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1生物與環境16.2種群生態16.3生物群落16.4生態系統16.5人口、資源與生態平衡16
生態學基礎環境的范圍與生態學的層次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空間中各類生物以及與其相關聯的環境因子的集合。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各種生命通過一張極其復雜的食物網來獲取和傳遞太陽的能量,同時完成物質的循環。全球生態系統的總和稱為生物圈。16.1生物與環境生態學的層次從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到整個生物圈逐級放大,其涉及到的環境范圍也越來越廣。環境的范圍與生態學的層次在一定環境中的一群同種生物個體稱為種群。
環境的范圍與生態學的層次在一個特定的環境區域內生存的多種不同的種群便組成為群落。對于一個生物,其周圍一切客觀存在都是它的環境。一個生物的環境因素按性質可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大類。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環境條件稱為生態因子,而對于生物體外部的全部環境要素則稱為環境因子。環境與生態因子氣候因子在各類環境和生態因子中,氣候因素包括了影響生物活動和生命過程最重要的物理和化學因子。各種生物對生態因子(如溫度)所能耐受的上限與下限之間的幅度稱為生態幅,它反映了生物對環境因素的適應能力。氣候因子降雨和濕度影響著生物的生長、發育、行為和壽命。
全球的氣候特征主要是由太陽能的輸入和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決定的。地球表面各處太陽光照不均衡。
氣候因子6類氣候區全球大陸不同地區的氣候類型也有該地區的生物群落型(9種陸生生物群落型)大雁東南飛環境對生物習性和行為的影響動物的許多有規律的行為就是動物適應其環境定向進化的結果。動物的許多復雜應變行為體現了物種內和物種間特殊的生態關系。東非的角馬群居生活并集體大規模遷移
種群的結構種群的大小是指種群內個體數量的多少,單位面積或體積中個體的數量稱為種群密度。研究野生動物種群結構的采樣技術:野外拉樣方采樣標記-再捕捉方法種群密度16.2種群生態種群的結構種群分布型是指全部個體在種群界定范圍內的空間分布類型。群集型平均型隨機型種群分布型種群的結構種群的年齡結構從生態學的角度可以分成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3類
。種群的年齡結構種群的性別結構和生存能力的性別差異也是種群結構的一個方面。各種生物的生存策略影響著該物種的生存和年齡分布,也反映了種群結構的重要特征。種群增長特征在沒有限制的指數增長中,增長速度(G)與個體數量(N)成正比,也就是說,個體數量越大,增長速度越快。指數增長模式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指數增長模式種群增長特征在細菌實際增長曲線,分為三段:最初的階段,個體數量的增長在加速;減速階段;動態平衡。種群生長限制因子、環境限制因子邏輯斯蒂增長模型環境對一個物種的承受容量決定于這個物種對環境的需求和該物種繁衍的各種決定因素。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種群個體的數量基本都是穩定的,種群的數量在環境承受容量K值上下波動。種群增長的調節
種群中個體數量的變化與其天敵有直接的關系。人口的結構和增長
地球上每20min,人類就增加3500個新成員。同樣這20min內,地球上便有一種動物或者植物絕滅。世界人口的指數增長曲線。人口的年齡結構分析也可以幫助我們預測不同國家未來人口增長的趨勢。
人口的結構和增長
完全家庭尺度方法、人口慣性、計劃生育
群落的基本特征與結構占據特定空間和時間的多種生物種群的集合體和功能單位被稱為群落。群落具有一定的結構、一定的種類組成和一定的種間相互關系。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組成的多樣性、群落的外貌、優勢種群、各物種的相對數量與比例、群落的穩定性等5個方面。物種數量相同、各物種相對數量不同的兩種森林群落16.3生物群落群落的基本特征與結構群落的穩定性是指群落受到一定外界因素作用后恢復到原來種群組成能力的情況。群落穩定性取決于群落本身特性和環境的相對穩定性兩個方面。松樹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對一個群落的剖析可以從物理結構和生物結構兩方面進行。群落的物理結構主要體現在其垂直層次上,陸地群落的分層與光的最大程度利用有關。群落的生物結構主要是指群落內各物種之間的取食關系和各自所處的位置,這種取食關系決定了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也決定了群落中各物種的相對數量和比例及其變化。熱帶雨林分布在亞洲東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南美洲和大洋洲以北赤道附近。
垂直分布明顯生物種類多
高大常綠喬木、灌木層、草本層、藤本植物 靈長類、鳥類、各種昆蟲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稀樹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季節性干旱地區。
大量草本植物、有些散生矮小的小片闊葉叢林草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周期性的雨季和旱季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東的阿拉伯沙漠和中國的戈壁沙漠呈不連續的條狀分布橫貫非洲和亞洲大陸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年降雨量少,溫差大植被少:仙人掌、仙人球動物種類少:駱駝、黃羊、沙漠兔等動植物發育了適應干旱少水的特殊機能極地冰原主要位于北極地區,那里終年冰雪覆蓋,動物僅有北極熊、企鵝等少數以海洋動物為食物的極端耐寒性種類。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灌木林主要發生在中緯度靠近海岸的地區,氣候特征為冬季多雨,夏季干熱。致密常綠的矮生灌木為優勢種群。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溫帶草原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南美洲、北美,中國黃河中游、內蒙古和東北大興安嶺以西,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區旱生草本植物群落。