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糖類化合物_第1頁
第二十一章糖類化合物_第2頁
第二十一章糖類化合物_第3頁
第二十一章糖類化合物_第4頁
第二十一章糖類化合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選)第二十一章糖類化合物當前1頁,總共115頁?!?1-1單糖一、單糖的開鏈式結構和構型二、單糖的環狀結構三、物理性質四、化學性質五、重要的單糖及衍生物六、糖苷內容提要當前2頁,總共115頁?!?2-2低聚糖一、還原性低聚糖二、非還原性低聚糖§21-3多糖一、淀粉二、纖維素三、半纖維素四、其它多糖內容提要當前3頁,總共115頁。第二十一章糖類化合物Saccharide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類有機化合物,由綠色植物經光合作用合成。糖不僅為生物有機體提供建筑材料(如纖維素)和能量來源,而且還是高密度的信息載體,起到了重要的細胞識別功能。糖和蛋白質、核酸、類脂一起,被稱為涉及生命活動本質的重要生物分子,是維持生命機器正常運轉的最根本的物質基礎。當前4頁,總共115頁。與其它三類生物分子相比,糖分子結構上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固然增加了糖化學研究的難度,但單位質量的糖遠比核酸和蛋白質所攜帶的信息多。如果說單糖是生物學專一性詞匯中的字母,由糖分子的變化、連接方式以及是否含有支鏈結構可以拼寫出意思不同的生物學語言。

糖類屬于多羥基醛、多羥基酮以及它們的縮合物。當前5頁,總共115頁。最初發現的這一類化合物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分子中H∶O=2∶1,且可用通式Cn(H2O)m表示,所以將這一類化合物稱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例如:葡萄糖分子式為C6H12O6

。但后來發現有些化合物具有上述這些化合物的性質,但其分子式并不符合此通式,例如:鼠李糖,C6H12O5;某些符合此通式的化合物,如乳酸,C3H6O3,卻屬于羥基酸,在性質上與這類化合物沒有共同之處。所以,改稱作糖類化合物更為恰當。根據糖類能否水解和水解后生成物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三大類。當前6頁,總共115頁。糖類單糖(Monosaccharides)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多糖(Polysaccharides)§21-1

單糖按官能團分類醛糖酮糖按碳原子個數分類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當前7頁,總共115頁。最簡單的單糖是:甘油醛甘油酮當前8頁,總共115頁。L(-)-甘油醛D(+)-甘油醛

一、單糖的構型

(D/L標記法,p438)當前9頁,總共115頁。醛糖

C*個數旋光異構體個數丙醛糖12

丁醛糖24

戊醛糖38

己醛糖416

酮糖

丁酮糖12

戊酮糖24

己酮糖38當前10頁,總共115頁。單糖D-系列和L-系列旋光異構體數目當前11頁,總共115頁。D(+)-甘油醛當前12頁,總共115頁。D(-)-赤蘚糖D(+)-蘇阿糖①水解,②成內酯,③還原當前13頁,總共115頁。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派生出D-系列中的4個戊醛糖和8個己醛糖。

L-系列中的2個丁醛糖、4個戊醛糖和8個己醛糖,也可按上述方法從L-甘油醛派生出來。同樣,D-系列和L-系列的酮糖可由D-甘油醛和L-甘油醛生成的赤蘚酮糖派生。當前14頁,總共115頁。D-赤蘚酮糖

L-赤蘚酮糖當前15頁,總共115頁。D-

L-

以下兩個符號分別代表D-甘油醛和L-甘油醛。以D-系列醛糖為例,說明單糖的構型(p442):當前16頁,總共115頁。D(+)-甘油醛D(-)-赤蘚糖D(-)-蘇阿糖當前17頁,總共115頁。D(-)-赤蘚糖D(-)-核糖D(-)-阿拉伯糖當前18頁,總共115頁。D(-)-核糖D(-)-阿拉伯糖D(+)-阿洛糖D(+)-阿卓糖D(+)-葡萄糖D(+)-甘露糖當前19頁,總共115頁。D(-)-蘇阿糖D(+)-木糖D(-)-萊蘇糖當前20頁,總共115頁。D(+)-木糖D(-)-萊蘇糖D(-)-古羅糖D(-)-艾杜糖D(+)-半乳糖D(+)-塔羅糖當前21頁,總共115頁。

