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晉商李文炳及后代代代為善的晉商李家
善無大小,善無多少,善無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圖報。——李文炳家族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晉商也以“商號”和創新的企業管理制度成就了“天下第一商幫”的稱號。山西的大院文化是我國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民間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的說法,將幾個著名大院做了簡明的區別,其中看善的李家就是以慈善聞名于世的李文炳家族。明永樂年間,李家從祖籍陜西逃避旱災到山西萬榮縣,起先以傳統農業聚集資本,后轉入商業領域,又成功進入近代工業領域,成為民族資本家。在李家幾代人拼搏奮斗、不斷積累財富的過程中,始終以樂善好施、博施眾濟為榮,代代相繼,贏得了幾代人“李善人”的美譽和傳頌至今的慈善故事。一從事善舉的財富積累李家遷到山西萬榮后得到閻景村鄉民接濟,在此定居,勤懇務農,逐漸有了一份家業。李氏家族第十三代傳人李文炳1821年毅然決然變賣土地,實現了從農耕到經商的轉變,1823年,18歲的他遠至陜北與寧夏、內蒙接壤的靖邊、安邊、定邊(俗稱三邊)販賣土布,經幾代人兢兢業業的經營,從橫向的貿易品類到縱向的上下游開店辦廠完成了規模化的擴展,特別是李文階、李文蔚兩兄弟創辦的“敬信義”商號盛極一時,分號遍布全國,至今是享有全國盛譽的中華老字號。鴉片戰爭后,在外資企業刺激和洋務運動引導下,我國資本主義工業逐漸興起,李氏家族也完成了產業在全國的布局。辛亥革命后,民族工商業蓬勃發展,李氏家族在第十五代傳人李道行的帶領下,完成了向民族資產階級的轉型。從1862年到1937年,李氏家族從經商到鼎盛的一個世紀里,不斷努力,積累了大量財富,這為整個家族的善行善舉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李家善舉簡述1.世代疏財,救災濟難萬榮縣地處黃土高原,雖然黃河、汾河從旁邊流過,但是溝壑縱橫,坡陡溝深,無法引水灌田,因此十年九旱。據《萬榮縣志》記載,從金崇慶元年(1212年)到解放前,大旱有63次,洪澇、風災、凍災、蟲災等不下數百次。李氏家族在財富雄厚的幾代里,多次大規模賑災,尤其在政府救濟不力、百姓無力抵御的年景,解救了大量災民,助一方百姓多次度過饑荒,維護了當地的社會穩定。光緒三年(1877年)大旱,屠牛馬,人相食,為救災民,李家出資放賑舍飯,救活百姓無數。清廷贊賞李家善舉,封“廷”字輩李廷槐、“文”字輩李文蔚、“敬”字輩李敬義為奉政大夫,封“廷”字輩孫氏,“文”字輩閻氏、“敬”字輩閻氏為宜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河東一帶先澇后旱,閻景村房屋多數被洪水沖塌,地里莊稼顆粒無收。當時李家之主李敬修、李敬倫同侄子李道升一道,組織家人拿出糧食,取土盤灶,舍飯施衣,當地村民無一受餓。民國17年、18年(1928、1929年),晉南連逢大旱,死人無數。李道升、李道行、李道在、李道榮、李道臨等眾兄弟傾力賑災,捐贈河東旱災救濟總會1萬銀元,并給所屬17個縣災區,每縣撥付1000銀元,對本縣撥付4000銀元,對本村及薛店村的村民特別救濟2000銀元,并在薛店、閻景祖師廟、運城池神廟三處設粥場舍飯,長達一年有余。閻景村、薛店村在此次災害中無一戶變賣家產,更無一人餓死,當時山西省政府主席閻錫山為李家頒發“博施眾濟”匾額,并上書國民政府給予褒獎。民國19年(1930年),瘟疫盛行,為救全村人民,李家從運城購買“十滴水”(防瘟疫),挨家挨戶發,安然度過瘟疫之災。2.助學修路,為善鄉里李家為富一方后,慷慨解囊,不僅救災救難,還在修祠助學、改善當地民生方面主動擔起社會責任。李家多代注重教育,李敬修在萬泉書院坍塌時,帶頭捐贈五百金,縣官鹿公為他單獨豎一塊功德碑,贈“急公好義”匾額,并上報奎中丞、劉學使,二人贈李敬修“樂善好義”以表彰。李敬修始終重教興學,出資在本村修建小學,每年捐贈三十金,資助寒家子弟。親戚朋友中讀不起書的,他必勸人繼學,資助學費。各村修廟也必捐錢捐物,善行不勝枚舉。李敬倫在萬泉縣學堂成立時,親自督察學務,捐贈藏書一百余種。在民國成立前,混亂年代為保一方平安,李敬倫帶頭和鄉紳組建鄉團,為萬泉縣巡邏設防,保證當地百姓安寧。1930年秋,閻錫山動員全省各地富戶捐資修建公路,李道行組織家族中院李道在、李道榮,西院李道臨,南院武氏(李道升去世)等,代表萬泉縣西片、南片36個村莊,每村1000銀元,共捐36000銀元。