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工導(套管)作指導書1.1外觀1.1.1檢測依據各電工導管對外觀檢查的要求,對所涉及的條款一一認真檢查。1.1.2檢測設備目測。1.1.3方法步驟1.1.3.1JG3050-1998要求:套管及配件內外表面應光滑不應有裂紋、凸棱、毛刺等缺陷。穿人電線或電纜時,套管不應損傷電線、電纜表面的絕緣層。1.1.3.2GA305-2001按14823.2-1993《電氣安裝用導管
特殊要求:剛性絕緣材料平導管》和GB/T14823.4-1993《電氣安裝用導管特殊要求:可彎曲自恢復絕緣材料導管》逐一檢查。其它外觀要求見各對應的產品標準。1.1.4外徑檢測原始記錄表格格式表格見表格1相關內容要求根據具體情況調整。1.2標識1.2.1檢測依據見各產品對標識的要求,對所涉及的條款一一認真檢查。1.2.2檢測設備1.2.2.1純棉棉布1.2.2.2汽油工業級1.2.3方法步驟用一塊充分浸水的純棉以2次/的速度(手的進退動作各算一次)勻速在同一標記上擦拭,再用一塊充分浸透汽油的純棉布以同樣速度擦拭15s。1.2.4結果要求標記應清晰;對GA305-2001合格判定為C。其它判定方法見各自產品標準。1.3規格尺1.3.1最大外1.3.1.1檢測依據JG3050-1998建筑用絕緣電工導管及配件1.3.1.2檢測設備導管卡規一套1.3.1.3檢測方法取三根長度為1m的套管,按圖選定量規,測定相應規格的套管時,量規應能在其自重作用下通過套管。圖21導管最大外徑量規1.3.1.4結果判定采用通過法判定導管最大外徑。1.3.2最小外徑1.3.2.1檢測依據JG3050-1998《建筑用絕緣電工導管及配件》GB/T14823.1-1993《電氣安裝用導管特殊要求:金屬導管》GB/T14823.2-1993《電氣裝用導管特殊要求:剛性絕緣材料平導管》GB/T14823.4-1993《電氣安裝用導管特殊要求:可彎曲自恢復絕緣材料導管》GA305-2001《電氣安裝用阻燃PVC塑料平導管通用技術條件》1.3.2.2檢測設備a.硬質套管最小外徑量規(見下圖22)圖22硬質套管最小外徑量規b.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最小外徑量規(見下圖23)23
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最小外徑量規b.數顯游標卡尺0~150mm0.01mm1.3.2.3測定方法取三根長度為1000㎜的套管。分別使用游標卡尺進行外徑的尺寸測量后對對應材料進行通過實驗,見下方法a,b。硬質套管按選擇量規,測定相應規格套管時,在無任何外力作用下,套管不能通過量規。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按標準選擇量規,測定相應規格套管時,在無任何外力作用下,套管不能通過量規。1.3.2.4結果判定處理JG3050-1998GB/T14823.1-1993GB/T14823.2-1993GA305-2001GB/T14823.4-1993所對應的材料均以通過試驗判定其最小外徑。1.3.3最小內徑1.3.3.1檢測依據同1.3.2.11.3.3.2檢測設備a.硬質套管最小內徑量規,見圖24注:硬質導最小內徑規按重型要求的直徑。圖24硬質套管最小外徑量規b.檢查導管在彎曲及彎折情況下最小內徑的量規見下圖25圖25導管在彎曲及彎折情況下最小內徑的量規1.3.3.4測試方法取三根長度為1000㎜的套管。硬質套管按標準量規,測定相應規格的套管時,量規應能在其自重作用下通過套管。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用游標卡尺測量其內徑,沿每根套管圓周均分測出3個值,三根套管共測得9個內徑值,要求每個測量值不應小于標準規定的最小內徑值。