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中醫護理優勢開展優質護理_第1頁
發揮中醫護理優勢開展優質護理_第2頁
發揮中醫護理優勢開展優質護理_第3頁
發揮中醫護理優勢開展優質護理_第4頁
發揮中醫護理優勢開展優質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揮中醫護理優勢開展優質護理第1頁/共46頁2主要內容一開展優質護理新動態二發揮中醫護理優勢第2頁/共46頁(一)全國開展情況(二)優質護理新動態

(三)中醫護理特色優勢第3頁/共46頁(一)全國開展情況

為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夯實基礎護理,提高護理質量,衛生部于2010年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做為政府為民辦實事服務于醫改重要舉措。目前,優質護理服務在全國大部分二級以上醫院均得到了開展。第4頁/共46頁優質護理及優質護理新的詮釋(二)優質護理新動態優質服務

從服務對象的利益訴求出發,完善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操作、科學簡化服務流程,力求合規、高效、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

從服務對象的需求和利益出發,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優化服務模式,全面履行護理職責,規范行為,豐富內涵,提供全面、全程、主動、專業、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優質護理的核心是改革臨床護理模式,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第5頁/共46頁優質護理新動態

通過加強護理專業化建設,培養和發展專科護士,是目前優質護理開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專業化的護理服務體系是專科護理持續、高水平發展的先決條件,專業化護理隊伍建設和專科護理發展是檢閱醫院護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護理專科化第6頁/共46頁發揮中醫護理優勢

123中醫護理特色優勢建立發揮中醫護理優勢思維中醫護理特色在實踐中的應用第7頁/共46頁

中醫護理特色優勢

優勢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的大力發展中醫護理,提高中醫護理水平,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治療護理中的優勢,注重中醫藥護理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第8頁/共46頁中醫護理特色優勢特色采用“四診合參”進行入院評估,確定癥型實施辨證施護。根據患者體質辨識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健康宣傳處方圖文并茂。第9頁/共46頁

中醫護理特色優勢

1234特色

生活起居護理:

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的中醫傳統理論,指導患者

進行四時節氣養生調節。

飲食護理:普通膳食、治療膳食護理和飲食健康養生指導。采用子午流注給藥法等措施,并在臨床實踐中研究出中藥湯劑的最佳服用時間,提高藥物療效。

用藥護理:情志護理:采用移情易性情志護理方法。第10頁/共46頁

中醫護理特色優勢

運動調養:41235拍打操頸椎操321經絡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極拳、八段錦)傳統養生十六宜第11頁/共46頁針灸中醫護理操作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法

中醫護理特色優勢

中藥熱敷穴位貼敷穴位注射中藥熏洗第12頁/共46頁建立發揮中醫護理優勢思維1.訓練運用中醫護理操作的綜合能力3.建立辨證施護的護理理念:2.營造自覺及靈活運用中醫護理操作的氛圍第13頁/共46頁

在健康教育突出中醫特色

(1)體質辨識調養(2)飲食調養(3)情志調攝(4)運動調養(5)四時養生(6)傳統養生十六宜第14頁/共46頁

(1)體質辨識調養

體質指人的先天稟賦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體素質。

體質不僅表現為個體差異性,而且具有群類趨同性。

研究體質分類及其疾病的相關性,對于改善體質偏頗,防病治病、促進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第15頁/共46頁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氣虛質平和質體質第16頁/共46頁(2)飲食調養

膳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療效果上與醫療、藥物起著同樣重要作用。

病食相宜,藥食相輔,寒溫相適,以促進疾病康復。

防止病食相違,藥食相忤,寒溫失當,氣味過偏。第17頁/共46頁

(3)情志調攝

人的心理活動,中醫學統稱為情志,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中醫實踐中,應根據患者性格特征觀察其情緒的變化,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綜合應用移情、疏導、相制的矯正方法,改變患者的感受、認識、情緒、態度和行為,使患者保持舒暢、寧靜的心理環境,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第18頁/共46頁

(4)運動調養

運動調養是用活動身體的方式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中華民族的運動養生特色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的保健活動。第19頁/共46頁降壓舒心操預備動作按揉太陽按摩百會按揉風池摩頭清腦擦頸降壓揉曲降壓揉關寬胸導血下行擴胸調氣第20頁/共46頁312經絡鍛煉法“三”:按摩三個穴位-----合谷,內關,足三里。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共5分鐘。

“一”:一個以腹式呼吸為主的基本氣功鍛煉。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共5分鐘。

“二”:做兩條腿的運動鍛煉。每天一次,每次共5分鐘。第21頁/共46頁

(5)四時養生

四時養生法是按照一年四季的變化規律和特點,調節人體各部分的機能,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其思想基礎來源于老莊哲學。自然界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對應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必須順應生、長、收、藏的特點。第22頁/共46頁春生活起居飲食

可以晚睡早起;起床后適當活動,選擇散步、氣功、太極拳或八段錦等運動方式,幫助人體活動筋骨、暢通氣血、升發陽氣,運動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以免運動后汗出當風,感受風邪而發病。讓自己的心情放松,舒暢。

