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心理學利他行為與侵犯行為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64頁。(優選)社會心理學利他行為與侵犯行為當前2頁,總共64頁。2008年初,特大雪災襲擊了華南地區,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沒有上級號召,也沒有組織要求,河北唐山13個農民除夕那天租了輛中巴車出發,頂風冒雪來到那里參與救災。
這13個來自唐山市玉田縣東八里鋪村二組的農民,自己準備了工具,初二上午趕到郴州電力搶險指揮部,成了湖南電力安裝工程公司一支編外“搬運隊”,每天起早貪黑、踏雪履冰為搶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電桿。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這13位農民兄弟離郴返鄉,許多郴州市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自發趕來為他們送行。他們還被郴州市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幾經輾轉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成為最早進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們用最原始的方法——鐵錘砸、鋼釬撬、徒手刨,不斷尋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們就到哪里。他們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起,搶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當前3頁,總共64頁。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唐山十三農民兄弟的頒獎詞: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是素不相識,出手相援。他們用純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兄弟”的含義。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劉姝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正是他們及無數個他們這樣的人,在2008年撐起了中國的脊梁。
王振耀:在國家巨大災難面前,他們以無聲有力的行動,宣告了民間志愿救災時代的來臨。當前4頁,總共64頁。第一節利他行為一、利他行為概述二、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三、利他行為的促進與培養當前5頁,總共64頁。一、利他行為概述(一)利他行為的涵義
利他行為(altruisticbehavior)是一種自發形成的,以幫助他人為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賞的社會行為。當前6頁,總共64頁。利他行為的特征:①以幫助(有益于)他人為目的;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質的獎勵,不附有任何期望他人日后的報答;③自愿性;④利他者可能會有所損失。當前7頁,總共64頁。2001年9月11日,曾喆在上班途中看到世貿中心遭遇恐怖襲擊,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協助消防隊員搶救傷員,直到獻出年輕的生命。美國福克斯電視臺現場拍攝到他救人的鏡頭。2004年9月11日,曾喆街的命名儀式在美國紐約的中國城舉行。曾喆(左一)在搶救傷員。當前8頁,總共64頁。(二)利他行為研究的范疇①人們在看到陌生人陷于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助人行為;②人們制止或干預犯罪的行為;③個人約束自己不做出越軌的行為;④償還行為。當前9頁,總共64頁。(三)利他行為的基本動機1.社會生物學家對利他行為的解釋達爾文曾經指出,經過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們的物種留存下來。韋克斯勒等人對年幼兒童的觀察研究證明了人類天生有利他行為的傾向。群體選擇、親屬選擇當前10頁,總共64頁。2.心理學家對利他行為的解釋利他行為和償還行為
巴塔爾(Bar-tal)社會交換:利他的成本與報酬移情:純粹動機
巴特森(C.DanielBatson)
當前11頁,總共64頁。移情—利他主義假設的核心當我們對另一個人發生移情,會試圖出于純粹的利他主義理由來幫助這個人,無論我們會得到什么。當前12頁,總共64頁。利他行為的三個基本動機:1.助人是一種本能的反映,以促進那些與我們基因近似者的福利(進化心理學)。2.助人的報酬常常超過成本,所以助人在我們的利己之內(社會交換理論)。3.在某些條件下,對受害者有力的移情感覺和憐憫促使無私的奉獻(移情—利他主義假設)。當前13頁,總共64頁。為何旁觀者有時會采取行動,有時卻很冷漠?為什么沒有人提供幫助?當前14頁,總共64頁。KittyGenovese和她被謀殺的地點。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更少的人聽見她絕望的呼救聲,她可能不會死。