1.3.3.5結果判定JG3050-1998要求測出值和通過實驗同時滿足要求為最小內徑合格GB/T14823.1-1993、GB/T14823.2-1993、GA、GB/T14823.4-1993要求通過實驗符合即為合格。1.3.4壁厚均性1.3.4.1檢測依據同1.3.2.11.3.4.2試驗儀器壁厚規0~10mm0.01mm1.3.4.3測定方法取三根長度為1000㎜的套管沿套管的徑向測量壁厚每個截面上取四個盡可能距離相等的分布點進行測量,其中一測量點應為最薄點,三根管共測12個數據,其平均值為A,單位為㎜,1.3.4.4結果判定每個測量值與A的偏差eq\o\ac(△,A)eq\o\ac(△,)不應超出±(0.1+0.1A)范圍。1.3.5最小壁1.3.5.1檢測依據JG3050-1998《建筑用絕緣電工導管及配件》1.3.5.2檢測設備同1.3.4.21.3.5.3檢測方法截取一段套管,沿橫截面4個等分點,用壁厚規測試其中一點為最薄點,4點數據的平均值。1.3.5.4結果判定其壁厚應滿足標準規定的最小值。1.4抗壓性1.4.1檢測依據同1.3.2.11.4.2試驗儀器壓力試驗裝置;分度值為0.02㎜的游標卡尺;1.4.3測定方法1.4.3.1取三根長200㎜的試樣測出其外徑D1然后將試樣放在溫度為23℃±2℃環境中調節10h以上。1.4.3.2完成調節后試樣水平置于鋼板上試樣上面的中部放置正方體鋼塊。1.4.3.4對正方體鋼塊施加壓力:a.硬質套管在30s內,均勻加荷達到下表中規定的相應壓力值:持荷min時,測出受壓處外徑D2,此時的外徑變化率D應于25%;撤去荷1min時,再測套管受壓處外徑3,此時的外徑變f化率D應小于10%;fb.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在加荷0s時,套管外D2變化率在大于30%,小50%的范圍內且此壓力值不低于下表中規定的相應值荷1min后撤去荷載后測量套管受壓處外徑D3,外徑變化率D應小于10%fc.對金屬導管在30s內,均勻加荷達到下表中規定的相應壓力值:持荷時,測出受壓處外徑D2,此時的外徑變化率D應于10%;撤去荷1min時,再測套管受壓處外徑3,此時的外徑f變化率D應小于10%;f檢查試樣外表表面有無裂痕。外徑變化率D按下式(38)計算:ff.導管施壓的表見下表58表58套管類型
壓力,N
套管類型
壓力,N超輕型輕型中型
125320750
重型超重型
125040001.4.4結果判定對對應壓力下外徑的變化率和破壞情況同時滿足標準要求為合格。1.4.5抗壓性能試驗原始記錄表格見下表
5D
JG3050-1998×試N施123
A%1.5沖擊試驗1.5.1檢測依據同1.3.2.1除開GB/T14823.1-19931.5.2檢測設備1.5.2.1管材沖擊試驗機1.5.2.2低溫箱1.5.3檢測步驟1.5.3.1取200㎜長試樣12根,將其置于60℃±2℃的烘箱內預處理40h。1.5.3.2將沖擊試驗儀及預處理后的試樣一起放入低溫箱中擊儀下應墊有一塊厚40㎜的泡沫橡膠墊。低溫箱內溫度控制如下:-5型和90型套管,低溫箱溫度為-5℃±1℃;-15型套管,低溫箱溫度為-15℃±1℃;-25型和90/-25型套管,低溫箱溫度為-25℃±℃。-45型套管,低溫箱溫度為-45℃±1℃。1.5.3.3試樣及沖擊試驗儀在低溫箱規定溫度下放置h后將試樣放在裝置的底座上。1.5.3.4相應規定的重錘及下落高度,沖擊套管。要求試驗后12根套管中至少應有根不破裂或不出現可見裂紋(JG3050-1998要求試驗后12根套管中至少應有0根不破裂或不出現可見裂紋)1.5.4沖擊試驗用原始記錄
JG3050-1998
:200mm12根溫度條件:60-25℃低溫箱中重錘重量沖擊高度
1