①決定單糖構型的羥基

與羰基相距最遠的C*上所連的—OH。

②異構體之間的關系

D-系列的2個丁醛糖、4個戊醛糖、8個己醛糖各自互為非對映異構體,它們的對映體均屬于L-系列,是由L(-)-甘油醛派生出來的。例如:當前22頁,總共115頁。D(+)-甘油醛D(-)-赤蘚糖D(-)-蘇阿糖L(+)-蘇阿糖L(+)-赤蘚糖L(-)-甘油醛一對對映體一對對映體當前23頁,總共115頁。絕大多數的丙糖和丁糖都是合成的化合物,自然界存在很少。天然的戊醛糖有:L(+)-

阿拉伯糖(存在于阿拉伯膠及櫻桃樹膠內),D(+)-木糖(存在于木膠及半纖維素中),D(-)-阿拉伯糖(存在于某些配糖體內),D(-)-核糖(存在于核酸內)。而戊酮糖則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當前24頁,總共115頁。己醛糖的16個異構體都是已知的,但只有D(+)-葡萄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是天然的己醛糖。這16個異構體中有12個構型是化學家Fischer及學生確定的。1885年,Fischer首先從葡萄糖著手,耗時3年,確定了葡萄糖的構型,并于1902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當前25頁,總共115頁。或D-(+)葡萄糖的Fischer投影式當前26頁,總共115頁?;?/p>

D-(-)果糖的Fischer投影式當前27頁,總共115頁。

二、單糖的環狀結構

1.Fischer投影式深入一步探討單糖的性質時,發現有些實驗現象無法用單糖的鏈狀結構加以解釋:

(1)D(+)-葡萄糖+飽和NaHSO3

→×

+品紅試劑→×

(2)葡萄糖在無水氯化氫的催化下,只能與一分子甲醇反應,生成含一個甲基的化合物。

當前28頁,總共115頁。

(3)變旋現象從乙醇水溶液在常溫下結晶→葡萄糖(m.p.=146℃)→溶于水,[α]從+112.2°→+52.7°在較高溫度下從吡啶中結晶→葡萄糖(m.p.=150℃)→溶于水,[α]從+18.7°→+52.7°

這種旋光度不斷改變最后達到平衡值的現象在糖化學上稱為變旋現象(Mutarotation)。當前29頁,總共115頁。由于許多化學家的研究結果,于1895年得到了D(+)-葡萄糖氧環結構的描述,后經Haworth(英國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用化學方法證實六元氧環是普遍存在的D(+)-葡萄糖環狀結構。此結構現已被x-射線衍射法所證實。13當前30頁,總共115頁。平衡混合物[α]=+52.7°-m.p.=150℃[α]=+18.7°63%0.1%-m.p.=146℃[α]=+112.2°37%OO當前31頁,總共115頁。實驗現象的解釋:

(1)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HC1=O)與C5上的醇羥基加成,生成穩定的六元環半縮醛。在加成過程中:sp2C1

→sp3C*→產生葡萄糖的兩種環狀旋光異構體→C*上新生成的—OH稱為半縮醛羥基或苷羥基當前32頁,總共115頁?!狾H與決定構型的—OH在同側→α-型—OH與決定構型的—OH在異側

→β-型葡萄糖的開鏈式和α-、β-兩種環狀結構是互變異構,在水溶液中α-、β-兩種環狀結構通過開鏈式相互轉化當前33頁,總共115頁。α-型向β-型轉變,比旋光度↓β-型向α-型轉變,比旋光度↑達到動態平衡后,比旋光度值恒定。

變旋現象是糖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就是說,大多數單糖在水溶液中都存在這種環狀結構與開鏈式的互變平衡。當前34頁,總共115頁。開鏈式葡萄糖α-D(+)-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

