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顱面系統的生長發育演示文稿_第1頁
第一節顱面系統的生長發育演示文稿_第2頁
第一節顱面系統的生長發育演示文稿_第3頁
第一節顱面系統的生長發育演示文稿_第4頁
第一節顱面系統的生長發育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顱面系統的生長發育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56頁。(優選)第一節顱面系統的生長發育當前2頁,總共56頁。乳牙期

恒牙期

替牙期是否影響正常生長發育當前3頁,總共56頁。一概述

(一)遺傳與環境遺傳為生物體的基本特性之一,在親子代之間存在著形態和結構上的相似點,但又非完全一樣,遺傳對生長發育起決定性作用。環境是指生物體出生后,對生長發育有影響的各種條件。環境會對生長發育產生影響。當前4頁,總共56頁。一概述

(二)生長發育的基本概念生長是指體積或數量的增加;由細胞的增殖和細胞間質的增加,出現形態上的體積增大。發育是指組織增長的程度,表現為細胞臟器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過程。當前5頁,總共56頁。生長發育緊密相關,是同時并進的。隨著身體的長大,各部分的組織結構、功能活動、大小比例和相應關系均發生不斷變化。當前6頁,總共56頁。為什么要學習生長發育??顱面的生長規律是什么?當前7頁,總共56頁。決定治療的最佳時間確定剩余的生長數量確定生長的類型當前8頁,總共56頁。(五)快速生長期和青春生長高峰期

當前9頁,總共56頁。顱面部的劃分標準顱底線(平面):Bolton(枕骨髁后切跡)——

鼻根點面橫平面:Frankfort平面當前10頁,總共56頁。(七)生長發育在正畸學中的應用

1了解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特征,以達到最佳治療目的

2掌握正常,辨別異常

3豐富生長發育知識,指導臨床正畸

當前11頁,總共56頁。二顱面的生長發育(一)出生前的顱面發育顱部的發育從膜性顱開始,約在胚胎第3周,頭部開始形成。面部的發育以原口為中心開始,胚胎第4周,構成面的7個突起出現。到胚胎第8周顱面部基本形態出現,胚胎第6,7周面部各突起開始聯合或融合時期,如果受到各種影響而出現融合不全、不融合,或聯合不全、不聯合則出現唇、腭裂及頜、面裂等畸形。當前12頁,總共56頁。(二)出生后的顱面發育

1顱面骨骼的發育方式(1)骨的表面增生:骨膜成骨細胞骨組織(2)骨縫的間質增生結締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膠原纖維和基質鈣化(3)軟骨的間質及表面增生中央區軟骨細胞分裂體積增大周邊軟骨鈣化結締組織膜深層細胞分化成軟骨細胞和基質形成透明軟骨,透明軟骨鈣化成新骨。

當前13頁,總共56頁。嬰兒顱面部的3個主要透明軟骨分布區1)鼻骨的一部分為終生不鈣化的軟骨組織。2)顱底蝶、枕骨之間及枕骨各部分之間,主要由軟骨間質增生而增加顱底前后徑。3)下頜髁狀突軟骨進行表面增生,也有間質增生,髁突是一個重要的生長中心,在頭骨中,是最后停止生長活動的。當前14頁,總共56頁。2顱面的分界線

顱底平面面橫平面當前15頁,總共56頁。顱底蝶、枕骨之間及枕骨各部分之間,主要由軟骨間質增生而增加顱底前后徑。當前16頁,總共56頁。3顱面部的生長發育比例變化比例變化:頭部出生后1歲占身長的1/4,17歲時僅占15%~18%。顱面部的比例也在改變,出生后1~2歲顱部生長速度最快,6歲時容量完成成人的90%以上,10~12歲時顱部與成人相差很少。當前17頁,總共56頁。8months,6y,8yand20yold當前18頁,總共56頁。整個顱面部與全身的長度比例在不斷的變化當前19頁,總共56頁。4顱面部的生長發育

(1)顱部的生長發育:

前后徑增長,主要是靠顱底軟骨生長。上下徑及左右徑增大,顱骨的骨縫的生長。前后徑增長>上下徑及左右徑增大

A.顱腔(6-7歲達成人90%)功能:保護腦結構:扁狀骨 生長部位及機制:骨縫和表面增生當前20頁,總共56頁。當前21頁,總共56頁。

B顱底功能:穩定和與頜骨相連界

主要由蝶篩軟骨結合、蝶骨間軟骨結合和蝶枕軟骨結合進行,蝶篩軟骨在出生后7年鈣化,顱底中央部分基本上不進行生長發育。蝶枕骨結合在18~20歲還可以有所活動,顱底的后部有生長發育。當前22頁,總共56頁。4顱面部的生長發育(2)面部的生長發育:

(1)面寬度:出生時已大部完成,上面寬(顴弓間距)10歲90%,下面寬(下頜角間距)6歲85%。面寬度與牙弓寬度間無相關關系。(2)面(長)高度:全面高度在接受正畸治療的10歲左右期間完成85%~90%。后面高(下頜髁狀突到下頜角)比前部增加量大。

(3)面深度:分面上部、面中部及面下部,面下部較面中部增長較多,面中部也較面上部增加,這是面部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側貌的增齡變化。當前23頁,總共56頁。顱面部生長發育特征:

1)顱面部的生長型在兒童發育的最早期即已確定,以后的增長基本上是按定型輪廓而擴大。

2)在增長進行的過程中,頭部的各點均按直線方向推進。

3)在增長進行的過程中,鼻腔底、牙弓面、下頜體下緣三者與顱底的Bolton-N平面保持恒定不變的角度。

4)由蝶鞍中心通過上頜第一恒磨牙到頦部畫一條直線,可以代表向前下增長的綜合方向。

5)上頜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較面部其他部分更為恒定而變異較少。

6)頭顱增長的速度,隨年齡而遞減。當前24頁,總共56頁。三頜骨的生長發育(一)上頜骨的生長發育上頜骨與顱骨相連方向為向下、向前及向外生長上頜骨的三維生長(1)長度的增長

1)4條骨縫,即額頜縫、顴頜縫、顴顳縫、翼腭縫的骨質沉積。當前25頁,總共56頁。2)唇側新骨增生,舌側陳骨吸收。3)上頜結節后壁區增生新骨。4)骨后緣有新骨增生。當前26頁,總共56頁。(2)寬度的增長1)腭蓋的寬度2)顴骨的寬度增加3)上頜骨前部寬度增加當前27頁,總共56頁。當前28頁,總共56頁。腭中縫的打開當前29頁,總共56頁。(3)高度的增生1)顱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長2)牙齒的萌出、牙槽骨表面的新骨增生。3)腭蓋下沉當前30頁,總共56頁。(二)下頜骨的生長發育

下頜骨的組成:下頜體下頜支牙槽骨下頜骨的發育:軟骨成骨(髁突)骨表面基質沉積當前31頁,總共56頁。1下頜骨的三向生長下頜骨本來只有由髁突延至頦聯合的管狀基礎部分,而下頜角及喙突主要是由咬肌、翼內肌及顳肌等的運動功能的作用所形成。牙槽骨是因牙萌出而生長。當前32頁,總共56頁。(1)長度的增長:隨下頜支向后方移動,下頜 體沿牙槽弓的弓形向后移動而使長度增加。(2)高度的增生(3)寬度的增長:下頜體的舌側部下頜的后三角區、雙尖牙后部(上、下)、雙尖牙前部下頜體的唇側部向唇側移動(除尖牙間附近)當前33頁,總共56頁。當前34頁,總共56頁。2.下頜升支的生長發育垂直向:下頜支的下部為頰面骨質增生,舌側骨質吸收。下頜支的上部則為舌面增生,頰面吸收。水平向:下頜支的后緣骨質增生,前緣吸收,使下頜支向后移動。當前35頁,總共56頁。3關節髁突部的生長發育生長方式:軟骨成骨外側骨表面吸收,內側骨質增生當前36頁,總共56頁。5頦部與下頜角的生長發育頦部的特征是靈長類特有的。從幼兒到成人頦部突度逐漸增加。頦部突度是左右面部側貌的因素。當前37頁,總共56頁。