2345618911
1.6彎曲性能1.6.1檢測依據同1.3.2.11.6.2試驗儀器1.6.2.1硬質套管彎曲試驗儀1.6.2.2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彎曲試驗儀1.6.2.3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彎曲后最小內徑量規(見圖5)1.6.2.4梯形鋼絲制做的彈簧彈簧外徑小于規定套管內徑.70~1.0㎜1.6.3測定方法1.6.3.1只對公稱尺寸為16、20、25的硬質套管進行彎曲試驗。1.6.3.2取500㎜長硬質套管試樣六根其中三根試樣在常溫下進行另三根試樣放入低溫箱內。低溫箱內溫度控制如下:-5型和90型,低溫箱溫度為5℃±2℃;-15型,-25型,和90/-25,低溫箱溫度為-15℃±2℃。將彈簧也同時放入低溫箱內,當試樣和彈簧在低溫箱規定溫度下放置2h后,取出彈簧和套管,立即將彈簧插入套管內并用夾具固定套管,然后緩慢地壓下帶滾輪的手柄,將套管彎曲成180°,放開手柄使套管彎曲成大約0°。取下套管并撤出彈簧試驗后要求彈簧及套管均無損傷且套管試樣表面應無可見裂紋。非冷彎型硬質套管彎曲試驗也可在廠家提供的彎曲裝置下進行。1.6.3.3對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取六根試樣,每根試樣長度至少為:半硬質套管:長度為其外徑的30倍;波紋套管:長度為其外徑的12倍。其中三根試樣置于低溫箱,箱內溫度控制同1.6.2.2規,另三根試樣在常溫下進行試驗。將低溫箱內處理好的套管取出立即進行試驗,將套管垂直放于彎曲試驗裝置中進行彎曲,彎曲半徑選擇先向左彎曲大約0°,然后回到垂直位置,1min后再向右彎曲大約0°,回到垂直位置停留1min,以上操作重復進4次,在最后一次不將試樣彎回到垂直位置,而使其處于與垂線成45°的彎曲位置保持min,然后將套管一端朝上,一端朝下,按選擇相應的量規,量規應能在其自重作用下從管中自由滑落。c.對金屬導管:外徑不大于25mm的試樣,用彎曲裝置進行彎曲,完成90°角,去曲率內半徑為試樣外徑的6倍。對有焊縫的試樣,用個試樣做此項試驗,3個試樣的焊縫在曲的外面,且在彎曲的平面;另個試樣的焊縫在彎曲面的外側面,且與彎曲平面成90°角。彎曲后讓試樣直的部分與鉛垂線成45度角,一端朝上、另一端朝下;放入符合圖中應尺寸的量規,觀察其通過的情況。1.6.4結果處理試驗后六根套管表面應無可見裂紋,且量規可自由滑落出套管。1.6.5彎曲性能試驗原始記錄見下表
JG3050-1998
彎曲
:500mm6性能試驗
12/焊縫在
3455-15℃2h/焊
1.7彎扁性能彎折性能)1.7.1檢測依據同1.3.2.1除開GB/T14823.1-19931.7.2試驗儀器1.7.2.1硬質套管彎曲裝置1.7.2.2硬質套管彎曲后最小內徑量規1.7.2.3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彎曲后最小內徑量規。1.7.3測定方法1.7.3.1只對公稱尺寸為16、20、25的硬質套管進行彎扁試驗。1.7.3.2對硬質套管,取試樣三根,其長度為下表的規定。公稱尺寸
試樣長度㎜
公稱尺寸
試樣長度㎜
公稱尺寸
試樣長度㎜16
340
2030
25