+H2NOH,還原劑,氧化劑不可逆反應,使平衡移動→[環狀結構]↓→反應能進行到底

葡萄糖的半縮醛是氧環式結構,這種5個碳原子和1個氧原子形成的六元環,其骨架相當于含氧的六元雜環化合物吡喃。所以把糖的六元氧環式稱為吡喃環,五元氧環式則稱為呋喃環。(2)當前35頁,總共115頁。嚴格地講,葡萄糖是吡喃糖、呋喃糖和開鏈式的互變平衡,只是達到平衡后,呋喃糖含量<1%,且沒有得到結晶;開鏈式的含量<0.0026%,很難用儀器測到。同樣,果糖水溶液中也存在著環式、開鏈式的互變平衡:當前36頁,總共115頁。-D-吡喃果糖-D-吡喃果糖-D-呋喃果糖-D-呋喃果糖微量18%37%11%34%[α]=133°[α]=21°變旋平衡:[α]=92°當前37頁,總共115頁。順時針旋轉90透視式D(+)-葡萄糖2.Haworth式(透視式,p443)當前38頁,總共115頁。α-D(+)-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旋轉C4—C5鍵當前39頁,總共115頁。單糖Haworth式舉例:

(1)D-()果糖-D-呋喃果糖-D-呋喃果糖-D-吡喃果糖-D-吡喃果糖當前40頁,總共115頁。

(2)L-(+)阿拉伯糖--當前41頁,總共115頁。

3.構象式(p445)α-D(+)-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當前42頁,總共115頁。

(3)D(+)-半乳糖(4)L(-)-半乳糖-D--D--L--L-一對對映體一對對映體當前43頁,總共115頁。用構象式也可以表示酮糖和其它醛糖的環狀結構,而其它D-己醛糖也存在類似于D-吡喃葡萄糖的構象式,但唯獨-D(+)-吡喃葡萄糖的大基團全部處于e鍵,這可能就是自然界中-D(+)-吡喃葡萄糖存在最多的原因之一。

當前44頁,總共115頁。

三、物理性質單糖具有高沸點、高熔點,易溶于水,有旋光活性和變旋性。

四、化學性質單糖的開鏈式屬于多羥基醛和酮:具有醇羥基和醛酮的化學性質存在二者相互影響所形成的特性表現出環狀結構的性質當前45頁,總共115頁。1.異構化

(p450)D-葡萄糖1,2-烯醇式D-甘露糖D-果糖13OH-OH-OH-當前46頁,總共115頁。D-葡萄糖D-甘露糖含多個C*的旋光異構體,彼此間只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構型相反,其它手性碳原子的構型完全相同——差向異構體。2-差向異構體當前47頁,總共115頁。4-差向異構體D-半乳糖端基差向異構體當前48頁,總共115頁。

2.成脎(p449)黃色↓13當前49頁,總共115頁。D-果糖當前50頁,總共115頁。D-葡萄糖脎當前51頁,總共115頁。苯肼只與糖的C1、C2反應成脎,由于分子內氫鍵,糖脎形成較為穩定的六元螯合環,其它碳原子不再進一步發生上述反應。所以,如果碳原子數相同的不同單糖,其差別僅在C1和C2的羰基或構型,那么與苯肼反應后得到相同的脎。例如:當前52頁,總共115頁。D-葡萄糖D-甘露糖D-果糖當前53頁,總共115頁。

3.成酯

ROH的性質-D-核糖5-磷酸--D-核糖當前54頁,總共115頁。-D(+)-吡喃葡萄糖五乙酸--D(+)-吡喃葡萄糖酯當前55頁,總共115頁。

4.氧化(p447)

(1)被弱氧化劑氧化——還原糖醛糖:—CHO

TollenFehlingBenedict—COO-+Ag↓

CuO2↓

CuO2↓酮糖

OH-異構化

—CHO酮糖:試劑+小分子醛12當前56頁,總共115頁。

(2)Br2/H2OD(+)-葡萄糖酸D-葡萄糖酸--內酯D-葡萄糖酸--內酯當前57頁,總共115頁。(3)稀HNO3D(+)-葡萄糖二酸反應物與稀HNO3反應-用以測定糖的構型。當前58頁,總共115頁。(4)H5IO6

5.還原(p639)