當前15頁,總共64頁。在上海地鐵1號線,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孤身一人站在地鐵車廂內,旁觀的青年竟無動于衷,沒有一個主動讓座的。
志愿者忙著拍照,對這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當前16頁,總共64頁。突發事件中利他行為的決定:五個基本步驟第一步:注意突發事件第二步:解釋突發事件為突發事件第三步:假設你有責任去幫助第四步:知道要做什么第五步:決定去幫助當前17頁,總共64頁。五個基本步驟當前18頁,總共64頁。二、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當前19頁,總共64頁。(一)情境因素1.自然環境:天氣、城市規模、噪音2.社會環境:旁觀者效應3.事件的緊急性4.時間壓力當前20頁,總共64頁。你寧可在哪里發生這種事故——在一個鄉村小鎮的主干道還是在一個大城市的繁華街道上?當前21頁,總共64頁。
城市過載假設:在大城市里的人比在小鎮里的人更少助人為樂,不是因為在價值觀上的不同,而是因為都市的壓力導致他們獨善其身。城市過載假設:
當前22頁,總共64頁。在上海地鐵1號線,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孤身一人站在地鐵車廂內,旁觀的青年竟無動于衷,沒有一個主動讓座的。
志愿者忙著拍照,對這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當前23頁,總共64頁。KittyGenovese和她被謀殺的地點。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更少的人聽見她絕望的呼救聲,她可能不會死。
當前24頁,總共64頁。如何解釋?道德譴責?人性拷問?其他?社會心理學家拉坦內(B.Latané)和達力(J.Darley)的觀點當前25頁,總共64頁。旁觀者效應:目擊一件緊急事件的旁觀者越多,他們中的任何人幫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責任擴散對模糊情境的社會性定義評價焦慮當前26頁,總共64頁。旁觀者越多,助人的可能性越小當前27頁,總共64頁。責任擴散:是指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么,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的現象。當前28頁,總共64頁。實驗研究1、房間充煙2、遭難女士3、罪行作證4、癲癇發作當前29頁,總共64頁。有可能被定義成需要幫助的緊急情況的事件事件平均緊急程度割斷動脈,大量出血1.00房子起火,屋內有人呼救1.00小孩中毒1.00心臟病發作1.02某個女孩正在被強奸1.09吃多了藥1.00晚期癌癥,只能活3個月2.00在森林中迷路的人呼救2.72汽車在路邊熄火2.72輕度醉酒的朋友駕車回家2.84朋友傾訴其不幸和壓抑3.18電視節目中要求為營養不良的兒童募捐兩千萬元3.75有人手里拿著香煙,急著找火柴4.87當前30頁,總共64頁。(二)助人者的特點1.人格因素:贊同的需要、公正世界的假設2.情緒狀態3.內疚感4.個人困擾和移情當前31頁,總共64頁。公正世界的假設是指相信世界上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既可能使個體不去幫助別人,因為他認為受害者是“罪有應得”;也可能使個體幫助別人,因為他認為對方是一個好人,好人理應得到幫助。當前32頁,總共64頁。好心情導致助人行為增加的三個理由:好心情使我們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幫助他人是一個延續我們好心情的好方法;好心情增加自我注意。當前33頁,總共64頁。旁觀者的正情緒狀態關心社會助人事件明顯令人愉快的結果動力感助人事件不明顯令人不快的后果,如可能的尷尬或危險通常情況更愿意提供幫助不大愿意提供幫助對受害者的移情助人事件明顯覺得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消極情緒覺得不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消極情緒關注自己的需要幫助人物有趣或者能夠帶來樂趣旁觀者的負情緒狀態當前34頁,總共64頁。個人困擾:是指當我們自身對于他人困境所產生的情感反應。移情:是指個體在關注到不幸者的需要和情感時,體會他人痛苦的感受或見解,分擔他人的痛苦,產生對他人的同情和關心的感受。個人困擾會引發非利他主義的助人行為,而移情引發的助人則是利他的。當前35頁,總共64頁。(三)求助者的特點:誰獲得幫助1.是否值得他人幫助2.是否受他人喜歡外貌的吸引力與自己具有相似性3.性別:是不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幫助?當前36頁,總共64頁。幫助那些你喜歡的人如果他(她)不是一個陌生人?一個富有魅力的求助者VS缺乏魅力的求助者一個同性戀求助者VS異性戀求助者當前37頁,總共64頁。同性戀求助者VS異性戀求助者資料來源:Shaw,Botough&Fink,1994當前38頁,總共64頁。研究一致表明:男性更愿意幫助那些憂傷的女性。(Latane&Dabbs,1975;Piliavin&Unger,1985)當前39頁,總共64頁。三、利他行為的促進與培養(一)增加責任明確性與人際相互作用(二)提供利他榜樣(三)將人們的利他行為歸因于利他主義動機(四)運用社會影響策略(五)通過行為實踐培養利他行為當前40頁,總共64頁。第二節侵犯行為一、侵犯行為概述二、對侵犯行為的理論分析三、侵犯行為的產生四、侵犯行為的預防與控制當前41頁,總共64頁。一、侵犯行為概述(一)侵犯行為的涵義