4501.7.3.3使用規定的彎曲裝置及彎曲半徑將套管一次彎成0°將試樣固定在剛性支架上。將固定好試樣的剛性支架置于溫度為0℃±2℃的烘箱,中恒溫24h后,選擇相應的量規,使試樣與垂直線成45°的位置,即一端向上,一端向下,量規應能在其自重作用下從套管中自由滑落。非冷彎硬質套管彎扁試驗也可在廠家提供的彎曲裝置下進行。1.7.3.4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取三根試樣,其長度應符合1.7.3.3的規定。1.7.3.5按彎曲裝置及彎曲半徑進行彎曲試驗先將試樣彎曲成0°后彎回到垂直位置,隨后向相反方向彎曲約90°,彎曲后將試樣固定在支架上。將固定好試樣的支架置于溫度為60℃±2℃的烘箱中恒溫4h后,試樣仍固定在支架上,將支架置于使試樣與垂直線成5°的位置,即一端向上,一端向下,此時用相應的量規,要求量規應能在其自重作用下從套管中自由滑落。1.7.4結果處理要求,彎扁試驗后導管表面無破裂,對應最小量規自重作用下從套管中自由滑落。1.7.5彎扁性能試驗原始記錄彎扁性能試驗
JG3050-1998:500mm3度:24h123
1.8套管及配件跌落能測定1.8.1檢測依據JG3050-1998《建筑用絕緣電工導管及配件》1.8.2檢測設備低溫箱1.8.3測試方法1.8.3.1從套管上截取760㎜試樣三根兩端面應平整且端面與管軸垂直然后與配件聯接好,置于溫度為-20℃±1℃的低溫箱中當試樣在-20℃的低溫箱內放置h后取出試樣立即進行試驗。1.8.3.2首先使套管與混凝土地面成5°且裝有配件的一端朝下自由落下第二次使試樣與混凝土地面平行自由落下,下落高度為試樣最低點距混凝土地面高500mm。1.8.4結果判定試驗后觀察套管及配件表面要求無破碎或裂紋。1.9套管及配件耐熱能測定1.9.1檢測依據同1.3.2.1除開GB/T14823.1-19931.9.2試驗儀器硬質套管及配件耐熱試驗裝置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耐熱試驗裝置分度值為0.02㎜的游標卡尺。1.9.3測定方法1.9.3.1硬質套管及配件取三根0㎜長套管,沿套管軸向剖開成兩片,各取其中一片為試樣。配件可視具體情況從配件上制取。將試樣及耐熱試驗儀一起放入溫度為0℃±2℃的烘箱內試樣放于耐熱儀的平板上將下端帶有直徑為5㎜的鋼珠錐形物放在試樣上,在0N壓力作用下(對于套管應壓在其凹面處)保持1h到達規定的時間后取出試樣在室溫下冷卻后用游標卡尺測定壓痕直徑i
其值不應大于2㎜。1.9.3.2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取三根長為00㎜試樣試樣與耐熱試驗儀一起放入烘箱內,烘箱內溫度控制如下:-5型-15型-25型套管烘箱溫度為0℃±2℃90型90/-25型套管烘箱溫度為℃±2℃。套管類型輕型
荷載1.0kg
套管類型中型
荷載2.0kg試樣與耐熱儀在烘箱內保持4h,然后將試樣放于耐熱儀上,試樣上放置一根直徑為㎜的鋼桿,鋼桿軸線與套管軸線成正交位置,試樣通過鋼桿被施加如上表的規定荷載。試樣被加荷后保持24h,然后試樣在保持受荷作用下冷卻至室溫,撤去荷載,立即將試樣豎起,選定相應量規,要求量規能在其自重作用下從套管中自由滑落。1.9.4結果處理要求質套管及配件D≤2mm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要求66耐
JG3050-1998GB/T14823.2-1993GB/T14823.4-1993
保持時間h載荷:
123硬質套管壓痕直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1.10阻燃性1.10.1自熄性試驗1.10.1.1檢測依據同1.3.2.1除開GB/T14823.1-19931.10.1.2檢測設備垂直燃燒試驗儀秒表1.10.1.3檢測方法a.測試設備為秒表,噴嘴內徑為9㎜的本生燈,燃氣源為液化石油氣。測試時,使本生燈處于垂直位置,調節液化石油氣流量和本生燈空氣進氣量,使其產生的火焰高度為100㎜,其中藍色錐形焰心高度為㎜,且此時火焰溫度約為850。然后,取三根600㎜長套管為試樣,將試樣垂直固定在燃燒裝置上,將調節好的本生燈傾斜與水平成45°,向套管施加火焰時,應使本生燈產生的藍色錐形焰心的頂部與套管表面相接觸,且此接觸點距套管底端的距離為00㎜。