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_第1頁
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_第2頁
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_第3頁
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_第4頁
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學才智與現代管理阿百商學院副院長張勇老師2國學才智與現代管理做人做事作管理者的學問

3什么是國學?國學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價值在哪里?她與現代科學管理有何關系?管理者和領導者如何運用:以儒學立志、立德,以道學處世、進退,以孫子謀局、用勢,以佛學超然、寄予?4本課程將簡要介紹《論語》、《孫子兵法》、《管子》、《道德經》、佛學等國學經典玄妙精深的才智,以及中華民族博大寬厚的人文精神,與您一同去探究現代科學管理內在假設的合理性,追尋和發掘現代科學管理的人文基礎、理性基礎、情感基礎、價值本原。5為幫助您聯系企業管理實踐,樹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性觀、管理觀、價值觀供應政治、經濟、文化、倫理依據,成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擅于應變、寬厚仁德的管理者和領導者。6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周易》,《老子》,《莊子》,《高?!罚吨杏埂罚墩撜Z》等著重強調內圣,是內圣之學,然而,內圣確定要向外延長,最終建功立業,為社會作貢獻,就是外王之道。7本課程將西方現代管理領導理論,與中華民族傳統人文精神相結合,溶修養、處事、誠信、御人、治學、謀略為一體,幫助您實現成為卓越管理者的幻想。8國學才智與現代管理了解什么是國學了解國學的主要內容和核心了解學習國學的意義和價值介紹《論語》、《道德經》和《孫子兵法》與現代企業管理內容課程內容第一部分國學簡介其次部分國學才智與現代企業管理第一節仁者的功夫——儒家志向人格的修煉其次節王者的選擇——孫子兵法的競爭奇謀第三節圣賢的風范——管子完備的知行合一第四節達觀的人生——道家思想的處世才智第五節自覺覺他圓滿——佛學思想的精神解脫第六節智者的追求——做一個三生有幸的人10中華民族的宏大復興中華民族的宏大復興,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的復興。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復興國學,勢在必定。11第一部分

國學簡介12什么是國學?國學是一門比較籠統的學科,全部中國古代文化都屬于國學。國學的內容,有狹義、廣義之分。13國學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儒家、道家屬于國學,后來傳入中國的佛教也屬于國學。以儒、釋、道三教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學的主體。從狹義上說,國學主要包括儒學、佛教與道教三教和先秦諸子的思想。14雖然國學不等于儒學,但目前看來,國學的重點幾乎都在儒學,儒學的比例可以占到80%,成為國學的主要內容和核心。15發揚國學,補課先行發揚國學,目前要務仍是學習和補課,打好國學底子和基礎。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從容地思索:16國學的核心價值在哪里?它所主導的是人性的解放還是人性的壓抑?它與人生、人身、人心的養息 有何幫助?它與人生的華蜜快樂有什么關系?它對現代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有什么幫助?17隨著人們對國學內容了解的深化和對它價值的精確推斷,我們會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使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事業、造福于家庭、造福于我們自身。18共享的主要內容是國學才智與現代管理。更具體地說是:《論語》、《孫子兵法》、《管子》、《道德經》、佛學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19其次部分

國學才智與現代企業管理20第一節

仁者的功夫——儒家志向人格的修煉《論語》與企業管理宋初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日本經濟的成功,依靠的就是左手《論語》與右手“算盤”的結合。21儒學的主要成分仁是基礎,仁的實踐是禮,禮的行為標準是中庸,而仁、禮、中庸最終的目的是“和”。這就是儒學的主要成分。22孔子的宏大貢獻孔子為道德的合理性,供應了價值依據,并論證了道德是作為人類追求健康人格,和共同的終極價值,必不行少的心理和情感基礎。23大政治家的風范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4勤能補拙、誠能補拙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5君子的標準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質樸賽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賽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26子曰:君子不器但孔子這句話原委是什么意思呢?因為“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懂?!安黄鳌本褪遣⒉怀蔀槟骋粋€定型的人,一個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無所不通。27德育加禮教才能使人上檔次“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8千里求官只為財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倍嗦?,保留有疑問的部分而不要輕易爭論,謹慎地表達自己確信有把握的部分,就可以削減錯誤,削減失言的怨尤;多看,保留有懷疑的部分而不要輕易行動,謹慎地實行自己確信有把握的部分,就可以盡量避開輕舉妄動導致失敗的懊悔29什么樣的人讓大家心悅誠服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會聽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會聽從統治了。30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徒仁不足以立功,徒德不足以成事?!坝嬚撸轮疽病!薄稇饑摺で夭叨?1其次節