醛酮的性質13當前59頁,總共115頁。D-葡萄糖醇(L-山梨糖醇)D-甘露糖醇NaBH4當前60頁,總共115頁。

6.成苷和甲基化作用(p452)CH3OH無水HCl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糖基配糖基α-半縮醛羥基(α-苷羥基)糖苷鍵當前61頁,總共115頁。CH3OH無水HCl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半縮醛羥基(-苷羥基)糖苷的性質無變旋現象,不能發生氧化還原、成脎等反應。當前62頁,總共115頁。甲基化試劑甲基-2,3,4,6-四-O-甲基--D(+)-葡萄糖苷CH3OSO2OCH3NaOH稀HCl或-D(+)-葡萄糖苷酶2,3,4,6-四-O-甲基--D(+)-葡萄糖當前63頁,總共115頁?;瘜W亮點2

甜葉菊苷(stevioside)——糖的代用品巴拉圭草本植物Steviarebaudiana當前64頁,總共115頁。

7.醛糖的遞升和遞降(p450)

(1)遞升

(2)遞降電解氧化D(+)-葡萄糖D(+)-葡萄糖酸鈣當前65頁,總共115頁。D(-)-阿拉伯糖當前66頁,總共115頁。

8.脫水和顯色戊醛糖濃HCl當前67頁,總共115頁。己醛糖濃HCl己酮糖稀HClα-羥甲基糠醛當前68頁,總共115頁。從反應的條件可以看出,己酮糖最容易發生脫水反應。反應產物與酚縮合可得有色產物,常用于鑒別糖類化合物。

(1)Molisch試驗

糖類(包括可溶性多糖)+α-萘酚/濃H2SO4→紫色

(2)Seliqanoff試驗

醛糖酮糖+間苯二酚/濃HCl→2min內不變色

紅色當前69頁,總共115頁。

(3)蒽酮/濃H2SO4

糖類(包括可溶性多糖)+蒽酮/濃H2SO4→綠色在一定濃度范圍內,糖含量與顏色對光的吸收呈線性關系,可用于糖的的定量測定。

五、重要的單糖及其衍生物

1.D-葡萄糖

2.D-果糖當前70頁,總共115頁。

3.D-核糖和D-2-脫氧核糖-α-α--當前71頁,總共115頁。

4.氨基糖D-2-乙酰氨基-2-脫氧葡萄糖D-2-氨基-2-脫氧葡萄糖當前72頁,總共115頁。

D-2-乙酰氨基-2-脫氧葡萄糖是組成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甲殼素的基本結構單元。甲殼素部分脫乙?;?,可得到殼聚糖。組成殼聚糖的基本結構單元是D-2-氨基-2-脫氧葡萄糖和D-2-乙酰氨基-2-脫氧葡萄糖。甲殼素和殼聚糖在紡織工業、輕工業和污水處理中有著廣泛用途,用于木材染色前處理和木材保護,前景看好。當前73頁,總共115頁。

五、糖苷分類單糖的個數單糖苷二糖苷……苷鍵原子的不同O-苷N-苷S-苷C-苷當前74頁,總共115頁。

1.蕓香苷(蘆丁)蕓香糖槲皮素當前75頁,總共115頁。

2.苦杏仁苷H+,或苦杏仁酶當前76頁,總共115頁?!?1-2

低聚糖

一、還原性低聚糖

分子中保留苷羥基,有還原性,能成脎,有變旋現象。

1.麥芽糖(Maltose,p454)Haworth式-1,4-苷鍵當前77頁,總共115頁。構象式-1,4-苷鍵當前78頁,總共115頁。-麥芽糖[α]=

+112°-麥芽糖[α]=+168°開鏈式麥芽糖變旋平衡:[α]=+136°當前79頁,總共115頁。

2.纖維二糖(Cellobiose)Haworth式構象式-1,4-苷鍵當前80頁,總共115頁。

3.乳糖

(Lactose,p454)Haworth式-1,4-苷鍵構象式當前81頁,總共115頁。

4.蕓香糖

(Rutinose)-1,6-苷鍵Haworth式當前82頁,總共115頁。

二、非還原性低聚糖分子中不存在苷羥基,無還原性,不能成脎,沒有變旋現象。

1.蔗糖

(Sucrose,p453)

