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古詩詞的三種方式_第1頁
積累古詩詞的三種方式_第2頁
積累古詩詞的三種方式_第3頁
積累古詩詞的三種方式_第4頁
積累古詩詞的三種方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積累古詩詞的三種方式【摘要】古詩詞的積累是學生知識能力提高的基礎。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背誦古詩詞、品讀古詩詞和結合課文拓展等方式積累古詩詞,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關鍵詞】古詩詞積累背誦品讀拓展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精華,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積累一定數量的古詩詞,既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自身文化品位的需要,而且也能讓學生在高考的詩歌鑒賞題中拿高分。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往往比較重視現代文詞匯、句子的積累,而不太重視古詩詞的積累。其實古詩詞的積累是知識能力提高的基礎,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審美情趣、文學素養,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成詩也會吟”、“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這一道理。所以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只是停留在教材上,應該延伸到課外的名家名篇,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筆者認為,可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背誦古詩詞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學習古詩文的基本功,背誦是積累古詩詞的一個重要手段。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從高一開始就狠抓古詩文背誦,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但是,由于古人的說話方式與我們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學生讀古詩詞不是很容易,背誦起來更難。那么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詞時,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采用更佳的背誦方式,以達到更好的背誦效果。以下是筆者根據平時的教學經驗歸納出的幾種不同的背誦方法。(一)聽音樂背誦法。音樂背誦法是一種通過給古詩詞配音樂進行朗誦的背誦方法。心理學家認為,讓視覺和聽覺共同參與記憶,要比單用視覺或聽覺記憶效果提高30%~40%。這種記憶方法,人們稱為“協同記憶法”。根據這一理論,老師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詞時,可適當播放課文配樂古詩詞朗誦錄音,使學生邊聽音樂,邊讀課文,可以同時調動多種感官,激發靈感,既得到精神的愉悅,又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當然,對于配樂古詩詞朗誦錄音材料來源,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買現成的配樂詩歌朗誦,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配樂朗誦。(二)唱歌背誦法。有關心理研究資料表明:優美樂曲的節奏、音調和反復性能增強人的背誦能力。現在的高中生對優美的流行歌曲都很感興趣,如果語文教師能夠順勢疏導,抓住學生這一'興奮點”來指導他們背誦古詩詞,那么學生背誦古詩詞時就不會再是頭昏腦脹,而是精神振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語文老師平時要多積存一些古詩詞的歌曲,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詞時,播放這些歌曲,讓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到一個心曠神怡的意境,讓學生情不自禁跟著音樂唱起來。如學生背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時,可以播放鄧麗君唱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背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可以播放王菲唱的《明月幾時有》;背誦《詩經?衛風?氓》時,也可以播放高勝美演唱的《千年等一回》,等等。在音樂的調節下,學生記憶力增強了,而且會唱以后學生就難以忘記了。當然,如果沒有現成的歌曲,也可以把詩文當做歌詞,用自己喜歡熟悉的旋律唱誦出來,這樣也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三)循思路背誦法。、古人寫詩做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首(篇)詩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教師指導學生背誦古詩詞時,可以從解讀古詩詞的章法入手。解讀古詩詞結構章法,就是尋找和把握作者思路的過程、而詩詞的章法是有定式的,叫做“起、承、轉、合”、起,就是起頭、開篇;承,就是承接開頭的意思加以延伸、展開;轉,就是轉折,拓展新意;結(或合),就是收束全篇,畫龍點睛、絕句的四個詩句,律詩的四聯,便是因此而形成、詞分上、下闋,每闋之中,也有起、承、轉、合的順序、盡管如此,這個章法在具體運用中卻又是千變萬化的、例如李白的兩首絕句:《越中覽古》,起句點出越王在戰爭中取勝,而承之以戰士錦衣還家,再轉而寫宮中盛況,最后以今衰作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尉遙有此寄》,起句點明聞訊時間,次句述王左遷一事,忽又轉到請明月作使者上來,然后以共憂患之意作結、由此可見,題材不同,即便是同一個詩人,其起結、開合之法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讀詩詞時多想想它們的章法,理清詩人的思路,進而循著文章的思路背誦,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品讀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積累古詩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讀古詩詞。例如,在課前5分鐘讓學生走上講臺鑒賞古詩詞,全班學生按學號輪流,每天一位,每次一首。