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溫帶草原喬木很少,以草本植物為主。代表動物有羚羊、黃羊和各種鼠類等。溫帶落葉林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歐、中歐的溫帶濕潤海洋性氣候地區,中國的華北和東北沿海地區也有分布。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濕度高,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在夏季。以闊葉喬木為主,樹種多,林下分布各種灌木和闊葉草本植物。優勢草食性動物是鹿,優勢肉食性動物為黑熊。多種多樣的鳥類、爬行類動物和昆蟲等針葉林主要由常綠的針葉樹如松、杉、柏等樹種所組成,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高緯度的溫帶到亞寒帶地區。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林下植被不發達,地表常被枯枝落葉所覆蓋。動物種類較多,如野雞、松鼠、鹿、狼、熊和各種鳥類。針葉林中昆蟲的種類也很多。凍原又稱為苔原,分布于北極圈以南環繞北冰洋的嚴寒地帶),大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20%。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氣候嚴寒,降雨少,凍原區的土壤終年凍結沒有樹木,典型植物是地衣,偶然有很矮小的植物和苔草。動物也較少,有馴鹿、麝牛、旅鼠、北極狐和狼等。淡水生物群落包括溪流、河流、池塘、湖泊和沼澤等類型。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植物包括浮游藻類、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動物包括各種蛤、蚌、魚、蝦等。
一些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大都棲息在沿岸地帶。海洋生物群落根據位置和海水的深度分為海岸帶、淺海帶、遠洋帶和海底帶等類型。地球上的主要群落類型不同的海洋帶分布的海藻類植物和海洋動物的類群差別很大。例:兩種藻類競爭利用同一種營養鹽。微藻生長速率及其營養吸收速率在營養鹽濃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有飽和現象。
群落內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競爭、捕食、寄生和共生4種主要類型??赡艽嬖谝韵聽顟B:互惠,一方受益一方無害,一方受益一方有害,一方有害一方無益,雙方都有害,對雙方既無害也無益。生活在同一區域的兩個物種如果利用相同的資源,它們便形成了競爭的關系。群落內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兩種微藻同時競爭利用某一種營養鹽時可能出現的結果:由于對資源不平等的利用,兩個物種競爭的結果會導致競爭利用資源能力較弱的物種種群數量下降,激烈的競爭甚至可導致一個物種從該區域完全被排除。捕食也是群落中普遍存在的種群間的一種相互關系。
群落內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寄生是指一種生物生存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中獲利。共生是另一類種群間互利的相互關系,這種互利的關系被固定以后,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能生存,例如地衣就是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群落中物種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還包括互惠、共棲、抗生等多種形式。群落的演替和擾動群落是一個動態系統。湖泊的演替、群落的擾動、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與生物的進化是一個協同的過程,其間穿插著生物多樣性的變化。一種群落取代另一種群落的過程稱為群落的演替或生態演替,演替達到的最終相對穩定狀態,就是頂級群落。只要氣候條件合適,從裸露的巖石最終演變到出現頂級群落通常要經歷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和森林階段。這一自然發生的完整過程稱為初生演替。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是生物群落與非生物因子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生態集合體。
16.4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共同特征包括:(1)生態系統內部在一定范圍和限度下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這種自我調節的能力與生物多樣性程度成正比;(2)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動力學特征,生態系統內部始終處于運動之中,能量的流動是單向的,物質流動是循環式的;(3)生態系統吸收的太陽能量一般都通過4~5個不同營養等級的生物進行傳遞;(4)從地球上生物起源到現在,生態系統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的發育階段。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通過處于不同營養水平的生物之間的食物傳遞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的鏈條式關系結構,稱為食物鏈.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在生態系統中,一種生物往往并不只固定在一條食物鏈上,它們可以同時加入幾條食物鏈。生態系統中的營養關系是一種網狀結構,因此稱為食物網。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就越穩定;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就越容易發生波動或遭受毀滅。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生態系統中總的有機體物質稱為生物量。光合細菌和植物等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質被稱為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地球上總的初級生產力是一定的,因此,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分配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單一方向的。
