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的發生演示文稿_第1頁
神經系統的發生演示文稿_第2頁
神經系統的發生演示文稿_第3頁
神經系統的發生演示文稿_第4頁
神經系統的發生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系統的發生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48頁。(優選)神經系統的發生當前2頁,總共48頁。神經系統起源于神經外胚層(neuroectoderm),由神經管(neuraltube)和神經嵴(neuralcrest)分化而成。。神經系統是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當前3頁,總共48頁。一、神經管和神經嵴的發生神經管演變為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組織,神經嵴演變為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組織。神經管神經嵴當前4頁,總共48頁。二、神經管細胞的增殖、遷移和分化神經管形成后,其柱狀上皮變為假復層上皮,稱為神經上皮。合成DNA時(S期),其核位于靠近外側膜處,然后核又回到靠管腔的位置進行有絲分裂(M期),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又移至外界膜,再合成DNA并重復增殖周期。這個過程直到細胞終止增殖并開始它們的遷移為止,使管壁不斷增厚,這一層細胞被稱為室管膜細胞。當前5頁,總共48頁。雞胚神經管的發育A.雞胚胎神經管切面示意圖,示神經上皮細胞核的位置與細胞分裂周期的變化規律,有絲分裂細胞靠近神經管的中央,與神經管內腔臨近。B.雞胚神經管掃描電鏡照片當前6頁,總共48頁。神經管細胞的遷移有絲分裂后的細胞開始分化并向基板遷移,由于細胞的聚集,形成外套層(mantlelayer),神經上皮細胞的突起形成邊緣層(marginalzone)。當神經管分化為脊髓后,外套層含有細胞體,組織學染色較深,常稱為灰質(greymatter),而含軸突和樹突組成的邊緣層不容易著色,常呈白色,而被稱為白質(whitematter)。當前7頁,總共48頁。A.神經管最初是一種假復層上皮,其中的細胞正活躍的分裂;B.細胞停止所有的有絲分裂活動后,從管腔表面脫離,遷移到套層。此后這些細胞產生軸突,產生第三層,即邊緣層。當前8頁,總共48頁。神經細胞的分化室管膜細胞能產生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前體(即成神經細胞和成神經膠質細胞),它們的分化方向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周圍的環境因素。成神經細胞遷移到目標位置后分化為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經元;成神經膠質細胞分化為成星形膠質細胞和成少突膠質細胞;第三種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可能來源于神經管周圍的中胚層間充質細胞,也可能來源于血液中的單核細胞。當前9頁,總共48頁。

神經上皮細胞的分化當前10頁,總共48頁。當前11頁,總共48頁。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分類

神經系統是由神經組織以及供給營養的血管和極少量作為聯系的結締組織所構成。神經組織包括神經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神經細胞是有突起的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具有感受刺激和傳導神經沖動的功能。神經膠質細胞一般沒有傳遞沖動的功能,主要是對神經細胞起著支持、營養、保護和修復等作用。當前12頁,總共48頁。神經元(neuron)神經元

樹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沖動傳向細胞體

軸突:一根,把沖動傳離細胞體,傳到神經末梢細胞體:代謝中心突起當前13頁,總共48頁。

根據軸突和樹突數目的不同,可將神經元分為:雙極神經元、多極神經元、假單極神經元當前14頁,總共48頁。按功能可分為: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聯絡神經元(中間神經元)感覺神經元中間神經元運動神經元當前15頁,總共48頁。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中髓鞘的形成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通常一個少突膠質細胞圍繞包裹發育中的軸突,產生髓鞘;在周圍神經系統中,髓鞘是由施萬細胞的膠質細胞形成的。當前16頁,總共48頁。三、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生神經管隨著胚體的彎曲生長,頭段出現向腹側的兩個彎曲,即頭曲和頸曲。以頸曲為界的頭段擴大演變為腦的原基——腦泡;頸曲后的尾段保持管狀演變為脊髓。當前17頁,總共48頁。神經管外形(左側)及其管腔(右側)的演變當前18頁,總共48頁。三個原始腦泡是腦的原基