對于配件試驗,受火處應為配件。硬質套管及配件應按標準的規定施加火焰。半硬質套管及波紋套管應按標準規定施加火焰。完成操作后,移去火源。在試驗中,如果試樣被點燃,應無明顯的火焰傳播。搬去火源后,套管或配件的火焰應在30s內熄滅。(即自熄時間≤30s)b.可彎曲自恢復絕緣材料導管。用3根長(675士25)mm的試樣在靜止的空氣中進行這項試驗。噴火器具為一盞噴嘴徑為~10mm本生燈。火焰由丙烷氣產生,其氣量應能使火焰在規定的直徑情況下,本生燈所產生的能量為900±30W讓本生燈靜止地放在垂直位置上,把火焰調到總長為,藍色焰芯長50mm,再把本生燈傾斜,使其軸與鉛垂方向成“角后進行試驗。燃燒到規定的時間后,移開本生燈,在整個過程中,觀察試樣的燃燒情況是否符合標準要求。1.10.1.4自熄時間檢測原始記錄表格見下表67表61
自熄時間檢測原始記錄表格JG3050-1998GB/T14823.2-1993GB/T14823.4-1993
材料s燃燒
間s
1231.10.2氧指數1.10.2.1檢測依據GB/T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數法測定燃燒行為第1部分:導則》GB/T2406.2-2009《塑料用氧指數法測定燃燒行為第2部分:室溫試驗》1.10.2.2檢測設備氧指數測定儀1.10.2.3試樣按材料標準進行取樣,所取的樣品至少能制備15試樣。依照適宜的材料標準規定的步驟制備試樣,模塑和切割試樣最適宜的樣條形狀在下表3中給出c.在制備薄膜試樣時,把薄膜的一角插入狹縫中,45°螺旋地纏繞在桿上,直到工具的末端,制成長度合適的樣條,纏繞完成后,粘牢試樣卷筒的末端,將不銹鋼桿從卷好的薄膜中抽出并剪掉卷筒頂端20mm。確保試樣表面清潔且無影響燃燒行為的缺陷,如模塑飛邊或機加工的毛刺。c.試樣的標線為了觀察試樣燃燒距離可根據試樣的類型和所用的點火方式在一個或多個面上畫標線自橙試樣至少在兩相鄰表面畫標線。如使用墨水,在點燃前使標線干燥。c.1頂面點燃試驗標線按照方法A試驗Ⅰ、Ⅱ、Ⅲ、Ⅳ或Ⅵ型試樣時,應在離點燃端0mm處劃線。c.2擴散點燃試驗標線試驗V型試樣時劃線畫在支持框架上在試驗穩定性材料時為了方便在離點燃端0mm和100mm處畫標線。如Ⅰ、Ⅱ、Ⅲ、Ⅳ或Ⅵ型試樣用B法試驗時,在離點燃端0mm和60mm處畫標線。d.狀態調節除非另有規定則每個試樣試驗前應在溫度3℃±2℃和濕度50%±5%條件下至少調節8h.1.10.2.4試驗步驟a.試驗裝置應放置在溫度23℃±2℃的環境中。設備在使用前應校準21%。另外,可觀察試樣在空氣中點燃情況,如果試樣迅速燃燒,選擇其實氧濃度約(體積分數);如果試樣緩慢燃燒或不穩定燃燒,選擇的起始氧濃度約2(體積分數);如果試樣在空氣中不連續燃燒,選擇的起始氧濃度至少25%(體積分數),這取決于點燃的難易程度或熄滅前燃燒時間的長短。b.確保燃燒筒處于垂直狀態。將試樣垂直安裝在燃燒筒的中心位置,使試樣的頂端位于燃燒筒頂口至少100mm,同時試樣的最低點的暴露部分要高于燃燒筒基座的氣體分散裝置的頂面100mm調整氣體混合器和流量計,使氧/氮氣體在23℃±℃下混合,氧濃度達到設定值,并以40mm/s±2mm/s的流速通過燃燒筒。在點燃試樣前至少用混合氣體沖洗燃燒筒0s。確保點燃及試樣燃燒期間氣體流速不變。點燃試樣根據試樣形狀,按下述要求任選一種點燃方法:d.1Ⅰ、Ⅱ、Ⅲ、Ⅳ和Ⅵ型試樣,使用頂面點燃d.2V型試樣,按擴散法點燃d.3方法A——頂面點燃法頂面點燃時在試樣頂面使用點火器點燃將火焰的最低部分施加于試樣的頂面,如需要,可覆蓋整個頂面,但不能使火焰對著試樣的垂直面或棱。施加火焰30s每隔5s移開一次,移開時恰好有足夠時間觀察試樣的整個頂面是否處于燃燒狀態,在每增加s后,觀察整個試樣頂面持續燃燒,立即移開點火器,此時試樣被點燃并開始記錄燃燒時間和觀察燃燒長度。