蔗糖的結構是由(+)-蔗糖的合成和x射線衍射儀測定得到證實,而合成工作是由加拿大Saskatoon草原地區實驗室的Lemieux完成,被人們稱為“有機化學的珠穆朗瑪峰”。當前83頁,總共115頁。-2,1-苷鍵-1,2-苷鍵Haworth式當前84頁,總共115頁。蔗糖H+或轉化酶水解前:[α]=+66.5°水解開始:[α]=+112.2°[α]=133°

-D(+)-葡萄糖+-D()-果糖變旋平衡:[α]=+52.7°[α]=92°

[α]=10.4°[α]=19.7°[α]:+66.5°→10.4°→19.7°,方向:右旋→左旋,蔗糖的水解產物稱為轉化糖(蜂蜜的主要成分)。當前85頁,總共115頁。

2.環糊精(Cyclodextrins)環六糊精當前86頁,總共115頁。

(1)組成和結構環糊精是一組具有最高相對分子質量的低聚糖,用一種特殊的環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處理淀粉,使其發生水解和環化,可生成環糊精的混合物。從結構上看,環糊精是由6~8個或更多個葡萄糖單元通過-1,4-苷鍵連接起來的環狀化合物,它們分別稱為環六糊精(環糊精)、環七糊精(環糊精)和環八糊精(環糊精)。當前87頁,總共115頁。環糊精分子彼此疊加起來,形成二聚體或多聚體,呈圓筒形,中間有一空穴。分子的上端邊緣向外伸展著吡喃葡萄糖C2和C3上的—OH,下端邊緣向外伸展著吡喃葡萄糖C5上的—CH2OH,內側則由C—H鍵和構成糖苷的氧原子組成。因而其外側是親水性,內側則是疏水性。

(2)特點和應用①環糊精在熱的堿性水溶液中十分穩定,對-淀粉酶有很大的阻抗性,在酸性溶液中緩慢水解。當前88頁,總共115頁。②環糊精內腔疏水,上、下兩端開口處親水的結構,使許多與環糊精空穴大小相當的非極性有機分子或有機分子的非極性一端能進入環糊精的內腔,通過分子間作用力,形成包結物,從而改變這些有機物的理化性質。所以環糊精可作為穩定劑、乳化劑、抗氧劑、增大材料在水等極性溶劑中的溶解性等,在食品、醫藥、農業化工及輕工業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③利用形成的包結物,可催化某些有機反應。④可使某些旋光異構體發生選擇性沉淀,用于分離對映體。當前89頁,總共115頁。

§21-3多糖在生物有機體內多糖分子具有廣泛的生物功能。比較常見的生物功能有:能量儲存形式(淀粉是植物儲存的養料,糖元是動物儲存的養料);植物、動物骨架的原料;復雜的生物功能(如細胞表面的相互作用、調節和識別等)。多糖在自然界分布很廣,組成多糖的單糖大部分是戊、己醛、酮糖或單糖的衍生物。多糖與單糖和低聚糖在性質上有較大的區別,多糖沒有甜味,大多不溶于水,沒有還原性和變旋現象。而具有復雜生物功能的則是糖復合體:糖蛋白和糖脂。當前90頁,總共115頁。

一、淀粉(Starch,p455)

淀粉是混合物,可分為直鏈淀粉(可溶性淀粉)和支鏈淀粉,二者在淀粉中的含量因來源不同各有所異,其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在不同品種之間的差異相當大,提取和分離方法也直接影響其數值。普通種類淀粉中含17~27%的直鏈淀粉,其余為支鏈淀粉,例如普通玉米中含26%的直鏈淀粉。但粘玉米中不含直鏈淀粉,而高鏈玉米中直鏈淀粉的含量高達70~80%。當前91頁,總共115頁。

1.直鏈淀粉(Amylose)