前腦泡中腦泡菱腦泡(后)前N孔閉合腦泡Brainvesicle端腦間腦后腦末腦第三腦室左、右大腦半球兩個側腦室背:四疊體腹:大腦腳中腦腦橋、小腦延髓腦泡腔第四腦室中:中腦導水管當前19頁,總共48頁。大腦皮層的組織發生大腦皮質的發生分三個階段:原(古)皮質(archicortex):約6周時,最早出現的結構是海馬和齒狀回。舊皮質(paleocortex):約7周時,起源于紋狀體的外側區,大量成神經細胞聚集并分化,形成梨狀皮質(pyriformcortex)。新皮質(neocortex):約8周時,神經上皮細胞分批遷至外表面,形成大腦皮質中的新皮質。當前20頁,總共48頁。室管膜層神經上皮細胞開始增殖后,有些細胞長出的突起伸向表面,形成邊緣層,這些細胞被稱為放射狀膠質細胞。神經上皮細胞中的成神經細胞向外遷移形成中間層。新生的成神經細胞通過中間層向外遷至中間層和邊緣層之間,形成皮質板層。后來室管膜層不再產生成神經細胞,由腦室下層的增殖產生成神經細胞,并通過中間層向外遷至皮質板層之下,形成板下層。到胎兒出生時,皮質板層和板下層中已出現了6層結構,即成為大腦新皮質。當前21頁,總共48頁。脊髓、小腦和大腦皮層中室層、中間層和邊緣層的分化從左到右表示逐漸到發育的晚期V.室層I.中間層M.邊緣層P.浦肯野細胞層EG.外顆粒層L.分離板GL.顆粒層CP.皮層板E.室管膜S.亞室管膜當前22頁,總共48頁。P.錐體細胞M.馬提諾蒂細胞F.梭形細胞H.水平細胞N.神經膠質樣細胞B.藍細胞S.星狀細胞Ⅰ分子層、Ⅱ外顆粒層、Ⅲ錐體細胞層、Ⅳ內顆粒層、Ⅴ神經節細胞層、Ⅵ多形細胞層當前23頁,總共48頁。A.同位素標記細胞的百分數統計表明,雪貂早期神經元前體細胞(胚胎第29天出現)遷移到大腦皮層的第6層。B.晚期神經元前體細胞(出生后第1天出現)遷移得更遠,到達第2和第3層。C.如果神經元前體細胞在最后一次有絲分裂S期之后遷移到腦室區,它形成的神經元遷移到第6皮層。D.如果神經元前體細胞在最后一次有絲分裂S期之中遷移到腦室區,它形成的神經元遷移到第2皮層。當前24頁,總共48頁。恒河猴大腦皮層內外梯度的形成在懷孕的不同時間,靜脈注射3H-胸腺嘧啶檢測大腦不同皮層的形成時間,幼猴出生后(恒河猴的懷孕期為165d),可以發現不同時間被標記的神經細胞(深色)遷移到不同的皮層區域,最年輕的神經元在最外周。當前25頁,總共48頁。在發育早期結束最后一次有絲分裂的細胞遷移形成較深的皮層(Ⅵ),較晚期完成分裂的細胞逐漸向外遷移,靠近表面依次形成Ⅴ、Ⅳ、Ⅲ、Ⅱ層,呈一種“堆積”模式,即較晚期遷移的細胞堆積于那些較早期細胞的外面,這種“內-外”組裝模式意味著較晚期形成的細胞通過已定位的神經元遷移。當前26頁,總共48頁。哺乳動物的大腦皮質具有許多區域,各自有特殊的功能。從較低等的哺乳動物到靈長類,大腦皮質的結構與功能的變化是由簡單到復雜,從大腦皮質的面積、厚度和重量都可見巨大的變化。如嚙齒動物的大腦皮質面積為3~5cm2,貓的大腦皮質面積為100cm2,人的為1100cm2;大鼠的大腦皮質厚度為1mm,人的約為3.5mm;重量的差別更大,大鼠1g,人則有1350g。當前27頁,總共48頁。當前28頁,總共48頁。小腦皮質的組織發生起初,小腦板由神經上皮、套層和邊緣層組成。胚胎3月時,神經細胞增殖,遷至邊緣層的表層,形成第2個增殖區,稱外顆粒層,而原來的套層稱為內顆粒層。胚胎4月時,內顆粒層的成神經細胞遷移、聚集、分化為4對小腦中繼核。外顆粒層經歷3次增殖波,產生小腦皮質的細胞:成籃狀細胞、成顆粒細胞和成星形細胞。當前29頁,總共48頁。脊髓、小腦和大腦皮層中室層、中間層和邊緣層的分化從左到右表示逐漸到發育的晚期V.室層I.中間層M.邊緣層P.浦肯野細胞層EG.外顆粒層L.分離板GL.顆粒層CP.皮層板E.室管膜S.亞室管膜當前30頁,總共48頁。當前31頁,總共48頁。脊髓的發生