方法B——擴散點燃法擴散點燃法是使點火器產生的火焰通過頂面下移到試樣的垂直面。下移點火器把可見火焰施加于試樣頂面并下移到垂直面近mm續施加火焰30s,包括5s檢查試樣的燃燒中斷情況,知道垂直面處于穩態燃燒或可見燃燒部分達到支撐框架的上標線為止。為了測量燃燒時間和燃燒的長度燃燒部分達到上標線時就認為試樣被點燃。e.單個試樣燃燒行為的評價e.1當試樣按照d.3點燃時,開始記錄燃燒時間,觀察燃燒行為。如果燃燒中止,但在s內又自發再燃,則繼續觀察和記時。e.2如果試樣的燃燒時間和燃燒長度均未超過表64定的相關值,記作“○”反應。如果燃燒時間或燃燒長度兩者任何一個超過表4中規定的相關值,記下燃燒行為和火焰熄滅情況,此時記作“×”反應。注意材料燃燒狀況,如滴落、焦糊、不穩定燃燒、灼熱燃燒或余輝。e.3移出試樣清潔燃燒筒及火器使燃燒筒溫度回到3℃±2℃或用另一個燃燒筒代替。表64試樣類型(見表63)Ⅰ、Ⅱ、Ⅲ、Ⅳ和Ⅵ型V
點燃方法A頂面點燃B擴散點燃B擴散點燃
判據(二選其一)點燃后燃燒時間/s180180180
燃燒長度試樣頂端以下50mm上標線以下50mm上標線(框架上)以下80mm不同形狀的試樣或不同點燃方式及試驗過程,不能產生等效的氧指數結果。當試樣上任何可見的燃燒部分,包括垂直表面流淌的燃燒滴落物,通過該表第四欄規定的標線時,認為超過燃燒范圍。e.4逐步選擇氧濃度e.5和e.6所述的方法是基于“少量樣品升-降法”利用-N=5的特定條件,以任意步長使TL氧濃度進一步的變化。試驗過程中,按下述步驟選擇所用的氧濃度。如果前一個試樣燃燒行為是“×”反應,則降低氧濃度,或如果前一個試樣燃燒行為是“○”e.5初始氧濃度的確定采用任意合適的步長,重復試驗,知道氧濃度之差1.0%,且一次是“○”反應,另一次是“×”反應為止。將這組氧濃度中的“○”反應,記作初始氧濃度,然后行。e.6氧濃度的改變e.6.1再次利用初始氧濃見e.5復試驗一個試樣錄所用的氧濃度“○”反應,作為N和N系列的第一個值。LTe.6.2按e.4改變氧濃度,并重復試驗其它試樣,氧濃度的改變量為總混合氣體的.2%,記錄c值及相應的反應,直到與.6.1獲得的相應反應不同為止。0由8.6.1獲得的結果及8.6.2類似反應的結果構成系列Le.6.3保持d=0.2%,重復試驗個以上的試樣,并記錄每個試樣的氧濃度c和反應類型,最后0一個試樣的氧濃度記作c。f這4個結果連同由e.6.2獲得的最后的結果構成L系列的其余結果=N+5TLe.6.4按照9.3由N系列(包c)最后的六個反應計算氧濃度的標準偏σ。如果滿足條件:Tf按照式(39)計算氧指數。另外如果d≤,增加d值,重復.6.2~e.6.4的步驟直到滿足條件,或如果d>1.5σ減少d直到滿足條件除非相關材料標準有要求,d不能低于0.2。1.10.2.5結果的計算于表示a.1氧指數OI,以體積分數表示,由式(39)計算OI=c………………(39)f式中:C——按e.6測量及e.6.3記錄的系列中最后氧濃度值,以體積分數表示%),取一位小數;fTd——按e.6使用和控制的氧濃度的差值,以體積分數表示(),取一位小數;k——按a.2所述由表65獲得的系數。OI值取兩位小數。報告OI時,精確值.1,不修約。a.2k值的確定由試驗反應的類型,可由表5得出k值和符號取決于按e.6試驗的試樣反應類型,可由表5按下述的方法確定:a.3氧濃度測量的標準偏差氧濃度測量的標注偏差由式()計算:1.10.2.6氧指數的簡易測發可對三個試樣按照1.10.2.4e.1、e.2、e.3評價每個試樣的燃燒行為。如果三個試樣至少有兩個在超過表64相關判斷以前火焰熄滅,記錄的是“○”反應,則材料的氧指數不低于指定值。相反,材料的氧指數低于制定值。1.10.2.7氧指數檢測原始記錄表格見下表66表66
氧指數檢測原始記錄表格表1GB/T2406.2-2009
:
%eq\o\ac(○,“)”反應。
/%
s
/
或“○”注:該方法是與規定的最小氧指數值比較(簡捷方法)表66
氧指數檢測原始記錄表格表2GB/T2406.2-2009:
mm狀態調節方:℃量(體積分)1或“○”反應的氧濃度測定
/%
s
/
或“○”
eq\o\ac(○,“)反應的氧濃度%2長N系列測量N系(和8.6.2)%seq\o\ac(○,/)4的k值:OI=c+kd=f
c
3長d%6
OI)cn
:,欄中定的氧前5個1.11電氣強度和絕緣電阻1.11.1檢測依據同1.3.2.1除開GB/T14823.1-19931.11.2檢測設備交流耐電壓測定儀絕緣電阻測定儀1.11.3測定方法1.11.3.1絕緣強度(電氣強度)取三根長1200mm套管彎曲成圖26所示形狀并固定好。將試樣放在水中,試樣放人水中的長度為1000mm、然后在樣管中充水,管中水面高度與外部水面高度相同,水溫為3C士5C將兩個電極分別插人套管內及套管外的水中。后,在兩電極間施加2000V頻率為50Hz的正弦波形電壓,15min內套管不被擊穿。1.11.3.2絕緣電阻另取根長為1200mm的套管,在每根套管一端包一層至少m長的導電層,將套管彎曲成圖26所示的形狀并固定好。將000mm長度的試樣放人水中,然后在樣管中充水,管中水面與外部水面高度相Ill。要求水溫在0℃士2℃、下恒溫2h.2h后在電極兩端施加00V直流電壓,套管端部包上的導電層也接人電路。min后進行測量,絕緣電阻R不應小于00MΩ。1.11.3.3配件測定方法a.配件絕緣強度將配件與套管相接的端口用絕緣材料堵好,其中一個端1[應可穿入兩根電線,電線在試樣內的長度為25mm.丘試樣內兩電線的端部去掉絕緣層長2.5,兩電線的端頭應有12.5mm的距離將鋼珠填滿試樣,鋼珠最大.徑為2.5mm,對非絕緣螺釘固定的試樣,按生產廠家要求的方式將試樣裝配好。將試樣放人一個容器內,并用鋼珠填滿容器。用萬用表測量兩電線間電阻,以檢測試樣內鋼珠的導電性。要求此電阻值不應大于0Ω,將一個電極插在容器中試樣外的鋼珠內,在電極和電線間加2500V頻率為50Hz正弦波形電壓,在15min內試樣不應被擊穿b.配件絕緣電阻在電極與電線問加500V直流電壓1min測其絕緣電阻,其值不應小于100MΩ。1.11.3.4絕緣電阻電氣強度試驗用原始記錄表格見下表7表67絕緣電阻和電氣強度試驗原始記錄
1
23
:水溫:狀態調整24h要求15min內導管不被擊穿3根:2h施要求minR應≥100M根管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戲開發技術服務合同范文
- 2025精簡版店鋪轉讓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出口貿易合同范本
- 2025物流配送勞動合同范本
- 2025標準委托貸款借款合同范本
- 醫院進修合同3篇
- 分包合同模板工程分包3篇
- 交通違章處理授權委托書3篇
- 保險業務一年期合同范本3篇
- 合同價格市場變動3篇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軟件系統功能需求調研表(信息系統項目需求調研表)
- 第五屆“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
- 中國電信LTE網絡質量評估測試規范(試行稿)V1
- 藍牙音響成品檢驗規范
- 材料5:個人征信系統機構接入和接口驗收工作流程
- 項目選址比選方案分析參考范本
- 中機2015~2016年消防系統維保養護年度總結報告
- 預制混凝土襯砌管片生產工藝技術規程doc
- 極域電子教室解決方案
- JA系列電子天平使用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