頦部的增齡變化----逐漸突出來(3)頦部生長對外貌的影響當前38頁,總共56頁。

頦部的突出度的人種差異----一般來看白種人頦部較突,黃種人次之,黑種人再次之.當前39頁,總共56頁。四牙列與合的發育(一)合的建立

6個月~第三磨牙萌出(二)建合的動力平衡

1向前的動力

2向后的動力

3內外的動力平衡

4垂直的動力平衡當前40頁,總共56頁。

建合的動力平衡

1、前后的動力平衡顳肌、咬肌、翼內肌與口輪匝肌、上下唇方肌、頦肌等使上下牙弓前后穩定。牙體長軸稍向前方傾斜。

2、內外的動力平衡內側的舌體和外側的唇頰肌保持牙弓一定的寬度和大小。

3、垂直向的動力平衡閉口肌顳肌、咬肌、翼內肌與開口肌翼外肌的動力平衡可維持牙槽高度的正常發育.當前41頁,總共56頁。(三)合的發育階段1萌牙前期的頜間關系1)新生兒的上下頜部位均有齦墊覆蓋,與萌牙后的上下牙弓間的關系相似。2)嬰兒下頜在休息狀態時,上下齦墊完全分離,形成一間隙,與萌牙后的息止頜間隙相似。3)出生第一年上下頜間無明確的正中頜位,下頜只有前后運動,而無側方運動。當前42頁,總共56頁。2乳牙合期(6個月~6歲)

(1)乳牙的萌出時間和順序

1)每個牙均有比較肯定的時間性,但也有一定幅度變動。萌出時間無性別差異,與種族有關,與營養關系不大。

2)牙根形成才開始萌出,萌出有一定的順序。

3)左右兩側同名牙一般為成對萌出(2)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狀乳前牙----窄根寬冠乳磨牙----頸部突出,合面縮小當前43頁,總共56頁。(3)乳牙的間隙變化

生長間隙:一般在前牙部分,3-6歲由于生長發育而出現牙列間隙,但沒有一定的類型。靈長間隙(primatespace):是在上頜乳尖牙的近中和遠中出現間隙,這是靈長類動物的特征。

當前44頁,總共56頁。當前45頁,總共56頁。(4)終末平面的變化

終末平面:乳牙從側方觀察,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的關系。終末平面對恒磨牙建有著重要的作用。

1)垂直型:正中的關系

2)近中型:有形成安氏三類的錯傾向,仍可形成安氏一類關系

3)遠中型:極易造成上下頜第一恒磨牙建時形成遠中關系當前46頁,總共56頁。(5)正常乳牙合的特征前牙的合關系:覆蓋很淺,覆合較深前牙部分具有生長間隙和靈長間隙終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較多,對恒牙合的建立關系較大上頜的乳尖牙的近中舌側面與下頜乳尖牙的遠中唇側面相接觸。當前47頁,總共56頁。3替牙合期(6~12歲)

(1)恒牙開始鈣化的時間及順序(2)恒牙萌出時間及順序上頜:6124537下頜:6123457或為上頜:6124357下頜:6124357

(3)替牙間隙的意義及作用上頜:0.9-1mm下頜:1.7-2mm

當前48頁,總共56頁。

恒牙開始鈣化的時間及順序

上下頜第一恒磨牙在出生時即鈣化開始,直到第三恒磨牙于8-10歲時鈣化為止。當前49頁,總共56頁。當前50頁,總共56頁。恒牙列與乳牙列牙量的補償:1)乳牙間有適當的牙間隙2)恒切牙萌出時更偏向唇側3)尖牙間牙弓寬度增寬4)雙尖牙萌出時更偏向頰側,增加了牙弓寬度5)乳恒牙大小比例協調6)替牙間隙的調節作用

當前51頁,總共56頁。當前52頁,總共56頁。上下頜的替牙間隙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