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孟子》選讀人和發散延伸和平共處(各個國家、民族之間)和衷共濟(面對困難的時候)和氣生財和氣致祥(商業,做生意)和睦、家和萬事興(家人之間)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同學朋友之間)和
一位印度國王曾讓手下做樣一個實驗:將十只羊關在一間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鮮草;將十條狗關在另一間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幾塊肉。第二天國王打開第一間屋子的門,發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著覺,而筐中的鮮草都己被吃光,國王打開第二間屋子的門,令他大吃一驚……十條狗都遍體鱗傷,滿身鮮血,奄奄一息,而幾塊肉卻都完好無損。國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樣和睦相處,不僅不會受傷,還能享用美味的肉。確實,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處,更好的生存。和,是生存的保證。
上下一心,團結一致。1、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2、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樣。——列夫·托爾斯泰3、眾志成城
;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4、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易經》5、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呂氏春秋》6、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雷鋒7、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籬笆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毛澤東
8、一燕不能成春。——克雷洛夫人和:第二則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所以:-------的原因以:因為以:用橫逆:形作名,蠻橫無理的態度由:猶【譯文】君子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居心不一樣。君子居心在于仁,在于禮。有仁的人愛別人,有禮的人敬重別人。愛別人的人常常被人愛,敬重別人的人常常被人敬重。假如這里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理,那么君子必然會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不禮,不然,這樣的態度怎么會來呢?君子反躬自問達到仁,盡到禮,那人依然蠻橫無理,君子必然再一次反躬自問:我一定不忠。君子反躬自問做到忠,那人還是蠻橫無理,君子就會說:‘這個人無非是個狂人罷了。『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乃若:至于這樣法:規范、標準、榜樣像他這樣,同禽獸有什么區別呢?對于禽獸又有什么可計較的呢?譯文:這個樣子,與禽獸有什么區別呢?對于禽獸又有什么可以責備的呢?’所以君子有長期的憂慮,而沒有突然的痛苦。這樣的憂慮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為天下作了榜樣,名聲傳于后代,我仍不免是一個普通人,這個才是值得憂慮的事。憂慮了又該怎么辦呢?像舜一樣去做就行了。至于君子別的痛苦就沒有了。不仁的事不去做,無禮的事不要干。假如一旦有意外的痛苦襲來,君子也不會發愁了。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對這種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自反——反省自己
孟子所謂的“忠”具體指什么?思考“教人以善謂之忠”——《孟子·滕文公上》“忠者,盡己之謂”——朱熹釋上“忠者,盡己也。盡己者,仁禮無一毫不盡。”——黎靖德《朱子語類》孟子所謂的“不忠”指沒有盡心竭力、沒有盡仁盡禮。二、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思考君子一輩子的憂慮是什么?君子的憂慮在已不在人,君子的憂慮不在遇上橫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達到舜那樣高的水平,以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思考:國君要達到人和的境界,必須施行仁政,必須具備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會成員來說,如何能夠營造人和的社會關系呢?“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愛,就能達到人和的境界小結短短一小段文字,將君子所以異于人者的道理躍然紙上,而且,愈發讓我們感覺到儒家思想確有其可取之處。它教人仁善,但不讓人善良到愚蠢;它提倡禮愛,但不主張委曲求全;它提醒人們常思己過,但絕不讓人逆來順受。忍無可忍之時,亦可視可憎可惡之人為“禽獸”。孟子的理論,仁善暗含理智,禮愛不乏耿氣,思慮隱藏智慧,將人之心態調節至絕佳境地,故而才“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才“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試想,何嘗不是此理?第三則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說:“愛別人,別人不來親近,就要反問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別人卻治理不好,就要反問自己智的程度;禮貌待人,別人卻不理睬,就要反問自己恭敬的程度。行為有得不到預期效果的,都要反過來求問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會來歸附他。《詩經》上說:‘永遠配合天命,自己求來眾多的幸福。’”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從這句話你得到了什么啟發?凡事沒有做好,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已。“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從這句話你得到了什么啟發?凡事沒有做好,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思考何為“智”?“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孟子·離婁上》)智主要是對仁義是非的持守。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一切都要從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這個根本,就可以贏得天下,達到人和的境界了。主旨:第四則
(孟子對齊宣王)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譯文:(孟子對齊宣王)說:“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愛撫自己的孩子,進而也愛撫別人的孩子。(這樣)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隨意轉動(要統一它就很容易了)。《詩經》上說:‘先給妻子做榜樣,再給兄弟好影響,憑這治家和安邦。’是說要把這樣的用心推廣到各個方面罷了。所以,如果廣施恩德就足以安撫天下,不施恩德,連妻子兒女也安穩不住。古代的賢明君主之所以遠遠超過一般人,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善于將他們所做的推廣開去罷了。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譯文:如果現在大王發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職,農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場上做買賣,旅客都想從大王的道路上來往,各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都想跑來向您訴說。果真做到這樣,誰能阻擋大王統一天下?”