選擇清溫平淡的食物,可以適當進食如蔥、蒜、韭菜等辛溫之品,以助體內陽氣升發。春季肝火旺,肝克脾,宜多食用甘性食物,甘健脾,少食酸性食物。第23頁/共46頁夏起居飲食養生起居方面:宜晚睡早起,起床后適當運動,保持精力旺盛,心情舒暢,氣血通暢。飲食方面:多食苦味食物苦瓜、絲瓜、黃瓜、冬瓜、篙筍、西紅柿、西瓜還有綠豆湯,喝湯以補充出汗而流失的體液。

少食冷飲,不吃過夜飯,應多飲水,保證體內體液平衡,防止腎功能受損。。第24頁/共46頁秋起居飲食養生起居方面;早睡早起,早起先做養生操,氣血通暢后起床,排便、喝水,7點左右吃早餐。飲食方面;以白色食物為主,少食辛辣食物。適量食酸味、以潤肺為主,多食蓮子、百合、銀耳、梨、糯米、藕等。

避免劇烈活動,過量出汗,傷及津液,秋天氣候忽冷忽熱,老年人的應急和適應能力下降。應及時加減衣服,燥熱時多飲水。第25頁/共46頁冬起居飲食養生起居方面;注意閉藏,早睡晚起,太陽升起時起床,在床上做10分鐘保健養生操,防止出現體位性缺血、缺氧、腦中風。飲食方面;多食黑色食物,如木耳、蘑菇、核桃、阿膠、大棗、羊肉、魚、鱉、以養腎,滋陰壯陽食物。

冬天氣候寒冷多變,容易誘發許多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所以要積極采取措施防寒保暖,保護關節骨骼減少疾病的發生。第26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頭部經絡,防止脫發和頭發早白。

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鐘,每日2—3次。因經絡系統中足三陽經都起于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1發宜常梳2面宜常擦第27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即眼球轉動,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作2—4個節拍,限睛疲勞適當休息。運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視力衰退,明目清神。用兩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彈響十次,然后突然張口。彈耳可預防耳聾,增強記憶。3目宜常運4耳宜常彈第28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舌輕抵上腭又稱搭鵲橋,意在使任督兩脈相通,從而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叩齒即上、下排牙輕輕咬合,每次輕叩牙齒36次,先叩大牙,再叩門齒。可達到固齒清熱療牙疾之效。5舌宜抵腭6齒宜常叩第29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滿后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陰益氣的作用。體內濁氣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濁氣、補益臟腑的作用。7津宜數咽8濁氣常呵第30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背主一身之陽氣,是督脈所在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并暢達全身經脈,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曬太陽等方法。胸為心、肺所在,需特別保護,以防外邪侵襲。9背宜常暖10胸宜常護第31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谷道指肛門,平時有意識撮提肛門,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11腹宜常摩12谷道宜常撮第32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四肢經常活動,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以右手心(勞宮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腎,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能防治失眠、多夢。13肢體宜常搖14足心宜常擦第33頁/共46頁

(6)傳統養生十六宜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抗衰老防疾病。

古代養生家主張大小便時要精神專注,即不宜開口呼吸,同時輕輕咬住牙齒,可保住氣血,有利于濁氣糟粕的排泄。15皮膚宜常干16大小便宜閉口勿言第34頁/共46頁

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

1、耳穴埋豆法【原理】是用膠布將王不留行籽準確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適應癥】適用于各種疼痛性疾病;炎性疾病及部分傳染病;功能紊亂性疾病;過敏和變態反應性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各種慢性疾病等。第35頁/共46頁

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

2、穴位按摩【原理】以經絡穴位按摩為主,其手法滲透力強,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具有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疏通經絡、平衡陰陽。【適應癥】適應于各科疾病。如頚椎病、落枕、腰椎間盤突出、軟組織損傷、肩周炎;術后腸粘連、下肢靜脈曲張、乳癰;胃脘痛、失眠、頭痛、感冒、久泄、中風后遺癥、尿潴留;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小兒厭食、腹瀉哮喘、遺尿;鼻炎、耳聾、耳鳴、近視等等。第36頁/共46頁

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

3、中藥熏洗法【原理】使用藥物的蒸氣,在體表的某個特定部位熏洗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適應癥】關節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腰酸背痛癥、肩周炎、頸椎病、落枕、骨關節炎、肌腱炎、筋膜炎、促進痔術后傷口愈合、熏眼部治療角膜炎。第37頁/共46頁

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

4、艾灸法【原理】是一種用艾絨制成的艾炷或艾條,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透入肌膚,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深入臟腑、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調整生理功能。【適應癥】

適用于慢性虛弱性疾病,以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如眩暈、貧血、風濕疼痛、肢體麻木、腹痛、嘔吐、泄瀉、脫肛、陽痿、遺尿、寒厥等疾病。第38頁/共46頁39

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

5、三黃散外敷【原理】黃芩、黃柏、黃連研粉,調蜜水成糊狀,外敷蛇傷腫脹部位,起到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適應癥】各種毒蛇咬傷。第39頁/共46頁

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

6、紫草油【原理】由紫草、茶油制成,起到涼血、活血、解毒、清熱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適應癥】用于濕疹、燒傷、長期臥床病人褥瘡等。。第40頁/共46頁

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

7、穴位貼敷【原理】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淪依據,刺激和作用于體表腧穴相應的皮部,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適應癥】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際容易反復發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頑固性肺系疾病。1.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變應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3.小兒體虛易感冒者,反復呼吸道感染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