涵義:侵犯行為是指任何試圖傷害或危害他人的行為。當前42頁,總共64頁。侵犯行為的特點侵犯行為是一種行為。侵犯行為是有意的,或者說是故意的。侵犯行為是以傷害他人為目的的。當前43頁,總共64頁。(二)侵犯行為的種類根據侵犯行為是否違背社會準則,可劃分為三種:
反社會的侵犯行為、親社會的侵犯行為、被認可的侵犯行為。根據侵犯行為的方式不同,可以劃分出言語侵犯和動作侵犯。按照侵犯者的動機,可分為情緒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此外,還可以將侵犯分為廣義的侵犯和狹義的侵犯、直接侵犯和間接侵犯。當前44頁,總共64頁。為什么人們會侵犯其他人?是什么致使他們用猛烈的野蠻行為對待他人?當前45頁,總共64頁。二、對侵犯行為的理論分析(一)生物因素的作用:從本能到進化心理學的觀點(二)挫折—侵犯理論
(三)侵犯行為的現代理論:考慮到學習、認知、情緒等諸多因素當前46頁,總共64頁。(一)生物因素的作用人類暴力產生于侵犯他人的遺傳傾向遺傳的爭斗本能遺傳因素對侵犯行為起作用當前47頁,總共64頁。(二)挫折—侵犯理論外在環境(如挫折感,令人不愉快的環境條件)引發損害或傷害他人公然侵犯當前48頁,總共64頁。挫折—侵犯理論1.挫折—侵犯理論及其實驗研究挫折—侵犯理論(frustration-aggressionhypothesis)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J.Dollard)和米勒(N.E.Miller)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理論要點:侵犯是挫折的一種后果,侵犯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會導致某種形式的侵犯,挫折與侵犯之間是一種簡單的、一一對應的因果關系。
當前49頁,總共64頁。美國印第安納馬里恩私刑現場學者考察了1882年到1930年之間美國南方經濟與私刑處死黑人次數的關系:經濟上的挫折導致侵犯傾向增加。當前50頁,總共64頁。2.對挫折—侵犯理論的修正米勒(1941)在《挫折—侵犯假說》一書中,把挫折與侵犯之間一一對應的因果關系修正為一對多的關系。伯克威茨(L.Berkwitz)也對挫折—侵犯理論提出修正意見:侵犯行為最終是否會發生,取決于個體所處的環境是否給他提供一定的侵犯線索。當前51頁,總共64頁。侵犯不總是來自于挫折的一個實例職業拳擊和摔跤選手努力對他們的對手施加傷害,主要是為了獲得顯耀榮譽或巨額獎金——不是因為他們從他人那里受到了挫折。當前52頁,總共64頁。當前53頁,總共64頁。(三)一般情感性侵犯模型輸入變量激怒挫折與侵犯相關的線索不悅/消極情感等等消極情感易怒關于暴力的信念A型行為模式敵意歸因偏差等等喚醒情感狀態侵略性認知侵犯當前54頁,總共64頁。被激怒想想你最近受侮辱的經歷:什么挫折發生在什么情況下?你認為那是特定針對你的嗎?你是怎么回應的?當前55頁,總共64頁。三、侵犯行為的產生(一)憤怒的來源
1.襲擊2.挫折3.歸因4.報復的期望當前5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考核試卷
- 玻璃光學加工設備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點總結試題及答案
- 染色工藝對環境保護的探討考核試卷
- 2025年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證考試題及答案
- 稀土選礦工藝與實踐操作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歷史文化資源傳承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常見難點試題及答案
- 生物藥品的進出口政策與國際合作考核試卷
- 數字信號處理器生產考核試卷
- 活動物料清單
- 08S305-小型潛水泵選用及安裝圖集
- 中遠集團養老保險工作管理程序
- 缺血缺氧性腦病詳解課件
- 自動打鈴控制器plc課程設計
- 最新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課件來源于司法部司法鑒定局
- 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
- 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論文43973
- 門禁系統調試報告(共4頁)
- 北師大版一年級英語下冊期中測試卷
- 檔案學概論重點知識梳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