直鏈淀粉是由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鍵結合而成的線型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級結構),其分子鏈上含有100~6000個(一般為250~300個)葡萄糖單元,。直鏈淀粉能溶于熱水,可被淀粉酶催化水解生成麥芽糖,進而變為葡萄糖被人體吸收。當前92頁,總共115頁。直鏈淀粉的Haworth式-1,4-苷鍵構象式當前93頁,總共115頁。淀粉中直鏈淀粉部分的螺旋型排列方式及碘的配合物的形成當前94頁,總共115頁。-1,4-糖苷鍵的結合方式及通過羥基形成的分子內氫鍵,使直鏈淀粉的線型分子鏈卷曲成螺旋狀,每6個葡萄糖單元為一周。直鏈淀粉的這種螺旋結構也稱為二級結構,在此基礎上螺旋長鏈還可以再彎折成一定形狀的三級結構。如果數條多糖鏈之間、或多糖鏈與其它類型的高分子鏈之間通過分子間作用力或其它弱作用力相互結合,就會形成四級結構。這種高級結構對于生物體內的高度專一性生物化學反應起著決定性作用——分子識別。當前95頁,總共115頁。直鏈淀粉的螺旋狀結構形成一定尺寸的孔穴,與環糊精類似,能與許多大小與其相匹配的小分子化合物形成包結物,例如碘分子,遇淀粉顯藍色。該顏色反應與分子鏈的長度有關:葡萄糖單元:<6個,不能形成包結物;

8~12個,遇碘顯紅色;

30~35個以上,遇碘顯藍色。當前96頁,總共115頁。

2.支鏈淀粉(Amylopectin)

支鏈淀粉分子是高度支化的D-葡萄糖聚合物,其相對分子質量大于直鏈淀粉,其分子鏈上含有1000~3000000個(一般都在6000個左右)葡萄糖單元。支鏈淀粉不溶于水,在熱水中會不斷膨脹,形成糊狀體。當前97頁,總共115頁。支鏈淀粉的主鏈也是由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鍵結合而成,但在主鏈上大約每隔20~30個葡萄糖單元就會出現支鏈,在支鏈上還會出現分支,呈樹枝狀分枝結構。在分支點上,兩個葡萄糖單元之間以-1,6-糖苷鍵結合。由于直鏈部分較短,所以支鏈淀粉與碘顯紫紅色。無論是直鏈淀粉還是支鏈淀粉,在酸性條件下都能水解,生成一系列產物:淀粉→藍色糊精→紅色糊精→無色糊精→麥芽糖→葡萄糖當前98頁,總共115頁。-1,4-苷鍵-1,6-苷鍵-1,4-苷鍵支鏈淀粉的Haworth式當前99頁,總共115頁。淀粉中支鏈淀粉部分的枝狀結構當前100頁,總共115頁。

二、纖維素(Cellulose,p455)

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分之一,在植物中起骨架支柱作用,也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的多糖。例如:棉花含98%的纖維素,亞麻中含80%,木材中含50%。

1.結構與性質纖維素是由多個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鍵結合而成的線型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鏈上有5000~10000個葡萄糖單元(用物理方法測定)。在較弱的條件下水解纖維素,可得到纖維二糖。當前101頁,總共115頁。-1,4-苷鍵纖維素的Haworth式構象式當前102頁,總共115頁。在線型的纖維素分子鏈中,由于連接葡萄糖單元的是-1,4-糖苷鍵,所以不能形成直鏈淀粉的螺旋狀結構,從而使纖維素分子鏈之間借分子間氫鍵構成平行的微晶束,約30~60個分子為一束,有規律地扭在一起,多個微晶束靠分子間氫鍵絞在一起又形成微纖絲(每個微纖絲含有280~800個纖維素分子鏈),微纖絲排列起來便形成肉眼可見的纖維。這種立體的空間結構,使得纖維素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當前103頁,總共115頁。纖維素—OH+CS2+NaOH纖維素—O—C—S-Na+

SH+,小孔H+,狹縫人造纖維玻璃紙(纖維素—OH)

2.纖維素的衍生物

(1)纖維素黃原酸酯當前104頁,總共115頁。

(2)硝酸纖維素酯

(3)乙酸纖維素當前105頁,總共115頁。

三、半纖維素半纖維素是植物中與纖維素共生的細胞壁高聚糖。陸生植物所含的大多數半纖維素都不是一種單糖組成的均一高聚糖,通常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單糖(包括中性、脫氧和酸性單糖)脫水形成的非均一高聚糖,并常含有乙酰基和具有側鏈或支鏈。(4)羧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