輸入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太陽能)總是和生物有機體貯存、轉換的能量和釋放的熱量相等。
以熱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不能再回到生態系統參與流動和被利用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由于通過食物鏈后能量的逐級損失,食物鏈中的能量也由下向上呈現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型,稱為能量金字塔
。從能量的角度考慮,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不斷的能量輸入和能量的散失,使該開放系統維持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物質循環碳、氮、磷和水等許多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物質以多種形式—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形式,原子的、分子的或生物大分子的形式等在自然界中循環,這些物質的循環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1)碳、氮、磷和水等都有一個非生物的庫;(2)有一些物質的一部分可以完全通過地學過程進行循環;(3)有些需要經過微生物的加工才能被生物所利用;(4)微生物對各級別營養水平生物有機質的分解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關鍵環節。生態系統中所有物質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共同的特點: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物質循環水的循環水的循環涉及非生物過程和生物過程從陸地上看,凡是水的循環越活躍的地方,生命的活動就越活躍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物質循環碳循環碳循環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每年海洋中浮游植物(包括藻類和光合細菌)和陸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量的無機碳轉化成為有機碳,這些有機碳在全球范圍的食物網中流動。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物質循環氮循環固氮細菌的作用各類生物通過體內的呼吸與氧化作用來分解蛋白質等,使之轉變成NH3再排出體外。這些又可以再次被植物所吸收利用。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物質循環磷的循環植物一般只利用H2PO4-形式的磷陸地的異養動物主要依靠攝食植物和其他動物獲得其所需要的磷。
人口增長和生態環境的人口承載容量1999年世界人口突破了60億大關。到2050年將達到100多億
。從1800年到2000年間,中國人口增長總體上是按指數增長模型進行的。按照中國人口戰略的第一個目標,到2030年,將爭取實現人口數量的“零增長”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對于人口的供養是有限的!16.5人口、資源與生態平衡土地資源壓力水資源壓力能源危機森林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加劇資源壓力及生態環境惡化大氣中CO2捕捉熱量的方法與溫室類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夠阻止地面向空間輻射熱量,導致大氣層增溫,形成了溫室效應。資源壓力及生態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加劇許多化學物質對食物鏈上的影響正在增強。例如DDT可以聚集在生物組織內,特別是動物的脂肪中。資源壓力及生態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加劇當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后將增加人類患癌癥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對大腦結構產生長期影響
生態平衡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與信息交流總是不斷地進行著,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內的生物種類與數量相對穩定,它們之間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與信息交流也保持穩定,達到統一協調的狀態,這種平衡狀態就叫生態平衡。生態平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辦公空間退租指南簡易步驟解析3篇
- 采購工作總結范文(30篇)
- 農業生態休閑項目建議書3篇
- 吊車租賃合同的車輛合同簽訂3篇
- 裝修公司工作總結(31篇)
- 2025年保育員個人學期工作總結范文(3篇)
- 廣告物料制作協議書3篇
- 合伙人投資合作簡單協議書3篇
- 二手房買賣合同制作2篇
- 代領包裹委托書填寫樣本3篇
- 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3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中職數學拓展模塊一:6.2復數的運算課件(共24張課件)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試題真題及答案
- 公共資源交易知識培訓
- 《危機管理案例》課件
- DB13-T5687-2023負壓封閉引流術護理規范
- 海綿材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四川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MOOC】《學術交流英語》(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幼兒園閱讀活動環境創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