王者的選擇—孫子兵法的競爭奇謀《孫子兵法》“武學之圣典,兵家之絕唱”32孫武的志向境界在于一個“全”字,孫武的用兵方略在于一個“奇”字,孫武的價值取向在于一個“利”字,孫武的行動方針在于一個“謀”字。33下面我們就通過《孫子兵法》這本書,來了解孫武的志向境界,用兵方略,價值取向,行動方針。將者:智信仁勇嚴智:智者,知也;智勝于力。信:孫武的意思主要是賞罰分明仁:仁者愛人,視卒如嬰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勇: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嚴:一忌自負其能,二忌治軍不嚴儒家為學日益,道家為道日損,兵家為智日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36第三節

圣賢的風范——管子完備的知行合一37儒家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標

——“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一價值等級序列表明,儒家講倫理人格的建樹,道德心靈的培育奉為人生最高價值。在中國歷史上,管子是把立德、立功、立言,完備統一起來的圣賢之一。管子的理論和實踐,為現代管理供應了不行多得的閱歷,讓全部從事管理實踐或管理理論探討的人嘆為觀止,堪稱為管理的百科全書。39第四節

達觀的人生——道家思想的處世才智40《老子》這本只有五千字的書,從文字表面上看來,似乎很簡潔讀懂,假如也用"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的眼光去讀,那就夠我們去探討,去闡述了。莊子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者,他是智者中的智者,大師中的大師。一部睿智綺麗的《莊子》,成為了失落者的慰籍,窮困者的福音。下面我們就通過《老子》和《莊子》,來了解道家關于人生、自然、價值、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思想。和光同塵,藏巧露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煉智與煉“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煉智不易,煉“愚”更難無為無不為唯有道者能備患于無形。天道與人道明天道,諳人道,通商道”,知其道,用其妙一、二、三的學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币粸楸?,二為體,三為用。世間萬事萬物都是“三”的合和。上善若水水,無色、無形、無味,貴為生命之源,萬物之母,然而,卻處下不爭,甘居卑微。水集萬物之美德于一身,水幾近于道。志向與現實志向成為現實的時候,常常是志向不再志向的時候。命運與人生若要改相,先要改運若要改運,先要改命若要改命,先要盡性戰勝苦痛是獲得華蜜的必由之路人生充溢了苦痛,沒有苦痛,人只能有卑微的華蜜。真正的華蜜,正是在戰勝了巨大的苦痛后,所產生的個體生命的完全的愉悅和崇高感。因此,戰勝苦痛是獲得華蜜的必由之路。找尋失落的精神家園找回我們失落的精神家園,確立我們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體系,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宏大復興,是當代每一個中華民族志士仁人的追求和奮斗目標。53第五節佛學簡介

自覺覺他圓滿——佛學思想的精神解脫佛學的目的

——修道悟真、普度眾生修行的目的破除無明,即破除“所知障”和“苦惱障”不能見到世間實相的根本力氣,也是我們執取和貪嗔的根源。佛學的教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安靜”四圣諦法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了解苦,相識苦,這個時候講的就是六道輪回。“集”就是苦惱??嗤词窃鯓釉斐傻模坑煽鄲涝斐傻?。苦惱是輪回的因,苦痛是輪回的果。這里講的就是輪回的因和果?!皽纭笔羌艤?,是涅槃果。“道”是修道、證道,是涅槃的因。后面講的二諦是什么?就是涅槃的果和涅槃的因,它這里也在講因果三寶、三門、三歸依三寶——佛、法、僧三歸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門——覺門、正門、凈門59修行的方法五戒一曰戒殺;二曰戒盜;三曰戒淫;四曰戒妄;五曰戒酒。三學、六度、八正道三學——戒、定、慧齊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定、正念、正精進、正命?!八暮胧脑浮保ㄒ唬┍娚鸁o邊誓愿度,(二)苦惱無盡誓愿斷,(三)法門無量誓愿學,(四)佛道無上誓愿成。大乘圓滿法地藏——孝悌觀音——慈善文殊——才智普賢——力行佛學博大精深,涉及社會、歷史、人生的方方面面,其修行目的是為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毕旅嫖覀兙屯ㄟ^佛學的目的、佛學的教理、佛學的主要宗派、佛學的修行方法等等來了解佛學的基本思想。65第六節

智者的追求——做一個三生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