭/km;;由甲種植物?乙種動物?丙種動物分析可知,當丙種動物增夢時,捕倉的乙種動物増夢,導致乙種動物數量下降,乙種動物數量下降,捕食的甲種植物減少,導致甲種植物數量增夢。依據能量傳遞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可推知乙種動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種動物同化的能量。(2014.江蘇,10)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富營養化水體出現藍藻水華的現象,可以說明能量流動的特點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初始來源只有太陽能食物鏈各營養級中10%?20%的能量會被分解者利用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答案D解析先項,富營養化水體出現藍藩水華現象,是由于N、P等植物生長所需的礦質元素過多,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璉進行的能量流動。B項,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初始來源也可能是化學能,如硝化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C項,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每個營養級約有的能量流向下一營養級,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D項,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進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2014.新課標II,31)某陸地生態系統中,除分解者外,僅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調查得知,該生態系統有4個營養級,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且每個種群只處于一個營養級。一年內輸入各種群的能量數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數值的單位相同。種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問題:請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甲和乙的種間關系是 ;種群丁是該生態系統生物組分中的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還具有信息傳遞等功能。碳對生物和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碳在 和 之間的循環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戊〈"二甲一丁答案(1) 一" (2)捕食消費者(3)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生物群落無機環境解析(1)根據生態系統中相鄰兩營養級間能量的傳遞效率為10%?20%和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理論進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處于第一營養級,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較多且相差很小,都處于第二營養級,甲含有的能量較少,外于第三營養級,丁含有的能量最少,處于第四營養級。由此可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為:住)根據倉物網可以看出:甲和乙的種間關系是捕食,戊是生產者,甲、乙、丙和丁都為消費者。卩)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等。碳循環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的,而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的循環主要以.C6的形式進行。(2014.天津卷)圖a、b分別為農村和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物量(生命物質總量)金字塔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兩個生態系統均可通過信息傳遞調節種間關系兩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均由3個營養級組成城市生態系統不具有自我調節能力,抵抗力穩定性低流經兩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解析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任一生態系統均可通過信息傳遞調節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為正確;團為農村和城市生態系貌的生物量金字塔,不能反映其營養結構組成,且兩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不是均由3個營養級組成的小錯誤」任何生態系統都具有自我調節能切但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城市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簡單「抵抗力穩定性低,匚錯誤,流經城市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來自植物固定的衣陽能和人為輸入,D錯誤<■答案A(2014.山東理綜,27)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1) 根據圖甲分析,要獲得最大持續捕撈量,捕撈后大黃魚種群數量應處于 點。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大黃魚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更易于被捕食,則種群密度的估計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2) 海洋魚類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這體現了生物群落的 結構。新建碼頭的樁柱表面很快被細菌附著TOC\o"1-5"\h\z隨后依次出現硅藻、藤壺、牡蠣等,該過程稱為 。(3) 圖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動簡圖,A、B、C、D表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圖中 和 傾字母)在碳循環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能量在第一營養級和第二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為 。(4) 海洋會受到石油、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過海洋生態系統的 ,海洋生態系統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解析U)種群中有益動物的幵發和利用,為了能獲得最犬持續捕撈量,應在種群數量犬于疋總時進行捕獲,并使捕獲后種群的數量保持在疋2點,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即種群數量處于b點;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時,根據公式:個體總數」容初次捕茯個體數站=重捕個體總數丹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恥可推出種群個體數丄匕」於應叫由于標記個體更易于被捕食,所以分數中分子不變,分母腹小,分數值増犬,即種群數量偏高;住)群落中各種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叫群落的垂直結構;新建碼頭的樁柱表面很快被細菌附著,隨后依次出現硅藩、藤壺、牡蠣等,是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卩)從團中能量流動來看,固定衣陽能的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能量流動的起點,整個生物部分最終都流向d說明B是分解者,GD是消費者,連接生物部分與非生物的主要生物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在倉物鏈AtD—C中,傳遞效率為:(1-5xW?