李家還有打井解決村民吃水問題、修建灌溉蓄水池等善行,覆蓋方方面面,無所不及。3.行之所至,善舉隨至隨著李家產業遍布西北各省區,其善行善舉也惠及各地人民。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河南、河東大旱,小麥絕收,百姓饑寒交迫,餓死過半,在河南為官的李敬修在當地出資救濟貧民,連同堂弟李敬倫、侄子李道升拿出糧食和銀兩賑濟家鄉村民。1938年6月,蔣介石制造花園口決堤事件,淹死數十萬人,不計其數的難民逃到西安,當時住在西安的李道在出錢購買糧票,讓子孫分發給難民,助其渡過難關。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轟炸西安,李道榮修建可容百人的防空洞,確保家人和四鄰安全。李氏家族不只男人樂善好施,女輩也慈愛仁義,李敬修妻子王氏在辛亥革命部隊南下途經村子時,親自設飯款待。民國8年、9年(1919年、1920年),李敬修去世,王氏隨子李道行居太原,遇見殘疾、乞丐都會解囊相助,憑自身醫術,購買各種藥,免費為窮人醫治。民國17年(1928年),河東大旱,王氏給李道行、李道行二子寫信,命舉債也要盡力賑災,以繼父志。凡此種種,數不勝數。李家堅持善舉幾代人,得到歷代官府表彰,為地方百姓稱頌,消除了仇富和敵對意識,促進了鄉鄰和睦。三李家善舉形成因素1.祖上蒙恩,子孫感恩李家人明初逃難到萬榮縣,起初到薛店村,第八代李永山遷居閻景村,富有同情心的當地人民接納了他們并熱情相助,李家才得以安居在此,世代不忘鄉親們的恩惠,在經濟寬裕后廣行善事,為后輩整個家族善行天下奠定了基礎。2.儒家教育,文化熏陶每個時代的社會文化和道德規范構成人們的行為標準,傳統儒家文化是李家人行善的精神基礎。山西具有悠久的傳統文化根基,且與萬榮縣同在運城的解州是關公故鄉。關公被后人推崇為“忠、信、義、勇”的道德楷模,為帝王將相和士農工商所膜拜,后來更是商人崇拜的財神象征,運城地區更是將關公精神作為言行標準,規范商業行為。仁愛的儒家思想更是每個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精神根基。李氏家族格外重視子孫教育,私塾啟蒙的《三字經》《千家詩》等和科舉必讀的“四書五經”“程朱理學”都是強化仁愛思想的精神食糧。近代以來,進一步有了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和海外留學博愛思想的影響,進而形成了李家獨具特色的慈善思想:“善無大小,善無多少,善無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圖報。”樂善不僅帶來美譽,更是凈化心靈,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階梯。3.代代相繼,慈念根深一人為善畢竟有限,善念的傳承和發揚才會更廣博。從李文炳走“三邊”販賣土布,到20世紀30年代,李家生意走向鼎盛的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橋梁架設知識培訓課件
- 畜禽養殖合作合同范本
- 成都公司轉讓合同范本
- 監制服務合同書
- 網絡直播老師合同范本
- 物業車棚維修合同范本
- 房產代理中介合同范本
- 工廠出租設備合同范本
- 撲火隊基本知識培訓課件
- 包裝承攬合同范例范例
- 國開電大軟件工程形考作業3參考答案
- 通用電子嘉賓禮薄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4單元基礎知識檢測卷-(含答案)
- Unit 5 Understanding ideas Nature in architecture -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
- 王陽明心學課件
- GB/T 11982.2-2015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第2部分:同質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 消化性潰瘍理論知識試題含答案
- 學校食堂廉政風險責任書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PPT模板
- 河流納污能力計算
- 液壓與氣壓傳動完整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