神經管頸曲后的尾段演變為脊髓,其管腔變為脊髓中央管,套層分化為灰質,邊緣層分化為白質。套層中成神經細胞和成神經膠質細胞增多而迅速增厚,腹側部增厚形成左右基板,背側部增厚形成左、右翼板,頂壁和底壁相對薄而窄,分別形成底板和頂板。當前32頁,總共48頁。胚胎第三個月之前,脊髓與脊柱等長,其下端達脊柱的尾骨;

胚三個月后,因脊柱增長快于脊髓,脊柱便漸超越脊髓向尾端延伸,脊髓位置相對上移;

出生前,脊髓下端與第三腰椎平齊,僅以終絲與尾骨相連;

脊髓發育與脊柱的關系當前33頁,總共48頁。節段分布的脊神經均在胚胎早期形成,從相應節段的椎間孔穿出,脊髓位置上移后,脊髓頸段以下的脊神經根便斜向尾側,至腰、骶、尾段的脊神經根則在椎管內垂直下行,與終絲共同組成馬尾。當前34頁,總共48頁。四、周圍神經系統的發生周圍神經系統(peripheralnervoussystem,PNS)從中樞神經系統發出,導向人體各部分,可分為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與腦相連的神經叫腦神經,共有12對,絕大部分分布在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和肌肉等處,只有一對很長的迷走神經沿頸部下行,支配呼吸、消化兩個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與脊髓相連的神經叫脊神經,共有31對,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的分布是很有規律。當前35頁,總共48頁。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可以分為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自主神經系統和體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也稱內臟神經系統,包括神經支配到內臟器官和各種腺體的平滑肌上的運動神經纖維。又可分為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體神經系統包括神經支配和控制骨骼肌的神經元,這個系統是隨意的控制。當前36頁,總共48頁。當前37頁,總共48頁。自主神經系統和體神經系統都含有兩種類型的神經元:感覺或傳入神經元和運動或傳出神經元。

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位于脊髓之外并聚集成神經節(ganglion),沿脊髓的長軸呈周期性排列。當前38頁,總共48頁。當前39頁,總共48頁。當前40頁,總共48頁。神經嵴及其衍生物已知神經嵴細胞能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包括感覺神經系統的神經元,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腎上腺中髓質細胞,表皮中含黑色素的細胞,以及頭部的骨骼和結締組織成分。當前41頁,總共48頁。當前42頁,總共48頁。軀干部神經嵴細胞的遷移途徑軀干部的神經嵴細胞主要遷移路線有兩條。第一條路線是腹側途徑,通過體節的前部向腹側伸展。沿這條路線遷移的神經嵴細胞分化為感覺神經元、交感神經元、腎上腺髓質細胞和施萬細胞。背側部途徑,從胚胎的外胚層下面穿過,從中央背區移動到皮膚的最腹部。沿這條途徑遷移的神經嵴細胞變為色素細胞。當前43頁,總共48頁。當前44頁,總共48頁。

頭部神經嵴細胞的遷移途徑頭部神經嵴細胞主要產生面部的結構,上下頜、牙齒和面部肌肉群均由此分化而成。后腦沿其前后軸分節成為菱腦節,雞胚頭部的神經嵴細胞有三條遷移路線,從r2菱腦節起源的神經嵴細胞遷移到第一咽囊(下頜)并形成三叉神經的神經節;r4菱腦節起源的細胞遷移到第二咽囊并形成膝狀神經和聽前庭神經的神經節;r6菱腦節起源的神經嵴細胞遷移到第三和第四咽囊中,形成胸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