/7.5xl(^)xlOO%=2<]%o{斗)生態系統之所以能抵抗干擾保持原狀,取決于自我調節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凈化能力,但其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超過該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凈化能力,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答案(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兩空可顛倒)20%(4)自我調節能力(或自凈能力)【押題專練】在某草原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中,假設羊攝入體內的能量為n,羊糞便中的能量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為48%n,貝% )羊同化的能量為64%n貯存在羊體內的能量為52%n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為16%n由羊流向下一營養級的能量為64%n解析生態系統某營養繩生物攝人的能量=同化的總能量十沒有吸收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該動物糞便、脅物務渣等中的能量)j生物同化的能量二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營養級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o答案A在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時經常涉及“輸入量(輸入到某一營養級的能量)”、“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等說法,貝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某一營養級生物的攝入量即同化量某一營養級生物的糞便量是該營養級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輸入到某一營養級的能量即該營養級生物的同化量

相鄰兩營養級生物中較高營養級與較低營養級生物的攝入量之比表示能量傳遞效率解析輸入量即同化量,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因此,A項錯誤,C項正確;某一營養級生物的糞便量實際上是上一營養圾生物同化量的一部井,E項錯誤。答案C3.如圖表示某水生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食肉動物O200/(14-m-2-a-1)食草動物 2491/(kJ?m-2?a*1)浮游植物36629/(kJ?m-2?a")此水生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不足10%該生態系統的全部食肉動物構成一個種群該生態系統的浮游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構成群落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彼此獨立解析能量金字塔中浮游植物是第一營養級,食草動物是第二營養級,食肉動物是第三營養級。按金字塔標的數值計算,錨以及縉都小于W%o該生態系統的全部食肉動物構成第三營養級,但不一定是一個種群,因為其中可能包含不同的物種。該生態系統的浮游植物、貪草動物、食肉動物不足以■構成群落,因為缺少分解者。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同時進行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答案A4.如圖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被植食動物利用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光用的物物作累機植合積有⑤不可利用⑥未被攝入⑦未同化量光用的物物作累機植合積有⑤不可利用⑥未被攝入⑦未同化量躺物呼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植食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④用于植食動物生長、發育和繁殖⑤⑥⑦⑧之和為植物有機物積累量解析示意團中①表示被植食動物利用的能量,②表示植食動物攝入的部分,③表示被植食動物同化到體內的部分,④表示植食動物體內積累的部分,⑤⑥表示植物殘枝敗葉,未被利用的部分,⑦表示隨植食動物糞便排出體外的部分,⑧表示植食動物呼吸消耗的部分,④⑤⑥⑦⑧之和為植物有機物積累量。答案C221如圖食物網中,假如貓頭鷹的食物有2來自兔,5來自鼠,5來自蛇,那么,貓頭鷹若要增加20g體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為( )

A.80gB.900gC.800gD.600g解析依團中食物關系分析,在食物鏈中,貓頭鷹均屬于第三營養級,可把此食物鏈簡杭勒-繼I—瀟頭武解析依團中食物關系分析,在食物鏈中,貓頭鷹均屬于第三營養級,可把此食物鏈簡化為一條,即植物T鼠(兔)貓頭)K,最少消耗植物20曠斗卻%£0%=和0滬另一食物鏈:植物T鼠T1'S .…. 1蛇一丄貓頭鷹^中,貓頭鷹屬于第四營養圾,最少消耗植物卻曠卜劉%一如%£0%=5血刃所法最少需要消耗植物叫。答案B6.下表是某生態系統營養和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結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戊為分解者(單位:102kJ.m-2.a-1)。對該生態系統營養關系敘述正確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體內貯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2.8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丁為肉食性動物甲隨丙的增加而增加乙是能量流動的起點戊是丁的前一營養級解析根據能量流動逐圾遞減的特點,可知表中各營養圾形成的食物璉為乙-丁-甲T丙。乙是生產者,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的衣陽能幵始的,C正確;丁是植倉性動物,A錯誤;甲隨丙的増加而減少,E錯誤;戊是分解者,不參與構成貪物謹,D錯誤。答案C7.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使用糞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實現了對能量的多級利用物質是能量的載體,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利用的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食物鏈中初級消費者數量越多,次級消費者能夠獲得的能量就越少解析植物只能利用太陽能,不能利用有機物中能量,A不正確;能量不能循環利用,B不正確;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循環的,C正確;次級消費者獲得能量的多少與初級消費者的數量無直接關系,D不正確。答案C8.低碳生活方式已逐步被全社會所認同。根據如圖所示碳循環的部分過程進行的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生物群洛內部進行碳循環的物質形式是有機物參與過程②和過程③的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可以通過增強過程③減少大氣中co2的含量開發太陽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減少人類對過程①的依賴解析參與過程②的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但參與過程③的生物只有生產者。