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譯文:宣王說:“我腦子昏亂,不能進到這一步了。希望先生輔佐我實現大志,明白地教給我方法。我雖然遲鈍,請讓我試一試。”
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譯文:孟子說:“沒有固定的產業,卻有穩定不變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隨之就沒有穩定不變的思想。如果沒有穩定不變的思想,就會胡作非為,壞事沒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處置他們,這就像是安下羅網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賢明的君主所規定的百姓的產業,一定要使他對上足夠奉養父母,對下足夠養活妻兒,好年成就終年能吃飽,壞年成也能免于餓死。這樣之后督促他們一心向善,百姓也就樂于聽從了。
“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譯文:“而現在規定的百姓的產業,上不夠奉養父母,下不夠養活妻兒,好年成也還是一年到頭受苦,壞年成還避免不了餓死。這(就使百姓)連維持生命都怕來不及,哪有空閑去講求禮義呢?“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來呢?五畝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狗、豬等禽畜,不要錯過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不要占奪農時,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餓了。搞好學校教育,反復說明孝順父母、敬重兄長的道理,上了年紀的人就不會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老年人穿上絲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餓受凍,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的,是從來不會有的。”統治者要做到“人和”還有什么方法?1、推恩2、發政施仁,制民之產,3、治禮義,“驅而之善”聯系實際談談人和的重要性
人和思想是我國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是最講究和的民族。在中華民族的語匯中,“和樂”“和美”“和洽”“家和萬事興”等,都顯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標。“和”意味著團結以及這種團結給人們的適意的體驗。
現代社會是一個張揚個性的社會,我們的確需要個性,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團結。人和才能興邦安國,人和才能家庭美滿,人和才能生意興隆,也只有人和,我們才能共渡難關,取得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一個集體也只有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才能取得勝利。(例如球賽)人和人和。”和”就是調整人際關系,講團結,上下和左右和。對治國而言,和能興邦;對治民眾而言,和能生財。故我國歷來把天時、地利、人和看成事業成功的三要素。人和的重要性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需要與人打交道,有時具備天時和地利,但是缺少人和,就無法實現我們的愿望。所謂的人際關系、人脈、人氣等,其實都是人和的具體化。
不和就有沖突,有暴力,有戰爭。每天,都有人在戰火中喪生每天,都有人在戰火中喪生每天,都有人在戰火中喪生每天,都有人在戰火中喪生
課堂活動說出與“和”有關的詞語,熟語,成語,句子或事例。
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術,出現不同字體的“和”,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們的古老中國的千年文明,一個“和”自道出了華夏子女立身處世的原則,也道出了我們對美好社會的憧憬。
和平共處(各個國家、民族之間)
和諧相處(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和睦友好(家人之間,家和萬事興)
和氣生財(生意)
和衷共濟(面對困難,地震、雪災)
團結和洽(企業)我們的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名言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人心齊,泰山移。——中國諺語3、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墻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腳踢開的。——艾思奇
4、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俗語
5、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易經》
6、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呂氏春秋》
7、民齊者強。——荀況
8、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宣
事例一將相和戰國時候,趙國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侮辱藺相如。相如總是躲避廉頗。相如的門客認為他害怕廉頗將軍。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秦國之所以不派兵來攻打趙國,就因為趙國有我與廉頗將軍在。我所以那樣對待廉頗將軍,是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啊!”廉頗聽到這番話后,很是慚愧,親自上相如門前請罪,兩個結成了刎項之交。天鵝、梭魚和大蝦有一次,天鵝、梭魚和大蝦,它們在一起承擔運送一車行李。它們三個一起套上大車,拚命地拉。
它們用盡了力氣,但是大車還是留在原地,絲毫不動。對它們來說,行李根本不重,可是天鵝一個勁兒要飛上云霄,大蝦使勁往后退,梭魚一心要向水里鉆,——它們當中究竟誰對誰不對,這用不到我們來評說,不過這輛車直到現在還留在原地。事例二:事例三:水滴和大海的啟示佛經中有這樣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白領招聘合同范例
- 廠長應聘合同范本
- 廠房水暖安裝合同范例
- 劇目創作合同范例
- 賣蔬菜合同范例
- 代購電力材料合同范例
- 倉儲居間合同范例
- 單位圍墻改造工程合同范例
- 供需加工合同范例
- 產業聯盟協議合同范例
- 2024年安康漢濱區儲備糧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第八單元單元分析2024-2025學年新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同步教學設計
- 上海2025年上海市公安機關輔警-檢察系統輔助文員-法院系統輔助文員招聘筆試考務問答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清鎮市站街鎮龍灘前明鋁鐵礦山有限公司清鎮市站街鎮龍灘前明鋁鐵礦(延續)礦產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方案(三合一)》評審意見
- 元朝的建立與統一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室外管網施工方案
- 2025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
-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深度研究
- 2024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4鑄鐵用稀土系蠕化劑技術條件
- 2023年小學科學實驗知識競賽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