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并且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增加學生的古詩詞“儲備”。課前5分鐘古詩詞的品讀,貴在堅持,萬萬不能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如能堅持,日積月累,成效定見。見得多了,品得多了,學生的鑒賞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各個環節中教師對學生要進行適當地指導。(一)選詩。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先定出哪一周找哪一類型的詩,然后將選詩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去尋找。在尋找時學生就多了一次感悟詩歌的機會。錢理群先生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將人的潛力、創造力、美好的人性因子開發出來,加以培養升華。”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閱讀、感悟、體驗,把他們的潛力和能力開發出來。(二)講詩。要求選詩的學生在講詩前就已經把詩歌爛記心頭,幻化為畫面,并能知人論詩,讀出自己的閱讀體驗。要求講詩的學生要針對古詩詞設計一兩個問題,問題難易適中,讓認真聽了的同學稍稍思考便能答出來。教師對其他學生同樣提出要求:認真聽,做文明的聽眾;在課外閱讀本上,記每一天講詩的同學姓名、古詩詞內容;給每一位講詩的同學的分析能力打分;積極思考,主動答問。這樣一來,輪到講詩的同學在品詩和組織語言方面就會下大工夫,臺下聽的同學也會全神貫注地聽,從而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仔細傾聽的習慣。(三)點評。學生講完后,教師要對講解的學生進行點評。教師應通過“激勵性評價”對學生進行點評,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通過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與欠缺。肯定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否定的評價要在行為上作積極肯定的同時給予恰當地指導,讓學生愉快地接受并進一步糾正自己的偏差,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實踐中來。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的評價,都使學生永遠感到的是鼓勵,永遠激勵學生積極向上。三、教師結合課文拓展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以課本為憑借,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能夠切實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實現由課內到課外的轉變。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因此,拓寬課內外閱讀也是學生積累古詩詞的有效途徑。在講解課本的古詩詞時,教師既要憑借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想辦法拓深學生的聯想,讓他們積累同類題材、相同風格或同一作者的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詩詞。通過拓展閱讀,使原有教材內容有所拓展,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對于聯系課文拓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來實施。(一)圍繞同一作家的作品拓展。即教師在課堂上以某一課文為基點,向該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學了著名作家的某一篇著作后,學生往往有全面了解該作家、想進一步讀他的作品的愿望,這時教師就應抓住機會,拓展閱讀該作家的其他作品,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講解曹操《短歌行》后,緊接著應補充講解曹操的《龜雖壽》。《短歌行》和《龜雖壽》都是最能反映曹操政治家的偉大胸襟和宏偉抱負的詠志抒懷詩,都宣揚了詩人那種積極進取的人生觀。通過拓展既能讓學生更多的積累詩詞,又能讓學生進一步地了解曹操這一位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二)圍繞同一題材的作品拓展。即教師在課堂上以某一課文為基點,向同一題材的作品拓展。同一題材的作品,在內容上有相關性,也是拓展課外閱讀的有效方法。這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擴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例如:講解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后,緊接著教師應引入王維的《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這首詩寫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詩人面對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油然而生羨慕之情,表明他歸隱田園的志趣。《渭川田家》和《歸園田居》同樣是表達對田園閑逸的欣羨之情,心鏡相同。不同之處是時鏡不同,一個在官場想要隱居,一個是隱居后的悠閑之情。通過拓展,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課本,擴大了視野,從而更能理解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增加學生古詩詞積累的數量。(三)圍繞運用同一手法的作品拓展。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會學習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課堂所教給學生的方法需要學生掌握,所以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拓展,讓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方法的拓展也可以說是方法的遷移性拓展,主要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去。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石頭城》借古傷今的藝術手法,然后讓學生學以致用,分析韋莊的《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首詩的內容和藝術手法。劉禹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