答案B9.如圖是生物圈中碳循環示意圖,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生物圈通過碳循環實現碳元素的自給自足A是消費者,C是生產者,各成分間以CO2的形式傳遞碳元素對E過度開發利用會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碳循環過程需要能量驅動,同時又是能量的載體解析圖中A為消費者,B為分解者,C為生產者,D為大氣中的CO2庫;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以CO2的形式傳遞,在生物群落之間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答案B10.下表表示某生態系統一年內CO2消耗量與釋放量的情況,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甲(生產者消耗CO2量)乙(分解者CO2釋放量)丙(生產者CO2釋放量)丁(消費者CO2釋放量)CO2相對值100213011.5甲可以表示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乙釋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該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可能正在上升表格體現了無機環境和群落之間的碳循環解析甲表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5量,即產生的有機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乙、丙、丁都通過呼吸作用釋放eg表中C5消耗量大于CO]釋放量,說明該生態系統一年中有機物積累量増扣,生物種類或數量増多,抵抗力穩定性可能正在上升,無機環境中的CO:通過甲進入群落,乙、丙、丁通過呼吸作用將C6釋放到無機環境,因此該表格可以表示無機環境和群落之間的碳循環。答案B11.下圖為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態系統中的三種成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X和Y代表的生物可分別為乳酸菌和酵母菌B.含碳有機物由甲圖的a和b分解為CO2C?大氣中的CO2在甲圖的c、d處合成有機物D.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都能循環利用解析如團所示,X、Y分別代表綠色植物和腐生細菌,A錯誤;含碳有機物分解為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即日和hE正確;植物細胞中將C5和H」O合成有機物的場所是葉綠體,而對CS的利用是在葉綠1■本基質,即GC錯誤,生態系統物質可循環利用,但能量流動是單向的,D錯誤。答案B12.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流向示意圖(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Y大氣中的CO2亍xVlYy2Y3A1生產者A2初級ifY費者A3次級消費者太陽能」Z1Z1Z3zX]過程的完成必須依賴一種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X]過程吸收的CO2總量與Y]、丫2、丫3……及Z過程釋放的CO2總量相等當該生態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時,X3過程的能量值約為X]過程能量值的1%Z]、Z2、Z3……過程提供的有機物中的碳將全部轉變為Z過程釋放的CO2中的碳解析團示X】表示光合作用固定C<\的過程,參與的生物可能是綠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藍藩等,X:、X:等表示動物攝食有機物的過程,Y].丫】等表示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釋放CS的過程,Z表示井解者的分解作用。一般情況下,生產者固定的C6大于Y和H過程釋放的C5總量,因為還有一部分有機物未被利用。乩%ZS……過程提供的有機物中的碳還有一部分轉化到分解者自身的有機物中。當生態系統達到動態平衡時,X3=X1x10%k10%o答案C13.生態系統具有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基本功能。(1)碳元素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的循環主要依賴于 (填生理過程)。(2)生命系統中信息傳遞普遍存在。在神經細胞間傳遞的信息分子是 。在群落水平和生態系統水平上信息傳遞的作用依次為 和 。(3)下表為某草原生態系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生存受到威脅的各種原因及比例調查結果。原因哺乳動物鳥類偷獵31%20%喪失棲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①在該系統中存在如右上圖所示的食物網,如將C的食物比例由A:B=1:1調整為1:2,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系統能承載C的數量約是原來的 倍(精確到百分位)。最高營養級的能量去向與其他營養級的區別是 。口哺乳動物口鳥類②該生態系統哺乳動物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是 。請根據表中數據繪制柱形圖,橫坐標表示各受威脅的主要原因,縱坐標表示數值。解析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態碳輕變為有機態碳進入生物群落,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態碳轉變為無機態碳返回自然界,故碳元素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的循環主要依賴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衛)在神經細胞間傳遞的信息分子是神經遞質。(3)由于兩種情況下,生產者的數量是一定的,所以■該生態系統能承載C的數量約是原來的倍數為:黑T嘆+嚴如涇1嘆司了%營養圾中能量的去路通常有:通過呼^10%+^10%-10%;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營養級、未被利用,最高營養級的能量去路中不包含流入下一營養級。由表中數據可知,偷獵占31%,喪失棲息地占32%,這兩者是該生態系統中哺乳動物受到咸脅的主要原因。答案(1)細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填寫有氧呼吸或無氧呼吸或發酵不算對)和光合作用(2)神經遞質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3)①0.79不流向下一營養級②偷獵和喪失棲息地如下圖所示:14.如圖甲為某湖泊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簡圖,其中I、II、III、W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my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圖乙為能量流經該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的變化示意圖,其中a?g表示能量的多少。請據圖回答問題。圖甲 圖乙(1) 圖甲中,mj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別為 、 。位于營養級W的生物個體數量一般遠遠少于營養級III,主要原因是 。(2) 圖乙中,若A表示圖甲中營養級II所攝入的全部能量,則B表示 ,C表示 。若圖甲中營養級I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y,營養級I、II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 (用圖中所給字母的表達式表示)。(3) 由圖乙可以總結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主要特點 解析U)團中U表示植物利用的衣陽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